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孙承泽明末清初 1592 — 16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2—1676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益都人,先世于明永乐中京师
字耳伯号北海退谷
明崇祯四年进士
在明官至刑科都给事中
明亡,李自成授为防御使
入清,任吏科都给事中,历官兵、吏两部侍郎
年六十,引疾归,家居二十余年而卒。
有《经翼》、《明梦馀录》、《庚子销夏记》等。
维基
孙承泽(1592年—1676年)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谷上林苑监籍山东益都人
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
孙承泽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户部观政,授陈留县知县六年祥符县十年行取,十一年钦授刑科给事中
在大顺政权中任四川防禦使
入清后任吏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极受多尔衮的宠信,孙承泽批评说用满洲仪祭天不当,多尔衮仍听得下去。
顺治十年(1653年),因题奏保举大学士陈名夏担任吏部尚书,引起顺治帝不满,认为孙另有所图,于是承泽“引疾乞休,(上)允之”,隐居西山樱桃沟顺治十一年(1654年)退翁亭、闲者轩、砚山斋(今孙公园处)。
晚号退谷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卒,赐祭葬如例。
安徽会馆原为孙承泽寓所“孙公园”的一部分。
同治五年安徽籍官员吴廷栋等75人倡议兴修安徽会馆,同治七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湖广总督李瀚章及淮军诸将集资,购得“孙公园”的大部分,于同治八年二月修建安徽会馆。
释全清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会稽人
善禁祝。
能劾鬼物。
市僧王氏妇病。
言语狂乱。
啼笑不常。
如是数岁。
间召治。
即缚草如人状。
长尺许。
衣以五䌽。
结坛置草人。
其中而作法焉。
其妇忽鞠躬曰。
乞命。
且自首。
以为顷岁春日。
偶于禹庙前相遇耳。
和尚如不见杀。
竟当远去。
不敢复留也。
于是鞭草人。
呦呦有声。
投一瓿中。
以六一泥。
窒瓿口。
封以朱书符篆。
而瘗之桑下。
戒曰无动。
后五载。
董昌以城叛。
刘汉宏攻拔之。
纵士卒掠城中。
或掘窖藏。
下出瓿。
破之独一鸦飞去。
立树抄。
人语曰。
乃今得见天日矣。
时清死已久。
释全清越人也。
得密藏禁咒之法。
能厌劾鬼神。
时有市侩王家之妇患邪气。
言语狂倒。
或啼或笑。
如是数岁。
召浦治之。
乃缚草人长尺馀。
衣以五䌽。
置之于坛。
咒禁之良久。
妇言。
乞命。
遂志之曰。
顷岁春日于禹祠前相附耳。
如师不见杀即放之远去。
乃取一瓿(步后切)以鞭驱刍。
灵入其中而呦呦有声。
缄器口以六乙泥。
朱书符印之瘗于桑林之下。
戒家人勿动之。
妇人病差。
经五载后值刘汉宏董昌隔江而相持越城陷。
人谓此为窖(音教)藏。
掘打瓿破。
见一鸦闯(音朕)然飞出。
立于桑杪。
而作人语曰。
今得见日光矣。
清公已卒也。
江渊明 1401 — 14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457 【介绍】: 四川江津人字世用
宣德五年进士
编修
正统十二年侍读入文渊阁肄业。
土木之变后,陈固守之策,由侍讲超迁刑部侍郎
也先逼临京师,受命督军
景泰元年入阁参预机务,官至工部尚书
英宗复辟,谪戍辽东
有《观光集》。
孔殷号梅谷
维基
江渊(1401年—?
