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创作日期
法检校少傅政和八年八月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宋大诏令集》卷一○五
门下:陈干戈而示告,时惟天罚之恭行;
鼓钟镈以恺还,兹重王师之大献。
肆举策勋之典,畴先奋武之臣。
爰辑朝绅,诞飏命綍。
检校少保保大军节度使、充熙河兰湟路经略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兼知熙州军州事、管勾神霄玉清万寿宫及管内劝农使彭城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食实封六百户刘法,材资刚毅,智虑沉深。
夙怀忠信之诚,兼究韬钤之学。
任方面之寄,居则阅礼乐而敦诗书;
整军旅之容,动则贵攻取而贱退守。
名震边裔之草木,计安洮陇之金汤。
每遄烈烈之征,益见多多之办。
属夏台之干纪,咨公保以抚边。
载常服以饬戎车,首用鹰扬之帅;
奉灵旗而指伐国,俾平蚁聚之区。
曾无顿戟之烦,遂荡坚城之险。
襟喉肇据,壁垒并兴。
继伐广声,盖莫如于今日;
懋功诏爵,宜显答于殊勋。
用升亚傅之班,增衍腴田之锡。
于戏!
功多而赏则厚,予用劝于臣劳;
辅周而国必彊,尔尚恢于将略。
往祗恩渥,务体训言。
可。
燕山复置漕臣一员诏宣和七年八月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一、《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九之三三(第六册第五六五○页)
燕山漕臣复置一员,起复朝散郎李与权燕山府路转运副使
八月五日夜半起饮酒作草书数纸1183年8月5日 南宋 · 陆游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有漏神仙有发僧,碧幮攲枕对秋灯。
忽然起索三升酒,飒飒蛟龙入剡藤。
道君太上皇帝御书跋尾绍兴五年八月1135年8月5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四九、《梁溪集》卷一六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有诏内禅。
二十四日,渊圣皇帝即位。
靖康元年正月三日,道君太上皇帝行幸东南。
八日,金人来侵,二月十日退师。
三月,道君回銮自镇江府,次于南京,有旨诣亳州太清宫酌献。
是月十六日,臣被命奉迎。
二十日至南京,次日对于内殿,奏陈渊圣孝思,愿以天下养之意,道君泣下,慰劳久之。
二十二日,扈从诣鸿庆宫烧香,还宫,再召对,敷奏移时,有旨罢幸太清宫,令臣持御书及小字青词赴阙。
二十三日朝辞,面赐玉带、牙简,即具录所得圣语奏闻。
奉渊圣御批,有「知卿奏对忠义焕然」之语。
二十五日到阙,对于垂拱殿,以所赐带、简缴纳王府,蒙降旨再赐。
四月初三日,道君行宫次京城外,车驾出郊奉迎。
是日道君入居龙德宫。
臣还自南京,前后三被道君御书,皆进呈渊圣,得旨再赐。
谨摹勒其二,刻诸琬琰,以永其传。
绍兴五年八月五日,具位臣李纲谨跋。
渊圣皇帝御书跋尾绍兴五年八月1135年8月5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四九、《梁溪集》卷一六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靖康初,误蒙渊圣皇帝识擢,承乏政府凡半年,被命宣抚两河。
自出师至以疾丐罢,凡五十馀日,前后祗受御笔七百馀件,装褫成七十轴,宝藏私家。
谨以诏书、宣谕、批答五道摹刻于石。
绍兴五年八月五日,具位臣李纲谨跋。
皇帝御书跋尾绍兴五年八月1135年8月5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四九、《梁溪集》卷一六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皇帝以丁未岁五月朔自康王、大元帅登宝位,前数日,以御书遣官赍至荆湖北路赐臣,迨今九年矣。
臣以衰病屏伏海滨,今年春被受诏旨,令条陈边防利害来上。
臣具奏以闻,七月十七日伏奉亲笔诏书,所以褒宠者甚渥。
臣不胜感恩荣幸、惶惧战越之至。
谨摹勒上石,以示万世。
绍兴五年八月五日,具位臣李纲谨跋。
跋馀庆长老开堂疏绍兴五年八月1135年8月5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一、《梁溪集》卷一六三、《锡山文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建州大中寺长老庆馀师《再开堂疏》,先公太师所作也。
元祐中先公任松溪,师住邑之中峰寺,语道相契,数以手帖往还。
参政吕公谪居建安,尝询衲僧中可与语者,先公以师对。
吕公谕州郡请住大中寺,学者云集,凡半年馀。
吕公一日约先公同游武夷山,及归,则师已迁化一复时矣。
方其示寂,升堂集众告辞,跏趺而逝。
经一昼夜,颜色不变。
吕公泣涕,痛悔恨未尝款叩师之关键。
先公谓师平日所得奇特,盍归诚祈恳,傥能复来。
吕公焚香再拜,亲以小磬就师耳根击之,至数十声,师忽开眼笑曰:「已相别,何必尔?
