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李瓘盛唐 ? — 74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7 宗室。
高宗之孙,许王李素节之子。
中宗神龙初封嗣许王
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卫尉卿
次年因事贬鄂州别驾
历官邠州刺史秘书监、守太子詹事
新、旧《唐书》有传。
会稽掇英总集》卷二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欢。
许王素节子。
神龙初袭爵。
开元十一年卫尉卿
下迁鄂州别驾
邠州刺史秘书监
太子詹事
天宝六载卒。
蜀郡大都督
皮罗阁盛唐 ? — 7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8 【介绍】: 唐时南诏王
罗盛孙。
姓蒙氏
玄宗开元二十六年,以破洱蛮功封云南王赐名归义
乃厚赂剑南节度使王昱,并五诏,尽有云南之地,又破吐蕃
二十七年,徙居太和城
天宝四载,遣其孙凤伽异入朝,授鸿胪卿
宋昱盛唐 ? — 7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 【介绍】: 唐人
能诗。
玄宗天宝元年,为监察御史,考吏部选人判,取舍不公。
次年,坐贬桂阳
杨国忠兼领山南西道采记处置使,引为佐。
天宝末,官至中书舍人,知选事。
安史之乱时,为乱兵所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6 玄宗天宝元年(742)监察御史二年因诠选事被贬。
十载杨国忠兵部侍郎剑南节度使,开幕府,引窦华宋昱等人自佐,遂附国忠党。
十二载中书舍人
十五载,安史叛军入长安国忠党俱走山谷,贪恋赀产,窃返城中,为乱兵所杀。
事迹散见新、旧《唐书·杨国忠》、《唐会要》卷七四。
全唐诗》存诗3首。
杨国忠之党。
国忠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
幕府
引以自佐。
又用为御史
督屯戍。
后官中书舍人
元宗西幸。
国忠既诛。
亦为乱兵所杀。
张渐盛唐 ? — 7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 【介绍】: 河南洛阳人
张仲之谋诛武三思,下狱死,由苏晋抚养成人。
累官金部员外郎
玄宗天宝九载,出为饶州刺史
睦州刺史
十载,入剑南节度使杨国忠幕府
国忠入相后,迁中书舍人,又为翰林学士
安史乱起,玄宗奔蜀,坐国忠党而被诛。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6 生卒年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张仲之谋诛武三思,下狱死,苏晋抚养成人。
历仕金部员外郎玄宗天宝九载(750)出为饶州刺史,转严州刺史
十载杨国忠剑南节度使,开幕府,引张渐入幕。
后迁中书舍人,入翰林院学士
十五载玄宗幸蜀,张渐国忠党而坐诛。
生平散见新、旧《唐书·杨国忠》、《严州图经》卷一。
全唐诗》存诗1首。
崔无诐盛唐 ? — 7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 【介绍】: 博陵人
萧至忠女,至忠败,被贬。
久乃为益州司马
杨国忠引为少府监,守荥阳
安禄山荥阳,率众拒之,城破被害。
谥毅勇
高适盛唐 700 — 7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00—765 【介绍】: 渤海蓨人字达夫一字仲武
少贫寒,游长安,失意归,客居、宋间。
后游河西,入哥舒翰幕为书记
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世称高常侍
曾三度出塞,以边塞诗著称,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卒谥忠,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65,有生于699、701、702、706等说 字达夫,一说字仲武,则是与编《中兴间气集》之高仲武郡望相同而致误。
排行三十五
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
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人因称“高常侍”。
20岁时游长安求仕不果,此后长期客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
玄宗天宝八载(749)有道科及第,授封丘尉
天宝十二载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
安史乱起,曾先后任左拾遗淮南节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
广德二年(764)召还长安,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次年正月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忠
新、旧《唐书》有传。
年谱多种,今人周勋初《高适年谱》较为翔实。
有明人辑《高常侍》传世,存诗200余首,多作于显达之前,题材广泛,思想内容较深广。
高适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有边塞诗40余首,代表其诗歌创作之最高成就,《燕歌行》尤称杰作。
殷璠谓“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
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河岳英灵集》卷上)。
杜甫誉其诗“方驾曹刘不啻过”(《奉寄高常侍》)。
翁方纲云“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石洲诗话》卷一)。
高适岑参并为盛唐边塞诗派之代表人物,但二人诗风各异,清刘熙载概括为“岑超高实”(《艺概》卷二)。
今人刘开扬有《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孙钦善有《高适集校注》。
全唐诗》编其诗为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2首,断句4。
唐诗汇评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
早年随父旅居岭南
开元中曾求仕长安,又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寓居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家贫,浪迹渔樵,与李白杜甫等交游。
天宝八载,因睢阳太守张九皋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
十二载,入哥舒翰河西幕,官左骁卫兵曹掌书记
安史礼起,助哥舒翰潼关
潼关失守,奔行在,擢谏议大夫,迁淮南节度使
左除太子少詹事分司东都,历蜀二州刺史
广德元年,迁剑南西川节度使。
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
有《高运集》二十卷,已佚。
后人编有《高常停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字达夫
沧洲渤海人
举有道科中第。
累拜左拾遗
监察御史
元宗西狩。
閒道及帝于河池
御史
谏议大夫
累除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广德元年召为刑部侍郎
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侯
永泰元年卒。
礼部尚书
谥曰忠
作品评论
评事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
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
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
且余所最深爱者:“未知肝胆向谁是?
