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释慧云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王氏
太原人
其先有避地于九江者。
孙因家焉。
以幼岁。
庐山大林寺沙门智锴
出家亦有声当世。
尤慷慨精厉。
独异恒伦。
法门之务未尝不以大者远者介意。
而所居寺。
曾莫脩治。
达禅师方以道行。
为檀信所归向。
年二十有五矣。
誓往邀之。
以来赀币。
弗许。
以死请。
委身叩头。
颧颊破肿。
涕泗漫地五尺。
计且欲自溺。
以著见其志。
感动为起。
遽奔走险隘。
前告道俗。
使之迎候。
路逢群虎。
目不暇驻。
既抵山中。
有所施设。
必奉行。
无小忤。
尝驭舟溪谷间。
严冬冻冱。
砂石崩颓。
则脱衣挽缆腰胯而下。
凌凘砭骨。
流血凝结。
行三百馀里。
罔所辞惮。
隋季天下大乱。
士弘林氏。
起兵豫章
号楚。
秀才胡氏。
尚书
今寇鄱阳九江据之。
发心模写庐山东林文殊瑞像。
有干材。
委监护。
顷之像脱炉韛。
而颈胁穿漏。
议将复铸。
会胡以谮见逮。
不果。
而有像色黄金馀百二十两在焉。
患𣀮劫。
以竹筒贮金。
并金诵铜珠一环为信。
寄胡所。
胡至宫亭覆舟。
失二物。
后复浮而至。
得于三十里外之远
胡且死。
又托金于其叔父晓禅师使遁。
俄唐兵破豫章
用币缊裹金负之。
以避难。
遇盗焉。
然盗亦不知其为金也。
委之而去。
于是得以成就其业。
当镕冶日。
五戒李氏先发愿然一臂。
以致祈铸。
及事之辨。
乃前于所卜之期。
李氏不知也。
像见梦曰。
汝愿然臂。
可诬邪。
李氏寤遽如所愿。
寺备经论。
而律部独未全。
时首律师
方阐化京师
重趼造诣。
诏住弘福寺
悉获采掇以归。
释慧云
姓王
太原人也。
远祖避地止于九江
弱年乐道。
匡山大林寺沙门智锴而出家焉。
亦标领当时。
有声出世。
慷慨时俗。
精厉归从。
故得独异恒伦不拘物累。
致有大节大务偏所留心。
时年二十有五。
达禅师者。
江淮内外所在兴造。
事力不遂咸来祈请。
为寺庙毁坏故致邀延。
不许之。
以来告不申便陈死请。
委身在地涕泗滂沱。
流迸涂漫满五尺许。
又以头叩地。
青肿覆眼。
加诸誓愿曰。
若不蒙赴。
亦投江。
见其意盛。
歘然回意。
即前告道俗。
所在迎候。
披草望山。
行不由径。
路值群虎。
不暇驻目。
至山。
须有经始。
溯流诸处检校功德。
时属严冬冰拥船路。
崩砂颓结屡阻舟人。
乃急系衣裳。
破冰挽缆腰胯以下凌澌截肉。
流血凝住不觉疲苦。
自此船行二百馀里。
方登所在。
其恳诚难继。
并例此也。
隋季末龄。
中表贼乱。
林士弘者。
结众豫章伪称楚帝
尚书令鄱阳胡秀才
亲领士众临据九江
因感发心。
欣写庐山东林文殊瑞像。
尽所镇境访监护者。
道俗佥议。
有出众之奇。
雅当此选。
炉锤既办便就镕范。
光仪乃具。
惟颈及胁两处有孔。
时众未之悟也。
其年秀才伪敕。
所追有像色金百二十两盛以竹筒。
以贼徒蜂起无方守护。
并用付才。
又以念诵铜珠一环。
遗才为信。
行至宫亭。
军士乞福。
才得便风举帆前引。
于江中路遭浪船没。
财物荡尽惟人岸。
才诸无所恨。
但失像色金。
烦冤江畔呼嗟不绝。
誓愿不成深为业也。
须臾金筒随浪逆流。
并遗铜珠。
前后相继。
汎隐向岸就才。
既获色金。
举众同叫欢欣无量。
计被没处至所出岸三十馀里。
重而能浮。
逆波相授。
军民通怪惊异灵感。
及才之遇害也刃开颈胁。
恰符像焉。
初才之欲击贼。
以金用委叔父晓禅师
及楚都既覆群寇交侵。
晓用弊布裹金。
担以避难。
不免为贼所夺。
既失像金取求无计。
寻有贼中来者。
盗金投晓。
俱不知是金担也。
晓得本金。
委云成就。
光相超挺今在山阁。
初铸像时。
有李五戒者。
私发愿曰。
若镕金日誓然一臂。
为模样早成遂前期日。
李氏不知已铸。
乃梦像曰。
汝先愿然臂。
如何违信耶。
李氏梦寤。
因始知之。
即于像前以刀解臂。
蜡布缠骨而烧焉。
又感徵应。
略其事也。
以江介威纡。
累逢草窃。
经论乃积。
而戒律未弘。
远趣京躬参学府
值首律师当阳开化
大适本志悲喜交并。
采掇行务有闻朝省。
下敕令住弘福
而形貌长伟。
骨面多髯。
言晤成章。
众所知识。
偏能读诵。
颇盛威容。
故斋福大集。
恒居坐首。
群公卿士侧席虚心。
一举五卷须臾寻了。
未闻𠲿噎莫不嘉尚
然其程器。
即目故略叙之。
释文爽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蚤隶太原崇福寺出家。
精神卓朗。
未尝睡瞑。
后栖丘陇间。
行头陀。
勤苦备至。
时霖雨浃旬。