为公当再留七日」。
遂下坐复居方丈。
吕公咨问道要,且请师再开堂,以疏属先公撰述。
其间有「维摩示疾而莫匪为人,阿难辞世而重来说法」之语,盖纪实也。
既七日,再升堂而化。
吕公为作碑,具载本末,置寺中。
宣和元年,自左史沙阳,道建安,州大中寺,犹及见碑,读之一再过,私窃叹仰。
后十四年,绍兴壬子岁,被命宣抚荆广,经由建上,屡经兵火,寺宇仅有存者,问碑所在,则已亡矣,为之叹息。
又三年,有住持龙山僧元植者,师之法眷也,间尝访师遗迹,惠然见过,出先公所与师手帖以相示,翰墨如新,读之泫然,因留藏于家,传示子孙,而为亲书四帖及《开堂疏》以遗之,用慰其心,且使世之学佛者,知道力之固,死生一如去来,自在有如此者。
绍兴五年八月五日,男具位纲谨书。
邵武军泰宁县瑞光岩丹霞禅院绍兴元年八月1131年8月5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一、《梁溪集》卷一三三、光绪《邵武府志》卷二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东南名山,如所谓四明天台衡岳庐阜号为瑰伟秀绝者,多为浮图氏所居。
名蓝巨刹,绵亘相望。
至于下州小邑,一岩一壑,搜奇择胜,亦靡遗者。
推原其端,必有开士法眼清净、道行高洁,为一方之所信仰,乃能披榛棘,创道场,肇基开迹,以贻后人,非偶然也。
邵武军泰宁县,山水之胜,冠于诸邑
出县西门二十里曰瑞溪,有山焉,三峰秀峙,岩洞相联,西曰丰岩,东曰瑞光岩,中曰罗汉岩
岌嶪嵌空,鼎足而列,皆有兰若,建于其下。
不涂塈茨,而风雨之患除;
不凿户牖,而日月之光入。
堂殿楼阁,窈窕玲珑;
泉石草木,幽奇芳润。
叠嶂屏其前,层峦拥其后。
山回路转,岩洞乃出。
谓造物者融结无意,吾不信也。
三岩中,独瑞光岩兴于近年,盖宗本禅师之所建立也。
邵武农家子,初不知书,大观庚寅中游山间,遇异僧,示以出家时节因缘,且密有所付,心地豁然,遂能通儒、释诸书,作偈颂道未然事多验。
既落发受具戒,居双林院,远近向风,户外之屦满矣。
政和辛卯春,师诣汀州南安岩谒定光古佛,道出泰宁,夜梦紫袍神人告之曰:「师此行宜住瑞溪」。
觉而异之。
诘旦,瑞溪有檀越曰江牧、曰邹捍,迎师以居丰岩,礼意勤甚。
师以符梦所告,从其请。
既而同游前岩,爱其幽胜,二檀越相与曰:「师傥有意驻瓶锡于此,当为创筑精庐,以垂无穷」。
师许之。
鸠工抡材,不三月而告成。
会有旨:天下佛寺有神仙迹者还为道观,听以旧额建寺他所,而郡之丹霞院应改。
朝请大夫权郡事陈侯绍移额于岩中,以成师志,寺因号丹霞
先是,岩有光景之异,未几院额至。
集贤殿修撰罗公畤时帅长乐,与师有素,闻而喜之,为目其岩曰「瑞光」,且施财率众力而新之。
为门为殿,为法堂、为丈室于中,为钟楼、为厨、为库于左,为华严阁、为应真阁、为僧堂于右,皆规模丛林,具体而微,制度精巧,金碧炳焕,一旦出丰岩、罗汉岩右,互相辉映,若图画然,真胜地也。
宣和初,余以左史论事谪官沙阳殿撰罗公方里居,相从甚厚,称道师不容口,因寓书以偈颂相往来。
建炎末,蒙恩归自海上,来居泰宁,始与师相识。
尝访于岩间,为留宿赋诗而后返。
今年春,盗起邻郡,余徙长乐,未阅月,邑遭兵火,焚爇殆尽,独三岩岿然,栋宇如故。
岂非神物护持,师之道力有以感格之耶?
