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夷齐四皓优劣689年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论曰。
君子没世而名不称
当年而节莫睹。
发义立志
从道成功
激清一时
流誉千古
立志者必义也。
成功者必道也。
资于义而志可明。
徵于道而功可见
志以立节
功以成名
名之成
昭其道也。
节之立。
昭其义也。
能洁其身。
后代有准。
非夷齐欤。
能利其国。
当时翳赖。
四皓欤。
揆而度之。
忧而柔之。
循其事而理于是乎在。
考其功而论于是乎著。
周德既广。
夷齐让国而归焉。
汉业既兴。
四皓受命而出焉。
天之弃商矣。
武王
正臣礼也。
人之戴汉矣。
太子
主道也。
忠之所存者大。
则正之所行者高。
高而能行者节。
所谓立也。
大而能行者名。
所谓成也。
若夫志士仁人
将合而已
足以成。
退足以立。
足以兼济
足以独善
不辱其身。
安食
不降其志。
则言采其
墨胎氏之子不屈也。
嬴之德衰
岩穴全生
刘之德盛。
衣冠就列
夏黄公之徒知时也。
举其成事
各同乎其成矣。
究其立事
各异乎其立矣。
深惟终始
敢无优劣
统而论之。
其美也一。
别而叙之。
其迹也二。
弃身遂志
夷齐之烈矣。
爱国屈身
商皓之行矣。
曰若稽古
以质乎今。
四皓见贤子房
夷齐称仁于宣父
与其称仁于宣父
不犹愈于见贤子房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