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仁宗皇帝加上徽号册文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二○、《华阳集》卷九、《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八(第二册第一六三○页)、《皇朝文鉴》卷三二、《渊鉴类函》卷四二
维元丰六年岁次癸亥十一月壬寅朔二日癸卯,孝孙嗣皇帝臣谨再拜稽首言曰:臣伏观古先哲王,莫不大名发于前,而大惠昭于后。
其法皆本于至公,而不可易。
至后世臣子,又欲尽报上之道,以谓君德甚盛,其言不足以包众美,于是有至郊加诔之文。
夫欲推事存之礼,述追远之志,则奉素享之荣号,益新纪之鸿烈,谋群公,请太室,洋洋乎际天接地而震显之,不亦当灵心而传古谊乎?
恭惟仁宗神文圣武孝皇帝,躬清明之资,赋神睿之略,乾行施之不息,仁性根于自然。
时乘六龙,端御大器,知穷八荒而不见其迹,泽及万汇而不居其功。
尔乃简拔俊贤,放远邪佞,有恕刑狱,怀保鳏寡。
赏不徇所私,罚必当于理。
兴农之本务,缉礼乐之坠文。
有惨怛好生之心,吏或误入重辟,必终身见斥;
有宽裕从谏之度,言者屡进狂直,必曲意见容。
念兵革之伤夷,则不杀而服;
念稼穑之勤劳,则罔宁于勉。
矧履天下之尊,而持之以抑畏;
飨天下之富,而实之以俭素。
舆马不闻于游盘,钟鼓不涉于閒燕。
宫室无奢靡之饰,器服无瑰奇之玩。
加以夙夜斋栗,事天之诚尽;
霜露怵惕,念亲之感深。
方朝廷之久安,乃大革因循,而圣政又新;
为社稷之重计,乃前定祸乱,而皇嗣早立。
四十二年,仁恩川流,涵濡薰蒸,格于上下。
日月华,风雨均,四时和,百谷蕃。
北有勍敌而不能骄,西有黠羌而不能轶。
虫鱼遂性,自安川薮之游;
男女洁诚,更趋耕织之乐。
固有幽遐荒昧之俗,不约而子来;
奇伟倜傥之瑞,不务而特见者矣。
丕赫哉!
宪度鸿明,声文沛施,自载籍之传,盖未有休功盛业,可加于兹也。
重循凉菲,永念猷训。
今将款清庙,陟紫坛,遂受厚福,以浸黎元。
置于此时,临彤庭,发玉版,上不敢堕祖宗之典,下不敢亏神民之情,如尧如舜,如禹如汤,岂不高一世之闻而流万世之声哉!
爰饬上仪,载扬景铄。
谨遣银青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七千六百户、食实封二千五百户王圭,奉玉册玉宝,加上徽号曰「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浚哲明孝皇帝」。
恭惟明德在天,临受徽称,维亿万年,永锡嘉祉。
谨言。
诸州军差到军器所造弓弩人匠一年一替诏绍兴七年十一月二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
诸州军差到军器所造弓弩人匠,依旧一年一替,令本州差人前来交替。
如内有不愿交替之人,依旧造作,支破请给(《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六之八。第三册第二七二五页)
措置递铺事宜奏乾道四年正月二十四日 南宋 · 王炎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九、《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一之二○(第八册第七五一○页)
邮传之乖违,无甚于近时。
至若去年十一月二日郊祀肆赦,行在至襄阳府三千一百里,合行六日二时,稽十日方至;
荆南二千六百四十里,合行五日三时,稽九日方至。
馀类此不可悉陈。
窃虑循习,或误机要切害,有不可胜言者。
昨降旨再置摆铺,止于斥堠铺兵拣摘三名,未免责滞。
欲乞令逐州每摆铺兵士添作五人。
漕司在外访闻州县陈谒恩赏附达家书之类,悉入摆铺,期于远达,未尝有举罚者,致殊无忌惮。
今欲从本部下诸路将帅州军及进奏院,每月各保明即无附带闲缓文字及家书之类,以凭稽考举按。
仍诸路将帅监司守臣有所申发到进奏院,月具名数申白,日后因事发觉,重加罪罚。
斥堠马步递期限非缓,止缘置立摆铺后,官司漫不留意因依,散失盗拆,无所不至,诸处冒法,尽入摆铺,并有此患。
今措置从本部下诸路提举官递铺官,将斥堠铺兵期一月募填尽足,及都督州军葺理铺舍,以时廪给。
有奉行不虔,逐路提举马递官按治施行。
递铺日弊,利害非小,提举马递官与州县往往避罚,上下容庇,致莫稽考。
今欲本部临时选州县官或指差见任得力使臣,不测驱磨;
边远处下帅司选官,候得其实,从本部具名取旨。