蛇或避水潦相聚。
掌上。
人有召斋者。
见之惊惧却走。
蛇亦蜿蜒引去。
其人乃前致请。
辞以过中。
莫肯赴。
其人因留待明日。
且有狼张口向
欲噬咋状。
谓之曰。
汝饥耶。
吾此秽囊愿施于汝。
以成坚固之身。
汝受吾施。
同證菩提。
遂偃卧于地。
狼遽弭耳去。
卒之日遍空中作钟磬声。
幡幢之影。
蔽日。
异香充寒。
然皆不知所自云。
释文爽
不详姓氏何许人也。
解尘缨抉开爱网。
从师问道。
天然不睡。
纵困惫之极亦唯趺坐。
此行长坐头陀也。
后独栖丘陇间。
霖雨浃旬旁无童侍
有蛇入手中蟠屈。
时有人召斋。
彼怪至时不赴。
主重来请。
见蛇惊惧失声。
蛇乃徐徐而下。
固命往食。
辞过中不食。
终夕翌日有狼。
呀张其口。
奋跃欲噬咋之状者三。
悯其饥火所熬。
复自念曰。
秽囊无吝施汝一餐。
愿疾成坚固之身。
汝受吾施同归善会
斯须狼乃弭耳而退。
及乎卒日。
空中钟磬交响。
迟久方息。
门徒乡人聚送殡之。
尔日有幡数十口。
蔽空前导。
异香普熏。
举众悲叹。
如失恃怙焉。
释文爽
不知何许人。
解尘缨抉开爱网。
从师问道。
天然不睡。
困惫之极亦惟趺坐。
后独栖丘陇间。
霖雨浃旬旁无僮侍。
有一蛇入手中蟠屈。
时有人召斋。
彼怪至时不赴。
主重来请见蛇惊惧失声。
蛇乃徐徐而下。
固命往食。
辞过中不食。
翌日有狼呀张其口。
奋跃欲噬咋之状者三。
闵其饥。
复自念曰。
秽囊无吝施汝一飧。
愿疾成坚固之身。
汝受吾施同归善会
斯须狼乃弭耳而退。
及其卒日空中钟罄交响。
迟久方息。
王景五代至宋初 889 — 9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63 【介绍】: 五代宋初莱州掖县人字象珍
少倜傥,善骑射,为群盗。
历仕五代后梁、后唐、后晋,累破契丹
后汉高祖乾祐初,官至同平章事
后周太祖即位,加兼侍中
世宗即位,加兼中书令
进讨秦、凤,大破蜀军,镇秦州兼西面缘边都部署
入宋加守太保,复以为凤翔节度、西面缘边都部署
卒谥元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太原(今属山西)人。
司户员外郎莱州刺史
其子之咸,为长安,与昆弟之贲、之涣皆善属文。
事迹见《旧唐书·王纬》、《唐诗纪事》卷一二。
全唐诗》存诗1首。
郑琮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太原人
始事李克用为五院军小校,屡有军功。
后唐庄宗时马步都虞候
戎伍之事,一睹不忘,凡所诘问,应答如流。
明宗魏州,以功授左羽林统军
长兴中出刺武州
后晋高祖即位,复居环卫天福中以疾卒于官。
石敬瑭后晋 892 — 94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石敬瑭 高祖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936年—942年
天福 936年十一月—947年十二月 七年六月石重贵即位沿用。后汉刘知远、吴越文穆王钱元瓘、吴越忠献王钱弘佐、楚文昭王马希范、南平文献王高从诲也用此年号。947年吴越忠逊王钱弘倧、南平文献王高从诲、楚废王马希广(四月)再用此年号,147—149,156。高丽自938年用后晋年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2—942 【介绍】: 即五代后晋高祖
后晋王朝创建者。
沙陀部人
太原
李克用部将臬捩鸡子,后改姓石
李嗣源器之,择为婿,助嗣源夺得帝位,以功累迁中书令河东节度使,镇太原
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徙镇天平,不受命。
末帝遂夺其官爵,命将讨之。
敬瑭求救于契丹,与耶律德光约为父子。
契丹助其灭后唐,册封为,建国号晋,建都于汴,史称后晋
乃割让幽、云等十六州于契丹,每年献帛三十万匹,称“儿皇帝”。
在位七年。
帝姓石氏。
讳敬瑭
太原人
唐景福元年生。
后唐庄宗明宗
累官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
清泰三年五月封赵国公
是年叛后唐。
十一月契丹主册即皇帝位
在位七年。
年五十一。
谥曰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庙号高祖
释浮丘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张氏
