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冯楫南宋 ? — 1152
自咏 南宋 · 冯楫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公事之馀喜坐禅,少曾将胁到床眠。
虽然现出宰官相,长老之名四海传。
劝谕赈济诗 南宋 · 冯楫
我朝未第日,乡间逢岁饥。
两率闾里人,相共行赈济。
饥民仅得食,免困饿而毙。
及我登第后,被罪归田里。
寻复拜召命,迤逦治行计。
忽见道途间,小儿有遗弃。
复自劝乡邦,割己用施惠。
日饭八千人,八旬乃休止。
于时已麦熟,粮食相接济。
我始趋行朝,蒙恩长宗寺
初本不望报,人以为能事。
利司具切奏,还官不容避。
今年又少歉,我适帅泸水
无户备饭食,所济俱用米。
聊舍三百斛,十中活一二。
又以一千石,减价平行市。
每石减十钱,庶几无涌贵。
更有不熟处,资简潼川类。
计用减价粜,所祈均获济。
我非财有馀,但悯民不易。
一时所施行,乐为之识记宋董煟《救荒活民书》卷下)
题枯髅图 南宋 · 冯楫
四言诗 押队韵
形骸在此,其人何在。
乃知一灵,不属皮袋宋晓莹《罗湖野录》卷四)
临终颂 南宋 · 冯楫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初三十一,中九下七。
老人言尽,龟哥眼赤(以上宋正受《嘉泰普灯录》卷二三)
施经偈 南宋 · 冯楫
我赋耽痂癖,有财贮空虚。
不作子孙计,不为车马速。
不充玩好用,不买声色娱。
置锥无南亩,片瓦无屋庐。
所得月俸给,唯将赎梵书。
万里遣迎介,崎岖涉长途。
奉安大刹中,开示诸迷徒。
庶几披阅者,咸得入无馀。
古佛为半偈,尚乃舍生躯。
我今以财施,痛楚不侵肤。
以我较古佛,苦乐万倍殊。
所以不惜财,非是禀性愚。
借问借(疑当作惜)财人,终日较锱铢。
无常忽地到,宁免生死无。
渊明归去来辞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八、《乐邦文类》卷五
归去来兮,莲社已开,胡不归
念吾年日就衰迈,况世态之堪悲。
想东林之遗迹,有先贤之可追。
趁馀生之尚在,悔六十之前非。
如新沐之弹冠,类浴罢而振衣。
涤尘垢以趍洁,造妙道之离微。
顾瞻前路,归心若奔。
入慈悲室,登解脱门,万境俱寂,一真独存。
炉香满炷,净水盈樽。
望西方以修观,祈速睹于慈颜。
入念佛之三昧,觉身心之轻安。
超九莲之上品,开六超之幽关。
会精神于正受,杜耳目之泛观。
俟此报之云尽,指极乐而径还。
循宝树以经行,践华园而回旋。
归去来兮,唯净土之可游,念阎浮之浊恶,舍此土而何求!
喜有寿之无量,曾何苦以贻忧。
与上善人同会,友补处为朋俦。
池具七宝,黄金为舟。
地平布于琉璃,无高下之坑丘。
乐音起于风树,佛声发于水流。
闻者咸念三宝,忻尘缘之自休。
已矣乎!
人生如梦,能得几时,胡为名利之萦留?
此一报看尽兮将焉之!
浮世皆幻境,乐土真佳期。
布莲种于池内,长念佛以培耔。
冀临终时而佛迎,垂叙别而留诗。
从此地地增进,决證菩提何用疑!
