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文库 题目
王铎义成军节度使中书令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六
门下。
朕以烟尘犯阙。
士庶贻灾。
思九庙以怀惭。
顾万邦而是愧。
危同驭朽。
诫甚履冰。
遂乃虔祝上元
冀平积愤。
劳于宵旰。
实贯神明。
其有舍元辅之崇。
副大朝之切。
拜章沥恳。
面奏请行者。
得不超兹爵秩。
盛以统临。
今则釐旆经时。
驻军未进。
宜更戎号。
以焕宠光。
诸道行营都统指挥诸军兵马收复京城租庸等使兼判延资库户部事权知义成军节度郑滑颍州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司徒中书令上柱国晋国公食邑三千户王铎
硕德名门。
清风直道。
为一时之圭表。
作百行之源流。
骐骥绝尘。
方知逸势。
松篁犯雪。
更耀寒光。
洎中第从军
升朝擅价。
掌纶业茂。
选士功高。
进必流芳。
劳惟可则。
专铜盐之任。
副舟楫之权。
雅有令名。
不诬信史。
尔后再持钧轴。
重领藩维。
智识愈精。
始终无替。
旋属省方之际。
犯难而来。
首冒锋铓。
忠贯天地。
由是将我大柄。
答尔明诚。
当其危阽之时。
实有整持之计。
沈机累献。
秘画频闻。
渐理纲条。
俨予班序。
致使簪裾复盛。
礼乐重兴。
克念尔劳。
谅洽人听。
而又忿兹国难。
期以身先。
恳望统师。
力求专伐。
既伫平于狡穴。
贵独耀于将星。
宸命登坛。
俾之仗钺。
及之白马。
謺降紫泥。
虽嘉将就之勋。
尚滞进军之策。
而诸军观望。
相顾迁延。
将谋荡定之期。
因有改更之制。
在吾优贤之道。
求旧之心。
俾循和峤之荣。
敷其五教。
更假却縠之用。
惠此一方。
尔宜振彼宏图。
耸于东夏
式资论道。
共赞中兴。
体我深怀。
承休命。
检校司徒中书令使持节滑州诸军事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滑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散官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侍中王珉中书令 东晋 · 孝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新除侍中王珉,才学广赡,理识清(《初学记》作「精」)通,宜处机近,以参时务。
其以为长兼中书令(《艺文类聚》四十八引《王珉别传》。《初学记》十一,《御览》二百二十。)
灵池县早梅(时太尉中书令京兆公奉诏讨蜀,余在幕中。) 唐末 · 吴融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引用典故:倚马才 登龙 勒燕然
小园晴日见寒梅,一寸乡心万里回。
春日暖时抛笠泽,战尘飞处上琴台
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
燕然归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
太保中书令军前新楼890年 唐末 · 吴融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引用典故:细柳营
十二阑干压锦城,半空人语落滩声。
风流近接平津阁,气色高含细柳营
尽日捲帘江草绿,有时欹枕雪峰晴。
不知捧诏朝天后,谁此登临看月明。
中书令 南朝宋 · 谢庄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五
伏惟陛下登驭震维,临齐璿政,泽与风翔,恩从云动。
臣闻璧门天邃,凤沼神深,丝纶王言,出纳帝命,自非望允当时,誉宣庠塾,未有谬垂曲宠,空席兹荣,在于年壮,犹不可勉。
况今绵痼,百志俱沦(《艺文类聚》四十八,《初学记》十一,《御览》二十。)
中书令 南朝宋 · 颜竣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八
虚窃国灵,坐玷禁要,闻命惭惶,形魂震越。
东州凡鄙,生于微族,长自闾阎,不窥官辙,门无富贵,志绝华伍
直以委身垄亩,饥寒交切,先朝陶均庶品,不遗愚贱,得免耕税之勤,厕仕进之末。
陛下盛德居蕃,总揽英异,越以不才,超尘清轨,奉躬历稔,劳效莫书,仰恃曲成之仁,毕愿守宰之秩。
