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禮類
春秋類
詩類
小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地理類
別集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時令類
目錄類
法制類
載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農家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法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論集部類
瑜伽部類
禪宗部類
事彙部類
史傳部類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灵湫山 在郡城东八十里。东有二岩联峙,亦曰龙湫,中有龙井,祷雨辄应。参政张茂颐、知府
陈仪曾作信宿游构亭岩前。右壁有宋人镌记,云:高凉郡东三十里有洞,曲折数百步,崭绝异态。其下有泉,亦曰龙湫,交流石间,籁发如涌云之状。岩木蓊郁,殆非人境。 宋绍兴己卯首夏,上浣日
识中数字蝌蚪不可辨,郡守命梓之图,构僧舍于岩之右肩,为憩息地。明洪武四年入祀典,每岁正月望日致祭。
立庙三间于沼上,上塑龙王像,以严祀事。复令华藏寺僧圆亮辈,司守之。肇工于成化癸卯二月十五日,毕工是岁 四月上旬,
费不踰百日,而水之潴蓄仍复。渊源莫测,流出无穷,自兹以致千百载,田无荒旱之忧,民有秋成之望,家食以之
复以下五百三十有七人及第、出身。 按《选举志》:光宗初,以省试春浅,天尚寒,遂展至二月朔卜日,殿试于 四月上旬。
绍熙元年,仍按射,不合格者罢赐帛。
按《文献通考》:光宗初建议者云,省闱试士春令尚浅,天寒,晷短间遇 ……《选举志》:廷试,唯蜀士到杭最迟,每展日以待。会有言:蜀士嗜利,多引商货押船,致留滞关津。自是,定以 四月上旬
廷试,更不移展。
端平二年,赐吴叔告等进士。
按《宋史·理宗本纪》:端平二年六月,赐进士吴叔告以下四
种者为植禾,四月、五月种者为稚禾。二月上旬及麻、菩、杨生种者为上时,三月上旬及清明节、桃始花为中时, 四月上旬
及枣叶生、桑花落为下时。岁道宜晚者,五月、六月初亦得。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
底为下。地必欲熟。
再转乃佳。若春夏耕者,下种后,再劳为良。

一亩,用子四升。三月上旬种者为上时, 四月上旬
为中时,五月上旬为下时。夏种黍、穄,与植谷同时;非夏者,大率以椹赤为候。
谚曰:椹釐釐,种黍时。 ……有场豆。

春大豆,次植谷之后。二月中旬为上时。
一亩用子八升。

三月上旬为中时。
用子一斗。 四月上旬
为下时。
用子一斗二升。

岁宜晚者,五、六月亦得;然稍晚稍加种子。地不求熟。
秋锋之地,即摘种。地 ……柰秫,皆米也。

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选地欲近上流。
地无良薄,水清则稻美。

三月种者为上时, 四月上旬
为中时,中旬为下时。先放水,十日后,曳陆轴十遍。
遍数唯多为良。

地既熟,净淘种子;
浮者去之,秋 ……。《本草经》曰:青蘘,一名巨胜。今世有白胡麻、八棱胡麻。白者油多。

胡麻宜白地种。二、三月为上时, 四月上旬
为中时,五月上旬为下时。
月半前种者,实多而成;月半后种者,少子而多稗也。

种欲截雨脚。
若不缘湿 ……,净而且速也。

良田,小豆底佳;黍底次之。刈讫即耕。频频转之。二月上旬种者为上时,三月上旬为中时, 四月上旬
为下时。五月、六月上旬,可种藏瓜。凡种法:先以水净淘瓜子,以盐和之。
盐和则不能死。

