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即之南宋 1186 — 1266
自遣用鲁山老僧 南宋 · 张即之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心期万未一能偿,海角连宵梦帝乡
白发易生时序短,青云难致道途长。
有方却病还吞药,无事消閒只点香。
谁道官居寥落甚,许多风月满诗囊。
腊八日早漫成 南宋 · 张即之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簿书应接一身兼,减却新诗上笔尖。
愧我世无分寸补,为农忧有岁时占。
客因年近思家切,人到心閒饮水甜。
昨夜一番乡屋梦,寒梅香处短筇拈。
怀保叔寺镛公 南宋 · 张即之
 押庚韵
华严阁上夜谈经,虎啸风生月正横。
茶笋家常原有分,簪缨世路本无情。
住閒石屋堪容膝,遇个诗翁便记名。
南宋 · 张即之
 押青韵
十载几番闲往返,镛公为我添眼青(以上清董沛甬上宋元诗略》卷八)
衰病帖 南宋 · 张即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一、《宋人书翰》第二集、《书画鉴影》卷一一
即之伏蒙台慈宠赐宝墨,仰体记轸之厚。
即之年来衰病日侵,视听久废,两月前忽得小府癃疾,迄今未愈,不容亲具禀谢之幅,仰乞台照。
垂喻备悉,昨来大字已曾纳去,若小字则目视茫茫,如隔烟雾,度不复可下笔矣,切幸加亮。
右谨具申呈。
二月日,中大夫直秘阁致仕张即之劄子。
引年得谢帖 南宋 · 张即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一、《六艺之一录》卷三九六、《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五、《辛丑消夏录》卷二
即之引年得谢,不负初心,私窃自幸。
寓直中秘,此朝家优老之恩,以华晚节,即之何者,一旦得之,恍不知其所自,连日惊悸未宁也。
庆语手题,非爱念之深,何以有此?
感激感激!
即之叨承门荫,一生狷僻狷僻,方始结局,此身得以自由矣。
老兄知我者,想亦为庆快也。
三洲盛称令弟律己(少数字。)人多能言之,但平日欠束敛谨重,而或者不察其形而视其影耳(少数字)
想未能即过我,瞻企瞻企。
素馅甚佳。
即之再拜上覆致政朝奉老契坐右。
刻工沈生在邑中否?
去令其来。
家酝四掇二色、手甘三十、真洞庭四十、鲟鱼鲊四缶、金铤裹烝一篮奉寄,恐可供一酌。
即之
从者来归帖 南宋 · 张即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一、《三希堂法帖》第十七册、《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五、《六艺之一录》卷三九六、《宋人法书》第四册
即之适间伏闻从者来归,喜欲起舞,想见太夫人慈颜之喜可掬也。
野衣黄冠,拥懒残煨芋之火,不能亟谒。
已拜坠染,将比南珍。
行李甫息,辱眷轸首及,尪劣顾何以称之!
敬须侍谢次
令弟赐翰已领。
即之拜禀殿元学士尊亲契兄台坐。
染物甚佳。
棐茗帖 南宋 · 张即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一、《六艺之一录》卷三九六、《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五
棐茗皆山中珍品,拜贶感铭。
二文欲累以恶札,深佩此意,笔冻手龟,恐未能即承命也。
即之和南大歇和尚老禅师侍者
溪庄帖 南宋 · 张即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一、《六艺之一录》卷三九六、《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五
即之少意思,溪庄干去年纳和籴米,为平江揽纳人侵盗,已吾弟为之主盟。
更冀终惠,事目见别纸。
即之致廿二弟知县承议郎新除。
上问帖 南宋 · 张即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一、《宋人法书》第四册
即之上问尊堂太安人寿履康宁,亲眷内外均介殊祉。
小儿率妇孙以下列拜。
长倩妇有微贽,不敢以寒陋废礼,一笑领略,幸甚。
色绿翠小各小掩,并付还介,轻渎知愧。
老不能为役,不敢请委目。
即之上问。
