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何妥
入塞 隋 · 何妥
 押文韵
桃林千里险,候骑乱纷纷。
问此将何事,嫖姚封冠军
回旌引流电,归盖转行云。
待任苍龙杰,方当论次勋(○《乐府诗集》二十二。《诗纪》百二十一。)
奉敕于太常寺修正古乐诗 隋 · 何妥
 押庚韵
大乐遗钟鼓,至乐贵忘情。
俗久淳和变,年深(《初学记》作没。)礼孝生。
(《初学记》作解。)调孤管,仑山学凤鸣
浮云成舞(文苑作武。)曲,白雪作歌名。
闻诗六义辨(《初学记》作办。),观漏八风平。
肃穆皇威畅,沦涟(《初学记》作连。)河水清。
钧天动丝竹,(文苑作聒。)响錞钲。
尽美兼韶濩(《初学记》作护。),盛(文苑作威。)德总咸英。
寥亮凫钟彻,飘扬翟羽轻。
小臣属千载,时幸预簪缨。
行欣负苍璧,衢坛听九成(○《初学记》十五。文苑英华二百十二。《诗纪》百二十一。)
乐部曹观乐诗 隋 · 何妥
 押侵韵
东海馀风大,陶唐遗思深。
何如观遍舞,奏鼓间摐金。
清管调丝竹,朱弦韵雅(万花谷作瑟。)琴。
八行陈树羽,六德审知音。
至道兼韶濩,充庭总韎任(《初学记》作轮林。)
高天度流火,落日广城(《初学记》作成。)阴。
百神谐景福,万国仰君临。
(《初学记》作天。)乐非钟鼓,且用戒民心(○《初学记》十五。文苑英华二百十二。万花谷后三十二作何妥诗。《诗纪》百二十一。)
长安道 隋 · 何妥
 押文韵
长安狭斜路,纵横四达分。
车轮鸣凤辖箭服耀鱼文。
五陵多任侠,轻骑自连群
少年皆重气,谁识故将军(《诗纪》云。凤辖霍光事。○《乐府诗集》二十三。《诗纪》百二十一。)
定乐舞表 隋 · 何妥
 出处:全隋文卷十二
臣闻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
然则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礼乐。
又云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臣闻乐有二,一曰奸声,二曰正声。
夫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孔子曰:「放郑声,远佞人」。
故郑、卫、宋、赵之声出,内则发疾,外则伤人。
是以宫乱则荒,其君骄;
商乱则陂,其官坏;
角乱则忧,其人怨;
徵乱则哀,其事勤;
羽乱则危,其财匮。
五者皆乱,则国亡无日矣。
魏文侯问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欲寐,听郑、卫之音而不知倦,何也」?
子夏对曰:「夫古乐者,始奏以文,复乱以武,修身及家,平均天下。
郑、卫之音者,奸声以乱,溺而不止,犹杂子女,不知父子。
今君所问者乐也,所爱者音也。
夫乐之与音,相近而不同,为人君者,谨审其好恶」。
案圣人之作乐也,非止苟悦耳目而已矣。
欲使在宗庙之内,君臣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在乡里之内,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在闺门之内,父子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此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黄钟大吕,弦歌干戚,僮子皆能舞之。
能知乐者,其惟君子!
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道矣。
为无道,太师抱乐器以奔周。
晋君德薄,师旷固惜清徵。
上古之时,未有音乐,鼓腹击壤,乐在其间。
《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至于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帝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大韶》,禹作《大夏》,汤作《大濩》,武王作《大武》,从夏以来,年代久远,唯有名字,其声不可得闻。
自殷至周,备于《诗》《颂》。
故自圣贤已下,多习乐者,至如伏羲减瑟,文王足琴,仲尼击磬,子路鼓瑟,汉高击筑,元帝吹箫。
汉祖之初,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之乐。
迎神于庙门,奏《嘉至》之乐,迎神于庙门,奏嘉至之乐,犹古降神之乐也。
皇帝入庙门,奏《永至》之乐,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荠》《肆夏》也。
乾豆上荐,奏登歌之乐,犹古清庙之歌也。
登歌再终,奏《休成》之乐,美神飨也。
皇帝就东厢坐定,奏《永安》之乐,美礼成也。
其《休成》《永至》二曲,叔孙通所制也。
汉高祖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春秋时,陈公子完奔齐,陈是舜后,故齐有《韶》乐。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是也。
秦始皇灭齐,得齐《韶》乐。
汉高祖灭秦,《韶》传于汉,高祖改名《文始》,以示不相袭也。
《五行舞》者,本大武》乐也。
始皇改曰五行。
及于孝文,复作四时之舞,以示天下安和,四时顺也。
孝景采《武德舞》以为《昭德》,孝宣又采《昭德》以为《盛德》,虽变其名,大抵皆因秦旧事。
至于魏、晋,皆用古乐。
魏之三祖,并制乐辞。
永嘉播越,五都倾荡,乐声南渡,是以大备江东
宋、齐以来,至于梁代,所行乐事,犹皆传古,三雍四始,实称大盛。
侯景篡逆,乐师分散,其四舞、三调悉度伪齐。
齐氏虽知传受,得曲而不用之于宗庙朝廷也。
臣少好音律,留意管弦,年虽耆老,颇皆记忆
及东土克定,乐人悉返,访其逗遛,果云是梁人所教。
今三调、四舞并皆有手,虽不能精熟,亦颇具雅声。
若令教习传授,庶得流传古乐。
然后取其会归,撮其指要,因循损益,更制嘉名。
歌盛德于当今,传雅正于来叶,岂不美欤!
