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故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枢密使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吏部侍郎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一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赠太保中书令文康王公神道碑铭(并序景祐三年1035年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景祐元年秋八月壬戌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公薨于位,天子震悼。
翌日,临其丧,废朝三日。
以太保、中书令告其第,命鸿胪内侍通治丧事,赙物恤孤,卒用其加等。
礼官考行,谥曰文康
即以其年十月,葬河南府河南县洛苑乡魏封原,举二夫人祔焉。
公讳曙,字晦叔,其先太原人
始,王氏居太原,为著姓,其后有徙西河者。
公之先君,能传其世系之所从,实隋世文中子之弟绩之后。
绩号东皋子,东皋而下,间有儒者,然不大显,亦未尝去河汾。
经乱亡,其谱不复贯叙,故后世唯祖东皋子
至公始葬先君河南,今遂为河南人
曾祖杰,祖崇,生兵间,以义勇自许。
河东大将周德威闻其名,召补裨校。
德威后帅燕军,以战死。
失知己,功业不著,以寿终。
景纯,少客燕地,感家世儒者,不当用材武进
乃南游嵩洛,得左嵩谭用之者为之友,寖以文称。
太原,至境上,时刘氏方据其地,叹曰:「天下将定,以区区一方支天下兵,此危国也」。
遂不入,止上党,帅延致幕府
府罢,不复作吏,购四方书,或手抄之。
晚年,书数千卷。
端拱中,终京师
及公之贵,追荣三代,曾祖太傅,曾祖妣张氏韩国太夫人
太师,祖妣阎氏齐国太夫人
太师尚书令,妣祁氏鲁国太夫人
公少举进士淳化三年上第。
释褐河南府巩县主簿,再调定国军节度推官
咸平中,天子用古科目考方闻之士,工部尚书赵公昌言举公贤良方正,试入等,授著作佐郎,出知明州定海县
代还,为群牧判官,赐五品服,迁太常丞
受诏脩《传灯录》,判三司凭由勾簿司,考发开封贡士
坐失实,出监庐州茶税。
东封加恩,迁博士通判陈州
未至任,诏还,豫脩《册府元龟》,以工部员外郎龙图阁待制,赐三品服。
从祀汾阴,迁工部郎中,改右谏议大夫河北转运使
部吏受赇失举,劾罢,知寿州,改淮南运使
归朝,勾当三班院纠察在京刑狱权开封府事。
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开封府日保任掾吏犯法,降授左司郎中
寻复谏议大夫,召为给事中太子宾客
天禧三年,同知礼部贡举,所诎士或倡言被抑,无行者从而哗之,不复辨状,降为谏议大夫
俄复给事中同知通进银台司、门下封驳事,兼群牧使
四年,寇莱公被罪,坐姻累罢学士,知汝州
乾兴元年,犹以前坐责授郢州团练副使
天圣元年,起为光禄卿、知襄州
二年,再知汝州
四年,复给事中、知潞州
六年,迁工部侍郎,知河南府,移永兴军
七年,入为御史中丞理检使
七月,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
明道元年六月,朝,入殿庐,未及对,以疾还第,即上章求解政事。
七月,授户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知陕州
是冬改元推恩,迁吏部
二年夏,徙知河阳
,再知河南府
十一月被召,加检校太傅,充枢密使
明年七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未几疡发,下乎浸淫,以至大病,享年七十二。
公幼得先公所聚书,读之,至《周官》、《春秋》,尤极其义,故为文章,必本制度,临政长于断事
虽天性通悟,发为事业,迹其源流,盖有助焉。
景德中,天子尝命近臣修书,时杨文公在翰林,公止太常属丞,制以二公并命。
论者以材名等夷,非复爵位差降也
临益部日,会岁饥,众心颇摇。
公曰:「往时蜀扰,非有豪杰为倡先,特以攘寇不息,驱而合之,浸大耳。
今欲制其前,莫若禁盗」。
于是严盗法,犯者一切皆死。
出金谷募告者,又俾爪牙吏摘其囊橐画谋者,久必就拘,或示惨刑,人股栗,岁中遂无盗。
然用他法皆宽平,诖误多贷免。
尝有卒夜告其军将乱,公覆状,立辨其伪,斩之,军士皆感泣。
蜀旧以季春粜廪粟以济民,言利者增其直,公抗奏复旧,著为定制。
