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清朝
全祖望清 1705 — 17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5—1755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绍衣号谢山
乾隆元年进士,选庶吉士
借读《永乐大典》,钞难得之书。
散馆后以知县用,不就。
后曾主蕺山广东端溪书院讲席
生平钦佩黄宗羲,学问长于史学,对明末忠烈初学者事迹,最为留意,所撰《鲒埼亭集》,收此类人士碑、表、传、志极多。
又续补黄宗羲宋元学案》。
另有《经史问答》、《勾馀土音》、《汉书地理志稽疑》,并校《水经注》,笺《困学纪闻》,辑《甬上耆旧诗》。
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鄞县人
乾隆丙辰博学鸿词
进士,改庶吉士,授知县
有《鲒埼亭诗集》。
词学图录
全祖望(1705-1755) 字绍衣号谢山鲒埼亭长学者称谢山先生,室名双山房。
鄞县洞桥乡沙港口村人。
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入庶常馆,授翰林院庶吉士
后绝意仕途,家境渐贫,竟至三餐难继。
1742年与同县蒋拭之等成立"真率社",赋诗唱和。
1748年应聘至绍兴主讲蕺山书院。
后因郡守失礼,拂然辞归。
贫病继迫,为学益力。
1751年广东端溪书院讲席次年因病归里。
1754年寓居扬州,病中仍校著不辍,返里。
次年,子昭德病夭,悲恸至极卒。
家人售双山房藏书万卷,获银200两始予安葬。
墓在南郊王家桥畔。
研治宋末及南明史事最精。
著《鲒埼亭文集》、《鲒埼亭文集外编》、《鲒埼亭诗集》。
以10年功夫续成黄宗羲黄百家父子仅完成约十之三四之《宋元学案》,又有《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
另有《经史问答》、《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尤有功于宁波地方文献,搜求、抄录宋《乾道四明图经》、《宝庆四明》、《开庆四明志》、《甬上耆旧诗》,编《句余唱和集》,撰《句余土音》等。
维基
全祖望(清末宁波话:,;当代宁波话:,,(1705年1月29日—1755年8月9日),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沙港口人(今宁波市洞桥镇沙港村),清朝史学家文学家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正月初五日亥时全祖望生于鄞县白坛里月湖之西岸先世宫詹公故宅。
其四岁能解《四书》、《五经》,七岁能读《资治通鉴》,人称神童,师从董次欧
十九岁由督学王兰生推选入,见当时侍郎方苞
雍正十年(1732年)顺天乡试,临川翰林李绂看到全祖望的考卷,叹曰:“此深宁、东发后一人也!
是年八月其妻张氏因难产而死。
雍正十三年(1735年)续娶满洲学士春台之女曹孺人为妻,家贫,典当二万卷书于仁和黄坚仓。
乾隆元年(1736年)中三甲第三十六名进士,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三十二岁。
初为庶吉士,不久受权贵排斥,散馆归班,乾隆二年九月回乡,专心著述,授徒为业。
绍兴太守杜甲之请,任蕺山书院山长,因杜甲傲慢,不久辞去,又主讲广东高要端溪书院。
谢山学派创始者,弟子有董秉纯卢镐、蒋学镛等。
其遗作由董秉纯整理。
乾隆二十年(1755年),六月底,全祖望不复能言,日夜作鼾声如睡,七月二日,声渐微,卒年五十一岁。
全祖望既逝,董秉纯、蒋学镛又请杭世骏校订《鲒埼亭集》书稿,并代为作序。
杭世骏的原稿后来不知所终,但董秉纯还保存着副本,嘉庆六年(1801年)刊印。
鹿迈祖清 1706 — 1765
维基
鹿迈祖(1706年11月14日—1765年1月5日)字绍闻号南皋直隶定兴人(今河北),蒙古族宝格氏,进士出身
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顺天乡试举人
次年连捷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改福建道监察御史,升礼科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巡视中城、西城,后出任湖南督粮道,官至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授中宪大夫,后罢官。
