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六月” 相关资源
诗文库13389
人物库2531
古籍库93087
活动2442
诗文库
百合 北宋 · 吕陶
 押萧韵
盛夏众芳息,景物殊寂寥。
庭前有百合,颖然学春娇。
数枝己耸茂,百朵尤富饶。
拥蔽因巨叶,纷数假长条。
吐秀偏得地,争妍欲干霄。
素粉间璎珞,轻黄染琼瑶。
静若宝幢植,动如鸣佩摇。
尽向杲日丽,不畏炎风飘。
太守雅好事,得之诧朋僚。
绮思入新句,彩图上轻绡。
众目遂赏玩,英华不虚凋。
此物既异常,论议有以招。
人情爱恶间,轻重何以辽。
或谓花之祥,或讥草木妖。
嗟予岂博物,智虑随日消。
欲穷造化理,茫昧增无聊。
疑此亦偶然,发之自根苗。
莫议妖与祥,为公续长谣。
季夏西山 明末清初 · 徐夜
 押语韵
结屋此山间,柿阴浓昼暑。
云从岩际来,向我窗中伫。
北上最高峰,下瞰临何许。
爱彼南涧,去濯清泠渚。
时来石上坐,月下闻樵语。
风雨涧香过,石田响禾黍。
金匮 其五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常以六月猎于西土,发民逐禽。
民谏曰:「今六月,天务覆施,地务长养。
今盛夏发民逐禽,而元元命悬于野;
君残一日之苗,而民百日不食,天子失道,后必无福」。
以妖言而诛之。
后数月,天暴风雨,发屋折木(《艺文类聚》三,《御览》二十一,又八百三十二,《事类赋》注四)
阴符 其十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春为牝阵,弓为前行;
夏为方阵,戟为前行;
季夏圆阵,矛为前行;
秋为牝阵,剑为前行;
冬为伏阵,楯为前行,是谓五阵(《御览》三百一引《周书》)
张润农同年时相约明晤于桂林庚申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三
南山之南北山北,健翮扶摇有神力。
妖氛一瞬十馀年,壮志安能六月息。
张君驱贼如驱风,怒马独出先腾空。
超峰越涧止平地,百战百胜难为功。
张君使笔如使弩,落纸闻声作奇雨。
诗坛劲敌靡不摧,迅露才锋仍媚妩。
同举今将三十,是科得士盛莫伦。
益阳宫保大星陨,文武兼资更几人。
如君才气今谁偶,每接雄谈甘缩手。
衰庸谬辱过推激,精力何堪重斗擞。
使蜀归来百计休,草屋已葺尖山陬。
尚拟编摩了残债,敢云箸述期千秋。
平生魂㝱山水绻,但睹高深腰脚健。
连宵饱听桂林奇,杖策相随待搜遁。
朝纲大振方中兴,民心士气皆轩腾。
看君慷慨树勋绩,更莫迟回畏友朋。
范兰亭 清 · 李锴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六月荒林乳燕飞,相看相伴两忘机。
孤琴别鹤馀音远,秋水芙蓉往思违。
云壑久𢬵埋马骨,巾车何意驻柴扉。
情深为贳前村酒,转醉空山老布衣。
莆阳蔡可禹有序 元 · 卢琦
 押词韵第十七部
莆阳忠门西江陈公建义学于家之西南延致可禹蔡君以教里之子弟蔡公忠惠之后因裁诗赠之
忠门郡城东,陈氏培世德。
一老发已苍,诸郎眉总白。
屋南规义塾,去家才咫尺。
教养酬初心,经营阐嘉绩。
蔡君忠惠孙,于焉正师席。
吟诗思不凡,讲学亦已力。
野叟闻弦歌,里人慕矜式。
浇风自此袪,古道今可即。
余生遭时艰,来作忠门客。
因缘此相值,一见如旧识。
松阴六月寒,海水一天碧。
谈交臭味同,避俗烟埃隔。
追随岂不好,聚散或难必。
共惟忠惠公,文章在简册。
勖君良匪他,愿言绍先泽。
周秀实田家行 宋 · 王庭圭
旱田岁逢六月尾,天公为叱群龙起。
连宵作雨知丰年,老妻饱饭儿童喜。
向来辛苦躬锄荒,剜肌不补眼下疮。
先输官仓足兵食,馀粟尚可瓶中藏。
边头将军耀威武,捷书夜报擒龙虎(自注:近报杀退龙虎大王。)
便令壮士挽天河,不使腥膻污后土。
咸池洗日当青天,汉家自有中兴年。
大臣鼻息如雷吼,玉帐无忧方熟眠。
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序庆元二年六月 宋 · 王称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首、《宋代蜀文辑存》卷七八
文章在天地间,古今无尽藏也。
前人之作既如彼,后人之作又如此,大篇短章,千态万状,而曾不能以相一,非文章之至于极,不尔也。
传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而后之论者遂以为文章如面,良有以哉!
