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神霄玉清宫门视至圣文宣王庙立戟御笔政和八年七月甲午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七
天下神霄玉清宫门可视至圣文宣王庙立戟,以称严奉。
议巡幸第一劄子1127年7月14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梁溪集》卷六三、《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臣以愚陋,误蒙圣恩,擢任宰相
初对之日,尝以巡幸之议,冒渎天聪。
其意以为京师初经残破之后,理难固守,然车驾不可不一到,以慰天下之心。
然后銮舆顺动,法古巡狩之理,以行四方,西则关中,南则襄阳,东则建康
以天下形胜之势观之,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
伏蒙睿慈特采其议,已降指挥京师催促修城,祗备谒款宗庙,而永兴襄阳建康皆令葺治宫室,以俟翠华之幸。
臣累留身奏事,论及天下利害安危所系之大者,未尝不以此为言。
尝蒙宣谕,但欲先迎奉元太后及迁六宫,如建康并禁卫家属,愿迁徙者亦尽遣南去,而车驾独留中原,选将屯兵以卫行在,虽关中可往,虽金人可战。
臣窃仰陛下英睿果断如此,虽古创业中兴之主,如汉之高祖光武,唐之太宗,不是过也。
昨日忽被手诏,宣谕京师未可往,而欲为太王避狄之计,巡幸东南,择形胜之便利,远水火之焚溺,来春还阙,聚粮屯兵,为守禦攻讨之计,令臣条具合措置事务以闻。
臣伏读愕然,未喻圣意,不知天虑与前不同,果以为当如此耶?
将左右大臣密献此说,姑从其策耶?
如天虑果以为当如此,臣窃以为未然,而左右大臣密献此说,则臣窃叹其未尝深思远虑,姑欲脱一时之患,而不知祸难之在后也。
京师宗所在,陛下即位之初,礼当一到。
徒以城池之修未备而防秋之期已迫,势有未可往者,臣固不敢力争。
至于巡幸东南以避狄,则臣不知车驾果将安之耶?
若欲出于下策,遂往建康,则臣恐天下之势倾而中原不复为我有矣。
请为陛下试详言之。
陕西者,中国劲兵健马之区也;
河北、河东者,中国之屏蔽也;
京畿京东西者,中国之腹心也;
江淮荆湖、闽浙、川广者,中国之支派也。
今与邻国争屏蔽之地,不能保腹心以号召劲兵健马与之驰逐,而欲自窜于支派之乡,臣恐天下之势偏而不举,胡骑深入,号令不行,州郡莫相救援,皆将碎于贼手。
虏以精兵惊扰京东,控制淮楚,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况欲屯兵聚粮,议攻守计以迎二圣哉?
王命不通,盗贼蜂起,杀害官吏,屠陷城邑,如今之河北兵民,不待金人然后为害,自江以南,皆当摇动,不知献策之臣,果能保其必守乎?
夫江之广不如河,江之险不如河,江之湍激不如河。
金人渡河犹不禦,江岂可恃?
而南人之轻脆非北人之比,贼至则溃;
南方之城壁非北方比,贼攻则破。
陛下必以幸建康为安,臣愚且以为过矣。
夫利在耳目之前,患在一世之后,中智以上,乃能知之。
今欲乘舟顺流而东,其安便比于鞍马之间,何啻相百?
远幸江湖之滨,其閒适比于兵革之际,何啻相万?
然偷取一时安适,而忘祸患之在后,献说者如此,臣愚窃以为不思之甚矣!
为今之计,纵未能行上策以趋关中,莫若取其次策以适襄、邓。
襄阳近为李孝忠所据,虽已溃散,恐或残毁,惟邓为可以备车驾之时巡。
夫邓者,古之南阳光武之所兴也。
西邻关陕,可以召兵;
北近京畿,可以遣援;
南通巴蜀,可取货财;
东达江淮,可运谷粟。
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广土宽城可屯重兵,民风号为淳固,盗贼未尝侵犯,此诚天设以待陛下之临幸。
事之机会,不可失也。
愿召守臣修城池,漕臣储峙粮草,朝廷给降钱帛,广行应副,专遣使者以督其事。
将来秋高,六飞启行,由陈、蔡、唐以趋南阳,不过半月可达。
天下之士知陛下之不忍弃中原也,河北、河东之民知陛下之不远徙也,天下郡县知陛下之处中以临四方也,皆当心服,而无解体之患。
是一幸南阳,则三者皆得;
一幸建康,则三者皆失。
利害安危之几,在此一举,陛下何惮而不行也?
