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熊方
补后汉书年表进表 宋 · 熊方
 出处:全宋文卷四○○○、《皕宋楼藏书志》卷一八
臣方闻,明爻、象、彖之原,乃可学《易》;
识风、雅、颂之旨,始与言《诗》。
总之必有宗,主之各有体。
臣方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伏念臣迂疏蹇浅之末学,奇穷艰苦之馀生,荒松菊而出游,驻而筮仕。
考麟经虽曰圣作,亦本旧文;
观迁史素号良才,悉因前笔。
裘非一腋,流必有源。
臣不揆荒芜,深悼道阙,惜东京之再造,痛信史之未成。
范氏之制虽精,俄乖素志;
刘昭之业未广,不及表年。
惧伪闰之不分,嗟正朔之无统,譬为山而或亏一篑,效炼石而欲补高天。
人异而志同,世殊而事合。
束晰追为《华》,《小雅》始全;
暨《冬官》取于《考工》,《周礼》乃备。
恭惟皇帝陛下学由天纵,道本生知。
智勇冠乎,孝悌同于
神武以拨乱,致太平而中兴。
仰稽圣功,同符光武
开献书之路,来上者汗马牛
广秘府之藏,所积者充栋宇。
加以睿文深略,重道崇儒。
洒宸翰于九经,永光庠序;
焕云章于八法,冠绝
此又永平之日未闻,两汉之君希有。
兼容寸善,博采遗文。
故兹衰惫一介之愚,亦效涓尘万分之助。
前贤后圣,既功德之同流;
古史今文,贵述作之一体。
焉能补衮,第若续貂。
初或诮于祭鱼,终亦忧其覆瓿。
求义例于班固,不减前篇;
较兴废于西京,岂惭后作。
史册既全纲目,汉功益更昭明。
历晋、魏、隋、唐,非无大手;
何明、章、安、顺,未列成书。
允逢我宋之右文,获继先儒而俪美。
岂因人力,盖本天时。
臣谨集《补后汉年表》十卷,随表投进以闻。
臣方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言。
按:《补后汉书年表》卷首,开明书店《二十五史补编》本。
补后汉书年表进状 宋 · 熊方
 出处:全宋文卷四○○○、《补后汉书年表》卷首、《皕宋楼藏书志》卷一八
臣谨按班固前汉书》为表有八,其七为年表,其一为《古今人表》。
及考其书,自伏牺氏至司马欣,自圣人至愚人,凡九等。
班固之意,自秦以上则为古人,自汉以下则为今人。
篇目虽曰《古今人表》,然但及于古而不及于今。
颜师古注云:「其书未毕」。
班固史作始于父彪,因父之笔,未及成而卒,馀八表及《天文志》乃后汉和帝诏其女弟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以是推之,若所著未毕,则昭亦终之矣,言未毕非也。
师古未知其说。
臣按唐刘子玄言,作史有五不可,曰:「史局深籍禁门,所以杜颜面、防请谒。
今作者如林,傥示褒贬,曾未绝口而朝野咸知。
孙盛取嫉权门,王劭见雠贵族,常人之情不能无畏。
此三不可也」。
盖班氏父子撰述之时,前汉可书之人,子孙云仍与朋旧辈类往往具存,苟人人而第之,智愚一分,得不群起而雠之哉?
班氏所以不明今人而次于表者,惧此故也。
然并曰《古今人表》而阙今人者,其意以今人之表有俟后之人尔。
范晔为《后汉史》,又先书而殒,使表、志未立。
刘昭补注诸家之志,表又阙之。
则欲成此书,当在今日。
臣遂集《补年表》十卷,昨尝投进,未蒙指挥
然视班固八表,虽年表仅备,而《古今人表》尚阙。
前书之表断自于秦,而汉初已来皆不与焉。
则欲补范晔《人表》,当以两汉为目,上考汉兴,下至魏初,凡四百年间,诸子百家与夫众史记录,搜讨寻究,非岁月可就。
臣按,古有石渠、东观,皆诸儒撰集之地,而本朝亦命欧阳修宋祁唐史,至今学者传诵。
臣又按,刘子玄秘书少监时,宰相萧至忠监修
子玄病意尚不一,因为至忠言五不可,有曰:「国之图史皆出一家,未闻藉功于众。
今史司取士溢多,人自为荀、袁,家自为政、骏。
每记一事,载一言,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头白可期,汗青无日。
一不可也」。
窃见人之好尚,自古不同。
唐之史臣,已尝病此。
臣所上表,皆出臣愚见,虽各有所依据,亦虞有子玄五不可之说,则众志纷纭,难得归一。
如使得成愚臣一家之学,不惑于众,不胜幸甚。
臣不避斧钺,再诣天庭陈进。
伏望圣慈详悯,特降睿旨,降付有司,令诸儒仿班史撰著两汉人表》,以补范史不足,并臣前所上年表,庶传不朽,以资后学。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补后汉书年表序 宋 · 熊方
 出处:全宋文卷四○○○、《补后汉书年表》卷首、《皕宋楼藏书志》卷一八
臣闻昔司马迁班固之为史,皆谨于表年,从《春秋》之法,大一统以明所授,盖天子之事也。
范晔作东汉史,仅毕纪、传,而表、志未立。
梁时刘昭补注旧志,又不及表。
殆非圣人所以辩正朔、存褒贬之意。
史家大法,于此隳废。
东汉之治凡一百九十五年,前继西京之盛,而一代信史有不足于,稽之圣人垂戒大训,尚有遗阙,甚非所以中兴之伟绩也。
臣今辄集《补后汉年表》十卷,以足范、刘之未备,庶史册之文稍全,而继体统元之旨自明,圣人之制不泯也。
凡表之义例,一据旧文,不敢复取他说,以汩其传。
至纲目条章,稍仿《前书》。
其有阙疑,则俟后之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