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将帅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四百三十二卷目录

 将帅部汇考二
  梁〈总一则〉
  北魏〈总一则 明元帝永兴一则 孝文帝太和二则 孝明帝正光一则 孝庄帝建义一则 前废帝普泰一则 孝静帝天平一则〉
  北齐〈总一则〉
  北周〈总一则 武帝建德一则〉
  隋〈总一则〉

官常典第四百三十二卷

将帅部汇考二

梁以大司马、大将军列三公,而中外将军名号数百,其班次有差。
《隋书·百官志》:梁武受命之初,官班多同宋、齐之旧,有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将军、大司马、太尉、司徒、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诸公及位从公开府者,置官属。有长史、司马、咨议参军,掾属从事中郎、记室、主簿、列曹参军、行参军、舍人等官。其司徒则有左、右二长史,又增置左西掾一人,自馀僚佐,同于二府。有公则置,无则省。而司徒无公,唯省舍人,馀官常置。开府仪同三司,位次三公,诸将军、左右光禄大夫,优者则加之,同三公,置官属。
又诏以将军之名,高卑舛杂,命更加釐定。于是有司奏置一百二十五号将军。以镇、卫、骠骑、车骑,为二十四班。
内外通用。

四征、
东西南北,止施外。

四中,为二十三班。
军、卫、抚、护,止施内。

八镇为二十二班。
东西南北,止施在外。左右前后,止施在内。

八安为二十一班。
东西南北,止施在外。左右前后,止施在内。

四平、
东西南北。

四翊,为二十班。
左右前后。

凡三十五号,为一品。是为重号将军。忠武、军师,为十九班。武臣、爪牙、龙骑、云麾,为十八班。
代旧前后左右四将军。

镇兵、翊师、宣惠、宣毅,为十七班。
代旧四中郎。

十号为一品。智威、仁威、勇威、信威、严威,为十六班。
代旧征卤。

智武、仁武、勇武、信武、严武,为十五班。
代旧冠军。

十号为一品,所谓五德将军者也。轻车、征远、镇朔、武旅、贞毅,为十四班。
代旧辅国。凡将军加大者,唯至贞毅而已。通进一阶。优者方得比加位从公。凡督府,置长史司马咨议诸曹,有录事记室等十八曹。天监七年,更置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参军各一人。

宁远、明威、振远、电耀、威耀,为十三班。
代旧宁朔。

十号为一品。武威、武骑、武猛、壮武、飙武,为十二班。电威、驰锐、追锋、羽骑、突骑,为十一班。十号为一品。折冲、冠武、和戎、安垒、猛烈,为十班。扫狄、雄信、扫卤、武锐、摧锋,为九班。十号为一品。略远、贞威、决胜、开远、光野,为八班。厉锋、轻锐、讨狄、荡卤、荡夷,为七班。十号为一品。武毅、铁骑、楼船、宣猛、树功,为六班。克狄、平卤、讨夷、平狄、威戎,为五班。十号为一品。伏波、雄戟、长剑、冲冠、雕骑,为四班、佽飞、安夷、克戎、绥狄、威卤,为三班。十号为一品。前锋、武毅、开边、招远、金威,为二班。绥卤、荡寇、殄卤、横野、驰射,为一班。十号为一品。凡十品,二十四班。亦以班多为贵。其制品十,取其盈数。班二十四,以法气序。制簿悉以大号居后,以为选法自小迁大也。前史所记,以位得从公,故将军之名,次于台槐之下。至是备其班品,叙于百司之外。其不登二品,应须军号者,有牙门、
代旧建威。

