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辛仲甫五代至宋初 927 — 10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7—1000 【介绍】: 汾州孝义人字之翰
后周时,仕至观察判官
宋初,为平卢军节度判官,改郓、齐观察判官,多雪民冤。
乾德中历知光州彭州,救水灾,平兵乱。
太宗太平兴国初起居舍人奉使契丹,不辱朝命。
使还,知成都府,政尚宽简。
雍熙二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淳化二年罢知陈州
太子少保致仕。
卒谥康节
全宋文·卷四九
辛仲甫(九二七——一○○○)字之翰汾州孝义(今山西孝义)人。
少好学,及长,能吏事。
周广顺中,为郭崇掌书记
入宋,为平卢军节度判官
雍熙二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端拱中户部侍郎淳化中太子少保致仕。
真宗即位,加太子少傅
咸平三年卒,年七十四,赠太子太保
宋史》卷二六六有传。
主要活动
  • 967年-968年,淮南西路光州(潢川县),光州知州
  • 973年-97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户部判官
  • 980年-981年,益州路成都府(成都),成都府知府兼安抚使
  • 982年-984年,益州路益州(成都),益州知州兼安抚使
  • 985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开封府尹兼安抚使
  • 985年-98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御史中丞,986年6月迁参知政事
  • 985年-98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参政,989年3月以工部尚书知陈州
  • 992年-995年,京西北路陈州(淮阳县),陈州知州
陈元光初唐 657 — 7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光州人字廷炬
高宗仪凤中鹰扬将军随父戍闽。
父死,代为将。
岭南行军总管,奏置漳州为郡,以控岭表,就命元光镇抚之,数千里无桴鼓之警。
后战殁,谥忠毅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廷炬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人,一作光州(今河南光山)人。
高宗朝,以左玉钤卫翊府左郎将戍闽,迁岭南行军总督
武后垂拱二年(686),奏置漳州
中郎将右鹰扬卫率府怀化大将军漳州刺史
事迹散见其自撰表文2篇、《元和姓纂》卷三。
所著《龙湖集》今存,内收诗50首。
全唐诗》收诗3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7首。
或以为传世之陈元光诗皆为其后人伪造。
全粤诗·卷四
陈元光字廷炬
揭阳人
原籍河南颍川,祖洪官义安丞,遂落籍为揭阳人
其父政以武功著,隶广州扬威府。
元光习韬钤,善用兵,有父风。
唐高宗总章二年(六六九)潮州寇乱,陷冈州、岭左,元光随父征戍闽,父死,代为将。
永隆二年(六八一),再提兵入潮平盗乱。
还戍于闽,奏请创置漳州
历官岭南行军总管,晋中郎将右鹰扬卫率府怀化大将军漳州刺史
后战闽寇,殁于阵。
赠右豹韬卫大将军
开元四年(七一六),追赠颍川侯谥昭烈
有《龙湖公集》。
黄佐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五五、清林杭学纂修康熙二十三年年《潮州府志》卷九有传。
元光字廷炬
光州人
高宗朝以左玉钤卫翊府左郎将戌闽。
岭南行军总管
僧玄朗武周 673 — 7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54 【介绍】: 唐僧。
乌程人字慧明
俗姓傅
九岁出家。
后至光州从岸律师受具足戒。
博览经论,尤精《涅槃经》。
曾从天台宗慧威学《法华》等经,又依恭禅师重修观法。
隐居左溪岩,世称“左溪尊者”。
有《法华经科文》。
玄朗字慧明
俗姓傅氏
东阳乌伤人
大士六世孙浦江
夏太守拯公之后。
九岁出家。
如意元年敕度清泰寺。
天宝十三年卒。
年八十二。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慧明
姓傅氏
其先浦阳郡人。
自江夏太守拯避地江左
遂占藉婺之乌伤
梁大士翕之六世孙也。
母葛氏梦。
乘羊车行虚空中。