臣愚伏望圣慈断自渊衷,从臣之言,勿是先入之说,天下不胜幸甚。
秦相公第十书别幅1132年7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三五、《梁溪集》卷一一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
荆湖之盗,蜂屯蚁结,王旅来临,正如以杖撩之,散漫螫毒,正当徐徐收拾,扫除令尽,以绝后艰。
今二大帅班师之遽,措置诸事不免草草,决须遗患将来,非得名将重兵存留镇压,何以善后?
所乞岳飞于本路驻劄,及拨还韩京吴锡、吴全等军,屈指计日以俟报,乃寂然不闻俞音。
岂朝廷多事,不暇恤此;
将思虑颠错,谋画弗臧,言轻不足以取信而然耶?
窃自循省,惭汗愧缩,若无所容。
便欲自劾待罪,又恐近乎激讦,失大臣体,正《易》所谓「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者。
夙夜震怍,靡遑宁处。
伏望相公矜察,检会累奏事理,特赐详酌施行,不胜幸甚。
杜湛军马本自蔡州程昌禹来,今昌禹既蒙朝廷许令再任,杜湛决难勾抽。
鼎州实系要害之地,与长沙为屏蔽,兵岂可摘?
张中彦者闻见在番禺韩世忠岳飞皆尝呼之不来,本司屡檄令前来公参,至今无一字之报,势已反侧,恐难以寸纸号令矣。
前奏已乞豁除此两项,别听朝廷差使
见今所得兵,惟任仕安、辛企宗郝晸共约七千馀人。
企宗下见拨在宣抚司,及郝晸军马,尚占吝未遣。
戛戛乎其难如此,乃知秦应副王剪六十万使伐荆为不易也。
窃望相公委曲应副如元降指挥之数,使某可以勉收尺寸之效,仰报上恩,不为推挽者羞,莫大之幸。
韩京申状、吴锡蜡书纳上,更望察其情而审处之。
惶恐惶恐。
湖南漕司报,福建路宣抚司军马屯泊本路,已认定月费钱三十万贯、米五万硕。
州县残破之后,罄竭刬刷尚未足备,而长沙近遭李宏之变,公私钱粮劫掠一空,所般载舟船虽尽为官兵拘截,然其间所有必无再入官帑之理。
长沙表里皆悉罄匮,某将来到任,赡养军马,措置事宜,全然未有分文颗粒可以指准。
累具奏乞朝廷于江西路支拨米五万硕、钱十万贯应副目前急缺,伏望钧慈体察,非得此决致误事,特降指挥专委江西韩球应副,不胜幸甚。
二广闻以曹成侵犯调发之故,一丁至有出七八千者,民不聊生,观此岂复更有赢馀?
虽已遣官刬刷,正恐如割肉鹭股,而远水不足以救近焚也。
刘洪道犹蒙朝廷应副,如某哀祈如此,相公其忍不置念乎?
建炎初尝以十议陈说,又尝取汉高、光、唐太宗行事编年,撮其要节,目为《汉唐三帝纪要录》,作序冠篇首以进,并议巡幸劄子,皆恐相公不曾见,辄敢录致几案。
如蒙机政之暇略赐观览,以见当时议论大概,不胜幸甚。
福建路宣抚司差属官赵康直管押银十万两以羡馀献,今月十四日已离吉州
朝廷既有指挥令候班师日量度用度,其馀尽数拨付本司,则羡馀自不当献。
伏望相公特垂钧念,候到特赐指挥,以信号令,天下之幸,非独本司及荆湖南路之幸也。
僣易僣易。
妻弟张焘蒙陶镕记注之选,非相公以人材为意,汲引寒畯,何以得此?