先是,礼部尚书张公咏再守成都人怀之,以为后无继者。
及公去,遂有「前张后王」之谚。
其临他郡,则因其俗而治之,施其术若无穷,然使人爱之,如蜀人为尤重。
狱讼无细大,必精意处之。
上党有杀人者,公察情非是,面讯其状。
其人以为不得真杀人者,已无免理,卒不自明。
僚吏亦言不足疑。
公密以物色,捕杀人者,得之,作《辨狱记》以戒理官
前在西部,有中人建议广旁陵屋居,僦之取利,以荐园寝。
公上言神道尚静,今亟有兴作,牟细利,为家人烦亵之荐,非所以奉祖宗意。
于时近倖方用土木取功赏,书奏,皆惮其守正。
中宪日,属玉清昭应宫灾,诏以卫卒及掌事者付台劾火起状。
太后临政,谓公曰:「此人火,非天灾,必戮守卫者」。
公上疏曰:「昔鲁桓、僖宫灾,孔子以为桓、僖亲尽,当毁者也。
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曰:『高庙不当居辽东,高殿不当居陵旁』。
故天灾若语此宫所建非应经义,望以臣议下大臣,茍不合故典,请归田里」。
时议者或云宫当修复,大臣虽以财费不充沮之,未有斥言不当建者。
及公援据经典,辞颇切至,上及太后皆感悟,薄前守卫者罪,修宫议亦寝。
明道中,岁旱,公以成汤六事为言,且云:「今一岁四赦,则政不节,一事也,愿深以五事为戒」。
河阳,会遣使济渎祠醮,公上言岳渎山川自非时祀,请罢勿祀,以息扰下之弊。
公坐莱公,去京师十年,天下有宰相望,士大夫惜公且老,惧不克相,延企者久之。
及晚节登用,虽以东宫之旧,上雅意所属,然亦公议有在焉。
尝以人臣患不节俭,深自亏损,在京师居第隘甚,起居常一室,中厩唯二马,食无重肉,处之泰然,矫时之为也。
笃于朋友,乐周其急。
治家甚严,退居私庭,诸子甥侄,横经侍席间,命次子鼓瑟以自娱,终岁无丝竹之乐。
中营小园,归意甚决。
末年恩礼愈极,终不得谢,有志弗就,良足悲已。
初夫人石氏,平原郡
次夫人寇氏,冯翊郡
子二人:益恭,虞部员外郎,孝谨温厚,得其家法;
益柔,右赞善大夫,笃学好古,善自树立。
二孙:慎言光禄寺丞
慎行,太常寺太祝
女七人,适校书郎陈勘、将作监主簿赵士宗、殿中丞孙瑜殿直舜臣唐州推官尹宗济、光禄寺丞张宗简、将作监主簿陈安石
孙女四人,并幼。
公母弟映,试将作监主簿,早世。
有子二人:益谦,左侍禁
益冲,将作监丞
公所著文集四十卷,《两汉诏义》四十卷,《周书音训》十二卷,《唐书备问》三卷,《群牧故事》六卷,《庄子指归》三篇,《列子指归》一篇。
再使北虏,作《戴斗奉使录》二卷。
公既葬二年,虞部君泣谓某曰:「先君素慎密,在中书枢府,为上谋虑,虽子孙莫得闻,故嘉言密论,无一传者。
在任他官,多用章疏论事,命从子益冲书之,益冲密留其藁,今颇得存。
及诸行事,皆世所睹者,大惧失其传。
故吏,当次之,将刻石以示后世」。
洙不敢让,并以世系官阀总载之,系以铭云:
惟君御臣,勿贰勿疑,知之厥艰。
惟臣事君,曰进曰退,处之惟难。
畴其知之,公始庶士,旅于外庭。
乃列从官,乃宾东朝,惟先帝明。
逮今皇圣,信之有初,保之有终。
乃翊大政,乃冠内枢,惟皇之聪。
畴其处之,公在中岁,官尝下迁。
不勉而和,匪畏而虔,秉常以坚。
亦既在位,帝咨考成,时唯典刑。
靡逸自居,靡高自名,竭忠以诚。
知臣处身,匪厥艰难,惟圣逮贤。
公实全德,颂之刻之,以永其传(《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二,明抄本。)
在任他官:四库本作「其任外官」。
英宗应诏论水灾奏治平二年八月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〇
臣伏睹乙未诏书,以水潦之变,责躬恤物,延问得失。
禹汤之引咎,汉文之恭己,不过是也。
臣伏睹自古人君之失德,必皆有嗜好偏笃难改之行,以害政事。
或好征伐,或好田猎,或好声名,或好行幸,或好治宫室,故臣下之言不可入,而君上之过终莫能改,则天为出变异以警惧之。
汉文帝之贤,唐太宗之明,皆不免此累。
伏惟陛下纂承大统三年于兹,勤修虏好,屏弃物玩,减后宫之冗,罢不急之费,早朝晏罢,日谨一日,于前数者,曾无一焉。
而天变之大如此之甚,臣窃思殆非出于陛下之圣躬,而率由政事之失,臣得为陛下详布其说。
盖以天之告人,不能谆谆然,而常以象类示。
今雨水之患至入宫城,坏庐舍,杀人而害物,此阴胜阳之沴也。
以人事而言,君弱臣强,阴胜也。
夷狄谋中国,盗贼害平民,亦阴胜也。
臣虽愚昧,蒙陛下非次拔擢,日夕为陛下讲求,思虑当今之故,与今日之所宜,无出八事之大:一曰主恩不立,二曰臣权太盛,三曰邪议干正,四曰私恩害公,五曰夷狄连谋,六曰盗贼恣行,七曰群情失职,八曰刑法失平。
何谓主恩不立?
