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创作日期
为武重规让司礼卿表689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重规言。伏奉今月十五日制书。
加臣中大夫兼司礼卿。宠命光临。
心灵陨越。臣重规中谢
臣闻量能而官。往圣垂范。
无德而禄。昔贤有诫。
陛下施物之平。不私毫发。
知人之鉴。独谬庸虚。
但礼秩之职。历选所难。
苟非得贤。于何求化。
西京置一十二列。首贯金吾
东汉有三十九人。多迁玉铉。
妙择时望。将以洽神祇。
博采列侯。所谓重宗庙。
桓荣之经学。始展今恩。
孙通之礼仪。方膺此命。
在臣无取。远谢古人。
将何以载元冕之七旒。驱素车之十乘。
臣之慊慊。非欲自保其身。
臣之慺慺。深虑上尘于国。
伏乞圣恩容纳。皇泽沾濡。
深惟得人。傍授能者。
天官无旷。庶绩其凝。
谨封所让人状如前。不任惭惧屏营之至。
老人星689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赫赫宗周。皇天降休。
丽哉神圣。皇天降命。
开纲布网。发号施令。
河出图兮五云集。天垂象兮三光映。
南极之庭。老人之星。
煜煜爚爚。煌煌荧荧。
秋分之旦见乎丙。春分之夕入乎丁。
配神山之呼万岁。符德水之兆千龄。
晃如金粟。粲若银烛。
比秋草之一萤。状荆山之片玉。
浑浑熊熊。悬紫贝于河宫。
奕奕炜炜。曜明珠于汉水
其光也如丹。其大也如
稽元命之攸述。按星经之所纪。
见则化平主昌。明则天下多士。
经始灵台。嵯峨崔嵬。
星则唐都讲艺。气则王朔呈材。
昼观云物。夜察昭回。
睹南郊之炳耀。欣北极之康哉。
三公辅弼。庶官文武。
献仙寿兮祝尧。奏昌言兮拜禹。
瞻太霄而踊跃。伏前庭而俯偻。
万人于是和歌。百兽于焉率舞。
穆穆神皇。受天之祥。
邈矣台州之北。窅然汾水之阳。
贞明也者。日月同光
贞观也者。天地为常。
有混成之独立。运元气之茫茫。
若夫大虹流渚。金天当宁。
大电绕枢。轩辕受图。
殷馗则黄星见楚。雷焕则紫气临吴。
青方半月。东井联珠。
辰极之齐七政。泰阶之平六符。
虽前皇之盛德。又何以加于此乎。
至若甘露溢。醴泉出。
蓂荚生。嘉禾实
凤凰丹彩。驺虞白质。
南海无波。东风入律。
比夫皇穹之锡寿。何足以谈其万一。
圣上犹复招列仙。择偫贤。
日慎一日。元之又元。
兵戈不起。至德承天。
臣炯作颂。皇家万年。
魏州使君贺白狼表689年 初唐 · 崔融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八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臣某言。
某月日得所部魏县申称。
得令孟神符牒称。
某日得佐吏长寿乡单守中状称。
隆周长寿两乡界有白狼见。
臣等尝恐是虚。
未敢即申。
因处分诸乡。
若有见者。
辄令系取。
某日长寿乡致仕前游击将军上柱国朱佛儿。
长寿乡界内逢白狼。
驯狎无惧人意。
遂以绳络头系得随送者。
臣谨按瑞应图云。
白狼者金狼精也。
殷汤时衔钩入于庭。
王者仁智明哲即至。
动准法度即见。
周宣王时见而犬戎服。
伏惟皇帝陛下元期兆朕。
灵命氤氲。
物类有感而必通。
符祥不召而总集。
金精累烁。
鼓铸于阴阳。
玉毳霜翘。
腾倚于郊甸。
应时乃出。
野心狎而无惊。
有道则游。
贪性驯而不搏。
亦何必兕豹可履。
蚖蛇可弄者哉。
徵故事于璇钤。
考异闻于玉册。
出自神符之县。
