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李孝怡北魏末 469 — 5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9—548 【介绍】: 北魏末赵郡平棘人字悦宗
李晔族弟。
初为中书学生,为诸王佐贰。
后从中山王元英南朝梁萧衍军于梁城,以功屡迁为魏郡太守相州刺史
中山王元熙据邺起兵,孝怡等阴结城民擒,赐爵昌乐伯。
胡太后再临朝,以孝怡元叉党,除名为民。
孝庄帝永安初复为左将军,参与镇压葛荣,赐爵赵郡
永安三年,迁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卒年八十。
皇甫商西晋 ? — 3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03 【介绍】: 西晋安定朝那人
少恃豪族,欲结交陇西李含不纳,因结怨。
惠帝时梁州刺史,依附赵王司马伦
败,辗转依附于河间王司马颙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之间
左将军
所在恃宠作祸,挑斗诸王争夺权利。
后为河间王所杀。
胡百能南宋 1101 — 1174
全宋文·卷四二六三
胡百能(一一○一——一一七四)字少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峄子。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知江山县,有惠政。
乾道初选教诸王宫,请老,以奉议郎致仕。
淳熙元年卒,年七十四。
见《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吴郡志》卷二六。
王舆西晋 ? — 3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01 【介绍】: 西晋人
惠帝时左卫将军
惠帝永康二年,助赵王司马伦称帝。
齐、河间成都诸王檄讨遂反
杀伦之主谋孙秀及其党。
以功免诛。
永宁元年,与东莱王司马蕤谋杀齐王司马囧,事泄,被杀。
许超西晋 ? — 3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01 【介绍】: 西晋人
为常从督。
给事东宫,伤悯怀太子被废,因说赵王司马伦谋废贾后,复太子
后,太子被害,贾后被废。
赵王伦擅权。
惠帝永康二年,齐、河间成都诸王起兵讨受命与之战,先胜后败,被杀。
卫元确明 1502 — 1561
全粤诗·卷二五一
卫元确字少乾
东莞人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进士
庶吉士
进侍食慈宁、慈庆二宫。
侍东宫诸王
丁外艰
起复,官至礼部郎中
以忤严嵩通判
旋招还,命甫下而卒。
民国《东莞县志》卷五八有传。
维基
卫元确(1502年—1561年)字少乾号如易广东省广州府东莞县人,民籍。
九月十六日生,行一,治《易经》,由县学附学生中式广东乡试第四十七名举人,年三十一岁中式嘉靖十一年壬辰科会试第一百八十三名,第二甲第七十二名进士
兵部观政,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礼部主事,升员外郎,降延平府通判,升户部主事,卒。
萧子敬南齐 472 — 49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子敬 482年—494年 齐武帝第五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2—494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云端
齐武帝子。
初封应城县公,后封安陆王
历北中郎将南兖州刺史、加侍中
海陵王延兴元年萧鸾专政,害诸王,遣人袭杀之。
