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二十首仍用元微之生春诗韵 其九 乾隆壬辰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
何处生夏早,夏生浴佛中。
有缘澄性海,无始畅宗风。
德水本清净,戒香自妙融。
如来泯来去,底事此僧丛。
嘉定元载浴佛日胡彦德何经叔游玲珑山东坡先生 南宋 · 黎民瑞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倚岩松古势如龙,峭拔层峰翠入空。
九折湍泉珠散漫,绕蹊斜石玉玲珑。
青环木杪山藏寺,碧拥亭高逗风。
策杖共寻坡句读,登临清赏兴无穷(清阮元两浙金石志》卷一一)
四月八日西山道中有作呈奚元启 明 · 倪岳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匹马行春到郭西,远山无数暮烟迷。
林间已觉飞花少,风外还看落絮低。
宿麦带黄应半熟,新蒲抽绿未全齐。
旧游又是三年别,此日重来取次题。
造香炉记天禧五年四月八日 北宋 · 盖可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
维大宋国潍州北海高阳乡北城张村税户盖男可行维那,时天禧伍祀,岁次辛酉四月一日丙午朔,八日癸丑
按:民国潍县志稿》卷三九,民国三十年铅印本。
重建大成殿嘉定五年八月 南宋 · 黄庠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五、成化《新昌县志》卷五、万历《新昌县志》卷七、民国《新昌县志》卷五
学校古也,养人心而善风俗,自三代以来一是。
道德丧而教养之意失,莫甚于唐末五代之际。
艺祖皇帝以儒道立国,州县学宫始备于庆历之间
新昌分剡,民俗朴野,未知学校之礼,吏以释奠著令不可废,绍兴甲子犹祀夫子于县之东堂。
三山林公来宰是邦,慨念教民之本未立,乃卜基于县郊之南。
五越月而学宫成,邦人凛凛乎乡学矣。
由是登仕籍者相继于朝,而敏勉于学者才能节义可考也。
越六十七年,玉溪詹公为令尹,以殿宇颓圮,谋易而新之。
鸠工度材,方殷而卒。
又二年,吴越钱公宏祖易地兹来,奠谒之初,环视愀然曰:「此推崇教化之本,盍亟图之」?
会县单虚,莫知供亿。
四月八日大殿半摧,迅若雷轰,阖境惊视,乃曰:「道德之至,通于天人如此」!
学者相率请之父兄,各愿输金谷。
公喜其有济,日夜图变。
材从市易,而无须于民;
工以时酬,而不劳其力。
上体国家之盛意,下继林公之遗迹。
六月九日举梁,规模鼎新,雄伟改观。
士民快睹,争持牛酒以犒。
于乎!
人心知所趋向,而风俗美矣。
君子谓公之为政,知所务也。
乡邦之士力学以自勉励,讲明先王之道,揉革变迁,渐摩存养,守之以端方正直之行,而无偷合苟且之习,令德昭著,为时名卿,光于我国家,岂不伟欤!
