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饶鲁
琵琶洲 宋 · 饶鲁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浔阳江上谱无传,化作沙汀越水边。
一段遗音人不识,夜深幽咽下滩泉明陈策正德《饶州府志》卷一)
石潭急峡 宋 · 饶鲁
两山夹石湍风急,势吼春雷鬼神泣。
行人登舟不敢渡,疑有毒龙深处蛰。
崄巇彷佛若霅川,又如三峡倾潺湲。
水窍恐是神禹凿,石骨未遇秦皇鞭。
飞流溅沫弄寒玉,赴壑奔滩势何速。
直须流入镜湖心,如遇平夷舟免覆。
垂杨覆阴沙岸高,将军唤渡多英豪。
中流击楫祖逖,当清宇宙无辞劳。
重湖夜月 宋 · 饶鲁
昔闻放翁镜湖,船尾有酒船头书。
又闻鉴湖赐贺老,剡川一曲春风好。
番阳之东有重湖,风光与此真不殊。
澄波湛湛秋莹洁,碧月一片沈冰壶。
彩舟荡漾摇画桨,上下天光映虚幌。
踏歌搥鼓乐者谁,武陵樵客来湖上。
赋诗横槊何英雄,气概或誇前两翁。
我思此景劳梦寐,东望咄咄徒书空。
稠山茅屋 宋 · 饶鲁
乱山堆翠如削玉,中有幽人结茅屋。
柴扉寂寂掩苍苔,书院萧萧倚修
閒云满堑白日长,咿唔朝暮声琅琅。
芸窗纸破漏月影,石砚水满涵天光。
风尘频动遍丘壑,此处怡然有真乐。
门静应无俗客过,深不怕秋风恶。
高人有才济当路,会见徵贤日三顾。
愧我飘蓬石洞人,茅屋青山在何处。
远浦棹歌 宋 · 饶鲁
片帆雨霁飞烟江,渔翁停棹歌沧浪
一声欸乃山水绿,浪中惊起双鸳鸯。
双鸳鸯情一何美,同宿同飞在秋水。
不似人生苦别离,女嫁征夫男战死。
五湖烟景方纷争,闻歌顿欲思升平。
邻舟短笛应风响,落日淡淡波冥冥。
美人春词誇艳丽,皓齿朱唇楚腰细。
江楼富贵今如何,不似沧浪真趣味。
春水番湖 宋 · 饶鲁
春湖浩浩无津涯,银河之水天上来。
波澜万顷清复浊,日光云影相昭回。
雄吞宇宙何寥廓,欲度冥鸿势还却。
南通海气北长江,月出东兮日西落。
当时神禹别九州,彭蠡之泽居上流。
千年人物馀润泽,况乃雄秀光潜虬。
洪涛如山驾楼橹,春风夜夜喧鼙鼓。
谁是江湖归去人,扁舟范蠡随渔父(以上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二○)
中庸序 宋 · 饶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
朱子《大学》、《中庸》序文,皆说曾氏之传,得自其宗。
大学》之宗在首章,《中庸》之宗在「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道以《中庸》为准的,然却要明而诚之。
《中庸》是道,「明诚」是学,精即明,一即诚。
按:《饶双峰讲义》卷九,元刻本。
小学题辞 宋 · 饶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
小学者,小学之学也;
题辞者,标题书首之辞也。
按:《饶双峰讲义》卷一六,元刻本。
跋寒松阁集 宋 · 饶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
元先生时,邪正紊乱极矣。
先生乃有《乞辨邪正》一疏,而又推而本诸人君之心,真所谓敢犯时讳而不顾者也。
古君子所以困穷终身而不与时合者,每每在此。
先生既往,而其嗣阳以先生所著《翼学》见示,谓此乃得之煨烬之馀者。
呜呼!
使先生之书悉存于世,其为后学之利,不益溥哉!
虽然,其书虽少而道则大,其词虽近而旨则远,究其渊源,深得程、朱之秘旨,而引而不发者也。
学者究心于此而能有以知其远且大焉,则于道也亦庶几矣。
后学饶鲁识。
按:《寒松阁集》卷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董二先生学则跋 宋 · 饶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程董二先生学则》附(学海类编本)
白鹿洞教条,乃文公朱先生所集圣贤之成训;
而学则者,乡先生程、董二公之所为,文公尝有取焉者也。
今合二者而并揭之,一则举其学问之宏纲大目而使人知所用力,一则定为群居日用之常仪而使人有所持循,即大、小学之遗法也。
学者诚能从事于此,则本末相须,内外交养,而入道之方备矣。
若夫近世之所谓规者,则文公不以施之鹿洞,而谓必不得已而后取之,故今亦不敢列于此云。
宝祐戊午元日饶鲁谨书。
杨文元遗稿跋 宋 · 饶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道光《万年县志》卷一五
慈湖博士日,能言人所不敢言,已可嘉尚,而随斋洪君,犹责言之不早。
君臣朋友,皆以义合者也。
慈湖不负君,随斋不负友,其义何如哉!