论沿边纳土三害疏宣和三年四月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八、《国朝诸臣奏议》卷一四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八
臣伏见夔、峡、广南边臣开纳土之议,诱置熟蕃接武请吏,金银缯絮以啖其欲,高官厚俸以侈其心。
开辟荒芜,草创郡邑,一部不下三四州,而县又倍之。
入版图者存虚名,充府库者无实利,而官吏廪禄,军兵饷馈,脩治城郭,日月弥广,官吏支持不暇,百姓奔走输送之不给。
其为害一也。
建筑以来,调发害于民间者不可胜计,而费出县官者亦不为不多。
其初监司覈实布赏,名为军须,唯恐其后常平使者不复执奏,已失元祐立法之意。
漕司于经费之外,复有馈运,未免侵支封桩,折变科率。
其为害二也。
州县之吏躐庶官而升法从,脱选调而位正郎
武弁转横行,布衣窃仕版,白丁黥徒为将校者又不论也。
名器既已假人,而禄廪因而耗蠹,有司岁计已数倍于熙、丰矣。
其为害三也。
不毛之地,既不可耕,而狼子野心,顽不可革。
建筑之后,西南夷狄交寇绵、茂,而播州溪洞之蛮亦复跳梁。
犬豕之众,固无足虑;
蜂虿之毒,不能无伤。
士卒死干戈,官吏没王事,生民肝脑涂地,往往有之。
以此知纳土之议,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莫若委择帅臣监司,令条具建筑以来财用出入之数,商较利病,覈实以闻。
可省者省之,可省者省之,县不足建则易之以镇寨,官吏不必众则总之以护戎。
戎兵可减,馈运可省,夷狄可抚而边鄙之患可息矣。
自今以往,边臣招地之请,邀功生事之隙,不可不严禁而杜绝之也。
乞改正潼川折纳新科奏绍兴五年九月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三
遂宁诸县,自康定年立法,以税杂钱一千一百一十文折一匹绸。
潼川路随军漕司行下新科约,乃以六百文折一匹绢,又不许纳正色,每匹估钱七千五百文。
乞改正。
乞于太庙奉安所寄存礼神真玉绍兴七年二月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八、《中兴礼书》卷五六
契勘本寺见管礼神真玉一十五段,缘本寺库屋与军寨居民草屋相接,即无看管兵级,窃虑缓急火烛,救护不前。
今欲乞权送太庙奉安所库内寄收,如遇使用,即行关取,事毕径行送纳。
以祠祭用玉乞赐处分奏绍兴七年六月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八、《中兴礼书》卷五六
勘会近承圣旨,将见管礼神真玉般发赴行在,应副明堂大礼使用。
行宫本寺契勘,见管礼神真玉共一十四段,今欲乞将苍璧等真玉一十三段先次交付临安府所差使臣,同本寺供官管押前去外,有黄琮一段,乞行权留应副五月二十五日夏至日祭皇地祇并六月上壬祀黄帝使用。
候礼毕,乞下吏部小使臣一员管押,前去本寺交割。
所有将来七月以后祠祭合用礼神真玉,缘行在本寺元申请指挥申既无行宫祠祭不用真玉之文,伏乞朝廷速赐处分,下寺以凭遵执。
伏候指挥
乞斋室不奏解严奏绍兴七年九月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八、《中兴礼书》卷七八
勘会已降指挥,行礼仪注内,前二日朝献景灵宫
行礼毕还大次,礼部郎中奏解严;
俟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将出大次,礼部郎中奏中严;
外办毕,皇帝乘舆至斋室,又引礼部郎中奏解严。
缘是日系皇帝致斋日,其诸班禁卫亦宿卫之日,所有斋室再奏解严一节,乞依太庙行礼毕还斋室礼例,更不奏解严。
应付和议疏绍兴七年十月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八
国家自金人犯顺以来,谋所以恢复平定之策,不过和、击二议而已。
和则遣使,击则用兵。
然使屡遣矣而好未通,兵屡用矣而功未见者,何也?
时势未革而机会未至故也。
中原荒芜,无可须索,敌人追求,悉厌所欲,事已极矣。
迩来传报金执伪齐叛琼而归,似时势欲革而机会之将至也,顾朝廷措画以趋其机会者如之何耳。
闻见议遣使,此正得策,然为今日之使,全藉有识见谋画胆气,又有辞辩副之,乃能有济。
倘有请行者,乞宰执召而密询之:今金执伪齐叛琼而归,谋出何策?
前去见金,合致何辞?
金与论事,说以何道?
事毕而还,当有何功?
若于此四者,皆有建明,使可遣矣。
倘或于此初无先见深画,更在陛下与大臣熟议而慎择之。
论讲和仍宜修备疏绍兴八年十月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八
臣尝谓天下之事有经有权,顾所遇何如耳。
遇经事而可以守常,则何以权为?
遭变事而靳于有济,乌可舍权而不用焉?
