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回北宋 1023 — 1065
浙江有感 北宋 · 王回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候潮门外浙江西,曾忆浮舟自此归。
万古波涛今日是,一身踪迹昔人非。
愁侵壮齿头先白,泪入秋风眼易眵。
日暮彷徨不能去,连堤疏柳更依依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九七)
双凫 北宋 · 王回
时时行地罗裙掩,双手更擎春潋滟。
傍人都道不须辞,尽做十分能几点。
春柔浅蘸蒲萄暖,和笑劝人教引满。
洛尘忽浥不胜娇,刬蹈金莲行款款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三引《墨庄漫录》 按:原署名王深辅,今检《墨庄漫录》无此诗。且此王深辅是否即王回,亦甚可疑。今姑附于此,俟考。)
事君赋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皇朝文鉴》卷三、《历代赋汇》卷六七
北面以受命兮,命同而功则异。
矢中心而自赞兮,非有道曷明其所为?
盖图国之在人兮,我得之故为贵。
若货利之不敢爱兮,奉君欲之所便。
役股肱而忘死兮,济君难于已然。
岂不输忠而塞报兮,柰何犹憾于天!
倬我图而孔臧兮,志常足而名全。
阅万物之至众兮,孰一人之至寡。
同德以佐佑兮,赖先权于取舍。
张有司而赋政兮,寄聪明于夙夜
傥虚其人而瘝厥官兮,虽有食而谁暇?
汇以进夫贤能兮,罄岩泽而无留。
但见朝大夫士兮,暨四方之守侯。
咸显任其所知兮,迓交泰之时休。
君无为而垂拱兮,我亦退食而优游。
重华之弼唐兮,拔岳牧与禹稷。
文命蹑其近武兮,晤皋陶而谟九德。
挚虺夹以相汤兮,美遂良而举直。
文公作周衡兮,尚勤训于三宅。
其诚可荐于天地兮,况我民之驯格。
君臣享其淑问兮,诒万世之矜式。
亚斯之不敢缓兮,亦何世而无人。
随小大以成功兮,但挟霸而未纯。
谅要道之自然兮,如岁运于阳春。
迷咫步以它之兮,固治乱之所分。
臧仲之蔽展禽兮,坐挂讥于窃位。
公孙托摈于仲舒兮,众交诋其疾忌。
夫岂不念于善传兮,反贪巧而速累。
曾莫望于货之徒兮,犹可以逃罪。
彼匠者之构厦兮,操斧墨而自能。
使楩楠老于深林兮,斧墨具而焉程?
惟得人而事君兮,乃受命而有成,感先儒之话言兮,聊颂箴而一明。
驷不及舌赋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皇朝文鉴》卷四、《楚纪》卷五五、《历代赋汇》卷六七、《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七九、《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彼驷能行,骎骎万里;
此舌能言,人才闻耳。
万里远矣,驷行有疆;
闻耳甚微,舌言无方。
六辔在手,纵之吾游,见险逢艰,不可控留。
一出诸口,死传吾志,善恶吉凶,孰追孰避?
盖古君子,取物以箴,学士诵焉,可毋慎今!
责难赋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皇朝文鉴》卷四、《楚纪》卷五五、《历代赋汇》卷六七、《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九九
臣卑而君尊兮,侔地道之承天。
北面贽以伏朝兮,南面受之偃然。
役股肱于夙夜兮,须有命而后虔。
含厥美以自忠兮,避成功而不敢先。
何责善于难行兮,奄恭名而独传。
盖曰善之为猷兮,匪身修而弗克。
五事生之所禀兮,觉初微而渐硕。
傥一失其本源兮,外物来而横逆。
况宅势于人上兮,百度丛而归责。
治则身安而名荣兮,乱甚者丧其家国。
贤臣出而登用兮,爵既好而禄又丰。
师保阿焉受教兮,箴谏谨于群工。
匪圣法而不敢述兮,推天命于始终。
使吾君至诚兮,执忠信以自主。
使吾君达其所忍兮,仁无不恕。
使吾君耻不若先王兮,遵义之路。
使吾君不敢慢于匹夫兮,礼乃大具。
使吾君察天下之理而无凿兮,智足以成务。
勤君之思而劬君之力兮,谁谓吾倨?