第深感服。
顾彦成整会恩泽劄子,前书忘记,今谨纳上,幸望垂念。
随州大洪山十方崇宁保寿禅院第一代住持恩禅师塔铭(并序政和三年四月 北宋 · 范域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
曹溪付法于青原,实为嫡嗣,五传而有洞山价,又传而有曹洞寂。
由是曹洞一宗,如悬日月,其道尤孤高峻洁。
自昔尝难其人,至大阳明安禅师,宁其宗绝,不轻印可,乃以衣履属浮山圆鉴
晚得投子青禅师而后付之。
世俗谓非亲授,不知圣无先后,以契为传。
其所从来,若执券相质,贯珠相承,盖有冥会,非偶然者。
投子既复振斯道,而后异人间出,大洪禅师乃其法嗣也。
师讳报恩,其先卫州黎阳刘氏,世以武进,家喜事佛。
其母牛氏初祷子,梦佛指所谓阿罗汉者畀之。
既妊生师,果有殊相。
尝遇异僧若化身者,抚之曰:「我辈人也」。
熙宁九年,未冠,举方略擢第,调官北都。
忽喟然叹曰:「是区区者,何足以了此生?
愿谢簪绂,求出世法」。
有司以闻,诏诘其故,云:「臣祖死王事,顾无以报厚恩。
惟有薰修之功,庶资幽冥之助」。
制曰可。
先名钦宪,神宗皇帝亲洒宸翰,改赐今讳。
于是就礼北都福寿寺僧智深,为祝发。
师既受具戒,游历诸方,谦约退静,枵然山泽人也。
青禅师之道而悦之,乃往依焉。
识其法器,一日凌晨入室,问:「天明未」?
曰:「明矣」。
云:「明则卷帘」。
从之,顿尔开悟,心地洞然。
遂以所得白青,韪之,留侍巾匜,颇有年数。
顺世,又从圆通、圆照二禅师游,二公甚器异之。
丞相韩公尹河南,延师住持嵩山少林寺
席未暖,绍圣元年,诏改随州大洪山律寺为禅院。
人谓大洪基构甚大,而芜废已久,非有道德服人,不可以兴起。
部使者奏请师住持,已而丞相范公守随,复左右之。
师普施法雨,远迩悦服。
于是富者荐货,贫者献力。
辟荆蓁蓬藋之场,为像设堂皇;
化豺狼狐狸之区,为钟鱼梵呗。
而又以其馀建戒坛,掩枯骴,更定禅仪,大新轨范,由是大精舍壮观天下禅林矣。
崇宁二年,有诏命师住东京法云禅寺,从驸马都尉张公请也。
师志尚闲远,安于清旷,曾不阅岁,恳还林泽,朝廷重违其请,听以意径诣嵩山,旋趋大阳。
大洪虚席,守臣念师之有德于兹山也,五年,再奏还师于旧。
固辞不获,复坐道场。
凡前日之未遑暇者,咸弥纶而成就焉。
师勤于诲励,晨夕不倦,缁徒辐辏,几三百人。
既遐振宗风,而自持戒律甚严。
终身坏衣,略不加饰。
张公虽尝奏赐紫方袍,卒盘辟不敢当。
故权贵欲以师号言者,皆无复措意矣。
政和元年六月初一日示疾,七月十四日,僧问:「师久演直谛,冀垂一言」。
师举目示之,又问:「师将生西方耶?
曰:「超方者委」。
又问:「毕竟生邪,死邪」?
曰:「间不容发」。
言讫,趺坐而逝。
留三日,仪相如生,咸至瞻礼,罔不赞叹。
二十五日,葬于南塔,师异时欲筑室退居之所也。
俗寿五十四,僧腊三十六。
度弟子宗言等一百三十一人,嗣法出世者,庆旦等一十三人。
有《语录》三卷,《集曹洞宗派录》三卷,《授菩提心戒文》一卷,《落发受戒仪文》一卷,并传于世。
惟佛之道,未尝有起灭兴衰也,然必付之豪杰之士,然后足以发明秘奥,津梁后来。
苟非其人,道终不显。
师以绝俗之姿,薄功名富贵而不为,振衣尘外,高步妙峰,使斯人知所归向,名闻天下,言立后世,呜呼,可谓盛矣!