国家自靖康以来,敌人南侵,二圣北狩,族属臣民,随寓沙漠,宗庙陵寝,遥居伪境。
继而太上皇帝讣至,梓宫未还,岂独陛下羹墙之念,造次不忘,凡百臣子,孰不痛愤!
昨缘朝廷遣使请上皇梓宫,使还,道敌人讲和之言,从而应之,往返通好。
窃闻比有许还地、归梓宫之报,然索礼太高,朝廷未有所处,使人躇境上而稽于过界。
道途之议皆云士大夫有不可屈之言,诸大将有君辱则臣辱之说,咸欲奉兵以示威。
臣恐此声若出,万一有妨和议,则几会何时可复得耶?
使金人无还地、归梓宫之意,固不敢自屈以奉彼。
如或有之,是陛下之屈乃为父母兄弟、宗庙陵寝、祖宗境土、族属臣民而屈耳。
为父母兄弟、宗庙陵寝,是屈而行孝弟也;
为祖宗境土、族属臣民,是屈而施仁慈也。
陛下少降其礼,而能返父母兄弟、族属臣民于旧都,还祖宗境土于版籍,复宗庙陵寝于邦内,一举而兼备孝弟仁慈之四德,自古帝王之用心何以加于此乎?
然所谓屈者,岂真我辱哉,循斯须之权耳,乃伸之阶也。
会稽之役,勾践屈于吴王,卒能破吴;
鸿门之会,高祖屈于项羽,卒能兴汉。
然则兹屈也,非所以为伸欤?
假如诸大将不许陛下降礼以就之,自非同心协谋,一戎衣可以空敌庭,然后上皇梓宫可还,太母渊圣銮舆可复,族属臣民可返,宗庙陵寝可安。
臣恐敌庭未易遽空也,藉能空之,两国又须交兵,残杀亿万生灵之性命而后底定,岂若不血一刃而遂如所欲乎?
臣愿陛下毋惑士大夫之言,毋徇诸将之议,断自渊衷,度利多害少则行之。
倘陛下俄顷少降万乘之尊,果得金人革心,归上皇之梓宫,还太母渊圣之銮驾,返我族属臣民,复我故疆境土,则是陛下于十有馀年渺茫怀想之中,一日之间母子兄弟复得相见,宗庙陵寝复得奉祀,族属臣民复得绥睦,臣谓累世南面之乐,未有如陛下今日之乐也。
臣所以不避忌讳而妄为陛下陈之。
虽然,自古和不能独成,有威然后能成其和,和而有威,其和乃固。
如专任和而废威,使彼以信来,夫复何疑,其或继之以诈,将何以待之哉?
臣愿陛下谕使人笃于讲和,敕将帅严于修备,责效于使人,归功于将帅,降礼以成和议,严备以固和好。
如是则有万全之功,无不测之患矣。
乞复太庙别庙上食烧香之礼奏绍兴七年闰十月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八、《中兴礼书》卷一○三
勘会已迎奉祖宗神主赴太庙奉安讫,依礼例合举行月朔荐飨之礼,又缘见在圣文仁德孝皇帝来祔庙之内,权停祭飨。
今检会明德皇太后故事:景德元年三月崩,至六月宗正卿赵安易言,来月朔日诣太庙元德皇后,备牙盘食荐享,不出神主,以皇后大梓宫在殡,宗庙久阙荐享故也。
本寺契勘,今来停宗庙荐享日久,欲依故事,遇朔日,令本寺官诣太庙、别庙行上食烧香之礼。
条具徽宗皇帝小祥奠祭仪制绍兴七年十二月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八、《中兴礼书》卷二四六
来年正月二十五日圣文仁德孝皇帝、显肃皇后小祥日,检照国朝故事所载,不视事,辅臣等诣几筵前奠酹,并放臣僚见谢辞日,数例各不同。
所有将来小祥日,欲参酌比附下项。
一、小祥日依永熙陵故事,前后各不视事三日,及随不视事日分放臣僚见辞谢。
一、自小祥前依永厚陵故事,命辅臣至时刻□□管军臣僚、正任观察使、皇亲遥郡□禦使□诣几筵殿奠酹三日
止合用供养食茶酒果,从本寺关报御厨翰林司排办。
一、小祥日依指挥,是日皇帝诣几筵殿行祭奠之礼,如宫中之仪。
俟皇帝行礼毕,还内次,宰执率文武百僚诣常御殿门外进名,□□□□□□□□香,是日百司作休务假一日。
又言徽宗小祥仪制绍兴七年十二月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八、《中兴礼书》卷二四六