另择日巡幸诏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二日庚午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四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四
已降指挥今月五日巡幸,缘系显仁皇后禫祭,可令有司别行择日。
招填三衙军兵阙额诏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二日庚午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四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四
江、浙、福建路拣发赴三衙军兵阙额,并令逐州招填。
如额足,亦许额外招收。
乞免永兴军路青苗助役钱劄子熙宁三年十一月二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九八、《司马公文集》卷四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五
臣奉敕差充永兴军路安抚使
臣窃见陕西百姓自城绥州以来,供应诸般科配,及支移税赋往近边州军。
日近复有环庆事宜,加之今年亢旱,五稼不熟,人户流移者,已闻不少。
国家所宜汲汲存恤,使人户安集。
臣伏见先所散青苗钱贫破百姓,为害不细,臣已曾累次上言,不敢重烦圣德。
今又闻议者欲令州县将诸色役人一时放罢,官为雇人祗应,却令人户均定免役钱,随二税送纳,乃至单丁、女户、客户、寺观等,并令均出。
若果行此法,其为害必又甚于青苗钱。
何则?
上等人户自来更互充役,有时休息,今岁岁出钱,是常无休息之期也。
下等人户及单丁、女户等,从来无役,今尽使之出钱,是孤贫鳏寡之人,俱不免役也。
若钱少,则不足以雇人;
若钱多,则须重歛于民。
雇人不足,则公家阙事;
重歛于民,则众心愁怨。
自古以来,繇役皆出于民,今一旦变之,臣未见其利也。
且受雇者皆浮浪之人,使之主守官物,则必侵盗;
使之干集公事,则必为奸。
事发则挺身逃亡,无有田宅宗族之累。
建议者亦自知其不可,乃云若雇召人不足,即依例轮差,支与逐处所定雇钱,足了役事,自当有人应募。
今既无人应募,必是钱少不足充役,是徒有免役之名,而役犹不免,但无故普增数倍之税也。
彼青苗钱以债与民而取其息,已是困民之法,今又使横出数倍之税,民安有不困蹶者哉?
以富庶之域,犹不能堪,况陕西累岁奉边,民力彫弊,岂可复为无益之事以扰之乎?
伏望圣慈特免永兴军一路青苗、免役钱,以爱惜民力,专奉边费。
其馀路分则系自朝廷裁酌。
取进止。
郊祀前二日奏告太祖皇帝太宗皇帝配侑祝文绍兴十九年十一月二日庚寅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五四、《中兴礼书》卷三一
洪维圣神,道参仪育。
赫赫谟烈,启佑后人。
大报于郊,有严陟配。
先期以告,用荐忱诚。
进大礼庆成赋表1092年11月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皇帝陛下即位以来,事天治民,虔恭岂弟,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太母保宥,一遵圣训,而仁厚之诚,不言而孚。
乃者肇见天地,实陛下即位之初郊,内自臣工,外达海宇,于以观神人感格之际,占信顺获助之验。
前祀二日,阴霰暮集,俄而氛祲廓清,星月明润。
将事之夜,风伏不兴,景气晏温,圆穹清明,神祇来格,于是乎在。
执事在列之臣,与夫侍御奔走之隶,喜动乎容,和见乎声。
《记》曰:「福者,备也。
备者,百顺之名也」。
天既顺之,备孰甚焉!
帝之来格,见于天时;
祭之受福,见于人情。
臣幸执笔,待罪太史,实奉祝册,天威咫尺,亲见斋庄粹穆之容,陟降拜俯,诚敬尽兼。
臣窃喜太平之必至,多祥之必集,四方之民,受福不疑,奸宄作慝,不禁而息,谨撰成《大礼庆成赋》一篇,随状上进。
虽不足以追配《甘泉》、《河东》之广大盛丽,然犬马之愚,庶以自竭。
伏惟清閒之燕,略伫览观,干犯宸严,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按:《柯山集》卷三一。又见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
枢相宣抚虞公寿雅 其一 汉清1167年11月2日 南宋 · 王质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汉中市
汉水之清,其石粼粼。
仁寿公来思,汉水则清。(一章)

