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司徒府言杨俊 西晋 · 张辅
 出处:全晋文
梁州刺史杨欣女,以九月二十日出赴姊丧殡,而欣息,因丧服二十六日强嫁妹与南阳韩氏,而韩氏就杨家,共成婚姻,韩氏居妻丧,不顾礼义,三旬内成婚,伤化败俗,非冠带所行下,品二等,第二人今为第四,请正黄纸(《通典》六十,南阳中正张辅言司徒府。)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 南朝宋 · 颜延之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八、文选卷五十八
元嘉十七年七月二十六日大行皇后崩于显阳殿,粤九月二十六日,将迁座于长宁陵,礼也。
龙輁纚綍,容翟结骖。
皇涂昭列,神路幽严。
皇帝亲临祖馈,躬瞻宵载。
遗仪于组旒,沦徂音乎珩佩。
悲黼筵之移御,痛翚褕之重晦。
降舆客位,撤奠殡阶。
乃命史臣,累德述怀
其辞曰:伦昭俪升,有物有凭。
圆精初铄,方祇始凝。
昭哉世族,祥发庆膺。
秘仪景冑,图光玉绳。
昌晖在阴,柔明将进。
率礼蹈和,称诗纳顺。
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亦既有行,素章增绚。
象服是加,言观维则。
俾我王风,始基嫔德
惠问川流,芳猷渊塞。
方江泳汉,载谣南国。
伊昔不造,鸿化中微。
用集宝命,仰陟天机。
释位公宫,登曜紫闱
钦若皇姑,允迪前徽
孝达宁亲,敬行宗祀。
进思才淑,傍综图史
发音在咏,动容成纪
壶政穆宣,房乐韶理。
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德之所届,惟深必测。
下节震腾,上清朓侧。
有来斯雍,无思不极。
谓道辅仁,司化莫晢。
象物方臻,视祲告沴。
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兰殿长阴,椒涂弛卫。
呜呼哀哉!
戒凉在肂,杪秋即穸。
霜夜流唱,晓月升魄
八神警引,五辂迁迹
皦皦储嗣,哀哀列辟。
洒零玉墀,雨泗丹掖
抚存悼亡,感今怀昔
呜呼哀哉!
南背国门,北首山园
仆人按节,服马顾辕。
遥酸紫盖,眇泣素轩。
灭䌽清都,夷体寿原。
邑野沦蔼,戎悲欢
来芳可述,往驾弗援。
呜呼哀哉!
舍利感应记 隋 · 王劭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一
皇帝昔在潜龙,有婆罗门沙门来诣宅上,出舍利一裹曰:「檀越好心,故留与供养」。
沙门既去,求之不知所在。
其后皇帝与沙门昙迁各置舍利于掌而数之,或少或多,并不能定。
昙迁曰:「曾闻婆罗门说法,身过于数量,非世间所测。
于是始作七宝箱以置之。
神尼智仙言曰:佛法将灭,一切神明,今已西去,儿当为普天慈父,重兴佛法,一切神明还来。
其后周氏果灭佛法。
隋室受命,乃兴复之。
皇帝每以神尼为言,云我兴由佛,故于天下舍利塔内,各作神尼之像焉」。
皇帝皇后京师法戒尼寺造连基浮图,以报旧愿,其下安置舍利。
开皇十五年季秋之夜,有神光自基而上,右绕露槃,赫若冶炉之焰。
其一旬内,四度如之。
皇帝以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御仁寿宫之仁寿殿,本降生之日也。
岁岁于此日,深心永念,修营福善,追报父母之恩。
故延诸大德沙门,与论至道。
将于海内诸州,选高爽清净三十处,各起舍利塔
皇帝于是亲以七宝箱奉三十舍利,自内而出,置于御坐之案,与诸沙门烧香礼拜。
愿弟子常以正法护持三宝,救度一切众生。
乃取金瓶琉璃瓶各三十,以琉璃瓶盛金瓶,置舍利于其内,薰陆香为泥,涂其盖而印之。
三十州同刻十月十五日正午入于铜函石函,一时起塔,诸沙门等各以精舍奉舍利而行。
初入州境,先令家家洒埽,覆诸秽恶,道俗士女,倾城远迎。
总管刺史、诸官人,夹路步引。
四部大众,容仪齐肃,共以宝盖幡幢,华台像辇,佛帐佛舆,香山香钵,种种音乐,尽来供养。
各执香华,或烧或散,围绕赞呗,梵音和雅,依阿含经舍利入拘尸那城法,远近翕然,云蒸雾会。
虽盲躄老病,莫不匍匐而至焉。
沙门对四部大众,作是唱言。
至尊以菩萨大慈,无边无际,哀悯众生,切于骨髓。
是故分布舍利,共天下同作善因。
又引经文种方便,诃责之、教导之,深至恳恻,涕零如雨。
大众一心合掌,右膝著地。
沙门乃宣读忏悔文曰:「菩萨戒佛弟子皇帝某敬白,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法,一切贤圣:僧弟子蒙三宝福祐,为苍生君父,思与一切民庶,共建菩提。
今欲分布舍利,诸州起塔,欲使普修善业,同登妙果,为弟子及皇后皇太子广,诸王子孙等,内外官人,一切法界,幽显生灵,三涂八难,忏悔行道。
奉请十方常住诸佛,十二部经甚深法藏,诸尊菩萨,一切贤圣,愿起慈悲,受弟子等请,降赴道场,证明弟子,为一切众生,发露忏悔」。
于是如法礼拜,悉受三归。
沙门又称,菩萨戒佛弟子皇帝某,普为一切众生,发露无始以来,所作十种恶业,自作教他,见作随喜。
是罪因缘,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间,短寿多病。
卑贱贫穷,邪见谄曲,烦恼妄想,未能自寤。
今蒙如来慈光照及,于彼众罪,方始觉知,深心惭愧,怖畏无已,于三宝前,发露忏悔,承佛慧日,愿悉消除,自从今身,乃至成佛,愿不更作此等诸罪。
大众既闻是言,甚悲甚喜,甚愧甚惧,铭其心,刻其骨,投财贿衣物,及截发以施者,不可胜计。
日日共设大斋,礼忏受戒。
请从今已往,修善断恶,生生世世,常得作大隋臣子,无问长幼华夷,咸发此誓,虽屠猎残贼之人,亦躬念善。
舍利将入函,大众围绕填阍,沙门高捧宝瓶,巡示四部。
人人拭目谛视,共睹光明,哀恋号泣,声响如雷,天地为之变动。
凡是安置处,悉皆如之。
真身已应,灵塔常存,天下瞻仰,归依福田,益而无穷矣。
皇帝以起塔之旦,在大兴宫之大兴殿庭,西面执圭而立,延请佛像,及沙门三百六十七人,幡盖香华,赞呗音乐,自大兴善寺来居殿堂。
皇帝烧香礼拜,降御东廊,亲率文武百僚,素食齐戒。
是时内宫东宫,逮于京邑,茫茫万宇,舟车所通,一切眷属人民,莫不奉行圣法。
众僧初入,敕使左右,密夹数之,自显阳门及升阶。
凡数三遍,常剩一人。
皇帝见一异僧,曷槃覆膊,以语左右曰:「莫惊动他,置之尔去」已重数之,曷槃覆膊者果不复现。
舍利之将行也,皇帝曰:「今佛法重兴,必有感应」。
其后处处表奏,皆如所言。
雍州仙游寺起塔,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岐州于凤泉寺起塔,将造函,寺东北二十里,忽见文石四段,光润如玉,小大平整。
因取之,以作重函。
于是大函南壁,异色分炳,为双树之形,高三尺三寸,茎如雪白,叶如玛瑙。
北壁东壁,有鸟兽龙象之状。
四壁皆有华形,左旋右转。
其后基石渐变,尽如水精。
沙门道璨,图此双树之象,置于许州,叶尽变为青色。
明年岐州大宝昌寺写得陕州瑞相图,置于佛堂以供养,当户大像,三吐赤光,流出户外。
于是户外十佛像,及观世音菩萨,亦频放光。
半旬之内,天华再落。
泾州大兴国寺起塔,将造函,三家各献旧磨好石,非界内所有,因而用之,恰然相称。