),字时用四川重庆江津县人
十二月初六日生,行三。
由县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十四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九十九名。
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科二甲第三十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正统十二年(1447年),诏令与杜宁裴纶刘俨商辂陈文杨鼎吕原刘俊王玉共十人入学东阁,拜曹鼐等为师。
土木之变后,景帝监国徐有贞倡议南迁,太监金英叱出,徐有贞行至左掖门时遇到江渊有贞告之经过。
江渊觐见,极力陈述固守北京之策。
翰林院侍讲,升为刑部右侍郎
也先逼近京师江渊参赞都督孙镗军务,参与京师保卫战。
景泰元年,出任紫荆关倒马关、白羊关,与都指挥同知翁信督修雁门关
同年兼任翰林学士,进入内阁
之后改为户部侍郎
次年改为吏部侍郎,仍然兼任翰林院学士
上言称户部尚书金濂仍然徵收已免田租,金濂之后下狱。
江渊则加太子少师,并因江言,罢免四川巡抚佥都御史李匡
母丧丁忧,除服后恢复原职
五年春山东河南、江北等地饥荒,命江渊与同平江侯陈预抚恤赈灾,其进言构建常盈仓,以护民用,均得以批准。
当时在转运粮草时,漕卒乘机侵耗,被监察御史调查,江渊被弹劾,被廷臣劝阻,景帝宽恕。
当时,内阁成员互不协助,其中陈循、王尤其自私,江渊则好议论,然而每被同官压制,悒悒不乐。
恰逢兵部尚书于谦告病在家,景帝下诏请一人协助处理兵部事务,江渊想担任。
陈循则佯装推举江渊,而密令商辂草奏,并示以「石兵江工」四字,在旁不知。
待诏下,调工部尚书石璞兵部,而以江渊代替石璞职。
江渊大失所望。
明英宗复位后,江渊陈循等俱谪戍辽东,不久去世。
周鼎明 1401 — 14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1—1487 【介绍】: 浙江嘉善人字伯器一名铸字九鼎
博览群书。
正统中参赞军务金濂辟为幕僚,从至福建
旋授沭阳典史,为王竑所恶,罢官归。
遨游三吴,卖文为生。
与修《杭州府志》。
有《桐村集》、《疑舫集》、《土苴集》。
鼎,字伯器号桐村又号疑舫嘉善苹川人,少警敏,以文学知名。
正统间尚书荣襄金公帅兵征,过嘉兴,鼎以布衣谒见,与语,大奇之,辟置幕下,议进取方略,多见用。
尝与千户龚遂奇从数骑入龙溪山寨,降其众而还,幕府不知也。
寇平,遇土木之难,格其赏。
久之,授沐阳典史
师次杭州四明章文仲来谒,曰:闻幕下周鼎奇才,愿与之角金。
公出南征百韵诗,朗诵一过,各书一通上之,不遗一字。
鼎曰:能从末句倒诵至前乎?
章谢曰:服矣。
寻以淮土民饥,鼎欲奏请赈济,忤当道,罢归。
囊橐萧然,卖文为活。
吴中墓志、谱谍,皆出其手,造请填咽。
晚年起家为富,翁石田赠诗有山县军书前吏迹,墓堂文字老生涯之句。
年近九十,修杭州志,灯下书,蝇头不爽毫发。
平生为文,援笔立就,不加点窜。
尤长于诗,绝句推江南独步。
有土苴集,读之沈雄历落,有横槊磨盾之风。
然一往多隽思,故是大难耳。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器嘉善人
正统中官沐阳典史桐村疑舫斋土苴集
鼎字伯器嘉善人
以军功授沐阳典史
有《桐村》、《疑舫斋》、《土苴》等集。
(《南濠诗话》:柯博士九思在奎章日,得出入内廷;后失宠,退居吴下。
虞文靖公作《风入松》词赠之,中亦微露此意。
予闻柯尝画《黄鹂》、《白头》,题诗二绝。
《白头》云:「春浓不放小禽栖,白发冲冠向晓啼。
帘幕半开人末起,楼台风暖日犹低。
」《黄鹂》云:「春风娇软绿阴肥,上苑莺花紫翠围。
却向后宫深院里,一枝闲自理金衣。
」近嘉兴周丈伯器尝题二图,为予诵之。
诗云:「奎章阁下老词臣,吟遍莺花上苑春。
回首金衣闲自理,绿阴多处少风尘,」「重重罗幕护轻寒,听彻春禽乍夜阑。
无限江南归兴里,不将华发漫冲冠。
」盖用其语而反其意也。
弇州四部稿》:伯器书结法萧洒。
田按:伯器工书,善赏鉴,名人书画,往往见其题跋,小诗亦有风致。)
方士亮明至南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府歙县人
崇祯四年进士
嘉兴福州推官,擢兵科给事中,举劾无所避。
曾揭发兵部尚书陈新甲勾结宦官,与清议和事。
其论中官出镇监军之弊,语尤切至。
周延儒牵连得罪下狱,后释归。
维基