宜书厥旨,镵诸坚珉,立于祠之右以俟。
嘉定壬申八月七日,邑人黄庠记。
乞依见任太学博士条考第改官奏宣和七年四月八日 北宋 · 张宗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五
契勘先降圣旨,添给人从并比附元丰诸王记室讲书例,所有改官未曾立法。
窃缘臣在本宅供职成四考,别无所隶官司及都下选人职任,无荐举改官。
伏望下本宅保明,许依见任太学博士条考第改合入官。
按:《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二九。第三册第二六三七页
大唐方与县栖霞寺讲堂佛钟经碑 唐 · 朱怀隐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九
盖闻香山耸构。
如来开说法之堂。
雪岭疏基。
菩萨起安居之寺。
椠龙宫于月路。
架迥舒丹。
雁塔于云□横空叠翠。
是□重台累榭。
必控圆泉
梵宇祇园。
多连山岳。
依而悟道。
就以知真。
至如四月王宫。
六年法树。
尊三乘之轨躅。
阐八政之□□得其门者。
则豁尔天开。
迷其路者。
则窅然云合。
虽复银函东度。
玉字南翻。
象负之所不胜。
龙藏之所未尽。
莫不绝□门□□□□义高□□□扬烟戾止。
荫菩提之巨泽。
尽芬子于方城
游无碍之遐疆
承天衣于磐石。
欲明常住。
觉体生光。
将说真空。
□□微□□□□养之国□入祇洹之城。
遂得夙悟苦空。
坚持戒行。
去妻子如脱屣。
委家马若遗尘。
并托真乘。
咸归正觉。
侧闻造像沙门获□□□缅镜成龛。
罗汉取雄黄之树。
敢缘斯义。
窃景前修。
各舍宝财。
俱为净业。
靖信士张师旷骑都尉王善义却行等
敬造□□□□□□置臬撰日开基。
擢修干于松峦。
采规模于梓匠。
梁结影。
望璇极以通光。
芰井披英。
泛银河而荡色。
虬檐雾辟。
凤幌□□□□□临似度金娥之影。
霞窗晓彻。
疑窥玉女之容。
讲座众于灯王。
听筵多于方丈。
开宝丞之奥典。
阐金字之微言。
显證一□□□□慧□□各解俱会真如。
清信士阎文袖王孩王慈骑都尉司马感张智静司马明远
敬造一佛二菩萨洪钟一□多心经□部□刻浮檀。
如彫水玉。
毫光夕泛。
爱月凝辉。
绀彩晨明。
慈云结□洪钟晓韵。
风传浮磬之滨。
法鼓齐惊。
声飏孤桐之岭。
停酸□劫拯泓大□闻之者挥剑而断惑绳。
听之者摇钩以离魔网。
洞崩云之秘
字相辉
极垂露之华踪。
烟文交映。
抑□□□□虑。
托六念以矜怀。
望树阶梯。
归依胜业。
上为□天皇天后皇太子藉此庄严。
□斯法本。
神明翊卫
幽显扶持。
括地开源。
张□□极定陶□于宝思。
苞宇宙于神襟。
恒游波若之船。
永荫菩提之日。
况乃圆泉隐映。
密尔猴池。
乔木森疏。
依然龙树。
波含日□□荡菱光。
□□天衣。
仍低盖影。
前临酆邑。
星弩开五色之疆。
却背砂邱。
天孙标九河之镇。
迥接获麟之野。
俯枕观鱼之台。
孔宣□□□存鲁□之望斯在。
周游□□藻月思于烟花。
登陟□□畅风襟于露叶。
云如鹏翼。
忽已垂天。
树异若华。
翻能拂日。
足使庐山□□精舍均芳。
□□笼□仙都比丽。
庶凭灵鉴。
共建丰碑。
方与县令通□郎宋元凤
衔命西秦
佩铜□□□职出宰□□□墨绶而司官。
宽猛相□韦弦并□导之以廉耻。
敦之以孝
礼让风行。
仁恩雨沛。
□巨鳞于鱼甸。
局逸翰□□□敷化一□□□舞鸾之化。
调风百里。
风均□蝗之风。
洁类冰壶。
处脂膏而不润。
明齐水镜。
隐伏而犹神。
静䛇圆狴腾□□□丞郑元□□□□□□尉□□操并冠盖八川。
羽仪四海。
含辉荆岫。
出则连城
孕彩随□生而照乘。
五墨究其枝派。
九易竭其泉源。
水溢方(阙十字)团扇泛娥影而动仙歌。
六艺兼须。
三端乂备。
咸□□情慧□降意禅门屡陟云楼。
频依日殿。
如来半影□□□□室之未修。
舍□全身之函。
恨珠台之未就。
俱抽正俸。
并起檀心。
仪凤四年岁次己卯四月庚戌朔八日丁巳毕功。
□□□□□移河内之灰。
长嬴戒辰。
气改淮南之燧。
交河合浦
朱鸢
并入法流。
同闻甘露。
纵使萧邱永扇。
毒火不然。
阊阖长开。
业□□□托斯妙力。
