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石公弼北宋 1061 — 1115
巾子山诸刹 北宋 · 石公弼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杖策游山寺,终朝事讨寻。
地危敧石磴,殿古倚云岑。
曲径行松杪,禅房过竹林
奈何幽兴在,他日更登临宋林表民天台续集别编》卷二)
日山 北宋 · 石公弼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岚光咫尺见山扃,候得潮来一苇轻。
惨惨晚堂看日色,森森古殿对江城。
风敲寒玉惊僧睡,岩落澌冰认雨声。
不是平生曾到处,因缘今日此中行。
北山松轩 北宋 · 石公弼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梢云阻日引清风,抱石盘根造物工。
凌厉四时同一色,不知何岁植岩中。
游嘉祐院登般若台 北宋 · 石公弼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萦回岩岫拥高楼,饮海拿云走翠虬。
欲问此台名般若,一轮明月照中秋(以上宋李庚天台续集》卷上)
题樗轩线泉及闻琴(《天台续集别编》作题日山寺) 北宋 · 石公弼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竹引高山一线泉,细如丝发亦涓涓。
莫嫌此去沧溟远,流水更听琴上弦。
题无垢院 其一 北宋 · 石公弼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沿磴穿岚造竹扉,一轩幽敞坐忘机。
池镵琼骨容清泚,凭槛时看翡翠飞。
其二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净界曾无一点尘,风疏松竹响天真。
从来此意少人会,只道林閒无至人(以上同上书卷中)
请复还史馆之职奏大观二年 北宋 · 石公弼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国朝诸臣奏议》卷六○、《群书考索》续集卷三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六、《右编》卷二九、《经世八编》卷一四
臣窃考唐贞观职官故事,天子御正衙,则起居郎居左,舍人居右,有命则临陛俯听,退而书之。
每仗下议政事,亦必随辅臣入殿,执笔记录于前,史官随之。
及仗在紫宸内閤,则夹香案对立殿下,上记得失。
繇是事之机要,言之微密,人之忠邪,皆得书之方册,昭示将来,明主贤臣之事,罔或缺遗,一代之典文,灿然大备。
且唐天下垂三百年,号称至治,莫盛于贞观,而谋猷设张、制度文采、勋迹治效,必可垂法后世。
而当时崇尚史官载录如此,繇今考之,事之存者犹十之五六,此史官之不可不知故事也。
永徽以后,高宗不躬万几,重臣许李绾权持政,奸谋邪计,杜塞不闻,畏避群臣。
自是起居稍夺故事,止于对仗承旨,仗下论议不复与闻。
至长寿中宰相姚璹始建议执政大臣录仗下论议,多出于股肱辅弼之臣,史官职在记录而已。
利害殊绝,较然可知。
若夫时政记使宰相为之,贤者则推美避誉,邪臣则饰过隐非。
事关机要,或疑谋泄而功沮,言及臣寮,或虑隙开而怨售,巧事形迹,互相依倚,铨次不广,笔削自私。
此时政记之在当时屡建而屡罢者此也。
臣窃惟国家受命以来,累圣相继,百度修明,度越前古,独史臣之职未复故事,修时政记即未免有昔时之累。
起居注史馆日历,意在塞责,具员苟免,以编制敕类除免叙年月为纂述。
圣主言动、仗下与便坐论议,既不与闻,而群臣奏疏、谏官言事留中者,未尝宣谕,焚藁者往往无传。
神机天算,奇谋硕画,内安社稷,外抚四夷,可以辉焕竹帛、仪刑今古者,或在当时未尝撰述,至于异日稍稍访求,则必耳目不接,真伪相冒,是非杂揉失实,传之后世,其可信乎?
事之出于群臣者,家人故吏因兹缘饰,朋党仇怨得以成私,文字增加,委曲生意,虚美溢恶,不可胜听,遂使高文直笔,是非犹豫,褒贬自疑。
忠臣义士视既往之迹晻昧不章,因有自悔不前之心。
臣窃以邪正辨而有好恶,好恶形而为是非,施于有政也则为刑为赏,列之国史也则为褒为贬,必著明万世,既有以旌别于生前,又有以追录于已死。
如此,为善者自坚,造非者解体,二者皆人主之操柄、教化之枢机,不可不审也。
方今史官之选,必天下文学修洁之士,若止以编制敕类除免叙年月为奉职,则但通晓文字,求之二省一令史足矣,何必择人哉!