然予尝论之,文者载道之器,不可须臾离,可离非文也。
善乎,苏老泉之论曰:「自今以往,文章其日工,而道将散矣」。
乌虖,道散而文胜,乌足贵哉!
盖文章至唐而盛,至国朝而尤盛也。
韩、柳、李、杜擅其宗,杨、刘、欧、苏嗣其统,外此者文非不工,而求其不离于道者未易多得焉,则文章固盛矣,而亦戛戛乎其难哉!
吾乡抑文章之所自出,乡人有欲集国朝闻人胜士之文,刊为一集者,属予为序。
予以被旨造朝,未暇阅其所集之多寡,而敢以此意告之,庶乎非载道之文则不与此集也。
庆元丙辰六月既望眉山王称季平父书于凌云之舟次。
偈颂二十一首 其四 宋 · 释坚璧
 押词韵第十五部
今朝六月中,嘉田雨沾足。
山房冷似冰,千山拥寒玉。
祖意不西来,法身无展缩。
水上挂灯毬,镇州萝卜
三盏不沾唇,百味皆具足。
熊雨胪同年来城极道乡居之乐适子敬小桥书来知乡閒年丰而谷太贱仍用前韵柬雨胪并示子敬庚申 清 · 何绍基
 押祃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四
风炎日炙汗如泻,恨不乡间去观稼。
桂林才踏乱山回,长夏忍将游事罢。
九子山阿有敝庐,山花自开还自谢。
屡谋移宅苦因循,终是外缘难克化。
古贤所重是晚节,珍爱当如倒啖蔗。
无端滥作城南师,不待人訾先自骂。
况逢大比士云集,门前屐响无晨夜。
拈髭自愧丹铅疲,眯眼谁将诃责赦。
梅花小桥书屡至,喜说丰收愁谷价。
秋风清快款竹屋,瑞色芬蒀满瓜架(三弟梅花小桥庄居,今年瓜茄皆有并蒂。)
思兄预把旧醅储,忆弟难将秋课卸。
同年熊子诗文豪,钜笔钩河兼擘华。
晚恋山居狎丘壑,不羡城中好台榭。
贤妻提瓮如鲍宣,稚子蓬头似王霸。
昨来芒屦裹村泥,暂寄名园当舍。
嗟余此愿何日偿,好趁桑榆同腊蜡雨胪令子躬耕。)
云庄集序庆元六年八月 南宋 · 傅伯寿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三、《皕宋楼藏书志》卷八四
《云庄集》,故○陵太守曾公所作也。
公家世以儒显,至南丰先生遂以经术、文章名天下,学者宗之,以继唐韩文公、本朝欧阳文忠公
时文肃、文昭公同以才学进,兄弟鼎峙于朝。
文肃公位至宰相,佐徽朝初政。
文昭公出入三朝,终始全节,号为名臣
其所更践多翰墨之职,今其遗文具在,典雅温纯,盖与南丰先生真雁行也。
文昭公之孙,龙舒太守讳纁之子也。
文昭晚罹钩党之祸,龙舒公力奋于学,既践世科,官曲台矣,中道而殒。
龙溪翰林汪公尝叹其文若川增条达,莫见其止,及志其墓,以简古目之。
公五岁而孤,太夫人强氏,故资政殿学士文宪公之女,贤而明智,亲授以经而督之学。
公颖悟异凡儿,少长,益骏发,每读书五行俱下,日记数千言。
文昭公家多书,已而燬于兵,家贫无以市,一阅于肆,终身不忘,遂博通六籍诸史传记百家之言。
少从人假《春秋左氏传》,未兼旬归之,人讶其速,公曰:已习矣。
摘而问之,口诵如注水,终卷乃已。
尝憩临安孤山僧舍,客有称僧如璧冷泉亭记》者,就借所乘马驰九里,至亭上,一阅即归,写以示客,客往覆之,不差一字。
时人惊服,以为王氏之仲任、仲宣、延氏之叔坚不是过也。
年未弱冠,试于国子监,袖然为举首。
已而不利于春官氏,去从博学宏词举。
有司异其文,将以名闻于中书矣,夺于异议而止。
公遂绝意科目,然嗜书笃,虽祁寒盛暑,手不释卷。
为文操笔立成,初不经意者,徐而绎之,虽积功精思者不逮也。
公卒之二十八年,公之子今直敷文阁福建转运副使炎,辑公之文为二十通,面以授伯寿曰:「先人生平为文甚众,然未尝属藁,以故多所遗轶。
不肖之孤,纂集论次,堇堇是耳,愿丐序以行诸远」。
伯寿辞不获命,退发公文而读之,弥日不厌。
叹曰:夫文章之作,古病其难,其所以难者何也?