岂期天地中阕,殷忧启圣,倚附兴运,擢景神途,云飞海泳,冠绝伦等,曾未三期,殊命八萃。
详料赏典,则臣不应科,瞻言勤良,则臣与侔贵。
方欲诉款皇朝,降阶盛序,微已国言,少彻身谤,而制书猥下,爵权弥隆。
臣小人也,不及远谋,宠利之来,何能居约,徒以上渎天明,下汨彝议,灾谪之兴,惧必在迩。
今之过授,以先微身,苟曰非据,危辱将及,十手所指,谕等膏肓,所以寤寐兢遽,维萦苦疾者也。
伏愿陛下察其丹诚,矜其疾愿,绝会收恩,以全愚分,则造化之施,方兹为薄(《宋书·颜竣传》。)
王景文中书令(当在二年五月六月后) 南朝宋 · 刘彧
 出处:全宋文卷七
王言之职,总司清要,中将军丹杨王景文,夙尚弘简,情度淹粹,忠规茂绩,实宣国道,宜兼管内枢,以重其任,可中书令(《初学记》十一引《泰始起居注》,二年诏云云,凡两条又见《御览》二百二十。案,《宋书·明帝纪》及《景文传》皆不言兼中书令,当是漏落也。)
王镇军为中书令右光禄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五
门下:纶言要密,历选为难。
优秩崇显,允在旧德。
使持节都督江州豫州新蔡晋熙二郡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延之,业履冲约,秉情闲素,誉彰频试,绩著累朝,自居南服,徽庸克举。
宜升宠章,管兼枢秘(《本集》)
令公卿子弟准赴贡举奏 唐末至五代 · 姚洎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一
近代设词科。
选冑子。
盖所以纲维名教。
崇树邦本者也。
曩时进士
不下千人。
岭徼海隅
偃风向化。
近岁观光之士。
人数不多。
加以在位臣僚。
罕有子弟。
就其寡少。
复避嫌疑。
实恐因循。
渐为废坠。
今在朝公卿亲属。
将相子孙。
有文行可取者。
请许所在州府荐送。
以广毓才之义。
张全义摄行太尉中书令 五代十国初 · 李柷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四
汉代元勋。邓禹冠诸侯之上。
晋朝重位。王导居百辟之先。
皆道著匡扶。功宣寰宇。
其于崇宠。迥异等伦。
朕获以眇躬。重兴丕运。
凡关制度。必法旧章。
实仗勋贤。永安宗社。
副元帅梁王正守太尉中书令忠武军节度使河南尹张全义亦正守中书令
俱深倚注。咸正台衡。
其朝廷册礼。告祀天地宗庙。
司空则差官摄行。太尉侍中中书令宰臣摄行。
太尉副元帅任冠藩垣。每遇行礼之时。
或不在京国。即事须差摄太尉行事。
全义见居阙下。任正中枢
不可更差别官又摄中书令事。其太尉官。
如梁王朝觐在京。便委行事。
如却赴镇。即依前摄行。
所合差中书令。便委全义以本官行礼。
侍中司空司徒即临时差官。付所司。
中书令萧子显墓志 南梁 · 张缵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四
君状貌丘墟,风神磊落。
闲瞻动于容止,英奕发于流眄。
笔锋席上,皆如素蓄,切问近思,见称闲敏。
帝尝顾问君曰:「我撰《通史》若成,众史可废」。
乃答诏曰:「仲尼赞《易》道,黜《八索》,述《职方》,除九丘。
圣制符同,复在兹日」。
储君毓德少阳,情协陈阮,亲□妙思式表玄石(《艺文类聚》四十八)
中书令临汝灵侯墓志铭 南梁 · 萧纲
四言诗 出处:全梁文卷十三
太祖时,其惟宣、武;
讲道开天,仪、嵩作辅。
是日邢,藉规承矩;
如康嗣卫,似禽居鲁。
息辔岩隈,涂穷夜台;
灵檐永阒,松路方开。
草茂故辙插新枚;
月明泉暗,暑往寒来(《艺文类聚》四十八)
中书令秘书监兖州刺史郑羲永平四年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八
公讳羲,字幼驎司州荧阳开封人也。
肇洪源于有周,胙母弟以命氏,桓以亲贤司徒,武以善职并歌,缁衣之作,诵乎奕世。
降逮于汉,郑君当时,播节让以振高风;
大夫司农,创解诂以开经义。
迹刊图史,美灼二书,德音云翻,硕响长列。
扬州以十策匡时,司空豫州以勋德著称。
高祖略,恢亮儒素,味道居真,州府招辟,莫之能致。
值有晋弗竟,君道陵夷,聪曜虔刘,避地冀方,隐括求全,静居自逸。
属石氏勃兴,拨乱起正,征给事黄门持节,迁侍中尚书,赠扬州刺史
曾祖豁,以明哲佐世,后燕中山尹、太常卿济南贞公
祖温,道协储端太子瞻事。
父晔,仁结义徒,绩著宁边,拜建威将军汝阴太守,绵荣千载,联光百世,自非积德累仁,庆届无穷,其孰能传辉踵美,致如此之远哉?