寤有妊。
逮产笑而不啼。
甫九岁即出家。
依师诵竺典。
日能覆习七纸。
如意元年。
五月十九日。
诏度配居清泰寺。
弱冠依岸律师受具于光州
学贯毗尼。
后于经论。
无不研究。
而尤善涅槃。
稔闻天台宗旨之妙。
乃诣东阳天宫寺
慧威师止观法门。
遁迹左溪岩中。
世因以为号。
发愿期生兜率。
尝于寺之殿壁。
缋观音宾头卢像。
偶焚香敛念。
辄感五色神光。
观者群拥。
时有盲狗。
每至则长嗥宛转于地。
怜之为忏悔。
仅旬浃狗双目竟明。
优游丘。
壑。
诲饬徒众。
日不怠。
疏衣粝食。
四十馀年。
无小变。
且使弟子禀灵营构屋庐。
缮治像设。
复砖累二塔。
而所居之规抚益。
备。
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
以微疾终。
春秋八十二。
僧夏六十一。
灵舆塔之岩中。
其平生所著。
法华经科文二卷。
以付弟子道宾慧徒法源神邕守真。
道遵道原清辨等。
释玄朗
字慧明
姓傅氏
其先浦阳郡江夏太守拯公之后。
曹魏世避地于江左
梁大士翕之六代孙。
遂为乌伤人也。
母葛氏初妊梦乘羊车飞空蹑虚。
而觉身重。
自兹已后荤血恶闻。
殆乎产蓐亦如初寐。
觉后心轻体安。
婴儿不啼唍尔而笑。
九岁出家。
师授其经日过七纸。
如意元年闰五月十九日敕度配清泰寺。
弱冠远寻光州岸律师受满足戒。
旋学律范。
又博览经论搜求异同。
尤切涅槃。
常恨古人虽有章疏。
判断未为平允。
往在会稽妙喜寺
印宗禅师商确秘要。
虽互相述许大旨未周。
天台一宗可以清众滞。
可以趣一理。
因诣东阳天宫寺慧威法师
禀承括州智威
时传徐陵后身灌顶师之高足也。
亲附之不患贫苦。
达法华净名论止观禅门等。
凡一宗之教迹研覈至精。
后依恭禅师重修观法。
博达儒书兼闲道
无不该览。
虽通诸见独以止观以为入道之程。
作安心之域。
虽众圣继想而以观音悲智为事行良津。
游心十乘谛冥三观。
四悉利物六即体遍。
虽致心物表身厌人寰情捐旧庐志栖林壑。
唯十八种十二头陀。
左溪岩。
因以为号。
独坐一室。
三十馀
麻纻为衣粝蔬充食。
有愿生兜率宫必资福事。
乃构殿壁。
缋观音宾头卢像。
乃焚香敛念。
便感五色神光。
道俗俱瞻叹未曾有。
此后或猿玃来而捧钵。
或飞鸟息以听经。
时有盲狗来至山门。
长嗥宛转于地。
悯之焚香精诚为狗忏悔。
不踰旬日双目豁明。
至开元十六年
刺史王上客屈出山暂居城下。
辞疾仍归本居。
厥后诲人匪倦讲不待众。
一郁多罗四十馀年。
一尼师坛终身不易。
食无重味居必偏厦。
非因寻经典不然一烛。
非因觐圣容不行一步。
其细行修心盖徇律法之制。
遂得远域沙门邻境耆耋拥室填门。
阳夏阴弗召而自至也。
其寺宇凋弊。
乃指授僧灵禀建其殿宇。
形像累二砖塔。
缋事不用牛胶。
悉调香汁。
天台之教鼎盛何莫由斯也。
一日顾谓门人曰。
吾众事云毕年旦暮焉。
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薄疾而终。
春秋八十有二。
僧夏六十一。
置塔于岩所。
生常撰法华经科文二卷。
付法弟子衢州龙丘寺道宾。
净安寺慧从。
越州法华寺法源神邕
常州福业寺守真。
苏州报恩寺道遵
明州大宝寺道原。
婺州开元寺清辩。
龆年慕道志意求师。
不踰三年思过半矣。
行其道者号左溪焉
第其传法号五祖矣
禹山沙门神迥著乎真赞矣。
系曰。
观其唐世已上求戒者。
得自选名德为师。
近代官度以引次排之。
立司存主之。
不由己也。
朗之求戒不其是乎。
如是师资相练恩义所生。
脱临事请为则喻同野马也。
僧道光唐 682 — 760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褚氏
未详何许人。
年踰龆龀。
即出家。
受具后。
遂学毗尼于光州岸公
门下。
素持诵法华至老尤不怠。
上元元年
示疾终于钱唐法华寺
春秋七十九。
法腊五十八。
释道光
姓褚氏
喻龀出家方冠受具。
光州和尚学通毗尼。
于时夏浅德崇坛场属望。
盖天赉真士为东南义虎。
云雨慈昧笙镛道声。
持法华经创塔庙。
洎没身不怠也。
上元元年庚子仲秋示疾终于本寺。
春秋七十九。
法腊五十八。
是日驰阳昧昧淫雨㴓㴓。
烈风崇朝嘉木为折。
乃东土福尽之徵也。
俄然喜气五色亭亭如盖。
移晷不散偏映精庐。
即西方往生之意也。
未殁。
其月三日质明。
支疾凝神依色身观。
弥陀具相现在其前。
满庭碧华昔所未睹者。
四日昧爽有异人请和尚
遂开目弹指曰。
但发菩提心。
至五日曼陀罗华自天而雨。
门人神烈义津。
追慕弗遑。
各分法味。
流布行化香火无穷云。
释崇业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初莫知所从来。
俄偕弋阳道岸。
依文网律师
究毗尼学。
服勤罔怠。
黉肆推为元长。
夙与淄川恪齐名。
而挺特刚毅过之。
闻望之美。
彻于宸冕睿宗朝。
斥旧邸造寺。
号安国
居之。
仍入承明殿薰脩。