萧钧南齐 473 — 49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钧 479年—494年 萧道度弟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3—494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宣礼
齐高帝子。
出继伯父萧道度
武帝永明中,为江州刺史
累迁秘书监抚军将军
性至孝。
好学,善属文。
王智深江淹以文章相会。
尝手自细书写《五经》,置巾箱中,以备遗忘,一时诸王争效。
“巾箱《五经》”自此始。
居身清率,言未尝及时事。
海陵王延兴元年萧鸾专政,见害。
王彦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琅邪临沂人字士治
王祥侄。
惠帝永康二年兖州刺史时,赵王司马伦将篡位,先遣人慰
旋接齐、河间成都诸王起兵讨赵王檄,惧兵强不敢应命。
其侄王敦力劝起兵应诸王,乃立勋绩。
中护军,并得荣封。
李郁北魏 ? — 5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4 【介绍】: 北魏赵郡人字永穆
李玚弟。
博通经史。
著作佐郎广平王元怀友,深相礼遇。
稍迁国子博士,朝夕教授
孝武帝永熙初,官至领给事黄门侍郎
三年春,于显阳殿讲《》,执经解说,孝武帝诸王公凡预听者,莫不称善。
萧锋南齐 475 — 49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锋 481年—494年 齐高帝第十二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5—494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宣颖小名阇梨
齐高帝子。
封江夏王
齐武帝郁林王时,历辅国将军侍中、加秘书监
善弹琴,能诗文,工书,有武力。
海陵王延兴元年萧鸾专政,杀诸王遗书责之,深惮之,不敢于第收之。
使兼祠官于太庙,夜遣兵杀之。
全齐文·卷六
字宣颖小名阇黎高帝第十三子。
(《南史》作「十二子」。
)建元三年封江夏王
永明中,历辅国将军、南彭城平昌郡太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转侍中,领石头戍事。
出为南徐州刺史
郁林即位,加散骑常侍
隆昌初入为侍中,领骁骑将军,加秘书监
延兴元年,为明帝所杀。
晋惠帝晋 259 — 3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9—306 【介绍】: 即司马衷
晋朝皇帝,字正度
武帝子。
性痴呆。
天下荒乱,百姓多饿死,竟曰:“何不食肉糜?”即位初,杨骏辅政,寻由贾后专权。
诸王相争,演成八王之乱,纲纪大坏,货赂公行。
惠帝先被成都王司马颖劫至,复被河间王司马颙挟持入长安,后被东海王司马越迎还洛阳
传被毒死。
在位十七年。
全晋文·卷七
讳衷字正度武帝第二子。
泰始三年立为皇太子太熙元年四月即位。
改元十: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兴光熙,在位十七年,谥曰孝惠皇帝
释慧远宋 1103 — 11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76 【介绍】: 僧。
眉州眉山人俗姓彭字瞎堂
年十三因其兄而出家,先至成都习经论学于大慈寺,留四年乃出游。
云游各地近四十年,问答无滞,机锋峻发。
孝宗乾道中,居临安灵隐寺
帝屡召入内殿,咨论法要,赐号佛海大师
淳熙中,说偈预示终期,安坐而逝。
全宋诗
释慧远(一一○三~一一七六)号瞎堂俗姓彭眉山(今属四川)人。
年十三隶药师院为僧,后依灵岩徽禅师
圆悟领昭觉,往见之,得悟,机锋峻发,众目为铁舌
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由虎丘奉诏住皋亭崇光。
