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大宋故推忠保节同德守正翊戴功臣镇安军节□陈州管内观察□□□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陈州诸军事行□□刺史兼管内劝农使上柱国驸马都尉西平郡开国公食邑一万三千九百户(中阙)石保吉神道碑大中祥符三年四月 北宋 · 李宗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金石萃编》卷一二九、嘉庆《洛阳县志》卷二○
臣闻哲王绍庆基而抚运,必有方、召之侯,然后隆保大定功之业;
良臣总明略以辅世,非遇勋、华之主,不能展开物成务之绩。
矧乃兴邦茂勋之后,奕叶重侯之贵。
联姻帝室,赝降嫔筑馆之荣;
致位公朝,极出藩入辅之盛。
(阙八字)亲睹(阙十字)旧封克(下阙)具美。
历考前闻,未有如故陈帅西平公者也。
皇帝南汾祈谷之年,华阙旋衡之日,大宫饮至,方舍爵以荣勋;
云台观像,遽兴怀而念旧。
以为纪功筠简,已藏虎观之书;
相质松阡,未举龟趺之制。
爰颁诏旨,申命词臣,备□□□之辞,冀扬不朽之烈。
臣乏公西□识(下阙)惧,敢凭实录,以示方来。
石氏之世家,本姬周而肇姓,康叔封受社而开国,大夫碏立义而扬名。
世胄聿昌,英贤间出,蝉联锡□,史不绝书。
稽乎谱系,阀阅之盛,其所由来旧矣。
公讳保吉字祐之
本家于真定,后徙居浚仪,今为大梁人也。
大王父讳锐,累赠太子侍中,积善在躬,韬光□耀,终协其昌(阙四字)
(下阙)流光,庆钟贻厥。
勖清风以垂燕翼,树阴德以大门闾。
惟烈考镇安军节度使、守中书令、赠尚书令追封秦王讳守信,辅皇宋之开基,为元勋而佐命,位崇上将,名冠列藩。
平叛垒于惟扬,剪疠阶于上党
圣祖笃埙篪之□,契君臣之分,尤隆(阙五字)之纯诚,终始之恩弥渥。
优游五镇,翊(下阙)政备存。
表道之碑,莫之与京。
此不具载。
公即秦王之第二子,母曰秦国太夫人魏氏。
岳渎孕灵,熊罴兆梦,靡童心而好弄,挺奇节以不群。
论兵究《三略》之书,抚剑学万人之敌。
九苞威凤,迥标瑞世之姿;
千里神驹,早动过庭之叹。
□王之节制汶上也,公实□(阙五字)都指挥使
恭惟□□贤(下阙)太祖皇帝第二女也,以帝子之尊,渐公宫之教。
降星津而下嫁,开王第以疏封。
将择名才,必先贵胄。
公以列侯之子,膺副马之求,式协帝俞,允符时望。
选尚之日,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左卫将军驸马都尉
峨武弁,卫周庐,星纪载迁,宠私荐洽。
检校尚书左仆射、行□州刺史(下阙)
太宗皇帝丕承宝命,嗣守瑶图,展爱沁园,益钟睿眷,推恩鲁馆,特峻徽章,进位检校司空,充本州防禦使
三年,肆类上帝,圭璧严泰畤之祠;
四年,薄伐太原,金鼓下实沉之壤。
公陪竹宫望拜扈革辂以亲征。
既□□□之(阙十五字)阶金紫(下阙),拜朔州观察使
九年夏六月,先王薨于淮阳
先皇帝痛股肱之亏,悲梁木之坏,永惟同德之旧,遂推延世之恩。
子象贤,克家济美,公侯必复,金革从权。
起于苫块之中,宠以旌幢之贵。
制授起复云麾将军右金吾卫大将军、□州刺史、威襄军节度使
祥琴既御,命□□□进阶光禄大夫
俄缠□□之哀(下阙)太行之险,是为襟带之地,素重腹心之寄。