来年正月二十五日徽宗皇帝、显肃皇后小祥日,行宫未有该载,欲乞是日留守已下进表奉慰讫,次诣佛寺行香讫,退亦乞作休务假一日。
和议既成宜措置善后疏绍兴九年二月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八
和议既成,所当措置以善其后。
一曰谨守盟誓。
望敕诸将不得见小利而动,以启衅端。
二曰还阙之计当徐图,虽建康亦未可轻徙。
三曰诸将并令居旧地屯田以赡军。
四曰蜀兵可分往诸州就粮,以省漕运。
五曰川茶自来运过陕西秦凤博马,前此吴玠军截留以自贸易。
既复五路,当令茶马司并遵旧法。
六曰前来汴京等处养兵之费,全仰屯田用额给足,因而行之,自见其功,创新措置,恐难得效。
七曰陕西诸将以畏罪逃去,今虽得归,恐不能无疑心,当求心腹之人安慰之,使无难调之患。
八曰河东、北不属割还地分,万一两路人民逃归,受之则为失信,要须先为措置,免致生事。
执政黄潜善建炎二年四月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八
伏睹昨晚出黄榜降诏,欲择日还阙,东来从卫官吏士无不欣喜,西北尤以近乡,倍极踊跃。
以楫计之,阙未可还,万一驾到东京而金人秋后再来,不知吾兵何以当之?
吾兵或不可当而复为避地计,今蔡、汴两河已渐湮塞,其或被其断绝水道,虽避地亦不能,此不得不虑也。
假如今日驻跸维扬,亦未为得策,倘主上坚欲以马上治之,不许迁徙,但当留兵将宰执中谙练边事、运筹帷幄之人,从驾居此,专务讲武,以为战守之备。
其馀宗庙百官,尽合过江,于建康置司
至于财用百物,除留赡军费用外,亦进藏之建康府库。
庶几缓急遇敌,可战则战,可守则守。
度不可战守而欲动,则动亦易行而无牵制之累。
苗傅刘正彦建炎三年三月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
张枢密握兵至平江,遣冯郎中来请上为大元帅,意在于复辟而后已也,元帅姑为皇帝主兵之渐耳。
兵权既归睿圣皇帝,然后下反正之令太尉能违之乎?
如不可违,是使他人有复辟之功,而自处以废君之罪;
如或违之,近则张枢密,远则杜充、王庶、张深、张严、杨进、李彦仙、杜彦、盖进之徒,咸起问罪之师,可亦一一为建节旄,便能已其事乎?
太尉结睿圣一人之怨,是与天下为雠也。
与天下为雠,则召天下之兵也宜矣。
冯郎中太后太尉誓书铁券,太尉勿谓受太后誓书铁券便可保无虞也。
太尉结怨于睿圣皇帝,傥未复辟,上犹在睿圣宫,何解皇帝之怨?
太尉自请反正,而得皇帝亲赐誓书铁券,则无后患矣。
太尉傥从不肖之请,当为宰相言之,若出外,则许提兵而行,若欲在朝,亦不解今日军政。
皇帝赐誓书铁券之外,更请御笔赦太尉擅诛内侍之诏,尽置内禅之事而不言,使天下无得而疑太尉宰相必能为太尉辨之也。
如此身亦可全,名亦可保。
不然,则浃日之间,必制于他人之手矣。
刘光世建炎三年十一月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六、《宋史》卷三六九《刘光世传》、《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八
比敌深入,最兵家之忌,又进则距山,退则背江,百无一利,而敢如此横行者,以前无抗拒,后无袭逐,如入无人之境,故无所忌惮也,非敌之能也。
观村人之强壮者尚可与之敌,其间胜负亦或相半,岂有国家素练之兵,反不如村人之强壮者,但望风畏之耳,实不足畏也。
太尉傥选精兵万人,厚立赏格,自将而来洪州等处援救,开一路令归,伏兵于前而掩杀之,可使匹马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