遐栖兜率之宫。
驭彼胜因。
远庀净居之域。
晒通贤之绮构。
偶福地之韶规。
虽敏恧终鼮。
未择菁于义窟
思非杨凤。
阙绚藻于词林。
□□□物缄丹诚连□议因机染素窃会□林辄扣庸音。
聊□腐翰。
式旌盛事。
乃缉铭云。
其词曰。
星光早落。
劫烬初开。
□□□度白马西来。
祇洹有庙。
波若成台。
方逢飞锡。
乃遇乘杯(其一)
妙觉是生。
真如首出。
德侔造化。
功苞权实。
横流法雨。
高浮慧日。
□□□魂优填丧律(其二)
神工构极。
净域开场。
日华莲井。
霞照梅梁
雕楹玉饰。
镂槛金装。
应龙若动。
威凤疑翔(其三)
天孙却背。
星弩前通。
□□凫峄枕輢龟蒙
桐山清露。
磬水吟风。
高平草绿。
大野花红(其四)
衲衣梵志。
莲花长者。
望月知虚。
闻钟识假。
并甘蝉蜕。
咸能喜舍。
永留天供。
长充鹿野(其五)
梁岑勒峻。
燕峤铭勋。
矧伊绮构。
阙纪馀芬。
才非掷地。
念恧临云。
声腾永劫。
义属斯文(其六)
偈颂六十五首 其六 南宋 · 释普济
 押霰韵
净法界身,驴腮马面。
本无出没,万化千变四月八
韩国长公主祷谢题记大中祥符三年四月 北宋 · 贾得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
入内内侍省内侍高班张怀则,为韩国长公主疾愈承命再来祷谢岳灵。
道士二七人,开启灵宝道场三昼夜。
散日设清醮壹座,行事礼毕而退。
时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八日
悟真大师贾得升题记。
勾当人员二人。
通引官周宝右都押衙李元吉虞候傅□。
按:《金石萃编》卷一二八。又见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艺风堂金石拓片。
上党县龙山宝云寺天禧三年四月八日 北宋 · 张仪凤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五
(上阙)初形,玄黄肇启,盘古身分于世界,燧人火化于生灵。
庖羲画卦于八方,滋章文物,大禹疏通于四渎,粒食蒸民。
商周当□□之期,孔老践圣明之域。
常星不现,苏由诚对于昭王
金齿方陈,法显逆推于晋代
列子表化人之说,穆满王谓之佛神;
仲尼黄帝之谈,太宰嚭名之大圣。
释利房之东下,虽未信于秦始皇
刘校尉之西迁,乃见书于天禄阁
于是汉明帝金人入梦,傅毅昭宣
康僧会鼎国来思,孙权郑重。
迩后南□北律,西被东渐。
马鸿胪,始为寺院;
名山会府,方置禅林。
即有□潞府上党县龙山宝云寺,是其一也。
其寺本名华严□□,自隋唐至我皇宋,其间仅五七百年,或以兵革交驰,封疆割据,缁黄避难,因而废焉。
先是,乾符中渌水山寺僧明惠大师,法讳文举,当时有府公李蠙尚书,乃空门之大雄者也,闻师有高行,备法驾,盛威仪,请居止于延庆□□。
所有师之功德基业,寻刊于所请之院,迄今存焉。
洎师迁化之后,有弟子玄镜,将灵骨妆舍利,起塔于本山后。
有门人如恽,于天祐十四祀,蒙上党县坚请,住此山也,度得小师藏休等七人,亦祖师之法孙也。
宰官王鋋与僚属叹兹山之秀峙,复旧有寺基。
斯地也,东祭仙师之灵泉,以南北沟渎为限约;
南潮淘源之清水,用东西涧溪作津涯;
西接尝五谷之神祠,凭分水岭为界道;
北靠龙山炎帝之庙貌,准横岗而作奥区。
其宰官王鋋等乃就延庆禅院特请之,令拨土住持。
俄而两县之民,千人习,万人和,不日而成其法宇。
太平兴国三年,敕赐「宝云寺」之额,僧藏𩕊寺主,度到门人徒弟守澄等一十九人。
𩕊下世,又以守僎主持院务,亦度到弟子智润等六人。
守僎告灺,又以守通继之。
至于□□诵斋戒,虽风雨如晦,造次颠沛之间,亦不改其节操,甚得住下信心,檀越之所钦伟。
凡所建置,远近悦随,固无间言者也,又度到弟子惠日等三人。
昨于景德二年,有邑首郭善绪、王善䠴等百馀人,诣阙乞纳纸墨价,赎四大部尊经归山,皇上寻许之。
又各出家财,去正殿别造经藏以贮之。
又于祥符七年,有邑众建造僧堂一座,□□丽(下阙)曾有也。
寺主与纲维、邑首等,并以植福为心,夙因是务,若无善护,何坚确如是耶?