六年,被旨补灵隐
曾召入禁中,赐号佛海禅师
淳熙三年卒,年七十四。
南岳下十五世,天宁佛果圆悟克勤禅师法嗣。
有齐已等编《瞎堂慧远禅师广录》,收入《续藏经》。
事见《周文忠集》卷四○《灵隐佛海禅师远公塔铭》。
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补续高僧传》卷一○有传。
 慧远诗,以辑自《佛海慧远禅师广录》卷一至卷三者编为卷一,以见于《广录》卷四者编为卷二,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释慧远眉山彭氏子。
年十三从药师院辩和尚薙染。
首诣大慈讲肆。
次参灵岩徽禅师
微有所入。
圆悟复领旨住昭觉投之。
值悟普说举庞居士马祖不与万法为侣因缘。
忽顿悟仆于众。
众掖之。
乃曰。
吾梦觉矣。
至夜小参出问曰。
净裸裸空无一物。
赤骨力贫无一钱。
户破家亡。
乞师赈济。
悟曰。
七珍八宝一时拿。
曰。
祸不入谨家之门。
悟曰。
机不离位堕在毒海。
便喝。
悟以拄杖击禅床云。
吃得捧也未。
又喝。
悟连喝两喝。
便礼拜。
自此机锋峻发无所抵捂。
出世初住皋亭山显孝。
宋乾道六年十月十五日诏迁灵隐
上堂僧问。
即心即佛时如何。
曰顶分了角。
僧曰。
非心非佛时如何。
曰耳坠金环。
僧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又作么生。
曰颓顶脩罗舞柘枝。
七年二月十五日召入选德殿赐坐。
孝宗问。
如何免得生死对曰。
不悟大道终不能免。
帝曰。
如何得悟。
曰。
本有之性究之无不悟者。
帝曰。
悟后如何。
曰。
悟后始知脱体现前了无毫发可见之相。
帝首肯之。
帝又曰。
即心即佛如何。
曰。
目前无法。
陛下唤甚么作心。
帝曰。
如何是心。
正身叉手立曰。
只这是。
帝大悦。
八年秋八月七日入东阁赐坐。
帝曰。
前日梦中忽闻钟声。
遂觉不知梦与觉。
是如何。
曰。
陛下问梦耶问觉耶。
若问觉而今正是寐语。
若问梦而梦觉无殊。
教谁分别。
梦即是幻。
知幻即离。
心不动
故曰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帝曰。
梦幻既非。
钟声从甚处起。
曰。
从问处起。
帝又问曰。
前日在此阁坐。
忽思得不与万法为侣有个见处。
曰。
愿闻。
帝曰。
四海不为多。
曰。
一口吸尽。
西江水又如何。
帝曰。
亦未曾欠阙。
曰。
才涉思惟便成剩法。
正使如断轮如闪电了无干涉。
何以故。
法无二故。
见无二见。
心无别心。
如天无二日。
帝悦赐佛海大师之号。
淳熙二年乙未秋示众说偈曰。
淳熙二年闰季秋九月旦
闹处莫出头。
冷地著眼看。
明暗不相干。
彼此分一半。
一种作贵人
教谁卖柴炭。
向尔道不可毁不可赞。
体若虚空。
没涯岸相唤。
相呼归去来
元定正月半
明年正月忽感微疾。
果于上元说偈曰。
拗折秤锤。
掀翻露布。
突出机先。
鸦飞不度。
安坐而逝。
留七日颜色不异。
全身塔焉。
眉山彭氏子。
年十三。
药师院宗辩薙染。
首诣大慈讲肆。
次参灵岩徽禅师
微有所入。
圆悟领旨住昭觉
投之。
值悟普说。
庞居士马祖
不与万法为侣因缘。
忽顿悟。
仆于众。
众掖之起。
乃曰。
吾梦觉矣。
至夜小参。
出问曰。
净裸裸空无一物。
赤骨力贫无一钱。
户破家亡。
乞师赈济。
悟曰。
七珍八宝一时拿。
曰。
祸不入谨家之门。
悟曰。
机不离位。
堕在毒海。
便喝。
悟以拄杖击禅床云。
吃得棒也未。
又喝。
悟连喝两喝。
便礼拜。
自此机锋峻发。
无所抵捂。
出世。
初住皋亭山显孝。
宋乾道六年十月十五日
诏迁灵隐
上堂。
僧问即心即佛时如何。
曰顶分了角。
僧曰。
非心非佛时如何。
曰耳坠金环。
僧曰。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又作么生。
曰秃顶修罗舞柘枝。
七年二月十五日
召入选德殿赐坐。
孝宗问如何免得生死。
对曰。
不悟大道。
终不能免。
帝曰。
如何得悟。
曰。
本有之性。
究之无不悟者。
帝曰。
悟后如何。
