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宋朝
刘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勃
眉州眉山人
哲宗元符初诏求直言,九上书言宣仁太后之诬及司马光之枉,乞用范纯仁苏轼等,斥章惇蔡卞吕惠卿蔡京之奸。
提举河北路常平,寻坐元祐党籍废。
刘皇后北宋 1067 — 11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7—1101 【介绍】: 宋哲宗后。
初为御侍,明艳为后庭之首,且多才艺,由美人、婕妤进贤妃,为哲宗盛宠。
阴造奇语以谤孟皇后,至孟被废而代之立为皇后
徽宗立,尊为太后
颇干预政事,且以不谨闻。
后为左右所逼,自缢死。
谥昭怀
全宋文·卷三三二三
昭怀刘皇后(一○七九——一一一三),哲宗后,刘安成女。
初为御侍,绍圣元年封平昌郡君,累至美人、婕妤贤妃
太子茂,早卒。
元符二年立为皇后
徽宗立,册为元符皇后
崇宁二年尊为太后
颇干预外事。
政和三年二月九日自缢而死,年三十五。
谥昭怀
见《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宋会要辑稿》后妃一之五。
陈自仁南宋 ? — 11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兴化军莆田人字克广
徽宗宣和六年进士
修职郎永丰
高宗建炎三年,金人犯洪吉二州,隆祐太后避地虔州,护卫统制杜彦等叛,自仁知县赵训之卒调民兵分道攻却之。
会叛兵继至,力尽死。
苗傅南宋 ? — 11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潞州上党人
苗履子。
初隶康王元帅府
隆祐太后南渡,任统制官护送。
高宗建炎三年杭州时,以为扈卫。
因恨宦官康履用事,及嫉王渊同签书枢密院事,与刘正彦伏兵杀等,劫持高宗及隆祐太后,胁迫禅位于太子
张浚等闻变,起兵勤王。
兵败遁逃,被执送行在,磔于建康
全宋文·卷三三四七
苗傅(?
——一一二九),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履子。
隶康王元帅府
隆祐太后高宗南渡,傅为统制官,扈卫驻于杭州
内侍省押班康履结怨,又因王渊同签书枢密院事不能平,乃于建炎三年御营右军副都统制刘正彦,并尽杀内侍,引兵犯阙。
请隆祐太后同听政,逼高宗禅位于皇太子,并遣使与金人议和。
高宗许之。
张浚吕颐浩韩世忠等举兵勤王,执正彦,磔于建康市。
见《宋史》卷四七五《叛臣传》上。
雷允恭北宋 ? — 10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2 【介绍】: 开封人
宦官
周怀政伪作天书,允恭豫发其事,累迁内侍省押班
章献太后初临政,丁谓密结允恭机密事皆令传达禁中,由此势横内外。
后为山陵都监,坐改穿帝陵穴,赐死。
杜太后唐末宋初 902 — 9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2—961 【介绍】: 定州安喜人
太祖太宗母。
太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每与太祖参决政事。
据传建隆二年病重时,召太祖宰相赵普入受遗命,预定传位太宗,由起草誓书,藏之金匮。
今人排比史实,證明其事实乃太宗伪造。
卒谥明宪乾德中改谥昭宪
全宋文·卷一一
昭宪杜太后(九○二——九六一)宋太祖太宗之母,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
父杜爽。
既笄,归于太祖赵弘殷
太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建隆二年崩,谥曰明宪
乾德二年,更谥昭宪
宋史》卷二四二有传。
陈宜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温州永嘉人字与权
理宗宝祐中黄镛等上书攻丁大全,被削籍,拘管他州,时号为六君子
景定三年廷试第二。
绍兴府推官数迁监察御史,历礼部侍郎中书舍人刑部尚书,依附贾似道
度宗咸淳十年,拜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
恭帝德祐元年,奏乞正似道丧师芜湖之罪。
旋为右丞相枢密使
张世杰与元兵战而败,京学生宜中误国,遂去位。
寻起为左丞相,因元兵至而宵遁回乡。
复与陆秀夫张世杰益王为帝。
景炎二年广州失守后独走占城而不返。
后死于暹国。
全宋诗
陈宜中字与权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八)。
二年,除校书郎(同上书卷九)。
四年,为浙西提刑
五年,迁礼部侍郎中书舍人
七年,筽福州
九年,除刑部尚书
十年,拜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
