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创作日期
知通交替点检常平钱米诏乾道五年八月五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三二、《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三之三二(第六册第五七三五页)
今后知、通每遇交替,从提举司取见管常平钱米有无陈腐、侵支、兑用,新旧官连衔结罪保明,申朝省。
修盖太子宫门诏乾道七年八月五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四○、《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之四(第三册第二九九三页)
令于丽正门里东壁慢道上修盖太子宫门一座,所属委官计料,如法修盖。
禁浙西官民户围田诏淳熙十一年八月五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七○、《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一二八(第六册第五九三七页)、《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六一
浙西诸路州府各将管下旧来围田去处明立标记,仍出榜晓谕官、民户,今后不得于标记外再有围裹。
如敢违戾,具名申取朝廷指挥,仰漕臣常切觉察。
礼部贺改永贞元年805年8月5日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等言。
伏奉今日诰。
今月九日册皇帝。
贞元二十一年永贞元年
贞元二十一年八月五日昧爽以前。
应犯死罪特降从流。
流以下递降一等者。
宝命方始。
圣历用彰。
载宣临照之明。
遂施涣汗之泽。
臣某等诚庆诚贺顿首顿首。
伏以重光下济。
积庆旁行。
汉祖推奉教之尊。
文王遂无忧之志。
正名纪历。
表运行于万方。
宥过轻刑。
流汪濊于四海。
欢呼忭蹈。
遐迩攸同。
臣某等亲奉圣谟。
仰承大化。
踊跃之至。
倍万恒情。
无任蹈舞欣庆之至。
礼部贺太上皇后册毕贺表805年8月5日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等言。
今月日太上皇后册礼云毕。
率土臣妾。
庆忭无穷。
臣某等诚庆诚贺顿首顿首。
伏以太上皇后著虞嫔之至德。
嗣周母之徽音。
表率六宫。
明彰万国。
陛下克修理本。
以畅化源。
神道之事地之方。
人伦识尊亲之大。
岂惟妇顺斯备。
阴礼用修。
足以播正始于王风。
致时雍于帝典。
臣某等谬尘荣位。
获睹盛仪。
踊跃之诚。
倍万恒品。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805年8月5日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五代祖某,陈宜都王
曾祖某,皇会稽郡司马
祖某,皇晋陵郡司功参军
父某,皇右补阙翰林学士秘书少监
某州某县某乡某里陈京年若干状。
公姓陈氏。
颍川来隶京兆万年冑贵里。
讳京
既冠。
字曰庆。
复举进士
太子正字咸阳太常博士左补阙尚书膳部考功员外郎司封郎中给事中秘书少监
考功以来。
凡四命为集贤学士
德宗登遐
公病痼。
舆曳就位。
备哀敬之节。
由是滋甚。
遂以所居官致仕。
贞元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终于安邑里妻党之室。
无子。
伯兄前监察御史珰。
仲兄前大理评事苌。
以公文行之大者。
告于尝吏于公者。
使辞而陈之。
大历中
公始来京师