授上菩萨戒。
施与优渥。
菩提寺
方治殿宇。
悉以所得助其役。
盖其平生未尝畜长也。
开元中
属微疾。
顾弟子曰。
吾数穷化尽。
汝曹其谨循戒检。
无令放逸。
遂终于所居。
西明寺之别院是。
于澄照寔适孙云。
释崇业
不知何许人也。
初同弋阳道岸。
学毗尼于文纲之法集。
业之服勤淬砺罔怠。
黉肆之间推居元长。
淄州名恪齐名。
挺拔刚毅过之。
美声洋洋达于禁闼。
睿宗圣真皇帝操心履道。
敕以旧邸造安国寺
有诏入承明熏修别殿。
授菩萨戒。
施物优渥。
佥回舍修菩提寺殿宇。
抑由先不畜盈长之故也。
开元中微疾。
嘱弟子曰。
吾化穷数尽。
汝曹坚以防川无令放逸。
语讫终于所居寺之别院。
南山之嗣孙矣。
严损之盛唐 689 — 7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9—764 【介绍】: 华州华阴人
严挺之弟。
玄宗时,自汜水入为著作郎
玄宗天宝间,出为真定太守
十三载,自景城太守贬为弋阳太守
又历太原上谷馀杭丹阳等郡,所至皆有治绩。
官至左庶子
任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光州东安人
玄宗时,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又曾入桂州幕。
性耿介狷直,傲岸不羁。
曾为书历抵公卿,多自负不平语。
仕途坎坷,常自称“野人”、“逸人”。
曾至长安访李白,未遇,遂作长诗以寄。
代宗初,又以长诗寄蜀中之杜甫
又与高适善。
大历间怀素以草书名动京师为作《怀素上人草书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五
乐安(今山东高青)人。
玄宗开元中,历仕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
十九年(731)曾参佐桂州刺史张九龄幕。
性耿介狷直,傲岸不羁,敢于指责公卿,故仕途不得意,常自称“野人”、“逸人”。
天宝五载(746)长安访李白,未遇,因作《寄李白》诗。
代宗宝应元年(762)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参谋军事,为赋《寄杜拾遗》。
大历年间僧怀素以草书名动京师,为作《怀素上人草书歌》。
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一一、《唐诗纪事》卷二二。
高适友善,有《赠任华》诗。
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汇评
任华,生年年不详,涪城(今四川三台西北)人,郡望乐安(今山东高青南)。
曾官秘书省校书郎,后隐居岩壑累年。
为人狷介,傲岸不羁。
严武西川,曾上书干谒,大历中长安,又致书京也尹赏至,责其恃才傲物,均无所回忌。
大历十二年,在李昌𡿟桂林幕,后不知所终。
杜甫高适交游,又慕李白为诗,曾访之于长安,未遇。
全唐诗》存诗三首。
玄宗时秘书省校书郎
出为桂州刺史参佐
作品评论
《诗源辨体》
开元中,仟杂言有《寄李白》、《寄杜甫》及《怀素草书歌》三篇,极其变怪(下流至卢仝刘叉杂言),然语实鄙拙,未足成家。
盖其人质性狂荡,而识趣庸劣,心慕李、杜而不能,故其流至此耳。
《石园诗话》
《松石轩诗评》云:“任华之作,如疾雷轥空,长风蹴浪,飞电沓影,重云满盈,倏开倏合,一朗一晦,凛耳叠目,吁可怪也!
”愚谓唯传寄李、杜及《怀素上人草书歌》三诗。
……将李、杜学力性情,一一写得逼肖,如读两公本传,人心目俱豁。
《摭言》:“庾中丞书曰:本野人,尝思渔钓。
寻常杖策,归乎旧山。
非有机心,致斯扣击。
”是必狂狷之流,惜乎其爵里莫详也。
僧灵坦唐 709 — 8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816 【介绍】: 唐僧。
太原文水人俗姓武
武则天侄孙。
七岁应童子举
十三岁从宦,旋升太子通事舍人
玄宗开元间,参荷泽神会,得为执侍,传其法要。
后住庐州浮槎寺,览《大藏经》。
代宗大历五年,入,参南阳忠国师。
八年赐号大悲
后历住汴州润州
宪宗元和五年淮南节度使李鄘召居扬州华林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武氏
太原文水则天皇帝诸孙也。
父宣洛阳
母夏侯氏。
梦神僧寄宝鉴。
表里莹然。
曰善护之。
及生而秀整可爱。
七岁诵习通利
童子举入官。
至十三。
太子通事舍人
益进学不怠。
三教典籍。
窥览靡有遗。
然颇厌世故。
嗜空宗。
洛下方盛荷泽神会之化。
往参焉。
遂见推许。
而命之执侍。
父母莫之沮。
天宝初
曰。
吾有一句。
自初祖菩提达磨
传之曹溪
曹溪以传吾。
汝宜谛受。
毋令断绝。