佥言绥抚,允属勋贤,受诏知河阳军州事。
大河之北,魏为咽喉,历代已来,号为巨屏,岁屯锐旅,以备盛秋。
守土总戎,素有难才之叹;
颁条鞠旅,遂膺兼领之荣。
移知天雄军兼兵马都部署
公以王(阙十三字)有若于生。
知法令之行(下阙)众也。
畏爱兼资,而人莫敢犯。
故连营士卒,仰三令之严;
阖境蒸黎,戴二天之惠。
端拱初,帝藉展躬耕之礼,率土覃遂行之庆。
建牙易地,濒海殿邦,加检校太傅沧州横海军节度使进封西平郡开国公
明年,加特进,授邢州□□军节度使
夫加地进(阙九字)有功也。
转秩赐金,汉法所(下阙)风声。
舆情率吁以借留,玺书劳赉而褒美。
故两迁龙节,而犹抚铜台。
尔后纪号改元,就阳报本,常先军旅之贡,屡进□□之□。
皇帝膺宝运以承乾,继大明而出震,诞敷宠泽,首眷元侯
惟彼,控于桃塞,西□秦关百二(阙八字)周畿千里(阙六字)分陕□治(下阙)督府长史、充保平军节度使。
岁在乙亥,边城晏开,控弦之众内侵,插羽之书狎至。
虎臣式遏,尚稽月捷之音;
銮辂有征,遂□□巡之驭。
诏以公充河北诸路行营都部署
公禀九重之成算,先万乘以启行。
受命忘□,有穰苴之□□师(下阙)皇威而清朔塞。
攘敌之效,公实首之。
旋加开府仪同三司
景德元年,国家以公有□□禦边之绩,有龚、黄惠民之□,畴庸之际,注□弥隆。
议赏南宫,亟举旌贤之命;
改辕西楚,遂升论道之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州武宁军节度使
(下阙)排阵使
受面命于□坐,遽星驰而戒道。
总精锐之旅,军于澶渊北门之外。
一旦戎骑数万,径及城下,公不俟擐甲,独当其锋。
即日乘舆至于侯服,驻跸之始,亟幸北城。
按节劳军,欢声雷动。
二帅迎□□前□,六师贾勇以增□。
(下阙)回銮于丹阙,示慈折俎,爰加礼于元戎。
锡宴于州之行宫,赐射于宫之后巷。
上射侯连中,公与襄帅次第中焉。
上阅之,喜,遽命弓发矢,随而解之。
从官奉觞称贺,左右咸呼万岁,即时俱有袭衣、宝带、雕鞍、名马之赐。
是时,□□稽首(下阙)宸谋之独断。
□北□以布坚□,□强弩以当前锋。
茍闭垒以自安,岂交兵而□胜?
公于宸扆之侧,慷慨自陈曰:「臣无鹰犬之材,蒙被驱策,仰资庙胜,获睹谧宁。
诚赖继隆,共申□海,逃旷败以期幸,愧劝劳而蔑闻」。
襄帅复顿首恳言(阙六字):石某之下□□□上器公能□贤而崇(下阙)赐巨觞,极欢而罢。
及骖騑旋轸,幕府□勋,首益□封,式隆宠数。
明年,肇禋行庆,易壤推恩,改陈州镇安军节度使
宛丘奥区,顺□而近。
先王旧治之地,布遗爱以在人;
高牙继世之荣,嗣仁风而及物。
折薪之□未获前修元□□□□□天眷(阙五字)昭易改号。
既均于大庆(下阙),于来朝修□上奉符而行,公鸣珂以从。
摄事岱宗之下,捧俎封祀之坛。
及□祭于方祇,洎归格于清庙,皆以侍中执事,陟降帝右。
率礼无违,加检校太师、进邑千户、实食四百。
寻诏归镇,属大长公主美□有加,良□未效(阙十三字),之药,终叹于无(阙九字)逝不(下阙)勉力赴朝,不敢言病。
洎涉旬而增笃,方请告以家居。
王人、太医,相望于道。
天衷不怿,翠葆亟临。
初,上之来,公虽困惫之甚,不忘恭慎之仪,尚踔躣以门迎,靡拖绅而卧见。
上骇公羸惙,促命左右,掖以就榻,委曲(阙四字)形于色。
公□□而涕泪交下,□□而(下阙)舍以何之?