秦州于静念寺起塔,先是寺僧梦群仙降集,以赤绳量地,铁橛钉记之,及定塔基,正当其所。
再有瑞云来覆舍利
是时十月雪下,而近寺草木,悉皆开华。
舍利将入函,神光远照,空内又有赞叹之声。
华州于思觉寺起塔,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
有五色光气,去地数丈,状若相轮,正覆塔上,数十里外遥望之,则正赤上属天。
舍利下讫,云雾复起,瑞雪飞散,如天华著人衣,久之而不湿。
同州大兴国寺起塔,舍利宿于近驿。
天夜雨,明旦舆行,云日迎之开朗,入自南门,而城北雨如故。
既至寺,又阴雨。
临入函,日乃出。
众色光相,绕日如轮光。
是寺僧慧真,梦见圣入,顶有圆光,明照天地,来自西方,入门而立。
及舍利舆至,无故止于其所,因定塔基焉。
十二月八日夜,有五色圆光,从基而上,遍照城内,明如昼日,五十里咸见之。
明年四月,白光起于塔西,流照塔东,良久乃灭。
蒲州西岩寺起塔,九月二十六日,舍利在治下仁寿寺其夜堂内光明如昼。
二十八日定基,明日地大震,山大吼,岩上有钟鼓之声。
十月七日,舍利将之栖岩,地又动。
八日舆登山,从者千数。
大风从下而上,因风力,俄倾至于佛堂。
其夜浮图上有光长数尺,乍隐乍显,至于十馀瓶内,亦有光五道散出,还敛入瓶。
又有二光,并大如钵,出于西壁,合为一道,流入塔基,食顷乃灭。
俄而复出,流入于堂。
山顶亦有大光,照二百里,远望者皆言烧山。
九日夜,又有二光绕浮图,其一流照西谷,其一流照南谷
十二日,堂内又有光,状如香炉,流至浮图露盘,移时乃灭。
其夜露盘上又有光,或散或聚,皆似莲华,移更乃灭。
十三日夜,浮图上又有光,如三佛像,并高尺,停住者久之。
十四日夜,有光三道,从堂而出,其一直上天,其一流于东北,其一状如楼阙,赫照州城
自朔至望,寺及城内,常闻异香,桃李多华,人采之以供养。
舍利入函之夜,又有光再从塔出,圆如大镜,诸光多紫赤,而见者色状不必同,或云如大电,或云如燎火,其都无所见者十二三。
有妇人抱新死小儿来乞救护,至夜便苏。
遇光照以愈疾者非一。
诸州皆有感应,而西岩寺最多,盖由太祖武元皇帝之所建也。
并州于旧无量寿寺起塔。
舍利初在道场,大众礼拜,重患者便得除。
起塔之日,云雾昼昏,至于已后,日乃朗照,五色云来之舍利
舍利将入函,放光,或一尺,或五寸,有无量天神,各持香华,幢幡宝盖,遍覆州城
定州恒岳寺起塔。
有一异翁来礼拜,施布一疋,负土数笼,人问其姓字而不答,忽然失之。
此地旧无水,开皇三年初营寺,其西八里白龙渊,忽东流而过。
作役罢,水便绝。
及将起新塔,水复大流。
相州大慈寺起塔。
天时阴雪。
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建塔之明年八月,光天尼寺僧写得陕州瑞相图,置于佛堂,神光屡发如电。
又有五色云盖,正临堂上,一日四见焉。
又有白云,状如林木,雰雨金华
其花之状,形如大蝶,色似青琉璃,翱翔而下,乃腾虚而去。
明年正月,寺内又雨天华。
郑州于定觉寺起塔。
舍利将至,寺东有光,如大流屋,入至佛堂前而没,舆到此处,无故自止。
既而定塔基于西岸,其东岸舍利塔,有三光西流,入于基所。
寺僧设二千人齐供,然而万馀人食之不尽。
一瓮饭出八十盆,馀食供寺众二百人,数日乃尽。
舍利将入函,四面悬幡,无风而一时内向。
嵩州于闲居寺起塔,人众从舍利者万馀。
有兔逆坂走来,历舆下而去。
天时阴云,舍利将下,日便朗照。
始入函,云复合。
亳州于开寂寺起塔,界内无石,舍利至,便于三处各得一成磨方石,一似函而无底,乃合而用之,不须改凿。
掘塔基至槃石,有二浪并夹之。
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
始入函,云复合。
汝州兴世寺起塔,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泰州岱岳寺起塔,舍利至州,其夜岳庙内有鼓声。
天将晓,三重门皆自辟,或见三十骑从庙而出,盖岳神也。
舍利自州之寺,未至数里,云盖出于山顶,五色而三重,白气如虹,来覆舍利,散成大雾,沾湿人衣。
其状如垂珠,其味如甘露。
自旦至午,雾气乃敛而归山,分为三段,乍来乍往,如军行然,盖亦岳神之来迎也。
于是瓶内有声,放光高丈馀,食顷乃灭。
人审视之,见琉璃内金瓶盖自开,瓶口有寸光如箸,炯然西指,虽急转终不回。
如此经八日
将八函,光遂散出,还入金瓶,云雾复起。
有童子能诵法华经来礼舍利,遂烧身于野,以供养焉。
明年二月六日泰山神鼓竟夜鸣,北听则声南,南听则声北,东西亦如之。
青州于胜福寺起塔,掘基深五尺,遇磐石,自然成大函,因而用之。
舍利将入,瓶内有光,乍上乍下。
牟州于巨神山寺起塔,舍利初至,二大紫芝欻现于道。
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隋州智门寺起塔,十月六日掘基得神龟,七日甘露降于石桥旁之杨树,有黑蜂无算来绕之。
八日旦大雾,舍利将之寺,天便开朗,历光化县
忽见门内木连理,过杨树之下,甘露五道,悬流沾洒舆上,既而沈阴。
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神龟色状特异,有文在其腹,曰王兴
州使参军献之,日日开匣,欲视其头,而缩藏不可见。
敕使著作郎王劭审检,龟便长引颈足,恣人反转,连日如之。
乃见有文在其头,曰上大王八十七千万年。
皇帝亲抚视之,入于怀袖,自然驯狎。
放诸宫沼及草内,还来直至御前,每放辄如之。
襄州大兴国寺起塔,天时阴晦,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扬州西寺起塔,州久旱,舍利入境,其夜雨大洽。
蒋州于西霞寺起塔,邻人先梦佛从西北来,宝盖幡花映满寺,众悉执花香出迎。
舍利至,如所梦焉。
吴州于大禹寺起塔,舍利凡五度江,风波不起。
既至寺,放青黄赤白之光。
紫芝,高二尺馀,四茎共三盖。
天时阴晦,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苏州虎丘山寺起塔,其地是晋司徒王珣琴台
掘得砖函银合子,有一舍利浮之钵水,右转四周。
舍利初发州,天降雨,未至寺,日便出。
乃有杂色云临舆而行,徘徊不散,至于塔所。
空里有音乐之声。
既而天又阴晦,舍利将下,云暂开,舍利入函,云复合。
先是寺内凿石井,井吼二日
盖舍利将来之应也。
衡州衡岳寺起塔,沙门奉舍利自江陵水行二千馀里,四遇逆风,愿定便定,四乞顺风,皆如所欲。
初掘基融峰,上有白云阔二丈馀,甚整直,来临基所,右旋三匝乃散。
既而阴晦,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桂州于缘化寺起塔,舍利未至城十馀里,有鸟千数,夹舆行飞,入城乃散。
舍利将入塔,五色云来覆之。
番州于洪杨乡崇杨里之灵鹫山寺起塔,掘得宋末所置石函三。
其二各有铜函,感二小银像,其一有银瓶子,盛金瓶,疑(本)有舍利,今乃空矣。
既而坑内有神仙云气之像。
昔宋主刘义隆之时天竺圣僧求那拔摩将诣扬都,路过灵鹫寺,谓诸僧曰:此间寻有异瑞,兼直王者登临,徵应建立,终逢菩萨圣主,方大修弘。
其年冬,果有群燕,共衔绣像,委之堂内。
及齐主萧道成初为始兴太守,游于此寺而起白塔
