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桓北宋
肖蓬瀛亭记大观三年九月 北宋 · 李桓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四、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咸丰《青州府志》卷二四上、民国《续修博山县志》卷一三
乘鸾跨鹤,神仙之胜游;
瀛海蓬莱,神仙之绝景。
世之人喜道神仙中事,然不过传记所载闻而知之者耳。
好事者慕其名,而恨不获见,往往搆葺池馆,以拟其万一,或未足髣髴所闻,况可得而肖诸?
颜神山水之富,冠绝淄境。
幽谷有泉,穿云透石,潺潺焉泻出于两山之间,是为东溪
由山之阴,枝派分别,不假疏导,灌溉蔬圃五六十区,是为平流。
平流之侧,张君道源别业在焉。
南际谷口,东接水涯,凿池汇泉,植莲养鱼,洲渚其中,甃以巨石,构亭其上。
梁固而鲸背高,画舫回而涟渚碧。
极目周视,烟岚四围;
凭槛俯观,花木丛萃。
随所瞩寓,皆足以涤尘襟而爽心目,故能使人暂到忘归,每来终日。
胜槩若斯,其数见于人间世哉,虽传记所载,未必能过,克肖蓬瀛,信非虚语。
其始凿池,予尝为赋诗;
今亭既成,复丐予为记,可无言以纪邪?
夫惟处廛市而有林泉之志,厌嚣俗而思物外之游,自非性识明达,宇量夷旷,孰能与此?
道源其庶乎!
大观己丑季秋五日新秦理曹掾李桓记。
按:嘉靖《青州府志》卷七,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重建三明寺宣和三年六月 北宋 · 李桓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四
宣和二年秋證悟大师□两来谒于予曰:三明寺旧有行香大殿,近以水坏,栋宇圮没,今愿再有建焉。
太守钱公既可其请,乃即旧址经营,将底于成,属予以记其事。
按图经:钜鹿县本《禹贡》大陆之地,更汉、晋、后魏置县不同。
隋于南县故城改置钜鹿开皇十年三明寺
旋以盗贼、民庶僭居,寺遂废。
唐贞观元年,以县属邢州
十四年建寺于旧地。
后因水患,人不奠居,寺亦随废。
垂拱元年,徙旧县于东南十有一里之新城,乃今邑地。
释智良与其徒行湛、智达、希寂、善林、大辩乞地创立,逮天宝十有二年,寺始就绪。
粤有大殿,正居寺地之中,南向有塔,旁有廊庑,而以众院环列于外,虽其瓦木之类移自旧城,而此殿之建,自此地始。
国家重熙累洽,以迄今日,圣天子在御,百度具举,庶政维新,四海肃清,人物繁阜。
天下之民无有远近,沐浴加惠,莫不讴歌鼓舞,愿祝天子万年之寿。
由是郡邑梵宇,务加修崇。
于时天宁,邑之官属与其士庶,启建道场,仰祝圣寿,独就此殿,遂名曰行香大殿
大观二年秋河决旧堤,流行邑中,寺之所存,塔与罗汉阁尔。
水既东下,退淤之地,高馀二丈。
政和五年,既浚邑,證悟来自邢台,以上主院旧尝受业,刻意完葺。
凡六年,殿有堂有庖有室,率其法眷居之。
尝语于众:朝廷广辟净土,崇饰精蓝,所以使人迁善远罪,期有补于世也。
我辈皈依法门,务广真教,上报天子之恩德。
大殿之役,尤不可缓,惟工用浩大,建立为难。
乃携锡持钵,之磁、之洺、之北都、之庆源,随其多寡,乞诸民间,巨细之材,不累月而足。
因其近便之地,鸠工聚材,置场于邢台沙河南和平乡,采石于尧山
盛寒,水涸路夷,牛牵人挽,车相属者数百两。
材石既集,土工继兴,远近翕然,乐为就工。
今年二月丁卯建木,而落成于六月丁未
殿崇六十有五尺,其修七十有二尺,广八十有四尺。
规模宏壮,气象高爽。
有轮奂之美而不溢于华,有敦厚之势而不入于陋。
揭其名曰「妙严」,盖以至妙之理而致事佛之严也。
塑迦蓝、释迦、弥勒佛于殿中,文殊、普贤、日光、月耀菩萨于左右,列图天官内院六事,因行西方净土九品化生于东西壁,以至三千化佛、十万菩萨、十六罗汉,各以其类,炳然见于绘色之图。
有先有后,若相界付;
有因有果,不妄分别。
有先御卫护之仪,有演说听受之意。
自无有法相形之于有相,究无所从来名之于如来,其理至妙,其法至严。
观其栋宇张大,象貌岩岩,君子廉之,必以自存,知善之不可不为;
小人过之,必以自悔,知恶之不可不去。
于以尊君报上,而致华封之祝。
则名殿之意,不其韪与?
予被命为邑,始至之日,以民居未复,城廓未完;
田野虽辟,疆界未尽明;
桑柘虽茂,林木未可用。
遽兴此役,当叹其难。
證悟以戒行素服于人,四方檀越,欣然附之。
其立意甚坚,其成功甚敏。
遂采前世兴废之迹,与其置殿立名之意书之。
宣和三年六月十五日
按:同治《畿辅通志》卷一八二,民国二十三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