方士亮(16世纪—17世纪),字君绳号慕庵直隶徽州府歙县岩镇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方士亮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获授浙江嘉兴府推官六年本省同考官,七年丁忧
服除,调往福州,再迁官兵科给事中;他和同官在朝房遇上谢升谢升说:「君主以不用聪明人为高招,今上太用聪明人,令天下朝政败坏。
」又说:「各位不用谈政事,皇上早有主意。
」他连同言官弹劾谢升诽谤泄密,使其被削籍。
之后他相继他弹劾陈新甲张福臻徐世荫朱大典叶廷桂吕大器马爌,请求召用姚思孝何楷李化龙张作楫张焜芳李模詹尔选李右谠林兰友成勇傅元初,抚恤吴执御魏呈润傅朝佑吴彦芳王绩灿枢的家人,推荐方岳贡陈洪谧,朝廷大多采纳。
周延儒督师,他担任赞画军前,战败后入狱,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天才释放归乡。
弘光年间方士亮得起用为户科给事中南京失守后加入金声军队;隆武帝即位后太常卿,北征时受命和与何九云辅导唐王朱聿𨮁,福京沦陷后去世。
李中明 1479 — 15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9—1542 【介绍】: 江西吉水人字子庸
正德九年进士
工部主事,拜官三月,因抗疏主张毁佛寺,出乌斯藏僧人,忤帝,谪广东通衢驿丞
世宗即位,累官山东巡抚,有政绩,进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
少学于同里杨珠,后曾在五经书院讲学,所居里名谷平学者称谷平先生,有《谷平文集》等。
维基
李中(1478年—1542年)字子庸号谷平湖广德安府随州民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生于成化戊戌十一月初一日弘治十二年(1499年)随父赴湖广景陵十四年(1501年)随州看望祖父,为知州李充嗣所赏识,荐入为州学增广生,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湖广乡试解元,九年(1514年)甲戌进士
吏部尚书杨一清数次召其应考言官,不赴选。
六月刑部浙江司主事,期间反对明武宗建寺于西华门内。
武宗怒,贬其为广东通衢驿丞
十三年病移长乐学宫。
当时王守仁巡抚赣州,檄其参与军事,平定朱宸濠之乱。
明世宗即位,升广东佥事
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广西布政司左参议四月提学副使,三年丁继母忧归。
嘉靖六年起复前职,八年(1529年)五月升任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
嘉靖十年(1531年)四月,升任广东按察使八月监乡试,九月武举十月父丧丁忧去职。
十四年起升广东右布政使
总督巡按御史戴某,以考察降四川右参政十六年至官数月,乃具疏乞休,同官力劝乃止。
十八年入觐,复升浙江按察使,未赴任,十月再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次年春赴任,治理当地蝗灾。
嘉靖二十年七月,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
二十一年八月因事遭弹劾去职,十一月九日卒于南京官舍,年六十五。
明光宗时追谥庄介
程崟
人物简介
程崟字平川号夔州江都歙县人康熙癸巳进士,官刑部郎中
维基
程崟(yín)字夔州号二峰一字南陂,原籍江南歙县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进士,官至福建清吏司郎中
程崟岑山渡程氏家族的成员,原籍江南徽州府歙县岑山渡,世代在扬州经营盐业,寄籍扬州府江都县
他是两淮盐务总商程增(字维高)第三子,工部主事、全浙督粮道程銮(字坡士)之弟,家门鼎盛,居仪征城南仓巷。
程崟少时师从方苞望溪)学习古文,康熙戊子(1708年)举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中进士2甲46名,充武英殿纂修官,授兵部方司主事,升武造司员外郎,会考府左司事,官至福建清吏司郎中加二级,诰授中宪大夫
程崟致仕后,回到仪征,在市河半湾西南筑园林七星泉,乾隆癸酉(十八年,1753年)春写《七星泉记》。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倡浚仪征市河。
