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久旱罢听乐上寿熙宁二年四月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宋名臣奏议》卷九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
臣于今月二日,率百寮第二表,上陛尊号及请听乐
今日早,蒙降第二批答所上尊号不允,己断来章
在庭数千人无不相顾称叹,谓古之帝王虽甚盛德者,无以过之
陛下即位未久,万方颂者不可胜道
今又作此一事,人益悦服
美利之德,相继不绝,自中及外,由士大夫以至黔庶,转相告报,则何忧乎天地灾变不息
实内欣抃,贺陛下非常之美也。
然听乐,批答不许未有断章指挥,臣窃虑圣慈未欲遽拂群情,更容上一二表而止,又虑陛下服除常典不得已且从众请。
此臣所以更竭愚管,窃有所陈也。
初二日,臣与曾公亮已下共闻宣谕,以久旱未雨,尚欲避殿自责
臣退而惭惕无地容身
然臣虽万千其数,忧惧以及于死,终不若陛下一人内发至诚侧身修省,则立可以感动上下神祇也。
周成王不知周公之圣,天大雷电,以风拔木偃禾,王悟出郊,即时天雨反风,岁则大熟
宋景公时荧惑守心公有三善辞,荧惑即时退度
知人修德消变天应如响,只恐诚意有所未至耳。
伏自去秋以来灾变特异人情恐骇于今不宁
在于寻常谴告,尚须损膳彻乐,岂于今来,反欲于降圣节日,令百寮称觞上寿有听乐作欢之理哉?
圣意北使在馆,且欲循用常礼
臣谓当此之际,正是陛下中国之大,天子之尊,推行至德,以彰示敌国之时也。
臣见仁庙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在日者之说最为不祥
时作谏官,立上章避殿撤乐,以应天变,其贺正北使只令就馆宴设
参知政事宋庠力劝仁宗不纳臣议。
臣别日面奏,云昨朝廷已却遣人使敌,恐敌庭举行此礼,则大为中国之羞也。
久之奉使者回,果云是日敌主传宣日蚀皇帝不听乐,只令就馆南使
仁宗思臣前奏,深以为悔,然事已不及矣。
今来乐之请,伏望陛下亦如尊号拒而不从,并圣节上寿,亦乞权罢,则上可以答复天谴,下可以慰悦人望
陛下至诚至德,孰曰不能感动天地
所以使敌人中国天子所为,与寻常相远万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