陈天嘉三年,寺内立碑,其文也如此。
圣主修弘,验于今日。
交州于禅众寺起塔。
益州于法聚寺起塔,天时阴晦,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廓州于法讲寺起塔,舍利初发京下,宿于临皋,沙门梦失舍利。
是夜廓州有光高数丈,从东方来入寺,右绕佛塔,照及城楼,内外洞朗,遥望者疑烧积薪,光渐西流,食顷乃没。
及定塔基,正当光没之所。
又有香气,氛氲异常。
瓜州崇教寺起塔。
虢州表言,州虽不奉舍利,亦请众僧行道。
有一异鸟,来集梁上,意似听经,不惊不动,一夜一日乃下,止于读经之床。
人人赞叹摩𭢃,又擎之以行道。
法师于佛前为之受戒,良久乃去。
隋州典签王威,送流人九十,道逢舍利,尽释其囚,千里期集,无一违者。
隋州人于涢水作鱼狱三百,既见舍利,亦悉决放之。
馀州若此类盖多矣。
皇帝当此十月之内,每因食,于齿下得舍利。
皇后亦然。
以银碗水浮其一,出示百官,须臾忽见有两,右旋相著。
贵人晋王昭豫章王暕蒙赐蚬,敕令审视之,各于蚬内得舍利一。
未过二旬,宫内凡得十九,多放光明。
自是远近道俗,所有舍利,率奉献焉。
皇帝曰:何必皆是真。
沙门相与椎试之,果有十三玉粟
其真舍利,铁穴甲而无损(《广弘明集》十七)
房州刺史杜府君神道碑 唐 · 刘太真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五
茂天爵者薄人秩。
韬真机者疵世道。
是有草莱缨组。
尘埃声利。
位始阶而身退。
名始存而迹远者。
见之于府君矣。
府君杜氏。
讳元徽
字金刚
京兆人也。
宗启周封。
业光鲁史。
层源演派。
謺萼舒英。
以地则因人斯大。
世则令郡望族。
至若骤谏兴王。
飞谋战国
垂康汉之绩。
著平吴之功。
咸宠冠往贤。
郁华前载。
斯粗举而未能也。
曾祖良杞府君
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
左仆射
士伦府君
太中大夫左卫大将军
考元府君
游击将军商州洵水府折冲上柱国
或导扬儒风。
或宣肄武烈
芳传学省
勋在戎府。
俾昌而裕。
毓我令人。
府君贞亮居体。
中和成性。
孝慈根于素风。
明敏彰于羁贯
唯道素是味。
唯还丹是慕。
浮碧落而云高。
立秋江而鹤远。
既而宗族喻良弓之业。
亲朋示博带之义。
事感于中。
勉而筮仕。
解巾署陪戎校左金吾翊府
寻授左监门卫长史
晁错才识。
始从掌固
扬雄词赋。
仍闻执戟
滞修鳞于污渎。
栖逸翮于榆枌
摩重霄。
跃洪澜。
将有日矣。
然而雅好翰墨。
尤工弧矢。
援毫露垂。
舍拔星落。
循倒薤以偕极。
掩穿杨而称妙。
造次于是。
专精无怠。
况匪惊愚以饰智。
匪隳身以徇物。
则儒墨两忘也。
匪江湖而闲。
匪仁义而修。
则朝野一致也。
是用齐荣贱。
混淹速。
岁星逾所。
名秩乃徙。
人不堪其望。
我则莫之屑。
其练性存神。
远希彭羡。
犹初志也。
府君之从父昆弟。
有悬王官宿债者。
简书烟交。
司空星至。
悉责薄产。
殆将不给。
且家人嗷嗷。
泉壤贻惧。
府君忧攒于貌。
事甚在已。
遂鬻所居之业。
而代偿焉。
卜迁于西郊之别墅。
又有至自西州者。
宦游既久。
田屋斯变。
陶园兼已荒。
江宅与桑田惧尽。
府君复推别墅以居之。
其仁爱之厚。
多此类也。
属虏起幽都。
兵交中原。
二京弛禁。
六龙偏幸。
府君心壮血愤。
志图家国。
乃激劝亲族。
纠率子弟。
弦木砺金。
有车一乘。
督责遣之曰。
吾闻救时者无险易。
赴难者无远迩。
况文武继代。
食君之禄者乎。
吾夙有林栖之契。
又齿发将暮。
不有处者。
谁保家属。
汝曹行乎。
吾欲兼济。
遂提老襁幼。
集于终南
时勋武争搏。
齐人大扰。
战血殷野。
殇魂啸林。
丁壮济师。
妇姑行饷。
府君深居事外。
适与静合。
耳绝鼙角。
目无锋刃。
天下鼎沸。
云卧恬然。
伊昔汉臣择日而不去。
秦客缘源以忘返。
屯往泰还。
我无凝滞。
由是放荡形役。
徜佯家林。
州闾归仁
疆理息讼。
儒书仙箓。
开卷自得。
鹤侣鸿俦
风期相许。
实清冥上人也。
乾元二年夏四月十八日
遘疾终于长安居德里私第。
春秋六十有四。
夫人渤海郡太夫人高氏。
婉娩懿茂。
柔贞惠和
含真乐道。
府君之志。
贞元四年秋九月庚午
合葬于咸阳之洪渎原。
礼也。
长子前河北招讨都统领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詹事御史中丞上柱国建安郡食实封一百五十户季玭。
宣茂绩于邦家。
施湛恩于祖考。
忠诚好谋。
沈毅能断。
当禁卫之心膂。
总兵符于掌握。
皇威扬于外。
臣节固于中。
勋庸大来。
爵位斯集
朝廷以府君垂裕道至。
贻谋庆深。
下诏褒宠。
用光幽穸。
房州刺史
次子冠军大将军兼试太常少卿季璘。
探赜兵谋。
妙通剑术。
致身环列
亦著殊名。
惟伯与仲。
孝心罔极。
莫不切追远之情。
聿修之旨。
爰托图篆。
式昭令德。
其词曰。
休祉锡美。
元淳毓灵。
是曰哲人。
惟道之英。
风质简远。
音词淑清。
优游下秩。
想像高冥。
谋能图国。
射足观德。
药灶霜元。
书池水墨。
义自情感。
仁非教植。
鬻业推居。
宗亲翼翼。
当夷乱华。
高蹈云崖。
子弟从师。
策勋王家。
艰难既平。
吐纳元和。
玉貌虽全。
促龄如何。
诜诜令嗣。
忠武济世。
位崇银章。
权总羽卫。
是降褒赠。
载光幽竁。
撰词扬休。
昭示来裔。
普王荆襄江西等道兵马都元帅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二
君人立极。所务于胜残。
秉律成师。实先于谋帅。
申明号令。总制纪纲。
宏九合之功。决百胜之略。
非慎简不可以济事。非佥属不可以临人。
集大勋者。必振其宏纲。
体至公者。无避于内举。
爰择蕃翰。俾掌元戎。
开府仪同三司王谟。性禀忠厚。
训知礼乐。居常乐善。
动不违仁。察其内恕外温。
必能安人和众。体方识敏。
谅可成功。庶乎知子之明。
授以贞师之律。可扬州大都督持节荆襄江西沔鄂等道节度使及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
馀如故。仍赐名谊
改封普王。鸣呼小子谊。
其敬听朕命。我国家之有天下。
百七十载于兹矣。祖宗垂化绍统(一作祖宗垂统)
功德继茂。威加殊俗。
惠洽普天。海隅苍生。
代受亭育。跻之于福寿。
煦之以仁和。源广流长。
庆深祚远。历数有嗣。
缵于朕躬。兢兢业业。
惧不负荷。虔恭寅畏。
岁五周星。循列圣之耿光。
稽上古之谟训。一物失所。
是用疚心。万方有罪。
每怀咎巳。悬法皆考于天则(一作意)
举事必酌于人谋。期合大中。
罔循私欲。而涉道犹浅。
烛理未明。文阙于化成。
武乏于定乱。刑赏失中。
授任乖方。厚泽未均。
大信未著。致使凶慝炽祸。
干纪乱常。悖违君亲。
蔑弃天地。盗据我都邑
毒痡我士庶。驱胁丁壮。
暴骸于原野。攘夺羸老。
转死于沟壑。忠良陨命。
义烈衔冤。迫以凶残。
莫由自奋。愤深骨髓。
怨结苍旻。朕所以中宵屡兴。
终食三叹。哀苍生之无告。
闵赤子之非辜。为人父母。
宁忘愧悼。赖三事大夫竭诚于内。
偫帅爪牙宣力于外。交修不逮(一作怠)
日冀康宁。江汉上游。
建瓴制寇。亘千里之地。
连十万之师。保大定功。
宜有统壹。允副兹选。
往哉汝谐。无以贵骄人。
无以善自伐。无纵巳之欲。
无咈众之谟。从谏如流