其秋,以书来求余记之。
余既雅重师为人,又爱岩壑之美,记其敢辞?
然窃怪近世贵耳而贱目,读前史,见鸠罗什、佛图澄、万回、普化之流,竦然慕之,恨不与同时;
偶有其人,则又不甚信重。
类多如此,何独浮图氏哉!
书于记末,庶几览者有感于斯言。
绍兴元年辛亥八月五日记。
除放西川欠负诏乾德四年八月丁酉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五、《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五、《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第七册第六四九六页)
朕自下巴邛,继行恩宥,务去烦苛之政,俾苏疲瘵之民。
尚念国家之岁赋常租,犹令蠲免;
臣下之倍称出息,岂可诛求。
西川人户日前有负伪蜀臣僚博放出利钱帛,诏到日并与除放。
如或元非出利及今后别有逋债,不在此限。
所在长吏备录诏书,以谕管内百姓。
转运使副州县长吏举人为部下官诏雍熙四年八月乙未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四(第五册第四六六四页)、《太宗皇帝实录》卷四一、《宋大诏令集》卷一六五、《燕翼诒谋录》卷四、《文献通考》卷三八、三九
进贤推士,当务至公;
行爵出禄,固无虚授。
苟毕得其材实,亦何吝于宠章?
近日诸处奏荐,多是亲党,既伤公道,徒启倖门。
用塞津蹊,宜行条约。
自今诸路转运使副及州郡长吏并不得擅举人充部下官;
如有阙员,当以状闻。
违者科违制之罪。
奉和圣制赐王公千秋镜应制730年8月5日 唐 · 张说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宝镜颁神节,凝规写圣情。
千秋题作字,长寿带为名(以长绶为带,取长寿之义)
月向天边下,花从日里生。
不承悬象意,谁辨照心明。
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730年8月5日 唐 · 张说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五德王者,千龄启圣人。
赤光来照夜,黄云上覆晨。
海县衔恩久,朝章献舞(一作寿)新。
高居帝座出,夹道众官陈。
槊杖洗清景,磬管凝秋旻。
珠囊含瑞露,金镜抱仙轮。
何岁无乡饮,何田不报神。
薰歌与名节,传代幸群臣。
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729年8月5日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左丞相臣说右丞相臣璟等言。
臣闻圣人出则日月记其初。
王泽深则风俗传其后。
少昊著流虹之感。
商汤本元鸟之命。
孟夏有佛生之供。
仲春修道祖之箓。
追始寻源。
其义一也。
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二气含神。
九龙浴圣。
清明总于玉露。
爽朗冠于金天。
月惟仲秋
日在端五
恒星不见之夜。
祥光照室之期。
偫臣相贺曰。
诞圣之辰也。
焉可不以为嘉节乎。
比夫曲水禊亭。
重阳射圃。
五日䌽线。
七夕粉筵。
岂同年而语也。
臣等不胜大愿。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
著之甲令。
布于天下。
宴乐。
休假三日
偫臣以是日献甘露醇酎。
上万岁寿酒。
王公戚里。
进金镜绶带。
士庶以丝结承露囊。
更相遗问。
村社作寿酒宴乐。
名为赛白帝报田神。
上明元天。
光启大圣。
下彰皇化
垂裕无穷。
异域占风。
同见美俗。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三首(按《唐礼·乐志》,明皇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杯数十曲。壮土举榻,马不动,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立左右,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千秋节者,明皇八月五日生,因以其日名节云。) 其一 730年8月5日 唐 · 张说
 押阳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指树日
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还分万寿觞。
试听紫骝歌乐府,何如騄骥舞华冈(一作觞)
连鶱势出鱼龙变,躞蹀骄生鸟兽行。
岁岁相传指树日,翩翩来伴庆云翔。
跋自书后赤壁赋1083年8月5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四、《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后赤壁赋》注文引、《古今法书苑》卷四二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赤壁矶
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
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
时曹公败归,由华容路,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葭苇,使纵火,则吾无遗类矣」。
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
岳州复有华容县,未知孰是?