汉水之浊(原作蜀,据孔本,秦本改),其洄澳澳。
仁寿公往思,汉水则浊。(二章)

农耰于野,不蹂一苗。
贾驰于郊,不惊一毛。
公在襄阳,民生逍遥。(三章)

公来自东,襄民蹙蹙,止公毋西。(四章)

公来自吴,襄民蹙蹙,止公毋蜀。(五章)

金我襄城,汤我汉江
我之筐,我之箱。(六章)

我耄皤皤,公昔年(孔本作言)之,而曷捐之(七章)

我孩婴婴,公昔体之,而曷置之。(八章)

日月躞躞,勿黧公色。
霜露烈烈,勿华公发。(九章)

公发勿华,我生则遐。
吁彼苍天,佑我皇家。(十章)
枢相宣抚虞公寿雅 其二 江舻1167年11月2日 南宋 · 王质
四言诗 创作地点:陕西省汉中市
江之沄沄,舻之贲贲。
敌之休休,震于昆崙。
仁寿公一临,靡靡其倾。(一章)

江之洋洋,舻之扬扬。
敌之煌煌,孔炽厥芒。
仁寿公一嘘,萧萧其凉。(二章)

天子在宫,有恫悒悒。
神主在庙,有震岌岌。
暨我国人,以莫不惕。(三章)

在宫雍雍,金石其音。
在庙湛湛,虎兕其扃。
暨我国人,以莫不宁。(四章)

有庚之寅,维公其生。
在巳之辛,维公其成。
而有斯厄,而有斯人。
匪天之私,伊宋之仁。(五章)

大江之滨,采石之津。
波之沦沦,石之粼粼。
谓公可堙,江则可尘。
山之嵚嵚,隰之畇畇。
谓公可磨,山则可簪。(六章)