改过勿吝。卑躬降志。
以奉宾傅。绝甘分少。
以抚军师。布诚信以归人心。
明赏罚以尽士力。诘奸诛暴。
懋昭乃勋。敬事恤人。
无替朕命。膺兹重任。
可不勉欤。建中四年九月二十六日
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798年9月26日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二十六日
集贤殿正字柳宗元
敬致尺牍太学诸生足下。
始朝廷用谏议大夫阳公为司业
诸生陶煦醇懿。
熙然大洽。
于兹四祀而已。
诏书出为道州
仆时通籍光范门。
就职书府。
闻之悒然不喜。
非特为诸生戚戚也。
乃仆亦失其师表
而莫有所矜式焉。
既而署吏有传致诏草者。
仆得观之。
盖主上知阳公甚熟。
嘉美显宠。
勤至备厚。
乃知欲烦阳公宣风裔土。
覃布美化于黎献也。
遂宽然少喜。
如获慰荐于天子休命。
然而退自感悼。
幸生明圣不讳之代。
不能布露所蓄。
论列大体。
闻于下执事
冀少见采取。
而还阳公之南也。
翌日
退自书府。
就车于司马门外。
闻之于抱关掌管者。
诸生爱慕阳公之德教。
不忍其去。
顿首西阙下。
恳悃至愿乞留如故者百数十人。
辄用抚手喜甚。
震抃不宁。
不意古道复行于今。
仆尝读李元礼嵇叔夜传。
观其言太学生徒仰阙赴诉者。
仆谓讫千百年不可睹闻。
乃今日闻而睹之。
诸生见赐。
甚盛。
于戏。
始仆少时。
尝有意游太学
受师说。
以植志持身焉。
当时说者咸曰。
太学生聚为朋曹。
侮老慢贤。
有堕窳败业而利口食者。
有崇饰恶言而肆斗讼者。
有凌傲长上而谇骂有司者。
其退然自克特殊于众人者无几耳。
仆闻之。
恟骇怛悸。
良痛其游圣人之门。
而众为是也。
遂退托乡闾家塾。
考厉志业。
太学之门而不敢跼顾。
尚何能仰视其学徒者哉。
今乃奋志厉义。
出乎千百年之表。
何闻见之乖刺欤。
岂说者过也。
将亦时异人异。
无向时之桀害者耶。
其无乃阳公之渐渍导训。
明效所致乎。
夫如是。
服圣人遗教。
居天子太学
可无愧矣。
于戏。
阳公有博厚恢宏之德。
能并容善伪。
来者不拒。
曩闻有狂惑小生。
依托门下。
或乃飞文陈愚丑行无赖。
而论者以为言。
谓阳公过于纳污。
无人师之道。
是大不然。
仲尼吾党狂狷。
南郭献讥。
曾参徒七十二人。
致祸负刍
孟轲馆齐。
从者窃屦。
彼一圣两贤人。
继为大儒。
然犹不免。
如之何其拒人也。
俞扁之门。
不拒病夫
绳墨之侧。
不拒枉材。
师儒之席。
不拒曲士。
理固然也。
且阳公之在于朝。
四方闻风。
仰而尊之。
贪冒苟进邪薄之夫。
庶得少沮其志。
不遂其恶。
虽微师尹之位。
而人实具瞻焉。
与其宣风一方。
覃化一州。
其功之远近。
又可量哉。
诸生之言。
非独为己也。
于国体实甚宜。
诸生勿得私之。
想复再上。
故少佐笔端耳。
勖此良志。
俾为史者有以纪述也。
努力多贺。
柳宗元白。
唐故朝议郎侍御史内供奉盐铁转运河阴留后河南元君墓志铭819年9月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
昭成皇帝十一代而生我隋朝兵部尚书府君讳某
后五代而生我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府君讳某
君即府君之第二子也。
讳某
字元度
清河崔邻女。
生四子。
长曰易简。
荥阳
次从简。
曲沃
次行简。
太乐丞
幼宏简。
长女适刘中孚。
中孚早卒。
次婴疾室居
次适苏京。
进士
次适李殊。
殊妻早夭。
君始以恒王参军太学治春秋。
中授左清道府录事参军
历湖丞。
秩罢。
丁比部府君忧。
服阕。
兴平长安万年
荥阳太君忧。
服阕。
除万年丞。
监察御史
知转运永丰院事殿中侍御史
留务河阴
侍御史
赐绯鱼袋。
元和十四年以疾去职。
九月二十六日
殁于季弟虢州长史稹之官舍。
呜呼。
尚书府君有大勋烈于周隋氏。
比部府君大学行搢绅间。
我诸父法尚严。
家极贫。
而事事于丧祭宾客
虽帚除薪水
不免于吾兄。
贞元初
蝗且俭。
我先太君白府君女奴以足食。
君泣曰。
太夫人专门户。
不宜乏使令。
取新妇氏媵婢以给货。
向是三十年。
养育八男女。
元和中
乃复奴婢之籍焉。
先府君丛集偫言。
裁成百叶书抄。
君惧不得授。
乃日一食以斋其心者一月。
太君怜而请焉。
由是尽付其书。
是岁货婢足食之一日也。
日一粥而课写千言。
三岁乃卒业。
先府君违养之岁。
前累月而季父侍御史府君捐馆。
子伯兄由官阻于蔡。
叔季皆十年而下。
遗其家唯环堵之宫耳。
皆曰货是以襄二事可也。
君跪言于先太君曰。
斯宇也。
尚书府君受赐于隋氏。
乃今传七代矣。
敢有守失以贻太夫人忧。
死无以见先人于地下。
由是匍匐乞以终其丧。
兴平长安万年
俸不过三四万。
然奉颜色。
礿祀
备吉凶。
宾客
无遗焉均也。
已虽游千里贸费
毫未尝不疏之于书。
还启先太君
下示仲叔季
且曰。
尊夫人慈不我责。
不如是自束。
陷不义矣。
其在于京邑
专捕盗者八年。
破囊橐。
盘牙
不可胜数。
莫不刑者不恳。
强者不暴。
其在河阴也。
朝廷有事于淄蔡。
累百万之费。
一出于是。
朝令朝具。
夕发夕至者。
周五星岁。
而后功成役罢。
凡主供馈之百一于君者。
皆以课迁。
唯君终不言赏。
赏亦不及。
呜呼。
君之生六七十年矣。
四十年事亲。
无一日之怠。
三十年养下。
无一词之倦。
抚诸弟无正色之训。
而亦不至于不恭。
教诸子无鞭笞之责。
而亦不至于不令。
以閒处剧。
而吏不忍欺
以直立诚。
而忤不及物。
没之日。
三子不侍。
无一言之念。
叔季之可以教侄也。
室空墙壁。
无一顾之忧。
叔季之可以任丧祭也。
呜呼。
爱我者张仲
知我鲍叔
予生几何。
惧不克报。
或不忘。
记之斯文。
铭曰。
唐元和之己亥
惟孟年十一月十六日仲月之良辰。
合葬我元君咸阳县之洪渎川
从先太君之后域。
而共閟于夫人崔之坟。
宝塔传开宝五年正月一日 唐末宋初 · 释赞宁
 出处:全宋文卷四○
阿育王宝塔者,乃如来真身舍利所藏处也。
昔世尊入王舍城乞食,路逢童子聚沙为戏,见佛威仪,心生欢喜,即以沙土为面,殷勤奉施。
佛授记曰:「此童子,吾灭度后,于阎浮提作铁轮王。
有大威德,四大洲中悉皆臣顺。
取吾八塔真身舍利,造塔供养」。
灭度后,果符昔记。
阿育王有大神力,能役鬼神,于一夜中碎七宝屑成八万四千宝塔。
彼时有耶舍尊者,于五指间放八万四千道光明,诸天、夜叉众各随光中往四天下,遇八吉祥、六殊胜地,乃安一塔。
今皇宋轮王统领国土,有一十九所,显晦不同。
其显者,与国为福、与民为利也。
明州鄮山所现者,乃其一也。
西晋太康中,有刘萨诃者,并州离石人
生在畋家,弋猎为活。
得病至死,见一梵僧,语曰:「汝罪深重,应入地狱。
吾悯汝,故宜往洛下、齐城、丹阳会稽阿育王宝塔处,顶礼忏悔,得免此苦」。
既苏,改业出家,法名慧达,或云法达,如指南行。
会稽,海畔山泽,处处求觅,莫识基绪。
悲恼烦塞,投告无所。
偶于一夜,闻地下钟声,即精诚恳切,经于三日,忽舍利宝塔从地涌出,光明腾耀。
塔相青色,似石非石。
高一尺四寸,广七寸。
五层露盘,四角挺然。
四面窗虚,中悬宝磬。
周以天王及诸佛菩萨、善神、圣僧、天人等像,相极精细。
瞬目注睛,见八千像状咸悉具焉,可谓神功圣绩,非人智之所及也。
既见塔,悲喜无量,昼夜精勤,礼拜忏悔,瑞应颇多。
按传中刘萨诃者,乃利宾菩萨示现,岂偶然也?