呜呼!
大中祥符三年四月二日晡时,启手足于丰义坊之私第。
子初□而览奏,抵几以震惊。
念同体之是亏,叹歼良之何速!
坐不俟旦,亟开菀门,命昭宣使入内内侍省内侍都都知恩州刺史秦翰,径至其第,□襄□□。
翌日,□□都官郎中(阙四字)假□鸿胪持节(下阙)为之助。
曲台之谥典,给温明之秘器。
地临洛汭,曹京兆之新阡;
家象祁连霍将军之故事。
即以其年六月二十六日,具卤簿鼓吹,奉公灵柩归河南府洛阳县平乐乡武原,祔先王之茔,与大长公主合葬焉,从周制也。
昔先王归□之日,五十七而薨;
公享任与年,若合符契。
(下阙)而克终尽善,公又过之。
惟公储大昴之纯精,禀空桐之劲气,襟量豁无于城府,志节礭如于石席。
慕前哲之行事,思立功于当年。
其临民则遵守朝经,严明有制;
治戎则申明军政,果敢必行。
折狱讼于片言,究学问于馀力。
御家嗃嗃,守《易》象之格言;
事主兢兢,奉诗人之深诫。
□以嫉为□□出于(下阙)之人,常厚礼以延纳。
其或边隅告警,羽檄徵兵,每裹革以上言,□颜行而效命。
有踊跃用兵之志,多纵横制胜之谋。
前后三总丈人之师,六换元戎之幕。
风声茂著,勋望攸崇。
及玄塞通驩,輶轩修聘,公以戚里台衡之重,主灵□宴射之仪。
北使瞻十丈之奇姿,睹六钧之绝艺,叹月角山庭之(下阙)晋室英才中的,独推于武子而已哉。
若夫位高能让,范宣子之存心;
功成不伐,孟之侧之为德。
亚夫绛侯之子也,握兵汉室,乏明哲以保世官;
郭暧汾阳之嗣也,尚主唐朝,鲜勋庸以书甲令。
夫如是,则不骄而满不溢,善其始而令其终。
求之□□,公无愧于古人矣。
同气三人:长曰保兴,负雄武之称,有(下阙)终于棣州防禦使
季曰保从,器宇恢宏,风韵洒落。
挺天钟之秀气,遽促脩龄;
屈海运之雄图,靡登贵仕。
终于东头供奉官閤门祗候
男十人:崇仪副使贻孙礼宾副使孝孙,并骥騄奇材,圭璋令器。
剸犀干镆,俱莹神锋;
构厦楩楠,终膺显□。
馀□□□亡。
侄二人:崇仪副使庆孙西头供奉官(下阙)女十有二人:长适内园副使承德,次适右侍禁承祐,次适左侍禁閤门祗候薛贻廓、次衣道士服,法名玄通,次幼女五人。
自王氏长女而下,凡九人并早亡。
次适西头供奉官吴守严,次二人在室。
大勋之后,昭世祀以无疆;
盛德之门,镂册书而有耀。
将□□佳城而流懿范,播□石以永清芬。
(下阙)丰碑对耸。
虎承睿旨,恭述斯文。
铭曰:
赫赫皇宋,天集骏命。
祖功宗德,重熙累盛。
帝运会昌,王图多庆。
允资钜贤,以辅元圣。
煌煌西□,才为时生。
星辰孕秀,岳渎钟灵。
白猿授射,黄石传兵。
盘矛擅誉,探穴扬名(下阙)
肯搆承家,建侯胙土。
两世旌麾,一门龙虎。
乃守宛丘,先正旧封。
乃服□□,奕叶上公
缁衣济美,油幕临戎。
朝推硕德,人仰英风。
天临铜台,亲秉武节。
时公先驱,奋扬威烈。
将师而行,□人气□(下阙)
控弦犯塞,亟幸澶渊
时公受命,禦侮河壖。
皇威诞震,睿略遐宣。
卒臻偃伯,无复骚边。
爱国忘家,丹诚蕴积。
推美让功,令猷充塞。
宸欢浃洽,圣言奖激。
荣□二字,宠踰三锡。
奉符乔岫,□宗仙□(下阙)
□祠摄事,恪慎如初。
斋心匪懈,执礼无踰。
凤去秦楼,忽归辽廓。
梦奠两楹,俄悲夜壑。
梁木其摧,将星遽落。
邦国殄瘁,冕旒震愕。
荀池饰壤,縢室开铭。
筠编勋伐,烟阁仪形。
邙阡旧壤,□树新□(下阙)
大中祥符四年岁次辛亥十一月庚午朔四日建。
勾当人曾福、□贵,都勾当元随押衙李拱,翟□均、邹从善、王德用
翟文会镌字。
鄜州官吏率民马棚大木诏景德四年四月戊辰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
鄜州率民马棚大木,而常纳者复多选退,遣使罢其事,仍劾官吏擅赋之罪。
金明池每岁竞船之戏许群臣游赏诏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二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九(第七册第六五○○页)