虞丞相冬雷待罪表1167年11月2日 南宋 · 王质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雪山集》卷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汉中市
闭藏之月,雷乃发声;
辅佐之司,义难逃责。
伏念臣推移至此,经济蔑然。
在二三臣之间,才最居于下乘;
越数千里之外,位犹玷于元枢
难使处中之臣,独当弗若之咎。
伏望皇帝陛下上承天意,下酌民言,责其无补于朝廷,正以有常之刑典。
盖《坎》《离》易位,是岂为标末之灾;
虽天地至仁,不敢望函容之造。
秃秃记庆历三年十月1043年10月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一、《元丰类稿》卷一七、《曾文定公集》卷九、《南丰曾先生文粹》卷五、《隐居通议》卷一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秃秃,高密孙齐儿也。
齐明法,得嘉州司法
先娶杜氏,留高密
更绐娶周氏,与抵蜀。
罢归,周氏恚齐绐,告县。
齐赀谢得释。
歙州休宁县尉,与杜氏俱迎之官,再期,得告归。
周氏复恚,求绝,齐急曰:「为若出杜氏」。
祝发以誓。
周氏可之。
齐独之休宁,得娼陈氏,又纳之。
代受抚州司法,归间周氏,不复见,使人窃取其所产子,合杜氏、陈氏,载之抚州
明道二年正月至。
是月,周氏亦与其弟来,欲入据其署,吏遮以告齐。
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捽挽置庑下,出伪券曰:「若佣也,何敢尔」!
于州,不直。
周氏诉于江西转运使,不听。
久之,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行道上乞食。
萧贯饶州,驰告
饶州江东也,不当受诉。
受不拒,转运使始遣吏祝应言为覆。
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事得,即送匿旁方政舍。
又惧,则收以归,扼其咽,不死。
陈氏从旁引儿足,倒持之,抑其首瓮水中乃死,秃秃也。
召役者邓旺,穿寝后垣下为坎,深四尺,瘗其中,生五岁云。
狱上更赦,犹停齐官,徙濠州八月也。
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司法彦博改作寝庐,治地得坎中死儿,验问知状者,小吏熊简对如此。
又召邓旺诘之,合狱辞,留州者皆是,惟杀秃秃状盖不见。
与予言而悲之,遂以棺服敛之,设酒脯奠焉。
以钱与浮图人升伦,买砖为圹,城南五里张氏林下瘗之,治地后十日也。
呜呼!
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
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
如齐何议焉?
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
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
二十九日南丰曾巩作。
枢密宣抚相公乐府序 南宋 · 王质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一○、《雪山集》卷五
维大观四年十一月戊子二日丙寅,实生仁寿虞公于蜀。
乾道四年戊子是日己未,门人汶阳王质依仿古乐府歌词以为公之生日之献。
其辞所倚托皆异代宰相故事,于是公且相矣。
初,公再入,遂长西府
太上皇帝亲书汉中大夫褒所著《圣主得贤臣颂》以赐公,皇帝又亲述于其后。
维颂所论撰,自尧舜禹汤文武之君六,稷契皋陶伊吕之臣五,馀皆阙而弗著,其證取诸《易》利见之爻、《诗·思皇》之章,天下咸知公当相也。
已而丞相莆田公叶、寿春公魏去,晋陵公蒋又去,公方视师未复命,天子虚其位弗实,将有待焉。
盖皇天后土、太祖太宗太上皇帝、皇帝,相与不言而同谋。
某知其如此,而不知其所以然。
意者有期运历数而莫之或知也。
维公当相者五:采石却敌,宗社山河克安弗倾,一当相;
凉雍将命,民图来归,国纪用章,二当相;
荆襄总师,上流乂安,自汉达于淮海,乃始克壮,三当相;
西府初命,敌蹙江汉者即日解去,载盟用成,至于今允怀,四当相;
今功日茂,望日隆,天时人事极矣,天下咸知公且相也。
其辞凡四事,一章六十言。
君子大其意而不否其辞,其将有传,俾世得以观焉。