兹吾将有难必去汝而它之焉。
未几果诏弋阳
亦览藏经于庐州之浮查寺。
大历五年获以法眷礼。
南阳忠国师于京帅。
忠公为奏得玺书。
赐号大悲
相国田公神功方帅汴。
就以行化。
殊见祗待。
乃循维扬六合而下。
忽闻空中有声曰。
吾与汝开心地。
即睹菩萨像。
如文殊者。
以手按其颈曰。
此其印验也。
视之有指痕四皆赤色。
久不灭。
润之金山
有云气。
能毒人至死。
盖穴之蛰龙致然。
至是而弭。
尝旅次其间云。
俄庵江阴定山
夜闻赞叹声。
察之二白龟也。
又白蛇数丈。
祈受戒忏悔。
吴兴
造兰若于林山。
或见三丈夫衣金紫。
美其壮丽。
元和五年
相国李公鄘治广陵
素严刻少恩。
绝宽厚。
馆之华林寺
寺有吴将张辽墓。
尤舞妖祟。
居之。
恬无所忤。
十年有二胡人
自称龟兹国使
致国命请
然竟不知何从来也。
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众以荷泽忌营斋。
别众曰。
吾赴远请已。
七月染微疾。
九月八日乃终。
塔葬郡之驯翟坊南冈。
寿一百八。
腊八十四。
释灵坦
姓武氏
太原文水人也。
则天太后侄孙。
父讳宣。
洛阳县
母夏侯氏。
初妊也梦神僧授与宝鉴表里莹然。
且曰。
吾以此寄汝善保护之。
及诞亲无所苦。
年甫七岁诵习毕通应童子举
十三从宦旋升太子通事舍人
如是悦学不休。
三教之书弥增洞达。
然而恒嗟朽宅誓入空门。
已备大乘之资粮。
终到涅槃之境域。
于时洛都盛化荷泽寺神会禅师也。
方遮普寂之光渐没秀师之道。
往参焉。
施善诱顿见其心。
默而许之。
容其执侍。
父母不能回其意飞飏莫系始末研磨得破疑滞。
天宝初载曰。
吾有一句是祖祖相传至曹溪
曹溪付吾。
汝谛受之。
吾当有留难。
遂辞游方焉。
未几果敕移会于弋阳
遂向庐州浮槎寺览大藏经。
后闻忠国南阳诏入。
大历五年礼觐之。
八年欲出关。
忠奏曰。
此人是贫道同门。
神会弟子敕赐号曰大悲
兼赍墨敕。
行化至梁园
相国田公神功供养逦迤。
维扬六合方叹大法凌夷。
忽闻空中声云。
开心地即见菩萨如文殊像曰。
与汝印验。
令举项以掌按之寻。
观有四指赤痕。
其印迹恒现。
又止润州江中金山
今泽心也。
其山北面有一龙穴
常吐毒气如云。
有近者多病或毙。
居之毒云灭迹。
又于江阴定山结庵。
俄闻有赞叹之声。
视之则白龟二。
为受归戒。
又见二大白蛇身长数丈。
亦为受戒忏悔。
如是却往吴兴林山造一兰若。
有三丈夫衣金紫。
趋步徐正称叹。
道场唯善。
村落之民多弃罟网。
元和五年相国李公鄘之理广陵也。
以峻法操下刚决少恩。
一见郑重加礼。
召居华林寺
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墓。
寺僧多为鬼物惑乱。
居愀然无眹矣。
扬州人多患山妖木怪之所荧惑。
皆遏禦焉。
人争归信。
至十年忽见二胡人
称自龟兹国来彼无至教。
请和尚敷演。
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于荷泽忌斋告众。
吾赴远
七月示疾。
九月将灭。
斯预告也。
至季秋八日尔而终。
迁塔于扬州西驯翟坊之南冈。
越州郑詹建塔。
报龄一百八岁。
腊八十四焉。
曹溪之孙。
荷泽之子也。
释灵坦
姓武氏
太原文水人也。
则天太后侄孙。
父宣洛阳
母夏侯氏初妊也。
梦神僧授与宝鉴表里莹然。
且曰。
吾以此寄汝善保护之。
及长参神会禅师
大历八年行化至梁园
相国田公神功供养逦迤。
维扬六合方叹大法凌夷。
忽闻空中声云。
开心地即见菩萨如文殊像。
曰与汝印验。
令举顶以手按之。
寻观有四指赤痕。
其印迹恒见。
又止润州金山。
其山北面有一龙穴
常吐毒气如云。
有近者多病或毙。
居之毒云灭迹。
又于江阴定山结庵。
俄闻有赞叹之声。
视之则白龟二。
为受归戒。
又见二大白蛇身长数丈。
亦为受戒忏悔。
如是却往吴兴林山造一兰若。
有三丈夫衣金紫。
趋步徐正称叹道场。
元和五年华林寺
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墓。
寺僧多为鬼物惑乱。
居之愀然无眹矣。
扬州人多为山妖木怪之所荧惑。
皆遏禦焉。
至十年忽见二胡人
自称龟兹(音丘慈)国来。
彼无至教。
请和尚敷演。
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告众将赴远
至季秋八日卒。
寿一百八。
腊八十四。
姓武
太原文水人
则天太后侄孙。
父讳宣。
洛阳县
母夏侯氏初妊
梦神僧授与宝鉴。
表里莹然。
且曰。
吾以此寄汝。
善保护之。
及诞。
亲无所苦。
年甫七岁。
诵习毕通。
童子举
恒嗟朽宅。
誓入空门。
于时荷泽寺神会禅师
洛都盛化。
往参焉。
施善诱。
顿见其心。
天宝初载
曰。
吾有一句。
是祖祖相传至曹溪
曹溪付吾。
汝谛受之。
吾当有留难。
遂辞游方焉。
未几果敕移会于戈阳。
遂向卢州浮槎寺