期门,为八班。
代旧建武。

候骑、
代旧振威。

熊渠,为七班。
代旧振武。

中坚、
代旧奋威。

典戎,为六班。
代旧奋武。

戈船、
代旧扬威。

绣衣,为五班。
代旧扬武。

执讯、
代旧广威。

行阵,为四班。
代旧广武。

鹰扬为三班。陵江为二班。偏将军、裨将军,为一班。凡十四号,别为八班,以象八风。所施甚轻。又有武安、镇远、雄义,为二十四班。
拟车骑。

四抚为二十三班。
东南西北,拟四征。

四宁为二十二班。
东南西北,拟四镇。

四威为二十一班。
东南西北,拟四安。

四绥为二十班。
东南西北,拟四平。

凡十九号,为一品。安远、安边,为十九班。
拟忠武、军师。

辅义、安沙、卫海、抚河,为十八班。
拟武臣等四号。

平远、抚朔、宁沙、航海、为十七班。
拟镇兵等四号。

凡十号,为一品。翊海、朔野、拓远、威河、龙幕,为十六班。
拟智威等五号。

威陇、安漠、绥边、宁寇、梯山,为十五班。
拟智武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宁境、绥河、明信、明义、威漠,为十四班。
拟轻车等五号。

安陇、向义、宣节、振朔、候律,为十三班。
拟宁远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平寇、定远、陵海、宁陇、振漠,为十二班。
拟武威等五号。

驰义、横朔、明节、执信、怀德,为十一班。
拟电威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抚边、定陇、绥关、立信、奉义,为十班。
拟折冲等五号。

绥陇、宁边、定朔、立节、怀威,为九班。
拟扫狄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怀关、静朔、扫寇、宁河、安朔,为八班。
拟略远等五号。

扬化、超陇、执义、来化、度嶂,为七班。
拟厉锋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平河、振陇、雄边、横沙、宁关,为六班。
拟武毅等五号。

怀信、宣义、弘节、浮辽、凿空,为五班。
拟克狄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捍海、款塞、归义、陵河、明信,为四班。
拟伏波等五号。

奉忠、守义、弘信、仰化、立义,为三班。
拟佽飞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绥方、奉正、承化、浮海、度河,为二班。
拟前锋等五号。

