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鸡赋序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鹖鸡猛气,其斗终无负,期于必死。
今人以鹖为冠,像此也(《大观本草》十九《鹖鸡》,案:魏武赋可见者,仅此三事耳。《初学记》二十四引魏武《槐赋序》云:「王粲直登贤门。」以《艺文类聚》八十校之,则文帝作也。故不录)
假为献帝策收伏后建安十九年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皇后寿,得由卑贱,登显尊极,自处椒房,二纪于兹。
既无任姒徽音之美,又乏谨身养己之福。
而阴怀妒害,苞藏祸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
今使御史大夫郤虑持节策昭,其上皇后玺绶,退避中宫,迁于它馆。
呜呼伤哉!
自寿取之,未致于理,为幸多焉(《后汉·献帝伏皇后纪》)
策立卞后建安二十四年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夫人卞氏,抚养诸子,有母仪之德,今进位王后,太子诸侯陪位群卿上寿,减国内死罪一等(《魏志·卞皇后传》。)
兖州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司兵校,出总符任臣,以累叶受恩,膺荷洪施,不敢顾命
是以将戈帅甲,顺天行诛,虽戮夷覆亡不暇。
臣愧以兴隆之秩,功无所执,以伪假实,条不胜华,窃感讥请,益以惟谷(《艺文类聚》五十。)
陈损益表初平三年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陛下即祚,复蒙试用,遂受上将之任,统领二州,内参机事,实所不堪。
韩非闵韩之削弱,不务富国强兵,用贤任能。
臣以驱驱之质,而当钟鼎之任;
暗钝之才,而奉明明之政。
顾恩念责,亦臣竭节投命之也。
谨条遵奉旧训权时之宜十四事,奏如左,庶以蒸萤。
增明太阳,言不足采(《艺文类聚》五十二)
表糜竺领嬴郡建安元年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泰山郡界旷远,旧多轻悍,权时之宜,可分五县为嬴郡,拣选清廉,以为守将
偏将军糜竺,素履中贞,文武昭烈,请以竺领嬴郡太守,抚慰吏民(《蜀志·糜竺传》注引《曹公集》。)
谢袭费亭侯建安元年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不悟陛下乃寻臣祖父厕豫功臣,克定寇逆,援立孝顺皇帝,谓操不忘,获封茅土。
圣恩明发,远念桑梓,日以臣为忠孝之苗,不复量臣才之丰否。
既勉袭爵邑,忝厥祖考,复宠上将鈇钺之任,兼领大州万里之宪。
内比鼎臣,外参二伯,身兼绂之荣,本枝赖无穷之祚也。
昔大彭辅殷,昆吾翼,功成事就,乃备爵锡。
束脩无称,统御无绩,比殊宠,策命褒绩,未盈一时,三命交至,双金重紫,显以方任,虽不识义,庶知所尤(《艺文类聚》五十二。)
谢置旄头表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不悟陛下复加后命,命置旄头,以比东海(《御览》六百八十)
让还司空印绶表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臣文非师尹之佐,武非折冲之任,遭天之幸,干窃重授,内踵伯禽司空之职,外承吕尚鹰扬之事,斗筲处之,民其瞻观。
水土不平,奸宄未静,臣常愧辱,忧为国累。
臣无智勇,以助万一,夙夜惭惧,若集水火,未知何地,可以殒越(《艺文类聚》六十七。)
请爵荀彧建安八年 其一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臣闻虑为功首,谋为赏本,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
是故曲阜之锡,不后营丘;
萧何之土,先于平阳
珍策重计,故今所尚。
侍中尚书令彧,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忧,怀忠念治。
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
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
陛下幸许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研精极锐,以抚庶事。
天下之定,之功也。
宜享高爵,以彰元勋(《魏志·荀彧传》注引《别传》)
其二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尚书令荀彧,自在臣营,参同计画,周旋征伐,每皆克捷
奇策密谋,悉皆共决。
在台,常私书往来,大小同策,诗美腹心,传贵庙胜,勋业之定,之功也。
而臣前后独异宠,心所不定。
与臣事通功并,宜进封赏,以劝后进者袁宏《后汉纪》二十九。建安八年七月曹操上言。案:此与《别传》之表相当,而文全异。)
请封荀攸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魏志·荀攸传》。)
表称乐进于禁张辽建安十一年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
质忠性一,守执节义。
每临战攻,常为督率。
奋强突固,无坚不陷。
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又遣别征,统御师旅。
抚众则和,奉令无犯。
当敌制决,靡有遗失。
论功纪用,各宜显宠(《魏志·乐进传》。)
请增封荀彧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袁绍作逆连兵官渡。
时众寡粮单,图欲还许。
尚书令荀彧,深建宜往之便,远恢进讨之略,起发臣心,革易愚虑,坚营固守,徼其军实,遂摧扑大寇,济危以安。