显符命之通神。
来于长寿之乡。
明久长之益寿。
重以陛下独尊三界。
高视四天。
身运明哲。
动循法度。
既合周王之时。
仍彰犬戎之服。
上元潜惊。
佛儿来送。
天尊若曰。
陛下养众生。
其如二乎。
善守其中。
亦可知矣。
谨寻令式。
唯合申台。
臣以尊号初加
神聪显应。
守文不奏。
恐爽灵心。
无任跃悚之至。
谨冒死遣官奉表称贺以闻。
其白狼既非常兽。
臣未敢即放之山野。
见令佛儿养饲。
伏听进止。
天门赦改年689年1月 初唐 · 沈佺期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则天门
圣人宥天下,幽钥动圜狴
六甲黄气,三元降紫泥。
笼僮上西鼓,振迅广阳鸡。
歌舞将金帛,汪洋被远黎
洛城观酺应制689年1月 唐初 · 陈子昂
五言排律 押灰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瑶台
圣人信恭己,天命允昭回。
苍极神功被,青云秘箓开。
垂衣受金册,张乐宴瑶台
云凤休徵满,鱼龙杂戏来。
崇恩踰五日,惠泽畅三才。
玉帛群臣醉,徽章缛礼该。
方睹升中禅,言观拜洛回。
微臣固多幸,敢上万年杯。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十二 689年 唐初 · 陈子昂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青青成斧柯
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
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
云海荡潏,孤鳞安得宁。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四 689年 唐初 · 陈子昂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放麑翁 食子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一作尚)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一作且)不忍,况(一作矧)以奉君终。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十六 689年 唐初 · 陈子昂
 押寒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鲁连 尊乐毅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
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一作递)相干。
燕王乐毅,分国愿同欢。
(一作仲)让齐爵,遗组邯郸
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上益国事689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闻古者富国彊兵。
未尝不用山泽之利。
臣伏见西戎未灭。
兵镇用广。
内少资储。
外勒转饷。
山泽之利。
伏而未通。
臣愚不识大体。
伏见剑南诸山。
多有铜矿。
采之铸钱。