曰。
悟后始知。
脱体现前。
了无毫发可见之相。
帝首肯之。
帝又曰。
即心即佛如何。
曰。
目前无法。
陛下唤甚么作心。
帝曰。
如何是心。
正身又手立曰。
只这是。
帝大悦。
八年秋八月七日
入东阁赐坐。
帝曰。
前日梦中。
忽闻钟声遂觉。
不知梦与觉是如何。
曰。
陛下问梦耶。
问觉耶。
若问觉而今正是寐语。
若问梦而梦觉无殊。
教谁分别。
梦即是幻。
知幻即离。
心不动
故曰。
若能转物。
即同如来。
帝曰。
梦幻既非。
钟声从甚处起。
曰。
从问处起。
帝又问曰。
前日在此阁坐。
忽思得不与万法为侣。
有个见处。
曰愿闻。
帝曰。
四海不为多。
曰。
一口吸尽西江水又如何。
帝曰。
亦未曾欠阙。
曰。
才涉思惟。
便成剩法。
正使如断轮。
如闪电。
了无干涉。
何以故。
法无二故。
见无二见。
心无别心。
如天无二日。
帝悦。
佛海大师之号。
淳熙三年正月
忽感微疾。
上元说偈曰。
拗折秤锤。
掀翻露布。
突出机先。
雅飞不度。
安坐而逝。
七日
颜色不异。
全身塔焉。
慧远
号瞎堂
眉山金流镇彭氏子。
年十三。
𨽻药师院为僧。
听习经论。
弃而依灵岩
徽公。
微有省发。
圆悟领昭觉。
师即之闻。
庞居士马祖
不与万法为侣因缘。
大悟
仆于众。
众掖之。
师乃曰。
吾梦觉矣。
自是机锋峻发。
众目为铁舌
圆悟顺寂。
师东下。
屡迁名刹。
虎丘
奉诏住皋亭崇光。
孝宗留心空宗。
召师入对选德殿
或入内观堂见。
必延坐进
师而不名
礼数视诸师有加。
上曰。
前日睡中。
忽闻钟声遂觉。
未知梦与觉如何。
师曰。
梦觉无殊。
心不动
上曰。
梦幻既非。
且钟声从何处起。
师曰。
从陛下问处起。
上曰。
然则毕竟如何。
免得生死。
师曰。
不悟大乘。
终不能免。
曰。
如何得悟。
师曰。
本有之性磨之。
岁月自然得悟。
曰。
悟后如何。
师曰。
悟后。
始知今日问答皆非。
曰。
一切处不是后如何。
师曰。
脱体现前。
更无可见之相。
上首肯之。
赐号佛海禅师
一日车驾幸其室。
室挂行道影。
上指问师曰。
此是水墨空尘。
而真者安在。
师叉手近前曰。
春气和暖。
恭惟圣躬万福。
上大笑。
因书赞焉。
师一身系法门之望。
奇言妙句。
传播诸方。
学者云奔川委。
视师所在为归正。
一佛出世
乙未秋
示众曰。
淳熙二年闰季秋九月旦
闹处莫出头。
冷地着眼看。
明暗不相干。
彼此分一半。
一种作贵人教。
谁卖柴炭向汝。
道不可毁不可赞。
体若虚空没涯岸。
相唤相呼归去来
元定正月半
都下喧传而疑之。
至期诸王卿相皆至。
师升座说法。
遂入方丈扄闭。
师旧蓄一猿。
颇驯狎因衣之。
命曰猿行者。
久之。
众窥窗隙声息并无。
惟见猿持卷侍侧。
亟入师已逝矣。
猿书。
乃辞世偈也。
偈曰。
拗折秤锤。
掀翻露布。
突出机光。
鸦飞不度。
七日颜色不变。
塔全身于寺之乌峰。
瞎堂禅师者。
名慧远
眉山之彭氏。
圆悟禅师之晚子也。
圆悟复领昭觉时。
年老。
乃以化柄属之门贤
门贤已播海内矣。
以故摩竭之令。
复行于昭觉。
新从灵崖来。
灵崖为徽禅师所居。
得起铁拂为首座
敲唱黄龙宗旨。
事之二载。
言下。
得其概焉然起首座
屡诱掖之。
无留意。
乃抵昭觉。
侯十日。
始得通谒于悟公。
公与语大奇之。
叹曰。
吾道未衰也。
许远得非时入室。
每大跪请益。
公但笑曰。
将谓吾老矣。
故如此著急耶。
远屏气自失。
不敢进言。
一日闻举庞居士不与万法为侣因缘。
大彻其旨越众进问曰。
净裸裸空无一物。
赤骨立贫无一钱。
户破家残。
乞师赈济。
公曰。
七珍八宝一时拿。
曰贼不入谨家之门。
公曰。
机不离位。
堕在毒海。
便喝。
公以拄杖击禅床曰。
吃得棒也未。
又喝。
公连喝两喝。
作礼趋而去。
自此机发莫禦。
丛林共加其号。
为铁舌
遂与元布袋辈齐名。
绍兴间
嵋守请居象耳山
不赴。
未几圆悟顺世。
勃然起曰。
芳躅云亡。
继之者谁。
卧北窗
顾可得耶。
扁舟出峡。
淮南开化龙蟠。
琅琊
琅琊普济
普济迁定业。
繇定业迁光孝。
十八载
名辈归之。
僧问。
即心即佛时如何。
曰。
顶分丫角。
非心非佛时如何。
曰。
