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创作日期
洗涤官吏负犯制716年4月4日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黄门。朕闻颜回知过。
不无过也。蘧瑗知非
不无非也。孔子曰。
过则勿惮改。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此则古之贤人。
所未能□朕祗膺骏命。光阐鸿猷。
思革颓风。以清贪吏。
作程者不要于密。贵于必行。
行令者不要于严。贵于适中。
比岁或使者廉按。或宪司绳纠。
未能发明大体。颇亦委曲小疵。
殊异恢恢之言。遂行察察之事。
一从过误。永点彝伦。
铨管不许其弃瑕。簿书宁容其刷耻。
怀才则每岁见斥。登用则终身蔑闻。
静言思之。诚未为得。
夫学以从政。禄以代农。
代农不可易业。从政不可紊序。
永鉴前弊。当无废人。
改而更张。朕之志也。
官人负犯。经洗涤赦□者。
宜并除痕。选日量旧资依选例处分。
诸使通状。事或有枉。
断岂无失。承前要须却累通状人。
然始为雪。各惧罪及。
致有冤人。其诉枉屈人。
任申牒刑部。事状似枉者。
为牒本使勘问。尽其道理。
无本使者。追本案为其寻究。
应雪者。本司断后。
左右丞更审详覆。然后牒所由□司除痕。
并牒紫微黄门附簿。诸处百姓。
若被勾徵。使人贪功。
既不纳理。州县承敕。
又不敢放。或已输已役。
重被徵收。或先死先逃。
勒出邻保。欲令贫弱。
何以安存。自今以后。
有隐欺须勾者。宜勾当年。
若事连去年者。亦通任勾。
隔年以去。更不在勾限。
其官典及前官隐赃在腹内者。不在此例。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祭远祖当阳君741年4月4日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维开元二十九年岁次辛已月日。
十三叶孙甫。
谨以寒食之奠。
敢昭告于先祖驸马都尉镇南大将军阳成侯之灵。
初陶唐出自伊祁。
圣人之后。
世食旧德。
降及武库。
应乎虬精。
恭闻渊深。
罕得窥测。
勇功是立。
智名克彰。
缮甲江陵
祲清东吴。
建侯于荆。
邦于南土。
河水活活。
造舟为梁。
洪涛莽泛。
未始腾毒。
春秋主解。
稿隶躬亲。
呜呼笔迹。
流宕何人。
苍苍孤坟。
独出高顶。
静思骨肉。
悲愤心胸。
峻极于天。
神有所降。
不毛之地。
俭乃孔昭
取象邢山。
全模祭仲
多藏之诫。
焯序前文。
小子筑室。
首阳之下。
不敢忘本。
不敢违仁。
庶刻丰石。
树此大道。
论次昭穆。
载扬显号。
于以采蘩。
于彼中园。
谁其尸之。
有斋列孙。
呜呼。
敢告兹辰。
以永薄祭。
尚飨。
岁稔诫不得枉费诏建隆四年四月乙酉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二、《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二
今宿麦已登,秋种尚茂,所宜修稼,以厚生民。
其谨盖藏,毋或捐弃。
令州县告谕人户,夏麦登熟,不得枉有糜费。
令凡禁系之所并洒扫牢狱供给浆饮诏雍熙三年四月壬寅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宋大诏令集》卷二○○、《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五一(第七册第六七一九页)
王者光宅四海,敷佑万方,固宜与物为顺天行令。
当此炎蒸之候,念其缧绁之人,宜申钦恤之怀,庶协长嬴之候。
宜令诸道州府,凡禁系之所,并须洒扫牢狱,供给浆饮,械系之具皆令洁净,疾病者为致医疗,无家属者官给口粮;
小罪即决遣,大罪穷究其情,无致淹延,以称朕意。
禁争讼恃高年为虚诞诏雍熙四年四月四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宋会要辑稿》刑法三之一一(第七册第六五八三页)
悼耄之岁,刑责不加,斯圣人养老念幼之旨也。
然则争讼之端,不可不省;
奸险之作,抑亦多途。
或有恃以高年、多为虚诞者,并从乾德四年六月诏书从事
夏州旧城诏淳化五年四月乙酉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宋大诏令集》卷一五九
日者李继迁辄负国恩,荐为边患,鸠率邻国,侵掠封陲。
朕不欲加兵,盖思静乱,遂令李继捧授之节制,俾镇夏台,外则式遏乱略,内则抚绥黎庶。
而乃枭音相和,狐性多疑,爰与肺腑之亲,潜结辅车之势,迭为表里,孤负倚毗。
须举偏师,用平三窟。
眷兹民庶,久困兵锋。
盖由百雉之城,深在强邻之境,豺狼因而为援,蛇豕得以兴妖。
思殄馀风,用迁善地,勉务革音之态,永怀按堵之心。
旧城,宜令废毁,居民并迁于绥、银等州分,以官地给之,长吏倍加抚存。
请依司天监言权殡明德皇后景德元年四月四日 北宋 · 孙何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七
准诏详定园陵月日者。
伏以宗庙之仪,飨祀为大。
三年不祭,则阙孰甚焉。
司天监丙午岁方利大葬,今岁止可于壬地权攒,仍勿动土。
臣等再三询问,复有论列,安敢以礼官博士之议,拒冯相、保章之说?