(下阙)进德修业。
茍无纪述,何足观焉。
遂乃询访当仁,磨砻础磶,惠然告托,以记时年。
仪凤(下阙)昌朝,闭关故里,辞不获命,聊以直书,将摽远世。
□未释守通,伏承门徒见命,难阻其情(下阙),乃成于后序。
□夫金人降瑞,玉偈遐临,接人天上达于菩提,度苦源咸登于彼岸。
檀那祝祐,保(下阙)者悟入真空,修殿宇者亲招梵福。
恭心佛刹,行入化城,止息耶良久时深,进道耶前登宝所。
径安正殿,若慈氏之内宫也;
僧处云堂,已离于火宅也。
俗亲善业,同火出于莲华;
状彼高源,穿凿久而必见其水。
因兹刊石,辄(下阙)大学英仁,希不笑于寡拙。
大宋天禧三年岁次己未四月戊子朔八日乙未记。
寺主守通,供养主僧守文,典座僧守(下阙)僧堂功德主智信,小师惠日、惠月、惠江、法乳,侄普赡,尚座僧惠定,童行惠霭、惠实、马儿、善喜。
镌字人郑守颙、守璘。
按:前代州军事推官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张仪凤撰,寺主沙门守通书。《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二。
申依应起发前去京城靖康二年 南宋 · 赵子崧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七
大元帅府四月六日劄子,令依前措置事理,奉迎二圣,图保万全。
所有抑逼城中、推立僭伪事,或非本心,请进兵近城,按甲不动,以俟当府遣人通问。
如金贼有存留下官吏兵马,即尽行掩杀者。
右,子崧已催发何志同、翁彦国节次入援,及依应今来王旨外,子崧亦起发前去京畿,至都城以来,听候大元帅行府指挥
伏乞王慈子崧等累申事理,速赐移府近京,庶几奸计不行,早见兴复。
不胜祈恳之至。
〔小贴子〕十二日向子諲报,有称御前赍文字人,初七初八夜半亳州前去庐州,认是邦昌往问其母。
子崧先已申禀,乞下庐州讥察
未奉王旨,不免便宜于初七日移文庐州知州冯询提举茶盐范冲存恤其母,讥察其弟邦基,及权添差朝奉郎赵令儦充通判,专一防禦外,使万一先为逆使所得,州郡未知事体,或致尊奉,或遂残害,皆害大事。
伏乞行府速赐遣官星夜前去说谕冯询、范儦,示以宽大之意,仍将逆使拘执,及取索元书缴申。
寿总宪袁聚霞翁八十一(六十韵,并序) 明 · 邓云霄
七言排律 押阳韵
聚霞峰顶,夙称天际真人;列戟门前,近号海滨大老。通籍曾游紫府,拂衣归弄白云。出处惟时,已先天下而忧,自后天下而乐。行藏有道,且辞圣人之任,又学圣人之清。美哉身隐名高,允矣功成愿满。车悬南海,仍开北海之樽。杖倚东山,更觅西山之药。齐眉垂鹤发,并具仙风;摩顶抚龙驹,皆为国器。父子兄弟,承家不愧秋名;孝友仁慈,范俗同推冠冕。多福全收有五,达尊独擅其三。岁献履端,月当泰卦。庆新主龙飞之会,属老臣岳降之期。寿城天开,华筵风暖。盈阶珠履,集云外之客星;满耳笙歌,压春前之人日。韶光正美,乐事方浓。云霄俯惭小智,仰羡大年。谨拜手以华封,敬陈诗而介眉寿。韵盈花甲,字溢彭龄。意不尽言,歌能兼舞。袖无五色笔,敢妄掞天?句效九如章,犹同窥管。聊继名流馀响,岂云越席先鸣。
南极星连牛女近,东莱山涌渤溟长。
羊城昔号神仙窟,桂水今开翰墨场。
既邻勾漏烟云杪,又接罗浮紫翠旁。