耳堕金环。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又作么生。
曰。
秃顶修罗舞柘枝。
又问。
浩浩尘中如何辨主。
曰。
木杓头边镰切菜。
莫便是和尚为人处也无。
曰。
研槌撩馎饦
又问。
不与万法为侣。
是甚么人。
曰。
脚踏辘轳。
曰。
庵里人为甚不知庵外事。
曰。
拄杖横挑铁蒺藜。
又问。
昔有一秀才
无鬼论
论成。
鬼叱曰。
我何。
意作么生。
以手斫额曰。
何似生。
曰。
祇如五祖以手作鹁鸠嘴曰。
谷孤孤。
又且如何。
曰。
自领出去。
曰。
东山水上行。
明甚意旨曰。
初三十一不用择日。
曰。
十二时中如何用心。
曰。
蘸雪吃冬瓜
其机海无涯。
约多类此。
又过南岳南台
是时琏禅师龙王
与方广行公。
皆月庵高弟。
道著湖湘
私相语曰。
此间壁立万仞。
来何所措足乎。
故请升座。
设三十馀问。
皆从上誵讹。
险节关棙。
毕酬之。
辞旨超伦。
等屈服。
欲以名刹居
不顾。
东隐天台。
来往国清护国鸿福三寺。
乾道丁亥
平江守以虎丘
又奉旨历崇光灵隐二处。
孝庙常召见。
咨询法要。
加号佛海禅师
名儒日绕座下。
居士身而嗣法者。
则有内翰曾开知府葛郯
号信斋
发挥即心即佛之案。
有省。
而呈颂曰。
非心非佛亦非物。
五凤楼前山突兀。
艳阳影里倒翻身。
野狐跳入金毛窟。
曰。
公见处只可入佛。
难入魔在。
愕曰。
何也。
曰。
何不道金毛跳入野狐窟。
乃领旨。
曾开字天游。
久升圆悟大慧之堂。
闻风来访。
故问曰。
如何是善知识。
曰。
露柱灯笼。
猫儿狗子。
曰。
为甚赞即欢喜。
毁即烦恼。
曰。
侍郎曾见善知识否。
开变色曰。
三十年参方。
何言不见。
曰。
向烦恼处见。
向欢喜处见。
开拟议。
喝之。
开复拟进语。
摇手曰。
开口底不是。
开愧汗透重襟。
召曰。
侍郎向甚处去也。
开猛省踊跃。
说偈曰。
咄哉瞎驴。
丛林妖孽。
震地一声。
天机漏泄。
有人更问意如何。
拈起拂子劈口截。
笑曰。
也秖得一橛。
妙喜岭南
因阅语录。
大骇曰。
老师暮年有子如是耶。
遂以圆悟所付法衣。
寄赠之。
于是江湖以为。
远公见超妙喜云。
一日忽示众曰。
淳熙二年。
闰季秋九月旦
闹处莫出头。
冷处著眼看。
明暗不相干。
彼此分一半。
一总作贵人
教谁卖柴炭。
向你道。
不可毁不可赞。
体若虚空没涯岸。
相唤相呼归去来
元定正月半
都下喧传。
颇疑之。
遂达上听。
至期无疾。
升座如常。
然士庶竞集。
上亦密遣中使
伺起居。
侍者
并赴堂。
及斋毕。
寝室窅然。
白气氤氲。
侍者入帷。
见猿行者手捧卷庄立榻前。
已化矣。
急取行者手卷视之。
乃辞世偈也。
偈曰。
拗折秤锤。
掀翻露布。
突出机先。
鸦飞不度。
四众殷留十日
受朝廷最后之供。
其颜不少异也。
年七十四。
坐五十九
远公素蓄一黑猿。
驯知人意。
名曰猿行者。
亦悠然脱去。
小师道济及缁素。
远公塔于寺之乌峰。
亦葬猿行者于其侧焉。
赞曰。
姬氏曰贞胜者也。
余考佛海提唱。
如赤帝子断蛇。
而神姥夜号。
其出没纵横。
五祖演公类也。
妙喜宁不望风而骇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慧远眉山彭氏子。
年十三,从药师院宗辩薙染。
首诣大慈讲肆,次参灵岩徽禅师,微有所入。
圆悟复住昭觉,遂投之。
值悟普说,举庞居士马祖不与万法为侣因缘,顿悟,仆于众中,众掖之起,乃曰:“吾梦觉矣。
”至夜小参,出问曰:“净裸裸空无一物赤骨力,贫无一钱,户破家亡,乞师赈济。
”悟曰:“七珍八宝一时拿。
曰:“祸不入谨家之门。
”悟曰:“机不离位,堕在毒海。
便喝,悟以拄杖击禅床云:“吃得棒也未?
又喝,悟连喝,便礼拜。
自此,机锋俊发,无所抵午。
初住皋亭山显孝,宋乾道六年十月十五日诏迁灵隐,上堂,僧问:“即心即佛时如何?
”曰:“顶分了角。
”僧曰:“非心非佛时如何?
”“耳坠金环。
”僧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又作么生?
”曰:“颓顶修罗舞柘枝。
七年七月十五日,召入选德殿,赐坐,孝宗问:“如何免得生死?
对曰:“不悟大道,终不能免。
”帝曰:“如何得悟?