唐天宝以后,天下多故,起居之职因循旷弛,然后百家传记之说杂然并兴,瀰漫流行,不可胜数,率皆耳剽口传,转相纪述,文辞侈靡,诳乱事实,猥发宫闱之私,传致难知之事,采获怪奇,杂以诙笑。
施之当时,未免无疑,传之后世,岂得不信?
古者,礼失求之于野。
孔氏学官名于郯子,皆以事久难明,苟可考焉,必为事实。
唐褚遂良知起居事太宗问曰:「朕有不善,卿必记耶」?
对曰:「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刘洎曰:「使遂良不书,天下之人亦记之矣」。
夫起居之录不详,则臣下之记逾广,机失于上,则柄任于下,自然之理也。
近世缀文之士颇为传记,有所论列,臣愚以为不复其本,则其原未可卒禁。
臣愚伏愿陛下诏大臣讲求故事,稍还史馆之职,使之得以悉意记录,善恶必书,至纤至悉,无所或遗。
凡群臣奏疏、谏官言事,或行或否,并望即时宣示史官,删叙润色,书之缃简,使后世知陛下有纳谏之明,知直臣立不讳之朝,知议事有群臣之论,知陛下无偏听之聪。
群臣拜免,必叙迁责之由,使后世知陛下无好恶之私。
傥或史官因循废职,著撰不时,则必明加黜责,庶几君臣行事,廊庙规图,纤微必著,后世有所考法焉。
臣又以为唐制起居供奉仗内,而史官必随其后者,意欲记注臣寮与修撰学士皆得亲见事实,与闻谟训,然后铨次不相牴牾。
此最策之得者也。
又臣尝考汉事,记注无定员,而太史有常职。
是时近臣皆持橐簪笔,入侍左右,盖欲有所纪述,而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繇是事得广载,书可责成。
两汉遗史所以为后世模楷也。
今近臣非职事者,自见圣君言动,固不敢有所纪,而天下计书亦未尝上,群臣列传事非章章尤著者,则唯取信行状。
行状者,门人故吏之所为,非大公至正之语,尤难依据者也。
臣又以古之史官皆久于职,如司马迁、班固,皆父子继纂其事,唐张说致仕,亦必修史吴兢被贬,以藁自随。
方今史臣迁擢不时,前后相承,文书猥积,修旧不给,何暇议新?
以至军国政要纂录后时,久而讹谬,事多此类,难一一陈。
至于宰相监修刘子玄以为十羊九牧;
书或成进本,朱子奢以为开后世史臣之祸。
如此等事,所宜变更。
伏望圣慈俯察狂瞽,如前所陈,万有一分傥合圣意,即乞诏公卿议定其例。
蔡京不可提举修实录大观三年六月 北宋 · 石公弼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一四
京罢相,以三师就第,提举修实录
于京计则得也,为朝廷之谋则未然。
京援引小人,邪枉盈庭,奔竞无耻,附下罔上,习以成风,岂可谓正百官也?
轻名器以招权,厚廪禄以姑息,内耗国计,外侵民财,帑藏空虚,人心嗟怨,岂可谓安百姓也?
欲为己功,生事夷狄,黔南之举,夷夏萧然,边陲彫残,民不堪命,岂可谓镇抚四夷也?
道士烧炼丹砂奏大观三年八月 北宋 · 石公弼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国朝诸臣奏议》卷八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
臣伏睹近降指挥内东门司自今后应使臣医官等,并不得将带经火制炼毒药,如伏火砒、硫黄、朱砂之类,入会通门入内,许诸色人陈告酬赏。
臣有以见陛下造道深妙,圣虑独高,凡挟方伎进者所不能欺也。
盖丹药出于方士之说,事不经见,率是诳诞。
凡人尚当审谨,岂可供进宫禁?