水碧沙明相映秀,地灵人杰互呈祥。
崧岳降神来上界,岁星谪籍在南方。
霞标远纵天中步,蟾阙先攀月里香。
作宰和风吹麦秀,行春雊雉集柔桑。
露盈百里栽花满,云起双凫逼汉翔。
听讼棠阴召伯,埋轮都下张纲
骢散五花鸣玉勒,冠高一角耸神羊。
直气人传殿上虎,威声先走道旁狼。
回天大力垂青史,焚草高斋挂皂囊。
官有转移仍服豸,台分内外总飞霜。
辕门鼓角声偏壮,玉帐旌旗气倍扬。
挥斧将坛催插羽,提兵蛮部促擒王。
曾闻归燕巢林木,重见衣鸿足稻粱。
氛祲万山消瘴疠,妖星千里落锋铓。
吉甫文臣兼武备,伏波辟土更开疆。
荆楚藩篱撑半壁,滇黔衽席倚全匡。
军中韩范收犀甲,沼上夔龙待雁行。
屹屹擎天标玉柱,迢迢渡海架金梁。
谁云薏苡为怀宝?顿忆莼鲈返故乡。
侯印未酬班定远,丰碑空纪杜当阳
囊俸只留田种福,籯金还置墨为庄。
诸郎各振青云翮,老子宜开绿野堂
白发双吹鸣凤管,碧溪独敞卧龙冈。
种成花柳如韦曲,植就蘅兰类楚湘
贺燕几回翔舞袖,迁莺百啭巧调簧。
翚飞杰阁遥侵汉,尘隔仙居若望洋。
半掩筠帘烟外榭,轻摇桂楫月中航。
烂柯对客频敲局,垂饵临溪或钓璜。
报道蒲轮征宿老,宜登枫陛辅新皇。
非缘白鹤能留驾,为厌红尘懒束装。
小草出山嗤孟浪,古松幽壑保贞刚。
时礼空王翻贝叶,静看仙箓检砂床。
香粳屡施斋僧饭,明水频供浴佛汤。
閒戴星冠裁月帔,更烧丹灶构瑶房。
熊经浩气随流转,龟息元神谨伏藏。
奼女黄婆供仆役,交梨火枣作糇粮。
金茎细咽三天露,石涧冥搜九节菖。
不向马鞍矜矍铄,任持鸠杖纵徜徉。
丹田默扇阴阳炭,银海长悬日月光。
举世趋炎何翕赫,闭关却扫自清凉。
眼空震旦三千界,年过磻溪八十强。
景属三春春正好,历逢六日日维良。
明堂新布青阳,养老应分紫府浆。
牛酒赐餔欢乐岁,金鸡颁赦遍遐荒。
莱衣喜动家庭庆,嵩祝欣逢国祚昌。
寿祖已看三代具,弄孙未觉百年忙。
谢家宝树春逾茂,王氏高槐晚更芳。
纳履称觞皆剑佩,趋庭触目尽琳琅。
杯里影摇红琥珀,池中彩映紫鸳鸯。
长鲸泻酒谁能竭?大枣如瓜倘许尝。
南飞奏笛风偏细,北斗低檐夜未央
醉把兕觥浮太白,好倾银汉入流黄。
双鹤能将三秀草,九仙仍献六铢裳。
华筵自足酬芳岁,新曲还应奏乐章。
下里惭予声轧茁,擅场有客韵琅锵。
丹砂服剩分鸡犬,芝盖持随跨凤凰。
愿向琼台小史,共登员峤看桑沧(以上《邓氏诗选·七言排律》)
贺必远叔四月八日洗儿1188年5月 南宋 · 杨万里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年年四月初八日,水沉汤浴黄金佛。
今年大阮当此时,真珠水洗白玉儿
吾家英杰相间起,胄出关西老夫子。
公家宣和中大夫大江之西推名儒。
六十年来谁继渠,愿儿长成读祖书,再起门户光乡闾。
乾隆戊申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九
一雨信三日,伊谁之力乎。
甲寅丁卯苏轼喜雨亭记三月乙卯甲子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云云今三月二十四月十一以后连次得雨尚未优沾廿二日甲寅廿五日得雨二尺馀宛与苏轼所记相似矣),亭记拟髯苏
既渥欣晴好,新怀旧盼殊。
人心不知足,乃有若斯夫。