盖材之禀于天者,其警敏不可以强而能,而学之传于家者,其源流又贵于远且深也。
世之豪俊之士,博闻强识,一览无遗,材非不警且敏也,然家之所传无源流之学,徒凿其意而为之,则矜能骋怪,或至于畔弃绳尺矣。
文章之家,重规叠矩,奕叶相承,源非不深且远也。
然天之所禀,无警敏之才,独勤其业而守之,则罢精鉥心或不免于沿蹈故常矣。
传之论吏道者曰,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
记之论百工者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呜呼!
吏俗务,工末技也,能犹有材而守亦以世,况于文乎?
公之聪明该博既踔绝辈流,而鸿儒宗工,代起相袭,心通性解,目濡耳染,其于文也,是唯无作,作则追美于前,垂声于后必矣。
故其古诗则兴寄渊邈,词旨超迈,多效《选》体为之;
唐律则务造平淡,间出清新,比事赓韵,精诣妥帖;
至表章笺启,则又繁约适中,铺陈有叙,摭古语而加剪截之功,造新句而遗斧凿之痕。
他文一皆类是,盖深有文昭之遗风焉。
廉靖乐道,恬于势利,仕三十年仅至二千石而终,曾不获以诗鸣国家之盛而文出中朝之词命,位不配德,时共惜之。
今敷文公隆兴元年进士第,入为尚书郎,出建使者节,俱有声绩。
谦厚明敏,天子方乡用之,然则继文昭兄弟之业而使公无九泉之憾者,将于是乎!
在《传》曰:「非在其身,在其子孙」,其是之谓夫!
公讳协,字同季云庄盖公自号云。
庆元庚申八月朔徽猷阁学士大中大夫、知建宁军府河阳傅伯寿序。
按:《云庄集》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惠山 唐 · 李郢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乳洞阴阴碧涧连,杉松六月冷无蝉。
黄昏飞尽白蝙蝠,火数星山寂然。
至正己亥夏予游壶山宿真净岩即景赋诗奉简古道了堂二师 元 · 卢琦
六月翠壶山下客,凌晨登山如绝壁。
支筇径上真净岩,头上青天才咫尺。
高僧十载栖岩幽,启扉相见还相留。
欣然坐我斗室底,满室岚气生清秋。
开窗一览数千里,沧海微茫等杯水。
客帆来往烟雨中,人家远近林峦里。
平生读书苦不多,时事如此将奈何。
蝇头蜗角付一笑,会当结屋山之阿。
笛赋 战国楚国 · 宋玉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
余尝观于衡山之阳,见奇条异干罕节闲枝之丛生也,其处磅磄千仞,绝溪淩阜,隆崛万丈,盘石双起。
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
其阴则积雪凝霜,雾露生焉;
其东则朱天皓日,素朝明焉;
其南则盛夏清微,春阳荣焉;
其西则凉风游旋,吸逮存焉。
干枝洞长,桀出有良。
名高(有脱误)师旷,将为《阳春》。
其北则鄙《白雪》之曲(《艺文类聚》作师旷将为《阳春》北郑《白雪》之曲,)假涂南国,至于此山,望其丛生,见其异形,因命陪乘,取其雄焉。
宋意将送荆卿易水之上,得其雌焉,于是乃使王尔、公输之徒,合妙意,角较,遂以为笛。
于是天旋少阴,白日西靡,命严春,使午子(《文选。洞箫赋》注作「使叔子」。案注又引《毛诗传》:昔颜叔子独处于室,邻之嫠妇又独处室云云。午子,即鲁男子也。)廷长颈,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赪颜臻,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徵,歌《伐檀》,号孤子,发久转,舒积郁。
