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畴北宋 1007 — 1065
立秋日书怀 北宋 · 王畴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一岁中分气序平,夫何犹有感秋情。
已饶健鹘凌空翮,肯作寒蜩抱树声。
桐叶渐愁经雨坠,桂枝还喜得风生。
夜凉频惬山居兴,天澹银河彻晓清。
按: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卷二四
送同年蒲叔范察判杭州 北宋 · 王畴
 押词韵第六部
释之久未调,王粲从军
谓言塞垣事,壮气横风云。
育材幸明代,荐贤无令君。
如无汉酤冗,沈此荆山珍。
萍氏本讥酒,周官有彝伦。
孝武事却攘,志清天地屯。
连兵无时已,四海萧然贫。
官始操酿具,榷之饱师人。
利源一以泄,颓波荡无垠。
糜谷费耒耜,良糵争清醇。
酒禁著律令,犯笞及其身。
狂药乃陷阱,伤哉尧舜民。
炎灵属我后,天资英且仁。
邦力早雄富,汉制仍相循。
岁赋二千万,经入固已勤。
弥年拥武节,聚边清国氛。
雄雄百万师,跨迈击燕秦。
仰给倾武库,赏赍图戎勋。
加敛犹不足,返古当何云。
杭城东南剧,地将湖海邻。
榷利冠天下,旗亭压重闉。
彼虽斗筲职,亦择才英臣。
风露气已肃,溪潭寒弥新。
沙榜朝汍汍,吴涛暮沄沄。
南州近牛斗,气象雄霜旻。
汀枫变老蘖,赤叶晴相纷。
尝茶泊幽寺,观鱼下轻䑳。
行当收翘楚,宁复混蒸薪。
无为狎吴叟,坐恋秋江
按:宋吕祖谦《宋文鉴》卷一七
欧阳修翰林侍读学士嘉祐五年七月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欧阳文忠公年谱
敕:夫尧舜称治之至,莫重于稽古,盖顺考前縡,以施有政。
故其圣功大烈,后世无以逾焉。
朕睎风于既往,求理于当之。
留神典册,用资聪明。
务延道德之老,以为劝讲之益。
进读左右,尤任贤硕。
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朝散大夫、守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判秘阁秘书省、兼充群牧使护军乐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赐紫金鱼袋欧阳某,业履夷直,怀负忠亮。
雄辞奥学,高视前哲,谠议精识,推为国器。
方且擢处禁近,以襄大猷,登预经阁,庶几自辅。
夫维善言古,必验于今,援史传经,尔其无让。
可特授依前守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史馆修撰,充翰林学士侍读学士散官差遣、勋、封、食实封、赐如故。
欧阳修枢密副使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嘉祐五年十一月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欧阳文忠公年谱、《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卷一七
敕:夫《诗》美吉甫,以有文武,故贤特之士,无施不可。
朕惟天下之重,兵本之寄,委于廊庙之臣,责其讲画之用,则待遇之意,付畀之际,敢不慎乎!
苟非材英,岂易图任!
翰林学士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守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护军乐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欧阳某,学通古今之宜,性符履道之直,议论明正,怀负高爽。
久居禁近之从,屡更中外之事,选所践试,悉著声实。
今枢筦之地,筹胜是经,擢贰大猷,适伫休绩。
惟公忠可以成务,惟寅亮可以就功,往其慎哉,无废朕命!
可特授依前守尚书礼部侍郎,充枢密副使,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散官、勋、赐如故。
许两制台官相见奏嘉祐六年正月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三、《宋会要辑稿》仪制五之一六(第二册第一九二三页)
比岁两制臣僚,不得与执政相见及台谏官往还。
议出一时,初无典故,当时论者即以为非。
执政谏官已弛其禁,而台官尚设科防。
臣愚以为台官主于议论,以补天子之闻见,岂一二人能周知天下事乎!
两制侍从之臣,皆国之选,今偶或相见,交自为疑,非所以示朝廷之大礼也。
请自今两制亦许与台官相见。
乞于三月选人试律断案奏嘉祐六年三月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三之一二(第五册第四四七三页)
齐州司户参军赵宏等乞试律断案。
缘差同知贡举引试相妨,审刑院详议及大理寺断详官并差人贡院
乞候过御试举人,权于三月内考试。
乞放榜日禁殿后臣僚辄至殿门奏嘉祐六年四月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宋会要辑稿》选举八之三四(第五册第四三九一页)
伏以殿庭亲试,所切者漏露之禁。
切见放榜日,圣驾未座,而殿后考校官详定官乃有辄至殿门者。
盖因祗候起居立班之际,遂得出与外人相见,诵念举人程试,岂不漏泄?