览大藏经。
后闻忠国师。
南阳诏入。
大历五年礼觐之。
八年欲出关。
忠奏曰。
此人是贫道同门。
神会弟子。
赐号曰大悲
兼赍墨敕。
行化至梁国
相国田公。
神功供养。
逦迤适维杨六合
方叹大法凌替。
忽闻空中声云。
开心地。
即见菩萨如文殊像曰。
与汝印验。
令举顶以掌按之。
寻观有四指赤痕。
其印迹恒现。
又止润州江中金山
今泽心也。
其山北面。
有一龙穴
常吐毒气如云。
有近者多病或毙。
居之。
毒云灭迹。
又于江阴定山结庵。
俄闻有赞叹之声。
视之则白龟二。
为受归戒。
又见二大白蛇。
身长数丈。
亦为受戒忏悔。
后往吴兴林山。
造一兰若。
有三丈夫。
衣金紫。
趋步徐正。
称叹道场唯善。
村落之民。
多弃罟网。
元和五年
相国李公鄘。
召居华林寺
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基。
寺僧多为鬼物惑乱。
居。
湫然无朕矣。
杨州人
多患山妖水怪之所荧惑。
皆遏禦焉。
人争归信。
至十年
忽见二僧人
称自龟兹国来。
彼无至教。
请和尚敷演。
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于荷泽忌斋告众。
吾赴远
至季秋八日
果寂而终。
迁塔于杨州西驯翟坊之南冈。
越州郑詹建塔。
报龄一百八岁。
释法融中唐 747 — 835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严氏
阆中入。
童稚时。
父使秉笔习书。
即画佛像颇肖。
年甫十三。
沙门辄持经卷问义。
竟去事长乐寺慧休法师
为弟子。
登具后。
南山律钞。
及游方见普寂禅师嵩岳
密付心印。
遂戾止戈阳福宁寺。
四方学者。
从之如归市。
大和九年
示寂春秋八十九。
释法融
姓严氏
阆中人也。
稚齿好朴素恶华楚之服。
父训令秉笔便画佛形像。
至于聚戏搏沙为塔。
所作无非佛事。
年甫十三见释子抠其衣坐执经卷。
苦求出家。
长乐寺慧休法师为弟子。
经诵偕通。
乃沾戒善遂讲南山律钞。
后游云水。
嵩岳普寂禅道风行。
密付心印。
弋阳福宁寺放荡闲居。
道者麇至。
大和九年示疾而终。
春秋八十九。
其年正月十日门人奉神座入塔焉。
僧崇圭中唐 756 — 8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841 【介绍】: 唐僧。
汝州郏城人俗姓姜
父为商佐于巩洛间。
父亡,遂出家。
年十八,得通经业。
俄游南岳,栖息数年,后住润州茅山栖霞寺
李德裕镇浙西时,延住慈和寺,与谈甚契。
次年,迁居嵩山岳寺。
文宗开成元年李德裕请住洛阳龙兴寺
两京僧俗,多从问道。
卒后,白居易为撰塔铭。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陕之姜氏子。
其先以儒术致显贵。
自天宝来。
乱离相继。
父因商贾巩洛间而丧焉。
嘅然行求出家。
年十八。
以试经得度。
无何游南岳
栖息者数年。
又依南徐茆山栖霞寺
声誉益起。
赞皇李公德裕
廉问是邦。
延见于慈和寺
与语意相得。
曰。
吾有幽忧之疾。
城隍聚落。
可久处耶。
明年抵嵩少挂锡岳寺。
大和戊申
洛旱。
惟岳中雨不愆候。
或以为圭之德所感云。
开成初
赞皇公入相。
请阐化于洛之龙兴寺
其所提唱。
秀公而利益多矣。
既而唱灭。
寿八十六。
会昌元年八月十日
迁全身于塔侍郎白公居易撰铭。
释崇圭
姓姜氏
郏城人也。
门传儒素相缀簪裾。
自天宝已来。
安史之乱侵败王略。
家族迁荡父为商贾。
趋利遵涂。
巩洛间父亡于逆旅。
慨责曰。
少遭不造。
孑遗哀茕遂议出家。
至年十八经业蔚通得度。
俄有云水之兴游南岳
栖息数龄起回乐南徐茅山
乃依栖霞寺
已登径门道声洋溢。
赞皇李公德裕廉问是邦。
延诸慈和寺
一交雅谈如游形器之外。
曰吾有幽忧之疾。
非是居侯藩聚落之人也。
明岁遂行重抵嵩少居于岳寺。
太和戊申岁
洛下亢阳。
唯岳中雨信相继。
或谓为圭之德动龙神之故也。
开成元年赞皇公冢宰
洛龙兴寺化徒。
两京缁白往来问道。
檀施交骈。
其所谈法宗秀之提唱。
获益明心者多矣。
忽告众决别。
入方丈而灭。
春秋八十六。
白侍郎撰塔铭。
会昌元年辛酉八月十日入塔云。
淮南都梁释全植
姓芮
光州人也。
少禀异操。
自言学作佛度生去。
忽投本州荣光禅院大智下求度。
师颇严谨。
约其诵经受具后至洛阳参问禅法。
彻了无疑。
辞师观方。
淮南都梁山建立茅舍。
太守文卿于州长寿寺化徒。
卫侯问将来佛法隆替若何。
曰。
真实之物无振。
自古于今往复轨躅。
有为之法四相迁流。
法当堙厄。
君侯翘足可见。
预言武宗毁教也。
终年九十三。
门人建塔立碑。
会昌四年甲子九月七日入浮图焉。
释慧超隋末唐初 546 — 622年12月6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丹阳沈氏子。