金明池每岁为竞船之戏,纵民游观者一月,仍许群官游赏,御史台皇城司不得察举。
勿举才经一任及无劳绩者任幕职州县官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二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一○(第五册第四六六七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一
群臣保举幕职、州县官,不得举才经一任及无劳绩者。
允言大中祥符三年四月辛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八、《宋大诏令集》卷五○
皇侄左屯卫将军允言,罔遵教导,尝冒宪章,虽坐左迁,曾无悛革。
家庭之内,惨虐屡闻;
尊属之间,侵凌斯甚。
及兹按劾,备见尤违,在于公朝,合从吏议。
尚念素婴心疾,特屈简书,止降秩于春坊,俾省躬于私第。
可责授太子左卫率府副率,绝其朝谒。
赐东浙瀑布寺敕大中祥符四年四月二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
敕:□稽古,太宗皇帝道优一贯,学总九流。
精义入神,岂专门之可拟;
众流归海,非异味之能名。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今检会淳化以后赐至东浙瀑布寺,仍赐祥符金宝牌、住持师号、命服,岁度僧一员虔守,州县不许徭役,以称朕承奉先志之意。
大中祥符四年四月二日
按:《四明山志》卷二,四明丛书本。
推鞫狱卒经七次无法司駮难者递迁一级诏大中祥符五年四月二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宋会要辑稿》刑法三之五六(第七册第六六○五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七
遣官制鞫公事,所差推鞫狱卒,如经七次无法司駮难者,递迁一级;
如未有阙,即令守阙。
诸处收坐得替离任京朝官等在任公罪许大理寺即时移报诏天禧元年四月庚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九
诸处所奏公案,收坐得替离任京朝官、使臣幕职、州县官在任公罪,合该去官原免,须候断敕,颇成淹滞,自今许大理寺即时移报审官三班吏部铨曹。
在京场务坊监官丧事给假日限诏天禧元年四月癸未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九
在京场、务、坊、监官,周亲丧给假五日,闻哀二日
大功、小功给假三日,闻哀一日;
缌麻并给假一日。
中使按察京城贫民糜粥诏天禧二年四月乙丑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一
如闻京城作贫民糜粥,不至精洁,或糅以灰。
宜遣中使按察,不得复然。
高州蛮诏天禧二年四月乙丑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一、《宋会要辑稿》蕃夷五之七九(第八册第七八○六页)
高州等蛮,如能捕杀下溪州贼彭儒猛者,当量功授刺史,或赐州额牌印,其次递加补署给次,许其贡奉。
河南府密县敕赐法海院新修法华经舍利石塔咸平四年七月 北宋 · 张哲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金石萃编补正》卷二
是塔功讫,琢石待笔。
凭予故人,阎了云宾。
跨山千词,以惊其新。
于戏!