虽近去唱第数刻之间,尤当慎密。
缘素无条制,理合关防。
欲乞今后放榜日,殿后臣僚不得辄至殿屏外,俟驾座方得下殿立班起居。
如违,许閤门弹奏。
言日食事奏嘉祐六年六月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三
顷岁日食于正阳之月,陛下避殿撤食,奉天抑己。
方其食时,实亦阴晦,然于云气之间尚有见者,固不得同不食。
当时有司乃称食不及分,而宰臣集班表贺,甚失陛下祗畏奉天之意。
今日食之初,殊为晴彻,既为阴云所掩,方遂不见,亦不得与日不食同也。
虽陛下至诚修德,答变感天,必不欲徼异为祥,然恐有司或援近例乞班贺者,臣故得以先事而言也。
言时政疏(一 嘉祐六年七月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
古之事君者必以礼,故要君者谓之无上,以其近于慢也,慢则事君之礼废矣。
古之事君者必以诚,故言伪而辨者,孔子得以诛之,以其近于诈也,诈则事君之诚阙矣。
是知上下之分、君臣之义,由礼与诚,则罔不治,由慢与诈,则罔不乱。
兹二者,风俗之源,逆顺之萌,虑天下者不可忽其渐而不察也,察之亦不可以不诚。
比年中外臣僚,或因较量差遣,或因辨论身计,或因进以干誉,或因罪而觊免,肆为罔谈,辄形奏章。
其间求放归田里者有之,乞别自营生者有之,岁未至而愿致仕者有之,苟于禄而请归农者有之。
是皆心语两违,情实交戾,外示轻官爵之爱以欺于众,内实计分铢之利而争于上,违义忘耻,至于要君用诈而安为小人之行。
陛下圣度包荒,悉置不问,彼小人者,亦岂识恩德之隆哉!
且夫君臣之间犹父子也,既委质立朝,陈力处位,于去就之际,岂得容易而言?
今苟以私觊,遂侥倖而妄章诡辞,发之不疑,是臣下不肃,朝廷不尊,而公为慢诈之事,以要于陛下,不有沮止,恐非所以范俗流化也。
请自今有要君作伪如向所陈者,并许弹奏施行。
如此,则罔上邀利者知所畏,而士之行己有耻、事君以诚者少加劝矣。
又国家开广言路,任用台谏官,以求天下公议。
其所弹治者必废,所称援者必进,既为上所信属,故其职特为要剧。
比年士大夫乃有险诐之人,挟己憎爱,依倚形似,造浮说,奔走台谏之门,鼓扇风波之论,幸言者得以上达。
推原其情,本非公正助治之道,止于阴借权力,取快私意。
当言之人,率务举职,既所传耳目稍异,则岂敢遂无论列?
若由风闻而事得其实,朝廷从而施用之,有补圣治,兹固善矣。
不幸万有一爱憎不中之论,荧惑紊挠人主之聪明,岂不为听断之累哉!
臣愚谓前世风俗不平,毁誉乱公,而下诏诫励者,有矣。
欲深鉴时弊,特屈圣训,晓励士大夫,庶几偷薄革心,有以激清朝路也。
御史府内司朝廷宪度,外察郡县吏治。
若朝廷政事之施行者,赏罚有所未当,号令有所未允,忠邪有所未辨,纪纲有所未正,则御史得以言之。
若郡县政事之施行者,官吏有所未公,法制有所未明,冤枉有所未申,贪暴有所未除,则御史得以言之。
然则主于督察内外施行之事,随所是非当否而言,上以补救朝政,下以警饬四方之吏,共适于至公之道而已;
非谓朝廷之事,有所未及施行,而御史得以先之也。
其所以不可得先者,将以明上下之分也;
上下之分茍明,则人主之柄操执有归,而纲纪不乱;
纲纪不乱,则天下无难于为治也。
比年中外士大夫,偶见陛下任用台谏官,其所开陈,多蒙信纳。
殊不知言事之人所论列者,亦自有体,朝廷所以听纳而施用者,亦自固有次第,便谓凡百事状,不计行与未行,台谏皆得以专之,乃有白事于朝,而更以状干台司者。
如往岁陈希亮开拆司,与三司辨理勾销帐,按事止当上闻,朝廷听法所在,希亮每奏一状,必并申台。
又近日广西转运使李师中,以邕、狱事暴发宋咸、萧固奸赃,止当覈实尽理,朝廷自有刑典。
如狱辞未真,恶状未具,则当乞再加按问。
师中乃别为台状,用小纸解说三十馀事。
推原其情,盖欲当任者为言而助之尔。
臣以谓事有曲直,法有轻重,朝廷以至公待天下,其有罪者必罚无赦,固不俟言者助之,而适足为朝廷之害,甚无谓也。
请自今臣僚如以公事奏朝廷,不俟施行,而辄申御史台者,许弹奏以闻。
乞褒赠张夏张亢嘉祐六年十月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五
朝廷新考课之法,将视州郡守长之能否而升降之。
尽力之吏,茍于职有所施设,虽没,而其劳绩因事以见,亦宜少追录之。
张夏泗州,取土石为城堤以拒长淮之暴,又为堰岸以防汴水之入。
其补坏增旧之制,则又著为条令而刻之于石,使后人遵而不敢废。
其后淮水屡涨,而常赖以无虞。
又尝为两浙转运使,作石堤以防浙江之流,人怀之功,庙而祭之堤上,至今思之。
张亢河东,以麟州远于水泉,向时寇至,民几不能自存,乃筑月城以包有之。
瀛州之城,虽坚而小,缓急不足以守,因旧基而增大其制。
异日或有风尘之警,民得以清野入堡者,非此曷恃乎!