陛下自即位以来,所与日相见者,两府之臣七八人。
时与之相见,少接其语言者,两制主判之臣,经筵侍从谏官、御史辈又数十人。
陛下之臣五日一谒于廷下,四五百人,而所与相见,接其语言,日才一二。
如此则何以通君臣之情哉?
至如馆阁省府之官,皆陛下选择养育以进用之人,而有平生未尝识陛下之龙颜者,此臣所未谕也。
窃料陛下非惮其劳而不见,特以故事如此,不能遽改而已。
唐之制有待制,本朝建隆乾德咸平天圣皆常行之。
又祖宗临御,往往非次宣召臣僚,访以政事,或行幸书林,接见儒臣。
臣愚以为宜复转对之制,及许转运判官辞见;
权发遣三司判官差遣,及委审官择大郡,自来选差知州人,并令上殿;
仍乞非时宣召臣寮,以问政事。
群臣之情达,则主恩立矣。
何谓臣权太盛?
进退百执事,皆由宰司进拟,而陛下直可其奏者十则十,百则百。
故中外之臣有被任使,当进擢,惟知出执政之门,而罕有归恩于陛下。
士大夫相语,以得官为经营有力,以失职为某人不喜。
如此,则望宣力尽忠之臣,岂易得哉?
臣愚以为小官冗职,不必烦陛下拣择。
至于修起居注、集贤史馆修撰天章阁侍讲三司副使,此四五职,名仅及十员,皆进用两制之门,陛下茍不以留意,则庸人下才,依托干情,从此而进,遂为陛下侍从之臣;
一旦有缓急,须将帅之才,则常患无人,退之则无名,进之则无补,置而不用则位高禄重。
陛下试观今日两制之臣如此者有几,即可见其所从来者不谨选也。
陛下何尝遍接识?
凡今馆阁省府之臣,阴察其可用者记之于籍间,复参问近辅左右之臣,以验其实,乃与大臣议某人堪某官,任某事。
假如修注、修撰、侍讲副使共须十员,则采察二十人以待之。
遇一官阙,陛下召而授之,则恩自陛下出矣,无经营驰骋之患矣。
至如其他进拟,有不合陛下意者,当退而改之。
如此,则臣权不盛矣。
何谓邪议干正?
昨者朝廷参议濮安懿王典礼,衣冠草茅之士,无贤不肖,上至陛下左右侍从,素所取信之臣,皆以为出继帝统,大义甚重,不宜复顾私亲追荣之礼,当据礼经,而两汉衰世故事,不可援用。
然一二奸人,内希陛下追怀之意,外协大臣不正之议,而复结濮宫诸贵人之欢,遂不顾公议,妄进邪说,以白为黑,以是为非,惑乱圣听,中外切齿。
臣愚以为应因濮安懿王论奏文字一切付外,委未尝预议近臣覆定可否,宣示四方,则阴邪之人不敢干正矣。
何谓私恩害公?
自古人君即位,无不有攀附故旧之臣。
然贤智之君,待故旧之意,恩宠甚重,而至于议政事,论国体,则必与天下之才共之。
汉文帝不访宋昌,而用贾谊袁盎,以议当世之政,不属景帝张武,而谓周亚夫为可用。
唐太宗之论人物,薄高士廉唐俭,而引重刘洎马周,其用王圭魏徵也,皆仇敌之馀,岂尝计其新旧亲疏哉?