铭曰:
祖提心印,惠于后昆。
曹洞承之,与祖同源。
流远,东林诸孙。
大洪老,为世导师。
蝉蜕冠绶,毗尼焉依。
法雷既震,闻于九围。
作司南,众乃弗迷。
阐教利物,为时一出。
出没者渠,非生灭质。
其来无迹,其去无还。
光风霁月,依旧云山。
按:嘉庆《湖北通志》卷九一,清嘉九年刻本。又见民国《湖北通志》卷一○二。
虎丘第十代觉印英禅师塔铭 北宋 · 何安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吴都法乘》卷五上之下
淮泗之上有古塔庙,曰普照王。
自昔常用大浮图有宿德妙解、声振丛林者为长老,以奉香火。
崇宁二年,虚长老之席,中都左右浮图官众皆以宝宁觉印为言。
于是传旨,自金陵诏师居之。
普照据诸夏之咽,释梵所会,而摩尼瑶光之名垂耀四矞。
舟车冠盖闾巷之人,凡道泗往来,以斋祓乞灵塔下,退造师席,而为饭香积、谈不二,皆大欢喜,得诸饶益而后去。
抑尝闻其徒以谓师在普照屡阅岁,平居与男子言不离忠孝,与女子言不离慈顺,与离世异俗学道之士言不离空寂,随其根性利锐浅深,示以方便。
故人人归信而师名益高,道益广,户外之屦益满矣。
盖菩提一乘嗣达摩本统,曩日仰山伟公洞山文公、栖贤迁公皆提心印,先觉一代,见师眉宇,即推法器。
至是机缘圆熟,所遇无作。
正犹儒家前辈典刑既存,又经题品,虽言论风旨初未传闻,而袖手正容自能悟物者也。
其所住持,如澧阳夹山荆南公安、二圣,庐阜之罗汉,太平之隐静,与夫保宁普照、水西瑶胜,平江福昌、云岩,皆天下名蓝胜域。
又尝遁迹药山,散策少室,在在处处,惟为未度而作舟筏,惟为已迷而作指南。
所以筌罤之在,学子与竺乾贝叶并行于宗门矣。
师七十二岁,五十二腊,一日,坐堂上,鸣鼓集众,示以灭期。
告大弟子智通、法宁等曰:「吾生去住本无后前,而我灭后所付嘱者,护法勤道,无爱躯命而已」。
暨营龛塔、具僧供,俾勿火其骨,葬于东庵,皆委曲自区处。
徐就沐浴,说偈趺坐,如入禅定,翛然而逝。
时政和七年七月十四日也。
宣和辛丑,通始状师前躅,与门人罄宜、道渊来谒铭,而余知师为详。
师名子英姓怀氏号觉印钱唐人
其母自孕不能茹荤,既生,质相卓异,不类常儿。
年十五,挺然有拔俗之气,从长老希言出家。
又五年,落发受具,遂往游方,得法于圆通秀公
先时,师未有省。
一夕,梦白衣大士携琉璃瓶,扣以锡杖,声泠泠如引丝,复注瓶水与饮。
自言梦中若甘露灌顶,下为冰雪,凛毛骨而惊,自是豁然。
乃复见印可之。
故尝谓:「得吾法者三:曰珣,曰白,曰
珣、白皆行师道,惟异日行道超师」。
当时或者颇未相然,惟汝南周公秩素深《般若》,以谓顷见师于夹山,云集百馀众,解夏馀年,无一人起者。
比丘纲维与堂中之士,无一人不抠衣问道者
而通复言,自出世,坐大法会者九,而会如夹山且盛焉。
执巾匝、奉杖屦,得度二百五十馀人。
说法三十馀年,尤喜室中提撕后觉,软语谆谆,父教子、兄诏弟也。
所谓「祖」,殆以此欤。
常斋惟饭一钵,蔬蓛盐酪,悉屏不食。
冬夏衣与□□□。
须发长数寸,目光烱然,植立望之颀秀深静,如古图画中高僧老禅在岩壁者。
燕居律身甚严,与物甚周,盖为吾书所以「度己以绳、接人用枻」之说合焉。
至于建设、崇饰、调护种种有为等事,则悉是觉印境中尘埃秕糠,姑置不道。
一世贤士大夫闻其风而愿识,皆尊礼之。
故师高蹈山海而锡虎与服,出应诸方,皆士大夫所俎豆辞畏垒之视而不得者尔。
余识师最晚,情最亲。
始见于水西之瑶胜,又见于虎丘。
每见必款,既款必相警。
发其语则始于为善,且谓余可适道也。
是后出游六七年,谪官居吴,尘劳世役,缠绕摧败,欲复见师一洗心地,而师寂已久。
是时通老方嗣法席,扶教洪道,名并其师。
暇日,余过云岩,访通,诣东庵,吊师道像,兴怀夙契。
噫嘻!