勤职备患,实惠二州之人。
今夏既死,愿陛下特加褒赠,或录其子孙,以劝官吏之尽心,而使知朝廷察臣下之勤劳,死而不忘其功,亦用人之术也。
乞勿将大辟之翻异者交御史推勘奏嘉祐七年正月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六
纠察在京刑狱司尝奏,府司左右军巡省府所属,其录大辟之翻异者,请下御史台
窃惟府县之政,各存官司,台局所领,自有故事。
若每因一囚翻罪,用御史推劾,是风宪之职,下与府司军巡共治京狱也,恐不可遽行。
按:《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五之七(第四册第三六○二页)。又见同书刑法三之六五(第七册第六六一○页)。
乞贷孙旦州县之俸以养亲奏嘉祐七年三月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宋会要辑稿》礼三六之二(第二册第一三○九页)
内园副使李永世顷以孙旦为子,奏补郊社斋郎,今为大理寺丞
闻其父丧,即解官自陈大理寺,论其本不得荫,当追所出身。
且旦上不敢欺君,下不忍忘父,尽诚无隐,以礼行服,乃蒙坐法,废之终身。
母年老,无他子孙食禄,乞贷以州县之俸,使养其亲。
刘永年再除防禦使嘉祐七年五月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三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九
臣闻为国之要,号令必信,赏罚必当而后治。
若号令虽具而不行,爵赏虽行而不中,欲求贵倖歛缩,纪纲振举,不可得已。
近制武臣刺史以上非有功不得迁,此实陛下谨守祖宗故事,欲使爵赏之柄不滥而不私也。
刘永年特以章献太后故,过推恩泽,使馀人不得援例,抑以条例为不足守,而朝廷可以自作而自废邪?
法令因公于一人而作之,又私于一人而废之,何以取信于天下?
苟谓永年久次而当迁,则刺史以上岂更无一人岁月稍深如永年者?
今日指挥,但使孤寒之人隔在恩外,不得与永年为比,岂至公之意乎?
请出诏戒励浮华险薄之徒疏嘉祐末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宋史》卷二九一《王畴传》
浮华险薄之徒,往来谏官、御史家,掎摭人罪,寖以成俗,请出诏戒励。
英宗乞早御正殿奏嘉祐八年六月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八
王者以一心应万几之务,莫不始于忧勤,终则逸乐。
受命之初,德泽未有以及人,聪明未有以照物,上下之诚未交,中外之心未和,故必勤其所当事,忧其所未济,夜思昼行,惟恐不及,然后功业成,而可以深拱无为矣。
此始终劳逸先后之序也。
祖宗丕受天禄,四圣相授,未尝不以天下为忧。
陛下潜养藩邸,而先帝发知子之明,决承后之托,天授有德,固宜自勉,以承灵心。
今四方之人,翘足引首,倾耳注目,愿观新政者,累月于兹,而未御正殿以见群臣。
议者皆谓圣躬固已平复,但以未经先帝卒哭,不忍视朝,此实天子之孝逾于高宗矣。
今易月之期已在卒哭之外,惟引礼割情,顾思大谊,早御前殿,南面听政,赫然日升,万物咸睹,臣民之望也。
英宗乞亲行四虞之祭奏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宋史》卷二九一《王畴传》
人子之葬其亲,送形而往,迎神而返,故虞祭所以安神也。
位尊者礼重,礼重者祭多,故天子之虞数至于九。
今山陵,嗣君不得亲往,则道路五虞,理可命宗正摄事。
若神主既至,则四虞之祭,虽或圣躬未宁,亦宜勉强。
况陛下在藩邸,以好古知礼、仁孝聪明闻于中外,此先帝所以托天下也。
臣愿始终令德,以全美名。
英宗乞勉于听政疏嘉祐八年九月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四、《宋史》卷二九一《王畴传》
庙社拥佑陛下起居平安,临朝以时,仅踰半载,而未闻开发听断。
德音遏塞,人情缺然。
臣尝论奏,愿陛下释去疑贰,日与二府讲评国论,明示可否。
而迄今言动寂寥,中外未有所传。
此盖议论之臣辞情浅狭,不能仰悟君听。
伏望思太祖太宗艰难取天下之劳,真宗、仁宗忧勤守太平之力,勉于听决大政,以慰母后之慈,毋疑贰谦抑,自使圣德闇然不光。