怀义、奉信、归诚、怀泽、伏义,为一班。
拟绥卤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
大凡一百九号将军,亦为十品,二十四班。正施于外国。及大通三年,有司奏曰:天监七年,改定将军之名,有因有革。普通六年,又置百号将军,更加刊正,杂号之中,微有移异。大通三年,奏移宁远班中明威将军进轻车班中,以轻车班中征远度入宁远班中。又置安远将军代贞武,宣远代明烈。其戎夷之号,亦加附拟,选序则依此承用。遂以定制。转则进一班。黜则退一班。班即阶也。同班以优劣为前后。有镇、卫、骠骑、车骑同班。四中、四征同班。八镇同班。八安同班。四平、四翊同班。忠武、军师同班。武臣、爪牙、龙骑、云麾、冠军同班。镇兵、翊师、宣惠、宣毅四将军,东南西北四中郎将同班。智威、仁威、勇威、信威、严威同班。智武、仁武、勇武、信武、严武同班。谓为五德将军。轻车、镇朔、武旅、贞毅、明威同班。宁远、安远、征远、振远、宣远同班。威雄、威猛、威烈、威振、威信、威胜、威略、威风、威力、威光同班。武猛、武略、武胜、武力、武毅、武健、武烈、武威、武锐、武勇同班。猛毅、猛烈、猛威、猛锐、猛震、猛进、猛智、猛威、猛胜、猛骏同班。壮武、壮勇、壮烈、壮猛、壮锐、壮盛、壮毅、壮志、壮意、壮力同班。骁雄、骁桀、骁猛、骁烈、骁武、骁勇、骁锐、骁名、骁胜、骁迅同班。雄猛、雄威、雄明、雄烈、雄信、雄武、雄勇、雄毅、雄壮、雄健同班。忠勇、忠烈、忠猛、忠锐、忠壮、忠毅、忠捍、忠信、忠义、忠胜同班。明智、明略、明远、明勇、明烈、明威、明胜、明进、明锐、明毅同班。光烈、光明、光英、光远、光胜、光锐、光命、光勇、光戎、光野同班。飙勇、飙猛、飙烈、飙锐、飙奇、飙决、飙起、飙略、飙胜、飙出同班。龙骧、武视、云旗、风烈、电威、雷音、驰锐、追锐、羽骑、突骑同班。折冲、冠武、和戎、安垒、超猛、英果、扫卤、扫狄、武锐、摧锋同班。开远、略远、贞威、决胜、清野、坚锐、轻锐、拔山、云勇、振旅同班。超武、铁骑、楼船、宣猛、树功、克狄、平卤、棱威、昭威、威戎同班。伏波、雄戟、长剑、冲冠、雕骑、佽飞、勇骑、破敌、克敌、威卤同班。前锋、武毅、开边、招远、金威、破阵、荡寇、殄卤、横野、驰射同班。牙门、期门同班。候骑、熊渠同班。中坚、典戎同班。执讯、行阵同班。伏武、怀奇同班。偏、裨将军同班。凡二百四十号,为四十四班。又雍州置宁蛮校尉,广州置平越中郎将,北凉、南秦置西戎校尉,南秦、梁州置平戎校尉,宁州置镇蛮校尉,西阳、南新蔡、晋熙、庐江等郡,置镇蛮护军,武陵郡置安远护军,巴陵郡置度支校尉。皆立府,随府主号轻重而不为定。其将军施于外国者,雄义、镇远、武安同班,拟镇、卫等三号。四抚同班,拟四征,四威同班。拟四安。四绥同班,拟四平。安远、安边同班,拟忠武等号。抚河、卫海、安沙、辅义同班,拟武臣等号。航海、宁沙、抚朔、平远同班,拟镇兵等号。龙幕、威河、和戎、拓远、朔野、翊海同班,拟智威等号。梯山、宁寇、绥边、安漠、威陇五号同班,拟智武等号。威漠、明义、昭信、绥河、宁境同班,拟轻车等号。候律、振朔、宣节、向义、安陇同班,拟宁远等号。振漠、宁陇、陵海、安远、平寇同班,拟威雄等号。怀德、执信、明节、横朔、驰义同班,拟武猛等号。安朔、宁河、扫寇、静朔、怀关同班,拟骁雄等号。度嶂、奉化、康义、超陇、扬化同班,拟猛烈等号。宁关、横沙、雄边、振陇、平河同班,拟忠勇等号。凿空、浮辽、弘节、宣义、怀信同班,拟明智等号。明信、陵河、归义、款塞、捍海同班,拟光烈等号。立义、仰化、弘信、守义、奉忠同班,拟飙勇等号。奉诚、立诚、建诚、显诚、义诚同班,拟龙骧等号。尉辽、宁渤、绥岭、威塞、通候同班,拟折冲等号。扫荒、威荒、定荒、开荒、理荒同班,拟开远等号。奉节、归节、建节、效节、伏节同班,拟超武等号。渡河、陵海、承化、奉正、绥方同班,拟伏波等号。伏义、怀泽、归诚、奉信、怀义同班,拟前锋等号。凡一百二十五将军,二十八班,并施外国戎号,准于中夏焉。大同四年,魏彭城王尔朱仲远来降,以为定洛大将军,仍使其北讨,故名云。

北魏

魏制自大将军至偏裨将军,品列为九。
《魏书·官氏志》:旧制,缘边皆置镇都大将,统兵备禦,与刺史同。城隍、仓库皆镇将主之,但不治。民故为重于刺史。自太祖至高祖初,其内外百官屡有减置,或事出当时,不为常目,如万骑、飞鸿、常忠、直意将军之徒是也。
大司马、大将军第一品上。
都督中外诸军事第一品中。
诸开府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二将军加大者位在,二司上。〉卫将军〈加大者,次仪同三司。〉
右三将军第一品下。