其为幽也,甚乎怀永抱绝,丧夫天,亡稚子,纤悲微痛,毒离肌肠腠理,激叫入青云,慷慨切穷士。
度曲口羊肠,揆殃振奔逸。
游泆志,列弦节,武毅发,沈忧结;
鹰扬,叱太一,声淫以黯《黑甚》,气旁合而争出;
歌壮士之必往,悲猛勇乎飘疾。
麦秀》渐兮鸟声革翼。
伯奇于源阴,追申子于晋域。
夫奇曲雅乐,所以禁淫也;
锦绣黼黻,所以御寒也,缛则泰过。
是以檀卿刺郑声,周人伤北里也。
乱曰:芳林皓干,有奇宝兮;
博人通明,乐斯道兮。
般衍澜漫,终不老兮;
双枝闲丽,貌甚好兮。
八音和调,成禀受兮;
善善不衰,为世保兮。
绝郑之遗,离南楚兮;
美风洋洋,而畅茂兮。
嘉乐悠长,俟贤士兮;
鹿鸣萋萋,思我友兮。
安心隐志,可长久兮(《古文苑》。《北堂书钞》一百十一引七条,《艺文类聚》四十四。按此赋用宋意荆卿事,非宋玉作。然隋、唐已前本集有之,误收久矣。不必删耳。)
杨州村墅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七○第六
佛岩山下丰壤西,二顷荒田草屋低。
长夏讨莼同稚子,深秋拾栗共莱妻。
我爱绿醅兼白粲,人言紫蟹胜黄鸡。
今年此兴还辜负,九月他乡思转迷。
烟雨楼 明 · 黄洪宪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高阁凭湖画栋浮,苍茫城郭望中收。
烟含树色千家雨,槛送涛声六月秋。
云壑有情閒钓艇,风尘无梦到眠鸥。
主恩泉石容吾老,莫惜衔杯醉庾楼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嘉兴府
城北灵应庙淳熙五年六月 宋 · 杨祖识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一、《成都文类》卷三三、《永乐大典》卷七二四○
惟天地人势异而理一。
自其异而言之,不知其相距几千万里,而升降往来若为其相通也。
自其一而言之,则所以主张是、维纲是、推行是者皆有所主,非偶然者。
自军兴以来,蜀土无风尘之警,所以庇之者,诚国家德泽之滂流,亦神灵效顺之阴助也。
尝谓敌人窥境,草窃叩关,咸见威光烜赫,震怖崩溃。
师旋之后,梓潼祠门马背汗洽,而后知神之赐也。
众自感泣,恨无报。
于是所在设行祠以昭奉事。
维神居撑参宫,治在水府,佐姚佑唐,助顺剪逆。
逮于我宋,逾八百祀,厥功愈昭。
自国家龙兴以来,蜀四兵。
咸平中,均、顺悖于成都熙宁中,生羌扰于汶川建炎绍兴间,北鄙大警,凡再不靖,神皆以阴兵助王师,使蜀父子兄弟不困锋镝,而朝廷无西顾之忧。
灵迹晰晰,具载纪牒。
若夫雨旸之祈,应于影响,梦寐之祥,契于符节,使人移孝为忠,助国施化,炳然一方,如在上下,如在左右。
丞相文公彦博、韩公绛、张公浚其司川蜀,皆先严奉。
成都会府也,而旧祠附于城北羌神七圣庙中,人大以为惭。
于是四民尽技以自献于神,即故地而改筑之,规模宏大。
既十四年,弗能就其什五。
主事者半已散亡,或几于废。
制置龙学胡公过而耸然曰:「嘻!
此民之庇也,而缓如是,何以为国事神?
然民力微矣,成功隳矣,前日之费其可复得」?
乃出缗钱终之,以侈神赐,以毕民愿,以息人劳,不负国家宁神之意,而民不知。
凡为费无虑四万七千缗,为屋百四十有七楹,大殿四,设厅一,更衣之所,斋宿之居,庖厨廪藏,莫不严备。
门观翚飞,修庑绳直,洞户閟宫,倚汉薄云。
远迩聚观,又以为公与神夙契,非偶然者也。
祖识尝读书,沉思静虑,若有所得。
默喻身世之去来,了然胸中,而不能以告人。
嵩岳之神降为申甫,箕尾之宿本于传说,当时所传,必有受授。
江渎祠宇,密学蒋公伐其木,而潞国文公壮其居,皆有其故。
如公设施,要有知其解者,岂祖识所能识哉!