既破败,臣粮亦尽。
将舍河北之规,改就荆南之策。
复备陈得失,用移臣议,故得反旆冀土,克平四州。
向使臣退军官渡,必鼓行而前,敌人怀利以自百,臣众怯沮以丧气,有必败之形,无一捷之势。
复若南征刘表,委弃兖、豫,饥军深入,逾越江沔,利既难要,将失本据。
建二策,以亡为存,以祸为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
是故先帝贵指纵之功,薄搏获之赏;
古人尚帷幄之规,下攻拔之力。
原其绩效,足享高爵,而海内未喻其状,所受不侔其功,臣诚惜之。
重平议,增畴户邑(《后汉·荀彧传》。又《魏志·荀彧传》注引《别传》曰:「太祖曰:『昔袁绍侵人郊甸,战于官渡。时兵少粮尽,图欲还许,书与议,不听臣,建宜住之便,恢进计之规,更起臣心,易其愚虑,遂摧大逆,覆取其众。此睹胜败之机,略不世出也。及破败,臣粮亦尽,以为河北未易图也,欲南讨刘表止臣,陈其得失,臣用反旆,遂吞凶族,克平四州。向使臣退于官渡,必鼓行而前,有倾覆之形,无克捷之势。后若南征,委弃兖、豫,利既难要,将失本据。彧之二策,以亡为存,以祸致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也。是以先帝贵指纵之功,薄搏获之赏,古人尚帷幄之规,下功拔之捷。前所赏录,未副巍巍之勋,乞重平议,畴其户邑。』」又见袁宏《后汉纪》三十,与《别传》及《后汉》略同。)
表论田畴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文雅优备,忠武又著,和于抚下,慎于事上,量时度理,进退合义。
幽州始扰,胡、汉交萃,荡析离居,靡所依怀。
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
袁绍父子威力加于朔野,远结乌丸,与为首尾,前后召,终不陷挠
后臣奉命,军次易县长驱自到,陈讨胡之势,犹广武之建燕策,薛公之度淮南
又使部曲持臣露布,出诱胡众,汉民或因亡来,乌丸闻之震荡。
王旅出塞,涂由山中九百馀里,帅兵五百,启导山谷,遂灭乌丸,荡平塞表
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魏志·田畴传》注引《先贤行状》。)
请追增郭嘉封邑表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臣闻褒忠示宠,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
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
岑彭既没,爵及支庶。
诚贤君殷勤于清良,圣祖敦笃于明勋也。
故军祭酒、洧阳亭侯颍川郭嘉,立身著行,称茂乡邦。
与臣参事,尽节为国,忠良渊淑,体通性达。
每有大议,发言盈廷。
执中处理,动无遗策。
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
东禽吕布,西取眭固
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
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
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于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
臣今日所以免戾,与其功,方将表显,使赏足以报效,薄命夭殒,不终美志。
上为陛下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
霍去病蚤死,孝武为之咨嗟;
祭遵不究功业,世祖望柩悲恸。
仁恩降下,念发五内。
陨命,诚足怜伤。
宜追赠加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魏志·郭嘉传》注引《魏书》。又《艺文类聚》五十一。案:《魏志·郭嘉传》载此表云:「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谋,临敌制变,臣策未决,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即前表约文,惟多出「增邑八百户」一句。)
表论张辽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
增邑假节(《魏志·张辽传》。)
掩获宋金生表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臣前遣讨河内获嘉诸屯,获生口,辞云:河内有一神人宋金生,令诸屯皆云:鹿角不须守,吾使狗为汝守。
不从其言者,即夜闻有军兵声。
明日视屯下,但见虎迹。
臣辄部武猛都尉吕纳,将兵掩捉得生,辄行军法(《御览》三百三十七。)
荀彧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臣闻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所以尊严国命,谋而鲜过者也。
臣今当济江,奉辞伐罪,宜有大使,肃将王命。
文武并用,自古有之。
使持节侍中、守尚书令万岁亭侯彧,国之重臣!
德洽华夏,既停车所次,便宜与臣俱进,宣示国命,威怀丑虏。
军礼尚速,不及先请,臣辄留,依以为重(《后汉·荀彧传》。)
让九锡表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臣功小德薄,忝宠已过。
进爵益土,非臣所宜。
九锡大礼,臣所不称。
惶悸征营,心如炎灼。
归情写实,冀蒙听省。
不悟陛下复诏褒诱,喻以,未见哀许。
臣闻事君之道,犯而勿欺。
量能处位,计功受爵。
苟所不堪,有损无从。
加臣待罪上相,民所具瞻。
而自过谬,其谓臣何(《艺文类聚》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