觉印果与其不传者死乎?
而林霏自新,山月无恙,境犹昔也。
果不死乎?
蒲团竹几,濛漫蛛丝,而问无应也。
通曰姑铭,于是振衣稽首,系以词曰:
我有善知识,得佛无上慧。
广开不二门,应缘而住世。
化身诸刹土,刹刹皆说法。
师说无所说,孰问孰与答。
昔于瑶光前,对佛谈此事。
彼佛为證明,雨天曼陀华。
八部诸鬼神,宰官及居士
一切有情众,无一不听者。
亿劫热恼心,如以甘露洒。
虽闻其音声,而实常默然。
佛谓诸佛子,各各具正眼。
颠倒所散迁,正觉懵无有。
忽然有本源,初未有增灭。
譬如遗珠人,不悟我所有。
求珠而复得,便谓我得宝。
师于菩提座,维此真实语。
广大无边方,为人所归赴。
门庭及室宇,道路及津梁。
种种善方便,悉以慈悲心。
如鸿钟在虡,小大扣皆应。
又如万窍风,了不见作止。
木石而草衣,庄严作佛事。
是皆有为法,不能见吾师。
算数周沙界,譬喻周大千。
是皆下劣想,不能见吾师。
吾师空中云,幻灭了无迹。
明明三界,一灯常遍照。
我以思惟心,谓师难值遇。
三匝绕师塔,赞叹复悲涕。
以我绮语业,作铭为忏悔。
开封府司士曹事何安中撰。
辞免新知东平府乞还故里奏宣和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南宋 · 范致虚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四、《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一一(第五册第四一三八页)
伏睹七月十四日奉圣旨,今后文臣起复,除因边防依故事外,馀更不起复。
臣近蒙圣慈起复,授臣前件职任,三具表劄辞避,一奉诏书,两次御翰,不许辞免,勿更有请。
臣惶恐上道,扶病造朝,今已起发赴官。
今月十九日,伏睹前项圣旨指挥,虽有今后之文,缘臣依上件指挥,终是不该起复之人。
在臣私义,不得不自陈列。
伏念臣行年几六十,又素羸,连年丧祸,忧患丛心。
臣衰志谢,动举废忘,乞依今月十四日圣旨,赐臣残骸,使还穷里。
又与教授公书 宋 · 李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李延平先生文集》卷一
顿首再拜鼎元秘书契旧:昨便中传示诲幅,并录示盛制,一睹心画,如见颜角,玩味以还,慰感未易可言。
区区欲即嗣状,窃聆车马近与日者他适,以故未果于奉书,惟积倾仰耳。
秋暑尚炽,远惟即日以还,庆侍尊候动止万福。
块处山间,绝无过从,赖有经史中古人心迹可以探赜。
虽粗能遣释朝夕,然离群索居,不自知其过者亦多矣,尚何敢疏一二于吾兄者邪?
忽得不外,指示所志,一一谛思,足见别后造道之深,钦服钦服!