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1765年1月5日)卒于家,姚鼐为其作墓志铭。
龚鼎孳明末清初 1615 — 16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5—167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合肥人字孝升号芝麓
明崇祯七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
甲申年,被李自成任为直指使
清军入北京,起为吏科给事中
顺治间冯铨等相倾轧,降官。
康熙间历任刑、兵、礼部尚书,屡疏为江南请命,又为傅山阎尔梅开脱,为士人所称。
诗文与钱谦益吴伟业江左三大家。
有《定山堂集》、《香严词》等。
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合肥人
明崇祯甲戌进士,官给事中
入国朝,历官礼部尚书
谥端毅
有《定山堂诗集》。
词学图录
龚鼎孳(1615-1673) 字孝升号芝麓
合肥人
明崇祯七年(1634)进士
兵科给事中
李自成北京,授直指使
入清,历官礼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左都御史刑部尚书
谥端毅
工诗,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江左三大家"。
其诗标举兴会,感慨兴亡,声情悲壮,成就逊于钱、
其词雕搜彩致,仍归生色真香。
有《定山堂诗集》。
词集名《定山堂诗馀》,又名《香严词》。
清诗别裁集
字孝升江南合肥人
崇祯甲戌进士
国朝官至刑部尚书谥端毅
著有《定山堂集》。
合肥声望与钱、吴相近,又真能爱才,有以诗文见者,必欲使其名流布于时,又因其才品之高下而次第之。
士之归往者遍宇内。
时有合钱、吴为三家诗选,人无异辞。
惟宴饮酬酢之篇,多于登临凭吊,似应少逊一筹。
「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
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垆。
」靡曼相倾,恣心极态,江南金粉,奉为艳宗,吾所云然,不耑斯谓。
要之发乎情,止乎礼义,其大略可得而观焉。
(《定山堂诗集》录入:顾青翎)
湖上旅愁,呼春风柳七,凭栏欲语,时一吟花间小令,为晓风残月招魂,脱口津津,寻自厌悔。
昔山谷以绮语被诃,针锤甚痛,要其语诚妙天下,无妨为大雅罪人。
吾不能绮,而诡之乎忏,然则吾不当忏绮语,当忏妄语矣。
维基
龚鼎孳(1616年1月5日—1673年10月12日)字孝升号芝麓香岩直隶合肥(今安徽)人,祖籍江西临川,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文学家崇祯甲戌进士,任给事中
明亡,降闯,随即降清,康熙初年,官至礼部尚书
其诗文并工,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
明万历四十三年一月十七日1616年1月5日)出生于合肥
少年早慧,擅长八股文,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举人
崇祯七年(1634年)十八岁联捷进士,拈阄筮得湖广蕲水县(今湖北浠水)知县,对抗农民军,“增城浚壕以守”,历七年无恙,“蕲人德之,立生祠祀焉。
崇祯十四年(1641)秋龚鼎孳以“大计卓异”返京,隔年兵科给事中,尝有“一月书凡十七上”的纪录,直声震天下。
江南歌妓顾眉生
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等人,又疏诋吕大器陈新甲私人,因此杵旨降罪下狱,崇祯十七年二月,出狱。
甲申之变,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龚鼎孳投降李自成,授直指使巡视北城。
大顺灭亡,睿亲王多尔衮至,龚鼎孳降清,以原官任,升吏科右给事中,又升礼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升左都御史
顺治三年(1646)六月丁父忧,请赐恤典,工科给事中孙珀龄严劾鼎孳明朝罪人,“辱身流贼,蒙朝廷擢用,曾不闻夙夜在公,惟饮酒醉歌,俳优角逐。
闻讣仍复歌饮留连,冀邀非分之典,亏行灭伦,莫此为甚!
