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张士逊北宋 964 — 10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49 【介绍】: 光化军乾德人字顺之号退傅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
仁宗时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
天圣六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曹汭狱事起,得罪太后,遂罢知江宁府
明道初再入相,次年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
宝元初,复入相,封郧国公
康定年间,朝廷多事,机务悉委之,但无所建明,为谏官韩琦所论,封邓国公致仕
卒谥文懿
全宋诗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
太宗淳化中进士,为郧乡主簿,除射洪
侍御史,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
真宗天禧四年(一○二○)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
五年,擢枢密副使(《东都事略》卷五二本传)。
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七年,以刑部尚书江宁府
明道元年(一○三二)复拜同平章事
二年,出判河南府
宝元元年(一○三八)复拜同平章事
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傅致仕。
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
谥文懿
有《应制》、《春坊》、《杂文》等文集十种,《宋史·艺文志》著录晏殊张士逊《笑台诗》一卷,均佚。
事见《文恭》卷四○《太傅致仕邓国公张公行状》,《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今录诗二十首。
全宋文·卷一九九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光化军乾德(今湖北光化西北)人。
淳化中进士,调郧城主簿,迁射洪,改襄阳,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
累迁尚书左丞
天圣六年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罢知江宁府,移许州
明道初复入相,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
宝元元年再入相,时朝廷多事,以老病无所建明,为韩琦所论,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
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谥文懿
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李贤明 1408 — 14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8—1466 【介绍】: 河南邓州人字原德
宣德八年进士
授验封主事
少师杨士奇欲一见,竟不往。
正统时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
景泰初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
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
旋进尚书
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
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
以惜人才开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
卒谥文达
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原德邓州人
宣德癸丑进士,授吏部主事
郎中,擢兵部侍郎,改户部
英宗复辟,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进尚书
坐事下狱,谪福建参政,未行,留为吏部侍郎
寻复官,进太子太保
成化初,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
卒赠太师,谥文达
有古穰集》三十卷。
(《国史唯疑》:郭琏为兵部尚书,雅持正,试造士嘉禾》诗,谓有公辅器,兴张紞之识杨士奇事同。
《双槐岁钞》:文渊阁右植芍药,有台,相传宣庙幸阁时命工砌者。
初植一本,居中澹红者是也。
景泰初,增植二本,纯白居左、深红居右。
旧常有花,自增植后未尝一开。
天顺改元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同时入为学士,居中一本遂开四花,其一久而不落。
既而三人皆去,惟独留。
人以为兆。
明年暮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则甚多,而彭时吕原、林文、刘定之李绍倪谦黄谏钱溥相继同升学土,凡八人。
约开共赏,首夏四月盛开八花,遂设燕以赏之。
