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熊仁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洪州建昌人
性至孝,为宜春县
母卒,卜葬某乡。
冈阜峻险,念非水道不能达。
誓倾家赀,掘地以通江
俄大雨,水涌成川,与江流接,舟以得达。
既葬,庐墓六年,有慈乌来巢之异。
孙鲂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南昌人字伯鱼
性聪明好学,唐末郑谷避乱宜春从之游,尽得其诗歌体法。
吴时文士骈集,沈彬李建勋为诗社,有《题金山寺》诗,一时以为绝唱。
南唐李昪召见,授宗正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伯鱼南昌(今属江西)人。
性聪明,家贫好学。
唐末世乱,郑谷学诗,尽得其法。
吴王杨行密据有江淮遂依之,任郡从事
南唐烈祖时,累迁宗正郎,卒。
沈彬李建勋友善。
生平见《江南野录》卷七、马令南唐书》卷一三、《唐诗纪事》卷七一、《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本传。
善诗,以《题金山寺》为著名。
辛文房谓“骚情风韵,不减张祜”(《唐才子传》)。
吴任臣亦称其“与张祜(《金山寺》)诗前后并称,一时以为绝唱”(《十国春秋》)。
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孙鲂诗集》3卷,《孙鲂诗》5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35首、断句5联。
《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唐诗汇评
孙鲂,生卒年不详,字伯鱼南昌(今属江西)人。
画工之子。
唐末,诗人郑谷避乱归宜春从之游,得其诗歌体法。
杨行密据有江淮,文雅之士骈集,亦东游,与沈彬李建勋结为诗社。
南唐建国。
烈祖召见,授宗正郎,卒。
有《孙鲂诗集》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七首,残句三。
作品评论
时(孙)有《夜坐》句,美于时辈。
(李)建勋因试之。
先匿斋中,候(沈)彬至,乃问之为诗何如。
彬答曰:“人言非有国风雅颂之体,实得田舍翁火炉头之作,何足称哉。
闻之怒,突然而出,乃让彬曰:“公何诽谤之甚,而比‘田舍翁’言,无乃太过乎?
”彬答曰:“子《夜坐》句云:‘画多灰渐冷,坐久席成痕’,此非田舍翁炉上作而何!
”阖座大笑,善彬能近取譬也,
南昌人
唐末,郑谷避乱归宜春
往依之,颇为诱掖。
后有能诗声,终于南唐
张述
大和朝官司封郎中
出为袁州刺史
赵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袁州(今江西宜春)人。
进士
世次不详。
事见《登科记考》卷二七。
全唐诗》存诗1首。
主要活动
  • 进士
崔玄籍初唐 620 — 6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0—698 【介绍】: 清河东武城人字嗣宗
屈突通婿。
高宗初,为婺州司功,曾佐刺史崔义玄镇压陈硕真起事。
龙朔二年,除陇州长史
乾封元年,迁归州刺史,寻改荆州大都府司马。
咸亨元年,授蔚州刺史
又历、文三州刺史
武周天授二年,迁茂州都督府长史
后又任巴、黄、利三州刺史,累封清河县
史公铢南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南唐
袁州刺史,廉明直干,时称为文武刺史
释善道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初谒乐普元安,后嗣盘龙可文。
袁州平山世称木平和尚
南唐中主待以师礼,迎至金陵供养。
法眼文益有诗相赠。
卒谥真寂禅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南唐时禅僧
初谒乐普元安,后嗣盘龙可文。
袁州平山世称木平和尚
南唐国主待以师礼,迎请供养。
法眼文益有诗相赠。
卒谥真寂禅师
景德传灯录》卷二〇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木平和尚
不知何许人。
游戏江浒。
语言无度。
踪迹诡异。
人不能测识。
李后主
尊为圣师。
尝挂木瓶杖头。
一日赴内斋坐。
顷忽不见。
后主问曰。
和尚何在。
因引瓶自蔽。
应曰。
某在此澡浴。
后主拜之。
木平曰。
陛下见群臣。
勿言臣在瓶中浴。
后主笑曰。
和尚见人。
亦勿道吾拜汝。
尝出入禁中。
他日从登百尺楼
后主问其制度佳否。
对曰。
尤宜望火。
初不谕其意。
后数年。
木平卒。
淮甸大扰。
烽火交驰。
后主尝于是望。
以占动静。
后主素爱庆王
问木平寿命。
曰年七十。
是岁病亡。
年十七。
盖反语耳。
为建寺宫侧居之。
奉事隆笃焉。
本名木瓶
后讹为木平。
或云。
木平山名。
师居处也。
眼禅师赠诗云。
木平山里人。
貌古言复少。
相看陌路同。
论心秋月皎。
坏衲线非蚕。
助歌声有鸟。
城阙今日来。
一沤曾已晓。