可以富国。
今诸山皆闭。
官无采铸。
军国资用。
惟敛下人。
乃使公府虚竭。
私室贫弊。
而天地珍藏。
委废不论。
以臣所见。
请依旧式。
尽令剑南诸州准前采铜。
于益府铸钱。
松潘诸军所须用度。
皆取以资给用。
有馀者。
然后使缘江诸州递运。
散纳荆衡沔鄂诸州。
每岁便以和籴。
令漕运委神都太仓
此皆顺流乘便。
无所劳扰。
外得以事西山诸军。
内得以实中都仓廪。
蜀之百姓。
免于赋敛。
军国大利。
公私所切要者。
非神皇大圣。
谁能用之。
管仲云。
圣人用无穷之府。
盖言此也。
臣某言。
臣伏见神皇陛下恭已受图。
遐想至理。
将欲制御戎狄。
永安黎元。
不欲烦挠蒸人。
故为无益。
贱臣朝不坐。
宴不豫。
军国大事。
非臣合言。
伏见松潘军粮。
费扰过甚。
太平百姓。
未得安居。
臣参班一命。
庶几仁类。
不敢自见避讳。
忍之不言。
所以不惧身诛。
区区上奏。
冒越非次。
伏待显戮。
惶悚死罪死罪。
荅制问事(八条) 其八 请息兵科689年3月19日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伏以当今国家事最大者。
在兵甲岁兴。
赋役不省。
神皇欲安人思化。
理不可得。
何者。
兵之所聚
必有所资。
千里运粮。
万里应敌。
十万兵在境。
则百万家不得安业
以此徭役。
人何敢安。
臣伏见国家自有事北狄。
于今十有馀年。
兵甲岁兴。
竟不闻其利。
岂中国无制胜之策。
朝廷无奇画之臣哉。
臣窃谓不然。
是未计之庙算尔。
臣伏惟神皇圣武天威若神。
突厥小丑。
何足诛灭。
然今未灭者。
臣恐庸将无智。
未审庙算之机。
故使兵甲日多。
徭役日广。
今国家又命将出师。
臣愿神皇审图庙算。
量其损益。
计其利害。
若事必不可请兵不虚行。
兵不虚行。
赋役自省。
以此安人
得贤可理。
若失之于此。
而救之于彼。
臣恐人日以疲劳。
不得安息
伏愿熟察臣言。
审图庙算。
则夷狄不足灭。
中国可永宁。
为百官谢追尊魏国王表689年2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等昨陈愚恳。请上魏国大王尊号。
天慈恩孝。降顺偫情。
宇宙咸欢。品物知泰云云。
臣闻一人有庆。万国欢心。
况乎道洽奉先。义光尊号。
伏惟圣母神皇陛下镳官受命。宝极披图。
以大孝而居尊。勤至仁而育物。
用能光于四海。化及万方。
缅惟尊祖之仪。实美前王之典。
宸心载穆。盛百辟之诚求。
帝册终开。见千年之盛礼。
苍氓以之禔福。皇极由其永昌
凡在含灵。孰不欢庆。
司农李卿让本官表689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言。伏奉月日恩制。
依旧授臣中大夫司农卿。臣枯骨再生。
更蒙宠命。魂魄竞越。
不知所图。臣某中谢
臣实庸愚。本无名节。
庇身公族。窃轩冕之馀。
假翼宗枝。滥衣冠之末。
因循宠服。累历荣班。
素餐之责每深。效拙之勤未补。
横被逆贼徐敬真以私雠架祸诬臣。云与叔孝逸交通逆竖。
狱官执法。寘以极刑。
臣腰领之诛。巳甘灰粉。
泉壤之魄。分隔幽冥。
不图天地之恩。再生枯骨。
日月之照。曲被幽泉。
察臣非辜。慜臣无罪。
不牵文法之议。特垂赦宥之慈。
蝼蚁微躯。复得全活。
自非陛下克明克圣。至德至仁。
臣之魂骸。不保今日。
臣免死为幸。岂敢期荣。
陛下重加宠章。还臣旧职。
典司宗伯。以睦周亲。
愚臣胡颜。敢冒朝典。
况臣叔孝逸推使未回。在于臣愚。
更深待罪。安敢私(一作讼)职。
以玷国章。伏乞天恩。