程崟尤嗜音律,常自编剧目,如由钱谦益金陵名妓柳如是故事改编的“拂水剧”。
年八十一卒。
著《二峰文稿》,刊刻卢轩《韩笔酌蠡》、《望溪全集》等。
蒋简
维基
蒋简字恒谦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人进士出身
曾祖蒋春,祖父蒋安善,父亲蒋砮。
浙江乡试第二十名中举。
建文二年,会试第三十五名,殿试登庚辰进士二甲第二十一名,授兵科给事中,历任都给事中
王九峰明 1479 — 1526
维基
王九峰(1479年—1526年)字寿夫号白阁山人,陕西西安府鄠县民籍高陵县人
治《易经》,行四,由国子生中式辛酉(1501年)陕西乡试第三十三名举人,年三十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八十五名,第二甲第七名进士
其年冬河南道试监察御史明年己巳监税卢沟桥木物,其年夏得实授监察御史,奉敕巡视居庸诸关。
八年(1513年)丁父忧十一年春除服,北上授浙江道监察御史
十四年秋,迁金华府知府
金华四年,嘉靖三年(1524年)山西按察司副使,受敕兵备偏头关诸处。
未及三月,以母病归。
五年夏四月母刘氏卒,六月十八日九峰亦相继而逝。
年四十八岁。
王安国清 1694 — 17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4—1757 【介绍】: 江苏高邮人字书城号春圃
雍正二年进士,授编修
乾隆间历任左都御史广东巡抚,兵、礼、吏三部尚书,充《大清会典》总裁官
深研经籍,专以经学训子孙,子王念孙,孙王引之,承其绪,成一家之学。
卒谥文肃
王安国字书城号春圃高邮人
雍正甲辰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
谥文肃
维基
王安国(1694年—1757年)字书城号春圃
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市)人。
榜眼
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再迁侍讲
雍正十二年(1734年)出督广东高学政,复再迁左佥都御史
乾隆二年(1737年)疏请禁止官吏居丧期间前往省会拜谒大吏,下部议行。
三迁左都御史
乾隆九年(1744年)正月兵部尚书,不久即遭父丧丁忧去职。
乾隆十年(1745年)再召为兵部尚书,调礼部。
王安国上疏请求终丧,居庐营葬。
服阕后方才入朝。
乾隆二十年(1755年)吏部尚书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疏乞假为父改葬。
高宗来年当南巡,谕其到时随行。
同年王安国病倒,准许休假治疾。
次年春卒,赐白银五百两治丧,谥文肃
清史稿》有传。
韩邦宪明 1541 — 15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1—1575 【介绍】: 应天府高淳人字子成号湖南
韩叔阳子。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
佐理工程时,杜绝宦官从中侵吞假冒等积弊。
累迁为衢州知府
初莅任,即问民间疾苦。
乃举明大义、正职守、实节省、复成法、议赋役、讲实政、广储蓄、修武备八事告谕吏民,而尤以敦风俗、育人才为先。
寻病重,仍力病办公,发赈荒,倦倦以百姓为念。
维基
韩邦宪(1541年—1575年)字子成号湖南应天府高淳县人,军籍。
应天府乡试第三十八名举人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式己未科会试第二百四十六名,二甲第六十七名进士
户部观政,授工部屯田司主事,督修明永陵,四十三年春虞衡司员外郎次年养病回籍。
丁父忧隆庆元年(1567年)祖母王氏去世,四年母亲去世,服除,六年起补刑部山西司员外郎六月稍迁署浙江司郎中事,八月事授刑部郎中十一月出官浙江衢州府知府次年二月到任,卒于官,享年三十五。
李尚扬晚清 1825 — 18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5—1863 【介绍】: 湖南安仁人
咸丰二年夏参加太平军
咸丰十年春李秀成攻取浙江,后参与摧毁江南大营之役,又东征常熟无锡,隶李世贤部。
同治二年二月,在汤溪被叛徒彭禹诱擒,后录有口供。
康明感
明感
本姓朱
高平人也。
世奉大法经。
为虏贼所获。
欲以为妻。
备加苦楚。
誓不受辱。
谪使牧羊经历十载。