”有司议降二级,后遇恩诏获免,恢复原官。
大学士冯铨被劾,睿亲王会集科道官员质讯,龚鼎孳弹劾冯铨依附魏忠贤作恶,冯铨反指责龚鼎孳曾接受大顺朝北城御史之职。
多尔衮龚鼎孳是否属实,龚鼎孳承认说是,但又补充:“岂鼎孳一人,何人不曾归顺?
魏徵亦曾归顺太宗
多尔衮责骂说:“人果自立忠贞,然后可以责人。
己身不正,何以责人?
鼎擎自比魏徵,以李贼比唐太宗,殊为可耻。
似此等人,何得侈口论人,但缩颈静坐,以免人言可也。
”后来冯铨任职如故。
顺治十二年十月龚鼎孳因奏疏忤帝意,被降八级调用。
因所荐顺天巡按御史顾仁贪污伏法,再降三级。
康熙二年(1663年)仍任左都御史,官至礼部尚书
康熙十二年(1673年),秋九月初一日卒,谥「端毅」。
乾隆三十四年,诏削其谥。
刘若曾清末
维基
刘若曾(1860年—1929年)字仲鲁直隶盐山县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顺天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
光绪十五年,登进士,改庶吉士
次年翰林院编修
光绪十七年,改国史馆协修官。
光绪十八年,任正黄旗官学考校官会试同考官光绪二十年,任河南乡正考官
次年翰林院撰文官
光绪二十三年,任协办翰林院事教习庶吉士功臣馆纂修官。
光绪二十四年,任奏办院事庶常馆提调官
光绪二十六年,授文渊阁校理
光绪二十七年,任方略馆纂修官国史馆纂修官功臣馆总纂官
光绪二十八年,任八旗学堂副总办湖南辰州府知府
光绪三十二年,任太常寺卿;同年改大理院少卿
宣统三年任修订法律大臣内阁法制院院使、大理院卿。
中华民国成立,民国元年(1912年)12月23日,任直隶布政使
民国二年(1913年)1月28日,任内务司长、财政司长,同年7月,改署直隶民政长。
民国三年(1914年)2月去职。
不久,充政治会议委员;5月,任参政参政,后来曾任公府高等顾问。
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5日逝世。
享年69岁。
杨玉衔清末至民国 1869 — 1943
词学图录
杨玉衔(1866-1944) 字铁夫
广东香山人
林鹍翔师事朱祖谋
有《梦窗词校笺》、《抱香室词》。
人物简介
1869-1943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鸾坡,以号行,广东香山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三十年(1904)考取内阁中书
广西知府
民国间曾任无锡国专词学教授香港广州大学、国民大学教授
曾从朱祖谋梦窗,后即以笺释吴文英的《梦窗词》扬名词坛。
著有《抱香室词钞》、《梦窗词笺》等。
晚年蛰居香港之青山,以著述自娱。
五厄词集稿·序
辛巳秋,余任香江广州大学国民大学两校国文课,僦居深水埠青山道一小店。
十一月英日战机渐迫,十八日晨兴,机警报呜呜骑,旋闻天空机声轧轧然,继以炸弹隆隆然,扰攘半日始已。
如是者三日廿一日有歹人来店索保护费,付以七十元始去。
入暮,又闻打门声急,店主人大哗,知无幸歹徒已分前后门蜂涌入。
初入余室,余曰:余乃租客耳。
即出,继又一人入,搜余身,尽括纸币时表去,继换一人入,则倾箱倒箧,遍觅无所得,乃紧挈余胸,大声索款。
余曰:顷汝伴已搜去,又何存,不信,可问汝伴去。
彼曰:不必问。
乃以刀指余曰:汝不再拿款出,即刺汝。
随牵余出院中,交用拳脚加老鸡肋上。
一人曰:不必打他,随拉余出厅中,刀加余颈,曰:无钱,即刺汝。
余曰:既无钱矣,即刺死我亦无用处。
时店主人已尽出所有买命,颇得自由旁坐,见余受困,乃曰:彼一老教书先生耳,安得有钱。
彼即割耳边,见流血及面,见余无乞怜色,复牵余入房,释手去。
未几事完,即呼啸去。
店主曰:余等速避之,妨再至。
乃扶家人及余狼狈登对山蛋家村。