照臣愚恳。不胜感戴生荣之至云云。
陈舍人让官表689年1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言。伏奉今月日诏书。
以臣为凤阁舍人。荣命自天。
宠章非次。祇奉惶越。
颠沛失图。中谢
臣以诸生。宦不期达。
徒以时逢昭泰。迹忝周行。
非有君子瑚琏之材。通儒青紫之秀。
巳得评刑北寺。执宪南台
鹴鸠之政无闻。骢马之荣巳极。
陛下天飞践祚。云纪命官。
阳馆初开。庶政惟始。
金章玉式。允恃其人。
如臣疲驽。宜所遐弃。
岂图尚矜庸劣。昭睹钦明。
任同信臣。宠优时辈。
豫参详于诏狱。叨奖渥于宸阶。
省巳循躬。实知非分。
陛下不以荣过其量。职越其才。
遂欲超绝亲贤。参掌枢要。
司言凤綍。挥翰龙池
愚臣何人。敢冒天造。
臣闻紫机务重。青锁任隆。
位匪其人。政由有阙。
臣才无经济。识昧典章。
将何以光赞帝猷。奉扬休命。
物无异议。政允其中。
臣虽小人。必知不可。
何况乎君子。岂曰能贤。
伏望妙选时英。旁求众议。
佥曰惟允。以弼良图。
愚臣恳诚。非敢饰让。
司刑袁卿让官表689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言。
伏奉某月日敕。
授臣某官。
祇拜宠光。
魂首飞越
中谢
臣闻王者敬慎。
懋在典刑。
天下允平。
取兹廷尉
苟非其任。
法不虚行。
臣本庸微。
名术无纪。
皆缘际会。
昭遇盛明。
谬得扬历簪徽
陪奉鸳鹭。
绸缪荣禄。
荏苒平时。
毫发之功。
无闻于官守。
素餐之责。
每积于公朝。
何尝不悚迫惟忧。
夙夜祇畏。
而天恩方被。
宠命仍加。
复蒙玺诰之荣。
骤绾银章之贵。
永言非据。
稽首知惭。
伏惟陛下恭巳受图。
任贤兴化
方其合符皇极。
代理天工。
臣亦何人。
敢妨贤路。
伏见某官弱冠登仕
早有能名。
每以清白洗心。
不为寒温变节。
诚使荣加天宠。
职察云司
必能利用文明。
哀矜庶狱。
弼成五教。
无谢于虞臣。
典载三坟。
允谐于周议。
愚臣暗昧。
不识大猷。
请乞以所授官让与某官。
庶使官允其才。
名不失实。
圣明有得人之盛。
愚臣无冒贵之讥。
实在圣慈。
鉴非虚谬。
为程处弼庆拜洛表689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言。臣粪土残魂。
合窜荒裔。特蒙陛下施再生之德。
赦万死之诛。起骨九泉。
同列编户。臣诚万死。
无以上答。况恩全贱命。
生在帝乡。伏见陛下至德配天。
化及草木。天不爱宝。
洛出瑞图。地不藏珍
河开秘箓。陛下恭承天命。
因顺子来。建立明堂。
式尊显号。成之匪日。
功若有神。万国咸欢。
百灵同庆元正肇祚。
品物惟新。陛下郊祭旻天。
总受偫瑞。神灵庆戴。
万福攸宜。斯实旷古莫闻。
于今始见。喙飞蠕动。
莫不欢心。臣以粪土穷骸。
不合辄同朝贺。以古来大礼。
莫盛于今。昔登封泰山。
七十四主。明堂布政
无三数君。诚以陛下道冠古今。
恩溢天地。昆虫草木。
犹或相欢。况臣久蒙驱策。
今日又拔死为生。沟壑残骸。
而得再造。遂得恭闻大礼。
侧听鸿名。臣伏惟宇宙之中。
含气之类。蒙恩负德。
独臣最甚。向非陛下慈造。
曲被鸿私。臣巳灰灭遐荒。
肝涂边壤。岂得尚存骸骨。
恭闻圣庆。臣所以匍匐冒死。
不避诛戮。冀申蝼蚁之情。
以同燕雀之庆。然臣自惟罪累。
不可比人。在于礼经。
尤宜自绝。所以屏营粪土。
不敢先闻。今既万国礼终。
百神庆毕。昆虫鸟兽。
亦并欢宁。故臣蝼蚁之诚。
始敢冒死上贺。臣伏知冒礼违法。
罪合诛夷。臣生见明时。