盖志行则爵禄可报兮,否则遁而去。
昔舜禹之相尧兮,斯猷著于典谟。
商挚慕其遗风兮,引挞市而为虞。
冢宰武丁兮,绳正木而靡渝。
周公之告孺子兮,扬文武之永图。
召伯又歌乎公刘兮,美厚民而匪居。
虽孔孟之游于衰世兮,固守经而严如。
宜其名实之一揆兮,彼兴废何区区?
后千载岂无臣兮,忘钻仰于我极。
逢君欲以就利兮,凡枉寻而直尺。
量君才为不及兮,聊顺时而姑息。
诋高论曰迂阔兮,喜近己而循迹。
呜呼!
君名贬于杂霸兮,专颂美于在昔。
臣不恭莫甚于此兮,徒没齿而愧惕。
窃独嘉夫魏公兮,沃唐文而迓衡
正己而民服兮,破俗辨之刑名。
既柔远而能迩兮,尚惜其学略而功速成。
作正位之儆戒兮,虽刍荛者亦听。
匪吾言之能赋兮,唯尚文之易明。
爱人赋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皇朝文鉴》卷四、《楚纪》卷五五、《历代赋汇》卷六七
俶天民之秉彝兮,同懿德而自好。
纵百骸以徇物兮,义与利其殊报。
彼君子兮,唯先觉是号。
故忠恕以爱人兮,舍元元其焉肖?
窃诵夫曾氏之求志兮,忘违礼而寝于大夫之箦。
感童子之关讽兮,虽疾病犹扶而反席。
元与春务养吾欲兮,何屑屑而姑息?
诒话言于一朝兮,可推而措诸靡极。
盖曰德之为物兮,在己而不在他焉。
其形輶于鸿毛兮,其力重于太山
吾人所以相保而生死兮,固赖此而能然。
俾各达其常心兮,因厥类区而复迁。
孝莫大于尊亲兮,不格奸于几谏。
慈莫隆于燕子兮,择明师而讲善。
忠莫美于致君兮,专责难于可愿。
礼莫隆于任臣兮,敕钦职而有间。
莫戚于夫妇之际兮,风雎鸠而谁溷。
莫孺于兄弟之间兮,泣关弓而弭怨。
莫乐于朋友之交兮,竞切磋而成信
其馀泛吾义之所及兮,亦应乎求而敢倦!
异此则陷父于恶兮,晋申生才谥为恭。
纳宠孽于骄奢兮,卫庄侯卒覆其宗。
逢主欲以厚歛兮,冉求服鸣鼓之攻。
王僚试于私人兮,形变《雅》之《大东》。
恣同床之干政兮,嬉妲继以兴戎。
小不忍于咈母兮,郑克叔而俱凶。
损友之三科兮,匪孔门之所容。
况巧言与佞色兮,实媚众以雷同。
呜呼!