出家。
以诵法华经为专务。
光州苏山慧思禅师
悟一乘之理。
明三观之。
江陵顗公。
仙城命公
笃志相亲。
积年请业。
行优一众。
德冠诸贤。
思谓其徒曰。
得忍人也。
复获偕览衡岳之胜。
隋受禅。
乃北入嵩高
饵药坐禅。
太子勇既召集天下名德。
而遣还之。
尤诣道。
独留供养。
及勇废。
徙居定水。
蓝法师
以蓝谷之悟真寺迎之。
共隐八年
倍勤三慧
大业初
京师创建大禅定寺
诏超之。
后以疾辞。
允其归。
皇家肇运。
望重畴昔。
高僧慧因保恭等。
咸就栖止。
未几卧疾。
弟子跪问其所以自任者。
曰生不忻。
死不戚。
吾之素也。
面西坐曰。
第一义空。
遂长往。
俨如入定。
武德五年十二月六日也。
春秋七十有七。
弟子法成等。
以遗训。
露骸月馀日。
色不变。
太宗开天策府。
闻而叹异。
仍建白塔于寺之北峰
释慧超
姓汎氏
丹阳建元人。
禀怀温裕立性怀仁
弱龄厌俗。
自出家后。
诵法华经闻光州苏山慧思禅师独悟一乘善明三观。
天台智者仙城命公
笃志幽寻积年请业。
行优智远德冠时贤。
思对众曰。
超之神府。
得忍人也。
及游衡岭
复与同途留诵经。
停亟移岁序。
自隋初廓定。
北入嵩高
饵药坐禅冀言终老。
太子勇。
召集名德总会帝城。
业行不群。
特留供养。
而恭慎凝摄不顾世华
及勇废免一无所涉。
晚移定水高振德音。
道俗归宗仰其戒范。
净业法师卜居蓝田谷之悟真寺
有道躬事邀迎。
共隐八年倍勤三惠。
及大业承运。
禅定初基。
爰发诏书延入行道。
屡辞砭疾。
后许还山。
德感物情颇存汲引。
四川贵望一县官民。
莫不委质投诚请传香德。
并为经始伽蓝。
继综羞粒。
大唐伊始荣重于前。
京邑僧慧因保恭等。
情慕隐沦咸就栖止。
荫松偃石论详道义。
皆曰。
斯诚出要乐也。
后卧疾少时。
弟子跪问。
答曰。
吾之常也。
长生不欣夕死不戚。
乃面西正坐云。
第一义空清净智观。
言如入定奄遂长往。
春秋七十有七。
武德五年十二月六日也。
露骸石一月馀日。
颜色不变。
天策上将闻称希有。
遣人就视。
端拱如生。
九岁入道。
即诵法华五十馀年万有馀遍。
灵获瑞不可胜言。
弟子法成等。
为建白塔于寺之北峰焉。
王建中唐 767 — 8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67—约831后 【介绍】: 颍川人字仲初
门第衰微,早岁寓居魏州
宪宗元和中初仕为昭应县
太府寺丞太常寺丞秘书丞
文宗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故世称王司马
工乐府,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又有宫词百首,尤传诵人口。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6?—832? 字仲初排行六颍川(今河南许昌)人。
出身寒微。
郡斋读书志》卷四上及《唐才子传》卷四等均谓其大历十年(775)进士第,非是。
据其诗文考知,平生未尝中进士
早年从军幽州
元和年间,官昭应县渭南太府丞
穆宗长庆初,由太常寺丞秘书丞
后官陕州司马
晚年退居咸阳原上,境况贫困。
又曾出任光州刺史
(贾岛有《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诗,或云即此王建,或云乃另一人。
)约卒于文宗大和年间
生平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四、《唐才子传》卷四等。
今人谭优学有《王建行年考》,迟乃鹏有《王建年谱》。
王建长乐府歌诗,与张籍齐名,题材风格亦颇相似,时称“张王乐府”。
平生奔走南北,故作诗多取材于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用以针砭时弊,揭露现实。
且用语简括,情思显豁,描写细致,语意含蓄,前承杜甫,后启元白
清人王士禛以之与元稹白居易张籍并称,云:“草堂乐府擅惊奇,杜老衰时托兴微。
元白张王皆古意,不曾辛苦学妃豨。
”(《渔洋精华录》卷五《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之九)清人沈德潜则称张王乐府“心思之巧,辞句之隽,最易启人聪颖”(《唐诗别裁》卷八)。
王建又有《宫词》百首,以大型组诗铺叙帝王宫禁之事,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后代效之者颇多,如蜀之花蕊夫人、宋之王圭等。
诗集今通行者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王建诗集》。
全唐诗》存王建诗6卷,《全唐诗续拾》补王建诗2首。
唐诗汇评
王建(约766-?