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右丞相枢密使
端宗景炎元年(一二七六)井澳之败,走占城
元至元十九年(一二八二)复走暹,殁于暹。
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八一六○
陈宜中字与权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太学宝祐中黄镛等上书劾丁大全,号「六君子」。
景定三年进士第
数年迁监察御史
江东提举茶盐常平公事、浙西提刑礼部侍郎中书舍人,知福州
咸淳十年吏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
德祐元年知枢密院参知政事,寻拜右丞相,迁左丞相
王爚不合,罢,寻复为右相
兵迫临安宜中请迁都,太后不许,乃遁归温州
景炎元年陆秀夫等拥二王入温州,复除左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次年,逃入占城,后没于暹罗
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李洪信五代至宋初 902 — 9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2—975 【介绍】: 五代宋初并州晋阳人
后汉昭圣太后弟。
初隶后唐明宗帐下,历仕四朝。
宋太祖乾德五年,迁左骁卫上将军
无他才术,唯以外戚致位将相,敛财累巨万,而吝啬尤甚。
开宝五年以本官致仕。
孟皇后北宋 1073 — 11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31 【介绍】: 宋哲宗后。
洺州人
孟元孙女。
元祐七年册为皇后后废,出居瑶华宫。
靖康之变,以废得免北迁。
张邦昌僭位,尊为元祐皇后
高宗建炎元年尊为隆祐太后
苗、刘之变时,垂帘听政,事平,正皇太后尊号。
卒谥昭慈献烈改谥昭慈圣献
全宋文·卷三一二○
孟皇后(一○七三——一一三一)洺州(治今河北永年)人。
哲宗后。
元祐七年册为皇后
绍圣三年因道家事废,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元符末向皇后主政,诏还内,号元祐皇后
崇宁元年再废。
靖康之变,后以废得免北迁。
二年张邦昌复尊为元祐皇后,垂帘听政。
寻降告天下书,奉迎康王
建炎元年尊称隆祐太后
三年,因苗、刘之变,再垂帘。
事平撤帘。
绍兴元年四月卒,年五十九。
谥昭慈献烈三年改谥昭慈圣献
见《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
张士逊北宋 964 — 10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49 【介绍】: 光化军乾德人字顺之号退傅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
仁宗时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
天圣六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曹汭狱事起,得罪太后,遂罢知江宁府
明道初再入相,次年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
宝元初,复入相,封郧国公
康定年间,朝廷多事,机务悉委之,但无所建明,为谏官韩琦所论,封邓国公致仕
卒谥文懿
全宋诗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
太宗淳化中进士,为郧乡主簿,除射洪
侍御史,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
真宗天禧四年(一○二○)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
五年,擢枢密副使(《东都事略》卷五二本传)。
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七年,以刑部尚书江宁府
明道元年(一○三二)复拜同平章事
二年,出判河南府
宝元元年(一○三八)复拜同平章事
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傅致仕。
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
谥文懿
有《应制》、《春坊》、《杂文》等文集十种,《宋史·艺文志》著录晏殊张士逊《笑台诗》一卷,均佚。
事见《文恭》卷四○《太傅致仕邓国公张公行状》,《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今录诗二十首。