大宗匠所与。
木平故个中人。
盖混迹以警世者也。
释慧明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陈氏。
鄱阳人
宣帝诸孙也。
幼依永昌寺薙落。
即趋蕲之东山法席。
日夕参扣。
久之未有得也。
咸亨间
能大师方以居士事舂碓。
秀公居第一座。
众皆属。
意谓。
衣盔所传必无他。
既而乃密付居士
于是众耻之。
遂蹑迹追及于大庾岭
独明最先见居士
居士遽掷衣盔石上曰。
此以表信。
可争邪。
听自持去。
明素号勇力者。
再三拈不能动。
因谓曰。
我来为法。
不为此也。
居士幸教之。
士曰。
不思善不思恶。
正恁么时。
阿那个是上座本来面目。
当下大悟
遍体汗流。
涕泣而礼曰。
上来密语密意外。
还更有不。
士曰我今为汝说者。
非密也。
汝若返照。
密却在汝边。
将别。
又问曰。
某宜何之。
士曰。
逢袁可止。
遇蒙当居。
退而绐其众曰远矣。
徒取倦苶耳。
曾奚益。
俄易其名之慧。
为道。
以避名。
后果住袁之蒙顶山
释慧明
姓陈氏
鄱阳人也。
陈宣帝之孙。
国亡散为编氓矣。
少出家于永昌寺。
怀道颇切扣双峰之法。
高宗之世依忍禅师法席。
极意研寻。
初无證悟若丧家之犬焉。
忽闻五祖密付衣钵与卢居士
率同意数十许人。
蹑迹急追至大庾岭
最先见。
馀辈未及。
能祖见已便掷袈裟。
曰。
我来为法非望衣钵也。
时能祖便于岭首一向指订。
皆洞达悲喜交至。
问能曰。
某宜何往。
能记之曰。
遇蒙当居。
逢袁可止。
再拜而去。
便更其名。
以旧云道明也。
下岭绐诸僧曰向陟崔嵬远望杳无踪迹。
僧即退转。
一说居士掷衣钵于磐石曰。
此衣为信。
岂可力争耶。
任君拈去。
遂手掀如负钧石而无举分。
拱立舍旃。
咸亨四年也。
未舍家曾署诸卫
故有将军之号矣。
宜春太守秦琢奏谥号焉
申屠令坚五代 ? — 9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5 【介绍】: 五代时山东人
少无赖,勇敢绝人。
后晋后汉间为盗被获,破械南奔。
南唐李璟保大末,破后周寿春南大砦,有功,擢神武都虞候
李煜开宝间,官吉州刺史
南唐亡,与袁州刺史刘茂忠约誓死不降。
寻卒。
张雄五代 ? — 9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5 【介绍】: 姓或作李
五代时淮人。
后周兵侵淮南起义兵拒之。
后归南唐,历汀二州刺史
李煜时统军使
宋师入江南率兵救金陵,至溧阳,与田钦祚战,与子力战俱死。
崔融初唐 653 — 7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3—706 【介绍】: 齐州全节人字安成
擢八科高第。
累补宫门丞崇文馆学士
中宗为太子时,选侍读,典东朝章疏。
武周长安中累迁春官郎中知制诰,再迁凤阁舍人监修国史
后坐附张易之兄弟,贬袁州刺史
寻召拜国子司业
为文章华婉典丽,朝廷大手笔多委之。
卒谥文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3—706 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山东章丘西)人。
高宗上元三年(676),中辞殚文律科,累补宫门丞,兼直崇文馆学士
中宗为太子时,侍读东朝表疏,多出其手。
武后圣历中,自魏州司功参军著作佐郎,历右史著作郎,进凤阁舍人
久视元年(700),出为婺州长史,寻召为春官(礼部)郎中知制诰事。
长安二年(702),再迁凤阁舍人,改司礼少卿
中宗神龙元年(705),因阿附张易之袁州刺史
寻召拜国子司业,兼修国史
二年,以预修《则天实录》成,封清河县
因撰武后哀册文,用思精苦,绝笔而卒,追赠卫州刺史谥曰文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为文典丽,朝廷大手笔多由其草拟。
苏味道李峤杜审言齐名,合称为“文章四友”。
以《咏宝剑》、《和宋之问寒食黄梅临江驿》等诗为人称许。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载其编有《珠英学士集》5卷,著有《宝图赞》1卷、文集6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见崔庸。
唐诗汇评
崔融(653-706),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山东济南东北)人。
高宗仪凤元年(676)举词殚文律科,补宫门丞,兼崇文馆学士
武后朝,历著作佐郎右史著作郎凤阁舍人等职,谄附张易之
易之伏诛,左授袁州刺史
寻召拜国子司业
修史
受诏撰《则天哀册文》,用思精苦,发病卒。
为文典丽,朝廷大手笔多出其手。
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
有《崔融集》六十卷,已佚。
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崔融字安成齐州全节人
为文以华婉典丽称,神龙二年卒,年五十四。
补诗二首。
(按唐有两崔融
全唐诗》卷六十八之崔融武后时人也。
卷八百八十七《补遗》六之崔融,则唐末乾宁时吴郡人