固宜重为关防,以塞妖妄之源。
臣愚以为皇城诸门禁令尤不可不严,亦宜此施行。
如臣寮以此陈献,或援引制炼之人,亦乞立法止绝。
所有见今烧制道士,挟持惑众,臣访闻稍稍招权作过,修盖葆真宫,约费钱十二万馀贯
今既不用其术,臣以为其人不宜留置京师,欲乞特降睿旨,夺去师名,押归本贯。
葆真宫修造如可减节,即乞减节施行。
监司不得人而走马奏事奏大观三年 北宋 · 石公弼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国朝诸臣奏议》卷六七
臣伏以诸路监司为朝廷耳目之寄,责任非轻,宜得忠诚体国之人,有徇公忘私之节、尊主爱民之心,然后内足以广陛下之聪明,外足以究生民之利害。
陛下可以坐制四方,无为而治也。
近时监司初不遴选,夤缘除授者,莫可悉数。
观望诞谩,贪污苟贱,无所不至。
达于圣听,十未能一,由是走马承受廉访实事,有专为蔽欺,稍稍奏闻。
监司不足以取信,而事移于走马也。
臣恐久之亦不无弊,非陛下循名责实之旨。
臣愚伏望陛下谨监司之选,择人而委之。
其有资望素轻、人材凡下者,宜有澄汰;
职事不修、附下罔上者,重加贬斥。
陛下之威令已孚,赏罚有信,革去壅蔽之患,示以通信之言,然后走马承受奏事,非其本职者罢之,廉访按察,责成于监司,庶几官修其方,吏肃其业。
监司得人,则一路之治无虑不举。
盖民之师帅责在守令,守令之职责在监司监司之选不可忽也。
臣以为宜立法以塞侥倖之路。
乞息民以承天意奏大观四年八月 北宋 · 石公弼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宋元资治通鉴》卷五一
自崇宁以来,任事之人专务侥功倖赏,开边则招纳无穷,修造日广。
民力凋瘵,饥疫相继,死者过半。
挽运花石,荒废农业。
黔南之役,湖广萧然。
上天垂戒,宁不在兹?
愿息民以承天意。
论人臣党同伐异奏 北宋 · 石公弼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东都事略》卷一○五
舍大公之道,执一偏之见,此弊不除,臣恐分曹列敌,重相眄伺,隐若仇雠,非朝廷之福。
其务在交私,不安分守,轻朝廷、罔公上者,臣为执法,当为陛下击之。
蔡京罪恶疏 北宋 · 石公弼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东都事略》卷一○五
擅作威福,权倾中外,滥锡予以蠹国用,轻爵禄以市私恩。
谓财利为有馀,皆出诞谩;
务夸大以兴事,肆为骚扰。
援引小人,以为朋党;
假借姻娅,布满要涂。
以至交通豪民,兴置产业,役天子之将作营葺居第,用县官之人船济运华石。
曾无尊主庇民之心,惟事丰己营私之计。
名为祝圣寿,而修塔以壮临平之山势;
托言灌民田,而决水以符兴化之谶语。
乃至法名「退送」,门号「朝京」。
致妷俣之告变,而缪为心疾;
受孟翊之讹言,而与之官爵。
赵真欲辅之以妖术,张子成窃议其奸恶。
骇动远迩,闻者寒心。
此皆足以鼓惑天下,而为害之大者也。
今星文再见,昭示其意,非天警悟陛下,则人力何能为哉?
愿陛下顺民心以奉天,体天道以用刑,暴白罪,以释天下之疑,以为人臣之戒。
乞朝廷崇忠正通谏争奏 北宋 · 石公弼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
朝廷比日所为,直词罕闻,颂声交至,未有为陛下廷争可否者。
愿崇忠正以销谀佞,通谏争以除壅蔽。
委羽居士集后 北宋 · 石公弼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赤城集》卷一七、光绪《黄岩县志》卷二八
观黄公之序,则知经臣之诗,六义之隽也。
余谪居临海黄岩丞盛元叙录经臣所为诗数十百章示余,览之不释于手。
及披黄福州序,因书其后。
乙未三月廿五日山阴石公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