令人却忆平原君”。
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
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
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时天彝评:高适才高,颇有雄气。
其诗不习而能,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唐诗品》
常侍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浮沉闾巷之间,殆侠徒也。
故其为诗,直举胸臆,模画景象,气骨琅然,而词锋华润,感赏之情,殆出常表。
视诸苏卿之悲愤,陆平原之惆怅,辞节虽离,而音调不促,无以过之矣。
夫诗本人情,囿风气,河洛之间,其气浑然远矣,其殆庶乎!
七言古,盛于开元以后,高适当厉名手。
调响气佚,颇得纵横;勾角廉折,立见涯涘。
以是知李,杜之气局深矣。
高达夫调响而急。
达夫歌行、五言律,极有气骨。
至七言律,虽和平婉厚,然已失盛唐雄赡,渐入中唐矣。
钟云:唐人如沈宋王孟、李杜、钱刘之类,虽两人并称,皆有不能强同处。
惟高、岑心手如出一人,其森秀之骨,淡远之气,既皆相敌。
古诗似张九龄宋之问一派;五言律只如说话,其极炼、极厚、极润、极活往往从欹侧历落中出,人不得以整求之,又不得学其不整。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史称达夫五十始为诗,而能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出,好事者辄传布之。
且言其性磊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于博奕,才情自远。
今读其七言古诸篇,感慨悲壮,气骨风度绝然建一代旗鼓托,盛唐佳品,岂能多得?
《诗源辨体》
唐人五七言古,高、岑规宗。
然析而论之,高五言未得为正宗,七言乃为正宗耳。
岑五言为正宗,七言始能自聘矣。
五言古,高、岑俱豪荡,而高语多粗率,未尽调达;岑语虽调达,而意多显直。
高平韵者多杂用律体,仄韵者多忌“鹤膝”。
……七言歌行,高调合准绳,岑体多轶荡。
《诗源辨体》
五言律,高语多苍莽,岑语多藻丽,然高入录者气格似胜,岑则句意多同。
《诗源辨体》
高、岑五言不拘律法者,犹子美七言以歌行入律,沧浪所谓“古律”是也。
虽是变风,然豪旷磊落,乃才大而失之于放,盖过而非不及也。
《诗辩坻》
达夫五言律多似短古,亦是风调别处。
按指唐诗归
钟惺所论:赵伯溶云:此论
《唐诗归折衷》
甚妙,譬如临池家楷中带隶,自是高古。
元美乃谓高、岑五言律俱不能佳,陈正字时入古体,亦是矫枉之过,八股遂不可学秦汉耶?
公素善论体裁,不能不失此一言。
唐云:君五律本整,钟但采其不整者耳。
吴敬夫云:尚气骨者竟祖高、岑,然使作意矜张,而神思未闲,体气不厚,实伤雅道,所云“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气象”也。
故读王、孟者,当于幽闲之中寮其骨韵;读高、岑者,当于豪迈之外赏其风神。
《载酒园诗话又编》
钟氏曰:“……高、岑心手如出一人,其森秀之骨,澹远之气,既皆相敌”。
余意亦终有别。
高五言古劲浑朴厚耳;岑稍点染,遂饶秾色。
高七言古最有气力,李、杜之下,即当首推;岑自肤立,然如崔季圭魏王,虽雅望非常,真英雄尚属捉刀人也。
唯短律相匹,长律亦岑不如高。
《师友诗传续录》
问:高、岑似微不同,或高优于岑乎?