门人汶阳王质谨序。
亡侄韶州军事判官墓志铭熙宁四年八月1071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元丰类稿》卷四六、《曾文定公集》卷一四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觉姓曾氏,吾兄之子也。
吾先人六子,吾兄讳晔为最长,有材而不试以死。
觉自少则励志,力学问,知道理,善于属文。
及长,慨然慕有为于世,不肯碌碌,为人恭谨,循循寡言。
治平二年进士第,为吉州司法参军,有能吏名,用荐者为韶州军事判官
行至虔州得疾,卒于驿舍,熙宁三年十一月己丑日也,年三十有七。
觉字道济建昌军南丰人
王考讳易占,太常博士
曾王考讳致尧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赠右谏议大夫
觉母李氏,妻邓氏、夏氏、范氏,有子修偃。
熙宁四年八月壬申葬于南丰龙池乡之源头。
吾哀其若将有成也,而止于斯,故为铭其墓曰:
德累则厚,方济而陨。
材引则达,未试而泯。
志弃不获,谁云非闵?
墓石有文,尚永来信。
澶州重修北城记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九
澶,古卫地也。
春秋时,尝会十一诸侯盟于此。
历唐、五代暨我朝皆以名州,既而又表其军曰镇宁以重之。
京师在汴,是为北门之屏。
凭深扼冲,襟带燕、魏,盖河朔一都之会也。
州本治顿丘晋天福中,始徙于德胜寨。
方其徙时,出多故仓猝间,即用旧址,挟河桥为二城。
其规模固已陋矣,而河滨之土疏恶善隤,北城之隅,复当三扫之敝。
夏秋洪流暴溢,浸淫泛滥,大为州患。
急则料民而缮治之,完而复圮者数矣。
庆历中,州使尝有增筑之议,更三太守,或营或止,卒不克就。
治平三年三月给事中天章阁待制李公既领州事,患其所以然也,将踵前议而即新之。
询之属僚,属僚叶谋,请之朝廷,朝廷曰俞。
于是工人程其能,群吏谨其职,揆以间月,授以事期。
引铁丘之土以易朽壤,市津门之木以增崇构。
且也调赤籍之伍以纾民力,资回图之钱以省官用。
始筑于九月二日甲子,考成于十一月二日甲子
兵马钤辖某官某、某官某实董其役,通判军州事郑某、田某总领而临莅。
大凡役六邑义勇,两埽、河清诸铺兵总若干人,为城五千七百七十步有畸,而外郛水濠之长如之。
为輣楼五百一十一间,而团敌马面之制随之。
西距河壖,别为长堤三千五百三十步,所以止横水齧城之害也。
并壕外向植桑若干株、若干株,所以代枳棘藩落之卫也。
直城东西隔断堤路,增二瓮城,所以绝寇骑奔突之患也。
惟是郭门之器,守禦之备,莫不增旧而加葺焉。
台高而堑深,下厚而上杀,其坚足以遏湍悍之流,其壮足以侈华裔之观。
非夫智以经之,仁以临之,则渠能即卑为崇,撤故为新,举一日之力而收永久之利耶?
昔《春秋》所记诸侯之事,而土工无大小必书。
然其美恶或不同者,皆指事示后以为法戒也。
其曰「,城中丘」者,以重其书也,谓其敝不早完,使至大坏。
方夏劳众,而城与始作无异,故重其事而讥之。
其曰「,城诸及防」者,以时而书也。
谓其戒民备物兴徒,竣事皆在农隙之月,故谨其时以善之。
是役也,因基于前谋,及城之未毁,戒夫《春秋》所谓重者也。
自缩版至于工休,不尽中冬,合乎《春秋》所谓时者也。
故作之不劳而成之如素,宜其书以告夫来者,嗣其休利裕民于无穷也。
公名中师,以文学政事陟从官。
治澶踰年而召归,方且大用矣。
庆历三太守者,某州防禦使郭公承祐龙图阁直学士张公奎、翰林侍读学士叶公清臣(《苏魏公文集》卷六四。)
隔:库本作「隅」。
孟母寿诗 明 · 湛若水
孟氏子兄弟二人源津,皆从予新泉讲孔孟绝学。七年十一月二日其家君诞,既称寿毕,索太夫人促津来新泉。津以十九日诞,辞。谓之:汝第往学焉,即寿我也。同门谓昔者孟子尝以命游学于鲁,数年不归矣,而孟母之名至今不朽,请为诗寿焉。
既有孟氏子,岂无孟氏母。
经年学不归,寿亲在行道。
暮宿新泉源,朝望滁阳云。
愿酌无穷泉,永言不朽
白土寺惠大师碑记隆兴二年 宋 · 黄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七
隆兴元年冬十有一月己丑江南西路转运副使臣安行言:去年夏六月不雨,至于秋八月,苗且尽死。
州县惧无以应贡赋,分告秩祀,各即其封抚之。
宜黄土山有唐异僧所宅,其身犹在。
方有请焉,霈泽周被。
实惟陛下尧父舜子,格于皇天,龙神效职,不失时宜。
知州事臣孝祥与所部邑令僚吏,与其民之士者农者,愿因以状闻,庶几得大谥,永著终古。