文采鄙拙,未尝辄敢发一语,近为朋游见迫,有一二小诗,辄不揆录去求教,取笑而已,非敢以报来辱也。
便次有以警诲者,千万勿吝,至恳至恳。
咫尺未期会合,且冀勉励,以赴省闱大敌,行席巍科,为交游庆。
此外加爱为祷。
七月十四日顿首再拜。
芦川老隐幽岩尊祖事实靖康元年七月 宋 · 任申先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芦川归来集》卷末
近世士大夫,有舍其父祖而惟外氏之尊,凭藉其名声权势而致位贵显者,视张子此事,真可嘉矣。
靖康改元七月十四日眉山任申先
七月十四夜月分韵得明字 宋 · 朱翌
 押庚韵
澹澹烟覆渚,呜呜角收声。
白毫万丈光,下注千山倾。
良夜三五时,玉楼十二城
皇天老眼开,碧湛双瞳睛。
窥我读书窗,徘徊到天明。
风从树头来,挟我入太清。
飞萤转蒿丛,熠耀徒营营。
露气下庭宇,秀爽凌冠缨。
以兹无尽景,对此不平鸣
不如使云遮,寂历忘吾情。
王贵颍昌捷奏绍兴十年1140年7月14日 宋 · 岳飞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三九、《金佗稡编》卷一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漯河市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岳飞状奏:今月十五日,据本司中军统制提举一行事务王贵申:「依准指挥,统率诸军人马,于颍昌府屯驻。
今月十四日辰时以来,有番贼四太子、镇大王、并昭武大将军韩常及番贼万户四人,亲领番兵马军三万馀骑,直抵颍昌府西门外摆列。
遂令踏白军统制董先、选锋副统制胡清守城。
贵亲统中军、游奕军人马,并机宜岳云将带到背嵬军出城迎战。
自辰时至午时,血战数十合,当阵杀死万户一人、千户五人,贼兵横尸满野,约五百馀人,重伤番贼不知数目。
其夺到战马、金鼓、旗、枪、器甲等不计其数,见行根刷,续具数目供申次。
委是大获胜捷」。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鸡山生佛阁碑绍兴十四年正月 北宋 · 丁彦师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一六、《陇右金石录》卷四
同谷僻在秦陇之一隅,地连全蜀,富于山水。
郡城之西南二十里许,一峰屹然独出,父老相传为鸡头山
旧有罗汉洞,极深邃,不得其底里
洞之左右有佛像,亦不知始于何时。
其中有泉,渊源湛净,活活然流出洞外,声满岩谷,水旱不加损益,真斯境之胜绝处也,居民之好事者亦或时往以为游观之所。
从义郎赵清臣笃于好善,奉佛尤谨。
政和壬辰春,属以大旱,二麦垂槁,饥歉之患,近在朝夕。
君遂同僧□□□率众诣洞请水,至诚所感,越三日大雨。
人人欢喜无量,悉心归依,比其迎返也,几数千人。
然山巅草莽之间,尊像埋没,风雨剥蚀,岁月滋久,君视之恻然,念念不已。
至政和丁酉岁,乃发誓愿,舍财出力,建□生佛阁,与僧□慈惠、谌宝,□共为经营,阅数月而工毕。
阁成之二年,忽一日画父母兄嫂身容,背赴峨嵋山,于普贤示现处,力为忏悔,且复默祷,愿于吾州之鸡头山以显灵异。
是年七月十四日,设大会于洞前,俄顷布五色圆光,人所共睹,鸡山佛现自兹始也。
厥后人益信法,而住持者更五六人,惟善、法义、法證、法用、洪雅之徒,前后相继仅三十年,次第而普治之,曰殿曰堂,与夫寮舍厨库之属,亦略具矣。
然非君倡之于始,则安能成此一段事哉!
噫!