有玉带之赐,诸学士各赐大红织衣,且赐宴,因名纯白者曰「玉带白」,深红者曰「宫锦红」,澹红者曰「醉仙颜」,惟以足疾不赴,明日复开一花,众谓足以当之。
赋诗十章,阁院宫寮咸和,汇成曰《玉堂赏花诗集》。
兰成德《渌水亭杂识》:玉堂赏花会赋诗者四十人。
学土则南阳李贤安成彭时槜李吕原莆田林文、安成李绍永新刘定之钱塘倪谦东吴钱溥侍读金城黄谏詹事庐陵陈文长洲刘铉侍讲眉山万安渔阳李泰中允则古杞孙贤赞善范阳牛纶,修撰则吴中陈鉴博野刘吉钱塘童缘华容黎淳编修西蜀李本,昆陵王㒜馀姚戚澜宜兴徐溥琼山丘浚泰和尹直安成彭华、书川陈秉中临川徐琼四明杨守陈临江吴汇检讨严州傅宗、安成张业河东邢让翰林五经博士天台鲍相,典籍则西蜀李鉴泰和陈谷侍书浙江谢昭,其二人则礼部员外郎临淮淩耀宗、中书舍人江东曹冕。
诗成,李贤序之,彭时作后序。
田按:诸公和李文达内阁芍药黄字韵》诗,彭学士时句云「色借宫袍近柘黄」,林学士句云「玉带几名新赐白,金花应瑞旧围黄」,倪学士谦句云「托根终近省闱黄」,又云「近侍曾闻亚姚魏,品题今喜得苏黄」,黄侍读旬云「资福玉盘先逞白,广陵金带总腰黄」,永新刘学士定之则「玉带白」、「宫锦红」、「醉仙颜」各赋一诗,见本集。
此后成化中徐少傅溥内阁芍药用吟、扉二韵,本院官皆和之。
正德中,大学士梁储杨一清芍药用东、、清、青为韵,诗各别纪于后。
维基
李贤(1408年—1466年)字原德河南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长乐岭)人,进士出身,明朝重臣。
明英宗代宗时代曾历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明朝内阁首辅,进少保,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谥文达
宣德正统年间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宣德八年(1433年)联捷进士,奉命调查河津蝗灾,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李贤竟不往。
正统初年,建议减少对塞外降人的俸禄,以消除其祸患。
明英宗不听。
当时廷臣诰敕均须有九年任期,李贤建议改以三年,后准许。
之后升为考功郎中,改文选,跟从明英宗北征,土木之变时脱逃回朝。
景泰天顺年间景泰二年(1451年),上疏谏言景泰帝勤政等策,得到景泰帝赞许,命入翰林院
随后升兵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
也先屡次上贡马,李贤则称给金帛以强盗并非正策,于是陈述边界战备废弛,于谦请其写章批评诸将,之后转为吏部右侍郎,并呈上《鉴古录》。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命其兼任翰林院学士,直入文渊阁,与徐有贞共同在内阁参赞机务
不久,进升吏部尚书
李贤为人气度端凝,所奏对皆中机宜,深得英宗眷用。
当时山东饥荒,英宗发帑币以赈灾,召徐有贞李贤商议。
徐有贞称有官员多在其中私饱己囊。
李贤则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
英宗于是下令增加银钱。
当时,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争权,并忌恨李贤
诸多御史弹劾石亨曹吉祥有罪,两人怀疑此为徐有贞李贤之计,于是向英宗求诉,徐有贞李贤两人均下狱。
恰逢有风雷变,李贤得释,谪福建参政
未行之时,王翱奏请李贤可大用,遂留用为吏部左侍郎
一个月后,恢复吏部尚书,仍然在内阁参赞机务
石亨英宗向著李贤,虽怒却仍无可奈何,只能佯装与他友好。
李贤亦深居简出,非英宗召见则不入阁,而英宗却更加亲近李贤
之后,蒙古孛来进犯边界,石亨称玉玺在孛来处,可以打仗取回,英宗为之心动。
李贤则称不可再主动挑衅,而玉玺不足为宝,事情遂方休。
石亨却更加忌恨李贤
当时英宗亦厌恶石亨曹吉祥骄横,有次屏人对李贤称:「这些人干预朝政,各地奏事者均先到其门,怎么办?
李贤称:「陛下只能独断,这样的趋附方能自息。
曰:「如果不采纳他们的建议,他们的脸上就有难色。
李贤称:「希望您能以缓制之。
」当时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贤顾忌不敢尽言,然而每次都能从容应对。
曹石之变时,曹钦攻入东朝房袭击李贤,并将杀之,逼其写释己罪草奏。
幸亏王翱率军赶来救助得免。
李贤则密疏请擒贼党,英宗得疏后大喜,慰劳特加太子太保
李贤并进言,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得到批准。
曹石之变后,英宗再问李贤“夺门之变”事。
李贤称:「『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
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
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
英宗大悟并赞同。
李贤并解释道,英宗复辟是自然之理,石亨等人才是夺门之变的真正受益者。
于是英宗下令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仅剩已袭父爵的太平侯张瑾兴济伯杨宗。
至成化初年,诸被革者诉请,李贤又进言,并夺张瑾、杨宗爵位,时论均称大快。
英宗重用李贤,其所言之事均见听,锦衣卫门达忌妒大学士李贤宠,又多次规劝自己,便曾在朱祁镇面前诬陷他,说李贤接受陆瑜的黄金,为他求取尚书一职。
朱祁镇怀疑了,半年仍不下诏书。
至此,门达拷打杨埙,教他引出李贤杨埙即谎称:「这是李学士教我干的。
门达非常高兴,立即上奏朱祁镇,请求法司午门外会审杨埙
朱祁镇宦官裴当监视
门达想抓住李贤一起审讯,裴当说:「大臣不可辱!