中书常舍人衮杨舍人炎读其文。
惊以相视曰。
子云之徒也。
常以兄之子妻公。
由是名闻。
太原
太原尹喜曰。
重客至矣。
授馆致饩。
厚以泉布献焉。
公曰。
非是为也。
某尝为北都赋未就。
愿即而就焉。
其宫室城郭之大。
河山之富。
关闬之壮。
与其土疆之所出。
风俗之所安。
王业之所由兴。
苟得闻而睹之足矣。
若曰受大利。
是以利来。
盖异前志也。
吾不能。
敢辞。
遂逆大河。
北山
徜徉而归。
赋成。
果传天下。
咸阳
留府廷主文章。
决大事得其道。
博士
疵礼
修坠典。
合于大中者众焉。
泾人作难。
公徒行以出。
奔问官守。
段忠烈之死。
上议罢朝七日。
宰相曰。
不可。
方居行宫。
无以安天下。
公进曰。
是非宰相之言。
天子褒大节。
哀大臣。
天下所以安也。
况其特异者乎。
上用之。
其劳勤(一作勤劳)侍从
谋议可否。
时之所赖者大。
巡狩告至。
上行罪已之道焉。
曰。
凡我执事之臣。
无所任罪。
予惟不谨于理而有是也。
将复前之为相者。
公曰。
天子加惠偫臣而引慝焉。
德之厚也。
而为相者复。
无以大警于后。
且示天下。
率其党争之。
上变于色。
在列者咸恟而退。
公大呼曰。
赵需等勿退。
遂进而尽其辞焉。
不果复。
上迎访太后
间数岁。
外颇怠其礼。
公密疏发之。
天子感悦焉。
初礼部试士
有与亲戚者。
则附于考功
莫不阴授其旨意而为进退者。
及公则否。
卓然有有司之道。
不可犯也。
太庙阙东向之礼且久矣。
公自为博士补阙尚书郎给事中
凡二十年。
勤以为请。
殷祭之不坠。
繄公之忠恳是赖。
故有赤绂银鱼之报焉。
昭陵山峻而高。
寝宫在其上。
内官惩其上下之勤。
挽汲之艰也。
谒于上。
请更之。
上下其议。
宰相承而讽之。
官属使如其请。
公曰。
太宗之志也。
其俭足以为法。
其严足以有奉。
吾敢顾其私容而替之也。
奏议不可。
上又下其议。
凡是公者六七人。
其馀皆曰更之便。
上独断焉。
曰。
议得矣。
从之。
在集贤。
秘书官六员隶殿内。
而刊校益理。
纳资为胥而仕者罢之。
求遗书。
凡增缮者。
乃作艺文新志。
制为之名曰贞元御府偫书新录。
御府有食本钱。
月权其赢以为膳。
有馀。
学士与校理官颁分之。
学士常受三倍。
由公而杀其二。
书史之始至。
入礼币钱六十缗。
亦皆分焉。
公悉致之官。
以理府署
作书閤。
广偫官之堂。
不取于将作少府
而用大足
居门下。
简武官议典礼。
上以为能。
益器之。
与信臣议。
且致相位。
遇公有惑疾。
使视之。
疾甚。
不能知人。
遂不用。
郑吏部高太常为相。
而以秘书命公。
所以示优之也。
公有文章若干卷。
深茂古老。
司马相如扬雄之辞。
而其诂训多尚书尔雅之说。
纪事朴实。
不苟悦于人。
世得以传其稿。
其学自圣人之书以至百家诸子之言。
推黄炎之事。
涉历代洎国朝之故实。
钩引贯穿。
举大苞小。
若太仓之蓄。
崇山之载。
浩浩乎不可知也。
杨子所谓仲尼驾说者耶。
夫其忠烈之褒也。
相府之有诫也。
太庙之东向也。
昭陵之不更其故也。
官守之不可夺也。
立言之不可诬也。
利之不苟就也。
害之不苟去也。
其忠类朱云。
其孝类颍考叔
廉类公仪休
而又文以文之。
学以辅之。
而天子以为之知。
既得其道。
又得其时。
而不为公卿者。
病也。
故议者咸惜其始而哀其终焉。
公之丧凡五十四日。
而夫人又没。
毁也。
夫人之父曰偕。
司农卿
祖曰某。
赠太子太保
宗元故集贤吏也。
得公之遗事于其家。
书而授公之友。
以志公之墓。
谨状。
永贞元年八月五日
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宗元状。
彗星见徐处仁等乞罢职不允批答靖康元年八月五日 北宋 · 宋钦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靖康要录》卷一○
应天消变,系政之修。
与其引咎以屡陈,孰若和衷而图治?