荐举王自中曾集徐元德政绩同安抚司奏状绍熙三年四月八日1192年4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三、《诚斋集》卷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等日以乏使,孤奉明恩,畀付一路条察之寄。
其惠绥黎庶及宣布君仁,恪勤职守,乃几案常事。
至于报天谢生之大愿,惟有推贤扬善之一节。
臣等庀职各已踰年,旋观列郡之太守、治中,得其尤颖而不以上闻,是蔽贤不祥之实也。
伏见朝奉郎、知信州王自中,文词俊发,才气高秀。
初以王蔺荐,见寿皇论天下事,如指诸掌,风生颖脱,有过人者,寿皇以为奇材。
出典边郡,悉心毕力,峙粮训兵,常若寇至。
今典上饶,除苛尚宽,一洗积弊。
诸邑逋负州家钱币为缗者三十馀万,上供失时,郡用告匮。
前后太守往往劾一二县令、黥诸邑胥徒以塞己责,而不赡如初也。
自中之既至,与诸邑宰握手吐诚,宽为之期而薄为之取,不遣一卒,不移一檄,率以手书致其勤恳,县令至有感泣者。
自是诸邑吏民翕然感之,输租辏集,遂以无乏。
朝散郎、知南康军曾集,胄出名家,躬服寒素。
少从名儒张栻讲学,以为士君子之学不过一个「实」字。
再立朝列,皆监六部门,不事干谒,不肯附丽,往往皆以为简。
今守南康,大抵以抚字为先,以办集为次。
其政一遵朱熹之旧,如请于朝乞均减星子一县预买,如辍郡廪以教育白鹿书院生徒,皆朱熹欲为而未及尽行者。
南康地褊民贫,每岁流徙乐郊者不绝,今皆安集,无有愁叹。
宣教郎添差通判徽州徐元德,浙东名儒,朝列正士,持论鲠挺,特立不阿。
出贰名城,乃员外置。
凡州郡迎辂之数,厨传之仪,皆无故实,出于创为。
其最者如挈携囊衣则有僦仆之币,如下檐宴集则有折俎之币,率为缗钱者数百。
元德问之故府,咸曰无之,则举而付之郡庠,以为养士之费,于是民皆称其洁廉。
江东一路讼牒,徽为尤剧。
民讼至诸部使者之庭,皆以委之审决。
元德一一翻阅文案,至忘寝食,吏牍山积,迎刃而解,于是民皆称其明断。
此三人者,一路守倅之选。
欲望圣慈特赐旌擢,以为良吏爱民之劝,以收异时待用之才。
后或不如所举,臣等甘坐缪举之罚。
魏鹤山(四)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七、《鹤林集》卷二八
某自入春来,凡三拜起居状。
其前后两书,亦有及乎问学行己之要,正欲求警诲一语,濯去旧见,以来新知。
兹领四月八日台翰,则知仅有二月十八日一缄关彻书月也。
侍郎閒静中阅理,理精义明
忧患中观物,物格知至。
今承天子之命,出守侯服,只以得之圣贤者,次第出之,汉人何患不安,夷人何患不信?
径从此拓开北定规模可也。
东州惟泸、叙尚可用,兹得来书,乃谓搜练简阅,仅得弩手百人,弩三十枝。
堂堂大府,而单寡若是,将何以为国?
号曰长吏,实同旅人」,昔贤盖不虚语也。
某每病今时一种议论,率谓儒者不能晓畅军事。
曾不知胡安定丹州,更陈法,治兵器,开废地为营田,募土人为兵。
军校蕃酋,亭障厮役,辄饮之酒,访备边利害。
张直柔每与人论造战船法,曰:「此事甚易。
可作一小者,计其丈尺广狭长短,即是推之,则大者可见」。
天下之大,何有一事非吾儒为之耶?