豫闻嘉庆。臣今即殒灭。
实万死为荣。不胜欢踊戴贺之诚。
刑书689年闰9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承务郎右卫曹参军陈子昂谨顿首昧死上言。
臣闻昔者圣人务理天下者。
美在太平
太平之美者。
在于刑措。
臣伏见陛下务太平之理。
而未美太平之功。
贱臣顽微。
窃惑下列。
臣前蒙天恩召见。
恩制赐臣曰。
既遇非常之主。
何不进非常之策。
草木微品。
天恩降休。
伏刻肌骨。
不敢忘舍。
今陛下创三皇之业。
务三皇之理。
大统已集。
神化光明。
虽伏羲神农。
昔有天下。
诚未足比。
臣敢不竭节以效愚忠。
臣闻自古圣王谓之大圣者。
皆云尚德崇礼
贵仁贱刑。
刑措不用。
谓之圣德。
不称严刑猛制。
用狱为理者也。
故周有天下八百馀岁。
而惟颂成康
汉有天下四百馀岁。
而独称文景。
皆由几致刑措者也。
何则。
刑者政之末节。
非太平之资。
臣窃考之于天。
天贵生成。
验之于人。
人爱生育。
旁稽于圣。
圣务胜残。
皆不云以刑为德者。
然则圣王养天下者。
固当上务顺天
下务济人。
不天不人。
不可谓理。
故曰惟天为大。
唯尧则之。
又曰唯天地万物父母。
唯人万物之灵。
亶聪明作元后。
元后作人父母。
然则为人父母。
固当贵于德养。
不可务于刑杀。
臣伏惟陛下圣德至大矣。
应天受命。
有三皇之功。
顺人正位。
有三皇之业。
拜图巡洛。
有三皇之符。
专名显号。
有三皇之册。
明堂神构。
万象宣威
风雨顺时。
百谷昌熟
可谓足为万代之规也。
今天下百姓。
抱孙弄子。
鼓腹以望太平之政矣。
陛下为天地父母。
固将务德以顺养之。
登于太和。
以协皇极。
今陛下之政。
虽尽善矣。
太平之理。
犹屈于狱官。
何以言之。
太平之朝。
务上下乐化
不宜乱臣贼子。
日犯天诛。
比者大狱增多。
逆徒滋广。
愚臣顽昧。
初谓皆实。
乃去月十五日
陛下特察诏囚李珍等无罪。
魏真宰有功。
召见高正臣
又重推元万顷
百寮庆悦。
皆贺圣明。
臣乃知亦有无罪之人挂于疏网者。
陛下务在宽典。
狱官务在急刑。
以伤陛下之仁。
以诬太平之政。
臣窃私恨之。
赖陛下又独决天断。
宽荡偫刑。
死囚张楚金郭正一弓彭祖王令基等。
以凶恶之罪。
特蒙全活。
朽骨更肉。
万死再生。
天地人祇。
实用同庆
何以知之。
臣伏见去年八月以来。
天苦霖雨。
自陛下赦李珍等罪。
天朗气晴。
九月十八日
明堂享会。
庆云抱日。
五彩纷郁。
龙章竟天。
万品咸观。
宇宙同庆
其月二十一日
恩敕免楚金等死。
初有风雨。
变为景云。
司刑官属
皆所共见。
臣闻阴惨者刑也。
阳舒者德也。
庆云者喜气也。
臣伏考之洪范。
验之六经。
圣人法天。
天亦助圣。
休咎之应。
必不虚来。
陛下法天垂仁。
天助陛下仁化
狱吏急法。
则惨而阴雨。
陛下赦罪。
则舒而阳和
君臣欢娱。
则喜而见庆云。
天意如此。
陛下岂可不承顺之。
夫刑者怒也。
不可以承喜气。
今又阴雨。
臣恐过在狱官。
况陛下明堂之理。
本以崇德
配天之业。
不以务刑。
今垂拱法宫。
且犹议杀。
布政衢室。
而未措刑。
贱臣顽愚。
尚疑未可。
况巍巍大圣。
光宅天下哉。
今者系狱囚徒。
多极法者。
道路之议。
或是或非。
陛下何不悉召见之。
自诘其罪。
罪真实者。
显示明刑。
罪有滥者。
严诛狱吏。
使天下咸服。
人知政刑。
以清太平之基。
用登仁寿之域。
岂非至德克明哉。
邓太后以天降旱。
亲决洛阳囚徒。
良史书之。
而以为德。
况陛下大圣亿万。
超于邓后者乎。
夫狱吏不可信。