𠊩工以淳熙五年六月五日,断手以六年七月六日,而祖识为之记。
是月旦,系之以词,以送迎神,使巫觋歌之。
词曰:荃来朝兮帝阍,理集计兮天阶。
抗霓旌兮上征,纚琼佩兮植圭。
将历参躔兮揖太微,羌按节兮中堂
整星弁兮峨峨,澹容与兮重行。
载朱鸟兮凭苍龙,出天门兮上扶桑。
荃归宿兮紫坛,云裾翩兮下来。
阊阖启兮奔飞廉,骑缭转兮西南。
复緤马兮中唐,脱剑履兮从容。
外告辨兮方归,左虫象兮右文鱼。
掩贝阙兮严水扉,荃倏忽兮往还。
监兹土兮相羊,伯正直兮民康。
能齐宿兮事神,眷頩颜兮劳之。
篆云鸟兮记将将,用复兮帝庭。
降锡伯兮纯嘏,溢斯民兮鼓舞。
醑芳烈兮牲肥,蹇报祀兮无穷。
仰肸蚃兮亿年,与国祚兮天长。
天边美人行 清 · 李锴
白水直上高山头,花草团作云锦毬。
六月气候如晚秋,天边美人清昼游。
金霞驻海凝不流,威凤十二相夷犹。
头上自有装,双椎大秦珠(叶)
身上自有衣,半臂锦傅鞲。
高靴窄其靿,蟠龙郁相纠。
五花各有马,黄金为后鞦。
五石各有弓,青镞为箭鍭。
跽而野享团栾周,屠酥白酒裁新篘。
酒酣上马疾不留,脱辔飞上山之陬。
十八女儿骑橐驼,穿花渡水歌胡歌。
旃裘毳幕事征驮,胡雏束版为行窝(其俗约婴儿于方版挂行李间驼载以行)
异俗近古差复讹,阏氏劳苦殷见多。
内侍省监楚国公仇士良神道碑 唐 · 郑薰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
运巨壑者。必资帆楫之便。
以鼓其波涛。筑广厦者。
必坚柱石之材。以完其结构。
故明王圣帝。立国保家。
莫不求竭忠宣力之臣。配帆楫柱石之用。
懋崇基业。宏济艰难。
百代通规。千载相遇。
孰称全德。其故开府仪同三司内侍监致仕楚国仇公乎。
公讳士良字匡美
海丰兴宁人也。宋大夫牧。
以忠烈正直书于春秋。公实其裔焉。
其后香以文雅仕于东汉。儒以议论贵乎北燕
蝉联圭冕。晖映简册。
代著奇节。率多令人。
史编家谱。一二详焉。
显公之曾祖考皇朝正议大夫内给事赐绯鱼袋讳上客府君。忠昭事任。
绩懋声猷。躬行正途。
克嗣先业。烈祖皇朝议大夫内常侍赐紫金鱼袋讳奉诠府君
名以才彰。功由道著。
王氏教让。羲之巳行。
于公高门定国方大。
皇考讳文晟府君。精持贞廉。
高挹尘俗。位以命屈。
庆因善馀。厥惟楚公
克振勋德。追赠特进左监门卫将军
赐紫金鱼袋。申公之诚孝也。
公年未弱冠。入仕东朝
是时宪宗皇帝主器承华。体元储两
亲奉再饭。共欢九龄。
助澄少海之澜。更阐前星之耀。
永贞十年授掖庭局宫教博士。赐绯鱼袋。
元和初以旧恩本固。新渥弥隆。
既颁侍从之勤。首举宠迁之命。
宣徽供奉官赐紫金鱼袋。
检身极敬。奉辇施劳。
励自牧于撝谦。表无私于应对。
闰六月朝散大夫内侍省内给事宣徽供奉官如故。
材力彰于省局。周旋美于禁闱。
骤议甄升。更加命秩。
冬十月内常侍。馀如故。
未周星纪。三历显途。
既洽讴谣。且明恩泽。
虞卿再见。为赵上卿
荀爽九旬。登汉三事。
允膺时议。彼或多惭。
三年以本官充内外五坊使。寻或迁宣徽供奉官
发彼五豝。辅驺虞之仁化
殪此大兕。咏吉日于蒐。
外抚之暴横自消。中野之井闾知感。
十年大中大夫内侍省内常侍。寻以本官充平卢军监军使
全齐旧壤。继代邀恩。
甲兵盛充。贡赋不入。
公闻其叛涣。谕以忠贞。
爰革非心。几至效顺。
明年诏徵。又以内侍依前宣徽供奉官
吴寇据淮。天兵在野。
逗遛不进。沮败为忧。