谨具录三调、四舞曲名,又制歌辞如别。
其有声曲流宕,不可以陈于殿庭者,亦悉附之于后(《隋书·何妥传》,《北史》八十三)
上书谏文帝八事 隋 · 何妥
 出处:全隋文卷十二
其一事曰:臣闻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孔子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由此言之,政之治乱,必慎所举,故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
察今之举人,良异于此,无论谄直,莫择贤愚。
心欲崇高,则起家喉舌之任,意须抑屈,必白首郎署之官。
人之不服,实由于此。
臣闻爵人于朝,与士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伏见留心狱讼,爱人如子,每应决狱,无不询访群公,刑之不滥,君之明也。
刑既如此,爵亦宜然。
若有懋功简在帝心者,便可擢用。
自斯以降,若选重官,必须参以众议,勿信一人之举。
则上不偏私,下无怨望。
其二事曰:孔子云:「是察阿党,则罪无掩蔽」。
又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所谓比者,即阿党也。
谓心之所爱,既已光华荣显,犹加提挈。
心之所恶,既已沈滞屈辱,薄言必罚。
提挈既成,必相掩蔽,则欺上之心生矣。
屈辱既加,则有怨恨,谤讟之言出矣。
伏愿广加逖访,勿使朋党路开,威恩专擅。
有国之患,莫大于此。
其三事曰:臣闻舜举十六族,所谓八元、八凯也。
计其贤明,理优今日,犹复择才授任,不相侵滥,故得四门雍穆,庶绩咸熙。
今官员极多,用人甚少,有一人身上乃兼数职,为是国无人也?
为是人不善也?
今万乘大国,髦彦不少,纵有明哲,无由自达。
东方朔言曰:「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
斯言信矣。
今当官之人,不度德量力,既无吕望傅说之能,自负傅岩、滋水之气,不虑忧深责重,唯畏总领不多,安斯宠任,轻彼权轴,好致颠蹶,实此之由。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言不胜其任也。
臣闻穷力举重,不能为用。
伏愿更任贤良,分才参掌,使各行有馀力,则庶事康哉。
其四事曰:臣闻《礼》云:「析言破律,乱言改作,执左道以乱政者杀」。
孔子曰:「仍旧贯,何必改作」!
伏见比年以来,改作者多矣。
至如范威漏刻,十载不成,赵翊尺称,十年方决。
公孙济迂诞医方,费逾巨万,徐道庆回互子午,糜耗饮食。
常明破律,多历岁时,王渥乱名,曾无纪极。
张山居未知星位,前已蹂藉太常曹魏祖不识北辰,今复辚轹太史
莫不用其短见,便自夸毗,邀射名誉,厚相诬罔。
请今日已后,有如此者,若其言不验,必加重罚,庶令有所畏忌,不敢轻奏狂简(《隋书·何妥传》,苏威兼领五职,上甚亲重之,上八事以谏。)
受禅坛议 隋 · 何妥
 出处:全隋文卷十二
受禅登坛,以告天也。
故魏受汉禅,设坛于繁昌,为在行旅,郊坛乃阙。
至如汉高在汜,光武在鄗,尽非京邑所筑坛。
自晋、宋揖让,皆在都下,莫不并就南郊,更无别筑之义。
后魏即位,登朱雀观,周帝初立,受朝于路门,虽自我作古,皆非礼也。
今即府为坛,恐招后诮(《隋书·礼仪志》四,周大定元年静帝禅位于隋,司录虞庆则请设坛于东第,博士何妥议,从之。)
非十二律旋相为宫议 隋 · 何妥
 出处:全隋文卷十二
经文虽道旋相为宫,恐是直言其理,亦不通随月用调,是以古来不取。
若依郑玄司马彪,须用六十律,方得合韵。
今译唯取黄钟之正宫,兼得七始之妙义。
非止金石谐韵,亦乃栒虡不繁,可以享百神,可以合万舞矣(《隋书·音乐志中》)
非七调议 隋 · 何妥
 出处:全隋文卷十二
近代书记所载,缦乐鼓琴吹笛之人,多云「三调」。
三调之声,其来久矣。
请存三调而已(《隋书·音乐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