答:唐人齐名,如沈宋王孟、钱刘、元白、皮陆,皆约略相似,唯李杜、高岑迥别。
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
钟伯敬谓高、岑诗如出一手,大谬矣。
盛唐大家,称高、岑、工、孟。
高、岑相似,而高为稍优,孟则大不如王矣。
高七古为胜,时见沉雄,时见冲澹,不一色,其沉雄直不减杜甫
岑七古间有杰句,苦无全篇,且起结意调往往相同,不见手笔。
高、岑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作俑。
如高七律一首中叠用“巫峡啼猿”、“衡阳归雁”、“青枫江”、“白帝城”,岑一首中叠用“云随冯”、“雨洗兵”、“花迎盖”、“拂旌”,四语一意;高、岑五律如此尤多。
后人行行笈中携《广舆记》一部,遂可吟咏遍九州,实高、岑培之也。
总之以月白风清、鸟啼花落等字装上地头,一名日则一首诗成,可以活板印就也。
高、岑、王三家均能刻意炼句,又不伤大雅,可谓文质枨彬。
初学入手,求其笔势稳称,则王摩诘高达夫二家乃正善学初唐
少陵如《洗兵马》、《古柏行》亦然,但更加雄浑耳。
前辈论诗,往往有作践古人处,如以高达夫、岑媒州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是作践高、岑语也。
后人苟能师法高、岑,其应酬活套必不致如近日之恶矣。
《唐诗别裁》
李、杜外,高、岑、王、李,七言古中最矫健者。
高常侍岑嘉州不同,钟退谷之论,阮亭已早辨之。
然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
直至杜陵,遂合诸公为一手耳。
高、岑奇峭,自是有气骨,非低甲庸浅所及。然学之者亦须韵句深长,而阔远不露,乃佳;不然,恐不免短急无馀韵,仍是俗手耳。
其源出于左太冲、才力纵横,意态雄杰,妙于造语,每以俊古取致。
有如河洲十月,一看归;舍下蛩鸣,居然萧索;载酒平台,赠君干里:发端既远,研意弥新,在小谢之间居然一席。
七古与岑一骨,苍放音多,排奡骋妍,自然沉郁。
骈语之中,独能顿宕,启后人无限法门,当为七言不祧之祖。
主要活动
  • 730年-748年,河北道幽州范阳(北京北京),在幕府。,于燕地从军,在幕府
  • 749年-752年,河南道汴州封丘(河南封丘),封丘县尉,初秋,到任封丘,有诗
  • 753年,陇右道鄯州临洮军(青海乐都),在陇右节度幕府,秋,受田梁丘推荐,赴武威河西幕府谒哥舒翰,不遇;转自临洮陇右,始为入幕之宾。有诗记之
  • 754年-755年,陇右道鄯州临洮军(青海乐都),左骁卫兵曹,充掌书记,哥舒翰表高适为左骁卫兵曹,充掌书记
  • 755年,河东道绛州正平(山西新绛),绛郡长史,年末,转至河东,任绛郡长史,听法师讲经,有诗
  • 756年,京畿道华州潼关(陕西潼关),左拾遗,上半年,被拜为左拾遗,佐哥舒翰守潼关
  • 756年,京畿道华州潼关(陕西潼关),监察御史,上半年,转监察御史,仍佐哥舒翰守潼关
  • 756年,山南西道凤州河池(陕西凤县),侍御史,玄宗西逃,高适间道追及于河池郡。谒见唐玄宗,分析潼关失败时之形势,极言朝廷军政之腐败。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 756年,剑南道益州成都(四川成都),谏议大夫,八月,至成都,擢谏议大夫
  • 756年-758年,淮南道安州安陆(湖北安陆),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玄宗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永王叛。肃宗召与计事,适判言永王且败,不足忧,肃宗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讨永王李璘。年底,与韦陟、来瑱于安陆誓师
  • 758年-759年,淮南道扬州江都(江苏扬州),太子少詹事,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 759年-76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彭州刺史,五月,拜彭州刺史。先至长安朝见肃宗
  • 760年-762年,剑南道蜀州晋原(四川崇庆),蜀州刺史,转蜀州刺史。与杜甫在蜀州相见
  • 763年,剑南道益州成都(四川成都),剑南西川节度使,摄东川节度使。,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平。有贺表
  • 763年,剑南道益州成都(四川成都),剑南西川节度使。,夏起,西川局势日趋紧急。高适专驻剑南西川节度辖区。东川置留后,由梓州刺史章彝充任
  • 764年,剑南道益州成都(四川成都),刑部侍郎,正月,以严武为节度使,召高适回京,任刑部侍郎
  • 764年-76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散骑常侍,三月,还朝,转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崔光远唐 ? — 7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1 【介绍】: 博陵人,后徙灵昌