可谓身没而名不朽者也。
公禀三灵之淑气,应五百之恒期,乘和载诞,文明冠世,笃信乐道,据德依仁,孝弟端雅,寡言悯行,六籍孔精,百氏备究,八素九丘,靡不昭达。
至乎人伦礼式,阴阳律历,尤所留心。
然高真沉默,耻为倾侧之行;
不与俗和,绝于趣向之情。
常慕晏平仲、东里子产之为人,自以为博物不如也。
蕴斯文于衡泌,延德声乎州闾。
和平中秀才,答策高第,擢补中书博士,弥以方正自居,虽才望称官,而乃历载不迁。
任清务简,遂乘闲述作,注诸经论,撰《话林》数卷,莫不玄契圣理,超异恒儒;
又作《孔颜谣灵岩》颂及诸赋咏诏策,辞清雅博,皆行于世也。
以才望见陟,迁中书侍郎,又假员外散骑常侍、阳武子
南使宋国宋主客郎孔道均就邸设会。
酒行乐作,均谓公曰:「乐其何如」?
公答曰:「哀楚有余,而雅正不足。
其细已甚矣,而能久于」?
均嘿然而罢。
移年而萧氏灭宋。
延陵之观昔诗,郑公之听宋乐,其若神明矣。
朝廷以公使协皇华,原隰斯光,迁给事中中书令总司文史,敷奏惟允,国之律令,是所议定。
公长子懿,邕容和令,器望兼资,早综铨衡,能声徽著,敦诗悦礼,尤精易理。
季子道昭,博学明俊,才冠秘颖,研图注篆,超侍紫幄。
公行于前,吏部秘书随其后,凡厥庶寮,莫不钦其人也。
于时有识比之三陈。
后年不盈纪,懿给事黄门侍郎太常卿使持节、督齐州诸军事平东将军齐州刺史,道昭秘书丞中书侍郎司徒咨议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祭酒秘书监司州大中正使持节光州诸军事平东将军光州刺史
父官子宠,才德相承,海内敬其荣也。
先时假公太常卿、荧阳侯,诣长安拜燕宣王
还,解太常,其给事中中书令、侯如故。
纵容凤闱,动斯可则,冠婚丧祭之礼,书疏报问之式,比之制矣,民胥行矣。
虽位未槐鼎,而仁重有余。
太和初,除使持节安东将军、督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南阳公,德政宽明,化先仁惠,不严之治,穆如清风,耕桑有敬让之高,朝市无鞭戮之刑,即道之美,不专于鲁矣。
太和中秘书监,春秋六十有七,寝疾,薨于位。
凡百君子,莫不悲国秀之永沉,示之长没。
皇上振悼,痛百常往,遣使赠襚,策赠有加,谥曰文,祭以太牢,以太和十七年四月廿四日归葬乎荧阳石门东南十三里三皇山之阳。
于是故吏主簿东郡程天赐等六十人,仰道坟之缅邈,悲鸿休之未刊,乃相与钦述景行,铭之玄石,以扬非世之美,而作颂曰:
爰鉴往纪,稽览前徽,有贤有圣,靡弗应时。
繇实契姒,旦亦协姬,于穆郑公,诞应期。
伊昔桓、武,并美司徒,恭惟我君,世监秘书
三坟克阐,五典允敷,文为辞首,学实宗儒。
德秀时哲,望高世族,灼灼独明,亭亭孤邈。
式胄三雍,邹风再烛,作岳河兖,泽移草木。
庆灵长发,继叶传光,君既挺发,胤亦含章。
文义袭轨,朱绂相望,刊石铭德,与日永(碑拓本)
中书令庾肩吾墓志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八
荆山万里,地产卞和之玉;
隋流千仞,水出灵蛇之珠。
故能胤兹屈景,育斯唐、宋。
掌庾命族,世济琳琅,遂昌开国,蝉联冠冕。
父易,高尚其道,遁肥贞吉。
关吏早逢,夙表真人之气;
少微晚映,还彰隐。
士之星肩吾气识淹通,风神闲逸,钟鼓辞林,笙簧文苑。
入为度支尚书
任同北斗,锡韩棱之剑;
朝此南宫,郑崇之履。
余以其为人也瑚琏之器,无惭垂棘;
杞梓之材,有均廊庙。
故赠散骑常侍,盖旌贤也(《艺文类聚》四十八)
依韵和令公大王蔷薇971年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绿树成阴后,群芳稍歇时。
谁将新濯锦,挂向最长枝。
卷箔香先入,凭栏影任移。
赏频嫌酒渴,吟苦怕霜髭。
架迥笼云幄,庭虚展绣帷。
有情萦舞袖,无力罥游丝。
嫩蕊莺偷采,柔条伴垂。
荀池波自照,梁苑尝窥。
玉李寻皆谢,金桃亦暗衰。
花中应独贵,庭下故开迟。
委艳妆苔砌,分华借槿篱。
低昂匀灼烁,浓淡叠参差。
幸植王宫里,仍逢宰府知。
芳心向谁许,醉态不能支。
芍药天教避,玫瑰众共嗤。
光明烘昼景,润腻裛轻𩅰。
丽似期神女,珍如重卫姬
君王偏属咏,七子尽搜奇。
王改江王中书令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八、全宋文卷一五、《徐公文集》卷六、《全唐文》卷八七八
门下:唐尧之圣也,既以序九族为先;
汉祖之隆也,亦以守四方在念。
矧予小子,弗堪多难,实赖群后,共康蒸民。
粤有贤侯,亦在诸父,庸勋表德,敢或爱焉。
第二十叔某,天赋机神,生知礼乐。
肇开朱邸,则孝敬之道升闻;
出建斋坛,则威和之风远振。
五岭之际,俗杂地雄,吏服其明,民安其教,煦如冬日,隐若长城。
孤以不明,祗奉丕构,咨乃庶尹,至于友邦。
师保之规,既自家而形国;
《蓼萧》之泽,当由亲而及远。
是用正左相之位,崇三司之仪,增赋进封,并伸宠数。
于戏!