英宗乞惩处不法仓场臣寮及诸班军众奏嘉祐八年九月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六之二七(第三册第二九三三页)
殿前左右番长行等请粮以米,与进禄不同,乃不肯请,自馀班直见此亦皆散去。
至翌日,蒙诏三司支讫,而朝廷两不穷问。
臣以谓宜为将来之防,使仓场戒惧,军众齐一,以全威爱而销骄慢,不可盖掩而已。
英宗乞勉行圣贤之事疏嘉祐八年九月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九、《宋史》卷二九一《王畴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曹南文献录》卷六○
董仲舒武帝言天人之际,曰「事在勉强而已」。
勉强学问,则闻见广而智益明;
勉强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陛下起自列邸,光有天命,然而祖宗基业之重,天人顾享之际,所以操心治身,正家保国者,尤在勉强力行也。
陛下昔在宗藩,已能务德好学,语言举动,未尝越礼,是天性有圣贤之资。
自疾平以来,于兹半载,而临朝高拱,无所可否。
群臣关白军国之政者日益至,其请人主裁决者日益多,然犹圣心盘桓,无所是非者,何也?
得非以初继大统,或虑未究朝廷之事,故谦抑而未皇耶?
或者圣躬尚未宁,而不欲自烦耶?
抑有所畏忌而不言耶?
苟为谦抑而未皇,则国家万务,日旷月废,其势将趋于祸乱无疑也。
若圣躬未宁,则天下之名医良工,日可召于前;
而方技不试,药石不进,养疾于身,坐俟岁月,非求全之道。
茍有畏忌而不言,则又过计之甚也。
今中外之事,无一可疑,无一可畏,臣尝为陛下力言之矣。
陛下何不坦心布诚,廓开大明,以照天下?
外则与执政大臣讲求治体,内则于母后请所未至,延礼贤俊,咨访忠直,广所未见,达所未闻。
若陛下朝行之,则众心夕安矣。
况陛下向居藩邸,日夕于侧者,惟一二讲学之师与左右给使之人尔,虽修身行己,贤业日新,而知者无几,则是为善多而得名常少也。
然而终能德成行尊,美名远闻,此先帝之所以属心也。
今处亿兆之上,有一言动,则天下知之,简册书之,比之于昔,是善行易显而美名易成也。
然而尚莫之闻者,是不为耳,非不能也。
有始有终者,圣贤之能事,在陛下勉强而已。
宣祖真宗仁宗配祭议治平元年正月 北宋 · 王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宋史》卷二九一《王畴传》
在《易》:「先王作乐崇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然则祖考配帝,从来远矣。
物之大者,莫过于天;
亲之尊者,莫踰于父。
推父比天,升以严配,行孝之大,无越于此。
又「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盖周公居摄之祭,得行天子礼乐,尊祖隆父,以致崇严之极。
孔子叹而美之曰「周公其人也」,仲尼岂欺后世哉!
公辅以谓「政则周公,祭则成王」,抑不知据何经而言也。
公辅又谓「未闻成王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天之祭而移之于武王」。
夫六经之教,以简易立法。
周自后赧王,历世三十六,若代代著严父之训,则六经乃记事之历日矣,安在其简且易也?
《语》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今舍周公、孔子不以为法,将谁师乎?
艺祖创造大业,追王四代,宣祖配祀踰百年,四圣相授,未之或废。
上质之三代,旁稽之汉、唐,于无嫌,于义为当。
今一旦黜宣祖、真宗之祀,庙而不配,非所以严崇祖宗、尊事神明也。
仁宗皇帝德厚侔天地,利泽施无垠,享御四十二年,纯仁善政,横被动植,休声茂烈,辉映今昔,祔庙之始,首议配飨,异论一出,物听骇然。
且配考之文见于《易》,严父之义著于经,圣法章明,咸足稽按。
臣请依王圭等议,奉仁宗皇帝配飨明堂,以符大《易》配考之说,《孝经》严父之
奉迁真宗孟夏雩祀,以放唐贞观显庆故事;
太宗皇帝依旧配正月上辛祈谷、孟冬祭神州地祇;
馀依本朝故事。
如此则列圣并侑,对越昊穹,厚泽流光,垂裕万祀。
必如公辅之议,则陷四圣为失礼,导陛下为不孝,违经戾古,莫此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