都督府州诸军事从第一品上。
四征〈加大者,次卫将军。〉从一品中。
四镇〈加大者,次尚书令。〉从第一品下。
中军将军      镇军将军
抚军将军
右三将军加大者,秩次四征下。俱从第一品下。

都督三州诸军事   领军将军
护军将军〈二将军与领护不并置。〉
右第二品上。

领军        护军〈二职若侍臣带者加中。〉
右第二品中。

四安〈加大者,秩次三少下。〉 凡将军〈三品已下、五品已上加大者。〉
右第二品下。

前后左右将军    四平〈加大者,秩次护军下。〉左卫将军
右从第二品上。

武卫将军      都督一州诸军事
右卫将军
右从第二品下。

征卤将军      辅国将军
龙骧将军
右第三品上。

南、北、东、西中郎将
护匈奴、羌、戎、夷、蛮、越中郎将
右第三品中。

羽林中郎将     护羌、戎、夷、蛮越校尉
右第三品下。

骁骑将军      前、后、左、右军将军
右从第三品上。
射声校尉      越骑校尉
屯骑校尉      步兵校尉
长水校尉      监军
右从第三品中。

镇远将军      安远将军
建远将军      建中将军
建节将军      立义将军
立忠将军      立节将军
恢武将军      勇武将军
曜武将军      昭武将军
显武将军      直閤将军
右从第三品下。

中坚将军      中垒将军
宁朔将军      扬威将军
右第四品上。

建威将军      振威将军
奋威将军
右第四品中。

建武将军      振武将军
奋武将军      扬武将军
广武将军      广威将军
右第四品下。

羽林郎将      高车羽林郎将
右从第四品上。

戟楯虎贲将军    募员虎贲将军
高车虎贲将军    左右积弩射将军
强弩将军
右从第四品下。

鹰扬将军      折冲将军
宁远将军      扬烈将军
伏波将军      陵江将军
平漠将军
右第五品上。

轻车将军      威远将军
虎威将军      殿中将军
右第五品中。

武士将军      虎贲郎将
宿卫将军
右从第五品上。

员外将军
右从第五品中。

附义中郎将     归义中郎将
率义中郎将     顺义中郎将
戟楯虎贲司马    募员虎贲司马
高车虎贲司马    戟楯虎贲将
募员虎贲将     高车虎贲将
右从第五品下。