门达这才罢休。
到审讯时,杨埙说:「我不过是个小人物,怎能见到李学士
这都是门锦衣教我的。
门达气色沮丧,话都说不出袁彬也历数门达纳贿的情状。
法司害怕门达而不敢上报,结果仍判袁彬绞刑,以财产赎死罪。
杨埙论斩。
朱祁镇下命袁彬赎完后调到南京锦衣卫,而禁锢杨埙
天顺七年李贤英宗宽恤、罢江南织造、清锦衣卫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事情,英宗感到为难,李贤则四次进言,同列官员均感到恐惧,李贤退则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截止天顺年间李贤一直担任内阁首辅,吕原彭时为辅佐。
萧敌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太和宫人。
精医术。
观人形色即知病所在。
圣宗时,希太后及帝意,言韩德让宜赐国姓,籍横帐,由是世预太医选。
子孙因之入官者众。
释遵式北宋 964 — 10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32 【介绍】: 僧。
台州宁海人俗姓叶字知白
投东掖山义全出家。
年二十受具戒,研律学
后诣普贤像前,自誓习天台教法,遂趋宝云义通师讲席,尽得台宗秘奥。
真宗大中祥符中敷席杭州昭庆寺,讲扬所学。
后复兴故天竺寺居之。
真宗赐号慈云大师
著有《忏仪》多种,世称“百本忏主”、“慈云忏主”。
又有《天竺灵苑集》。
全宋诗
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
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宝云义通受业。
淳化初,居宝云讲席。
真宗咸平中,归天台
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
后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
著《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
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
事见《镡津》卷一五《杭州武林天竺寺大法师慈云式公行业曲记》。
著述今存《金园集》三卷、《天竺别集》三卷等。
 遵式诗,以《续藏经》本《金园集》、《天竺别集》为底本,《金园集》参校日本刻本(简称日刻本,藏上海图书馆)。
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七首,共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二○○
遵式(九六四——一○三二)字知白宁海(今浙江宁海)叶氏子。
稍长,潜往东山,依义全师出家,继入国清寺
雍熙元年,见明州宝云寺义通法师北面受业,与知礼同门相契。
智解秀出,得天台奥旨。
义通入寂,众请居宝云讲《法华》诸经,又历讲诸寺,后定居杭州天竺寺
天禧中赐号慈云乾兴元年章懿太后命,为皇室行忏,遂请天台教文入藏,天台宗由是大振。
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
著述甚丰,今存《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一卷、《大乘止观释要》四卷、《金园集》三卷、《天竺别集》三卷等十数种。
契嵩慈云式公行业曲记》(《镡津文集》卷一五),《补续高僧传》卷二。
师名遵式
字知白
台州宁海叶氏。
母梦咽明珠而生。
出家于东掖山。
天台教于宝云通师
未几。
继其席。
祥符八年。
刺史薛公请居灵山天竺寺
寺久废。
师按其旧而新之。
王文穆出守。
重师之道。
奏复天竺名。
寻请赐慈云号。
章献太后遣使赍白金命修忏。
师著金光明护国仪文上之。
因奏请天台教文入藏。
又依经撰集诸忏法盛行于世。
常行三昧以九十日为期。
师力行之。
感应非一。
凡为法祈祷必然指。
唯存三焉。
及建光明忏堂。
每架一椽一甃。
必诵大悲咒七遍。
屡经兵火。
岿然独存。
愿力致也。
师诗文典雅。
有金园灵苑天竺别集。
天圣九年归东岭草堂。
明年十月十八日夜有大星陨于山。
师示寂。
谥法宝禅慧
淳祐八年
其徒明禋祷晴获应。
上御宸翰。
谥圣应
淳祐十一年
明禋祷晴复应。
上御宸翰。
谥正觉
赞曰。
台岭一宗  兴于法智  师出宝云  金昆玉季 示无生忍  住不退地  徽号累旌  终古不坠
遵式
字知白
天台宁海叶氏子。
母王氏。
乞男于观音。
梦大士与明珠吞之而生。
稍长。
潜往东山
依义全师出家。
受具戒。
律学
继入国清。
普贤像前。
烬一指誓弘教观。
雍熙元年
宝云北面受业。
未几智解秀出。
智者讳日。
然顶誓行四三昧。
宝云入寂。
师乃返天台
以苦学致疾。
至于呕血。
感异梦而愈。
既而顶高寸馀。