余止蹑一履,仓皇随之行,夜黑不辨,以一元雇人负余行,至已,以为安乐窝矣。
不知距寮数十丈即峰顶,过而碎片纷如雨霰下,日炮一发,寮地为之震撼者再。
宿寮中半夕,已奔避石崖躲避者三次,中有一弹炸于距宿处数丈,焚竹寮五,死人二,火势历半句钟始熄。
次晨奔回故居,检拾所余事物,得回说文稿词稿,装为一箧,并棉被移对面四儿寓所。
仅朝食,方偃息三楼上,而邻棚策策有声,女仆奔告曰:邻棚着火矣。
俯视之,火犹未盛,意谓尚可少延。
未几,势及楼,知事急,复携箧出置门外,欲再入携被出,遇媳携手箧出,乃手接代为挽出以下楼。
仓卒间忘携稿箧,至门外,察觉,再入索之,已无有。
而劫匪已乘机入抢,走避对面楼上,回视已在烟火中,水车灌救,仅焚三四楼少许,器物已迁徙一空,近晚又迁一胶厂宿。
次日入视,仅检回水渍残稿少许,幸词稿尚全。
越一夜,谋他迁,以十元雇工人护行,曲折回绕,始至花园街李姓教员家下榻。
屋小人众,越日又一姓关者携其妹至,三男三女,各宿一床。
客胆怯甚,以危言耸主人,虽一字不可留,适人送残稿至,余外出,即为胆怯者弃诸后巷晒台上。
事残十余日,复经二三次小雨,又为霉湿,更不可理,稍为曝乾,转寄他友处。
而他友之怯亦不下前友,取词稿之稍影响时忌者,大加揭去,而词不全矣。
总而计之,匪也,火也,水也,雨也,加以人之揭去也,是为五厄。
今回乡小暇,稍为整理而录存之,即以五厄为名,并述其经过如此,亦以知名山之藏,其传与不传非人事之所可勉为也。
是为序。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一月五日香山杨铁夫序于申明亭老屋。
抱香词·题词·洪泽丞
公词能自出手眼,浑灏流转,卓然成家。老丑如我,惟有对之增愧耳。偶有所见,辄加圈点,乞恕其谬妄,幸甚。
抱香词·题词·夏臞禅
甲戌夏铁夫先生来游西溪,月夜泛湖论词。
予赞彊村翁殆集大成,其视觉翁,犹栗里之于休琏
铁夫唯唯,云尝选古今三家词,前人主问途碧山,由觉翁入清真者,今可祧碧山而奉彊翁。
予叹为硕论。
翌朝出此卷命读,神凝气敛,居然彊翁法嗣,伏读击节。
予于彊翁亦勉欲追摹万一,读铁夫作,益缩手噤口,不敢出一语矣。
小弟夏承焘拜题。
丁文江
维基
丁文江(1887年3月20日—1936年1月5日)字在君江苏泰兴黄桥镇人中华民国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
丁家是当地乡绅,祖父没有功名。
一直到15岁,丁都还受著传统教育。
1901年,龙研仙到泰兴知县在本地招考,他看中了丁文江,决定送他出洋留学。
1902年秋,留学日本,期间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刊物撰文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他收到吴稚晖的来信,讲到在苏格兰念书环境好,不受政治事务打扰,费用又便宜,所以他和李祖鸿、庄文亚决定转赴英国,研究动物学和地质学。
暮春,他们三人搭乘一艘德国轮船前往欧洲,途经槟榔屿时还曾拜访客居于此的康有为
到了爱丁堡,他们的资费已经花光,见到吴稚晖后,吴和经济状况最差庄文亚到格拉斯哥半工半读。
他们在船上遇到了一位在中国行医的传教士,他建议丁和李到他的家乡司堡尔丁念中学。
1906年,他进入了剑桥大学,1907年春转入格拉斯哥大学
1911年,获得动物学和地质学双学位。
5月,返国从法属印度支那下船转乘火车到云南贵州进行考察。
8月,返回江苏老家,参加满清政府学部游学毕业生考试,获得「格致科进士名衔
同时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
1912年冬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在工商部矿政司下设地质科。