怀归转笃反途莫由。
常念三宝兼愿出家。
忽遇一比丘就请五戒。
仍以观世音经授之。
因得习诵昼夜不休。
愿得还家立五层塔。
不胜忧念逃走东行。
初不识路昼夜兼涉。
径入一山见有斑虎。
去之数步初甚恐懅小却意定心愿逾至。
遂随虎而行。
积日弥旬得达青州
将入村落虎便不见。
至州复为明伯连所虏。
音问至家夫儿迎赎。
家人拘制其志未谐苦身。
勤精三年。
乃遂专笃禅行戒品无𮘧。
脱有小犯辄累晨忏悔要见瑞相然后乃休。
或见雨花。
或闻空声。
或睹佛像。
或夜善梦。
年及操行弥峻江北子女师奉如归。
晋永和四年春慧湛等十人。
济江诣司空何充
一见甚敬重于时京师未有尼寺。
以别宅。
为之立寺。
问感曰。
当何名之。
答曰。
大晋四部今日始备。
檀越所建皆造福业。
可名曰建福寺
公从之矣。
后遇疾少时便卒。
释海明明末清初 1593 — 1666年三月十日
人物简介
海明字懒愚号破山姓蹇氏四川大竹人,卓锡芜湖某寺灭度,后筑塔于崇义庵畔,著《破山语录》。
号破山
蜀之蹇氏子。
弱冠得度。
从慧法主
听讲楞严。
咨疑不决即出蜀。
住破头山。
鞭逼三载。
忽于经行之际。
见一平世界。
不觉堕落岩下。
损足。
至半夜翻身。
剧痛有省。
叫曰。
屈屈。
居士曰。
师脚痛耶。
师劈面一掌曰。
非公境界。
寻参博山
复参云门。
后参天童。
童问那里来。
师曰云门。
曰几时起身。
师曰东山红日出。
童曰东山红日出。
与汝什么相干。
师曰老老大大。
犹有这个语话。
童曰我既如此。
你许多络索。
又从那里来师震威一喝便出入室次。
童问内不放出。
外不放入。
政恁么时。
以何为界。
师曰。
竿头丝线从君弄。
不犯清波意自殊。
崇祯己巳出世。
僧问万法从心生。
万法从心灭不生不灭。
心在甚么处。
师曰。
三娘不识四字。
僧礼拜。
送法衣至。
上堂。
大庾岭头提不起。
鸡足山前成滞货。
衲僧今日获一披。
如云普覆华王座。
大众记取三十年后。
切忌不可动著。
何也动著则祸生。
问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为什么惟佛与祖乃能知之。
师曰知音不必频频举。
八两原来是半觔。
破山堂内有僧否。
师拈拄杖曰。
向前来与汝道曰。
执拄杖者是谁。
蓦头一棒。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海明字破山人称曰万峰老人
姓蹇氏,世居渝城,后徙大竹,遂为大竹人
生含聪睿,质挺奇标,识者谓其状类黄檗
年十九,祝发于大持庵,以融光尊宿为师。
偶听慧然法师讲《楞严经》至“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终日疑闷,乃读古人语录颂古,无可入处。
遂孤身出蜀,见数耆宿,莫能取决。
俄栖楚之破头山,经行万丈悬崖,自誓刻期取證,限以七日。
日尽晌午,忽见银色世界,一平如掌,信步举足,不觉坠岩,左足已伤,尚不自知,胸中块磊,涣尔解释,但叫屈屈。
自此出山南行,见憨山博山、双髻、雪桥诸宿,微有启悟。
再谒湛然,顿圆大戒。
天童密云悟,赴金粟,径往造请,机语契合,竟付以源流一纸,信金一缄,祇受而返,息止苕溪
崇祯己巳冬嘉禾绅耆,向其道风,请主东塔
遐迩学者,归之如云。
壬申春张金吾振宇冯铨部伯井皆蜀人,请还蜀,阐化乡里,而亦动峨鹫瓦屋之思,辞密西迈,卓锡万峰古刹。
既而中庆、佛恩、白兔,已振威音;凤山、栖灵、祥符、无际,并撒布衣。
感绅荐之归依,受藩王之隆养。
二十年间,九坐道场。
谭梁生司业所云“花开携李,果熟蚕丛”者,信不虚也。
甲申之变,刀兵横起,杀人盈野,有李将军立阳者,残忍尤甚,人呼“李鹞子”。
尝请至营中,思导以慈念,化其杀机,阳遂强之食肉。
曰:“公不嗜杀人,僧何惜一口。
”阳曰:“弟子不杀人,愿师常肉食。
每于暴怒之下,多所全活。
时以曹山酒志公鸽比之,尤有足多者。
清顺治癸巳,蜀难渐平,乃回梁山,依金城寨,去寨半里,有旧绅别墅,尚馀老二株,葺而居之,颜其堂双桂院曰“福国”。
未几,四众归之,遂成丛林。
山门、佛殿,一时聿新。
康熙甲辰总制李凯既定巫山,道通川楚,以母丧故,再使延请,不得已,杖锡巴渝,盘桓九旬,相得甚欢。
及其别也,李公亨之牢醴,喟然叹曰:“昔遇恶魔而踰闲,今逢善友而昭戒。
”从兹不近酒肉矣。
遂辞而归。
丙午春,年已七十馀,道俗称庆,来者万指,方祝无量。
无何,示疾垣化,时康熙五年三月十日也,寿七十四,腊五十九,塔于梁山龙山麓。
别众偈云:“初开劫运九开炉,七十年来志不渝。
每见驹隙难度尾,常闻老蚌易生珠。
”得法弟子八十馀人,可谓英灵并集。
已而或疑其滥,不知明际革,狂禅满地,过于峻拒,恐将折而趋邪?