招迷导愚,佛自有书;
褒空颂玄,僧自有徒。
斯塔也,物微不足增辉;
斯文也,才轻不足借名。
但写其因,录其形,载其岁月,彫其姓字,而腾之于无穷之龄。
密邑法海院,上首帝天下年二月五日夜,有籍人安南郡仇知训者,忽寐中自算,造此石塔
既觉,遂弃己财,洎旁诱群好,共果厥誓。
凡绳准高下,规模洪促,即山以采索良珉,发地以斗集奇势,皆自知训襟臆出,所购匠氏,但备磨刻而已。
二年四月二日营始,八月十日先以舍利瘗于地室,是岁二月九日休作。
錾《莲经》七以围其躯,冥金像十四以实其虚。
双扉乍豁,仙窟匿露,短槛危笼,星绳缠空。
十寻峻峙,迥若跃地;
九叠岧峣,远疑悬霄。
其或人恬天惺,清飔韵铃。
阴浸地腻,狂苔驳砌。
射翠飞寒,大少之颜。
匝步攒观,汴路之间。
茨岭凝烟,塔与同坚。
洧源长泉,塔与争延。
不以土,不以木,惟石也刚介,俾风雨朽之不速;
不为宫,不为坛,惟塔也高众,使今古仰而不殚。
噫!
人之来者,阅塔游记,知功辩志,则如堂之地,永新佳致,与他邑异。
时咸平四年七月十五日记。
庆唐观碑铭(并序大中祥符元年四月 北宋 · 韩望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
道母万物,物犹子生。
象成太初,囊括元气,抉散氤氲,先天地有,禀立纯粹,保合大和。
故天得而清,地得而宁,神得而灵,谷得而盈,王侯得而为天下正。
道苟湮郁,则象无所出,必天不垂日星,地不窍山川,神紊阴骘,人窒性情。
故无不通、无不具,吞两仪而不见其实,纳毫末而不睹其隘,不可以眸觇,不可以智运。
其象无体,万物之象,其体也;
其名无称,万物之名,其称也。
不可谓之有,谓之有,形其器也;
不可谓之无,谓之无,灭其变也。
有生于无,无根于有,有无一贯,存于万物,然后见道之妙、物之始。
故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以是而稽,则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为域中之大者,道冠首焉。
老子仕于姬周,子孙延于汉魏仲尼见而叹其犹龙,子长叙而为隐君子,事迹蔼然,备载经史。
洎泰山其颓,礼乐之言圮,青牛告逝,道德之论隳,自后以波引蔓延,散而不聚。
故杨墨塞路,背仁义之说;
庄列当涂,立寓言之理。
殊不仲尼老子,刊六经之秘旨,阅五千之纯奥,与世作程,范围天地。
何则?
六经之旨正而详,《道德》之奥和而备。
正则父子亲,君臣定,礼乐昭,刑罚中;
和则心以虚,神以清,恶以悛,善以立。
故基国树民,包淳剔伪,建皇极,跻寿域,未有遗儒损道而后臻其理者也。
洎后世益醨,前圣逾远,不能宏启其教,但浩扬厥波,故尚玄虚,企羽化,散帔峨冠,目为道士
得徒既繁,大壮观庙,垩泥致像,研丹写形,与浮屠氏并驱,滔源茂林,盛于中国,其来尚矣。
昔隋获神器,炀不固基,征辽幸淮,以人从欲。
茫茫九土,民不聊生,怨入骨髓,天下兴叛。
唐公拯疲,参墟启号,义声高唱,响振四海。
虽契人心,众盗犹梗,逐鹿之功,未知谁手。
武德三祀,晋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见白衣老父,须鬓皓然,乘白马朱鬣,仪容甚伟,有二青衣童子侍之,谓善行曰:「为吾语唐国天子,吾为老君,即汝祖也。
平贼后,汝当为帝,天下太平,享国长久」。
太宗使者杜昂致祭
须臾,神复见,谓杜昂曰:「归语天子,我不饮食,何烦于祭」?
