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六十九卷目录

 苏州府部汇考一
  苏州府建置沿革考
  苏州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苏州府星野考

职方典第六百六十九卷

苏州府部汇考一

苏州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本府
《禹贡》杨州之域,泰伯仲雍让国出居其地,号勾。吴武王克殷,因封其后。为吴国春秋入越,后入楚秦,为会稽郡。汉初属荆,又属吴国,复为会稽郡。属扬州,吴、娄二县隶之。东汉为吴郡,三国属吴,晋因之。东晋为吴国,置内史。宋罢国,复为郡,齐因之。梁析娄地,置信义郡,信义县,又置昆山县,陈置吴州省,信义郡及县。置常熟县。隋改苏州,以姑苏山得名。大业初,复改吴州。唐武德中,复为苏州。贞观中,隶江南东道析吴县。置长洲县。天宝间,改吴郡。乾元初,复为苏州。后唐同光中,吴越称中吴府,析吴县地。宋开宝间,复为苏州。太平兴,国中改平江军,属两浙路。嘉定初,析昆山地,置嘉定县。政和中,升平江府。南渡后,隶浙西路。元改平江路,升昆山、常熟、吴江、嘉定为州。明改苏州府。直隶、南京降,四州仍为县。洪武中,以通州属县。崇明,归苏州。弘治中,割昆山、常熟、嘉定地置太仓州领。崇明,州县共八,隶苏州府。皇清因之,属江南省。江苏布政司领州一、县七。
吴县〈附郭〉
周泰伯封邑,秦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汉因之。东汉吴郡治,三国、吴、晋、宋、齐、梁皆因之。陈置吴州。隋改苏州治。此县如故。唐析北境,为长洲,又割东境为华亭。五代、吴、越立中吴府,宋平江府治。元平江路治,明苏州府治。皇清因之,编户五百十一里。
长洲县〈附郭〉
周、秦、汉、东汉、三国、吴、晋、南北朝、隋皆吴县地。唐析吴县北境,地置长洲县,以长洲苑故名。后改长洲军,旋复县。五代、南唐中,吴府治,宋复县。元、明俱因之,府路并治此。皇清因之,编户七百四十一里。
昆山县
秦娄县地,以娄江名。汉、东汉、三国、晋、东晋、南北朝、宋、齐皆因之。梁大同初,析娄县,地置昆山县。以地有昆山名。陈因之。隋开皇初废,旋复。唐属苏州,分县之南境入华亭。宋属平江府,割安亭等五乡,隶嘉定。元升为州治,太仓属平江路。明复为县,徙今治,属苏州府。皇清因之,编户三百三十八里。
常熟县
秦、汉、东汉、三国皆吴县地。晋太康中,析吴县之虞乡,置海虞县,以虞山名,属吴郡。东晋、南北朝、宋、齐皆因之。梁置信义郡,信义县,陈省,海虞信义置常熟县,以地丰穰名,属吴郡。隋徙治南沙,废信义郡,属苏州。唐武德间,移治今,县即海虞故城,五代、宋因之,属平江府。元升为州,属平江路。明复为县,属苏州府。皇清因之,编户五百一十四里。
吴江县
秦、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皆吴县松陵镇地。五代、梁开平年间,吴越王钱氏奏析吴县,地置吴江县。宋属松江府。元升为州,属平江路。明复为县,属苏州府。皇清因之,编户五百六十七里。
嘉定县
秦、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宋、齐,皆娄县地。梁、隋、唐、五代,皆昆山地,名疁城乡。宋嘉定中,割昆山、安亭等五乡于练祈市,置嘉定县,以年号为名,属平江府。元升为州,属平江路。明复为县,属苏州府。皇清因之,编户六百六十七里。
太仓州
周时,相传吴王于此置仓。汉、三国、吴、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皆娄县地。宋置节制司、酒库于此。元为海外番舶市易处,海运从此出口。元贞初,徙昆山州治此。明立太仓卫,洪武中,又立镇海卫。弘治中,割昆山、新安、惠安、湖州、三乡、常熟、双凤
乡、嘉定、乐智、循理二乡,置为州,属苏州府领。县一曰崇明。皇清因之,编户三百一十二里。
崇明县
唐武德间,海中涌二洲,即今东、西二沙。宋复涨,姚刘沙与东沙接壤,即崇明。旧治建中。靖国初,复一沙于西北,即今之三沙。嘉定中,置盐场于此,名曰天赐,属通州海门县。隶淮东制置司,元至元间置,崇明州属扬州路。明改崇明县,洪武初改属苏州府。弘治间,置太仓州,因隶焉。皇清因之,编户一百十一里。