故以传法为卫法也。
著述最富,其传者《破山语录》、《山居诗》、《双桂草》诸集,几盈尺,已付梓云。
林凤祥晚清 1825 — 18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5—1855 【介绍】: 名一作凤翔
广西桂平人,原籍广东揭阳,又有广西武缘贵县之说。
清咸丰元年,在永安州参加太平军
御林侍卫指挥、检点。
武昌时,率先登城。
南京时,又破仪凤门
随即攻克扬州,切断清朝漕运通道。
同年,以天官副丞相,与李开芳率师北伐。
北伐军取道浦口,经皖入,渡黄河,入晋南,折回河南,北夺临洺关,击溃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军,长驱北进。
封靖胡侯
杨柳青后,攻天津受阻,屯静海,与独流镇李开芳军相呼应。
天寒粮乏,后援不继,被迫南撤。
五年春,于连镇受伤被俘,旋在北京就义。
追封求王
林类春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人
高士。
年将百岁,春披裘,且歌且行,拾遗穗于畦。
相传孔子适卫,使子贡往讯老死悔乐之情,答曰:“死之与生,一往一返,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
……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
释通贤明末清初 1593 — 1667年七月二十五日
号浮石
平湖赵氏子。
受密老人付嘱。
报恩
腊八示云。
自舍皇宫入雪山。
六年冷坐绝追攀。
谁知今夜蒲团上。
绀目无端发眚斑。
山僧恁么告报。
祇要诸人拈却炙脂帽子。
脱下鹘臭布衫。
便见古释迦不先。
今弥勒非后。
一切时中。
不倚一物。
净裸裸上无攀仰。
赤洒洒下绝己躬。
千圣不能知。
万灵安可测。
一切坐断。
不漏丝毫。
新正解制示云。
才拴意马不多时。
顷刻隆冬又过之。
耳畔只闻锣鼓闹。
声声敲入𩬆成丝。
大众。
还有不随声色转变者么。
等閒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到恁么地。
可谓知归。
若有人问从甚处来。
切莫道报恩来。
因甚如此。
不将平实对。
正要使他疑。
道泰不传天子令。
时清休唱太平歌。
复举世尊一日。
与阿难行次。
路见古塔。
世尊便作礼。
阿难云。
此何人塔。
世尊云。
过去诸佛塔。
阿难云。
是谁弟子。
世尊云。
是我弟子。
阿难云。
应当如是。
大众。
既是过去诸佛。
为何又是现在世尊弟子。
既是世尊弟子。
为何又作礼。
如是推求。
一一相反。
阿难为何又言。
应当如是。
能向这里。
明得
一切有为法当体即无为。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通贤字浮石姓赵氏当湖人也。
生有奇秉,性厌薰惺。
稍长志学,便怀出世,年十九潜越南海,礼绍宗薙染,因归省父母,以独子苦留。
稍自蓄发,貌为慰解。
后投武源普净庵乘白重相剃度,受沙弥戒于云栖莲,圆具于海宁湛然澄,随侍嘉禾东塔,闻同堂举七贤女尸陀林䛡有省。
归葬二亲,复参證于云门,及闻金粟密道风崇峻,决志归依。
明崇祯辛未,密迁天童,随入侍寮。
未几,思出掩关武原,请辞,密语之曰:“汝三年关后,可随处开堂,厚自保重。
”去经二载,密过嘉禾,破关执侍,一日集众,以拂子属曰:“付汝为众去。
”自是,当湖青莲开法。
甲申冬,主席遁村报昌,顺治戊子,迁海门广慧
甲午牧云谢事天童,延贤主持。
丁酉,迁嘉禾栖真。
己亥,迁宜兴善权
庚子,住虞山福城,退老西山支公白马涧
丁未七月二十五日入灭,世寿七十有五,塔于径山之鹏搏峰下,著有语录行世。
释行海南宋 1224 — ?
全宋诗
释行海(一二二四~?