况事系园寝,理要便宜。
今参详丧葬之义,古有变礼。
合附自乎姬旦,始墨由乎晋襄,书之简编,亦无讥诮。
谨按《礼》云:「葬者,藏也,欲人不得见也」。
既不欲穿圹动土,则莫若便就司天监所择地,依《丧记》王后之殡,居棺以龙輴,攒木题凑,象椁上四注,如屋以覆,盖尽涂之,所合埋重。
若不欲入土,即至时菆之。
如此,即是用攒礼,而存葬名。
所冀稍合典经,便可升附神主。
九虞之祭,至日可行;
七庙之尊,三年获荐。
按:《宋会要辑稿》礼三一之三一(第二册第一一六九页)。又见同书礼三七之五○(第二册第一三四四页)。
文武群臣封事閤门画时进内诏咸平二年四月四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宋会要辑稿》帝系九之四(第一册第一九四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
文武群臣封事,令閤门画时进内,勿致稽留。
简阅内外军中疲老者归农诏大中祥符五年四月辛丑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七、《宋史》卷一八九《兵志》三
承前遣使取内外军中疲老者,咸给俸粮之半,以隶剩员,今可简阅,使归农业。
其合留者,亦据逐营给役数,外别为营舍处之。
契丹渤海、女真本外国人,停之虑无所归,可如其旧。
仍令所至州郡,并与部署、钤辖阅验,连署其状,具当去留之数,及引视军校之不任职者,即时附驿以闻。
其当徙隶军额,即就配近便州郡。
缘边者徙于内地,并与本州官吏移牒转送。
当停者给以公验,止许居本州,岁上其籍,并给次月俸粮、装钱、日食遣之。
所简马,但筋齿弱、老病不中疗者,咸件析以闻。
其在京殿前、马步军司有所升退,即时具名籍申枢密院,有未当者悉改正之。
当徙者给装钱、在道口粮,勿复奏裁。
其外州军士当降次军分,所隶州郡听本人自择其便。
经度制置使所定奉祀官等第迁秩授官诏大中祥符七年四月己未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二
经度制置使所定奉祀第一等京朝官、使臣并迁秩,幕职、州县官授京朝官;
第二等优与家便亲民、都监监押差遣
第三等优与注官。
部役军校有劳者第升一级。
令赈济河北两浙饥民诏天禧元年四月四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九
河北大名府磁、相、澶州、通利军两浙睦、处州去秋灾伤,民多阙食,令转运司运米赈济之。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之三六(第七册第六二七一页)。又见同书食货五七之六(第六册第五八一三页)。
张士逊以下遇皇太子侍车驾行幸依内殿起居陪从诏天禧三年四月辛卯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三
太子左庶子张士逊以下,每遇皇太子侍车驾行幸,许依内殿起居陪从。
宰相等请封禅第五表诏大中祥符元年四月甲午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宋大诏令集》卷一一六、《宋会要辑稿》礼二二之二(第一册第八八三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朕博考简编,遐观往昔,若乃诞膺帝箓,抚有中区,华夏底宁,珍符沓至,曷尝不陟降东岱,对越上穹?