崔敬嗣孙。
玄宗开元末唐安,累迁京兆少尹
玄宗奔蜀,诏留光远京兆尹
安禄山,授光远原官。
后趋灵武肃宗擢为御史大夫
乱平,改礼部尚书邺国公,累官剑南节度使
讨平段子璋,因不能禁士卒摽掠,被论罪。
以忧卒。
范元凯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资州内江(今四川内江)人。
约于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宝五载(746)间为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从事
馀无考。
事迹散见其《章仇公(兼琼)席上咏真珠姬》、《四川通志》卷一二二、《内江县志》卷三。
元凯有文名,与兄崇凯号梧桐双凤。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诗外编》补1首。
章仇兼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颍川人
剑南节度使
曾开渠堰以利灌溉。
闻杨氏姊妹受宠于帝,思有以结纳之为奥助,表杨国忠推官
后借国忠之力,入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兼琼。
天宝元年益州长史
任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光州东安人
玄宗时,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又曾入桂州幕。
性耿介狷直,傲岸不羁。
曾为书历抵公卿,多自负不平语。
仕途坎坷,常自称“野人”、“逸人”。
曾至长安访李白,未遇,遂作长诗以寄。
代宗初,又以长诗寄蜀中之杜甫
又与高适善。
大历间怀素以草书名动京师为作《怀素上人草书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五
乐安(今山东高青)人。
玄宗开元中,历仕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
十九年(731)曾参佐桂州刺史张九龄幕。
性耿介狷直,傲岸不羁,敢于指责公卿,故仕途不得意,常自称“野人”、“逸人”。
天宝五载(746)长安访李白,未遇,因作《寄李白》诗。
代宗宝应元年(762)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参谋军事,为赋《寄杜拾遗》。
大历年间僧怀素以草书名动京师,为作《怀素上人草书歌》。
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一一、《唐诗纪事》卷二二。
高适友善,有《赠任华》诗。
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汇评
任华,生年年不详,涪城(今四川三台西北)人,郡望乐安(今山东高青南)。
曾官秘书省校书郎,后隐居岩壑累年。
为人狷介,傲岸不羁。
严武西川,曾上书干谒,大历中长安,又致书京也尹赏至,责其恃才傲物,均无所回忌。
大历十二年,在李昌𡿟桂林幕,后不知所终。
杜甫高适交游,又慕李白为诗,曾访之于长安,未遇。
全唐诗》存诗三首。
玄宗时秘书省校书郎
出为桂州刺史参佐
作品评论
《诗源辨体》
开元中,仟杂言有《寄李白》、《寄杜甫》及《怀素草书歌》三篇,极其变怪(下流至卢仝刘叉杂言),然语实鄙拙,未足成家。
盖其人质性狂荡,而识趣庸劣,心慕李、杜而不能,故其流至此耳。
《石园诗话》
《松石轩诗评》云:“任华之作,如疾雷轥空,长风蹴浪,飞电沓影,重云满盈,倏开倏合,一朗一晦,凛耳叠目,吁可怪也!
”愚谓唯传寄李、杜及《怀素上人草书歌》三诗。
……将李、杜学力性情,一一写得逼肖,如读两公本传,人心目俱豁。
《摭言》:“庾中丞书曰:本野人,尝思渔钓。
寻常杖策,归乎旧山。
非有机心,致斯扣击。
”是必狂狷之流,惜乎其爵里莫详也。
郭英乂唐 ? — 7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5 【介绍】: 瓜州晋昌人字元武
郭英杰弟。
初以武勇有名河、陇间,累迁诸卫员外将军
安禄山乱,拜秦州都督、陇右采访使,败敌将高嵩,以功加陇右节度使
召还,改羽林军大将军,掌卫兵,以丧去职。
史思明洛阳,诏英乂淮南节度兵。
代宗立,擢右仆射
日骄蹇,为侈汰。
后拜剑南节度使,袭崔旰不克,为普州刺史韩澄所杀。
鲜于仲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阆州新政人字向
鲜于叔明兄。
涉学明经,轻财务施。
进士
玄宗天宝末,为京兆尹,历御史中丞剑南节度使
以忤杨国忠被贬。
主要活动
  • 进士
何履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贵州人
玄宗天宝八载,为安南都护,奉诏统领十道兵马,进攻南诏。
十载,收复安宁城马援铜柱,改容州都督