友人李士会随斋外孙也,录慈湖所复随斋手笔及慈湖己卯奏劄来,三复敬叹。
西铭解 宋 · 饶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
《西铭》一书,规模宏大而条理精密,有非片言之所能尽。
然其大指不过中分为两节:前一节明人为天地之子,后一节言人事天地当如子之事父母。
何谓人为天地之子?
盖人受天地之气以生而有是性,犹子受父母之气以生而有是身。
父母之气即天地之气也。
分而言之,人各一父母也。
合而言之,举天下同一父母也。
人知父母之为父母,而不知天地之为大父母,故以人而观天地,常漠然与己如不相关。
人于天地既漠然如不相关,则其所存所发,宜乎无适而非己私,而欲其顺天理,遏人欲,以全天地赋予之本,然亦难矣!
此《西铭》之作,所以首因人之良知而推广之。
言天以至健而始万物,则父之道也;
地以至顺而成万物,则母之道也。
吾以藐然之身生于其间,禀天地之气以为形,而怀天地之理以为性,岂非子之道乎?
其下继之,以民吾同胞,物吾党与。
而同胞之中复推其大,君为宗子,大臣者为宗子之家相,高年者为兄,孤弱者为弟,圣者为兄弟之合德乎父母,贤者为兄弟之秀出乎等夷,疲癃残疾、茕独鳏寡者,为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
则皆所以著夫并生天地之间,而与我同类者,虽有贵贱、贫富、长幼、贤愚之不齐,而均之为天地之子也。
知并生天地之间而与我同类者,均之为天地之子,则天地为吾之父母也,岂不昭昭矣乎!
故曰:前一节明人为天地之子。
何谓人事天地当如子之事父母?
盖子受父母之气以生,则子之身即父母之身;
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则人之性亦即天地之性。
子之身即父母之身,故事亲者不可不知所以保爱其身;
人之性即天地之性,则事天者亦岂可不知所以保养其性耶?
此《西铭》之作,所以既明人为天地之子,而复因事亲之孝,以明事天之道也。
乐天者不思不勉而顺行乎此性,犹人子爱亲之纯而能爱其身者也。
畏天者战战兢兢以保持乎此性,犹人子敬亲之至而能敬其身者也。
若夫徇私以违乎理,纵欲以害其仁,无能改于气禀之恶而复增益之,则是反此性而为天地悖德贼亲不才之子矣。
尽此性而能践其形者,其惟天地克肖之子乎?
穷神知化、乐天践形者之事也。
存心养性而不愧屋漏,畏天以求践乎形者之事也。
以此修身则为顾养;
以此及人则为锡类;
以此处常而尽其道,则为底豫、为归全;
以此处变而不失其道,则为待烹、为顺令。
爱恶逆顺,处之若一,生顺死安,两无所憾。
事亲而至于是,则可以为孝子,事天而至于是,岂不可以为仁人乎?
故曰:后一节言人之事天地,当如子之事父母。
此篇之指,大略如此。
朱子所谓推亲亲之厚以大无我之公,因事亲之诚以明事天之道,亦此意也。
呜呼!
继志述事,孝子之所以事亲也;
存心养性,君子之所以事天也。
事亲事天,虽若两事,然事亲者即所以为事天之推,而善事天者,乃所以为善事亲者也。
按:《饶双峰讲义》卷一五《附录》,清刻本。
性论 宋 · 饶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饶双峰讲义》卷一五《附录》
君子之学,惟其知性之无内外也。
故其存于中者,常豁然而大公,知应事接物,各有当然之理,莫非吾性之理也。
故其感于外者,常因事物之来而顺理以应之。
此其所以能定也。
众人惟其不知此理,不能豁然大公,而常牿于自私,不能物来顺应,而每事常凿知以为用。
此其所以不能定也。
道论 宋 · 饶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饶双峰讲义》卷一五《附录》
道者,天下当然之理。
原于天之所命,根于人之所性,而著见于日用事物之间。
如大路然,无难知难行之事。
学者患不得其门而入耳,苟得其门而入,则由愚夫愚妇之可知可能,以至于尽性至命之地,无远之不可到也。
学论 宋 · 饶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饶双峰讲义》卷一五《附录》
为学之方,其大略有四:一曰立志,二曰居敬,三曰穷理,四曰反身。
若夫趋向卑陋而此志之不直,持养疏略而此心之不存,讲学之功不加,而所知者昏蔽,反身之诚不笃,而所行者悖戾,将见人欲愈炽,天理愈微。
本心一亡,亦将何所不至哉!