手垂过膝。
声若洪钟。
时年二十八也。
众请居宝云
讲法华维摩金光明等经。
至道二年
结缁素。
专修净业。
作誓生西方记。
咸平中
天台
主东掖。
以徒属之繁。
即西隅益建精舍。
率众修念佛三昧。
有白鹤庙。
居民甚神之。
师与神授戒。
改祭为斋。
祥符四年
讲止观于景德寺
道经黄岩
有豕奔伏于前。
推其来。
乃逸于屠肆者。
偿其直而豢之。
赤山寺濒海而高。
先是。
山颠有异光。
中现七层浮屠之形。
周山四十里。
皆渔人之[竺-二+(一/(尸@邑))]
或以语师。
师喜其有先兆。
遂建塔焉。
于是居人感化。
不复为渔。
东山结忏会。
天大旱。
师卓锡石缝。
泉即激涌。
七年
受杭昭庆请。
大弘法化。
从化者众。
自是居杭矣。
八年。
苏人以郡符
迓师于开元建讲。
缁素毕集。
不荤饮者。
倾匝邑。
屠酤不售。
官监有失课之言。
师辞其徒曰。
智者遗晋王书。
有言六恨。
其一谓。
以法集动众妨官。
为人所忌。
余今德薄。
安可久留。
遂幡然复杭。
刺史薛颜
始以灵山
命师居之。
隋真观所营天竺寺也。
天禧三年
王钦若抚杭。
师道契
奏锡天竺旧名。
复其寺为教。
又奏请西湖
放生池
赐号慈云
乾兴元年
章懿太后
以师熏修精进。
遣使赍白金。
命于山中。
为国行忏。
天台教文。
于是入藏矣。
天圣四年。
中秋月望之夕。
桂子降于殿庭。
师取其实。
播种林下。
乃作桂子之诗。
九年讲净名经。
忽谓其徒曰。
昔在东掖讲此经。
荆溪授我卷。
及出室视日已没。
今吾殆终此讲乎。
因与众诀。
作谢三缘诗。
谓谢徒属。
绝宾友。
焚笔砚也。
随徙东岭之草堂。
明道元年十月八日
示疾不用医药。
惟说法勉众而逝。
寿六十九。
腊五十。
逝之夕。
山中人。
见大星殒于灵鹫峰
明年仲春四日
奉遐榻。
葬于寺东月桂峰下。
师始出家。
郡挍诸生
慕师才俊。
勉回业儒。
为诗答卢积。
中有真空是选场。
大觉为官位之句。
人多诵之。
常行三昧。
以九十日为期。
于行道。
四隅置𨫼炽炭。
遇困倦。
则渍手于𨫼。
十指惟存其三。
崇宁三年
赐号法宝大师
绍兴中
谥忏主禅慧云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遵式字知白姓叶氏宁海人
天台东掖山义全出家,纳戒于禅林寺,习律于守初师
郡校诸生,要其还初服,答以偈曰:“真空是选场,大觉为官位。
”因诣普贤像前,然指自誓,习天台教法,趋宝云义通师讲席,尽得台宗秘奥,遂然顶誓行四禅三昧。
后染疾危甚,入灵墟佛室,持咒伏消,梦感神觉,其疾乃愈。
于是澄心澈虑,著《观音礼忏文》,复撰《誓生西方记》、《念佛三昧十四大愿文》。
大中祥符四年昭庆齐一律师启请至寺,宣讲四部,兼弘律仪,学者向慕,如水赴壑,沛然莫禦。
杭之风俗,以酒肴会葬,谕以胜缘,其俗皆化,易为蔬果,因著《戒酒肉慈悲法门》以正其事,至今犹则效之。
尝赴姑苏开元寺,大敷讲席,听者踵止,户内之履,几不能容。
后居天竺灵山,于寺东建日观庵。
老撰《天竺高僧传》,补智者大师《三昧行法说》,著《金光明经忏法三昧仪》。
名彻上闻,召赐紫衣。
乾兴元年,赐号“慈云大师”。
明道壬申岁,入寂,葬寺东月桂峰下,所著诗文《金园集》、《灵苑集》,释元复赞曰:“台岭一宗,兴于法智
师出宝云,金昆玉季。
示无生忍,住不退地。
徽称累旌,终古不坠。
”其《慈云集》中有《酬伉上人》诗云:“尘外清閒极,谁能更似君。
山光晴后见,瀑响夜深闻。
拾句书幽石,收踏乱云。
江头待无事,终学弃人伦。
”又《寄悟和尚》诗云:“无累无机祗任缘,一斋长掩古松边。
长垂白发过深雪,不下青林知几年。
木叶当薪烧更暖,草苗为履著难穿。
竟何人问东林社,时引清流灌碧莲。
”其风度超迈,胸怀活淡,可想见矣。
陈归女东晋 ? — 3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0 【介绍】: 东晋庐江浔阳人
以色美,能歌弹,于孝武帝时入宫,为淑媛
安帝恭帝
卒赠夫人。
安帝时追崇为皇太后
李陵容东晋 ? — 4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0 【介绍】: 东晋时人
孝武帝生母。
出身微贱,为织坊宫女。
体长色黑,宫人目之谓“昆仑”。
简文帝依相者言,纳李氏,生孝武帝会稽文孝王
孝武帝即位,尊为淑妃,进贵人、夫人。
太元十二年加为皇太妃仪同太后
十九年尊为皇太后
安帝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石世后赵 339 — 3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9—349 【介绍】: 十六国时后赵国君
石虎幼子。
初封齐公
十岁,立为皇太子
死,即位,尊刘氏为皇太后,临朝。
石遵,废谯王,废刘氏为太妃,寻皆杀之。
世立凡三十三日。
萧文寿南朝宋 343 — 423
简介