全宋文·卷一九九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光化军乾德(今湖北光化西北)人。
淳化中进士,调郧城主簿,迁射洪,改襄阳,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
累迁尚书左丞
天圣六年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罢知江宁府,移许州
明道初复入相,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
宝元元年再入相,时朝廷多事,以老病无所建明,为韩琦所论,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
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谥文懿
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释遵式北宋 964 — 10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32 【介绍】: 僧。
台州宁海人俗姓叶字知白
投东掖山义全出家。
年二十受具戒,研律学
后诣普贤像前,自誓习天台教法,遂趋宝云义通师讲席,尽得台宗秘奥。
真宗大中祥符中敷席杭州昭庆寺,讲扬所学。
后复兴故天竺寺居之。
真宗赐号慈云大师
著有《忏仪》多种,世称“百本忏主”、“慈云忏主”。
又有《天竺灵苑集》。
全宋诗
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
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宝云义通受业。
淳化初,居宝云讲席。
真宗咸平中,归天台
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
后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
著《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
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
事见《镡津》卷一五《杭州武林天竺寺大法师慈云式公行业曲记》。
著述今存《金园集》三卷、《天竺别集》三卷等。
 遵式诗,以《续藏经》本《金园集》、《天竺别集》为底本,《金园集》参校日本刻本(简称日刻本,藏上海图书馆)。
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七首,共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二○○
遵式(九六四——一○三二)字知白宁海(今浙江宁海)叶氏子。
稍长,潜往东山,依义全师出家,继入国清寺
雍熙元年,见明州宝云寺义通法师北面受业,与知礼同门相契。
智解秀出,得天台奥旨。
义通入寂,众请居宝云讲《法华》诸经,又历讲诸寺,后定居杭州天竺寺
天禧中赐号慈云乾兴元年章懿太后命,为皇室行忏,遂请天台教文入藏,天台宗由是大振。
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
著述甚丰,今存《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一卷、《大乘止观释要》四卷、《金园集》三卷、《天竺别集》三卷等十数种。
契嵩慈云式公行业曲记》(《镡津文集》卷一五),《补续高僧传》卷二。
师名遵式
字知白
台州宁海叶氏。
母梦咽明珠而生。
出家于东掖山。
天台教于宝云通师
未几。
继其席。
祥符八年。
刺史薛公请居灵山天竺寺
寺久废。
师按其旧而新之。
王文穆出守。
重师之道。
奏复天竺名。
寻请赐慈云号。
章献太后遣使赍白金命修忏。
师著金光明护国仪文上之。
因奏请天台教文入藏。
又依经撰集诸忏法盛行于世。
常行三昧以九十日为期。
师力行之。
感应非一。
凡为法祈祷必然指。
唯存三焉。
及建光明忏堂。
每架一椽一甃。
必诵大悲咒七遍。
屡经兵火。
岿然独存。
愿力致也。
师诗文典雅。
有金园灵苑天竺别集。
天圣九年归东岭草堂。
明年十月十八日夜有大星陨于山。
师示寂。
谥法宝禅慧
淳祐八年
其徒明禋祷晴获应。
上御宸翰。
谥圣应
淳祐十一年
明禋祷晴复应。
上御宸翰。
谥正觉
赞曰。
台岭一宗  兴于法智  师出宝云  金昆玉季 示无生忍  住不退地  徽号累旌  终古不坠
遵式
字知白
天台宁海叶氏子。
母王氏。
乞男于观音。
梦大士与明珠吞之而生。
稍长。
潜往东山
依义全师出家。
受具戒。
律学
继入国清。
普贤像前。
烬一指誓弘教观。
雍熙元年
宝云北面受业。
未几智解秀出。
智者讳日。
然顶誓行四三昧。