赐新除知枢密院安焘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口宣元祐二年八月五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八、《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有敕:卿以旧德,简在朕心。
成命既孚,佥言咸穆。
宜即祗受,毋烦固辞。
贺论三教状735年8月5日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右。伏奉今日墨制。
召诸学士及道僧讲论三教同异。臣闻好尚之论。
事踬于偏方。至极之宗。
理归于一贯。非夫上圣。
孰探要旨。伏惟陛下道契无为。
思该元妙。考六经之同异。
诠三教之幽赜。将以降照偫疑。
敷化率土。屏浮词于玉殿。
辑精义于金门。一变儒风。
再扬道要。凡百士庶。
罔不知归。臣等幸侍轩墀。
亲承至训。忭跃之极。
实倍常情。望宣付史馆
谨奉状陈贺以闻。谨奏。
谢除龙图阁学士颍州(一)1091年8月5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三、《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卷一○、康熙《凤阳府志》卷三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轼言:伏蒙圣恩,以臣累章乞郡除臣龙图阁学士颍州者。
引嫌求避,顾旧典之甚明;
易职宠行,新恩之至厚。
疏愚自省,惭悚交并中谢。)
伏念臣学陋无闻,性迂难合。
受四朝之知遇,窃五郡之蕃宣。
吴会二年,但坐糜于廪禄;
禁林数月,曾未补于丝毫。
敢冀殊私,复还旧物。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仁涵动植,明烛幽微。
知臣独受于圣知,欲使曲全于晚节。
怜其无用,许以少安。
凡力请八章而后从,使不为一乞而遽去。
在臣进退,可谓光荣。
虽老病怀归,已功名之无望;
而衷诚思报,尚生死之不移。
臣无任感天圣激切屏营之至。
谨奉表称谢以闻。
乞罢税务岁终赏格状1092年8月5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六、《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二二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元祐七年八月初五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扬州苏轼状奏:准元祐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敕:「陕西转运司奏。
准敕节文:『卖盐并酒税务增剩监专等赏钱,更不支给』。
本司相度,欲且依旧条支给,所贵各肯用心,趁办课利。
户部状欲依本司所乞,并从元丰赏格,依旧施行。
检会元丰七年六月二十四日敕:『卖盐及税务监官年终课利增额,计所增数给一氂;
卖盐务专副秤子税务专栏,年终课利增额,计所增数给半氂』。
及检会元丰赏格『酒务盐官年终课利增额,计所增数给二氂;
酒务专匠,年终课利增额,计所增数给一氂』者」。
右臣闻之管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今盐酒税务监官,虽为卑贱,然缙绅士人,公卿胄子,未尝不由此进。
若使此等不顾廉耻,决坏四维,掊敛刻剥,与专栏秤匠一处分钱,民何观焉。
所得毫末之利,而所败者天下风俗、朝廷纲维,此有识之所共惜。
臣至淮南,体访得诸处税务,自数年来,刻虐日甚,商旅为之不行,其间课利,虽已不亏或已有增剩,而官吏刻虐,不为少衰。