多弄国权。
自古败亡。
圣王所诫。
陛下万代之业。
千载之名。
固不可使帛书之。
有亏于此也。
伏愿熟察。
以美太平之风。
贱臣不胜愚恳忠愤之至。
辄投谏匦昧死上闻。
永昌父老劝追尊中山王689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闻子贵亲荣。圣人典礼。
故姬文受命。尊太王之名。
汉祖登宸。加上皇之号。
而皆事美帝籍。业盛昌图
臣伏见中山大王道合先天。功成佐命。
高祖神尧皇帝义旗爰建。大号初兴。
赞皇基。定策京邑
用能神驱电扫。应天顺人。
龙跃紫微。光宅区夏。
赖大王之德翼成高祖之勋。
开国成家。犹未奉答。
况陛下应命受天。协运披图。
正显位于明堂。昭大明于天下。
功崇五帝。业三皇。
可谓宝极洪名。尊崇光大。
今者追尊之义。犹阙于显陵。
荣亲之典。未闻于帝号。
臣闻商周革命。封宋之君
春秋正名。美虞晋之祀。
夫以兴王继绝。尚不阙于礼经。
况乎大孝尊亲。岂可亏于祀典。
臣等餐和白屋。沐庆元门。
幸为可封之人。叨遇永昌之运。
伏见陛下则天法地。崇孝临人。
方且示天下以事亲。正皇猷以达礼。
苍生之庆。实赖惟新。
不任区区。伏请上中山大王尊号。
远以光祖宗之德。下以顺黎元之望。
申宗人冤狱书689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闻古人言。为国忠臣者半死。
而为国谏臣者必死。然而至忠之臣。
不避死以谏主。至圣之主。
不恶直以废忠。臣幸逢陛下至圣大明。
好忠爱直。每正言极谏。
特见优容。今陛下方御宝图。
以临阳馆。崇阐元化。
宁济苍生。固臣精心洁意。
愿陛下至德与三皇比矣。然臣伏见陛下有至圣之德。
左右无至忠之臣。使上下不通。
内外壅隔。臣窃惧之。
恐后代或以为圣朝无至忠之臣。故臣敢冒万死。
越职上奏。伏乞天恩宽臣喘息。
毕尽忠言。臣闻上有圣君。
下无枉臣。昔舜诛四凶。
尧不罪舜。周公诛管蔡。
成王不罪周公霍光燕王
昭帝不罪子孟。何者。
此数公皆为国讨贼。为君殄雠。
假虽擅权。犹不可罪。
况奉君命而执法者乎。臣伏见宗人嘉言
有至忠之诚。抱徇公之节。
执法不挠。为国殄雠。
顷者逆子贼臣。阴搆祸难。
潜图密计。将危社稷。
当时逆节初露。朝野震惊。
赖陛下神武之威。天机电断。
得奉圣决。恭顺天诛。
不顾躯命。不避彊禦。
唯法是守。唯恶是雠。
幸能察罪明辜。穷奸极党。
使伏法者自首情实。天衢得以清泰
万国得以欢宁。诚是陛下神断之明。
抑亦尽忠之效。陛下所以自监察御史擢拜为凤閤舍人者。
岂不以表其臣节。报其竭诚。
使天下之人知其忠恳者也。当此之时。
忠必见信。行必见明。
自谓专一事君无贰也。今乃遭诬罔之罪。
被搆架之词。陷见疑之辜。
困无验之告。幽穷诏狱。
吏不见明。肝血赤心。
无所控告。母年八十。
老病在床。抱疾喘息。
朝不保夕。今日身幽狱户。
死生断绝。朝蒙国荣。
夕为孤囚。臣窃痛之。
顷者至忠。而今日受赂。
辜负圣主。忧及慈亲。
诚足痛恨。臣比者固知不免此祸。
不能度德量力。贪荣昧进。
以讼受服。谁能免尤。
向使辞宠让荣。陈力就列。
雷同众辈。勤恪在公。
与全躯保妻子之臣恭默圣代。臣固知今日未招此患。
何者。古人云。
盗憎主人。被尧诛者。
不能无怨。顷来执法诛罪。
多是国之权豪。父雠子怨。
岂可胜道。亲党阴结。
同恶相从。假使为脯肉。
为菹醢。宗诛族灭。
肝脑涂地。彼凶雠也。
未足以快其心。况蒙国宠荣。
位显朝列。凶雠切齿。
怨黩何穷。臣窃恐今日之辜。
已是雠怨者相结搆矣。陛下至圣明察。
