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折岩(在临安玲珑山) 其一 南宋 · 张声道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池绕九岩边,鸳鸯自在眠。
圆荷浮簇簇,翠葆静涓涓。
沾足三春雨,清和四月天。
庭空无一事,真乐付诗篇。
九折岩(在临安玲珑山) 其二 南宋 · 张声道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酒送钟声随晚照,雨添竹色荐新凉。
栏干烛影水波静,帘捲杯深荷度香(《永乐大典》卷九七六五引《临安志》)。
乞革科场换卷代笔之弊奏 南宋 · 张声道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五、《宋会要辑稿》选举六之三(第五册第四三三一页)
诸州科场多有填委蹂践之患,仆主混殽,莫可谁何。此盖豪民上户不务实学,专以抄写套类为业,广立名字,多纳试卷,将带笔吏,假儒衣冠分俵书写,侥倖万一。至揭榜,或数卷而得全中,待补则父子兄弟分认名目。及赴省试,则以多赀换易试卷,或全身充代,窃取科第。止缘朝廷不曾比并字迹,最是补试,公然将待补文牒售卖。士风不美,莫此为甚。臣谓每举诸州科场候开榜日,将所得解试及待补卷子仰举送监试、考试官等,并于真卷背上列衔封缄,发赴礼部、国子监,不许稽留,以启吏奸。其省试奏名之后,礼部将省、解试两项卷子申发御史台,台部长贰参考,字画同者关御药院殿试,字画不同,别榜駮放。其补试之后,国子监依此施行。所有铨试虽有帘引,不过关防文理不通之人,其换卷代笔之弊,元不曾革。乞将试中卷子更与比并笔迹。兼臣昨备员学省,曾条具奏卷前草纸书写文藁并须存留,不许涂抹。
富水志序 南宋 · 张声道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五、雍正《湖广通志》卷一○一、乾隆《钟祥县志》卷一六、同治《钟祥县志》卷一八
古者封建诸侯,分天下为列国,至秦始郡县之。晋、宋以来,错置州郡。唐兴,尽易州名。郢之为郢,楚郊郢之旧也。东走江淮,西通梁汉,南径荆湘,北则驰骛乎陈、蔡、汝、颍之郊。虽号为四通八达之地,而有石城以为固,汉水以为限,昔人因形便以置州,本事始以取名,盖得之矣。楚始都郢,今江陵是也,后迁郢于寿春。而魏文帝亦尝以荆之江北都郡为郢州。然寿春之郢,终于复故;南郡之郢,旋即正名。郢之名虽四,而实一耳。惟刘宋以后,一彼一此,互别为州,名有东南西北之殊,地有江夏、义阳、淮安、定城、赤石、安广之异。道德不一,文轨不同,三光五岳之气,散而无统。其分裂变置于南北之间,至有十之三焉。迨唐始合为一,至乾元州名始定。迄今言郢事者,乖戾错杂,认鄂渚者十八九,指江陵者半之,而于义阳、淮安、汝、蔡、光、随,亦略取其二三也。祖袭讹谬,绵历久远,不知者类以为真,而知者则诿曰《春秋》传疑之义,固当尔耳。信如所云,则古人辩国正封之意,果安在哉!郢旧有志,其先出于绵蕝。淳熙丙午,张侯实来。见其疏略舛误,觖焉甚不满也。已而兴仆植僵,条具实整暇,乃命众俊缉成此书,凡为十卷,分三十四门,细大必载,颠末俱举。以星所临,各有封域,而徐、雍、荆、扬,南北互见,故辩郢州;以坎险之象,天造地设,而依山为固,彼此弗类,故辩石城。都邑、郊鄙不宜混并也,故辩二郢;分疆对境安可错杂也,故辩章山;名迹事实必有定所也,故辩新市。于是名正言顺,纲举目随,千载讹谬,一洗空之。侯于是州也,日夜究心,恢张形模,革易敝陋,将去之日如始至,而是书之成,盖可见其纲目。声道敬叹之馀,敢叙所以冠于篇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