陛下比日以来,数引见藩邸之臣,恩礼甚厚,外人不知,皆以为陛下与之议政事,论人物。
诚如此,则害圣德多矣。
缘此等人材至下,止可待以厚恩,不宜置之显路,则私恩虽厚,不害公议矣。
何谓夷狄连谋?
元昊晚年,君臣相疑,而父子结隙。
谋臣壮士,往往被诛,又累为唂氏所败,遂有休兵愿和之意。
而强臣急于进取,徼其成功。
议和之初,许与太原,岁遗金帛之直盖三十万缗。
戍边之兵,不能大减。
比之宝元以前,戍兵增五六万,而岁费约二百馀万。
故关中民力乏困,而内帑泄于二敌而益虚。
今谅祚少年继袭,多招亡命,与之为谋,有窥关辅剑南之意。
不获其意,则又邀朝廷,乞增赐予而后已。
颇闻近岁与北敌交通,使人旁午
狄人则利羌之赂,羌则恃狄之援。
唇齿相依,犄角为寇,其可不早为计耶?
臣愚以为择将帅,增参佐,则边备可讲;
都护,结唂氏,则分谅、祚之势,绝剑南之患;
宽禁约,抚属羌,则防落渐备;
久任堡障之戍,得自为政,则夷狄见畏矣。
何谓盗贼恣行?
京东之民,日夕为盗之家,往往不敢申举者。
盖官不能得盗,复能为害于申举之家,是盗之威势常大于官司矣。
久而不禁,则屯聚啸集,以覆州县,如反掌耳。
臣愚以为多盗之邑,令监司县尉,别为改官之格,以激劝之。
以捕盗殿最,以课监司守令,则盗贼消矣。
何谓群情失职?
审官所差知州通判,得替而赴阙,久而后差,常在一年半之后,而待次者又常及一百人,知县、监当者略同其比。
是常参之官不釐务,而请俸者常及其半。
其弊盖由每岁流内转官之类仅及百人,其上簿而待迁者又数百人。
凡诸铨未迁者,常及三年而后得,此盖法之敝也。
臣愚以为改磨勘之法,量入流之数,则群情不失矣。
何谓刑罚失所?
大理审刑刑部乃天下所观定法之地,用法不当,立比不一,莫甚于此。
法官铨择殊为灭裂。
臣愚以为更法官之法,则刑罚得中矣。
按:《宋名臣奏议》卷四一。又见《历代名臣奏议》卷三〇一。
边吏赏罚宜速御批熙宁三年八月壬戌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四
鄜延路奏,昨攻讨绥州侧近西贼堡寨有功将校可早处分。
今戎事未息,边吏赏罚宜速。
关中书,当给敕告者,限当日给之。
定城赵君圹志嘉定八年二月 南宋 · 赵勮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四七、民国《江苏通志稿·金石》卷一四、民国《吴县志》卷四一
先君赵姓也,讳用字弥明
曾祖朝请大夫、管当西京留司御史台讳伾
右宣教郎、赠通议大夫讳庆孙
中大夫集英殿修撰、赠大中大夫、尝贰天官讳思
淑人王氏。
家世伊洛,靖康南徙,因家于吴。
先君自幼嗜书,六载璧水,两试南宫,后以先祖遗泽任从事郎。
调浙漕计置,官于秀之青龙。
将书终考,邱公崇制置江淮,辟令光定城
嘉定己巳八月五日于邑治,年五十有九。
先君孝友宽仁,廉勤恭俭,尤长于词翰。
众以远大期,而天啬之年,痛苦罔极。
勮等不孝,卜宅孔艰,始以嘉定乙亥二月十三日,葬于长洲县彭华乡许墅之南冈。
先君始娶王氏,以绍熙辛亥九月二十一日终,今合葬焉。
后娶,三子:勮、𠡂、𠢕。
二女:长适迪功郎杨泽,再适进士姚子寅,已亡;
次适甥进士张大壮。
孙女一人。
勮等泣血谨书。
朝请大夫直龙图阁、知庐州军事、主管淮西安抚司公事李大东书讳。
乞差官点检巡按省仓草料场奏绍兴二年八月五日 南宋 · 黄叔敖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一
省仓、草料场每日支遣卸纳粮斛、草料浩瀚。
昨在京日,司农寺日轮少丞一员点检按察,本处公人并纲运杖以下罪并勘断,其馀牒送所属施行,以此人稍知畏。
缘军兴及罢司农寺,后来更无轮官按察,易生奸弊。
伏望详酌比附在京日,从本部轮差郎官一员,将带人吏,各不妨本职,前去点检巡按
其合用杖直、狱子,于仁和钱塘两县轮差,每十日一替。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四之一六(第六册第五七四五页)。又见同书食货五三之二(第六册第五七二○页)。
监司具措置改正事等半年一申中书察诏熙宁七年八月庚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五
监司每半年一具有无措置改正事及保举、发摘属官,申中书考察,如有可以施行,即下所司,令遍关所属。
蠲庐蕲等州民所欠免役钱诏熙宁七年八月庚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五
蠲庐、蕲等州民所欠熙宁五年六年夏免役钱,州县尝于不当役之家例使均出者,速改正除放。
普宁郡增俸钱御批熙宁九年八月戊子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七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七