次年2月,赴北京任工商部地质科科长,这时中国并无矿业人才,北大地质系应考人数也很少,几近废系。
地质科中只有丁文江和章鸿钊两人受过专门的学术训练,他们延揽在北京外国专家到地质科工作。
这年矿政司开办地质研究所,丁文江、章鸿钊和北大地质系的索尔格承担了大部分的教学。
12月,赴山西云南等地进行地质矿藏调查。
1914年翁文灏接替索尔格任教。
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恢复地质系,地质科也更名为“地质调查所”。
1919年2月,偕梁启超去欧洲考察。
五四运动时他也无可避免地参与了进去,结识了陶孟和胡适梁启超等人。
1920年,他和蔡元培聘请李四光利普莱到北大任教。
1921年,辞去地质调查所的工作由翁文灏接任,他前往热河担任北票煤矿公司总经理,同乡刘厚生为董事。
他一直负担著家庭经济的重担,而且科学工作的阻挠不断,这都影响了他的转向,虽然他离开了学界,但仍保持著很大的影响力。
1922年,参与发起中国地质学会,任副会长;主编《中国古生物志》和政治评论刊物《努力》。
1923年发表《玄学与科学》论文,与张君劢开展了科学与玄学的论战。
1925年秋,丁辞去了经理的职务,投奔孙传芳幕下
1926年5月5日,出任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经过谈判,于8月1日代表江苏省政府与外国驻上海领团签订《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
丁文江出任总办是他政治活动的重新开始,也是对五卅惨案的回应。
但是这个选择,也引发不少争议。
当时还在欧洲求学的傅斯年曾经因此向友人疾呼:「丁文江该杀!」。
10月,孙传芳的部下浙江省长夏超哗变,丁文江也参与了平叛。
12月31日,他辞掉上海的职务,在北京隐退,后因张作霖的敌视搬到大连居住。
次年,搬回北京3月,前往广西考察。
12月,重返地质调查所。
1929年1930年夏,他到西南考察。
1931年秋,任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
这年日本侵佔东北,受政治局势驱使,1932年,为《独立评论》撰文
同年任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
1933年翁文灏、曾世英合编《中华民国新地图》以及《中国分省新图》。
6月,离开上海前往华盛顿参会,后到欧洲访问,9月到苏联旅行。
1934年6月蔡元培之请,出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1936年,他在湖南勘探煤矿。
时值冬季,但是煤矿坑内湿热,丁文江坚持亲自下坑探查,出坑时全身衣服湿透,到旅馆时把门窗紧闭,使用壁炉。
第二天他没有起床,才发现是煤气(一氧化碳)中毒,紧急叫医生急救,施以心肺复苏术。
本来昏迷的情形有好转,甚至一度在他坚持下,下床行走。
不料后来却因为心肺复苏术实施时压断肋骨,导致发炎,突然病情直转而下而病逝。
挚友傅斯年闻讯第一个从北京赶去看护。
1月5日长沙湘雅医院逝世。
按其遗嘱,葬于岳麓山
李载熙
维基
李载熙广东嘉应人进士出身
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广东乡试第一名解元。
道光二十年(1840年),登庚子进士,改庶吉士
咸丰七年十一月初八左春坊左赞善调任广西学政
咸丰八年十二月初二1859年1月5日),病故。
善焘清 1817 — 1861
维基
宗室善焘(1817年10月9日—1861年2月14日)嘉庆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子时咸丰十一年正月初五日酉时),原名图山字溥泉
清朝远支宗室镶白旗第三族奕字辈。