宣威将军      明威将军
襄武将军      厉威将军
右第六品上。

威烈将军      威寇将军
威卤将军      威戎将军
威武将军
右第六品中。

武烈将军      武毅将军
武奋将军
右第六品下。

绥远将军      绥卤将军
绥边将军
右第七品上。

讨寇将军      讨卤将军
讨难将军      讨夷将军
右第七品中。

荡寇将军      荡卤将军
荡难将军      荡逆将军
右第七品下。

殄寇将军      殄卤将军
殄难将军      殄夷将军
右第八品上。

扫寇将军      扫卤将军
扫难将军      扫逆将军
右第八品中。

厉武将军      厉锋将军
虎牙将军      虎奋将军
右第八品下。

广野将军      横野将军
偏将军       裨将军
右第九品上。
明元帝永兴四年七月己巳朔,东巡。置四厢大将,又放十二时,置十二小将。
《魏书·明元帝本纪》云云。
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十二月,降车、骑将军,秩,依魏晋旧事。
《魏书·孝文帝本纪》不载。按《官氏志》云云。
太和十九年八月,初置直齐、御仗左右武官。
《魏书·孝文帝本纪》不载。按《官氏志》云云。
孝明帝正光元年七月,置左、右卫将军各二人。
《魏书·孝明帝本纪》不载。按《官氏志》云云。
孝庄帝建义元年,诏从戎优授大阶之典,又拜大将军位丞相上,增置佐吏。
《魏书·孝庄帝本纪》:建义元年六月己酉,诏诸有私马仗从戎者,职人,优两大阶,亦授实官;白民,出身外优两阶,亦授实官。若武艺超伦者,虽无私马,亦依前条;虽不超伦,但射槊翘关一艺而胆略有施者,依第出身外,特优一大阶,授实官。若无姓第者,从八品出身,阶依前加,特授实官。秋七月丁巳,诏从四品以上从征者不得优阶,正四品者优一阶。军级从三品以上从征,四品者优一大阶。正五品以下,还依前格,若有征阶十馀,计入四品、三品。限授五阶。按《官氏志》:孝庄帝初,以尔朱荣有扶翼之功,拜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又拜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增佐吏。
前废帝普泰 年,武卫将军增置六人。
《魏书·前废帝本纪》不载。按《官氏志》云云。
孝静帝天平四年,置京畿大都督。立府置佐。
《魏书·孝静帝本纪》不载。按《官氏志》:永安以后,远近多事,置京畿大都督,复立州都督,俱总军人。天平四年夏,罢六州都督,悉隶京畿,其京畿大都督仍不改焉。立府置佐。

北齐

北齐以大司马、大将军称二大,开府典司武事领军府领左右府,护军府皆有将军、校尉之属。又自一品至九品,有骠骑、车骑诸将军,以赏勋庸。
《隋书·百官志》:后齐制官,多循后魏,置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拟古上公,非勋德崇者不居。次有大司马、大将军,是为二大,并典司武事。次置太尉、司徒、司空,是为三公。三师、二大、三公府,三门,当中开黄閤,设内屏。各置长史,司马,咨议参军,从事中郎,掾属,主簿,录事,功曹,记室、户曹、金曹、中兵、外兵、骑兵、长流、城局、刑狱等参军事,东西閤祭酒及参军事,法、墨、田、水、铠、集、士等曹行参军,兼左户右户行参军,长兼行参军,参军、督护等员。司徒则加有左右长史。三公下次有仪同三司。加开府者,亦置长史已下官属,而减记室、仓、城局、田、水、铠、士等七曹,各一人。其品亦每官下三府一阶。三师、二大置佐史,则同太尉府。乾明中,又置丞相。河清中,分为左右,亦各置府僚云。
领军府,将军一人,掌禁卫宫掖。朱华阁外,凡守卫官,皆主之。舆驾出入,督摄仗卫。中领军亦同。有长史、司马、功曹、五官、主簿、录事,釐其府事。又领左右卫、领左右等府。
左右卫府,将军各一人,掌左右厢。所主朱华阁以外,各武卫将军二人贰之。皆有司马、功曹、主簿、录事,釐其府事。其御仗属官,有御仗正副都督、御仗五职、御仗等员。其直荡属官,有直荡正副都督、直入正副都督、勋武前锋正副都督、勋武前锋五藏等员。直卫属官,有直卫正副都督、翊卫正副都督、前锋正副都督等员。直突属官,有直突都督、勋武前锋散都督等员。直阁属官,有朱衣直阁、直阁将军、直寝、直斋、直后之属。又有武骑、云骑将军各一人,骁骑、游击、前后左右等四军将军,左右中郎将,各五人,步兵、越骑、射声、屯骑、长水等校尉,奉车都尉等,各十人,武贲中郎将,羽林监各十五人,冗从仆射三十人,骑都尉六十人,积弩、积射、强弩等将军及武骑常侍,各二十五人,殿中将军五十人,员外将军一百人,殿中司马督五十人,员外司马督一百人。
领左右府,有领左右将军、领千牛备身,又有左右备身正副都督、左右备身五职、左右备身员。又有刀剑备身正副都督、刀剑备身五职、刀剑备身员。又有备身正副都督、备身五职员。
护军府,将军一人,掌四中关津。舆驾出则护驾。中护军亦同,有长史、司马、功曹、五官、主簿、录事,釐其府事。其属官,东西南北四中府皆统之。四府各中郎将一人,长史、司马、录事参军、统府录事各一人。又有统府直兵及功曹、仓曹、中兵、外兵、骑兵、长流、城局等参军各一人,法、田、铠等曹行参军各一人。又领诸关尉、津尉。
特进,左右光禄,金紫、银青等光禄大夫,用人俱以旧德就间者居之。自一品已下,从九品已上,又有骠骑、车骑、卫、四征、四镇、中军、镇军、抚军、翊军、四安、冠军、辅国、龙骧、镇远、安远、建忠、建节、中坚、中垒、振威、奋威、广德、弘义、折冲、制胜、伏波、陵江、轻车、楼船、劲武、昭勇、明威、显信、度辽、横海、踰岷、越嶂、戎昭、武毅、雄烈、恢猛、扬麾、曜锋、荡边,开城、静漠、绥戎、平越、殄夷、飞骑、隼击、武牙、武奋、清野、横野、偏、裨等将军,以褒赏勋庸。
三等诸镇,置镇将、副将,长史,录事参军,仓曹、中兵、长流、城局等参军事,铠曹行参军,市长,仓督等员。三等戍,置戍主、副,掾,队主、副等员。