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侍御史萧亮的孙女,洮阳县萧卓之女,郡功曹刘翘继室妻子,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继母。
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受禅登基,建立南朝宋政权,尊萧文寿皇太后
永初三年(422)宋武帝去世,宋武帝之子宋少帝刘义符继位,尊萧文寿太皇太后
谥号孝懿皇后
全宋文·卷十
后讳文寿兰陵人武帝继母,义熙中豫章公太夫人,进宋王太妃
武帝受禅,尊为太后
少帝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景平元年崩,年八十一。
晋哀帝东晋 341 — 36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司马丕 哀帝 361年—365年
隆和 362年—363年二月 或作崇和
兴宁 363年二月—365年 三年二月晋废帝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1—365 【介绍】: 即司马丕
东晋皇帝,字千龄
成帝长子。
成帝咸康八年封琅邪王
穆帝永和元年,拜散骑常侍升平三年,除骠骑将军
穆帝死,太后迎立。
在位期间,桓温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控制朝政。
好黄老之术,服药求长生,中毒不能理政事。
兴宁元年褚太后复临朝摄政。
明年死。
在位四年。
全晋文·卷十一
讳丕字千龄成帝长子。
咸康八年封琅邪王升平五年五月迎立,改元二:隆和兴宁
在位四年,谥曰哀皇帝
丁信后燕 ? — 4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2 【介绍】: 十六国时后燕人。
后燕慕容盛舅之子。
年十五为七兵尚书
长乐二年正月(东晋安帝隆安四年)宴群臣,令各言其志。
进言愿在上不骄,高而不危。
笑其年少而有长者之言。
死,慕容熙即位,以熙宠幸苻贵人太后丁氏与谋废熙,事泄,被诛。
晋废帝东晋 342 — 386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司马奕 海西公 365年—371年
太和 366年—371年十一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2—386 【介绍】: 即司马奕
又称海西公
东晋皇帝,字延龄
哀帝弟。
成帝咸康八年封东海王
穆帝永和八年,拜散骑常侍升平五年改封琅邪王
哀帝死,无子嗣,太后迎立。
在位期间,大司马桓温专权。
太和六年桓温废帝,降为东海王,又降为海西公
徙吴。
在位六年。
全晋文·卷十一
讳奕字延龄哀帝同母弟。
咸宁八年封东海王升平五年改封琅邪王兴宁三年三月迎立,改元太和
在位六年,为桓温所废,延安二年降封海西县公
曹利用北宋 971 — 10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29 【介绍】: 赵州宁晋人字用之
以父卒补殿前承旨,选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真宗景德初亲征澶渊,奉命使契丹军,拒割地之请,许以岁币议和。
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
宜州军校叛,任广南安抚使平之。
大中祥符七年枢密副使天禧三年枢密使次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即位,加左仆射侍中
在位既久,颇恃功。
章献太后临朝,凡内降恩,力持不予,遂与中人、贵戚结怨。
坐从子曹汭犯法,罢知随州
又坐私贷景灵宫钱,谪房州安置,内侍杨怀敏辱之,遂自缢死。
谥襄悼
全宋文·卷二七四
曹利用(九七一——一○二九)字用之赵州宁晋(今河北宁晋)人。
以父荫补殿前承旨
景德初契丹河北真宗澶州,遣利用崇仪副使奉书诣契丹军,和议遂定。
累官至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为内侍所构,贬崇信军节度副使房州安置,投缳死。
明道中太傅,赐谧襄悼
宋史》卷二九○有传。
福锟晚清 1834 — 1896
维基
福锟(1834年11月5日-1896年10月10日)爱新觉罗氏字蓟甫号箴庭珍庭珍亭宗室,满洲镶蓝旗人康熙嫡次子理密亲王允礽(废太子)六世孙,因其当上大学士后于朝廷声名显赫,人称福中堂
福锟咸丰八年(1858年)举人九年(1859年)己未科第二甲进士,授任吏部主事,晋升吏部员外郎
光绪五年(1879年),由吏部员外郎右庶子,擢任太仆寺卿。
光绪六年(1880年),赏任副都统,任西宁办事大臣
光绪八年(1882年),召命授任兵部侍郎,再历调刑部侍郎户部侍郎