十三载,为广府节度,受命攻南诏。
十五载,方攻大和城,因安禄山叛,奉旨将兵赴西川
河南节度使李巨兵合,自蓝田出,解南阳之围。
季广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寿州人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中智谋将帅科。
天宝中,为瓜州刺史
天宝末,为荆州长史
肃宗至德中,从永王李璘出军扬州
兵败,广琛背归。
乾元元年,将兵赴河南,拜青徐等五州节度使
二年,九节度兵败邺城后,贬温州刺史
上元二年,为浙江西道节度使
代宗大历九年,为右散骑常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寿春(今安徽寿县)人。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中智谋将帅科。
于天宝十二载(753)至十四载间任瓜州刺史
十五载任蜀郡长史,随永王起兵。
肃宗至德二载(757)永王,授丹阳太守
乾元元年(758)授青许等五州节度使九月改郑蔡节度使,与郭子仪等围相州
二年兵溃,贬温州刺史
上元二年(761)起为浙西观察使,约代宗永泰元年(765)去职。
大历九年(774)右散骑常侍,其后行迹无考。
事迹散见《酉阳杂俎》卷六、《元和姓纂》卷八、《唐会要》卷七六等。
全唐诗》存诗2句。
李瑁唐 ? — 7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5 【介绍】: 宗室。
玄宗第十八子。
武惠妃所生。
初名清后改名瑁,宫中常呼为十八郎。
宁王请养邸中。
封寿王,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
宁王卒,请制服以报乳养之恩,从之。
僧慧忠唐 ? — 775年12月9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诸暨冉氏子也。
其出家行道之自。
史不详载。
始居均之武当山
开元中
邓州刺史中书侍郎王琚
太常少卿赵颐贞
白崖山党子谷。
问答之顷。
深有證入。
于是归以闻于上。
即遣中使孙朝进。
奉诏迎至。
待以师礼。
初居千福寺西禅院
代宗临御。
光宅寺
十有六年
随机说法。
时有西天大耳三藏。
自谓得它心通。
上令与相见。
三藏礼拜。
立忠之右。
问曰。
汝得它心通。
且道老僧即今心在什么处。
藏云在西川看竞渡。
再问。
藏云。
在天津桥看弄猢狲。
三问藏罔措。
咄云。
者野狐精。
他心通在什么处。
一日唤侍者
侍者应诺。
如是三唤。
皆诺。
云将谓吾孤负汝。
却是汝孤负吾。
南泉到参。
问什么处来。
答云江西
云还将得马师真来否。
答云。
只者是。
云。
背后底。
泉无语。
示众云。
禅宗学者。
应遵一乘佛语。
了义契自心源。
不了义者。
互不相许。
如狮子身虫。
夫为人师者。
若涉名利。
别开异端。
则自他何益。
如世大匠
斤斧不伤其手。
象所负。
非驴所堪。
肃宗问师。
得何法。
云。
檀越见空中一片云么。
帝云见。
云。
钉钉著。
悬挂著。
又问。
如何是十身调御。
起立云。
会么。
云不会。
云。
老僧过净瓶来。
又问。
如何是无诤三昧。
云。
檀越蹋毗卢顶上行。
云此意如何。
云莫认自己清净法身。
鱼军容问师。
于十二时中如何进脩。
摩童子顶云。
惺惺直须惺惺。
历历直须历历。
已后莫受人谩。
与子璘供奉论义。
既升座。
供奉云。
请师立义。
云立义竟。
奉云。
是什么义。
云。
果然难破。
便下座。
耽源问。
百年后有人问极则事。
作么生。
云幸自可怜生。
须要个护身符子作么。
化缘将毕。
代宗
代宗云。
灭度后。
子将何所记。
云。
请檀越造取一所无缝塔。
云就师借取塔样。
良久云。
会么。
云不会。
云。
贫道去后。
侍者应真。
却知此事。
大历十年十二月九日
右胁卧而寂。
塔灵龛于党子谷。
谥大證
代宗后诏应真。
举无缝塔话问之。
真良久云会么。
云不会。
真述偈云。
湘之南潭之北。
中有黄金充一国。
无影树下合同船。
琉璃殿上无知识。
湘潭者指耽源之地言也。
释慧忠
俗姓冉氏
越州诸暨人也。
孰辨甲子。
或谓期颐之年。
肌肤冰雪神宇峻爽。
少而好学法受双峰
默默全真心承一印。
行无住相历试名山。
五岭罗浮四明天目。
白崖倚帝紫阁摩穹。
下安居于九旬。
或𭖳空息虑于三昧。
既悬明月之戒。
亦净琉璃之心。
已度禅定之门。
不起无生之见。
嶷若苏庐八风莫能动。
如净鉴万象何所隐。
可止也我则武当千峰狎于麋鹿。
可行也我则虎溪一径。
分卫人间。
薄游吴楚。
以至于顺阳川焉。
卜居党子之林泉。
四十馀祀。
深入法王之圣定。
八万广门道声洋乎力量充矣。
开元年中刺史中书侍郎开国公王琚司马太常少卿赵颐贞
信潭以清闻风而悦。
税驾扣寂杳然虚空。
礼足散金银之华。
不异弥伽长者。
执手见微尘之佛。
等毗目仙人。
上奏玄宗徵居香刹。
龙兴寺也。
由是罢相节使王公大人罔不膜拜顺风从而问道。
博达诂训广穷经律。
降魔制外孰之与京不可以威畏。
不可以利动。
暾日而食对月澄心。
清风飞霜。
劲节凌
辞检理诣折彼慢幢。
论顿也不留朕迹。
语渐也返常合道。
得之于心。
伊兰作栴檀之树。
失之于指。
甘露乃蒺藜之园。
妙不可传花多果少。
世有执砾水中。