所请宜不允。
赠笔工蔡藻1174年8月5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一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予性不善书,尤不能用兔毫弱笔。
建安蔡藻以笔名家,其用羊毫者尤劲健,予是以悦之。
藻若去此而游于都市,盖将与曹忠辈争先云。
淳熙元年八月五日朱仲晦父书。
走笔答一九四八年八月五日 清末至现当代 · 谢觉哉
七言律诗
高清不肯染纤尘,垂老犹然日省身。
石比坚兮比直,谷论虚更海论深。
童颜谁谓年龄暮,鹤发同迎世界新。
况有三千诸弟子,东南西北立功勋。
谢授太府卿1160年8月5日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一、《汉滨集》卷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主计坤维,苟逭旷官之责;
升华月寺,忽惊增秩之荣。
更膺修举之褒,愈切叨尘之愧。
伏念臣早专儒学,初乏吏能,于财赋以何资,尤性资之所短。
矧当调饷,乃误使令。
宿重戍于三边,开新疆于两路。
转输粗给,皆朝廷申画之明;
凯捷屡腾,实将帅驱驰之力。
夫何绵薄,猥冒恩光。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仁孝独隆,德刑并举。
聪明睿智而不杀,伟略无前;
是非赏罚之已明,微劳必录。
故虽疏远,亦被甄收。
然臣衰病日侵,事功难彊。
投闲置散,已屡贡于忱诚;
治剧济烦,恐终辜于寄委。
愿回明鉴,俯照丹衷。
今年五月戊申前配役人诏景祐二年八月丙辰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七、《宋会要辑稿》刑法五之二二(第七册第六六八○页)
天下配役人,在今年五月戊申诏书前者,并释之。
募告群盗劫杀人者诏景祐二年八月丙辰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七
有能告群盗劫杀人者,十人以上赏钱十万,不及十人,计数给之。
选犯徒罪人置威捷指挥康定元年八月丁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八
诸路罪人多,犯徒、情理重,选少壮者刺配永兴军牢城,候及三百人,选置军校,团为威捷指挥,教阅武艺,分隶逐路部署司,以备前锋。
有能效命者,加拔擢之。
韩琦留知定州皇祐三年八月癸未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四、《宋朝事实类苑》卷二三
定武之雄塞,控燕垂之巨防。
克宣壮猷,有严武服。
戎落畏附,师屯肃和。
思代尔庸,良难其付。
且推进律之宠,宜懋增职之留。
臣僚陈乞子孙当得试衔知县者权注初等幕职官至和二年八月庚寅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
流内铨,臣僚陈乞子孙当得试衔知县者,自今并与权注初等幕职官,仍著为令。
内侍于诸司库务取借官物事诏嘉祐五年八月五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七之四六(第三册第二九五九页)
提举司,今后内侍凡有差遣于诸司库务取索及借官物,并须躬亲投下文字。
其逐库务亦候见使臣,方得差人供赴,仍于使臣当面送纳。
违者,罪在取借官物使臣及合属库务监官、干系专副库级。
皇太后册文元祐二年八月五日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南阳集》卷一五
维元祐二年岁次丁卯八月庚辰朔五日甲申,嗣皇帝臣煦谨稽首再拜言曰:臣闻鸿名显号,尊二仪而后为大;
丰禄备养,悉四海而后为至。
夫惟厚德积载则极尊靡亢,纯佑流泽则多福无疆。
爱敬尽于孝治,情文达于礼本。
卓哉煌乎!
非甚盛德何以兼大名至养之美哉?
本朝受命溥将,隆化熙洽。
惟皇业之昌炽,由圣母之辅治。
阴教修而格耻,俭德怀于永图。
遐迩一体,中外禔福。
迨于冲眇,缵承洪绪。
母仪崇训,实赖慈宝;
坤元资生,溥及品物。
天地并况,华夏乐推。
率吁众心,不胜大愿。
谨遣摄太尉某官、摄司徒某官,奉玉册金宝,上尊号曰皇太后
恭惟皇太后秉德圣淑,处静存专。
徽音迈于三母,柔范形于四表。
上当天心,则纷纶葳蕤应诚之景贶
下符民愿,则讴谣鼓舞傒志之氓俗。
敬奉丕册,光显隆祚。
岂特思齐咏歌,记周宗之尽美;
长乐注记,述汉氏之懿铄。
然后膺受介福,降格永年,如川之方至,如月之始升。
九功之德,莫非可歌;
万邦之民,率用于变。
臣煦诚欢诚忭,稽首再拜,谨言。
李纲右仆射建炎元年八月五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一二、《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
门下:朕博观群书,历考往古,将启中兴之昌运,必资希世之伟人。
俾丕修于政经,以大慰于民望
爰登硕辅,敷告治朝。
正奉大夫、守尚书右仆射李纲志大而德刚,器闳而虑远。
自任以天下之重,皆谓有王佐之才。
粤繇高华,每著名节。
螭坳造膝,识者想闻其风声;
奉常建言,公议共推其雅望。
超跻丞辖,进长枢庭
风采耸于迩遐,闻誉溢于中外。
尚稽魁柄,殊郁师瞻。
肆朕纂临之初,首图召用之亟。
遂升次辅,以率群工。
民情惟嘉,国是以定。
念华狃承平而弛备,致夷戎伺间隙以肆凌。
惟民怀旧德而靡忘,惟士傒新政而甚切。
当今朝有内修外攘之志,汝其比迹于樊侯
朕欲民臻仰事俯育之安,汝其希踪于裴度
使任大事,以尔为栋梁;
使断大疑,以尔为龟筮。
是用延登上相,秉斡鸿钧,特尊左揆之崇,东台之峻。
仍其公爵,陟以文阶,增衍爰田,陪敦贡赋,荐臻殊渥,昭示显庸。
于戏!