是非之甚明兮,成败亦不为效。
历万古而犹惑兮,宁醉昏而梦未觉。
惜劳心而日拙兮,窃方循理而造要。
庶无忝于曾氏之言兮,聊矢赋而弥邵。
抱关赋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皇朝文鉴》卷四、《楚纪》卷五五、《历代赋汇》外集卷四
嘉祐五年,回始仕为卫真主簿
日负吏责,悯己之不如古人也,作《抱关赋》:
抱关之无责兮,聊可充吾食。
匪可食兮,吾何易兮。
抱关之无愧兮,聊可由吾仕兮。
匪可仕兮,吾何累兮。
抱关之无责兮,聊可托吾遁兮。
匪可食兮,吾何慁兮。
甲为县令乙与其故人丙醉殴乙乙诣县讼丙令问曰伤乎曰无伤也相识乎曰故人三十年矣尝相失乎曰未也何为而殴汝乎曰醉也解之使去有司劾甲故出丙罪甲曰斗不至伤敕许在村了夺耆长则可县令顾不可(判词)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皇朝文鉴》卷一二九
令,亲民而驱之于善者也;
士,所以学为君子也。
令释一醉忿相殴笞四十之过,全其三十年间未尝相失之交,驱民于善,而责士以君子之道者也。
仲尼鲁司寇,赦父子之讼,汉冯朝、韩延寿不肯决昆弟之争,笃于亲而故旧不遗,其义盖一耳。
甲之所为,于古为能教,于今为应法,不可劾。
甲为出妻己告其在家尝出不逊语指斥乘舆有司言虽出妻而所告者未出时事也或疑薄君臣之礼隆夫妇之恩律不应经(判词)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皇朝文鉴》卷一二九
指斥乘舆,臣民之大禁,至死者斩,而旁知不告者犹得徒一年半。
所以申天子之尊于海内,使虽遐逖幽陋之俗,犹无敢窃言讪侮者。
然《书》称商周之盛,王闻小人怨詈,乃皇自恭德,不以风俗既美而臣民俨然戴上,不待刑也。
则此律所禁,盖出于秦汉之苛耳。
若妻为夫服斩衰而降,其义甚重,传礼已来未之有改也。
且挟虐犯法,既许自诉,而七出义绝,和离之类,岂有穴怨,顾恬然藉衽席之所知,喜为路人挤之死地,其恶憨矣!
宜如有司所论,己若夫减所告罪一等,甲同自首。
以律附经,窃谓非薄君臣之礼,而隆夫妇之恩也。
与弟容季书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皇朝文鉴》卷一一七、《项氏家说》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朝作答书,并五积散附沈丘人去,比午方得所问。
然得此书,方知手力已到来,诸说事甚详。
冒热出入诚不易,然家居者亦岂能常占安候耶?
此古人所以欲息其倦,而竟无可息之地也。
廷参之微,欲行其私讳于长吏,诚多触忌龃龉处,所疑者数端,皆有之矣。
然己所据者礼律大意,天下以为俗,而有司以为法矣。
使长吏贤邪,安肯以此怒人?
使其不贤耶,亦安能以外法绳命官以罪也?
且不贤者茍挟其势求肆于下不止,则将迫有司故入其辜以死。
当是时,为有司者徒畏其怒而从之耶?
亦守其所司而与之争耶?
与之争,则彼蓄其怒,或中以他法,如之何?
不与之争,则狱情一反,已为故入人死罪,又如之何?
试以轻重权之,盖就他法之中,聊无憾尔。
人生乘物而游于百年,历观古今,所逢无治乱,所托无出处,祸福之来,莫不有命。
如惑者乃欲以区区之力胜之,故有邀福而福愈去,避祸而祸愈来。
盖自然之祸福,常伏于万物之间,逆理而得之,故于人谋为可憾也。
惟君子为循义而听命,故祸福之来无可憾者。
何则?
义尽于己,而命定于天也。
汝之深敏,读此可以推见其馀矣。
更借一事为汝證之。
昔春秋之世,郑最小国,摄之晋楚之彊,交责互陵,君臣逊媚,犹不能自免。
子产为相,修其为政,驰辞执礼,以当晋楚。
至于坏诸侯之馆垣,却逆女之公子于野,皆变其常度。
晋楚初忿,锐气以临之。
而其辞直礼明,卒莫能屈也。
循义听命,其子产之谓乎!
其天下礼律专于朝廷,长吏临其寮属,虽或不悦,敢遽肆其无道如春秋之晋楚哉?
晋楚不能屈小国之子产,惮其辞直尔。
人子于礼律之内,申其私讳,非辞直欤?
而顾惮长吏之能屈?
常夷甫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
回启:宿来尊体万福。
补之兄第同庙议呈上,切爱其引据精博,以谓礼意盖当如此,更请与贤郎考之果合否。
夷甫谓天子诸侯当以在位为世,疑未可通解。
《论语》:「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曰三十年为一世。
则世之名本沿父子而设,此天理也。
如兄弟亦可为世,则在位或三年,或五年,于王者「世而后仁」之语害矣。
又传称天子诸侯之继,父子曰世,兄弟曰及,盖古人未尝谓兄弟继国为世也。
圣人于万世皆正其名,况人伦之最大,反可以悖其名乎?