西方之教行于中华久矣,其大率以孝慈忠信为本,济时拯弱为心,诱人为善,恐其沦于恶道而不自知也。
若究其所以然而不泥于末习,则可谓善学矣。
赵氏以孝义著名乡里,是得佛之心法者。
来求记于予,遂为之书其本末云。
绍兴十四年正月二十八日,金台丁彦师记。
武臣县尉一员专一总领弓手诏建炎元年七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一、《宋会要辑稿》兵三之一四(第七册第六八○八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四二三页
创置弓手,差武臣县尉一员专一总领,不得预县中差使
杀获强盗定赏诏建炎元年七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一、《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之二(第三册第二六○一页)
今后应杀获强盗,别无生擒徒伴照證,令所属州军申提刑司勘验诣实,即下所属依条保奏,从吏部定夺。
如有已保明而事节不圆,复经烧劫无从取会,即令所属委曹官一员根究,开具因依结罪保明回申,依政和条格定赏。
徽宗实录修毕推恩诏绍兴十一年七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六二(第三册第二七八五页)
实录院进呈徽宗实录了毕,修撰检讨官各特转行一官,更减二年磨勘
首尾修书不经进书官并脩书不全首尾官,各特转行一官,更减二年磨勘
开院在院供职官,特转行一官;
都大提举诸司承受诸司官,各特转行一官,更减二年磨勘
实录院点检文字、书库官楷书进奏官,各特转行一官资,更减三年磨勘,选人比类循资施行。
三省、枢密院专差供检文字、三省礼房职级行遣人各特转行一官资,更减二年磨勘
应合寄资人仍寄资,守当官守阙减半,点检催驱印房依条施行,专差承发巡白文字各与减二年磨勘,愿支赐者,依昨进《哲宗实录》例。
三省转资人候入正额日与支破请给,诸厅供检楷书引接提举诸司下人吏各特转一官资,内碍止法人依条回授。
天文官各与减二年磨勘
应该今来转官减年,内未有官、未有名目及未合收使人,并候有官或有名目日,依今降指挥特作转官资减半数目收使,磨勘年限不同人,依四年法比折,内减年愿依条回授者听。
实录院守门、亲事官库子、装界作、投送文字大程官亲事官厨子仪鸾翰林司兵士、提举诸司承受诸司背印投送文字亲事官军典兵士、剩员、潜火兵级,各特转一资;
内不愿转资人,令实录院于杂支钱内各支二十贯。
秘书省经修书不经进书使臣人使,犒设一次。
在部注授知州铨量限诏绍兴二十二年七月十四日丁未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二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三
在部注授知州,铨量过期六十日不到,许以次人搀注,听其别射家便差遣
委官看详臣民封事诏绍兴二十六年七月十四日癸丑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三
臣民封事及监司守臣条具便民事件言刑狱财计者,各委本郡看详,馀并委中书舍人吴秉信王纶权给事中凌景夏,仍添置权礼部侍郎贺允中分轮看详,务要详尽。
罢诸州添置河渡诏绍兴二十六年七月十四日癸丑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三
诸路州县前后添置河渡去处,并罢,听从民便。
官户权势之家与平民一等科纳和买诏绍兴二十六年七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一、《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四五(第七册第六三九三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三
逐州委知、通将逐县官户及权势之家合科纳和买䌷绢及和籴草料等,并与平民一等。
如辄敢减免,官司及减免之家并计赃断罪。
监司觉察,如有违戾,按劾闻奏。
官吏受纳二税不得邀阻诏绍兴二十六年七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一
人户输纳夏秋,今正当开场受纳拥并之时,访闻州县受纳官纵令公吏非理退换,乞觅邀阻,及用墨油退却损污,或封寄在场更不给还,重叠拘催,搔扰非一。
户部日下申严约束,如有似此违戾去处,仰监司按劾,申尚书省重作施行。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九之八(第五册第四九六五页)。又见同书食货六八之七(第七册第六二五七页)。
横山连氏妻方奉姑甚谨姑死刻木像事之越十年不怠郡守张公子韶下车命诸邑访孝义予披牒至其家获观木像感叹不已因书四十字时绍兴丙子七月十四日 南宋 · 王十朋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纯孝世稀有,事亡人所难。
堪嘉里曾子,况有妇丁兰
守令方尊礼,乡闾竞耸观。
名将闻帝阙,旌表及门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