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丁文江” 相关资源

没找到。

丁文江
维基
丁文江(1887年3月20日—1936年1月5日)字在君江苏泰兴黄桥镇人中华民国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
丁家是当地乡绅,祖父没有功名。
一直到15岁,丁都还受著传统教育。
1901年,龙研仙到泰兴知县在本地招考,他看中了丁文江,决定送他出洋留学。
1902年秋,留学日本,期间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刊物撰文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他收到吴稚晖的来信,讲到在苏格兰念书环境好,不受政治事务打扰,费用又便宜,所以他和李祖鸿、庄文亚决定转赴英国,研究动物学和地质学。
暮春,他们三人搭乘一艘德国轮船前往欧洲,途经槟榔屿时还曾拜访客居于此的康有为
到了爱丁堡,他们的资费已经花光,见到吴稚晖后,吴和经济状况最差庄文亚到格拉斯哥半工半读。
他们在船上遇到了一位在中国行医的传教士,他建议丁和李到他的家乡司堡尔丁念中学。
1906年,他进入了剑桥大学,1907年春转入格拉斯哥大学
1911年,获得动物学和地质学双学位。
5月,返国从法属印度支那下船转乘火车到云南贵州进行考察。
8月,返回江苏老家,参加满清政府学部游学毕业生考试,获得「格致科进士名衔
同时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
1912年冬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在工商部矿政司下设地质科。
次年2月,赴北京任工商部地质科科长,这时中国并无矿业人才,北大地质系应考人数也很少,几近废系。
地质科中只有丁文江和章鸿钊两人受过专门的学术训练,他们延揽在北京外国专家到地质科工作。
这年矿政司开办地质研究所,丁文江、章鸿钊和北大地质系的索尔格承担了大部分的教学。
12月,赴山西云南等地进行地质矿藏调查。
1914年翁文灏接替索尔格任教。
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恢复地质系,地质科也更名为“地质调查所”。
1919年2月,偕梁启超去欧洲考察。
五四运动时他也无可避免地参与了进去,结识了陶孟和胡适梁启超等人。
1920年,他和蔡元培聘请李四光利普莱到北大任教。
1921年,辞去地质调查所的工作由翁文灏接任,他前往热河担任北票煤矿公司总经理,同乡刘厚生为董事。
他一直负担著家庭经济的重担,而且科学工作的阻挠不断,这都影响了他的转向,虽然他离开了学界,但仍保持著很大的影响力。
1922年,参与发起中国地质学会,任副会长;主编《中国古生物志》和政治评论刊物《努力》。
1923年发表《玄学与科学》论文,与张君劢开展了科学与玄学的论战。
1925年秋,丁辞去了经理的职务,投奔孙传芳幕下
1926年5月5日,出任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经过谈判,于8月1日代表江苏省政府与外国驻上海领团签订《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
丁文江出任总办是他政治活动的重新开始,也是对五卅惨案的回应。
但是这个选择,也引发不少争议。
当时还在欧洲求学的傅斯年曾经因此向友人疾呼:「丁文江该杀!」。
10月,孙传芳的部下浙江省长夏超哗变,丁文江也参与了平叛。
12月31日,他辞掉上海的职务,在北京隐退,后因张作霖的敌视搬到大连居住。
次年,搬回北京3月,前往广西考察。
12月,重返地质调查所。
1929年1930年夏,他到西南考察。
1931年秋,任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
这年日本侵佔东北,受政治局势驱使,1932年,为《独立评论》撰文
同年任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
1933年翁文灏、曾世英合编《中华民国新地图》以及《中国分省新图》。
6月,离开上海前往华盛顿参会,后到欧洲访问,9月到苏联旅行。
1934年6月蔡元培之请,出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1936年,他在湖南勘探煤矿。
时值冬季,但是煤矿坑内湿热,丁文江坚持亲自下坑探查,出坑时全身衣服湿透,到旅馆时把门窗紧闭,使用壁炉。
第二天他没有起床,才发现是煤气(一氧化碳)中毒,紧急叫医生急救,施以心肺复苏术。
本来昏迷的情形有好转,甚至一度在他坚持下,下床行走。
不料后来却因为心肺复苏术实施时压断肋骨,导致发炎,突然病情直转而下而病逝。
挚友傅斯年闻讯第一个从北京赶去看护。
1月5日长沙湘雅医院逝世。
按其遗嘱,葬于岳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