鄮县古城在勾章东三百馀里,其宝塔即县界孝义乡也。
地志云:「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此其一也」。
《舆地志》云:「释迦弟子能役使鬼神。
一日布于四天下,造佛骨宝塔八万四千,皆从地出」。
会稽记》云:「东晋丞相王导初过江时,有道人神采不凡,言从海上来,相告曰:昔与阿育王同游鄮县,安真身舍利塔
阿育王与真人捧塔飞空入海,诸弟子攀引不及,一时俱堕,化为乌石,石如人形」。
《名僧传》云:「昔有神人捧塔飞行海上,弟子中有未得道者,堕地化为乌石,犹作人形,上有袈裟纹缕。
郡守褚琰遣使取看,奇之。
至今村名『塔墅』、岙名『乌石』也」。
晋义熙元年安帝敕于鄮山造塔亭、禅室,度二七僧住持守护。
宋文帝元嘉中,遣陈精并僧道祐广兴创建。
凿基下,得大石函,盛玻璃钟,覆以铜镜。
又以金合盛银罂,安三法身舍利并迦叶佛爪一,其色红;
发一茎,伸之数尺,置之成螺。
宋文帝诏造木浮图三级藏之,厚赐供给。
竟陵王发使奉珍异供施,闻三级木塔未至崇敞,欲增成五级。
忽梦神人告曰:「阿育王塔无用增修」。
问其故,答曰:「三十年后有大力人兴世增添耳」。
梁武帝普通三年,敕建木浮图、堂殿房廊,赐额「阿育王寺」,著作顾允祖作碑记记之。
大同五年,上座僧绶奏木浮图隳损,敕岳阳王萧察增修至五层。
施黄金五百两,铸金铜像四百躯,写经论五百卷,铸四大铁鼎以镇四角,敕孙昭凡百供应,付武帝、昭明二真,安于塔内。
萧察取石函内舍利三颗浴之,咒曰:「浮者,进上皇帝」。
其最大者浮,遣主书吴文宠、僧琏等四法师同进。
因敕免庄赋,调给兵士三千人,于寺外庄置营防卫。
定襄侯萧祇、陈留阮孝、鄮人黄玑、会稽太守蔡兴宗散骑常侍王仲和太学博士顾谐、东宫直侍王仲达并梁朝名士,悉倾心皈向。
陈宣帝遥敬此塔,度二七僧。
越州昌乐杨异、勾袁不约信向尤笃。
唐太宗世,鄮县王昭,游礼近寺,望见木塔第三层上有二人立,皆举手托四级西南角。
遂问僧智悦曰:「何人修塔」?
答曰:「不曾修」。
因说所见。
遣人上塔验之,其四层西南角㭿栱果坏。
令曰:「善神示之,欲弟子修耳」。
遂即修之。
敏法师领徒至寺,一月敷讲,道俗聚集。
夜中,有人见百馀梵僧绕塔行道,以此询众。
寺僧曰:「此常有之」。
永徽元年会稽处士张太元到寺礼塔,与僧智悦连床寝息。
半夜,闻塔前诵《金刚般若》,了了分明。
二人往看,一无所睹。
垂拱二年越州士曹唐元默迎塔到州,精严供养。
女婿杨氏醉入道场,宝塔忽然飞去。
元默惊心,作礼怅望,乃见在西家屋上,即送还本寺。
中宗皇帝远加敬仰,敕送供施,仍降诏委栖旷和尚如法香火。
国清智晞尊者到寺,礼八万四千拜,旋绕数周,忽感紫文印于右臂,方整明亮,终身不没。
临终,谓弟子曰:「众圣封印,心无虚焉。
吾定生弥勒内院矣」。
肃宗朝,内供奉子璘者,□州人也。
归省所亲,经宿岳庙,神人告曰:「汝母在此受业」。
璘闻,悲不自胜。
乃问曰:「我母何罪而至于此」?
神曰:「为师少年头疮,多用鸡白调药疗之,因招罪苦」。
璘告神释免,神曰:「罪系有分,免即何缘?
若要免之,往鄮山舍利宝塔」。
璘径到寺,方礼四万拜,母于塔前云里现身,曰:「吾承汝力,已生忉利」。
璘遂止寺,终身礼敬。
唐僧宗亮诗云:「铁轮王使鬼神功,灵塔飞来鄮岭东
有客不随流水去,磬敲疏雪淡云中」。
武宗澄汰沙门,塔止越州府库。
宣宗重兴教法,塔入开元寺
鄮山论请,开元固执。
观察判官蒯希逸判云:「譬如人家宝物,失之多年。
本主既认,便须给还」。
太守王龟依判遣送归育王
大中庚午岁正月斋日,八千许人传塔供养,天花纷纷而落。
其花如雪,众以手擎,旋即镕液。
至夜初,又放五色光明。
是年,有新罗僧夜入盗塔,手捧绕亭,亘夜而行,不离本处。
懿宗咸通中观察使杨严奏,舍利宝塔灵异,实国内福境,敕度三七僧,精严香火。
天祐中太守黄晟,本奉化人也,迎塔往故乡供养。
上船顿重,加人助力,亦不能举。
叹曰:「地薄无缘」!
遂止。
钱武肃贞明二年丙子十二月,遣弟铧并僧清外、鸿泽等,具船舫、香花迎舍利宝塔
明年上元夜,回止西陵岸,放光照明,江中如昼。
武肃王躬扶彩辇从行至罗汉寺,广陈供养。
一僧顶戴,手搦一角,忽然堕地,随手安著,屼然不动。
僧统今諲至晚虔祷,遂见其角火星迸散,始知神力补铸耳。
丁丑岁,敕造木浮图九层,戊寅二月八日毕工。
四月八日,安舍利塔第三层七宝龛中。
尔后累岁,凡大会斋日,多睹光明。
钱文穆王深加礼敬,以职事殷繁,请僧代礼宝塔,其诚信如此。
元帅大王戊申重修彩绘,其年九月二十六日,放大光明。
周显德戊午岁二月中翰林承旨陶谷来锡命礼,入寺敬礼,见舍利红色,自谓吉祥,再拜不已。
副使司天少监同至,谓知塔大师义伦曰:「是塔必不倾侧,它日必平陷耳」。
至今四月十一日,果为延火所焚,舍利宝塔迎在龙华寺
壬戌岁,王旨再造木塔,遂于第二层安贮。
中龛百宝庄严,观瞻者乱目。
设黄金宝座,挂悬珠玉。
元帅大王因览《大众毗尼部》,见吉利王为迦叶佛造塔,金薄覆上,寻遣指挥使凌超重加甃砌庄饰,造檀香殿。
雕锼精丽,百宝珠璎,风触振响,音如天乐。
别造金塔,极丽穷华。
设使湘宫往制,胡后前规,亦未足侔也。
舍利宝塔,世人少知灵异。
据《感通传》,天人曰:「今鄮县阿育王古塔;
小塔是贤劫初佛者,有迦叶佛臂骨,非人所见,罗汉将往铁围山」。
若究此文,则有二塔:一将往铁围,是迦叶佛骨;
一刘萨诃求出者,是释迦舍利,乃即今人天恭敬者。
且以神功不朽,岁记深长,虽补前文,难述未来之瑞应;
更祈后哲,好编无尽之徽猷。
赞宁想乾□□笔之馀,虑多遗坠,仰炎宋统天之□,思欲播扬,与劫齐修,惟高不动者也。
时开宝五年岁在壬申正朔撰。
按:《阿育王山志》卷一三,乾隆二十二年刊本。
大宋西河临泉山圣力禅院故先师和尚塔记 宋 · 释惠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
□□双林散药,祇树分枝。
法教遍于尘微,六相盈于沙数。
繇是劫增劫减,缘死缘生,晤涅盘,称指归,到彼岸,为解脱。
矧有□□觉智□三毒□魔深断爱□蜜持坚固□□唯元□乎。
俗姓王法名殷元,本西河太平里人,自怀橘之年,便□赏俗;
佩□之岁,早悟释缘。
汲泉烹茗之馀,唯精讽诵;
扫塌添瓶之暇,更□□□。
□岁年依资日月□住上挂锡停游,降伏其心,宽弛度众。
又□弥纶,□复否泰。
□□享寿九十三岁,戒腊七十三。
癸酉岁十月二十八日终于本院也。
门人等拊禅床而恸泣,攀繐帐以哀号。
而须□□□并□条。
宋□□己卯岁太平兴国四年九月廿六日□□□□□□□□亦建之窣堵波,记其景也。
前瞻圣殿,后靠□□,虎岫连通,龙山掩映,邈矣哉!