曰:“本有之性,究之无不悟者。
”帝曰:“悟后如何?
曰:“悟后始知脱体现前,了无毫发可见之相。
”帝首肯之。
帝又曰:“即心即佛如何?
曰:“目前无法,陛下以甚么作心?
”帝曰:“如何是心?
正身叉手立,曰:“只这是。
”帝大悦。
八年秋八月七日,召入东阁,赐坐,帝曰:“前日梦中忽闻钟声,遂觉,不知梦与觉是如何?
曰:“陛下问梦耶?
问觉耶?
若问觉而今正是寐语,若问梦而梦觉无殊,教谁分别?
梦即是幻,知幻即离,觉心不动
故曰: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帝曰:“梦幻既非,钟声从甚处起?
曰:“从问处起。
”帝又问曰:“前日在此阁坐,忽思得不与万法为侣,有个见处。
曰:“愿闻。
”帝曰:“四海不为多。
曰:“一口吸尽西江水又如何?
”帝曰:“亦未曾欠阙。
曰:“才涉思维,便成剩法,正使如断轮如闪电,了无干涉。
何以故?
法无二故,见无二见,心无别心,如天无二日。
”帝悦,赐“佛海大师”之号。
淳熙二年乙未秋,示众说偈曰:“淳熙二年闰,季秋九月旦
闹处莫出头,冷地著眼看。
明暗不相干,彼此分一半。
一种作贵人,教谁卖柴炭。
向你道,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没涯岸。
相唤相呼归去来,上元定正月半
明年正月,忽感微疾,果于上元说偈曰:“拗折秤锤,掀翻露布,突出机先,鸦飞不度。
”安坐而逝,留七日,颜色不异,全身塔焉。
李延孙北魏 ? — 5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8 【介绍】: 北魏伊川人
李长寿子。
少从父征讨,为直阁将军,后为荆州刺史贺拔胜都督
及父被害,乃还,收集其众。
魏孝武西迁,朝士流亡。
诸王百官携妻子来投延孙,皆卫送关中
高欢深患之,遣慕容绍宗等数道来攻。
延孙大破之,斩其扬州刺史薛喜。
广州刺史大都督,赐爵华山郡
后为长史杨伯兰所害。
萧锐南齐 476 — 49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锐 483年—494年 齐高帝第十五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6—494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宣毅
齐高帝子。
封南平王
武帝时,历散骑常侍湘州刺史
郁林王即位,进号前将军
海陵王延兴元年萧鸾辅政,杀诸王,遣将平寻阳,进湘州力弱不能拒,遂见害。
萧銶南齐 479 — 49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銶 486年—494年 齐高帝第十八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9—494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宣攸
齐高帝子。
封晋熙王
历仕骁骑将军郢州刺史
海陵王立,进号征虏将军
萧鸾专政,杀诸王见害。
释道珍南梁初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未详何许人。
初于庐山
习弥陀观。
尝于定中。
见人乘舟。
行大海中。
曰欲之阿弥陀佛国。
因求载。
其人曰。
未作净土业。
岂可得哉。
当时意谓。
营治浴室。
念阿弥陀经。
为净土业也。
出定如所意作之。
绵历岁月。
忽有白银台
降于其房之山池上。
人莫知之也。
独记其事于经函底。
及卒之夕。
半山如列数千炬。
望者以为异。
后又偶获经函底所记故迹。
始复审其往生之验。
又法归禅师
襄阳汉阴人
久习禅业。
尝于定中有神人。
请游庐山
庐山者
平生未尝识者也。
及出定乃造焉。
则树石寺塔。
宛如定中所见。
遂结宇以住。
即今之峰顶寺是也。
甘露峰亦此山之别峰。
昔慧景禅师方示灭。
手握两指。
虽伸之复屈。
论者以为此證二果之验。
且山之草木。
皆被甘露。
峰因以名。
三德一时。
至今为山中盛事。
兹并记之。
释道珍
未详何人。
梁初住庐山中。
恒作弥陀业观。
梦有人乘船处大海中。
云向阿弥陀国。