道光八年(1828年)中式戊子科宗室乡试举人
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第二甲第六十六名进士出身
五月,选翰林院庶吉士
十三年(1833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七月,以编修充任日讲起居注官
八月,升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随即转左春坊左中允
九月,升翰林院侍讲
国史馆协修功臣馆提调官
十月,帮办翰林院事
十四年(1834年)八月,以侍讲甲午顺天乡试同考官
十月,转翰林院侍读
十二月,升国子监祭酒
十五年(1835年),以祭酒稽查右翼宗学
乙未恩科乡试磨勘官,因发生遗漏及未经查询遭交部议处。
十六年(1836年)三月二十二日,以祭酒署理大理寺卿
九月初七日,擢太仆寺卿。
十七年(1837年)四月二十一日,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九月初八日,会奏受理「福建嘉义县民人谢相以酷押毙命、纵盗加冤等词赴都察院衙门京控案」。
十八年(1838年)三月,派赴西陵查看红桩;随道光帝先农坛,行礼九推。
四月,以左副都御史殿试读卷官
六月,充拔贡朝考覆试阅卷大臣考试恩监阅卷官行在前引大臣
八月二十日,擢任刑部右侍郎
九月十五日,兼授镶红旗汉军副都统,管理镶红旗汉军新旧营房事务
十一月十五日,调镶黄旗满洲副都统,管理镶黄旗满洲新旧营房事务
十二月,暂署步军巡捕五营右翼总兵,兼充崇文门右翼监督
十九年(1839年)正月二十八日,改授兼步军营右翼总兵,暂署左翼总兵
二月初四日,调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三月,奏报:「滇省起运丁酉年、黔省起运戊戌年等铜、铅船只,迄今均未据咨报行抵何处,查本局库贮铜斤只敷本年九月分鼓铸之用,应请敕下沿途各督抚等实力催趱,倘有藉词逗遛、地方官不实力催趱,该督抚即指名严参
四月,以疏防「四道口岳谷庄劫案」罚俸一年;充考试试差阅卷大臣
五月,署正黄旗汉军副都统
六月,特命协同右侍郎吴其浚督理京省钱法;偕同步军统领宗室奕经、左翼总兵宗室恩桂奏请严禁宛平昌平交界之妙峰山娘娘庙香会,获准。
七月至九月,派遣盘查圆明园银库、稽查城内七仓、京通十七仓,稽查镶白旗汉军旗务。
九月初三日,卸任右翼总兵,同月卸任右翼监督
二十年(1840年)正月,暂代内大臣班
三月,以户部右侍郎署理步军营右翼总兵
考试试差阅卷大臣庚子会试覆试阅卷官庚子恩科乡试覆试阅卷官对引大臣
四月,因宝泉局铜斤被窃,请将防范不严之大使赓德等人撤职察议,获准。
五月至七月,遵旨查看天坛各坛、太庙社稷坛树株,并查明锯钐及应除枯枝情形,请工部会同太常寺查明载册详慎办理,获准。
八月,奉派会同兵部尚书裕诚赴盛京履勘估价永陵启运殿、盛京清宁宫凤凰楼工程。
十月,署理镶黄旗护军统领
十二月十三日,调吏部右侍郎,仍兼署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充对引大臣
二月,奏报户部库存白铅短缺,请旨催促宝泉局铸造钱文
五月十九日,会同吏部都察院大理寺会议具题「福建噶玛兰厅寄居民人林逊雨戳伤林阙身死」案之律例见解及官员处分。
七月二十二日,会同吏部兵部都察院大理寺会议具题「福建台湾县革兵陈金声等轮奸犯奸婢女连招内伤身死」案之律例见解及官员处分。
八月,充崇文门副监督
九月,以吏部右侍郎兼署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兼署右翼总兵
十二月,偕同署步军统领宗室恩桂、署左翼总兵麟魁奏言:「畿辅五营枪兵仅一千名,拟将原设之藤牌兵三百八十三名均行裁撤,改为枪兵,并于各营差防兵丁内挑取六百十七名,以足一千之数,合旧额计二千名轮流操演,以资捍卫」,得旨允准施行。