太原人也。
挺然奇表。
慧悟绝伦。
博综群书。
言分雅俗。
尤于瑜伽论志意加到。
四方学者。
争造其门。
然讷于宣剖。
深藏若虚。
于时哲公方盛有辨说之誉。
独知所推。
许以法海之目归焉。
年七十馀终于所居之崇福寺
释浮丘
姓张氏
太原人也。
挺然奇表慧悟绝伦。
于瑜伽论差成精博。
旁综群书言分雅俗。
四方学者争造其门。
然讷于宣剖敏于通解。
深藏若虚。
庸庸品类多所不知。
于时哲公露其头角。
博闻强识之者惧其抵触。
岂况请馀乎。
哲惟神伏之义学。
故谓为法海焉。
享年七十馀。
终于所居。
然未闻其有所著述矣。
李后后汉 ? — 9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4 【介绍】: 五代后汉晋阳人
高祖刘知远后,生隐帝刘承祐
后晋开运四年知远起兵太原,帑藏不足,欲敛于民,后谏之得免。
承佑少时,数与郭允明等游戏宫中,后切责之。
及嗣位,册尊为皇太后
后周初,尊为昭圣皇太后,凡军国大事,皆请后发教令以行之。
释慧警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出祁之张氏。
方三岁。
能暗诵大云经。
通利天后闻之。
诏使见为抚顶。
赐紫伽黎。
俾出家于太原崇福寺
稍长充寺上座。
气貌刚介。
见者畏惮之。
行市井。
见二众。
或失仪矩。
必惩戒。
不小贷。
晚脩禅寂尤谨。
已而卒。
年八十馀矣。
其遗影并赐衣。
俱存于寺之九子母院。
释慧警
姓张氏
祁人也。
少而聪悟襁褓能言。
二亲鞠爱。
邻党号为奇童
属新译大云经。
经中有悬记女主之文。
天后感斯圣莂。
酷重此经。
方三岁有教其诵通。
其含嚼纡郁调致天然也。
遂彻九重乃诏讽之。
帝大悦抚其顶。
敕授紫袈裟一副。
后因出家。
气貌刚介学处坚固充本寺上座。
拯顿颓纲人皆畏惮。
或于街陌见二众失仪片招讥丑。
必议惩诫断无宽理。
后修禅法。
虚室生白。
终时已八十馀龄矣。
九子母院有遗影并赐紫衣存焉。
马重绩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其先出于北狄,字洞微
少学数术。
李存勖太原,每用兵必问之,所言皆中,拜大理司直
后晋,为太子右赞善大夫,迁司天监
上《调元历》,诏行数载。
卒年六十四。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洞微,居于太原(今属山西)
少学术数,通历法。
后唐庄宗时,拜大理司直
后晋时,拜太子右赞善大夫,迁司天监
高祖天福四年(939)撰成《调元历》,行之数岁而废。
卒年64。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有传。
全唐诗》存占辞1首。
重绩字洞微
少学数术。
后唐庄宗太原
大理司直
晋天福初太子左赞善大夫
司天监
卒年六十四。
薛怀让五代 892 — 9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2—960 【介绍】: 五代时太原人
先世戎人。
少勇敢,喜战斗。
仕后唐、后晋,历、密、怀四州刺史,所至无善政,颇事诛敛。
后汉,授安国军节度
后周,加同平章事
受贿枉杀,以宿将释不问,俄改左屯卫上将军
世宗即位,加左武卫上将军,拜太子太师致仕。
恭帝即位封杞国公
刘旻北汉 895 — 95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旻 世祖 神武皇帝 951年—954年
乾祐 951年—954年十月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四年—七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5—954 【介绍】: 五代时北汉创建者。
沙陀部人
初名崇
后汉高祖刘知远弟。
知远即位,以太原尹。
郭威不协。
郭威后周称帝于太原,史称北汉
联合契丹伐周,大败于高平,忧愤卒。
在位四年。
庙号世祖
释业方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解脱禅师法孙也。
解脱有至行。
循持无所失。
然尤以利物崇福为心。
隶业太原昭果寺。
素为士女所归向。
或有以五台文殊像自远至。
溺于滹沲河水中。
驰报
临河焚香祝之。
水为退缩。
出像涂潦间。
即舁以归。
水复涨溢如初。
及终。
塔全身寺西北一里所。