),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
贞元初,往山东求学,与张籍同窗数年。
贞元后期,先后入幽州岭南暮为从事
元和初,留寓荆州,后佐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幕。
八年,为眧应丞。
入为太府寺丞
秘书郎,迁秘书丞
大和二年太常丞出为陕州司马
后卜居咸阳原上。
李益韩愈白居易刘禹锡姚合贾岛孟郊杨巨源等交往。
张籍皆擅长乐府,世称“张王乐府”。
有《王建集》八卷(或为十卷)行世,其中颇羼入他人作品。
全唐诗》编诗六卷。
词学图录
王建(约767-约830) 字仲初
颍川(今许昌)人。
有《王司马》,词存十首,以《调笑令》流传最广。
作品评论
白居易《授王建秘书郎制》
诗人之作丽以则,为文近之矣,故其所著章句,往往在人口中,求之辈流,亦不易得。
唐人亦多为乐府,若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以此得名。
其述情叙怨,委曲周详,言尽意尽,更无馀味。
及其末也,或是诙谐,便使人发笑,此曾不足以宣讽怨之情,况欲使闻者感动而自戒乎?
甚者或谲怪,或俚俗,所谓恶诗也,亦何足道哉!
诗之作也,穷通之分可观:王建诗寒碎,故仁终不显。
张籍王建,乐府宫词皆杰出,所不能追逐李、杜者,气不胜耳。
唐人乐府,惟张籍王建古质。
王建以宫词名家。
以人而论,则有王建体。
大历后,……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
张籍契厚,唱答尤多。
工为乐府歌行,格幽思远。
二公之体,同变时流。
性耽酒,放浪无拘。
《宫词》特妙前古。
……又于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官况之作,俱能感动神思,道人所不能道也。
《批点唐音》
王、张乐府体发人情,极于纤悉,无不至到,后人不及者正在此,不及前人者亦在此。
张籍王建略去葩藻,求取情实,渐入晚唐,又一变也。
王建七言稳得情事,兼带风味得佳。
《诗源辨体》
王建七言律,入录者仅得四五、其他句奇拗,遂为大变,宋人之法多出于此。
《诗源辨体》
七言律,王建尚奇而昧于正,尚意而略于辞。
《唐诗评选》
中唐诗至王建刘禹锡杜牧,一变十才子之陋,眉目乃始可辨。
《诗辩坻》
王建歌行,才思佻浅,便开《花间》一派,不待温、李诸公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仲初妙于不含蓄,亦自有晓钟残角之韵。
后人徒称其《宫词》百首,此如食熊啖股,何尝得其美处。
《载酒园诗话又编》
司马律不能伟,排律尤劣,故昔人谓其俗。
方回亦以为一体,列之为式,陋矣,
《古欢堂集杂著》
中唐刘梦得王仲初调响词炼,高华深稳。
《唐诗品汇删》
王建张籍外厌藻缋,内反精实。
王仲初长篇、小律,具有妙处,不可以宫词、乐府拘定其声价。
《唐七律隽》
张、王乐府妙绝一时,其精警处远出乐天微之之上。
元、白长庆篇虽滔滔不竭,然寸金丈铁,其间岂容无辩?