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以吏部右侍郎兼署刑部右侍郎
二月,以吏部右侍郎署理京营左翼总兵,充考试汉缺御史阅卷大臣
五月,再署理京营左翼总兵
七月,奉派拣选太常寺读官
十月二十一日,授兼京营右翼总兵
充覆核朝审、清查内仓大臣
十二月,实授兼镶红旗护军统领
二十三年(1843年)四月初三日,转吏部左侍郎,仍兼镶红旗护军统领、右翼总兵初五日,调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仍兼右翼总兵
闰七月十六日,授马兰镇总兵总管内务府大臣
九月,偕同宗室永康、宗室载鈖奏报明陵寝十项急修,请旨交本年查勘岁修工程大臣勘估修理。
二十四年(1844年)正月,奏陈皇陵青桩以外官山界内树株被窃之情况。
偕同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会议〈巡防章程〉四条:「一、官山深僻之处应酌添拨汛,以期周密;一、青桩内外居民应编保甲以戢奸宄;一、营汛获犯应送地方官审办以免滥责;一、官山一带应申明巡查旧制以凭考覈。
」交部议准施行。
七月,因疏忽景陵陈设各物件被老鼠齧伤,遭交部议处。
八月,奉派修理景陵陈设,遭处分降二级留任。
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奏报修缮端悯固伦公主园寝飨堂、移请神牌事宜。
三月二十七日,因病陈请告退总兵职,开缺回旗,四月初一日允准。
六月,因「直隶民人李鉴堂京控案」审办疏失,遭交部议处。
七月,处分刑部失察积压案件历任官员,遭罚俸一年。
二十七年(1847年)八月十九日,赏给副都统衔,充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十二月到任。
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以参赞大臣兼署乌里雅苏台将军
八月,奏陈循例拨给科布多饷银事宜。
九月,派员巡查乌里雅苏台所属金矿无偷挖情形。
十一月,与定边左副将军札拉芬泰、参赞大臣车林多尔济共同捐资助饷。
十二月十四日,召回京师当差。
三年(1853年)三月,返抵京师
五月十七日,授盛京工部侍郎
先是,盛京刑部主事明禄禀请盛京将军宗室奕兴代奏陈情;盛京刑部侍郎元则「奏参明禄乖僻妄为、协领塔芬布、佐领恩合父子挟制上司」各一摺,十二月咸丰帝刑部尚书柏葰前往盛京偕同善焘审讯。
四年(1854年)正月盛京刑部侍郎书元再度奏参「协领塔芬布、佐领恩合父子狼狈为奸、将军奕兴曲为袒护」,咸丰帝申明一并交柏葰善焘审理
二月,因解任承德县知县延瑞以冤抑难伸等词呈请代奏,善焘将延瑞供词直接咨送军机处,被咸丰帝责怪不知慎密,遭降级留任。
同月,会同柏葰审讯完结定拟具奏,分别将明禄、塔芬布、恩合发遣、奕兴革职交宗人府议处、书元交吏部议处;另奏请于盛京将军衙门设立谳局,被咸丰帝否决。
盛京工部侍郎充牛马税监督善焘军务未蒇、经费浩繁,奏请将现存牛马羡馀全数捐输,获准。
五年(1855年)五月,奉派会同盛京将军英隆监收奉天官庄榖石。
八月初四日,调盛京刑部侍郎
六年(1856年)七月初八日,调盛京工部侍郎
九月,奏报盛京宫殿因连日阴雨导致坍塌渗漏、应行修理情形。
十二月初三日,召京,署理正黄旗汉军副都统;次日,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
七年(1857年)正月初八日,署理山海关副都统
正月十五日,调正白旗满洲副都统
二月十二日,因病奏请开缺回旗。
咸丰十一年(1861年)正月初五日卒,年六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