得贤邦家之基,汝能追配于前哲;
论相人主之职,朕则无愧于古人。
益远乃猷,以对朕命。
可特授银青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
画一关防传送罪人奏嘉定七年八月五日 南宋 · 史弥坚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六五(第七册第六六五四页)
关防传送配隶强盗走逸之弊,前后颁降指挥可谓详密。
然续降申明颇与旧法牴牾,所合检坐条法指挥,画一开具。
乞从朝廷更切审订分明,颁降施行:一、检准庆元,诸应部送罪人,逐州军常切预差禁军二十人,籍定姓名,在营祗备。
遇有押到罪人,依次差拨,即时交替,不得越过。
弥坚看详此项系旧法应被差防送军兵,许令逐州交替。
一、检准庆元随敕申明,乾道七年八月内敕,断配海贼并凶恶强盗,有配广南远恶或海外州军去处。
若只循例,逐州传押前去,窃虑交替稍频,纵其走透。
弥坚看详此项申明,盖为海贼并凶恶强盗广南远恶及海外州军者设,系专差人管押,逐路传递,押至路首州军交替。
一、嘉定四年八月内臣僚奏请,凡四方极刑来上,情有可悯,悉从原贷,黥隶远方,必置之广南恶弱之地者,所以尉谢死者之冤。
今所在州军押发罪人,名曰长送,往往前途走逸,甚者毙于远行,没于无辜。
欲乞朝廷遇有贷配,不必使之长送远役,遇逐州交替即止。
除批行程历外,别具公状判凭回州照会,以验至否。
倘有走逸,即行根捕,责以必获。
弥坚看详此项奏请,盖为矜怜押送军兵,类因长送,往往至死,故欲将贷配之人,使防送军兵逐州交替,免致无辜毙于远役。
一、嘉定五年正月内臣僚言,守将纵奸犯盗,黥徒或配遐方,群惮所费,付之递铺传押。
一得所欲,随即释去。
所配之郡守将吝于衣粮,牒至未必受受,则与之空文。
无所廪给,率皆窜逃,复出为害。
乞申戒郡将,犯有此徒,必专人押往宪司
岁终检察,或中道而遁,或回牒不至,先追推吏根究,仍申捕亡之令。
其逃军被获,诘其窜逸之由。
或配所不支衣粮,则将守臣重加镌责。
弥坚看详此项,盖因州郡守将不切留意防传,或致纵奸,是致臣僚有此奏陈。
弥坚看详旧法与节次臣僚申明,关防走逸,矜恤无辜,皆有深意,恐难以一时臣僚申请,尽行更改,致使州郡引用未免疑惑。
若不画项指陈,尤恐有违法意,官吏得以用情出入,关系非轻。
欲望送有司审计,分别重轻,某罪可以逐州,某罪可以逐路,某罪可以专人押至配所,明赐指定,颁降诸道州军,使有凭据,恪意奉行,免有疑惑。
再辞免太宰门下侍郎靖康元年八月五日 北宋 · 徐处仁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一、《靖康要录》卷一○
天文见异,既验实于保章;
政路非人,宜自拘于司败
荐布囊封之恳,未行策免之诛。
尸禄为羞,窴躬何所。
伏念臣偶缘人乏,叨预政机。
虽有戆愚,慕萧生之忧国;
略无事业,如伊尹之格天。
致星气之飞流,劳宸衷之儆戒。
靖言塞变,敢复逃刑。
爰籍藁以自陈,终叩阍而莫听。
虽一人退托,引过失以自归;
然四海沸腾,谓燮调之安在?
伏望皇帝陛下稽格王之训,采舆论之公。
原大异之来臻,皆具臣之所致。
博求贤佐,共修五事以承天;
毋蹈虚文,徒使百官之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