岂不为之降照哉。倘万一雠诬滥罪。
使凶嚚者得计。忠正者见辜。
为贼报雠。岂不枉苦。
夫孤直者众邪之所憎。至公者偫恶之所疾。
寡不敌众。孤不胜偫。
偫诬成罪。圣不能救。
自古所有。非止于今。
古者吴起事楚。抑削庶族
以尊楚君。楚国既强。
吴起蒙戮。商鞅事秦。
专讨庶孽。以明秦法。
秦国既霸。商鞅极刑。
晁错事汉。诸侯威彊。
七国骄奢。将淩王室。
削弱其势以尊汉。景帝不悟。
惑奸臣之说。遂族灭晁氏。
以此三臣。岂不尽忠愿保其君。
然而身死族亡。为雠者所快。
皆当代不觉。而后代伤之。
圣主明君。可不谓之痛伤邪。
臣以嘉言虽无三子之智。窃恐获罪或与之同。
伏惟陛下仁慈矜怜。悯察其忠。
且臣闻汉高祖谋楚。与陈平四万金。
及其为帝。不问金之出入。
何者。立大功者不求小疵。
有大忠者不求小过。所谓圣主之至道者也。
陛下豁达大度。至圣宽仁。
观于汉祖。固已远矣。
龌龊小吏。何足为陛下深责哉。
伏愿天恩矜愚赦罪。念功补过。
乞将终养老母。获尽馀年。
岂非圣主之恩。仁君之惠。
有礼有训。善始善终哉。
臣于嘉言。亲非骨肉。
同姓相善。臣知其忠。
然非是丘园之贤。道德之茂。
大雅明哲。能保其身。
假使获罪于天。身首异处。
盖如一蝼蚁尔。亦何足可称。
然臣念其曾一日承恩。蒙圣主驱使。
而不以赤诚取信。今乃负罪见疑。
臣实痛之。恐累圣主之明。
伤其老母之寿。身污明法
为后代所悲。臣知其忠。
岂能无惜。所以敢冒万死。
乞见矜怜。臣若言非至忠。
苟有侥倖。请受诛斩。
伏表惶怖。魂魄飞扬。
人日立春小园689年1月7日 唐 · 苏颋
 押缉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黄山积高次,表里望京邑
白日最灵朝,登攀尽原隰。
年灰律象动,阳气开迎入。
烟霭长薄含,临流小溪涩。
宾朋莫我弃,词赋当立。
更与韶物期,不孤东园集。
夷齐四皓优劣论689年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论曰。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
耻当年而节莫睹。
故发义以立志。
从道以成功。
激清一时。
流誉千古。
然立志者必义也。
成功者必道也。
资于义而志可明。
徵于道而功可见。
志以立节
功以成名。
名之成
昭其道也。
节之立。
昭其义也。
能洁其身。
后代有准。
非夷齐欤。
能利其国。
当时翳赖。
四皓欤。
揆而度之。
忧而柔之。
循其事而理于是乎在。
考其功而论于是乎著。
盖周德既广。
则夷齐让国而归焉。
汉业既兴。
四皓受命而出焉。
天之弃商矣。
武王
正臣礼也。
人之戴汉矣。
太子
忠主道也。
忠之所存者大。
则正之所行者高。
高而能行者节。
所谓立也。
大而能行者名。
所谓成也。
若夫志士仁人。
将合而已。
进足以成。
退足以立。
用足以兼济。
否足以独善。
不辱其身。
则安食其
不降其志。
则言采其
墨胎氏之子不屈也。
嬴之德衰。
则岩穴全生。
刘之德盛。
则衣冠就列。
夏黄公之徒知时也。
举其成事。
各同乎其成矣。
究其立事。
各异乎其立矣。
深惟终始。
敢无优劣。
统而论之。
其美也一。
别而叙之。
其迹也二。
弃身以遂志。
夷齐之烈矣。
爱国以屈身。
商皓之行矣。
曰若稽古。
以质乎今。
四皓见贤于子房
夷齐称仁于宣父
与其称仁于宣父
不犹愈于见贤于子房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