天长地久,暑往寒来,镌列铭□□□后记。
同学僧惠坚、惠真,讲生经讲□□维尘,经僧□□,门人讲上生经僧绍□,院主兼塔主僧经绍嵓、绍□、绍讲、绍逵、绍□、绍雅、绍普,童子僧哥、僧留、□得。
时太平兴国四年岁次己卯九月丁丑朔二十七日癸卯建。
按:《汾阳县金石类编》卷三,民国刊本。
涅槃经疏三德指归序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闲居编》卷六
《涅槃疏》者,实吾祖章安法师约龙树宗旨,用智者法门,依经辨理,大明乎三德之妙义也。
既而章安师没,荆溪师作,笔削斯文,再治再定。
抑又因旧章,见新意,如诸文之下,或加私谓,文句之题,改之曰「疏」是也,然后得尽善矣。
迩世空文仅存,莫有传者。
钱唐沙门释智圆字无外,其荆溪十世之法孙也,痛微言之将坠,悯后学之不闻,于是撰记以申明之,勒成二十卷,号《三德指归》。
凡于文高旨远、言约义微之处,而皆离坚合异,派深析重,指而归之。
俾夫来者识经之所诠、疏之立义,尽在于生佛无差、一心三德之理也,无奔走于迷途,姑务于理观讲授矣。
惟怀道者知我志乎!
大宋大中祥符四年岁次辛亥八月既望,于钱唐西湖崇福寺讲堂首事笔削,越六年癸丑九月二十六日,于大慈山崇法寺方丈功毕序云。
宋故朝散大夫尚书礼部侍郎致仕上柱国乐安县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吏部侍郎蒋公神道碑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文恭集》卷三九、《春卿遗稿》附录
宋有大雅全德之老,尚书礼部侍郎致仕蒋公,以皇祐六年三月辛酉,考终于吴郡灵芝坊私第,以至和元年九月乙酉,葬于吴县尧峰之鲁坞,门人邵必志其圹。
议者谓公朝廷伟人,东南首望,宜有石刻,以表神道。
既葬十年,宿得以申寻遗烈,章示于后。
公讳堂,字希鲁常州宜兴人
弋阳本系,出于周公义兴至唐,蔚为盛阀,累世绂冕,讫于五代,本朝未有达者。
先大夫贤,常有中兴门构之志,聚书延客,以教诸子。
在伯仲间,颖特秀整,不勉而学益进,既冠而业大成。
西游京师,遍交英俊,卓然文行,见称诸公,名声飞翔,迅于六翮。
祥符五年,登进士甲科,授楚州团练推官
尝权州事,阅器仗,牙门军校不待白,已辄启库钥,公械而治其罪,郡中肃然。
丁先大夫忧,服除,吏部试甲乙判,文在优等。
陛见日,章圣命取所试判视之,嘉赏焉。
大理寺丞、知抚州临川县。
县有大姓李甲,积为民害,乃复僭拟亡制,动作不法,前宰无敢擿其罪。
至,缘事捕治之,尽得其奸状,卒坐弃市。
害根锄去,阖境慰悦。
历眉、吉、楚三通判,改太常博士、知泗州
惟眉差小,而三郡类剧,沛然神用,治罔弗举。
召为监察御史
枢密使张耆章圣藩邸旧臣,尝有德于献后。
后方临朝,数移疾,弗治务。
公以其慢朝亏职,宜加显黜,疏比上,不省。
仁宗复辟,同僚语公:「盍辩前疏」?
答曰:「彼已失势,言之伤薄,吾弗为也」。
未几,同僚蹑公前迹而言。
疏入之明日仁宗见称敢言,擢居近侍。
执政知公抗疏在前,他日见之,有慰安之语。
曰:「言责本职,岂规赏耶」!
中火,有司欲文致其事,委罪宫人
公上言:「火灾,天意也。
陛下恐惧修省,犹恐未至。
如闻吏议,欲以宫人为解,女子一问即承,然天可诬乎」?
上悟,遽命原之。
日官上言,内酒坊直国家福德所在,宜徙置他所。
宦者喜兴作,希土木之赏,随而赞然。
事下公府,公逆奏曰:「内酒坊,枕大内西北隅四世矣。
祖宗以来,少福德耶?
名改作,所宜慎重」。
事遂寝。
岁馀,遍历三院判三司度支勾院赐绯衣银鱼。
三司使范讽高虚废务,公以为忧。
顷之,以侍御史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
辞日,面陈放逸不事事,大隳厥职,仁宗颔之。
未几,罢。
江东数月,会朝廷废江淮发运使,均岁漕钱帛之数,取办六路,以公为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
更张甫至,纲目未立,凡百经制,出于心术。
岁终奏计六百万,玺书褒美焉。
未几,就除尚书吏部员外郎,复以劳赐金紫。
坐部吏犯法,按举失实,移知越州
汉太守马臻所治鉴湖在焉,无虑溉田八千顷。
至是,越人夺湖水以名己田,故水日堙,湖田日广,贫民失水利,豪姓擅地产。
公条奏利病,诏复为湖。
俗信奸巫,奉淫鬼,境内所祀非旧典者,皆剪治之,取其像弃湖中,材瓦悉送官。
众初骇,以为蔑神,公乃尊禹祀,新马侯故祠,岁时斋荐之,民靡然而趋正享,知淫祀之无福焉。
徙知苏州,代还,判尚书刑部三司户部勾院,历户部度支盐铁三司副使
乘西师之后,关中困乏,及夏人送款,疆事略定,公建白一切蠲去横赋,以纾其民。
东川饥,受诏为梓州路安抚使,劳徕安定,全活甚多。
还朝,除户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充江淮发运使
承前居是职者,每岁上计取大艑载奇物输权门,以售进。
公再任前后五年,未尝一至都辇,章奏皆附驿而上。
河东转运使,未行,徙知洪州,又改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
岁馀,迁左司郎中、知杭州
会高选名臣,以殿右蜀,迁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人偷浮,不识敦本。
守如乖崖,承寇乱甫平,一切权宜,务安远俗。
后之来者,以为治蜀适然耳,而又增益侈费,十倍于前。
公曩官于眉,习知敝俗。
常曰:「国家承平百年,声教万国,蜀士学尚,不减邹鲁,惟此习俗,尚安馀风。
二千石恬而不怪,岂承流宣化意耶」!