庙缘烝尝而立,烝尝缘亲而生,亲莫隆于父子。
设商之为太甲、盘庚有兄弟六人相及,则当祧其考庙矣。
父为天子,子为天子,乃不得烝尝其父,则先王何为而立庙也?
礼传于千岁,不同之论多矣,吾徒所当推义以正其趣也。
如吾夷甫,尤不可让,俟面揭讲。
姚子张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
回再拜。
闲居罕能驰问,但增企渴。
胡九处得所惠书,方审夏秋以来,尊履休胜。
回侍亲区区如旧。
亡弟忽将除服,触事悲悼,何可追计!
每蒙吊恤,及此尤见交好之厚也。
感愧,感愧!
夷甫相见不辍,问其辞召之意,其于奏中,到邸可寻看之。
朝命虽再下本州,趣令赴阙,恐其秉义,终不遽就耳。
夷甫所学,吾兄顾不谙邪?
安在量己之未可以有为,而以纾衣食之困为之?
如此,则虞人畏死,遽当见旌而进也?
故人以为如何,愿一省焉。
黄好谦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
辱书,承奉亲无恙,欣慰欣慰。
回此诸况如常,消息时到舍弟处,度亦彻闻左右。
然颍、蔡相望才信宿之程,自几道初来,即思一走为会,而区区逾年,竟无此服。
为别久矣,事欲握手而道之者不胜胸腹也,而龃龉如此,奈何奈何!
条教比布,阖境应渐信服,游燕之适,舍诗书奚入耶?
几道材雅,朋友所畏,夜行背驰之叹,得无大巽否?
愿少加意自勉。
方夏,慎疾。
曾子固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人生一世,谁能独佚?
但当明其不可息之说,而勉我之倦,则所遇无险易而安矣。
按:《项氏家说》卷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王补之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项氏家说》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承谕尚留谷阳
米盐屑屑,固妨诗书之乐,然閒在里巷,又岂能独脱于米盐?
即吾辈所学,要之物来可应而心官无累,则几于道德之归矣。
故迹遗文序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皇朝文鉴》卷八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四
传古者莫寿于竹帛,而世以金石为最寿者,惑于外也。
彼徒见其刚坚之质,大书而显刻之,安于屋壁山岩之中,藏覆遮护,国有官守,家有子孙,外物莫能寻其隙而伤,则以为传于万世不朽矣。
然而存于今者,六经百氏之文,皆竹帛所载,而其被谥金石,特以为最寿者,所存无几,往往复断剥缺讹,非反质于竹帛所载六经百氏之文,则不可得而读。
其不载于竹帛,而名迹遂因而泯没者,可胜道哉!
其官守子孙,今谁国而谁家也?
由此观之,万物未有恃其久而全者。
夫金石诚寿者,而人力不足以保于其外。
竹帛之寿固不如金石,人知其不可恃也,然众传而广之,虽复万世,犹今日也。
则金石之寿,尚何以较其短长哉!
予尝阅古钟鼎碑碣之文以證诸史及它传记,其褒颂功德,虽不可尽信,而于年月、名氏、山川、风俗,与其一时之文采制度,有得其详,而史传追述,乃其概耳。
惜乎!
曩所闻者今已磨灭殆尽,而今所见者,后数百年不知又磨灭几何也。
故采其完可读者,首尾编之,因次吾说为序,号曰《故迹遗文》。
夫古之文以竹帛传,既寿于金石矣,而今之文以纸传,又便于竹帛,便则传之者益众,而此书之寿,其可究哉!
特不知后之人能不以吾说而废否。
王氏书目序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八
先君好聚书,然起游士,为州县小官十馀年,晚始登朝,有□禄,其入薄而仰众,月率无它赢,赢辄以益诸书,市印而佣写者□世所难得,而其大行者往往未暇及,故王氏之书于国子书尤缺。
先君曰:「极吾力不能厌吾意,而老矣。
虽然,吾有子孙,幸续吾家,完旧而益新,则数世之后,王氏之书可胜道哉!