使臣往谕中旨。遂命公以本官及职充淮西行营宣慰使
至则大布皇泽。益励军威。
四远瞻风。万夫振气。
而又尽得机要。既还奏闻。
竟至成功。期为显效。
十五年云麾将军右监门卫将军。充内外五坊使
仍赐上柱国。又进封南安县开国男
食邑三百户。驱兽而无害五谷。
充庖而有事三田。蕙圃兰塘。
落飞驻走。助开三面之网。
勤施一目之罗。鄙长杨之大誇胡人。
笑上林之务矜楚使。条令既肃。
巡游尽欢。其冬复加冠军大将军
长庆初五坊使。以本县进封开国子
寻进侯爵。食邑一千户。
宣徽供奉官皆如故。二年凤翔监军使
进封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亶父旧疆。缪公遗政。
郡邑则武安留守扶风则马谟擅名。
杂于版屋之郊。号为难治之俗
公揽辔即路。下车抚戎。
三军畏威。百姓怀惠。
宝历二年徵。复为宣徽供奉。
以本爵进封郡食邑二千户
寻除鄂岳监军使。傍连荆楚
南接湖湘。闾阎皆土著之安。
货贝有山积之富。兵不坚利。
人皆惰游。公深赞训齐。
同为勖勉。知方有勇。
自我而能。太和元年入为宣徽供奉官
转内坊典内侍省。秩清事简。
优逸自娱。莫展长才。
郁于偫论。俄拜右神策军副使
公于是端肃以贰戎政。廉让以播军声。
屏卫益严。暴悍知禁。
二年擢为右领军卫将军内外五坊使。讲事一时。
农不易陇。选徒百队。
人不告劳。鲜扁而布青林。
行事而无遗兖。貙貗古法。
蒐狝新规。指顾之间。
莫非尽善。六年真拜内侍省事
馀如故。明年转大盈库。
领染坊。依前知省事
恩泽浃于寰瀛。宠赐周于藩服。
绮罗万段。锦绣千筐。
每极珍华。曾无滥恶。
又元黄朱紫。染彩文章。
靡不精鲜。悉中程度。
以赏能陟于飞龙使。本官并仍旧。
御闲二六。天骥三千。
异骨峰生。深沟血溢。
亲习尽驰驱之妙。偫分多驵骏之奇。
刍秣尤精。稿秸常羡。
九年五月左神策军中尉左街功德使将军省事如故。
练达戎机。总亲护禁。
典理爪牙之卫。左右心膂之师。
宽不丧威。简不旷务。
气励熊罴之勇。手持虎豹之韬。
恩由忠深。士以诚感。
张孺骖乘。孝宣乃安。
赵喜宿卫显宗加厚。
左骁卫将军。馀如故。
既而郑注挺妖。李训附会。
列奏伪瑞。固邀銮舆。
图害腹心。渐逞奸毒。
公先机立断。禁旅遽齐。
坐遏凶渠。保护帝辇。
指名魁首。俄顷追擒。
其馀躁竞进取之徒。枝连叶著之党。
或志谐狂计。罔自正身。
或迹比顽童。居然就祸。
莫不尽苞恢网。同抵国章。
由是宗社乂宁。中外协睦。
非夫忠谋天假。广业神通。
其孰能如此乎。及于庙堂议功。
公在第一。优诏加特进本卫上将军
中尉省事如故。位轻于德。
赏不配勋。难许冲谦。
终升峻级。寻迁骠骑大将军
开成五年开府仪同三司卫上将军封楚国公
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
颁恩常例。非私受也。
会昌元年又加食实封二百户。寻擢为观军容使
兼统左右三军。奖旧常仪
昭异渥也。公每念祸伏福中。
禄为身累。将持盈满。
莫过退休。三年
以寒暑内侵。针凿罕效。
因求散秩。用遂素怀。
乃除内侍监将军省事如故。
寻又连表陈让。固辞恩荣。
优诏以本官致仕。其年六月二十三日
薨于广化里之私第。享年六十有三。
呜呼。身随运往。
名寄勋留。一代推雄。
九原表杰。天子悼之。
罢朝两日。赠扬州大都督
公弱冠以辨智取位。强仕以干蛊居官。
及莅大政。以机略致勋劳。
臻于贵寿。以恬退保终始。