先卧锄耧却燥
米数。大人若干小儿减半,候支贷。日将人户请米状拖对批填监官依状支散。一逐年五月下旬新陈未接之际,预于 四月上旬
申府乞依例给贷,仍乞选差本县清强官一员人吏一名㪷子一名前来与乡官同共支贷。一申府差官讫一面出榜排定日
可置而不问。次日,奏户部每年八月于南库借六十万缗,应副支遣。次年正月至三月拨还。今若移此六十万缗,于 四月上旬
支借到户部,自无缺用,可以禁止预催之弊。上喜曰:如此措置,不过移后就前,却得民力少宽,于公私俱便。乃
,立夏后,昏见于东方。按《五礼精义》云:自周以来,岁星差度,今之龙见或在五月,以祈甘雨,于时已晚,但 四月上旬
卜日。今则惟用改朔,不待得节,祭于立夏之前,殊违旧礼之意。苟或龙见于仲夏,雩祀于季春,相去辽阔,于礼
,立夏后,昏见于东方。按《五礼精义》云:自周以来,岁星差度,今之龙见或在五月,以祈甘雨,于时已晚,但 四月上旬
卜日。今则唯用改朔,不待时节,祭于立夏之前,殊违旧礼之意。苟或龙见于仲夏之时,雩祀于季春之节,相去辽
闻之亦悦。今按先生。以元年三月除说书。四月二日方再具辞免。继即以暑热罢讲。计先生入侍。不过一再又且以 四月上旬。
非所谓方春发生之时。若以为二年春讲时事。则元年之秋。温公已薨矣。尚安得闻而亦悦。即刘公之学。自不妄语
粟平地宜粳米最下者宜糯。阴阳书云亥为天仓耕之始种植上时种榖二月上旬为上时三月上旬为中时一亩用子一斗。 四月上旬
为下时每亩用子一斗二升农人以雪水浸榖种之收倍仍不生虫山居备用王祯农桑通诀播种篇书称𥠖民阻讥汝后稷播
,立夏后,昏见于东方。按《五礼精义》云:'自周以来,岁星差度,今之龙见或在五月,以祈甘雨,于时已晚, 但四月上
旬卜日。'今则惟用改朔,不待得节,祭于立夏之前,殊违旧礼之意。苟或龙见于仲夏,雩祀于季春,相去辽阔,
,而皆可用于世矣。」其议虽未上,而天下诵之。

光宗初,以省试春浅,天尚寒,遂展至二月朔卜曰,殿试于 四月上旬。
绍熙元年,仍按射,不合格者罢赐帛。旧命官锁厅及避亲举人同试。三年,始令分场,以革假人试艺者,于是四蜀 ……考校。凡廷试,唯蜀士到杭最迟,每展日以待。会有言:「蜀士嗜利,多引商货押船,致留滞关津。」自是,定以 四月上旬
廷试,更不移展。三年,臣僚请:「学校、场屋,并禁断章截句,破坏义理,及《春秋经》越年牵合。其程文,本
哭。欢既嫡孙,次应嗣位,而迟疑未决。帝既新有天下,恐不可以少主主大业,又以心衔故,意在晋安王,犹豫自 四月上旬
至五月二十一日方决。欢止封豫章王还任。往谣言:「心徘徊。」者,未定也。「城中诸少年,逐欢归去来」,复
  旧志规模虽具,详略弗称.观察刘公历任海东,熟习掌故;敷政之暇,慨然引为己任.芜者芟之、阙者补之,犁然、炳然.凡数阅月,而成若干卷.披而读之,不独为此

邦之文献;而圣化之神速,亦洋溢于楮墨间.则是书之所系,诚非浅鲜也.余奉命巡视来兹,适观厥成;勉缀数言于简端,以志亘古未有之盛.
   乾隆壬戌清和月上浣
之吉,台阳使者英崿书山撰. (第 8 页)
  稻(早稻。 晚稻。 旱稻。 乾播。 苗种。 乾秧。 反种。 火耨。)

周礼稻人。掌稼下地。以潴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郑司农以为舍去之舍。而后郑不从。以为止舍之舍。)以浍写水。泽草所生。种之芒种。(郑注。芒种。稻也。)
泛胜之书曰。春冻解耕。反其土。种稻区不欲大。大则水深浅不适。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始种欲温。温者。缺其塍。令水道相直。夏至后大熟。令水道相错。齐民要术曰。稻无所缘。惟岁易为良。选地欲近上流。水清则稻美。三月种者为上时。 四月上旬
为中时。中旬为下时。先放水十日后。曳陆轴十遍。(遍多为良。)地既熟。净淘种子。(浮者不去。秋则生稗。 …… (第 386H 页)
二月三月种者为稙禾。四月五月种者为稚禾。二月上旬及麻菩杨生种者为上时。三月上旬及清明节桃始华为中时。 四月上旬
及枣叶生桑花落为下时。岁道宜晚者。五月六月初亦得。 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春风 …… (第 389H 页)
 臣趾源曰。此即一亩三圳。弃垄用圳之验。而其曰种后耕畦草埋粟长者。乃所谓耧锄。始知中国人尚不废赵过之法。而其用耧。又益便