吾观今时之人,凡所以望于其子孙者,富贵利禄,非分之所难,则命之不可强争也。
今吾独好是物,而以遗于子孙。
有贤者耶,益以张吾世于学者也;
如其不贤,犹足以自守尔。
比夫遑遑屑屑,贪争于分命之所啬,失之则悲者,不亦约而易操乎」?
故尝自录其目为一卷,当主簿临安时,燕居于厅之锦楼,因以名焉。
呜呼!
先君有七年,回兄弟孱甚,羁窜它土以接衣食,而书之益日少。
相视痛愤,恐卒负先君之志,而后子孙不能知之,故据《锦楼》,差别其类,重录一卷。
而于每书之左,各记先君及回等所得之年处,令后子孙于其所得者亦各以名记其年处,世世传之如此。
呜呼!
先君之志果集而异验,则王氏之兴可知也。
皇祐五年闰七月二十七日,回、向、固、同、尚序。
古列女传序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皕宋楼藏书志》卷二七、《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三七
《古列女传》八篇,刘向所序也。
汉成帝光禄大夫,当赵后姊娣嬖宠时,奏此书以讽宫中。
其文美刺诗书已来女德善恶,系于家国治乱之效者,故有《母仪》、《贤明》、《仁智》、《贞慎》、《节义》、《辩通》、《孽嬖》等篇,而各颂其义,图其状,总为卒篇。
传如《太史公记》,颂如《诗》之四言,而图为屏风云。
然世所行班氏书,乃分传每篇上下,并颂为十五卷。
其十二传无颂,三传其同时人,五传其后人,而通题曰撰,题其颂曰子歆撰,与汉史不合,故《崇文总目》以陈婴母等十六传为后人所附。
予以颂考之,每篇皆十五传耳,则凡无颂者,宜皆非所奏书,不特自陈婴母为断也。
颂有齐仓公女等,亦汉时人,而泰已上女史见于他书,而此顾不录者犹众,亦不特周郊妇等四人而已。
颂云画之屏风,而史有颂、图,在八篇中。
今直秘阁吕缙叔、集贤校理苏子容象山林次中各言尝见《母仪》《贤明》四卷于江南人家,其画为古佩服,而各题其像侧。
然《崇文》及三君、北游诸藏书家皆无此本,不知其传果向之、图欤?
抑后好事者据其,取古佩服而图之欤?
莫得而考已。
余读书,每爱其文,嘉其志,而惜其所序散亡脱缪于千岁之间,幸存而完者,此一书耳,复为他手窜,疑于其真。
故并录其目,而以證之,删为八篇,号《古列女传》,盖凡以「列女」名书者,皆祖之刘氏,故云。
馀二十传,其文亦奥雅可喜,非魏晋诸史所能作也。
故又自周郊妇至东汉梁嫕等,以时次之,别为一篇,号《续列女传》。
余友介甫尝谑余曰:「子政述诸狂女而成书證其君,迂哉其所学也!
子何区区喜治之耶」?
予以谓先王之俗既熄,学士大夫诵诗书、修仁义,进取当路之功,有卓荦显赫若不可攀者,试穷其迹,其不槩于圣人多矣。
然圣人之道,亦未尝废狂狷也,况女子哉!
且其所列,其恶者固足以垂家国之戒,狂者虽未中礼义,而壹志于善行,成于房闼。
使其皆遭先王之俗,追琢其质而充其美,自家形国,则虽列于贤妃治臣,著之诗书可也。
余是以闵其不幸,而与向之举于其君,固有直谅多闻之益也。
窃明而存之,以告后世君子,何尤焉?
嘉祐八年九月二十八日长乐王回序并撰。
按:《古列女传》卷首,文选楼丛书本。
三黜赋序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项氏家说》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今之州掾县佐士师,而不似抱关击柝也。
谨微赋序 北宋 · 王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五、《项氏家说》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顾恃于不可见之德,而不谨于可见之行,吾恐子志未白,而效者已成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