人之为学,莫先于立志。
立志之初,莫先于分别古今人品之高下,孰为可尊可慕而可法?
孰为可贱可恶而可戒?
此为入德之先务也。
非志既立,然后讲学以明之,力行以充之,则德之进也,浩乎其不可禦矣。
君子之学不守诸约,则泛滥支离,固无以为体道之本;
不致其博,则狭陋偏党,亦无以尽道体之全。
存养省察,致知力行,阙一不可。
今之学者所以不能学为圣贤者,其大患在于无志,其次在于无所守。
盖人而无志,则趋向卑陋;
不足与建高明光大之事业。
勉之以道义,则曰难知难行;
期之以圣贤,则曰不可企及,不过终身汩汩为乡里之庸人而已,何足以有为哉!
人而无守,则见利必趋,见害必避。
平居非不粗知义理,至于临事则为利欲所驱,而有所不暇,顾何足与有所立哉!
诚论 宋 · 饶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饶双峰讲义》卷一五《附录》
诚之为道,无所不体。
自学者言之,敬所以存心也。
敬立内直
义所以制事也,义形则外方。
二者皆学者切己之事,苟非有诚意以为之,则敬非真敬,而其为敬也必疏略;
义非实义,而其为义也必驳杂。
所谓不诚无物也。
仁论 宋 · 饶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饶双峰讲义》卷一五《附录》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之以为心,义、礼、智、信之理皆具于中,而为心之全德者也。
此虽人心之所固有,然学者苟无存养体验之功,则气质物欲有以蔽之,而无以识其体之实有于己矣。
幸而识其体之实有于己矣,然或不能博学于文,讲求义理以栽培之,则如孤根独立,而无所壅培,非特无以助其生长,而使之进于盛大,亦恐风霜彫摧,而其根将不能以自存也。
师论 宋 · 饶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饶双峰讲义》卷一五《附录》
师道立则天下之不善者皆可变而为善,天下之不中者皆可化而为中,而善人岂不众哉!
善人众,则国家之用随取随足,上焉可以格君心,中焉可以立政事,下焉可以移风俗,朝廷岂有不正,天下岂有不治者哉!
若昔唐虞五典之敷,掌之于契,宽栗直温之教,典之于夔,至于成周,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而教之中和,亦惟择有道有德者主之,皆所以立师道也。
是以天下后世称人才之盛,美治功之盛者,必曰唐虞、成周。
及周之衰,则学校不修而师道阙矣。
于是洙泗之间,有吾夫子出而任其责焉,一时及门之士如颜、曾、冉、闵之徒,固已如时雨之化矣。
故其德行、政事、言语、文学,莫不卓然,皆有可称者。
使夫子而得时行道,引其类而进之,则唐虞、成周之治,有不难致者。
夫子既没,而得其道者,或以传授于来嗣,或以友教于诸侯,随其大小,亦皆于世道有所补焉。
后世师道不立,无复讲明道义、磨砻气质之益矣。
至本朝,安定胡公首倡体用之学以淑其徒,使学者明于经义,讲于时务,笃于践履,而不为口耳之习,故一时贤士大夫多出其门,而散在四方者,亦皆循循雅饬。
师道之立,盖昉乎此。
是后周子复得孔孟不传之道于遗经,建图属书以觉来学,而程子兄弟实绍其传,于是益推古者大学教人之法以淑诸人,以传其后。
而我文公先生又从而光大之。
渊源所渐,遍及四海,有志之士探讨服行,而推其所得,以正主庇民者,不绝于时。
能使大义既乖而复正,公道久屈而复伸者,皆夫人之力也。
师道之立,于是为盛。
颜孟论 宋 · 饶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饶双峰讲义》卷一五《附录》
颜子、孟子,均之为大贤也。
而一可学,一难学者。
颜子如和风庆云,人皆可以仰之;
孟子泰山岩岩,可望而不可攀。
其规模气象之不同,亦以气禀之有异故也。
举业论 宋 · 饶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饶双峰讲义》卷一五《附录》
义理与举业,初无相妨,若一日之间,上半日将经传讨论义理,下半日理会举业,亦何不可!
况举业之人,未有不自理义中出者。
若讲明得义理通透,则识见高明,行文条畅,举业当益精。
若不通义理,则识见凡下,议论浅近,言语鄙俗,文字中十病九痛,不自知觉,何缘做得好举业?
虽没世穷年,从事于此,亦无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