人物
时段
朝代
僧灵睿隋末唐初 565 — 6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5—647 【介绍】: 唐僧。
益昌陈乡人,俗姓陈
幼于益州胜业寺出家。
隋文帝开皇初,从高丽印公习三论,随入京师流听诸法。
炀帝大业末,归蜀住法聚寺。
唐高祖武德初,复从安州皓公研习大乘经。
晚住绵州隆寂寺,颇有异迹。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其先颍川人
陈氏后。
流寓于益昌
家世事老子
母尝过道观。
乞子归而夜梦。
松林下
有七宝钵。
飞自树巅入口。
觉即娠。
因不喜荤腥味。
及生而或以进。
则母子俱头痛。
莫可疗。
于是遂悉屏去。
八岁随二亲。
诣道观。
道士令习诵步虚词。
面忽出血。
一日遇智胜法师于田间。
捉其衣曰。
奉佛吾愿也。
远追遂为沙弥益州胜业寺
尽夏能覆诵大品。
隋开皇初高丽印公。
开三论。
入京皆依以受业。
未几。
还住法聚寺。
武德二年
安州皓公居大建昌寺从之。
三年寺有异学。
忘其名。
每加害。
终弗得。
寻徙乡里之隆寂寺以避焉。
贞观元年
檀越通州骞禅师尽形资给。
听众三百馀人。
请常弘演
二十年八月二十四日夜
三鼓大风起。
有声高畅若言曰。
灵睿法师
来年十月
当往生南海大国光明山西阿观世音菩萨所矣。
至期。
三日众见幡华满寺。
晚讲罢入房。
看读如常。
时或告以祥瑞事。
徐执卷出门立逝。
坚植不少倾仆。
舁致床上。
夜半复起。
跏趺坐如生。
春秋八十三。
释灵睿
姓陈
本惟颖川。
流寓部。
益昌之陈乡人也。
祖宗信于李氏。
其母以二月八日道观设斋。
因乞有子。
还家梦见在松林下坐有七宝钵于树颠飞来入口。
便觉有娠。
即不喜五辛诸味。
及其诞已设或食者母子头痛。
于是遂断。
八岁二亲将至道士所令诵步虚词。
便面孔血出遂不得诵。
还家入田。
遇见智胜法师
便曰。
家门奉道。
自欲奉佛随师出家。
即将往益州胜业寺沙弥
夏之中
大品暗通。
开皇之始。
高丽印公入蜀讲三论。
又为印之弟子。
常业大乘。
后随入京流听诸法。
大业之末
又返蜀部住法聚寺。
武德二年
安州皓公上蜀。
在大建昌寺讲开大乘。
止法延三年
后还蜀本住。
常弘此部经二年许。
寺有异学。
成实朋流嫌此空论。
常破吾心将兴害意。
在房中北壁而止。
初夜还床栖遑不定。
身毛自竖。
移往南床坐。
至三更忽闻北壁外有物撞度达于卧处。
就而看之。
乃漆笴槊。
长二丈许。
向若在床身即穿度。
既害不果。
又以银挺雇贼入房。
坐案边觅终不获。
但有一领甲在常坐处。
知相害之为恶也。
即移贯还绵州益昌之隆寂寺。
身相黑短止。
长五尺。
言令所及通悟为先。
常讲大乘以为正业。
贞观元年
通州骞禅师作檀越尽形供给。
三百听众。
至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夜
梦有衣冠者来迎往西方去。
徒众钵中皆空无物。
至三十日
寺钟大小七口。
铜磬十馀一时皆鸣。
至三更据绳床加坐而终。
自此后。
周流讲唱传化不绝。
至二十年八月二十一日四更大风忽起。
高声言曰。
灵睿法师来年十月
南海大国光明山西阿观世音菩萨所受生也。
至期十月三日
合寺长幼道俗。
见幡华菩萨满寺而下。
晚讲入房看疏读经。
外有僧告。
幡花异香充寺及房。
闻捉经出看敛容立终。
坚持不倒。
扶卧房中。
三更忽起加坐如生刺吏以下躬手付香供养其尸。
道俗相送归东度山。
设大会八千人。
时年八十三矣。
然其洁清。
童稚过中不饮。
荤辛莫履。
具尽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