宝云入寂。
师乃返天台
以苦学致疾。
至于呕血。
感异梦而愈。
既而顶高寸馀。
手垂过膝。
声若洪钟。
时年二十八也。
众请居宝云
讲法华维摩金光明等经。
至道二年
结缁素。
专修净业。
作誓生西方记。
咸平中
天台
主东掖。
以徒属之繁。
即西隅益建精舍。
率众修念佛三昧。
有白鹤庙。
居民甚神之。
师与神授戒。
改祭为斋。
祥符四年
讲止观于景德寺
道经黄岩
有豕奔伏于前。
推其来。
乃逸于屠肆者。
偿其直而豢之。
赤山寺濒海而高。
先是。
山颠有异光。
中现七层浮屠之形。
周山四十里。
皆渔人之[竺-二+(一/(尸@邑))]
或以语师。
师喜其有先兆。
遂建塔焉。
于是居人感化。
不复为渔。
东山结忏会。
天大旱。
师卓锡石缝。
泉即激涌。
七年
受杭昭庆请。
大弘法化。
从化者众。
自是居杭矣。
八年。
苏人以郡符
迓师于开元建讲。
缁素毕集。
不荤饮者。
倾匝邑。
屠酤不售。
官监有失课之言。
师辞其徒曰。
智者遗晋王书。
有言六恨。
其一谓。
以法集动众妨官。
为人所忌。
余今德薄。
安可久留。
遂幡然复杭。
刺史薛颜
始以灵山
命师居之。
隋真观所营天竺寺也。
天禧三年
王钦若抚杭。
师道契
奏锡天竺旧名。
复其寺为教。
又奏请西湖
放生池
赐号慈云
乾兴元年
章懿太后
以师熏修精进。
遣使赍白金。
命于山中。
为国行忏。
天台教文。
于是入藏矣。
天圣四年。
中秋月望之夕。
桂子降于殿庭。
师取其实。
播种林下。
乃作桂子之诗。
九年讲净名经。
忽谓其徒曰。
昔在东掖讲此经。
荆溪授我卷。
及出室视日已没。
今吾殆终此讲乎。
因与众诀。
作谢三缘诗。
谓谢徒属。
绝宾友。
焚笔砚也。
随徙东岭之草堂。
明道元年十月八日
示疾不用医药。
惟说法勉众而逝。
寿六十九。
腊五十。
逝之夕。
山中人。
见大星殒于灵鹫峰
明年仲春四日
奉遐榻。
葬于寺东月桂峰下。
师始出家。
郡挍诸生
慕师才俊。
勉回业儒。
为诗答卢积。
中有真空是选场。
大觉为官位之句。
人多诵之。
常行三昧。
以九十日为期。
于行道。
四隅置𨫼炽炭。
遇困倦。
则渍手于𨫼。
十指惟存其三。
崇宁三年
赐号法宝大师
绍兴中
谥忏主禅慧云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遵式字知白姓叶氏宁海人
天台东掖山义全出家,纳戒于禅林寺,习律于守初师
郡校诸生,要其还初服,答以偈曰:“真空是选场,大觉为官位。
”因诣普贤像前,然指自誓,习天台教法,趋宝云义通师讲席,尽得台宗秘奥,遂然顶誓行四禅三昧。
后染疾危甚,入灵墟佛室,持咒伏消,梦感神觉,其疾乃愈。
于是澄心澈虑,著《观音礼忏文》,复撰《誓生西方记》、《念佛三昧十四大愿文》。
大中祥符四年昭庆齐一律师启请至寺,宣讲四部,兼弘律仪,学者向慕,如水赴壑,沛然莫禦。
杭之风俗,以酒肴会葬,谕以胜缘,其俗皆化,易为蔬果,因著《戒酒肉慈悲法门》以正其事,至今犹则效之。
尝赴姑苏开元寺,大敷讲席,听者踵止,户内之履,几不能容。
后居天竺灵山,于寺东建日观庵。
老撰《天竺高僧传》,补智者大师《三昧行法说》,著《金光明经忏法三昧仪》。
名彻上闻,召赐紫衣。
乾兴元年,赐号“慈云大师”。
明道壬申岁,入寂,葬寺东月桂峰下,所著诗文《金园集》、《灵苑集》,释元复赞曰:“台岭一宗,兴于法智
师出宝云,金昆玉季。
示无生忍,住不退地。
徽称累旌,终古不坠。
”其《慈云集》中有《酬伉上人》诗云:“尘外清閒极,谁能更似君。
山光晴后见,瀑响夜深闻。
拾句书幽石,收踏乱云。
江头待无事,终学弃人伦。
”又《寄悟和尚》诗云:“无累无机祗任缘,一斋长掩古松边。
长垂白发过深雪,不下青林知几年。
木叶当薪烧更暖,草苗为履著难穿。
竟何人问东林社,时引清流灌碧莲。
”其风度超迈,胸怀活淡,可想见矣。
曹利用北宋 971 — 10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29 【介绍】: 赵州宁晋人字用之
以父卒补殿前承旨,选为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真宗景德初亲征澶渊,奉命使契丹军,拒割地之请,许以岁币议和。
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
宜州军校叛,任广南安抚使平之。
大中祥符七年枢密副使天禧三年枢密使次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即位,加左仆射侍中
在位既久,颇恃功。
章献太后临朝,凡内降恩,力持不予,遂与中人、贵戚结怨。
坐从子曹汭犯法,罢知随州
又坐私贷景灵宫钱,谪房州安置,内侍杨怀敏辱之,遂自缢死。
谥襄悼
全宋文·卷二七四
曹利用(九七一——一○二九)字用之赵州宁晋(今河北宁晋)人。
以父荫补殿前承旨
景德初契丹河北真宗澶州,遣利用崇仪副使奉书诣契丹军,和议遂定。
累官至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为内侍所构,贬崇信军节度副使房州安置,投缳死。