苏州府疆域考

     府县《志》合载苏州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崇明县三百一十四里。
西至常州府宜兴县界一百里。
南至嘉兴府嘉兴县界九十四里。
北至扬州府通州界一百五十里
东南至松江府华亭县界一百二十六里。东北尽常熟县界许浦港一百七十二里。西南尽吴江县界一百五十一里。
西北至常州府无锡县界四十九里。
东西广五百四里,南北袤四百二里,陆路至省城五百八十八里,至
京师三千八百里。
吴县
吴县为附邑也,东至长洲县,在城卧龙街分界一里,至县治二里,到昆山县七十里。
西至常州府宜兴县界一百里,到宜兴县一百九十里。
南至本县一都一十五里,抵太湖,到吴江县界一十八里。
北至长洲县左城界二里,到常熟县九十九里。东南至本县灵岩乡,南接吴江县界一十五里。到吴江县四十里。
东北至长洲县界二里,到常熟县界白茆港一百五十里。
西南至浙江湖州府长兴县界七十八里,到长兴县界一百五十四里。
西北至长洲县界一十一里,到常州府无锡县九十九里。
长洲县
长洲亦附邑也,东至昆山县界,界牌四十里,过界抵县境七十里。
西至吴县城中卧龙街分界一里,过界抵县境二里。
南至吴江县界夹浦桥十八里,过界抵县境四十里。
北至常熟县界薛泾四十五里,过界抵常熟县境一百二十里。
东南抵松江府华亭县境一百二十里。
东北抵昆山县境七十五里。
西南抵吴县境二里。
西北抵常州府无锡县境一百里。
东西广一百七十里,南北袤九十七里。
昆山县
府东七十里为昆山,东至太仓州界二十里,至
州治四十里。
西至长洲县界二十七里,至县治七十二里,至省城水陆并六百六十里。
南至松江府华亭县界八十里,至县治一百五十里。
北至常熟县界三十六里,至县一百五十里,至
京师水路四千一百六十二里,陆路三千八百里。
东南至上海县界四十里,至县治一百五里。东北至海一百五十里,到崇明县治二百九十五里。
西南至长洲县界五十里,至县治一百里。西北至常熟县界四十五里,至县治八十里。东西广四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二十五里。
常熟县
府西一百五十里为常熟,东至甘草浦,抵大海一百四十里。
西至感化乡邓庄村,抵常州府江阴县界四十里,至省城水陆并六百五里。
南至归政乡吴塔村长洲县界三十里。
北至福山港,抵大江四十里。
东南至昆山县界白渎口五十里。
东北至昆山县界浪港浦一百一十里,又至许浦七十二里。
西南至常州府无锡县界,界泾关五十里。西北至常州府江阴县界浴渎港六十里,至
京师,陆路三千五百七十里,水路四千一百九十
里。
东西广九十里,南北袤一百里。
吴江县
府东南四十五里为吴江,东至松江府华亭县界八十里,又至青浦县金泽镇八十里。
西至太湖口十五里。
南至浙江嘉兴府嘉兴县杨桥五十四里。北至长洲县七里桥七里。
东南至浙江秀水县王江泾七十里。
东北至长洲县姚城江三十里。
西南至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乌镇九十里。西北至吴县灵岩乡三十里,至省城,陆路五百三十里,水路六百三十里。至
京师,陆路三千五百馀里,水路三千八百馀里。
东西广一百七十里,南北袤一百六十里。
嘉定县
府东一百四十里为嘉定,东至海岸四十里,至崇明县一百七十里。
西至昆山县界三十六里,至县七十二里,又至松江青浦县三十里。
南至吴淞江南松江府上海县界三十六里,至县七十二里,至松江府一百六里。
北至太仓州界一十八里,至州三十六里,至
京师,陆路三千六百八里,水路四千四百里。
东南至松江府上海县界六十里,至县七十二里。
东北至刘家港口海岸五十里,至崇明县一百七十四里。
西北至太仓州界三十六里。
东西广八十一里,南北袤五十三里。
太仓州
府东一百六十里为太仓,东至海七十里。西至昆山县界清水港十里,至县三十六里,至省城,陆路六百九十六里,水路七百一十二里。至
京师,陆路三千五百七十二里,水路四千二百四
十里。
南至嘉定县界葛隆镇十二里,至县三十六里。北至常熟县界白茆河六十里,至县九十里。东南至嘉定县界娄塘十二里。
东北至常熟县界白茆港口九十里,又至崇明县治二百五里。
西南至昆山、嘉定二县界蓬阆镇二十里。西北至常熟县界任阳四十里。
东西广八十里,南北袤九十里。
崇明县〈按崇明隶太仓州〉
州东一百三十里为崇明,东为大海,难以里计。西至太仓州七丫口水面五十馀里,至本府水陆路并二百四十里,至省城,陆路七百四十里,水路九百里。至
京师,陆路二千九百里,水路三千七百里。
南至嘉定县界水面六十馀里。
北至通州海门县界水面一百馀里。
东南至嘉定县宝山界水面六十馀里,又至高家嘴水面三百馀里,出口为羊山。
东北至本县蛇山界水面六十馀里,又至廖角嘴水面三百馀里,出口为游山、莺山。
西南至太仓州浏河界水面六十馀里。
西北至常熟县福山界水面五十馀里,又至通州狼山界水面一百馀里。
东西广二百里,有奇,南北袤约三十里。
形胜附本府〈吴县长洲二县附郭〉
《周礼·职方氏》:薮曰:具区,川曰三江,浸曰五湖。吴伍员语:吴越之国,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晋左思《吴都赋》:包括于越、跨蹑、蛮荆、指衡岳、以镇、野因。龙川,而带坰,若夫涌海、通江、寔由、长洲,既称沃区,亦曰奥壤。秦馀标其四飞孟,渎引以千泒。
梁侯瑱曰:松陵崛起于风涛、杳霭之间,田野辟,民殷富。因其地处于东北,得水之汇聚,占吴兴郡之来脉,故耳。
《水经注》:万流所辏,涛波泛洪,触地成川,枝津交渠,世家分夥,故川旧渎组,依县地缉综,所躔亦未必,悉其实也。
《地理志》:州泽沃衍,有海陆之饶。
隋杨福祉曰:一屿特起于烟波,为松陵重镇。宋范成大曰:淞江,大湖水国之胜,当天下第一。朱长文云:吴中地沃而物夥,北自京国,南达海徼,乃江外一都会也。
陆辅之文:吴中山水清,嘉衣冠所聚。
元朱子昌曰:吴有三江五湖之形胜,故其地为古今之雄盛,控扼朔南殆,犹子午谷之险阻耶。明杨循吉文:苏州,洪川交流于城下,万舍环抱乎。外郛墉堞,高崇货物衍积,护以群岭,限以重湖信,江南之奥壤也。
昆山县 雄城险要,新洋江涨。
常熟县 东控大海,西接江阴,南枕长洲,北沿扬子江,与通州相直五狼峙,若屏障焉。又两湖映带左右,大江浩渺,限其北福山,实为吴北之巨镇。
吴江县 西南有太湖之险,东北有松江之堑,幅𢄙五百里,膏腴万馀顷。可谓险且富矣。若夫长桥诸亭,莺石二湖,胜甲天下。岂但雄冠一邑而已哉。
嘉定县 三面阻险,衣襟要领。
太仓州 沧海东濒,玉峰西望,娄江南绕,虞山北障。
崇明县 宝山前列狼峰,后倚蛇冈,左襟龙江,右带内藩,东南半壁外,控海岛百番。