「臣伏以出云为雨,山川攸司,顾取必于昔人解蜕之质,如责券探囊,无不如意,则决非偶然者。
且今罔有所冯附,而上州下乡,家以为祀,不谓久而怠,为之请命,讵可却哉?
臣谨昧死请」。
制曰:「可。
其赐普惠大师」。
明年夏四月,大水,雨昼夜不止,且及县治。
其先县官有和籴所储峙数万斛,吏民周章,于是命书至自行在所,亟祷之,乃霁。
将告于其祠,万人咸会,声容隐訇,若闻鬼神。
是岁无枯旱愁霖,谷果胥熟。
其民始相与谋,不可不文其实。
按:同治《宜黄县志》卷四五之二,同治十年刻本。
虞山歌赠陈元习中丞抚南赣 明 · 湛若水
虞山虞山,乃在洞庭姑熟之间。
遥遥东驰到海,截屼峍而嵯峨。
琴川浟浟以渟滀,扶摇清淑之气郁积成衷和,是生魁奇俊特之士何其多。
就中有如二陈者,元方季方宜同科。
长公扬历遍天下,身佩明月胸星罗。
白眼向空思吁咈,开口不绝如悬河。
又如银汉天上落,昆崙之水千流万折生层波。
庖丁十牛中理解,八面应敌如君何。
前年知命始添丁,联翩三凤过徐卿。
始知有子万事足,岂能无官一身轻。
迩来光禄席未暖,命抚南赣连漳汀。
自古大才当大用,丈夫四海还经营。
区区问我借聋盲,此去可作咨阳明。
四省夹攻有遗策,狡兔三穴失其灵。
不然亦有智将术,威风肃肃流先声。
如以口舌代斧钺,胸中百万藏甲兵。
弄兵之徒化赤子,归放牛马耕为农。
洗兵于江湖,四省见永清神武不杀方来庭癸巳十一月二日。)
贺册仁宗英宗徽号礼成表1083年11月2日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八、《临川先生文集》卷六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某言:伏睹进奏院状报册告仁宗皇帝、英宗皇帝徽号礼成者。
肇称缛礼,追荐鸿名,扬二圣之闳休,风四海以纯孝。
惠心昭假,釐事备成。
中谢。)恭惟仁祖以尧之巍巍,丕冒区夏;
英考以舜之业业,祗承庙祧。
隆德至于难名,崇报义存于无已。
皇帝陛下仰稽前宪,俯采庶言,命册使而致严,告匰主而归美。
神灵率吁,其启后于无疆;
品庶交欣,以奉先而不匮。
臣备叨殊眷,获睹上仪。
顾久负于沉痾,乃独妨于旅进。
圣孝瑞应诗 明 · 杨士奇
四言诗
洪惟皇帝陛下以孝治天下所以教化纪纲之道一遵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成宪天下万国之人承风乡化熙熙然入于泰和之域矣陛下圣心重惟皇考皇妣陟降在天瞻侍无所乃于永乐四年十一月庚申徵天下道士咸至京师朝天宫神乐观洞神宫脩举金录斋法表孝思也车驾幸斋坛圣神虔至对越在上肃然有临辛酉有青鸾白鹤翔舞于神乐观壬戌车驾复幸朝天宫有宝盖五色光辉奕煜自正阳门冉冉入于皇城癸亥有神人见神乐观甲子卿云见朝天宫乙丑甘露降于宫树丙寅车驾复幸朝天宫卿云覆映坛上鸾鹤数百翔舞旋绕既讫事二日醴泉神乐观甘露复降孝陵臣切惟祯祥之出皆不徒然谨按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甘露降醴泉出孝经援神契曰天子孝则庆云见若鸾鹤之应道家为重惟神人尝一见于汉武登封之际而毕见于今日既当圣诚感孚之时又皆出于神明戾止之地实由陛下大孝深仁至诚之应辛未群臣上表贺以为陛下圣德纯至用克膺兹嘉祥陛下谦抑弗居一归本于皇考妣圣灵以下及群臣恊赞之力又申饬群臣古先哲王皆因祥思惧今不宜有所怠忽此益以见陛下与二帝三王同一盛心臣叨尘侍从躬睹盛事不可无歌咏以铺张鸿休谨拜手稽首而献诗曰
惟皇御极,八纮率俾。
曰孝曰仁,爰教爰理。
惟皇考妣,著存无间。
岂曰羹墙,斯须有见。
洋洋圣灵,陟降在天。
遑遑孝思,皇心有虔。
乃循玄范,乃脩金录。
爰伸终慕,暨惠普率。
惟皇渊衷,斋庄纯一。
对越有严,有恪有翼。
上帝有言,忱孝予子。
百神有言,笃恭于主。
至诚感孚,祯应骈臻。
缟鹤傞傞,青鸾䎙䎙。
下上坛壝,周旋庑序。
徘徊翱翔,如掖神驭。
煜煜宝盖,绛节黄麾。
流越端门,如神往来。
复有神人,有言有告。
出入倏忽,邈不可究。
复有卿云,五章烂垂。
轮囷葳蕤,琪叶金支。
粲粲天乳,湑湑甘露。
既零道苑,亦降陵树。
厌浥琼脂,淋漓玉津
以荐以餐,统和天人。
讫事秉虔,如盥未荐。
绳绳休徵,叠出层见。
有深规甃,有泉潗潗。
苾芬充达,沾者酡颊。
穹祇发祥,式昭孝诚。
群臣拜手,皇德之徵。
皇曰匪予,天地考妣。
降鉴畀祐,锡时蕃祉。
自昔明圣,膺祥务敬。
汝予恊恭,庶臻永庆。
群臣拜手,惟皇圣明。
皇不自圣,臣敢怠宁。
有臣士奇,纪载是职。
敬陈歌诗,永播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