详究厥由,不独以财用窘急,转运司督迫所致,盖缘有上件给钱充赏条贯,故人人务为刻虐,以希岁终之赏,显是借关市之法,以蓄聚私家之囊橐。
若朝廷悯救风俗,全养士节,即乞尽罢上件岁终支赏条贯。
仍乞详察上件条贯于税务施行,尤为害物,先赐废罢。
况祖宗以来,元无此格,所立场务增亏赏罚,各已明备,不待此条,方为劝奖。
臣窃见今年四月二十七日敕,废罢诸路人户买扑土产税场。
命下之日,天下歌舞,以致深山穷谷之民,皆免虐害
臣既亲被诏旨,辄敢仰缘德音,推广圣意,具论利害,以候敕裁。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乞岁运额斛以到京定殿最状1092年8月5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五、《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一七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元祐七年八月五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扬州苏轼状奏:右,臣近者论奏江淮粮纲运欠折利害。
窃谓欠折之本,出于纲梢贫困;
贫困之由,起于违法收税。
若痛行此一事,则期年之间,公私所害,十去七八,此利害之根源,而其他皆枝叶小节也。
若朝廷每闻一事,辄立一法,法出奸生,有损无益,则仓部前日所立㪷子仓法及其馀条约是矣。
臣愚欲乞尽赐寝罢,只乞明诏发运使,责以亏赢而为之赏罚,假以事权而助其耳目,则馈运大计可得而办也。
何谓责以亏赢而为之赏罚?
发运使岁课,当以到京之数为额,不当以起发之数为额也。
今者折欠,尽以折会偿填,而发运使不复抱认其数,但得起发数足,则在路虽有万般疏虞,发运使不任其责矣。
今诸路转运司岁运斛㪷,皆以到发运司实数为额,而发运司独不以到京及府界实数为额,此何义也?
臣欲乞立法,今后发运司岁运额斛,计到京欠折分氂,以定殿罚,则发运使自然竭力点检矣。
凡纲运弊害,其略有五。
一曰发运司人吏作弊,取受交装不公。
二曰诸仓专㪷作弊,出入㪷器。
三曰诸场务排岸司作弊,点检附搭住滞。
四曰诸押纲使臣人员作弊,减刻雇夫钱米。
五曰在京及府界诸仓作弊,多量剩取,非理曝扬。
如此之类,皆可得而去也。
纵未尽去,亦贤于立空法而人不行者远矣。
何谓假以事权而助其耳目?
盖运路千馀里,而发运使二人,止在真、泗二州,其间诸色人作弊侵欺纲梢于百里之外,则此等必不能去离纲运而远赴诉也,况千里乎?
臣欲乞朝廷选差或令发运使举辟京朝官两员为句当纲运,自真州至京,往来点检,逐州住不得过五日,至京及本司住不得过十日,以船为廨宇,常在道路,专切点检诸色人作弊,杖以下罪,许决,徒以上罪,送所属施行。
使纲梢使臣人员等,常有所赴诉,而诸色人常有所畏忌,不敢公然作弊,以岁运到京数足,及欠折分氂为赏罚。
行此二者,则所谓人存政举,必大有益。
伏望朝廷留念馈运事大,特赐检会前奏,一处详酌施行。
臣忝备侍从,怀有所见,不敢不尽。
屡渎天威,无任战恐待罪之至。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贴黄〕臣有奏乞举行《元祐编敕》钱粮纲不得点检指挥
窃虑议者必谓钱粮纲既不点检,今后东南物货,尽入纲船揽载,则商税所失多矣。
臣以谓不然。
自祖宗以来《编敕》,皆不许点检,当时不闻商税有亏。
只因导洛司既废,而转运司阴收其利,又自元祐三年十月后来,始于法外擅立随船点检一条,自此商贾不行,公私为害。
今若依《编敕》施行,不惟纲梢自须投务纳税,如前状所论,而商贾坌集于京师,回路货物,无由复入空纲揽载,所获商税必倍,此必然之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