明道中太傅,赐谧襄悼
宋史》卷二九○有传。
刘随北宋 971 — 10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35 【介绍】: 开封考城人字仲豫
真宗景德初进士
永康军判官,历大理寺丞通判益州晋州,迁右司谏。
在谏职数言事。
因请太后归政仁宗,出知济州
后迁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上言请申儆庶官侥幸请托,为朝廷所纳。
使契丹,以足疾不能跪拜,被劾,出知信州,徙宜州应天府
官终天章阁待制
全宋文·卷二七六
刘随(九七一——一○三五)字仲豫开封考城(今河南兰考旧考城县东南)人。
景德初进士及第,授永康军判官
大理寺丞,为详断官
通判益州
太常博士,改左正言,左迁掌济州商算。
稍徙通判晋州
还朝,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
以忤刘太后,出知济州,改起居郎
尚书刑部员外郎,入兼侍御史知杂事
权同判吏部流内铨
三司盐铁副使
再迁工部郎中、知应天府
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
景祐二年卒,年六十五。
为言事官,以清直闻。
著有《谏草》二十卷。
宋庠《宋故朝请大夫尚书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刘府君墓志铭》(《元宪》卷三四)。
宋史》卷二九七有传。
章献刘太后北宋 970 — 10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9或970—1033 【介绍】: 宋真宗后。
益州华阳人
始嫁蜀人龚美(即刘美),携之入京师
真宗襄王时于潜邸。
真宗即位,入为美人
大中祥符五年立为皇后
李宸妃仁宗刘后取为己子。
性警悟而颇晓书史真宗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刘后
真宗死,遗诏尊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
仁宗立刘后遂称制,史称“章献垂帘”,凡十一年。
晚年颇亲用外戚、内官
卒谥庄献明肃庆历中改谥章献明肃
全宋文·卷二六九
刘太后(九六九或九七○——一○二三),真宗皇后,其先家太原,后为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幼孤。
始嫁蜀人龚美(即刘美),携之入,十五岁纳入襄王(即真宗)邸,真宗即位,乃以为兄。
大中祥符五年立为后。
李宸妃仁宗,取以为己子。
真宗崩,尊为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称制十一年,号令严明,恩威并加。
晚年颇用外戚、内官
明道二年卒,年六十五(《宋会要辑稿》后妃一之二作六十四),谥庄献明肃庆历四年改谥章献明肃
宋史》卷二四二《后妃传》上有传。
曹修古北宋 ? — 10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 【介绍】: 建州建安人字述之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
监察御史,颇多建言,所至以直气闻。
仁宗朝累官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
刘太后临朝,太后兄子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达八十人,修古等交章论列,忤太后,削官出知兴化军
会赦复官。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池上》诗1首,列为世次爵里无考作者。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进士
历官秘书丞同判饶州监察御史,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刑部员外郎权同判吏部流内铨
因论事得罪,出为同判杭州,改知兴化军
遇赦复官。
约卒于宋仁宗时
宋史》卷二九七有传。
宋诗纪事》卷八收其《池上》诗。
全唐诗》误收作唐人
全宋诗
曹修古(?
~一○三三),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累迁通判饶州
召为监察御史,出知歙州南剑州
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权同判吏部流内铨
仁宗明道初以言事忤旨,出知兴化军
二年,病卒(《端明》卷三二《曹女传》)。
宋史》卷二九七、《福建通志》卷四七并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三○
曹修古(?