苏州府星野考

        《府志》府属总
黄帝分星次,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曰须女。又曰星纪,于辰在丑,谓之赤奋,若于律为黄钟。《周礼·保章氏》:郑元注曰:星纪,吴越。
《春秋纬》:文耀钩云:蒙山以东,至南江会稽,震泽徐扬州,属权星。
《尔雅》:星纪,斗、牵牛,吴分野。
《史记·天官书》:二十八舍主十二州。吴、楚之疆,侯在荧惑,占为鸟衡。
西汉《天文志》:斗,江、湖。牵牛、婺女,扬州。
《地理志》:吴地,斗分。越地,牛、女分。
费直分星次,斗十度至女五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分野。
蔡邕分星次,斗六度至须女二度,谓之星纪大雪,冬至居之,吴越分野。
皇甫谧《帝王世纪》云:星纪,自斗十一度至女七度,吴越分。
陈卓、范蠡、鬼谷、张良、诸葛亮谯,周京房,张衡分星次、分野斗、牵牛、须女、吴越、扬州、九江入斗一度,庐江入斗六度,豫章入斗十度,丹阳入斗十六度,会稽入牛一度,临淮入牛四度,广陵入牛八度,泗水入女一度,六安入女六度。
《天文志》: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唐一行所分星次、分野,南斗牵牛,星纪之次也。丑初起斗九度,〈馀千四十二秒十二太〉中斗二十四度,〈一千七百八半〉终女四度,其分野自庐江、九江,负淮水之南,尽临淮,广陵,至于东海。又逾南河,得汉丹阳、会稽、豫章郡,西滨彭蠡,南涉越州,尽苍梧、南海、古吴越,及东南百越之国,皆星纪分也。南斗在云汉之流,殷淮海之间,为吴分。牵牛在南河,寖远。故其分野自豫章,东达会稽,南逾岭徼,为越分。
陈氏曰:春秋相占,以岁所在为福,岁所冲为灾。故岁在越,而吴不利。
《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东西各列十一星,
其东垣南第六星,曰吴越。
《明清类分野书》:吴分野,斗牛在丑,自斗三度至女一度,属吴越分。扬州,今苏浙,皆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