事在简册。爵极天人。
出入七朝。显扬三纪。
秩以功艺进。道由忠直彰。
击鞠广场。则驰先百马。
弯弧迥野。则飞落双雕。
故得侍娱游则三领五坊。承顾问则八加供奉。
元和中卢从史上党兵劲。
阴结叛臣。宪宗皇帝护军中尉吐突公统戎专征。
密勿神算。诱至幕下
缚送阙庭。是时公适在军。
助成丕绩。其或扬镳宣命。
电扫雷惊。每播深恩。
亲当横阵。两河平殄。
颇预其功。虽不自矜。
实传众口。而多材多艺。
强记博闻。举策画若应神明。
簿书无逃心目。而又精鉴。
冠绝当时。门馆宾僚
荐延功行。必求明德。
用辅圣朝。则有秉忠正之心。
匡赞之任。才表正佐。
出为国桢。康济偫生。
辉华四海者矣。然后知卫将军七击匈奴
封侯九国。崔骠骑六征绝塞。
列将八人。特美高勋。
岂膺贤弼。以今方古。
我德为优。以四年正月二十三日
归葬于万年县宁安乡凤栖原社季村。夫人安定胡氏祔焉。
礼也。夫人故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子宾客御史大夫户部尚书承恩之女。
性德天才。标冠族。
叶组紃之懿范。彰图史之贞规
法度所以正家。柔闲所以遵道。
洎祥开凤兆。德协鹊巢。
芳徽溢于闺闱。令则洽于姻族。
以公勋位峻重。累封至鲁国夫人
壬戌岁先公而殁。有男五人。
宣徽使银青光禄大夫内侍省内给事赐紫金鱼袋曰从广。次光禄大夫检校散骑常侍持节曹州诸军事曹州刺史御史中丞上柱国南安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曰亢宗
閤门使朝散大夫内侍省内府局丞赐绯鱼袋曰从源。次邠宁监军使中散大夫内侍省内侍局丞赐绯鱼袋曰从渭。
幼曰从潩。皆禀过庭。
早通诗礼。承恩入仕。
共效忠勤。为明庭之羽翰。
作私室之符瑞。不忘素业。
自致青云。宜乎懿德有后。
信不诬矣。大中纪号五年
克平四裔。东南款化。
西北开疆。三耀舒光。
八纮无事。皇帝念功轸虑。
录旧申恩。惟楚公永贞时祖宫有翼戴之劳。
元和时宣徽有委遇之渥。今则已悲封树。
未刻松铭。乃命举其殊庸。
勒在贞石。用传不朽。
昭示将来。特诏词臣
俾其撰述。臣薰恐惶直叙。
不敢虚美。谨为铭曰。
仇氏之先。本宋大夫
就义轻死。名昭册书。
厥后闻人。汉香燕儒。
乃生楚公。前修不渝(其一)
焯焯楚公俊乂迈德。
克抱才器。必循典则。
天资忠孝。神助正直。
高揭勋名。几摧奸慝(其二)
从史负力。潜通镇郊。
上将授诏。缚归天朝。
楚公佐成。众不敢摇。
东国大定。尘氛自消(其三)
蔡寇不庭。诛行原野。
偫校伤败。师无进者。
楚公衔命。汗血波泻。
貔貅鼓气。城垒连下(其四)
注训勃戾。妖淩北宫
和銮在御。狂祲来冲。
楚公奋臂。甲士趋风。
克歼渠孽。乃建殊庸(其五)
五坊三居。公畋有节。
宣徽八人。密议攸竭。
再监戎阃。将校感悦。
一牧郊垌。骅骝夐绝(其六)
佐佑帝室。手提禁师。
士伍胥附。皇心勿疑。
持满先戒。居高不危
悬车告谢。彭薛肩随(其七)
骇起截飙。哀缠逝水。
空留洪烈。永载青史。
精爽何之。壮猷已矣。
京兆开阡。寿堂在此(其八)
仕承泰运。殁偶昌期。
徽音不泯。令嗣衔悲。
圣念既勤。爰斲丰碑。
事功难究。有腼色丝(其九)
川常不移。已列。
元室虽闭。清风靡歇。
作皇代之英臣。期终古兮无绝(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