忽然不见。
上异之,立庙于其地,繇是改浮山羊角之号以为今名。
乾封元年,追尊太上玄元皇帝
尔后以土德下衰,木入南斗,朱梁总权,禅唐寰鼎,篡弑荐兴,其祚不永。
庄皇起并,复唐旧业,故亳宫枯柏再荣,庆唐灵蔓引秀,历代瑞应,邦史具存。
石晋刘汉之后,干戈图王,日不暇用。
此观以地僻山迥,居晋南隅,官不给材,人罔兴力,旧宇前址,相渐而隳。
先是李唐以神尧玄宗,图六帝之容,翼侍三皇正殿,岁月云迈,彩不焕然。
虽聚其徒,曰莫能葺,往迹未倾,前迹不踵。
都监道士梁志真奋浮俗,明大观,捐嗜欲,探希夷。
以为正其末者必端其本,师其人者必崇其教,代既不能体道而行,人则咸瞻像而慕,此观不完,则何以信四方之士,鼓冲妙之风邪?
景德元年春,乃裹足上国,拜章阙庭,序李唐之肇基,疏玄元之符瑞,复古兴灵,必当圣代。
主上执大象,司左契,道询崆峒,神适姑射,却走马以粪田,烹小鲜而治国,以万物利为利,以百姓心为心,方当大顺之朝,式阐无为之化。
乃可其奏,宣中书诏晋郡,俾重葺旧殿,以严其祠。
工既鸠,宇未毕,二年仲春月二十有五晨,雾霭云蒸,嘉气四塞,空山寂然,若有所降。
俄而曙色霁,天象廓,屹乎醮坛,森然古柏,芳枝茂叶,列树十六,琼蕊珠英,露华可掬,其甘如饴。
祥匪三危,瀼瀼湛湛,阳不能晞。
众目咸睹,神而异之,于是启其邑,邑告郡,郡命僚属覆验其实。
迨初及终,八日不散,郡绘其图,抗表以进。
愚尝闻:「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见气也;
太初者,气之始也;
太始者,形之始也;
太素者,质之始也。
老子本是以兴言质斯而穷道,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故能通幽洞微,意赜象外,神而化之,不拘其变。
昔告唐以太平,今降宋以甘露,非其时,非其圣,孰能通其应而若是者邪?
望以二年春太学登甲科,筮仕之初,出宰兹邑,承郡命,秉诏旨,辖匠笃民,修其三殿:曰玄元,曰三清,曰三皇。
功就而未遑纪其事。
大中祥符元载,罢县秩,将赴调于选部,志真磨碑置观,乞撰其文。
固让不克,直述其由,乃为铭曰:
道实强名,先天地生。
罔然失象,寂尔无声。
不皎不昧,惟微惟精。
谁赜玄旨,周之柱史
象帝之先,谷神不死。
冲而用之,去彼取此。
隋衰唐盛,勃然昭圣
函关,告其受命。
卜世延洪,子孙有庆。
祠严山椒,唐倾祀遥。
道德寂寂,萧萧。
谁其葺之,属当圣朝。
圣朝哲王,体道而昌。
俾完坏宇,玄教重光。
何以昭应,瑞露瀼瀼。
其徒志真,服膺勤勤。
企籍丹台,抗章紫宸
一日必葺,无荒后人。
时大中祥符元年岁次戊申四月辛卯朔二日壬辰建。
按:将仕郎、知神山县韩望撰。《龙角山记》,正统道藏本。
王侍读1059年4月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宋景文集》卷五三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
二日次左绵,枉飨人肃给。
嗣饷醪,皆济所乏,感愧无喻。
但去人滋远,思人滋深,奈何?
陟顿虽勤,幸无雨淖。
若过二剑,则无阻矣。
所过来牟大稔,民屋熙熙,西南信乐国也。
今日是学射出遨,想千骑彷徉于鲜原,把酒劳客,观者墙堵,并四者之乐,不亦盛哉!