——一○三三),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大中祥符元年进士
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以太常博士监察御史
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推官
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立朝号刚正謇谔。
以言忤刘太后,削一官,出知兴化军
会赦复官,至道二年卒。
刘太后崩,特赠右谏议大夫
宋史》卷二九七有传,又见《新安》卷九。
高应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州长乐人字贫亩
理宗开庆元年进士
衡州教授通判广德军,召为国子监丞权礼部员外郎翰林院权直
兵至临安,挟宋降,应松不肯草降表。
及元兵自涌金门入,举朝奔窜,从官唯应等九人在留。
后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从恭帝至燕,绝食不语,越七日卒。
全宋文·卷八二四六
高应松字筼亩福州长乐(今福建长乐)人。
开庆元年进士
衡州教授通判广德军,召为国子监丞权礼部员外郎、翰林权直
兵陷临安,举朝奔窜,从官留者九人,应松其一也。
权工部侍郎,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人掳恭帝太后北行,应松扈从至燕,绝粒不语,越七日卒。
见《昭忠录》、《宋史》卷四五四《忠义传》九、《宋史翼》卷四一。
刘娥北宋 ? — 1033
简介
益州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人。
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
真宗病重,朝政多由刘娥裁决。
宋真宗病逝时,遗命刘娥皇太后,权同听政,辅佐仁宗
仁宗即位时,年龄幼小,刘娥垂帘听政。
听政期间,听从王曾吕夷简等人建议,把天书随同真宗一起葬入永定陵,下令禁止兴建宫观,废除宫观使
设置谏院以了解下情,严惩贪污以澄清吏治,重视水利以发展农业,发行官交子以通天下之有无。
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卫慕氏北宋 ? — 10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4 【介绍】: 党项首领夏国王李德明妻。
宋真宗景德元年,生子元昊。
仁宗天圣六年德明立元昊为太子时,被封为皇后
元昊称帝,尊为皇太后
因族人卫慕山喜谋乱,被元昊毒死。
卫慕氏西夏 ? — 10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4 【介绍】: 夏景宗元昊妃。
太后被毒死事责备元昊,元昊怒,尽杀其族。
因妃怀孕,幽之别宫。
景宗广运元年,生子。
因野利后谮告元昊谓此子面貌类似他人,与子并被元昊杀死。
赵煦北宋 1077 — 11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00 【介绍】: 即宋哲宗
神宗第六子。
元丰五年封延安郡王
八年,立为太子
旋即位。
时年尚幼,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次年改年号为元祐,召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为相,贬逐章惇蔡确等新党。
八年太后死,始亲政。
次年改元绍圣,以章惇为相,罢范纯仁吕大防苏辙等,尽复神宗时新法,重修《神宗实录》。
在位十六年。
全宋诗
宋哲宗赵煦(一○七六~一一○○),神宗第六子。
元丰五年(一○八二)封延安郡王
八年,立为太子,同年三月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
元祐八年(一○九三)太后去世,亲政。
在位十六年,建元元祐绍圣元符
元符三年卒,年二十五。
庙号哲宗,葬永泰陵。
事见《宋史》卷一七、一八《哲宗纪》。
全宋文·卷三二二一
宋哲宗赵煦(一○七七——一一○○),神宗第六子,熙宁九年十二月生。
初名佣,授检校太尉太平军节度使封均国公
元丰五年开府仪同三司彰武军节度使进封延安郡王
八年立为太子,是年三月即位,年仅十岁。
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改元元祐,召司马光吕公著为相,贬逐新党,尽罢新法。
元祐八年九月太皇太后崩,始亲政,改元绍圣,以绍述神宗新法为名。
遂罢免宰相范纯仁等,追夺司马光等谥,以章惇为相,起用曾布蔡卞执政,于是熙丰新法渐次恢复。
元符三年正月崩,在位十六年,年号三:元祐绍圣元符
有集二十七卷。
事迹见《宋史》卷一七至一八《哲宗纪》,《玉海》卷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