太尉刘从广普宁郡太宗皇帝之孙,吴王元俨之女,于皇家为尊属,可增俸钱二十千,馀人不得为例。
安南兵严立酒禁诏熙宁九年八月戊子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七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七
安南兵过岭多疾病,其令宣抚司晓告毋食生冷,严立酒禁。
朱干玉戚诗 元 · 王恽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秋涧集卷十二
至元二十五年戊子秋八月五日梦先师泌阳府君命赋此题寤寐中得成韵语者数句既觉因足成之
礼制详三代,军容备百王。
锡干朱作饰,戚柲玉为章。
特总如山立,张皇见武扬。
远伸三令肃,近作一身防。
商剪歌周雅,夷清颂汉昌
格苗先此用,万古仰虞皇(以谓帝舜敷文舞干全不尚武致苗顽自格后世以征伐有天下然后象干戈备乐舞以章其成功此后王之德不及也)
新月八月五日 其一 乾隆己巳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二
一钩宛见生西宇,十日犹迟正满轮。
自是中秋胜常月,未中月便有精神。
新月八月五日 其二 乾隆己巳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二
汉边斜拂漾微明,借助龙沙景色清。
林外窥人浑似旧,谁能此际暂忘情。
新月八月五日 其三 乾隆己巳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二
虽寒不湿光盈手,未满将圆意逼人。
消得迟眠风露下,目穷西岭更逡巡。
新月八月五日 其四 乾隆己巳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二
烟火全无朗碛台,岩枝涧叶夜光皑。
绝尘佳景吟难尽,可惜诗人鲜到来。
临江仙 元 · 王恽
 押歌韵
八月一日,同高仁甫靖伯史涧之饯伯昌东行,韩明日至滑,得阴疾,后三日舟载西还,夕次淇门东刘家渡而没,得年五十有五。韩予出就外傅时同舍生也。哀哉
昨日举杯亲饯别,六人吟啸呵呵。
今朝丹旐飏城阿。
一棺零落恨,都付逝川波。

万事转头真是梦,两轮来往如梭。
人生百岁合如何。
放开眉上锁,得酒且高歌。
赠笔工蔡藻1174年8月5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一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予性不善书,尤不能用兔毫弱笔。
建安蔡藻以笔名家,其用羊毫者尤劲健,予是以悦之。
藻若去此而游于都市,盖将与曹忠辈争先云。
淳熙元年八月五日朱仲晦父书。
修敕令格式事御批元丰二年八月五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七、《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八(第三册第二五○○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九
见脩敕令格式,诸所析正,自朝廷立法付有司者,委枢密承旨司详定闻奏,付诸房遵行。
诸司关报史馆文字日限诏元丰二年八月己未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九、《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一四(第三册第二三七八页)
诸司关报史馆文字,归起居院,其关报日限:旧五日者为旬终,十日者为月终,月终、岁终者依旧。
新授京朝官限五日朝辞不得妄求恩奖奏天圣四年八月十四日 北宋 · 王沿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宋会要辑稿》仪制九之一四(第二册第一九九四页)
京朝官授差遣多不即入辞,妄贡封章,希求恩奖。
中书门下检会旧条,京朝官受敕后不得更赴朝参,限五日朝辞,除程与限一月;
又承明殿奏事官不得妄陈劳绩,侥求章服恩泽,如违,委入内内侍省申奏。
今请下御史台,应新授京朝官并以条敕晓谕,违者弹纠闻奏。
彗星见徐处仁等乞罢职不允批答靖康元年八月五日 北宋 · 宋钦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靖康要录》卷一○
应天消变,系政之修。
与其引咎以屡陈,孰若和衷而图治?
所请宜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