不得一接后乘,歆艳可知。
山阪日多,乘百步马从兵行役,殊未有涯。
惟冀善护玉体。
孟夏二日通判太博惠庭花二十枝云是手植因以为答1046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青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
前日已春尽,夏卉抽嫩青。
唯君所植花,馀红犹满庭。
常惜畏景逼,赠未及飘零。
欲插为之醉,但惭发星星。
不可待西使太过奏庆历三年四月1043年4月2日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宋名臣奏议》卷一三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太平治迹统类》卷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二、《右编》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近者窃闻昊贼遣其伪六宅使贺从勉赍书到阙,欲议通好,事颇秘密,臣不知审实。
但外人传说,昊贼来书,未肯称臣,别图位号。
兼臣昨在西京,闲居养疾,窃见传宣下河西一路州军,排备祗候西使,次第甚盛。
又令逐州通判就驿相看,置酒管领。
臣甚忧事体太过,必恐下面难为处置,有失中国制驭夷狄之术也。
臣又窃闻西使之来,非自然之意,盖契丹特遣使往河西,教之令来。
既是元昊禀畏契丹,使来贡奉,元昊不敢不从,即不假匆忙,可且持重与之商议。
纵时下未合,必有后图。
今来请和,既不由元昊,使人岂能专其可否?
以此思之,朝廷待西使不必过当。
大凡措置机事,在乎制之于初,初若失宜,后难救应。
臣又今日窃闻西使入见,赐与甚多,既许人使伪官之称,则元昊所图,势难止遏。
茍一一遂其所欲,臣不知向去事体如何。
况臣去年两使北庭,所议西事甚是分明。
臣前后邀勒度数颇多,不能一一记忆。
臣今省得再去时,与馆伴刘六符所说一节。
臣谓六符云:「北朝将来令元昊如何归附?
须是却令依旧纳欸,不可令别有所望」。
六符云:「固是如此。
况元昊自来称臣于南朝,今来更待望甚定,是须令纳欸称臣。
南朝北朝书云,彼若翻然效顺,此必待之如初」。
臣今记得上项一节甚明,伏乞朝廷检会臣再奉使过日别录照对,方见的实。
向者所许北庭岁添金帛之数,盖为令他指挥西事。
初既不避张此名声,今来又却不依旧约,则是虚受前耻而不获后效。
甚可痛惜也。
此事朝廷须是广为思虑,何者?
北狄元许却令称臣,今来自是朝廷过有许可,亦恐北狄意不欲,谓元昊于中国尚不肯称臣,于我岂肯甘分?
则是因此致使北狄亦难制元昊,元昊亦自此所图愈大也。
若北狄遣使以此来问,则朝廷何辞以对?
又虑元昊若不称臣于朝廷,则北狄必曰,元昊本称臣于我,亦称臣于南朝,今元昊既于南朝不复称臣,渐为敌国,则是元昊与南朝等,惟我契丹独尊矣。
臣谓北狄因此益炽,必自喜名分暗定,异日稍有衅隙,缘此若有所求,则未知朝廷何以待之?
臣旦夕思此二事,将必有一焉,不可不深图,不可不早虑。
愿朝廷且执北狄所约,更加裁择,不可容易过许,则不至别生后患。
臣又恐延州京师干当事人且贪成功,不为国家思后来之患。
伏乞陛下与两府臣寮深切计虑,必无后悔,然后从而行之,则天下之幸,宗社之福。
臣不胜恳恳之至。
论久旱罢听乐上寿奏熙宁二年四月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宋名臣奏议》卷九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
臣于今月二日,率百寮拜第二表,上陛下尊号及请听乐
今日早,蒙降第二批答,所上尊号不允,己断来章。
在庭数千人,无不相顾称叹,谓古之帝王虽甚盛德者,无以过之。
陛下即位未久,万方歌颂者,不可胜道。
今又作此一事,人益悦服。
茍美利之德,相继不绝,自中及外,由士大夫以至黔庶,转相告报,则何忧乎天地灾变不息?