惟近体则卑率寒陋,俱非所长也。
其词之妙,则自在委曲深挚处,别有顿挫,如仅以就事直写观之,浅矣!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世之称仲初者,但知其七言古与《宫词》耳。
即张、王并列,亦止于乐府,若五七律则概不相许。
至谓司马律不能工,或病其俗。
……俗情入诗,直寻天妙,固是风雅之本。
世唯认错“俗”字,并“雅”亦失之,而所谓不俗者,乃真俗矣。
仲初律诗,实与司业合调,第司业妙于清丽,司马偏于质厚,不无微分。
王建张籍以乐府名,然七律亦有人所不能及处。
诗唯乐府可贵,宫词已浮冗,律诗尤浅俚不入格。
其源出于汉代歌谣,能以俚语成章,而自然新妙。
七言由兹推广,自造新声。
宫词妙绝时人,后来所祖。
《诗学渊源》
思致委曲,韵语如流,情真意挚,体会不尽。
古诗体格乃属建安一派,不仅以乐府见胜也。
近体专尚气质,不工自工。
惟七绝、宫词,虽风神秀出,顾已非盛唐之旧矣,盖其取法太白而自有未至者也。
中唐诗人足冠冕一时者,亦惟顾况李益王建而已。
韩、、元、间当别论,张籍齐名,终属虚构耳。
主要活动
  • 800年-812年,北京,从事,入幽州刘济幕
  • 813年-820年,陕西西安,县丞,秋,经裴度引荐,官昭应丞,有诗寄裴度示感激
  • 821年,陕西西安,太府寺丞,春,入朝为太府寺丞,有诗纪事
  • 821年-822年,陕西西安,秘书郎,秋,转官秘书郎,始与白居易有赠答
  • 823年-826年,陕西西安,秘书丞,约于本年迁官秘书丞
  • 827年-828年,陕西西安,太常丞,春,转太常丞
  • 828年-829年,陕西西安,陕州司马,年初,出任陕州司马,友人刘禹锡、张籍、贾岛、白居易等有诗赠别
陈玄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光州颍川人
陈夷行弟。
进士第
穆宗长庆元年,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及第。
历官金部员外郎
主要活动
  • 进士
薛用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人字中胜
穆宗长庆时光州刺史
文宗大和初,自仪曹出守弋阳,为政严而不残。
有《集异记》。
李潘中唐 791 — 8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1—840 【介绍】: 赵郡赞皇人字藻夫
少遍览经籍,通九流百家之语。
八岁以奇童闻,敕同明经登第
宪宗元和间,佐平卢幕府十年,以勤恪称。
入为侍御史,出为江陵少尹,官至光州刺史
王晏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怀州温人
王晏平弟。
后去晏字,独名宰。
于昆仲间最称伟器。
少勇果,长隶神策军。
文宗大和末“甘露之变”,以功兼御史大夫光州刺史,徙盐州,持法颇严。
累擢邠、宁、庆节度使,徙忠武军
刘稹部将所杀,晏宰节度太原
宣宗初,入朝,厚结权幸宰相,不成,乃还军。
河阳,罢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进少傅,卒。
窦洵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扶风平陵人
窦易直从父弟。
穆宗长庆元年进士
文宗开成二年,官右拾遗
文宗欲以乐府尉迟璋为王府率,洵直极谏,乃改授光州长史,赏洵直绢百匹。
后累官祠部员外郎户部郎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
穆宗长庆元年(821)进士第
文宗开成三年(838)右拾遗历官祠部员外郎户部郎中
事迹散见《旧唐书·陈夷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下》、《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一、卷二二。
全唐诗》存诗1首。
主要活动
  • 821年,进士
释全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芮
光州人
幼依州之荣光禅寺沙门大智诵习。
而卒获薙染。
受具后。
即游洛阳禅会。
洞彻心法。
然后结茆于淮之都梁山
以聚徒阐化。
既而太守文卿迎于治之长寿寺
以便瞻礼。
文卿问。
将来佛法。
隆替若何。
曰。
真实之物。
振古振今。
未尝败坏。
有为之法。
四相迁流。
因当堙厄。
君侯翘足可见。
此盖预言武宗之毁教也。
顷之终。
年九十三。
门人建塔立碑。
会昌四年。
甲子九月七日乃克葬。
王绪晚唐 ? — 8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6 【介绍】: 寿州寿春人
僖宗广明二年,帝入王绪与刘行全等起兵据寿州,陷光州,附于秦宗权
后与宗权有隙,拔众南走,经江西福建,取汀州自称刺史
时望气者言军中当有暴兴者,潜视魁梧雄才,皆以事诛之,众惧。
中和五年部将王潮、行全所囚。
光启二年王潮将率军入,攻拔泉州,为泉州刺史
自杀。
李罕之唐末 842 — 8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2—899 【介绍】: 唐末陈州项城人
为人骁勇,少无赖,随黄巢渡江,降于高骈,表光州刺史
李克用相结托,克用表之为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
昭宗乾宁二年克用邠州行营四面都统,表罕之为副。
罕之性翻覆贪冒,欲求一镇,克用不许,遂乘潞帅之丧窃据潞州
克用怒,遣将攻之,罕之遂降朱温,移为河阳节度使
怀州,卒于传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