北周

后周初有八柱国大将军,后并改封。又有十二大将军,以统开府。
《周书·侯莫陈崇传》:后初,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荣败后,此官遂废。大统三年,魏文帝复以太祖建中兴之业,始命为之。其后功参佐命,望实俱重者,亦居此职。自大统十六年以前,任者凡有八人。太祖位总百揆,督中外军。魏广陵王欣,元氏懿戚,从容禁闱而已。此外六人,各督二大将军,分掌禁旅,当爪牙禦侮之寄。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云。今并十二大将军录之于左:
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李虎
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伯、大司徒、广陵王元欣
使持节、太保、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李弼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马、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寇、南阳郡开国公赵贵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开国公于谨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少傅、彭城郡开国公侯莫陈崇
右与太祖为八柱国。〈后并改封,此并太祖时爵。〉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少保、广平王元赞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淮王元育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齐王元廓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秦七州诸军事、秦州刺史、章武郡开国公宇文导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平原郡开国公侯莫陈顺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雍七州诸军事、雍州刺史、高阳郡开国公达奚武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阳平公李远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范阳郡开国公豆卢宁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化政郡开国公宇文贵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荆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博陵郡开国公贺兰祥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陈留郡开国公杨忠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武威郡开国公王雄
右十二大将军,又各统开府二人。每一开府领一军兵,是为二十四军。自大统十六年以前,十二大将军外,念贤及王思政亦作大将军。然贤作牧陇右,思政出镇河南,并不在领兵之限。此后功臣,位至柱国及大将军者众矣,咸是散秩,无所统御。六柱国、十二大将军之后,有以位次嗣掌其事者,而德望素在诸公之下,不得预于此列。
武帝建德二年,大选诸军将帅。
《周书·武帝本纪》:建德二年六月壬子,大选诸军将帅。丙辰,帝御露寝,集诸军将,勖以戎事。