)(生年据本集卷上《癸酉春侨居无为寺归云阁以十五游方今五十为题信笔十首》推算),号雪岑剡(今浙江嵊县)人(同上书《归剡》)。
早年出家,十五岁游方,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嘉兴先福寺(同上书《丁卯秋八月奉檄住嘉兴先福寺》)。
有诗三千馀首,林希逸选取其中近体二百馀首为《雪岑和尚续集》二卷。
事见本集林希逸跋。
 释行海诗,以《雪岑和尚续集》抄本(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日本宽文五年(一六六五)刻本(简称日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
王万象
维基
王万象号新寰,山东莱州府掖县军籍。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山东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授河南固始县知县,擢四川道御史巡按江西
崇祯五年春,李九成、孔有德叛军围攻登州掖县乡绅副都御史贾毓祥等上疏告急,复寓书户部侍郎刘重庆,言莱城将陷状,重庆御史王万象累疏请兵赴援,下部议不决。
七月初五日督师刘宇烈忽然赉伪旨至城下,命巡抚谢琏知府朱万年出城抚贼,两人并被执,万年骂贼死,城几陷。
万象闻变,上言宇烈矫诏陷莱守,乞立斩以徇,得旨下宇烈兵部熊明遇于狱。
后掌河南道印,主持京察,升太仆寺少卿
兵科给事中沈迅崇祯十一年考选时,为掌河南道御史王万象所抑,因事劾罢万象,势益张,与同年张若骐尽把持山东事。
明朝灭亡后,王万象降清,顺治二年通政司右参议七月顺天府府丞三年六月府尹
曾奉摄政王多尔衮之命劝降南明使者左懋第,言:“国运一新,诸君子均奉伊吕之效,左侍郎独高夷齐之风,有何益乎?
左懋第大声回道:“夷齐抗节西山,圣人称仁,贤人称圣,益何大哉!
”墓在城西南三里。
王建鼎,以父荫任武陟知县
释德洪北宋 1071 — 11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28 【介绍】: 僧。
筠州人俗姓喻一说姓彭号觉范后改名德洪
清凉寺为僧。
以医识张商英,又往来郭天信之门。
徽宗政和元年,因张、郭得罪而受累,配朱崖
后释归。
喜游公卿间,戒律不严。
工诗,善画
有《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林间录》、《僧宝传》、《临济宗旨》等。
全宋诗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
俗姓喻
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
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
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庐山归宗寺,随真净石门
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
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
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
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
三年,得释。
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
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
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
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
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三○一五
惠洪(一○七一——一一二八),又作慧字觉范,易名德洪号寂音尊者,又自署老俨甘露灭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氏
年十四,父母并殁,从云庵克文等学出世法。
十九岁试经东京,得度,假惠洪籍为大僧,能通《唯实论》。
服勤四年,南归庐山克文,又随克文石门
崇宁中,与陈瓘张商英黄庭坚等游,主临川北禅院,迁金陵清凉寺