若获琉璃之宝。
掬泡瓶内。
谓得摩尼之珠。
忠所以诃之止之不能已矣。
故有超毗卢之说。
令其不著佛求越法身之谈。
俾夫无染正性。
岂毗卢之可越。
而法身之可超哉是以虚空之心合虚空之理纤妄若云翳。
宗通如日月朝郎结驷而至安。
禅不动受其顶谒俨如也。
盖所谓昔人不迎七步以福于万乘之君。
岂止百寮而已哉。
肃宗皇帝载定区夏闻其德高
上元二年正月十六日
内给事孙朝进驿骑迎请。
其手诏曰。
皇帝信问。
朕闻调御上乘以安中土。
利他大士共济群生。
师以法鉴高悬一音演说。
藏开秘密境入圆明。
大悲不惓于津梁。
至善必明于兼济。
尊雄付嘱实在朕躬。
思与道安宣扬妙用。
广滋福润以及大千。
传罔象之玄珠。
拔沈迷之毒箭。
良缘斯在勿以为劳。
杖锡而来京师非远。
斋心已久副朕虚怀。
春寒师得平安好。
遣书指不多及。
常以道无不在华野莫殊。
遂高步入宫引登正殿。
霜杖初下日照龙衣。
天香以焚风飘羽盖。
骧首接武神仪肃若。
天子钦之待以师礼。
奏理人治国之要。
畅唐尧虞舜之风。
闻竦然膝之前席。
九龙洒莲华之水。
万乘饮醍醐之味。
从是肩舁上殿坐而论道。
不拘彝典也。
寻令骠骑朱光辉宣旨住千福寺
相国崔涣从而问津。
理契于心谈之朝野。
识真之士往往造焉。
洎夫宝应临御。
以孝理国匪移前眷。
划开万里之天。
若见三江之月。
又敕内侍袁守宏迎近阙下光宅寺安置。
香饭云来紫衣天降。
使臣拥禅门而不进御府列玉帛而盈庭。
了之如泡观之若梦。
澹然闲任自乐天倪。
亦可罗浮不归方名宴坐双峰长往始契无生者哉。
成圣元胎于是乎在。
固所以万行齐发。
千门不累于心矣则兜率之鼓无形乃声。
修罗之琴不抚而韵。
香传天主花雨空王。
见之于矣。
常以思大师有言。
若欲得道衡岳武当
因奏武当山请置太一延昌寺
白崖山党子谷置香严长寿寺
各请藏经一本度僧护持二圣御影镇彼武当
王言惟允有司承式。
猴一雁塔虽未饰于中峰。
茅栋柴扉便以名于梵宇。
睿札题额鸾回鹊飞。
山川光煌黑白抃跃。
想金殿之可期。
睹瑶台之非远。
至大历八年又奏度天下名山僧
中取明经律禅法者。
添满三七人。
道门因之羽服缁裳罔不庆怿。
数盈万计用福九重也。
往在南阳陷于贼境。
固请回避皆不允之。
临白刃而辞色无挠。
据青云而安坐不屈。
魁帅观其禅德淡若风韵高逸。
投剑罗拜请师事焉。
于时避寇遇寇者众矣。
无何群盗又至。
乃曰。
未可以踵前也遂杖锡发趾沿江而去。
有敩其先踪坚住不避者。
尽被诛戮。
则知云物气象有如先觉。
存而不论道何深也。
金籍曰。
般若无知而无不知。
斯之谓欤。
内德既充外应弥广。
自藏珍宝人莫之窥。
于戏论龙奋迅而鞠多不知。
忉利雨华而明彻莫识。
前贤厌世正眼随灭。
不亦悲夫。
忽疾将亟。
国医罔效。
自知去辰。
众问后事。
乃曰。
佛有明教依而行之则无累矣。
吾何言哉。
十年十二月九日子时右胁累足泊然长往。
所司闻奏皇情悯焉。
中使临吊赙赠甚厚。
敕谥号曰大證禅师
有诏归葬于党子之香严寺
循其本也。
威仪手力所在支给具饰终之礼哀恸梵场也。
敕常修功德使检校殿中监兴唐寺沙门大济。
早接道论豁如披云虽非门人哀逾法嗣。
凡有敷奏圣皆允焉。
在家弟子开府孙知古并弟内常侍朝进居士景超昆季等。
僧弟子千福寺志诚光宅寺智德香严寺道密等。
凡数万人。
痛石室之末筹。
悲云峰之耸塔晨钟徒击于高殿。
夕梵空奏于前山哲人云亡畴将仿仰。
译经沙门飞锡为碑纪德焉。
唐肃宗慧忠禅师
如何是十身调御。
师乃起立曰。
会么。
曰不会。
师曰。
老僧过净瓶来。
帝又问曰。
如何是无诤三昧。
师曰。
檀越蹋毗卢顶上行。
帝曰。
此意如何。
师曰。
莫认自己清净法身。
帝又问。
师都不视之。
曰朕是大唐天子。
师何以殊不顾视。
师曰。
还见虚空么。
帝曰见。
师曰。
他还眨目视陛下否。
后涅槃时至。
乃辞代宗
代宗曰。
灭度后。
将何所记。
师曰。
造取一无缝塔。
帝曰。
就师取塔样。
师曰。
贫道去后。
侍者应真。
却知此事。
乞诏问之。
师迁化后。
帝诏问应真。
真述偈曰。
湘之南潭之北。
中有黄金充一国。
无影树下合同船。
琉璃殿上无知识。
应真后住耽源山。
徐佐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自称青城山道士
往来于益州城西道观中,精粹高古,道众倾仰。
据传,一日自外归,称出游为飞矢所中,乃挂箭于壁,并记岁月,言后年箭主至此,即讨还之。
玄宗幸蜀游观,识其箭,乃天宝十三年重九日,于沙苑亲射一鹤,带箭而飞者,因收其箭而宝之。
贾至唐 718 — 7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8—772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幼邻,一作幼几
贾曾子。
玄宗天宝中明经第。
单父
从帝奔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诰
帝传位肃宗,遣为传位册文,迁中书舍人
肃宗至德中将军王去荣坐事当斩,帝惜其材,诏贷死,切谏,以为坏法当诛。
坐小法,贬岳州司马
历迁尚书左丞礼部侍郎
代宗大历初,徙兵部,除京兆尹
官终右散骑常侍
卒谥文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 字幼邻,一作幼几排行六洛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天宝元年(742)明经擢第。