光绪十年(1884年),擢任工部尚书,兼任步军统领,后被受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兼任总管内务府大臣
后再调户部,任协办大学士
福锟户部驳斥机器制造及鼓铸钱币之弊,议革职,后改留任,很快得以复职。
光绪十五年(1889年),被加封太子太保衔,再封詹事右庶子
当时,崇文上疏弹劾东阁大学士张之万交纳外官,结党营私,命福锟偕同刑部尚书潘祖荫访查,后證明张之万之清白。
光绪十七年(1891年),授任体仁阁大学士
光绪二十年(1894年)皇太后万寿,赏双眼花翎。
时年京师常有盗案发生,福锟先禁止步军以严刑迫令盗犯招供,遂令盗贼更显放肆,于是福锟决定奏请通布缉捕章程,严拿罪犯,得允。
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甲辰1895年6月26日),福锟致仕。
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丙申1896年10月10日),福锟卒,光绪皇帝贝子溥伦领侍卫十人,前往奠酒,并赏陀罗经被。
赏其子毓方为郎中
寻予谥文慎
刘随北宋 971 — 10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35 【介绍】: 开封考城人字仲豫
真宗景德初进士
永康军判官,历大理寺丞通判益州晋州,迁右司谏。
在谏职数言事。
因请太后归政仁宗,出知济州
后迁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上言请申儆庶官侥幸请托,为朝廷所纳。
使契丹,以足疾不能跪拜,被劾,出知信州,徙宜州应天府
官终天章阁待制
全宋文·卷二七六
刘随(九七一——一○三五)字仲豫开封考城(今河南兰考旧考城县东南)人。
景德初进士及第,授永康军判官
大理寺丞,为详断官
通判益州
太常博士,改左正言,左迁掌济州商算。
稍徙通判晋州
还朝,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
以忤刘太后,出知济州,改起居郎
尚书刑部员外郎,入兼侍御史知杂事
权同判吏部流内铨
三司盐铁副使
再迁工部郎中、知应天府
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
景祐二年卒,年六十五。
为言事官,以清直闻。
著有《谏草》二十卷。
宋庠《宋故朝请大夫尚书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刘府君墓志铭》(《元宪》卷三四)。
宋史》卷二九七有传。
耶律朔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皇族,字弥骨顶。
太祖以为右皮室详稳,从伐渤海有功。
三河乌古部都详稳
从攻后晋,受杜重威降。
世宗即位,以佐太后出兵争位,免官。
裴炎初唐 ? — 6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4 【介绍】: 绛州闻喜人字子隆
明经第。
通《春秋》。
累擢黄门侍郎
高宗调露二年,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中宗立,为中书令
帝欲以后父韦玄贞侍中固执不从,帝怒。
因与武则天废帝庐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
则天已持政,稍自肆,又因事固争。
徐敬业兵兴,请归政,则天大怒,系狱坐死。
追谥忠
字子隆
绛州闻喜人
明经
累迁黄门侍郎
调露二年同中书门下三品
进侍中中书令
封永清县男
进爵河东县侯
徐敬业兴兵。
后议讨之。
太后归政。
后捕送狱。
斩于都亭驿
睿宗立
太尉益州大都督
谥曰忠
触龙战国赵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即触詟
战国时赵国人
官左师。
赵孝成王新立,太后用事。
秦攻,赵求救于齐。
齐必欲先以太后幼子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
触龙进谏,遂以长安君质于齐,齐兵乃出。
萧德妃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普贤女 1122年—1122年
德兴 1122年六月—1122年十二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天锡帝耶律淳妻,名普贤女
天祚帝保大二年,金兵破中京,天祚出逃夹山燕京即位,册为德妃
死,遗命遥立天祚子秦王定德妃皇太后,称制守燕。
金兵至,德妃逃归天祚,被天祚所杀。
武则天初唐 624 — 7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4—705 【介绍】: 即武后
并州文水人名照
武士彟女。
年十四,太宗选为才人。