乃兴学校,省厨传,凡过泰无名之费,姑息不正之事,多所裁革,未始顾虑。
旧有识者,窃喜公所为,咸言庶几数年,吾俗且变。
贪吏丑正,恶不利己。
复有肺腑旧族,逋责列肆,累政不敢治,公裁之以法,遂入诉近习,且造险语,飞闻于上,谓公变乱旧制,蜀土且摇,遽移公知河中府
迄今蜀人歌思之不已。
至蒲,尝感危疾,表求便郡。
再知杭州,迁左谏议大夫,复徙知苏州
明堂泛恩,改给事中
公治杭与苏,俱有遗爱。
及重临二州,幼艾相携,迎拜道路,吴人于虎丘生为立祠。
明年,表还官政。
朝廷崇礼耆硕,闵烦事物,以小宗伯秩听行其志力。
是时,年耆者类不即退。
杭州日,业已治第吴下,既而得请,角巾休舍,󲦤绅高其识。
平生爱客,应接不倦,亦既告老,精力尚强,佳宾至前,清谈不废。
所居溪馆,有芝草产焉。
一孙少孤,二子皆幼,至是参侍左右,咸以为阴德之报。
感疾既革,遗言诲以力学,口占后事,命弟之子之奇,疏于牍背。
已,与亲友诀,神色不乱。
含玉之日,寿七十五。
吴中士大夫,若吏与民,莫不相与流涕。
朝廷公卿,表其德范,宜加旌贲。
天子恻然,命以优恤。
特赠尚书吏部侍郎,未三品非例也。
公学问道本原,论议依名节,其行己也直,其从物也裕。
人之有善,不啻己出,孜孜奖进,须成就乃已。
所至以拔才荐士为己任。
或讥以太广,勉之少峻,公以峻则遗物,卒不易其守。
历典会府者七,所至之治,必先美风俗、扶名教,不专于簿书听断而已。
治蜀日,常召高才硕生,会试府寺,亲校才等,劝成学者。
府学之侧,别建西学,以广诸生
斋室讫成,而公移蒲中,其后转使毁之,以增廨舍。
既而常山宋公尚书至府,闻其事,叹惜久之,且欲成公意。
乃即其旧趾,建文翁祠之,内图严君平郑子真司马相如扬子云,蜀土先贤凡九,及公之像而十,常山公为之赞。
至公,略云:「蒋侯挺挺,天与严方。
健而文明,不逢不将」。
迹其风德,从可知耳。
公有高情,富清藻,多所缀述,尤邃于诗。
其间所得,往往清绝。
善作尺牍,思致简诣,时人得之,藏为名笔。
及退居林下,神机日旺,虽饮食寝处,未尝忘诗,亦天性然。
有文集二十卷。
初,义兴家墅,滨鬲湖之右,蒋氏大宗之碑在焉。
公之曾王父讳幼蟾,大王父讳宏谨,皆隐德弗官。
王父讳九皋,以公贵,赠尚书刑部侍郎
妣史氏,追封广陵郡,尚氏,宣城郡,二俱太君
公出史氏,娶钱氏,封寿昌县君,先庚辰十二年而亡,后举以合葬焉。
子三人。
长群玉,早卒。
次长生,次长源,皆为大理评事
女四人。
长适刑部郎中知制诰邵必
次适都官员外郎王景芬。
次早卒。
次适处州青田县宋宽。
孙续,任大理寺丞通判利州
初公捐馆,遗恩以续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自言少孤,育于祖,乞服衰粗以报。
朝议以公有子,不许。
遂辞疾谒医,去职行服,虽不如礼,识者重焉。
吁哉!
道之难行,以公吏师,治蜀美绩弗究,不登三事,其命也夫!
宿早依门墙,稔闻阀阅,兹用传信,亶无愧辞。
庶使三吴吏民,过尧峰者,为贤公堕泪云。
铭曰:
公之志,潜于斯民,平昔蕴蓄,曾弗大伸。
公之才,足经当世,华皓卷藏,未能殚试。
刀州之学,有像是图。
君平子云,盛德不孤。
虎丘之阯,有祠特起。
太伯季札,高风孔迩。
嗟嗟尺璧,长掩山阿。
神明潜翳,恫若之何?
震泽东渐,灵岩西峙。
公虽可亡,德音不已。
光禄卿叶府君墓志铭1043年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八、《宋景文集》卷五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庆历三年,岁舍鹑首,秋七月丁丑光禄卿致仕南阳叶君齐终于京师,享年八十。
其孤翰林学士清臣奉柩自京师湖州,卜之,得九月庚寅吉,乃克襄竁于乌程县澄静乡吴里之先茔。
前此,翰林谓仆,与我游而知我者,莫善于君,君宜为铭。
仆于卿既丈人行,于翰林又第同年,仕同班,虽均鲠共哀,而谊不得辞,遂摭系铺阀,而铭诸圹幽。
君年三十,始有仕进意,负策西向,试礼部,辞尤工。
进士高第,调和州历阳主簿,就改州司寇掾
泽州清海军军事、节度推官
州将忮贪,以便文自喜,君临事持可不可,中毅外和,以规谂之。
岁终,将得无尤,亦不能以事谪君。
盗伍持仗劫民牢猪,吏结重辟,君独谓从二人当上谳。
既报不死,州将始憾,终谢曰:「微从事,吾坐入矣」。
监司最其课,交任于朝,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留为大理寺详断官
未几,监建安军务。
移知遂州小溪县,授永康军青城
时大皂江瀿澍湓涌,邑守百丈堰没不盈版,皆抟手相视。
君谒李冰,盛服立雨中,邀神为助,有顷少霁,水波为却。
岁饥,君毁家囷,赈流人。
豪大姓闻之,相率助贷,蒙袂数十万,咸得更生。
以检书丞知光州固始,有孤女拥高赀,病甚困,叔规取其家,阳为授婿。
二夕,女死。
君廉得其情,坐叔罪,簿入女财,直钜百万。
太常博士通判宣州军州事。
越人讼分财,七劾不承,君被制往按,不旬日而决,果若吏受赇而导其欺。
屯田员外郎通判扬州,民冒盐搉,乾没不悛,君建弛禁与民,可以省罪均利者,切切数千言。
书奏,不行。
还朝,以都官员外郎通判濠州
岁中,即授广南路提点刑狱、劝农使
使废,以司封员外郎判三司开拆司,出知宣州,入为户部判官,改工部刑部郎中,又为苏州
会水灾,农乏食,相与持耰矜强乞丐,吏欲以盗论。
君原其穷𩛞,一皆末遣,人人感愧,汔岁定,不复为盗。
就改越州
兵部郎中判度支勾院
翰林盐铁判官,故君移判尚书刑部
银艾相交,世荣其迁。
寻乞为湖州
州本君再再世所贯,坟墓亲戚在焉。
到部,酾酒上冢,与乡人父老相对为乐。
乡人父老惮君清,亦终不敢谒以私。
年耆,益厌吏事,上章愿从散秩
有诏以本官分司南京
君即日还姑苏
田数十丘,宅百亩,莳竹林,治果园菜畦,烹鸡炮羔,与比邻岁时相问遗,往来南阡北陌中。
幅巾氅裘,彷佯造适,里人不谓君经为二千石
老聃所谓知止不殆者。
明年,迁太常少卿
又六年,遂老。
真宗及上,始终四十五年。
凡阶爵皆五品,服三品,勋二品。
君名参,字次公
曾王考彪,王考蠙,皆隐居自放。
考逵,尝为钱氏霸府从事,不得志,因投檄去,洎终不,以君故,累赠刑部侍郎
君少孤,事母羊夫人至孝。
异时疾革,君惶遽刲股肉为羹,奉夫人食之而愈。
夫人亡虽数十年,言必流涕。
为学苫,从人借书,皆手写,终即诵。
为吏廉,与人无苞苴之馈,所去民辄思之。
为狱仁,鞠听纤微无所隐然,卒多平反
生平居官无毛发咎谴,专务为阴德,浚蕃涵渟,以大其源。
翰林乘流席庆,汪洋大肆,惟其有而似之故也。
翰林工文章,古今多所贯综。
方正持重,能以材自结于上。
知制诰不踰岁,擢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以善职闻。
罢知江宁府,复召为学士
其嘉谋鲠言在台阁者,士大夫争称道之。
使志充计行,其光明于世,乌可量已!
初,翰林江宁奉先卿北上,日调甘旨,烝烝承颜。
既而养不待而生有涯,末如痛何!
虽然,以鲐背敛牖下,既阖棺,君子咸曰:「善人丧矣」。
呜呼盛哉!
娶夫人杨氏,关西之裔孙,柔芳静淑,为内外姻表式,先君十三年而终,终而葬。
君生平自志一穴,曰:「我终必居此」。
翰林遵治命,杨夫人同兆异封,竭信诚奉窆,总总尔,皇皇尔,无一物有悔焉。
铭曰:
胄出诸梁邈千祀,后昆推迁籍吴里。
三代旷僚君膴仕,槃根茂叶丛庆祉。
忠爱廉靖府循吏,华颠辞位延寿纪。
茂生翰林复济美,尽养而收孝忠始。
相冢山原古桑梓,呜呼体魄安于此。
胡府君墓志铭1044年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宋景文集》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予友安定胡昕,以诚信克葬其考妣,及状行与世,使来请铭。
噫,孝乎哉,加于人一等矣!
且予视府君,丈人行也,故不得辞而铭之。
予为儿时,从先公牛马走,及见,与府君游甚勤。
居常衔杯酒,语仁义,訾品贤不肖,道诗书前言,生民病利,衮衮纚纚然,皆可覆记。
府君魁岸人也,进退安重,颇乐易,善谈笑,视襮如表,和气溢焉,发于眉宇。
临政敏锐,如庖操刀,虽髋髀大軱,迎击则断。
少通《阳秋》三家。
及既第,七调吏部铨,自县尉节度府判官,所至常用风绩闻。
真定时,群囚结大辟,府君适从外还,擿其冤,寻与府中执争,已而果不死。
寇丞相莱公张丞相邓公数称其材,按部使者见之必加礼,退必任其能,言于朝,然卒不得践丹涂,泽鱼班,近天子之光,老为诸侯上介。
传曰:「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府君可谓君子者,非其福禄不申耶!