大观三年秋,以僧控冒籍讪谤,入制狱一年
张商英郭天信为奏得免,并许改名德洪,赐师号。
政和元年十月,张、郭被黜,坐交通二人,诏夺僧籍配海南
三年五月被赦还。
次年复被拘于并州狱,久之乃得释还乡,野服往来九峰洞山四年
后又为狂道士诬为张怀素党人,坐系南昌狱百馀日,会赦得免,居湘中。
靖康中,许还僧籍复旧名。
建炎二年五月卒,年五十八。
惠洪博学强识,工诗画,有名于世。
著述甚丰,今存《法华经合论》、《楞严经合论》、《临济宗旨》、《智證传》、《禅林僧宝传》、《林间录》、《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天厨禁脔》等。
事迹见本集卷二四《寂音自叙》,《五灯会元》卷一七,《僧宝正续传》卷二等。
禅师讳德洪
字觉范
筠州新昌喻氏子。
年十四。
父母并月而殁去。
依三峰靓禅师为童子。
十九试经。
东都假天王寺旧籍惠洪名为大僧。
宣秘律师受唯识论臻其奥。
博观子史。
有异才。
以诗鸣京华。
搢绅间。
久之南归。
依归宗真净禅师
研究心法。
随迁泐潭。
凡七年。
真净之道。
辞之东吴
历沅湘。
一日阅汾阳语。
重有发药。
于是𮌎次洗然。
辨博无碍。
崇宁中
显谟朱世英请出世临川之北禅。
先是寺有古𦘕应真十六轴。
久亡其一。
师至以诗嘲之。
未淹辰而应真见梦所匿之家。
丐归寺中。
因得之。
世以谓尊者犹畏其嘲而归焉。
越明年以事退游金陵
漕使吴正仲请居清凉。
未阅月为狂僧诬。
以度牒冒名。
旁连讪谤事。
入制狱。
锻鍊久之。
坐冒名。
著逢掖。
京师
丞相张无尽
特奏得度。
改今名。
太尉郭天民奏锡椹服。
号宝觉圆明
自称寂音尊者
未几坐交张郭厚善。
张罢政事。
左司陈莹中撰尊尧录将进御。
当轴者嫉之。
谓师颇助其笔削。
政和元年十月
僧伽黎配海外。
三年春
遇赦。
归于江西
是冬复證狱于并州
明年得还。
往来九峰洞山
野服萧散。
以文章自娱。
将自西安入衡湘。
依法属以老。
复为狂道士
执以为张怀素党。
南昌狱。
治百馀日。
非是会赦免。
湘西南台
仍治所居
榜曰明白庵。
自为之铭。
其叙曰。
予世缘深重。
夙习羁縻。
好论古今治乱是非成败。
交游多讥诃之。
陈莹中曰。
道初不相妨。
譬如山川之有烟云。
草木之有华滋。
所谓秀媚精进。
予心知其戏。
然为之不已。
大观元年春
结茅于临川
名曰明白。
欲痛自治。
莹中闻之。
以偈见寄曰。
庵中不著毗耶座。
亦许灵山闻法人。
便谓世间憎爱尽。
攒眉出社有谁嗔。
于有堤岸辄决。
又复衮衮多言。
然竟坐此得罪。
出九死而仅生。
恨识不知微
道不胜习。
乃收召魂魄。
料理初心。
而为之铭曰。
雷霆发声。
万国春晓
闻者不言。
心得意了。
木落霜清。
水归汰在。
忽然震惊。
闻者骇怪。
合妙日用。
如春雷霆。
背觉合尘。
震惊。
万机休罢。
随缘放旷。
尚无了知。
安有倒想。
永惟此恩。
研味其旨。
一庵收身。
以时卧起。
语默不昧。
丝毫弗差。
蒙杂而
随孚于嘉。
于是覃思经论义疏。
发挥圣贤之秘奥。
及解易。
宝传成。
抚而叹曰。
冒障海极。
并门间关。
万死而不毙。
天其或者迟以卒此乎。
世有贤者。
当知我矣。
将负之入
襄阳会难。
渊圣登极。
大逐宣和用事者。
诏赠丞相商英司徒
赐师重削发。
还旧师名。
未几国步多艰。
退游庐阜
建炎二年夏五月
示寂于同安
阅世五十有八。
门人建塔于凤栖山
师之才章。
盖天禀然。
幼览书籍。
一过目。
毕世不忘。
落笔万言。
了无停思。
其造端用意。
大抵规模东坡
而借润山谷
至于出入禅教。
议论精博。
其才实高。
圜悟禅师以为笔端具大辩才。
不可及也。
与士大夫游。
议论衮衮。
虽稠人广座。
至必奋席。
湘西
山谷
与语终日。
不容去。
因有诗赠之。
略曰。
不肯低头拾卿相。
又能落笔生云烟。
其后山谷宜春
见其竹尊者诗。
咨赏。
以为妙入作者之域。
颇恨东坡不及见之。
林间录二卷。
宝传三十卷。
高僧传十二卷。
智證传十卷。
志林十卷。
冷斋夜话十卷。
天厨禁脔一卷。
石门文字禅三十卷。
语录偈颂一编。
法华合论七卷。
严尊顶义十卷。
圆觉皆證义二卷。
金刚法源论一卷。
起信论解义二卷。
并行于世。
赞曰。
丞相张无尽觉范
盖天下之英物。
圣宋之异人。
然古之高僧
以才学名世。
殆与觉范并驱者多矣。
必以清标懿范相资而后美也。
觉范少归释氏。
长而博极群书。
观其发挥经论。
光辅丛林。
孜孜焉。
手不停缀。
而言满天下。
及陷于难。
逢掖出。
九死而仅生。
垂二十年。
重削发。
无一辞叛佛而改图。
此其为贤者也。
然工呵古人。
而拙于用己。
不能全身远害。
峻戒节以自高。
数陷无辜之罪。
抑其恃才。
暴耀太过。
而自取之邪。
尝自谓。
识不知微
道不胜习者。
不独为实录。
亦以见其自欺焉。
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