太宗崩,出为尼,高宗复召入宫。
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代决政事,与高宗并称“二圣”。
高宗崩,临朝称制,废中宗睿宗
天授元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位十六年。
宗室,任用酷吏,然富权略,能用人,故名相辈出。
奖励农桑,改革史治,重视选拔人材。
晚年则豪奢专断,颇多弊政。
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迫则天禅位于中宗,同年病卒,谥则天皇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4—705 名照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武士彟之女。
14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
太宗卒,削发为尼。
高宗时,复召为昭仪,进号宸妃
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参决朝政,号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
弘道元年(683)临朝称制。
载初元年(690)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后徙居上阳宫,去帝号。
是年冬卒,谥曰则天大圣皇后
玄宗天宝八载(749)定谥则天顺圣皇后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则天后在位16年,实掌国政40余年,素多智谋,兼涉文史。
曾召文学之士周茂思、范履冰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撰有《垂拱集》100卷,俱佚。
全唐诗》存诗46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诗序1首。
唐诗汇评
武则天(625-707),自名(zhao),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
太宗时被召入宫,为才人,年十四。
太宗崩,为尼感业寺。
高宗复召入宫,拜昭仪
永徽六年立为皇后
中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睿宗文明元年,自称帝,改国号日周。
神龙元年传位于皇太子显,十一月卒。
谥曰则天顺圣皇后
则天素多智计,辅政、当国数十年,颇有兴革,亦多弊政。
兼涉文史,能诗,与近臣诗会,传为美谈。
有《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四十六首。
后名
并州文水人
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应国公士彟之女。
高宗立为昭仪
进号宸妃
永徽六年立为皇后
上元元年进号天后
中宗即位
尊为皇太后
临朝称制。
寻自称皇帝。
改国号曰周。
在位二十二年。
中宗反正。
谥曰大圣则天皇后
天宝八载
定谥则天顺圣皇后
章献刘太后北宋 970 — 10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9或970—1033 【介绍】: 宋真宗后。
益州华阳人
始嫁蜀人龚美(即刘美),携之入京师
真宗襄王时于潜邸。
真宗即位,入为美人
大中祥符五年立为皇后
李宸妃仁宗刘后取为己子。
性警悟而颇晓书史真宗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刘后
真宗死,遗诏尊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
仁宗立刘后遂称制,史称“章献垂帘”,凡十一年。
晚年颇亲用外戚、内官
卒谥庄献明肃庆历中改谥章献明肃
全宋文·卷二六九
刘太后(九六九或九七○——一○二三),真宗皇后,其先家太原,后为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幼孤。
始嫁蜀人龚美(即刘美),携之入,十五岁纳入襄王(即真宗)邸,真宗即位,乃以为兄。
大中祥符五年立为后。
李宸妃仁宗,取以为己子。
真宗崩,尊为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称制十一年,号令严明,恩威并加。
晚年颇用外戚、内官
明道二年卒,年六十五(《宋会要辑稿》后妃一之二作六十四),谥庄献明肃庆历四年改谥章献明肃
宋史》卷二四二《后妃传》上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