隋设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左右领军、左右监门、左右领军等府,掌内外军事。
《隋书·百官志》: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各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并有长史,司马,录事,功、仓、兵、骑等曹参军,法曹、铠曹行参军,各一人。行参军左右卫、左右武候各六人,左右武卫各八人。等员。
左右卫,掌宫掖禁禦,督摄仗卫。又各有直閤将军、六人。直寝、十二人。直斋、直后,各十五人。并掌宿卫侍从。奉车都尉,六人。掌驭副车。武骑常侍、十人。殿内将军、十五人。员外将军、三十人。殿内司马督、二十人。员外司马督、四十人。并以参军府朝,出使劳问。左右卫又各统亲卫。置开府。左勋卫开府,左翊一开府、二开府、三开府、四开府,及武卫、武候、领军、〈东宫领兵开府淮此。〉府置开府,一人。有长史,司马,录事,及仓、兵等曹参军,法曹行参军,各一人。行参军。三人。又有仪同府。武卫、武候、领军、〈东宫领兵仪同皆准此。〉仪同已下,置员同开府,但无行参军员。诸府皆领军坊。每坊〈东宫军坊准此。〉置坊主、一人。佐。二人。每乡团〈东宫乡团准此。〉置团主、一人。佐。二人。左右武卫府,无直閤已下员,但领外军宿卫。
左右武候,掌车驾出,先驱后殿,昼夜巡察,执捕奸非,烽候道路,水草所置。巡狩师田,则掌其营禁。右加置司辰师、四人。漏刻生。一百一十人。
左右领左右府,各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掌侍卫左右,供御兵仗。领千牛备身,十二人。掌执千牛刀;备身左右,十二人。掌供御弓箭;备身,六十人。掌宿卫侍从。各置长史,司马、录事,及仓、兵二曹参军事,铠曹行参军各一人。等员。
左右监门府各将军,一人。掌宫殿门禁及守卫事。各置郎将,二人。校尉,直长,各三十人。长史,司马,录事,及仓、兵曹参军,铠曹行参军,各一人。行参军四人。等员。左右领军府,各掌十二军籍帐、差科、辞讼之事。不置将军。唯有长史,司马,掾属及录事,功、仓、户、骑、兵等曹参军,法、铠等曹行参军,各一人。行参军十六人。等员。又置明法,四人。隶于法司,掌律令轻重。
炀帝即位,多所改革。改左右卫为左右翊卫,左右备身为左右骑尉。左右武卫依旧名。改领军为左右屯卫,加置左右禦。改左右武候为左右候卫。是为十二卫。又改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依旧名,凡十六府。其朝之班序,以品之高卑为列。品同则以省府为前后,省府同则以局署为前后焉。
十二卫,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总府事,并统诸鹰扬府。改骠骑为鹰扬郎将,正五品;车骑为鹰扬副郎将,从五品;大都督为校尉;帅都督为旅帅;都督为队正,增置队副以贰之。改三卫为三侍。其直閤将军、直寝、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直斋、别将、统军、军主、幢主之属,并废。以武候府司辰师员,隶为太史局官。其军士,左右卫所领名为骁骑,左右骁卫所领名豹骑,左右武卫所领名熊渠,左右屯卫所领名羽林,左右禦卫所领名射声,左右候卫所领名佽飞,而总号卫士,每卫置护军四人,掌副贰将军。将军无则一人摄。寻改护军为武贲郎将,正四品,而置武牙郎将六人,副焉,从四品。诸卫皆置长史,从五品。又有录事参军,司仓、兵、骑、铠等员。翊卫又加有亲侍。鹰扬府每府置鹰扬郎将一人,正五品,副鹰扬郎将一人,从五品,各有司马及兵、仓两司。其府领亲、勋、武三侍,非翊卫府,皆无三侍。鹰扬每府置越骑校尉二人,掌骑士,步兵校尉二人,领步兵,并正六品。外军鹰扬官并同。左右候卫增置察非掾二人,专纠弹之事。五年,又改副郎将并为鹰击郎将。
左右领左右府,改为左右备身府,各置备身郎将一人。又各置直斋二人以贰之,并正四品,掌侍卫左右。统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并正六品。置长史,正六品,录事,司兵、仓、骑,参军等员,并正八品。有折冲郎将,各三人,正四品,掌领骁果。又各置果毅郎将三人以贰之,从四品。其骁果,置左、右雄武府雄武郎将以领之。以武勇郎将为副员,同鹰扬、鹰击。有司兵、司骑二局,并置参军事。左右监门府,改将军为郎将,各置一人,正四品,直閤各六人,正五品。置官属,并同备身府。又增左右门尉员一百二十人,正六品;置门候员二百四十人,正七品。并分掌门禁守卫。
千牛掌执千牛刀宿卫,司射掌仆御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