与人书 南宋 · 张即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一、《停云馆法帖》卷七
即之皇恐(以下约七字漫漶),()簿。
兄弟行中,仅有两人在州县间,桃源令亦之其一也。
亦之早孤失学,又短于才,无所见闻,不识事体,冒昧远官,初不审知其地之难易。
到官未久,便见疏脱,阙尊契家丈以其故家遗族,□不徒□辈有所控请,慨然携拯□贻,更识恩施深厚。
岂特亦之怀感无穷,亦我祖有知,不忘报也。
惟是来日尚长,救过不给,费全护之力,良未艾也。
伏望曲轸念虑,惠有以区处之。
如有名无实,寄治之邑使之两易,以前日考任,是亦非常之大造也。
此弟未易告语,并望勿露此意。
慈溪王升,其兄弟出入家间数十年,向尝禀恳永公老先生贻书制垣,既保全之,又剡辟之。
□闻摄邑归峡,亦出覆存之赐。
二人者即之皆曾潜拜制垣,亦□□过閤从容及之,幸甚。
即之拜覆。
为母夫人书金刚经跋宝祐元年七月 南宋 · 张即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一、《书画题跋记》卷四、《珊瑚网》卷七、《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五
宝祐元年七月十八日张即之奉为显妣楚国夫人韩氏五九娘子远忌,以天台教宗印所校本亲写此经,施僧看转,以资冥福。
即之谨题,时年六十八岁。
书遗志觉上人金刚经跋景定四年 南宋 · 张即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一、《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五、《书画题跋记》卷四、《珊瑚网》卷七
樗寮即之七十八岁,喜再逢佛诞,以天台教主印讲主所校本,敬写此经,遗天竺灵山志觉上人受持读诵。
我愿有情,不作常观。
般若六如,觉性永明
共悟实相,本体流通,利益均及有情。
时景定四年岁次癸亥
息心铭淳祐元年九月 南宋 · 张即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一、《曹南文献录》卷七五、道光《城武县志》卷一二
法界有如意宝人焉,久缄其身,铭其膺曰:
古之摄心人也,戒之哉,戒之哉!
无多虑,无多知。
多知多事,不如息意。
多虑多失,不如守一。
虑多志散,知多心乱。
心乱主恼,志散妨道。
勿谓何伤,其苦攸长。
勿言何畏,其祸鼎沸。
滴水不停,四海将盈。
纤尘不拂,五岳将成。
防末在本,虽小不轻。
关尔七窍,闭尔六情。
莫见于色,莫听于声。
闻声者聋,见色者盲。
一文一艺,空中小蚋。
一伎一能,目下孤灯。
英贤才艺,是为愚蔽。
舍□淳朴,耽溺淫丽。
识马易奔,心猿难制。
神既劳役,形必损毙。
邪行终迷,修途永泥。
莫贵材能,目益昏瞢。
谇□□□,□□□□。
□□□薄,其高速崩。
内怀憍伐,外致怨憎。
或言于口,或书于手。
邀人令誉,亦孔之丑。
凡谓之吉,圣谓之咎。
赏玩暂时,悲哀长久。
畏景畏迹,逾远逾极。
端生树阴,迹灭影沈。
厌生患老,随思随造。
心想若灭,生死长绝。
不死不生,无相无名。
一道虚寂,万物齐平。
何贵何贱,何辱何荣。
何胜何劣,何重何轻。
澄天愧净,皎日惭明。
安夫岱领,同彼金城
敬贻贤哲,斯道利贞。
淳祐元年九月十七日张即之书于翠岩山之絜庐。
按:乾隆曹州府志》卷二○,乾隆二十一年刻本。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
笑翁和尚淳祐八年三月 南宋 · 张即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一、《阿育王山志》卷八
维淳祐八年岁次戊申三月己酉朔二十六日甲戌奉直大夫赐紫金鱼袋张即之,谨以薰茗,致祭于圆寂育王堂笑翁禅师之灵曰:师之道德,渊淳山则。
赞之毁之,皆不可得。
师今云亡,哲人其萎。
事关丛林,非我所知。
忆我与师,兄弟莫拟。
阅三十年,一日相似。
师住南山,我添周行,扁舟绝江。
明发西陵,师亦至止。
其载而归,翠岩之趾。
高风劲节,从容可观。
芬纳堂中,朝游暮还。
我孰世味,山深林密。
粗有乐地,繄师之力。
帝念遗老,尺一飞来。
起废鄮峰,俞往钦哉。
去我五年,相望二舍。
不见兼旬,我心夙夜。
半间亡恙,尚拟相从。
何物二竖,乃贼其躬。
旨哉遗言,斯世良药。
不鄙谓余,亦有所托。
遗像山立,英气如存。
嬉笑怒骂,不复可闻。
平生益友,今焉已矣。
拜手几前,老泪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