今兹所补,盖即武后时崔融之作。)
字安成
齐州全节人
擢八科高第。
累补宫门丞直崇文馆学士
累拜国子司业
神龙二年
修武后实录成。
清河县
因撰武后哀册文。
用思精苦。
绝笔而卒。
年五十四。
追赠卫州刺史
谥曰文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为文华婉,当时未有辈者。
朝廷大笔,多手敕委之。
其《洛出宝图颂》尤工。
撰《武后哀册》最高丽,绝笔而死,时谓思苦神竭云。
《载酒园诗话又编》
崔与苏味道李峤齐名,似为秀出;又合杜审言为“文章四友”,则气力亦似差逊。
崔司勋票疾,有似侠客一流。
主要活动
  • 677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县尉,释褐为绛州夏县尉。李峤在京兆府三原县尉任,遭诬枉,得以洗刷清白。夏,访崔融未遇
  • 678年-680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宫门丞,连年登科,累补东宫左春坊宫门丞
  • 681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宫门丞兼崇文馆直学士,是年在宫门丞任。薛元超表荐为崇文馆直学士
  • 682年-684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宫门丞;崇文馆直学士;兼太子侍读,是年在宫门丞兼崇文馆直学士任,兼太子侍读
  • 685年-686年,关内道泾州(甘肃泾川),泾州从事,受辟为泾州从事。本年四月,薛元超陪葬乾陵,撰铭
  • 687年-688年,陇右道河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掌书记,本月,右相韦待价讨吐蕃,表为掌书记,有诗
  • 689年,河北道魏州(河北大名),司功参军,是年为魏州司功参军,有文
  • 690年-695年,都畿道河南府(河南洛阳),著作佐郎,由魏州司功参军擢授著作佐郎
  • 696年,都畿道河南府(河南洛阳),掌书记,本月,春官尚书、梁王武三思东征契丹,辟为掌书记,陈子昂、杜审言等作诗送之。有诗
  • 696年-697年,都畿道河南府(河南洛阳),著作佐郎,在著作佐郎任。腊月,武后封神岳,禅少室,御朝觐坛受贺,命撰铭有文
  • 697年,都畿道河南府(河南洛阳),著作郎,一月或稍后,迁著作郎,仍兼右史内供奉
  • 697年-700年,都畿道河南府(河南洛阳),凤阁舍人,在凤阁舍人任。武后令撰序,叙王氏代阀
  • 700年,剑南道绵州(四川绵阳),魏城县令,秋,坐忤张昌宗意,贬绵州魏城县令。文散官为朝散大夫
  • 701年,江南东道婺州(浙江金华),婺州长史,是年迁婺州长史
  • 701年,江南东道婺州(浙江金华),春官郎中、知制诰事,四月,召为春官郎中、知制诰事
  • 702年-704年,都畿道河南府(河南洛阳),凤阁舍人,再迁凤阁舍人。上疏谏税关市
  • 705年,都畿道河南府(河南洛阳),司礼少卿,除司礼少卿,仍知制诰。上表请修停读时令
  • 706年,江南西道袁州(江西宜春),国子司业,在国子司业、兼修国史任。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袁州刺史
刘茂忠五代至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至宋初吉州安福人
初名彻
少为盗,会赦书募盗为兵,出应募,且请擒盗以自湔洗。
诈亡命入盗中,为内应,又以计斩庐陵盗帅吴先,州里呼为小刘仆射
积功历吉州兵马都押牙
南唐李璟保大末,为袁州刺史
国亡,与吉州刺史申屠令坚相约不以主存亡易节。
令坚死,降宋,授登州刺史
还朝,病金创卒。
主要活动
  • 976年-980年,京东东路登州(蓬莱市),登州刺史
孟归唐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连州人
孟宾于子。
初于庐山国学肄业,能诗。
南唐
李煜时秘书省正字
出为吉州民掾
入宋后,迁大理丞
袁州司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连州(今属广东)人。
孟宾于之子。
初于南唐庐山国学肄业。
开宝间南唐,为秘书省正字
出为吉州民掾
入宋后,迁大理丞
袁州司户而卒。
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孟宾于传》附其事迹,并录孟归唐诗2句。
《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粤诗·卷二一
孟归唐连州人
孟宾于之子。
能诗,肄业庐山国学。
宋太祖开宝中,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吉州民掾,累迁大理丞
以罪贬袁州司户,卒于官。
北宋马令南唐书》卷二三附归唐于其父宾于传。
全唐诗补逸
孟归唐湖湘连上人南唐水部员外郎孟宾于之子。
宋开宝中,授秘书省正字,累迁大理丞,以罪贬袁州司户,卒。
诗句二。
(《全唐诗》无孟归唐诗)