昕为光禄寺丞、开府兵曹参军,余之女弟实归之。
抱瑜袭瑾,有待而发。
子三人:仲弓叔伦、季康,皆粹秀韶警,鸾雏骥子。
府君之德,其收报者在子若孙欤!
初,瀛洲府君既倦游,居无定贯,故三代未葬。
昕也奔问诸卜,得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之原最吉,又卜甲申岁秋九月庚申亦最吉,则自曾门而下,穴位有差,终前人之志,举三夫人合于府君之墓。
予辱于府君游旧矣,其才且劭,得周知之,故铭于埏。
铭曰:
可必者我,不必者天。
志与运违,固有以然。
没于己巳,葬于甲申
有穆有昭,相望于原。
吁嗟若人,裕后以仁。
孝子令孙,祀以永存。
南乡太守颂跋(〔泰始中〕)1063年9月26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七、《集古录》卷四、《六一题跋》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南乡太守颂》。
南乡太守者,司马整也。
按《晋书》,宣帝弟曰安平献王孚次子曰义阳成王望第三子曰随穆王整
卒,后武帝义阳随县谥曰穆
魏咸熙二年南乡太守,是岁晋武受禅,改元泰始
泰始三年南阳,而南乡人为整建此碑。
《晋书·地理志》,当魏末荆州分属三国,而南乡南阳皆属魏,后晋武改南乡顺阳
此碑今在光化军,军即襄州谷城县阴城镇。
阴城魏、晋时南乡属县也。
余贬乾德县时得此碑,今二纪矣。
嘉祐八年九月二十六日书。
再上执政嘉祐元年九月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九
九月廿六日,再拜上书昭文相公史馆相公集贤相公、参政侍郎诸公:镇窃以天下之事,无难易而有是非。
茍是焉,虽难必为;
茍非焉,虽易不可为也。
难易之际,又有机焉,不可以忽。
诸公视今日之事,与前日为孰难?
必曰今日难于前日也。
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以为他日易而可为,则今日不为难也;
以为今日难而不可为,则他日不为易也。
此所谓难易有机,不可以忽也。
事早则济,缓则不及,先圣贤所以贵于及机会也。
诸公谓奸言已入,今日不可弭,奸言他日可以弭乎?
亦不可弭也。
邪正之不并久矣。
君子小人之于天下也常相半,君子之欲有为,岂能尽去小人而后有为?
使小人不用事而已。
譬之阴阳,阴进则阳退,阳进则阴退。
当阳进之时,岂能尽退群阴?
使阴不用事而已。
君子之退小人,亦使小人不用事也。
使小人不用事者,在君子所为是而已矣。
今为宗庙社稷计,以应天变,在顺人心,以副主上委任之意,可谓是矣,而诸公以嫌疑形迹处之。
为忠义而以嫌疑形迹处之,此镇所以请临邛也。
三请临邛矣,伏惟早赐裁察。
与屯田兄书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古香斋宝藏蔡帖》卷一、转引自《蔡襄书法史料集》第一六一页、《穰梨馆过眼录》卷二
九月廿六日奉书。
前过南都,得接言论,殊慰数年倾企之怀,尚恨不得久与游处耳。
穷秋寒凛,眠食佳安不?
愿善护生理,不一一。
再拜,留台同年屯田兄足下。
张昭范建尊胜陀罗尼功德幢序庆历八年九月 北宋 · 董师旦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二
盖闻六根烦障,释迦开方便之门;
它界苦空,菩提发慈悲之念。
故我佛知生死之有漏,不染法身;
觉泡幻之无常,以观实相。
孤子清河张昭范奉为先父讳素、先妣汾阳郭氏。
亡父淹逝于康定元年庚辰岁五月九日,感疾终于嘉庆之里第,享年六十有八。
庆历八年戊子九月二十六日辛酉附葬于河南洛阳金谷乡朱阳里洛之北原,谨立尊胜陀罗尼功德幢于仙垄之左。
泣血告予曰:子孙追慕,号泣罔极。
欲答奉先之孝,须资鞠育之恩。
请予序兹胜缘,用伸资荐。
伏愿乘兹利因,永居净界。
故本云或安坟墓侧,寔在斯矣。
师旦早以有旧,猥承见托,故不得让里人之命,直纪岁月,以卜休年。
进士董师旦序。
长男昭范,次男昭懿大新妇刘氏,次新妇秦氏,孙新妇王氏,孙男友直、友谅、友闻,孙女大娘、二娘、三娘、四娘、五娘、七娘,重孙男六升,重孙女六娘。
孙男友谅书石,清河张庆刻。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五○一一。
建储第二劄子九月二十二日上殿劄子二道,寻有诏以濮王宗实宗正寺。)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九、《司马公文集》卷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一、《续资治通鉴》卷六○
臣近于前月二十六日上殿敷奏,乞检会臣在并州所奏三状,早定继嗣事。
陛下圣意昭然,即垂听纳,凡所宣谕,皆非愚臣所能及。
此乃天地神祇保佑皇家,实万世无疆之休也。
臣谓陛下朝夕当发德音,宣告大臣,施行其事。
今将近一月,未有所闻。
岂陛下以兹事体大,慎选宗室,未得其人;
将左右之人,有所间沮,荧惑圣听?
臣皆不得而知也。
臣闻为人后者,为之子也。
著于礼律,皆有明文。
汉孝成帝即位二十五年,年四十五,以未有皇嗣,立弟子定陶王欣太子
今陛下即位之年及春秋皆已过之,岂可不为宗庙社稷深思远虑哉!
况今亦未使之正东宫之名,但愿陛下自择宗室仁孝聪明者,养以为子,官爵居处,稍异于众。
使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意有所属,以系远近之心。
俟他日皇子生,复使之退归蕃邸,有何所伤?
此诚天下安危之本,愿陛下决意而远行之。
取进止。
再乞西京留台元丰八年二月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司马公文集》卷四五、《司马温公年谱》卷七
右,臣先于元丰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受敕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候满三十个月,不候替人,发来赴阙。
至今月此任当满。
伏念臣性虽至愚,粗常从学,平生所守,不敢忘信。
虽遇布衣,未尝妄语,况于朝廷,岂敢欺罔?
臣今年六十有七,耳目手足虽未全衰,数年以来,昏忘特甚,举错云为,动多差缪。
使之临繁处剧,实所不堪。
非敢爱身,必恐败事。
但臣前后提举崇福宫已经四任,坐享俸给,全无所掌。
今复有求丐,实自愧心。
窃见西京留司御史台国子监,比于宫观,粗有职业。
伏望圣慈俯加矜察,特于上件两处差遣内,除授一任,庶使窃禄庇身,以养残年。
则陛下爱物,曲尽始终之赐,微臣陈力,两遂公私之便。
范景仁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司马公文集》卷五九、嘉庆《华阳县志》卷三九、嘉庆《江津县志》艺文补
九月二十六日,同年弟司马光再拜景仁学士足下。
向者景仁初为谏官,四方之士知与不知,闻者皆曰:「谏官景仁,天下其庶矣」。
况如者,其喜固不在众人之后。
然而有所惧者,其故何哉?
请试为景仁道之。
夫良玉易瑕,清水易污,凡负天下之望者,必任天下之责,此理之固然也。
向使景仁才术操行无以异于众人,则其来也,人不为之喜,其去也,人不为之戚,嘿然不言,人不以为责。
景仁之名,皦然暴于天下,已如清夜列星之文,虽欲厚自谦让,藏于众人,乌可得哉?
所以为景仁惧也。
景仁官虽未甚达,然为天子耳目之臣,朝夕在天子左右,万民之利病,已得而言之,朝廷之得失,已得而言之,亦不得谓之不用矣。
夫士之学行已美而名不彰者,朋友之过也;
既彰矣,而时不用者,执事之过也;
既用矣,而功业不白于天下者,敢问谁之过也?
行矣,景仁勉之。
自今日以往,天下之民万一有失职而吟叹者,景仁之责也。
朝廷之政,万一有违理而伤道者景仁之责也。
非独浮目而望、沈耳而听也,天下之人莫不皆然。
举措小差,天下之责四面至矣。
呜呼,可不惧哉!
自非相爱重之深至,乌肯及此也?
不宣。
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