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任中书舍人等职。
肃宗时一度出为汝州刺史
乾元二年(759),唐军伐安史乱军,败于相州贾至弃城走,贬岳州司马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曾为朝廷秉笔,故诗风亦高华典雅,与文相称。
曾与李白杜甫王维等人唱和。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贾至(718—772)字幼邻一字幼几洛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元年(742),擢明经第。
校书郎单父
天宝末,官起居舍人,从玄宗,迁中书舍人
肃宗即位灵武,充册礼使判官
册礼毕,为起居郎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出为汝州刺史,贬岳州司马
代宗即位,复中书舍人,迁尚书左丞
永泰元年礼部侍郎知东都贡举
大历初,迁兵部侍郎,迁京兆尹,终右散骑常侍
工诗能文,为李白杜甫称许。
掌诰多年,朝廷重要典册多出其手。
有《贾至集》二十卷、别集十五卷,又手编谪岳州诗为《巴陵诗集》,均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字幼邻
礼部侍郎曾子
明经第。
解褐单父
从元宗幸蜀。
起居舍人知制诰
中书舍人
广德初礼部侍郎
大历中京兆尹御史大夫
封信都县伯
右散骑常侍
卒年五十五。
礼部尚书
谥曰文
作品评论
皇甫湜《喻业》
贾常侍之文,如高冠华簪,曳裾鸣玉,立于廊庙,非法不言,可以望为羽仪,资以道义。
《蔡宽夫诗话》
唐自景云以前,诗人犹习齐梁之气,不除故态,率以纤巧为工。
开元后,格律一变,遂超然越度前古。
当时虽李、杜独据关键,然一时辈流,亦非大和元和间诸人可跂望。
王摩诘世固知之矣,独贾至未见深称者。
予尝观其五言,如“极浦三春草,高楼万里心……”又“越井人南去,湘川水不流……”如此等类,使置老杜集中,虽明眼人,恐未易辨也。
特工诗,俊逸之气,不减鲍昭庾信
调亦清畅,且多素辞,盖厌于漂流沦落者也。
《近体秋阳》
以《早朝》七言,一时绝唱,倾动朝士朝士争起而和之。
不知五言之妙,高古壮往,非当时高、王辈所可比拟者。
从来司衡家辄轻易弃去,殊不可解。
其源出于阴、何,故音调节畅,无声病之累。
“万里莺花”传为名句,与《岳阳楼》之作俯仰遥深。
《诗学渊源》
其诗气及高适,而典雅过之。
间作绮语,亦文质俱见,不落凡近。
主要活动
  • 742年,明经科
司空曙唐 720 — 7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0?—790? 【介绍】: 广平人,一说京兆人字文明,一作文初
进士第
代宗永泰中大历初,累官左拾遗,于长安卢纶独孤及钱起等唱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后贬为长林丞。
德宗贞元初,以水部郎中衔任职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
官终虞部郎中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790? 字文明,一作文初排行十四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
卢纶表兄。
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
安史乱起,避地南方。
代宗大历初洛阳主簿,后入朝为左拾遗
德宗建中年间长林县
贞元四年(788)前后,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中,官检校水部郎中,终于虞部郎中
事迹散见《新唐书·卢纶》附、苻载剑南西川幕府诸公图赞》、《极玄集》卷上、《唐诗纪事》卷三〇、《唐才子传》卷四。
今人傅璇琮《司空曙考》颇详备。
司空曙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其诗多送别赠答与羁旅漂泊之作,善以朴实真率之词句表现异乡流落之感与穷愁失意之情。
如“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贼平后送人北归》)、“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卿宿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等,皆深沉含蓄,历来称为警句。
长于近体,尤善五律。
绝句如《江村即事》、《咏古寺花》、《金陵怀古》,或潇洒雅淡,或浑厚沉著,亦堪称佳作。
胡震亨誉为“婉雅闲淡,语近性情”(《唐音癸签》卷七)。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2卷,《全唐诗》亦编为2卷。
唐诗汇评
司空曙(?