臣实内极欣抃,贺陛下非常之美也。
然听乐,批答不许而未有断章指挥,臣窃虑圣慈未欲遽拂群情,更容上一二表而止,又虑陛下用服除常典,不得已且从众请。
此臣所以更竭愚管,窃有所陈也。
初二日,臣与曾公亮已下共闻宣谕,以久旱未雨,尚欲避殿自责。
臣退而惭惕,无地容身。
然臣虽万千其数,忧惧以及于死,终不若陛下一人内发至诚,侧身修省,则立可以感动上下神祇也。
周成王不知周公之圣,天大雷电,以风拔木偃禾,王悟出郊,即时天雨反风,岁则大熟。
宋景公时,荧惑守心,公有三善辞,荧惑亦即时退度。
是知人君修德消变,天应如响,只恐诚意有所未至耳。
伏自去秋以来,灾变特异,人情恐骇,于今不宁。
在于寻常谴告,尚须损膳彻乐,岂于今来,反欲于降圣节日,令百寮称觞上寿而有听乐作欢之理哉?
圣意以北使在馆,且欲循用常礼。
臣谓当此之际,正是陛下以中国之大,天子之尊,推行至德,以彰示敌国之时也。
臣见仁庙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在日者之说最为不祥。
臣时作谏官,立上章乞避殿撤乐,以应天变,其贺正北使只令就馆宴设。
参知政事宋庠力劝仁宗不纳臣议。
臣别日面奏,云昨朝廷已却遣人使敌,恐敌庭举行此礼,则大为中国之羞也。
久之,奉使者回,果云是日敌主传宣,日蚀,皇帝不听乐,只令就馆宴南使。
仁宗思臣前奏,深以为悔,然事已不及矣。
今来听乐之请,伏望陛下亦如尊号拒而不从,并圣节上寿,亦乞权罢,则上可以答复天谴,下可以慰悦人望。
陛下至诚至德,孰曰不能感动天地?
亦所以使敌人知中国天子所为,与寻常相远万万也。
问丧服奏天圣二年四月二日 北宋 · 杜杞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八、《宋会要辑稿》礼三六之六(第二册第一三一一页)、《宋史》卷一二七《礼志》二八
祖母颍川郡钟所生二男并先亡,祖母殁,并无服重子妇,止馀孤孙七人。
诸孙之中臣最居长,今已服斩衰,即未审解官以否?
请议吏员事奏庆历六年四月1046年4月2日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乐全集》卷二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八、《太平治迹统类》卷三、二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向在翰林学士,见本院天圣中具员,两制省官不及三十员,今五十馀员。
近领御史中丞,见本台天圣中京朝官班簿不及二千员,今二千七百馀员。
先领三班院,见本院景祐中使臣不及四千员,今六千馀员。
先判吏部流内铨,亦曾取责在铨选人,约计万员以上。
以此审官三班、流内铨并逆用一年半阙,京朝官、使臣、选人罢任候差遣待阙,比却到官,或至三四年者。
自馀武班内,臣料其数比旧必更倍多。
而又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有一烦重之地,辄便差除不行,须旋擢人以充任使。
今边陲之事稍宽交急,而恩赏之典宜立中制,若循前弊,习而为常,恐更数年,转成官滥。
欲乞今后中书枢密院所用兵兴以来权宜条例,悉从裁约,以还旧规,治其本源,用经远体。
请裁减资任恩例奏庆历六年四月1046年4月2日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乐全集》卷二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八、《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闻近有恩旨,将来圣节,自大卿监已上陈乞恩泽,并令依旧者。
庆历四年范仲淹奏定臣寮任子弟之制,其间难行如国子监尚书省锁试等事,并已冲改,只是恩例见行。
今自知杂御史以上,何勤于国,岁任京官一员,祖宗之时,未有此事。
近岁积累侥倖,为此弊法,范仲淹新请略从裁损,考之理道,已是过宜。
臣近曾具天圣景祐中及见今文武官员数进呈,据今京官比景祐中已多七百馀员,经久之图,何以处置?
其臣寮恩例,乞且依新制为便。
若朝廷议论,惟是之从,又不可以人废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