西灵异至今。
释业方者。
解脱禅师之法孙也。
身长七尺五寸。
古貌轩昂垂手过膝。
眉长数寸目有重瞳。
人望凛然。
礼诵无倦绍高躅。
动合无形不舍利物。
而再修梵宫。
太原府有士女造立文殊像一躯。
将送入山。
到淲池河侧洪波汎涨乃隔岸焚香启告。
河为流减。
过文殊毕水还瀰溢。
后终建塔在寺西北一里。
肉身见存而多神异焉。
郑仁诲五代 ? — 9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5 【介绍】: 五代时太原晋阳人字日新
初事后唐陈绍光。
绍光因醉欲杀人,左右皆奔走,仁晦独植立不动,并无惧色。
绍光称叹其器量,掷剑于地。
后归乡里,事母以孝闻。
郭威与之善,及为枢密使,乃召用之,军中机划,多所参决。
后周,累迁枢密使,加同平章事
为人端厚谦损,虽权位崇重,而不自矜伐,颇为士大夫所称。
卒谥忠正
刘知远五代十国 895 — 94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暠 高祖 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947年—948年
乾祐 948年—950年 元年二月后汉隐帝刘承祐即位沿用。吴越忠懿王钱俶,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南平贞懿王高保融,楚废王马希广,高丽亦用此年号。北汉世祖刘旻、北汉睿宗刘钧从951年继续沿用此年号到956年(乾祐四年—九年), 147—150,156—1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5—948 【介绍】: 五代时后汉创建者。
沙陀部人
世居太原
初事后唐明宗
后佐石敬瑭起兵建后晋,累官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进中书令封太原王
坐观契丹灭晋,旋称帝于晋阳改名皓,迁都于汴,改国号汉,史称后汉
在位二年。
庙号高祖
帝姓刘氏。
讳皓
初名知远
其先沙陁部人。
唐乾宁二年生。
初事唐明宗
后事晋高祖
天福六年北京留守
八年中书令
开运二年封北平王
四年二月
少帝北迁。
群臣劝进。
皇帝位
改今名。
在位二年。
年五十四。
谥曰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庙号高祖
陈承昭五代至宋初 896 — 9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6—969 【介绍】: 五代宋初江表人。
初事李璟保义军节度
后周世宗淮南时,为赵匡胤生擒,世宗授以右领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
宋初入朝,受命督治惠民、五丈二河以通漕运,都人利之。
太祖征伐太原,献计引汾水灌城,会班师而功不克就。
乾德五年,迁右龙武军统军
唐衢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世称善哭
进士,久而不第。
能为歌诗。
见人文章有所伤叹者,读讫必哭,涕泗不已。
每与人言论,既相别,发声一号,音辞哀切,闻者莫不凄然泣下。
尝客游太原,预军,酒酣言事,抗音而哭,一席不乐,为之罢会。
白居易尝赠以诗。
孟宾于五代 895 — 9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连州人字国仪号群玉峰叟
后晋高祖天福进士
避乱还乡,楚王马希范辟为零陵从事
后归南唐,历丰城簿、涂阳令。
坐贪赃论死,李煜见其诗,贷免,复其官,寻致仕隐玉笥山
逾年起为水部员外郎
南唐亡,归故里卒,年八十余。
工诗,有《金鳌集》。
全宋诗
孟宾于字国仪号玉峰叟(《江南野录》卷八),连州(今属广东)人。
后晋天福九年(九四四)进士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
曾受孟氏辟,为零陵从事
南唐时,授丰城簿,迁淦阳令。
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归老连上(《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
年八十三卒。
有《金鳌集》,已佚。
南唐书》卷二三有传。
今录诗十首。
全粤诗·卷一九
孟宾于(八九五 — 九七七)字国仪