益厚增高,让德而崇化
昭姓考瑞,建号以飞声。
由无怀已来,略可概举;
逮开元之后,因而旷废。
我国家诞膺骏命,肇启丕图,太祖以神武济三才,太宗以至仁绥六合。
丰功美利,累洽重熙,盖五十年于兹矣。
肆朕凉薄,获承基构,惧德弗类,因时而惕。
励精以求治,虚己以纳善,案节以展义,洁粢以事神。
仰畏高明,不遑中昃。
赖宗祊之储祉,灵祗之愿怀,鉴兹小心,介以景福。
五兵载戢,百谷屡丰。
县县谧清,王猷允穆。
而又真官预告,秘检下临,示卜世之休期,表自天之眷命。
恭承景祐,靡敢遑宁。
期以大享明堂,聿脩郊礼,备伸昭事,以达至诚。
不谓鲁国诸生东山黎老,来自千里,同竭一心。
连袂荐臻,扣阍有请,罄陈徯望之恳,愿举升中之仪。
而宰衡官师,岳牧庶尹,缁黄将校,酋长耆年,不谋而同,奉疏来上,叙天人之交感,述方册之前闻。
以为登岱勒封,古之盛典;
奉符行事,今也其时。
五表继陈,众愿弥确,荐加敦谕,难夺倾输。
若以无疆之休,当盛德之事,发挥茂实,丕显成功,益用愧怀,非所宜请。
止于报谢天地,备物而告虔;
升配祖宗,尊亲而致孝。
式扬先烈,以耀大猷,是为素心,何敢崇让!
朕以今年十月内,式遵典礼,有事于太山,咨尔百执之臣,掌礼之士,各扬乃职,勿旷攸司。
朕之是行,昭答神贶,匪求仙而邀福,在报本以洁诚。
至乃圭币所须,牲牷攸给,并资丰备,以格神明。
其有司供帐之规,乘舆服御之物,悉从节减,勿致烦劳,式尽严恭,务遵简俭。
凡百费用,并支官物,一路止增修馆舍,就建行宫。
经由州县,所用什物,亦以官物置办,不得差扰辄借及有科率。
诸司须索,非敕命,州县不得供给。
所在驰道,勿差丁夫广有修葺。
其香台画瓮,青绳阑干,亦不须设。
路长吏,无得擅离本任,来赴行在。
仍勿以修贡助祭为名,辄有率敛。
起居章表,附驿以闻。
再奏乞蒋偕转官知原州1045年4月4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臣等窃见泾原路西北镇戎军并山外城寨,及东北有原州,最逼贼界。
原州管下有明珠、灭臧、康奴等蕃部,常与西贼相连作过,最为强恶。
原州一面镇静,则本路只禦得西北一路,易为兵力,所以原州须要用心官员在彼。
昨来臣某为睹朝廷降敕,差北作坊副使蒋偕泾州,遂乞与本人转一正使,改知原州,照管上项一面蕃部。
寻奉敕,就差知原州,即不蒙改转官资。
缘本人自秘书丞制置白盐使,相次该磨勘
差遣合入提点刑狱,兼是准诏敕举换右职,即与近下差遣秘书丞自乞换右职人不同。
泾州是近里节镇原州是极边小郡,比为藉其才干,非有过犯虚降却本人差遣
兼本官到任已过半年,州界蕃族,别无骚动。
伏望圣慈特与转一正使,依旧本路驻泊都监、知原州
范仲淹、臣韩琦
按:兼在环庆州界点集,添得蕃部一万八千馀人。
乞平时蓄养贤俊奏庆历四年四月1044年4月4日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一、《余襄公奏议》卷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八、《九朝编年备要》卷一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闻京西转运使杜杞,准中书劄子奉朝旨抽赴阙,欲令计置收捉宜州蛮贼者。
臣以为朝廷蓄养贤俊,当如民家收积财货,平时先有营度,至急乃得其用。
伏自去年以来,陜西举知州,始用杜杞三司判官,则又用京西多盗贼,则又用,今兹蛮人作叛,则又用,皆席未遑暖,而即移之。
是使杜杞有奔命之劳,朝廷有乏贤之叹,如斯事体,良亦可惜。
臣亲见杜杞京西之政,始有端绪,乃未尽施设,今遽舍去,不成绩效,此屡易官之患也。
伏惟庙堂之上,当思天下有多少贤才,可与共了天下事者。
广为询访,预作处置,某人可了某职,某人可当某路,一旦缓急用之,如指诸掌,此乃庙堂之策,当有素定者也。
今二年之内,讲求贤俊,只知有一杜杞,何观听之不广,示天下以狭也?