卢绛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宜春人字晋卿
初名衮,慕春秋时晋魏绛,遂更焉。
喜论当世利病,又好纵横兵家言。
曾亡命江湖,以屠贩为事。
后仕南唐枢密使陈乔用为本院承旨,授沿江巡检
募人习水战,屡获吴越舟舰。
宋太祖开宝中密说李煜吴越不从。
宋师入金陵独不降。
谋南据闽中,以图恢复。
久之始出降,为太祖所斩。
何蒙唐末宋初 937 — 10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7—1013 【介绍】: 洪州人字叔昭
南唐时进士不第。
入宋,授洺州推官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调遂宁
以荐召入,奏江淮茶法及淮南酒榷事称旨,命至淮右总提其事,自是每年有羡利。
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出知温州
真宗立,上言请开淮南盐禁,为卞衮等排抑,出知梧州,上所著《兵机要类》。
历知、袁诸州,以光禄少卿致仕。
全宋诗
何蒙(九三七~一○一三)字叔昭洪州(今江西南昌)人。
南唐录事参军
入宋,授洺州推官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调遂宁
真宗时,出知梧州,改太平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
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知袁州,徙濠州
六年,以光禄少卿致仕,卒,年七十七。
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37—1013 字叔昭洪州(今江西南昌)人。
南唐后主时,举进士不第。
因献书言事,署录事参军
入宋后,历知太平濠六州
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光禄少卿致仕,命未下而卒。
著有《兵机要类》10卷,已佚。
宋史》有传。
全唐诗》存诗1首,为入宋后上宋太宗之作,误署何象
江南馀载》卷上载其在南唐所作诗1首,《全唐诗外编》收入此诗。
全唐诗补逸
何蒙,南唐进士
诗一首。
(《全唐诗》无何蒙诗)
主要活动
  • 980年,进士
  • 996年-997年,两浙路温州(温州),温州知州
  • 1003年-1007年,荆湖北路鄂州(武昌),鄂州知州
  • 1008年-1012年,江南西路袁州(宜春),袁州知州,1012年5月在任言事,1013年卒
  • 1009年-1011年,江南东路太平州(当涂),太平州知州
  • 1012年-1013年,淮南西路濠州(凤阳县),濠州知州
李从谦五代 946 — 9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995 【介绍】: 五代时徐州人字可大
南唐国主李璟第九子。
封鄂公,升宜春郡,复改吉王
宋太祖开宝五年,贬损制度,降为鄂国公
曾使宋奉朝贡。
入宋后,改名从誧,历知、成三州,卒于南阳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46—995 字可大,入宋后改名从誧
徐州(今属江苏)人。
南唐中主李璟第九子。
封鄂公,升宜春郡,复改吉王
后主开宝五年(972)降为鄂国公
曾使宋奉朝贡。
入宋后历知、成三州。
后卒于南阳
马令南唐书》卷七、陆游南唐书》卷一六、《宋史》卷四七八有传。
胡宿文恭》卷三六有其墓志,并引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存诗1首。
从谦
南唐嗣主第九子。
封鄂国公宜春王
吉王
出镇江州
及贬制度。
仍降鄂国公
入宋。
改名从誧
累官武胜军行军司马
李适之盛唐 ? — 7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 【介绍】: 宗室。
恒山王李承乾孙。
始名
开元中累迁通州刺史,以强干见称。
擢拜御史大夫,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
天宝初左相
五载,为李林甫所构陷,贬宜春太守,终仰药而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7 原名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
中宗神龙初(705),擢左卫郎将
开元中,累官通州刺史秦州都督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长史
天宝元年(742),为左相李林甫构陷之,罢知政事,任太子少保,寻贬宜春太守
六年李林甫李邕裴敦复,朝野震惊,适之亦忧惧而自尽。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适之性疏放嗜饮,工诗。
杜甫饮中八仙歌》曾咏及。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入1首。
唐诗汇评
李适之(?