区区所望于侍郎者,更欲于实用上做起工夫,然后能有济也。
欲言之事,拍塞满怀。
上冀存养清明之气,辑成嘉靖之福。
临汝脾山悼园题名熙宁五年五月 北宋 · 孙纯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九、《授堂金石文字续跋》卷一○
熙宁五年壬子岁春正月,诏举秦王宫诸丧祔于临汝脾山悼园之次,以入内供奉王修己为监护,又以入内供奉贻孙专治脾山之役。
三月辛卯始事,至四月丁巳成功,至五月壬寅遂克襄事。
时祗役与执事者凡九人:都巡检:供备使王怀谊;
提辖从人、管勾孀居:内侍、供奉张继绪、蓝克宁;
监坟园:供奉严雍、梁鲁;
巡检侍禁德诚
按顿递:殿直渲、大卞,梁县校书郎吴道
签书汝州判官、殿中丞孙纯。
再论安焘除命奏元祐元年三月 北宋 · 王岩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二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五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七
臣累言安焘之进不能协公议,不能重朝廷,不能服四夷。
又告命不由门下书读,无以正法度,无以持纪纲,无以敕群臣。
所系甚大,至今未蒙省纳施行。
多士之论,皆以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自听政以来,未尝有一事不惬天下之心,今乃因不才无状之人,致累吾君全美之德,非独臣惜之,天下爱君之人谁不惜之?
臣恐有献言者误陛下,但谓已行之命不可回,不复陈义理当如何。
此非忠于陛下之言也,非明于王体之论也。
自古及今,唯苦口逆耳,谏止君父,使无过举为天下后世所议,乃忠臣也,乃明于王体者也。
臣窃以明主惟义是从,不以回已行之命为难。
请引仁宗朝一事以告陛下。
庆历三年三月二十一日夏竦枢密使四月八日御史中丞王拱辰谏官欧阳修等十一疏,追枢密使敕。
当时名儒石介作为《圣德颂》以咏仁宗之美,天下流传,至今称为盛事。
伏望陛下法而行之,不以改已行之命为难,而以听谏为重,天下幸甚。
臣志在爱君,忘其再三之渎。
惟陛下察臣之志,臣死无恨。
河南府洛阳县主簿郑君墓志铭 唐 · 穆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五
郑君讳约
字某
元魏中书令周小司空金乡文公穆之七代孙。
皇朝东都留守京兆河南尹福建观察使御史大夫懿公叔则之冢子。
明经
调大原府参军
兴平洛阳主簿
范阳卢氏。
生二男未龆。
二女未笄。
春秋四十六。
贞元十年四月八日
卒于东都尊贤里第。
十有一月某日。
从先万安山阳
哀哉。
先大夫以闻礼为业。
奉继太夫人以无违为志。
孝也。
地贵门高盖偫从。
外姻归之者如市。
身为冢嫡。
率以和气。
煦其欢心。
行也。
不籍世资。
自求于古。
立也。
馀力学文会友。
艺也。
前者先大夫出入贵仕。
羽仪中朝。
君仲父季父皆以令名列于清贯。
赫奕高明之盛。
莫之与京。
既而季父陷于国雠。
先大夫薨于遐裔。
仲氏继殁于位。
二夫人次夭于家。
君与诸父兄弟。
斩焉相从。
藐尔相吊。
曰。
昊天之不我恤也。
逮三年矣。
柰何声未绝口。
又往焉。
于戏。
积善馀庆之道信乎。
何其于始也信。
未及其终而欺继之。
季弟纳。
柔明而文。
次迫当室。
孔怀加等之外。
似有怨且惧焉。
谓员先公下宾。
仲季之执。
景行。
俾勒泉扃。
铭曰。
人生盛衰如朝夕。
可叹繁华与凋落。
高门冠盖者如云。
一旦吊宾何寂寞。
盛德之后仁所归。
嗟嗟之子何福违。
我从先终此山。
让厥嘉祥贻后昆。
八日登山同谒吴王四月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老树凋残尽,灵祠寂历中。
古今时易改,幽显意能通。
岁享屡登乐,俗追三让风。
送迎人散后,日落乱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