连州人
后汉高祖乾祐元年(九四八)进士,与同年李昉交善。
避乱还乡。
楚王马希范辟为永州军事判官历阳山令。
后归南唐,授丰城簿,迁涂阳令。
坐系当死,后主赦之,复其官,起为水部员外
俄致仕,隐于吉州玉笥山,著道士衣,自号群玉峰叟
吉州高使君奏为郡倅,旋归旧隐。
高越强起为丰城,既而引去,嬉游吟啸二十年,老求致仕,得本曹郎中分司南都,服章金紫。
入宋,以老病不任朝谒,听还故里,后以县令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年八十三。
有《孟水部集》,已佚。
南唐书》卷二三、明嘉靖戴璟《广东通志初稿》卷一四、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四有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国仪自号群玉峰叟,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为连州(今属广东)人。
曾以诗献工部侍郎李若虚,为其称赏。
又诣洛阳献诸朝达,由是大有诗名。
后晋天福九年(944)进士第,后为楚马希范辟为永州军事判官
历阳山县令
楚亡,归南唐,授水部员外郎,旋归玉笥山
复起为丰城
又曾任淦阳令,官至水部郎中分司南都
南唐亡,以老病辞归故里,不久卒。
生平事迹见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江南野史》卷八、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本传。
工诗,有名当时。
王禹偁称其诗具“雅淡之体,警策之句”(《孟水部诗集序》)。
所著颇多,有《孟宾于集》1卷、《金鳌诗集》2卷、《湘东集》、《金陵》等,均佚。
全唐诗》存诗8首、断句若干(其中“昔日声尘喧洛下”二句为李昉诗误入)。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诗1首、断句7。
唐诗汇评
孟宾于,生卒年不详,字国仪连州(今广东连县)人。
幼擅诗名,吟味忘倦。
后唐长兴末赴举,和凝等咸推荐之,游举场十年。
晋天福九年(944)符蒙知举宾于献诗,大得称赏,遂登第。
初仕楚,为零陵从事
楚亡,归南唐
建隆二年(961),官丰城
又官淦阳令,因赃贿系狱,后主释之,后起为水部员外郎,致仕,居吉州新淦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
南唐亡,归老连州,卒年八十三。
有《金鳌集》二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八首,炙句若千。
全唐诗补逸
孟宾于字国仪连州人
晋天福九年符蒙知贡举,擢进士第
李昉交善。
宾于后仕南唐,卒宋太平兴国中,年八十三。
补诗一首。
宾于字国仪
连州人
晋天福中进士
楚文昭王马希范辟为零陵从事
恭孝王希萼金陵
宾于南唐
累迁滏阳
致仕隐玉笥山
自号偫玉峰叟
复起为水部员外郎
归老连州
年八十七卒。
作品评论
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
宾于)幼擅诗名,吟味忘倦。
宾于)少修儒学,早失其父,事母以孝闻。
长好篇咏,有能诗名……天祐末工部侍郎李若虚廉察于湘沅,宾于有诗数百篇,自命为《金鳌集》,献之,大为称誉。
因采择集中有可举者十数联,记之于书,使宾于驰诣洛阳,皆为数之,其誉蔼然。
《小草斋诗话》
五代孟宾于,少游乡校,力学不怠。
父以家贫,且鲜兄弟,题诗壁上云:“他家养儿三四五,我家养儿独且苦。
宾于归,见之,续曰:“众星不如孤月明,牛羊满山独畏虎。
”父奇之。
王大悦
大悦
太原人
王蔼
字望之
太原人
水部员外郎华子。
赵熙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字绩巨
赵光逢从子。
后唐明宗时,累迁至起居郎,数上章言事,以称旨,寻除南省正郎
后晋高祖时,承诏与张昭远等修《唐史》。
出帝时,授谏议大夫
契丹犯阙,遣使于晋州率配豪民钱币以实行橐,契丹峻法,穷力搜索,遂为百姓所杀。
字绩巨
唐宰相齐国公光逢从子。
起家授秘书省校书郎
后唐天成中累迁南省正郎
晋天福中秘书少监
右谏议大夫
十二年
汉祖太原
晋州乱军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