于赵过矣。一日耕可收三十石。则如柳馨远所记我田百亩。辽人可耕六日者。当收一百八十石矣。岂非耕种得宜之明效欤。
直说曰。治田之法。秋耕过冬为上而粟田尤甚。 早黍早粟。三月上旬。(待霜气顿无。)晚黍晚粟。三月中旬。 至四月上旬。
可种黍粟。性宜高燥。不宜下湿地。细沙黑土相半者为良田。若瘠薄则用熟粪或尿水种之。而每黍粟一二升。和粪 …… (第 389L 页)
为次。谷底为下。地必欲熟。(再转为佳。若春夏耕者下种后。再劳为良。)一亩用子四升。三月上旬种者为上。 四月上旬
种者为中。五月上旬种者为下时。夏种黍,穄与稙谷同时非。夏者。大率以椹赤为候。燥湿候黄场种讫。不曳挞。 …… (第 389L 页)
补。不足于人。而米少不关。不须多耕矣。
直说曰。稷性宜下湿地。二月中旬耕地。以木斫熟治。自三月上旬至 四月上旬。
皆可种。种法与种黍粟同。或撒种亦得田。若瘠薄则用粪灰。(熟粪与尿灰也。)或布杂草于亩间后。耕种。锄至 …… (第 390H 页)
  胡麻(叶名青蘘)
崔寔曰。二月三月四月五月时雨降。可种之。
李时珍曰。按服食家。有种青蘘法。秋閒胡麻子种畦中。如生菜之法。候苗出采食。滑美如葵。
徐玄扈曰。胡麻油查。可壅田。
齐民要术曰。胡麻宜白地种。二三月为上时。 四月上旬
为中时。五月上 …… (第 392L 页)
以白胡麻三分。晚小豆一分。相和种之。或以菉豆二分。胡麻一分亦得。
直说曰。油麻。路边或田畔宜种。一云 四月上旬。
苗种两麦根耕。乘雨移种于两亩间。密则无枝小实。每科相去一尺。
 臣谨按孝经曰。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 (第 393H 页)
君子之所乐为也。惜乎。余非其人。且老病濒死。莫能自力。只书此卷末。以塞季贤甫之意。其可叹也已。  崇祯三周戊申孟夏上浣。
安东金履安。题于三山阁中。
题长川金公(仁俊)行状后
余观近世言孝者。类多冰鱼雪笋之异。今读此状。直 (第 471L 页)
窳隳不齐。其不可典要也审矣。贾思协齐民要术言种粟之期曰二月上旬为上时。三月上旬及清明节桃始华为中时。 四月上旬
为下时。又曰二月三月种者为稙禾。四月五月种者为稚禾。其耕播迟早之随宜通变如此矣。然则管子所谓日至七十 (第 377H 页)
又在此外。虽神奸鬼怪。不至太甚。已与社仓不侔矣。
 朱子社仓事目曰。逐年五月下旬。新陈未接之际。预于 四月上旬。
申府乞依例给贷。仍乞选差本县清强官一员人。吏一名。㪷子一名前来。与乡官。同共支贷。〇又云。一面出榜。 (第 229H 页)
升铉所述行录。请为墓表者。公之五代孙振洙也。辞不获已。而强病撮略。俾书于石者。徵士恩津宋稚圭也。时  崇祯四壬辰孟夏上浣
也。
不愠斋韩公墓表
清州韩君用浩。以其五代祖不愠斋行状。谒墓文于余曰。维清州治南三里。华清峰下壬坐 (第 22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