欲随去。
船人云。
未作净土业。
谓须经营浴室并诵阿弥陀经。
既觉即如梦所作。
年岁绵远。
及于房中小池白银台
时人不知。
独记其事安经函底。
及命过时。
当夕半山已上如列数千炬火。
近村人见谓。
诸王观礼。
旦就山寻。
乃云卒。
方委冥祥外应也。
后因搜检经中方知往生本事。
遂封记焉用示后学。
时此山峰顶寺有法归禅师者。
本住襄阳汉阴。
出家昧静为务。
感梦有神来请。
遂往庐山游历诸处。
忽然惊觉。
乃寻梦而往。
庐山者生来不到。
及至彼处树石寺塔宛如前梦。
方知为庐山神之所请也。
依而结宇晨夕继业。
遂终山舍。
时又有慧景禅师者。
清卓出类不偶道俗。
狐行林阜。
禅慧在宗。
及其终后。
乃返掘两指。
人有捋者虽伸还屈如前故传所纪。
获二果矣。
卒旦。
山峰松树并雨甘露。
今名甘露峰是也。
生常感二鸟依时乞食。
及其没后绝迹此山。
斯之三德。
道扇梁朝树铭山阿。
各题芳绩矣。
元忠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
景穆拓跋晃之后,乐良王元万寿曾孙。
孝明帝时,复王爵,位太常少卿
愚而无智,性好衣服。
孝武帝泛舟天渊池,命宗室诸王陪宴,著红襦碧裤,绣领锦缘,为所讥责,犹自称“少来所爱,情存绮罗,歌衣舞服,是臣所愿”。
萧子范南梁 486 — 5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486—549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景则
萧子恪弟。
齐世,封祁阳县侯,拜太子洗马
梁武帝天监初降爵为子,除大司马南平王从事中郎
以文才为王所爱,誉为宗室奇才。
使作《千字文》,其辞甚美。
府中文笔,皆使草之。
历官十余年,不出诸王藩府,意甚不平,后为秘书监
简文帝立,召为光禄大夫
卒谥文
有集已佚。
全梁文·卷二十三
子范字景则齐豫章王嶷第六子。
永明十年封祁阳县侯,除太子洗马
梁受禅,例降爵为子,历后军记室参军司徒主簿丹阳尹丞、太子中舍人
出为建安太守,还除大司马南平王户曹从事中郎,迁宣惠咨议参军护军临贺王正德长史
随府迁信威长史,领丹阳尹丞,除中散大夫,迁光禄廷尉卿
出为戎昭将军始兴内史,还除太中大夫,迁秘书监
简文帝即位,召为光禄大夫,不拜,卒。
元帝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文
有《千字文》一卷,《集》十二卷。
密璹金 1172 — 12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2—1232 【介绍】: 宗室,名寿孙字仲实一字子渝
完颜永功子。
善诗,工真草书。
封密国公
日以讲诵吟咏为事,与文士赵秉文元好问辈交善。
居汴时,客至贫不能具酒肴,蔬饭共食。
有《如庵小稿》。
密公,字子瑜,兴陵之孙,越王之长子。
百年以来,宗室中第一流人也。
少日学诗于朱巨观,学书于任君谟,遂有出蓝之誉。
文笔亦委曲,能道所欲言。
朝臣自閒閒公、杨礼部、雷御史而下,皆推重之。
资雅重,薄于世味,好贤乐善,寒士有不能及者。
明昌以来,诸王法禁严,诸公子皆不得与外间交通,故公得穷日力于书。
读通鉴至三十馀过,是非成败,道之如目前。
越王薨后,稍得出㳺文士,辈亦时至其门。
家所藏法书名画,几与中秘等。
客至,贫不能具酒肴,设蔬饭与之共食,焚香煮茗,尽出藏,书商略之。
大定明昌以来故事,或终日不听客去,风流蕴藉,有承平时王孙故态,使人乐之而不厌也。
所居有樗轩,又有如庵,自号樗轩老人,其诗号如庵。
小藁围城中,以疾薨,时年六十一。
人物简介
密璹(1172年—1232年)又名完颜璹本名寿孙字仲实一字子瑜号樗轩老人
金世宗之孙,越王完颜永功之子。
生于金大定十二年,潜心学问,“日以讲诵吟咏为事,时时潜与士大夫唱酬”,“家所藏法书名画,几与中秘等”。
元好问说他“于书无所不读,而以《资治通鉴》为专门,驰骋上下千有三百馀年之事,其善恶、是非、得失、成败,道之如目前,穿贯他书,考證同异,虽老于史学者不加详也”,与蔡圭萧贡并称《通鉴》名家。
卒于天兴元年,终年六十一岁。
封密国公,有诗词名《如庵小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