设使别路更有盗贼,则将又移杜杞,无乃取笑四方乎?
每见大臣谋事,当平居无事时,优游暇逸,如不足忧者;
及一隅有警,则仓皇移易,如素不经心者。
去年冬,两府大臣共选诸路转运使田瑜广西转运使梁载判官,必谓才能出人。
今蛮徼才动,未见等如何处置,有甚利害,早已疑之,此择人之术,不自信矣。
始若不知,不如勿用。
只如近差王丝湖南安抚,待其奏报,不中事节,乃知其人不可委任。
知人不明,为害不细。
伏望陛下敕谕两府大臣,广思博采天下贤才,以应万务,无使临事仓卒,有乏才之叹,则社稷之福。
古人有言曰:「霸王之主,终不采将于往贤,求相于后哲」。
自是识拔不明,求之不至,不可厚诬四海,谓之乏贤也,惟陛下图之。
寒食日早发赴积庆庄拜扫过龙门马上作1059年4月4日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律诗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赫奕晨霞照万灯,路穿阙口势如吞。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下鞦韆挂䌽绳。
平地伊流不一抹,半天嵩岳翠千层。
行行渐入吾疆理,竹坞松阡间绮塍。
寒食压沙寺雨中席上偶作 其一 1076年4月4日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魏公前岁朝真去(自注:盛传道士拜章,见魏公于天门。),寂寞阑干尚有情。
莫道甘棠无异种,至今留得雪香名(自注:魏公命主僧建雪香亭于园,诗刻在焉。)
寒食压沙寺雨中席上偶作 其二 1076年4月4日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沙路无泥地侧金,满园香雪照琼林。
一枝带雨樽前看,还是去年寒食心。
又乞外郡第三劄子1066年4月4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九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今月二十日,伏蒙圣恩,以臣所上第三表乞解政事,特降批答不允,仍断来章者。
闻命以还,忧惶殒越,恳诚所迫,欲止不能。
臣以非才,误膺委用,岁月已久,不知引避。
而宠禄盈满,福过灾生,仇怨既多,谤谗大作,众情不与,孤迹已危,陛下既已深察而哀怜之矣。
臣之忧危迫切、披肝沥血之诚,亦已屡渎于天聪,而陛下固已谅臣至诚至恳,察臣事势当去而无疑矣。
然而圣恩未忍遽许臣解罢者,必以不欲令臣因言者而罢尔。
盖自思永等远窜,榜朝堂告示以来,中外皆知臣事已辨雪,陛下至圣至明,言事者不能动摇朝廷矣。
今臣自以恳请,与言事者不复相关。
若赐允俞,是陛下出臣于万死之中,保全其终始而使之善退也。
如此,则臣之大冤已蒙辨雪,危迹又保安全,陛下天地父母之恩,自非殒骨糜躯,何以论报?
臣自上三表后,已两具劄子披陈,必已蒙省览。
臣之血诚,竭于是矣。
今更不敢烦言上黩睿听,惟乞圣慈哀悯,早赐施行。
书春秋繁露后1037年4月4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三、《六一题跋》卷一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四、《新增格古要论》卷四、《经义考》卷一七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汉书·董仲舒传》载仲舒所著书百馀篇,第云《清明》、《竹林》、《玉杯》、《繁露》之书,盖略举其篇名。
今其书才四十篇,又总名《春秋繁露》者,失其真也。
予在馆中校勘群书,见有八十馀篇,然多错乱重复。
又有民间应募献书者,献三十馀篇,其间数篇,在八十篇外。
乃知董生之书流散而不全矣。
方俟校勘,而予得罪夷陵秀才田文初以此本示予,不暇读。
明年春,得假之许州,以舟下南郡,独卧阅此,遂志之。
董生儒者,其论深极《春秋》之旨。
然惑于改正朔而云王者大一元者,牵于其师之说,不能高其论以明圣人之道,惜哉!
惜哉!
景祐四年四月四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