-746),名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恒山王承乾之孙。
神龙初,起家拜左卫郎将
开元中,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
二十七年,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知节度事
天宝元年,自刑部尚书牛仙客左相,与右相李林甫不叶。
五载,罢相,守太子少保,坐与韦坚善,眨宜春太守
御史罗希奭奉使韦坚等于贬所,经宜春适之惧,服药自杀。
适之嗜酒,与李白贺知章等合称“饮中八仙”。
全唐诗》存诗二首。
适之初名昌
恒山悯王承乾孙。
神龙初起家左卫郎将
开元中刑部尚书
天宝元年左相
封清和县公
罢政事。
太子少保
坐与韦坚相善。
宜春太守
御史罗希奭阴被诏杀等于贬所。
宜春
适之惧。
仰药死。
房琯盛唐 697 — 7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7—763 【介绍】: 河南人字次律
房融子。
初以荫补弘文生。
玄宗开元中校书郎
举堪任县科,授卢氏
有治名。
玄宗幸蜀,驰至普安郡谒帝,拜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肃宗立,诏加持节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使,会诸军收复长安
自将中军,用春秋车战法,大败于咸阳,帝宥之。
所昵乐工董廷兰纳贿,帝因震怒,罢为太子少师
刑部尚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7—763 字次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中清廉守节政术可称堪县令科。
历仕监察御史,建德、宋城诸县令。
玄宗天宝初,累迁主客员外郎郎中五载(746)擢给事中,后又历宜春琅邪邺郡扶风郡太守十四载征拜左庶子,迁宪部侍郎
安史乱时,随玄宗,拜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至德元载(756)奉使册立肃宗十月兵马元帅,战败于陈涛斜(今陕西咸阳东,其道斜出而得名。
杜甫有《悲陈陶》诗)。
二载太子少师封清河郡公
上元元年(760)出为晋州刺史,寻改汉州刺史
代宗广德元年(763)卒于阆州僧舍,赠太尉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李华房公德铭》。
房琯杜甫王维綦毋潜贾至严武等人友善。
全唐诗》存诗1首。
字次律
河南人
以门荫补宏文生。
秘书省校书郎
天宝中累迁宪部侍郎
元宗狩蜀。
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银青光禄大夫
奉使灵武
册立肃宗
寻抗疏自请将兵。
诏加持节招讨西京防禦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使。
遇贼于陈涛斜。
败绩。
罢为太子少师
京师
金紫光禄大夫
封清河郡公
宝应二年特进刑部尚书
广德元年卒。
年六十七。
太尉
僧广敷唐 695 — 7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5—785 【介绍】: 唐僧。
南燕人俗姓郑
少依思浩出家。
受戒后,游两京及嵩山少室山,遇洛京荷泽寺神会禅师,大明禅旨。
后住袁州阳歧山,终日瞑目,食野果度日,惟时与道士往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郑氏
南燕人
少依京师大德思浩出家。
既登戒。
游涉丛席。
神会禅师于伊洛间。
曹溪别传之旨。
绝江至宜春
营室于杨岐山
而挂锡焉。
涧饮木食。
终日夕。
常坐不卧。
地幽僻奇秀。
参请之徒。
始无与来往者。
时有星冠羽帔之士。
御鹤乘鸾以过之。
谈论移𠷳而去。
后化大行。
户屦为满。
竟唱灭于贞元元年。
三月四日。
寿九十一。
释广敷
俗姓郑
南燕人也。
少依京望大德思浩下承乎法训。
登戒毕游嵩少两京。
神会禅师大明玄旨。
宜春岐山挂锡。
是中峰峦积翠洞穴涉幽。
芝菌之苗参于草奔。
终日瞑目木食度辰。
时有峨冠羽帔驭鹤骖鸾者。
始则乍往倏来。
后则登庵造膝。
其仙客所到。
必轻云薄雾随步而至。
拥从者天丁力士令远去。
对晤谈论移晷。
其后道化既成。
贞元元年三月四日入灭。
春秋九十一云。
系曰。
神仙道异谈论岂同乎。
通曰。
昔小有真人能谈空理。
方诸山神仙建浮图者信崇佛道止不削染。
号在家菩萨
又雪山诸仙善五明论求度者。
同也。
然其相似道必须甄简。
西域二十谛中五唯量五大与释氏法名同所计天殊
良难区别哉。
阎伯玙
伯玙
开元时华州郑县尉
天宝中吏部郎中
出为袁州刺史
抚州
徵拜户部侍郎
未至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