昔我文考,并建懿亲,藩屏所繄,社稷是卫。
燕翼之旨,可不勉欤!
敬伫嘉猷,以永繁祉。
可。
朱业加中书令宣州节度使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八、全宋文卷一五、《徐公文集》卷六、《全唐文》卷八七八
门下:予尝顾藩屏之重,思黎献之康,欲使折冲之威,迭行于封略,惠和之化,普及于方州
既报政之屡闻,乃改辕而敷宠。
咨尔贤帅,听吾话言:某武毅致身,忠厚成性,践更事任,昭著勋庸,倚若金汤,誓之带砺。
自持使节,出镇中流,恢简易之风,立严明之令。
仁而有断,吏不敢欺,故使万井阜安,连营辑睦。
蔼尔殿邦之绩,叶予进律之文,率是通才,何适不可?
予以宣城列镇,甸服奥区,久阙元戎,未孚王化,藉尔有成之政,副吾共理之怀。
右相之崇,宰司所重,申为殊奖,以极朝恩。
于戏!
有惠于民,有功于国,中台贵位,累镇剧权,茍非纯诚,何以臻此!
尔尚守益恭之节,励匪懈之心,永懋嘉猷,以光时望。
韩通中书令建隆元年正月戊申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一、《宋史记》卷二七、《学海·君道部》卷一三八、《宋史新编》卷一、雍正《山西通志》卷一八三、乾隆《太原府志》卷五三
易姓受命,王者所以应期;
临难不苟,人臣所以全节。
天平军节度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卫亲军马步副指挥使韩通,振迹戎伍,委质前朝,彰灼茂功,践更勇爵。
夙定交于霸府,遂接武于和门,艰险共尝,情好尤笃。
朕以三灵眷佑,百姓乐推,言念元勋,将加殊宠,苍黄遇害,良用怃然。
可赠中书令,以礼收葬,遣高品珍护丧事。
按:《宋史》卷四八四《韩通传》,中华书局一九七七年版标点本。
偶因团聚思想仙岩诣就观瞻龛龛礼谒推砂扫窟之次忽睹南大像北边一所古窟摧残岁久毁坏年深去戊申岁末发其心愿至己酉岁中方乃修全以咨(疑当作兹)推砂扫窟崇饰功德所申意者先奉为龙天〔八〕部拥护河湟梵释四王安人静塞伏愿当今帝主永坐蓬莱十道争钦八方慕化次为我府主令公长隆宝位命寿延年为绝塞之人王作苍生之父母荣同舜日化布尧时继叶临人承(当作祧)秉世观音院道真等十人悟四大而无实睹丘井以悬腾虑□地以火风恐强象而煎逼道真等唯(当作为)见牛车火宅空然劝时侣发无上之善心誓坚修于胜果今因作罢略述数行拙解铺舒用留于壁余才亏翰墨学寡三坟不但(当作惮)荒芜辄成短句 后唐 · 释道真
人生四大惣是空,何个不觅出烦(当作樊)笼。
造罪人多作福少,所以众生长受穷。
坚修苦行仍本分,禁戒奢华并不同。
今生努力勤精练(当作鍊),冥路不溺苦海中。
日逐持经强发愿,弘道回去莫难逢。
(当作为)报往来游礼者,这回巡谒一层层。
令公岩送钟庭亨兴国 元末明初 · 刘崧
五言律诗 押冬韵
令公读书处,归去又残冬
潭冷鱼依石,岩深鹤护
穿云穷望眼,踏雪记行踪。
明日平川道,相思隔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