-约790),字文明一字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人,一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安史乱起,避难寓居江南
后登进士第,官主簿
大历末,自左拾遗贬长林丞。
贞元初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检校水部郎中
官终虞部郎中
卢纶表兄,与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有《司空曙诗集》(一作《司空文明集》)二卷。
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司空文明结思尤精。
司空曙)多结契双林,暗伤流景。
寄暕上人诗云:“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
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暄秋雨频。
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
深山若何时到?
羡与闲云作四邻。
”闲园即事,高兴可知,属调幽闲,终篇调畅,如新花笑日,不容熏染。
锵锵美誉,不亦宜哉!
《唐诗品》
文明诗气候清华,感赏至到,中唐作者前有继躅,后罕联肩,诵之口吻调利,情意触发,可谓风人之度矣。
如“雨(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景象依然,模写切至。
如“酒杯同寄世,客掉任销年”、“他乡生白发,归国见青山”,情寄宛转,绰有馀思。
如“连雁下时秋水在,行人过尽暮烟生”,景物萧然,含思凄惋,虽桓大司马汉南之叹,无是过矣。
七言律最难,迄唐世工不数人,人不数篇,初则必简云卿廷硕巨山、延清、道济,盛则新乡太原南阳渤海驾部司勋,中则钱、刘、韩、李、皇甫、司空,此外蔑矣。
司空虞部婉雅闲淡,语近性情,抗衡长文不足,平视茂政兄弟有馀。
《诗源辨体》
五言律如“中散传画,将军扇续书”,七言律如“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讲席旧逢山鸟至,梵经初向竺僧求”,乃晚唐奇僻之渐,学者所当慎始。
《近体秋阳》
诗清气刻思,著手便不同,似其一逞飘萧,儿将逸正,已而过之,诚中唐之人杰也。
《大历诗略》
司空文明诗亦以情胜,真到处与卢允言可云鲁、卫。
其源出于沈、,而音思就短,弥近晚唐,在大历十人之中,亚于卢、李。
七言稀见,“丝结”一歌,㛹娟赠雅。
五言则《分流水》,《关山月》,古情跌宕,清言隽永,足以参孟方王。
主要活动
  • 进士
刘湾中唐 ? — 7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彭城人字灵源
玄宗天宝末进士
代宗永泰初,为侍御史,佐湖南幕。
大历八年,官起居郎,考吏部选人判。
吏部员外郎
德宗建中元年,以职方郎中关内道黜陟使
工诗,有名当时,元结曾盛称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灵源,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西蜀(今四川成都)人。
玄宗天宝中进士及第
代宗永泰元年(765)侍御史湖南观察使幕,在衡阳元结相逢,月夜欢宴,赋诗咏怀。
后任吏部员外郎职方郎中,官至黜陟使
生平事迹见《元和姓纂》卷五、《唐诗纪事》卷二五。
元结刘湾诗“欲变时俗之淫靡,为后生之规范”。
(《刘侍御月夜宴会诗序》)高仲武选其诗4首入《中兴间气集》,其评曰:“逆子贼人闻之,宜乎皆改节矣。
”《全唐诗》存诗6首。
唐诗汇评
刘湾(?
-783),字灵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天宝十载,曾应进士举,数年后及第。
永泰元年,官侍御
大历八年,官起居郎,后迁吏部员外郎
建中元年,以职方郎中关内道黜陟使,婴沈疾,不久卒。
元结韦应物钱起等友善。
全唐诗》存诗六首。
作品评论
何义门校本:(刘)蜀人也,性率多直。
属文比事,尤得边塞之思。
如“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悲而且讦;又“举声哭苍天,万木皆悲风”、□□□□□□;又“李陵不爱死,心存归汉阙”,逆子贼臣闻之,宜乎皆改节矣。
主要活动
  • 天寶末,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