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陆羽唐 733 — 804
会稽东小山 唐 · 陆羽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太和中复州有一老僧,云是陆弟子,常讽此歌。) 唐 · 陆羽
 押灰韵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惟羡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来。
唐 · 陆羽
辟彊旧林间,怪石纷相向(《玩月辟彊园》,见《纪事》)
绝涧方险寻,乱岩亦危造(见《海录碎事》)
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题康王谷泉》,见《统志》)
唐 · 陆羽
行坐诵佛书。
按:(见齐己《白莲集》卷九《过陆鸿渐旧居》自注引)。
慧山寺 唐 · 陆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慧山华山也。顾欢吴地记云。
华山吴城西北一百里。释宝唱名僧传云。
沙门僧显。宋元徽中过江。
京师弥陀寺。后入吴。
华山精舍。华山上有方池。
池中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
老子枕中记所谓吴西神山是也。山东峰当周秦閒。
大产铅锡。至汉兴
锡方殚。故创无锡县
会稽后汉有樵客。
山下得铭云。有锡兵。
天下争。无锡宁。
天下清。有锡沴。
天下弊。无锡乂。
天下济。自光武至孝顺之世。
锡果竭。顺帝更为无锡县
吴郡。故东山为之锡山
此则锡山之岑嵚也。南朝多以北方山川郡邑之名。
权创其地。又以此山为历山
以拟帝舜所耕者。其山有九陇
俗谓之九龙山。或云斗龙山
九龙者。言山陇之形。
若苍虬缥螭之合沓然。斗龙者。
相传云隋大业末。山上有龙斗六十日。
因而名之。凡联峰沓嶂之中。
柯山华陂古洞阳观秦始皇坞。柯山者。
吴子仲雍五世孙柯相所治也。华陂者。
齐孝子华宝所筑也。古洞阳观下有洞穴。
潜通包山。其观以梁天监年置。
隋大业年废。秦始皇坞者。
村墅之异名。昔始皇东巡会稽
望气者以金陵太湖之閒有天子气。故掘而厌之。
梁大同中。有青莲花育于此山。
因以古华山精舍为慧山寺。在无锡县西七里。
司徒古长史湛茂之家此山下。故南平王铄有赠答之诗。
江淹刘孝标周文信并游焉。寺前有曲水亭
一名憩亭一名歇马亭
以备士庶投息之所。其水九曲。
甃以文石罛甓。奫沦潺湲。
濯漱移日。寺中有方池一。
名千叶莲花池。一名纑塘
一名浣沼。岁集山姬野妇。
漂纱涤缕。其渺皓之色。
耶溪镜湖不类也。池上有大同殿。
梁大同年置。因名之。
从大同殿直上。至望湖阁。
东北九里有上湖。一名射贵湖
一名芙蓉湖。南控长洲
东泊江阴。北晋陵
周围一万五千三百顷。苍苍渺渺。
迫于轩户。阁西有黄公涧。
楚考烈王之时。封春申君黄歇于吴之故墟。
即此也。其祠宇享。
以醪酒。乐以鼓舞。
禅流道伴。不胜滓噪。
迁于山东南林墅之中。夫江南山浅土薄。
不自流水。而此山泉源滂注崖谷下。
溉田十馀顷。此山又当太湖西北隅
萦竦四十馀里。惟中峰有丛篁灌木。
馀尽古石嵌崒而已。凡烟岚所集。
发于萝薜。今石山横亘。
浓翠可掬。昔周柱史伯阳谓之神山
岂虚言哉。伤其至灵。
无当世之名。惜其至异。
为讹俗所弃。无当世之名。
以其栋宇不也。为讹俗所弃。
必其闻见不远也。且如西之虎邱。
丹徒之鹤林。钱塘天竺
以其台殿楼榭。崇崇嶪嶪。
车舆荐至。是有嘉名。
不然。何以与此山为俦列耶。
若以鹤林望江。天竺观海。
虎邱平眺。郡国以为雄。
则曷若兹山绝顶。下瞰五湖。
彼大雷小雷洞庭诸山。以掌睨可矣。
向若引修廊。开邃宇。
飞檐眺槛。凌烟架日。
江淮之地。著名之寺。
斯为最也。此山亦犹人之秉至行。
负淳德。无冠裳钟鼎。
为迩俗所不侈。宜矣。
夫德行者源也。冠裳钟鼎者流也。
苟无其源。流将安发。
予敦其源。亦伺其流。
希他日之营立。为后世之洪注云。
论徐颜二家书 唐 · 陆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徐吏部不授右军笔法。而体裁似右军
颜太保右军笔法。而点画不似。
何也。有博识君子曰。
盖以徐得右军皮肤眼鼻也。所以似之。
颜得右军筋骨心肺也。所以不似。
陆文学自传 唐 · 陆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陆子名羽
字鸿渐
不知何许人也。
或云字名鸿渐
未知孰是。
仲宣孟阳之貌陋。
相如子云之口吃。
而为人才辩笃信。
躁多自用意。
朋友规谏。
豁然不惑。
凡与人宴处。
意有所适。
不言而去。
人或疑之。
谓生多瞋。
及与人为信。
虽冰雪千里。
虎狼当道。
而不愆也。
上元初。
结庐于苕溪之滨。
闭关对书。
不杂非类。
名僧高士。
谈宴永日。
常扁舟往来山寺。
随身惟纱巾藤鞋。
短褐犊鼻。
往往独行野中。
诵佛经。
吟古诗。
杖击林木。
手弄流水。
夷犹徘徊。
自曙达暮。
至日黑兴尽。
号泣而归。
故楚人相谓。
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始三岁茕露。
育乎竟陵大师积公之禅院。
幼学属文。
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
子答曰。
终鲜兄弟。
无复后嗣。
染衣削发。
号为释氏
使儒者闻之。
得称为孝乎。
将授孔圣之文可乎。
公曰。
善哉子为孝。
殊不知西方染削之道。
其名大矣。
公执释典不屈。
子执儒典不屈。
公因矫怜无爱。
历试贱务。
扫寺地。
洁僧厕。
践泥污墙。
负瓦施屋。
牧牛一百二十蹄。
竟陵西湖无纸。
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
他日问字于学者。
张衡南都赋。
不识其字。
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
危坐展卷。
口动而已。
公知之。
恐渐渍外典。
去道日旷。
又束于寺中。
令其剪榛莽。
以门人之伯主焉。
或时心记文字。
懵然若有所遗。
灰心木立。
过日不作。
主者以为慵惰鞭之。
因叹岁月往矣。
恐不知其书。
呜咽不自胜。
主者以为蓄怒。
又鞭其背。
折其楚乃释。
因倦所役。
舍主者而去。
卷衣诣伶党。
著谑谈三篇。
以身为伶正。
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
公追之曰。
念尔道丧。
惜哉。
吾本师有言。
我弟子十二时中。
许一时外学
令降伏外道也。
以我门人众多。
今从尔所欲。
可缉学工书。
天宝中
郢人酺于沧浪道。
邑吏召子为伶正之师。
河南尹李公齐物出守见异。
捉手拊背。
亲授诗集。
于是汉沔之俗亦异焉。
后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别墅。
礼部郎中崔公国辅出守竟陵郡
与之游处凡三年。
赠白驴乌帮牛一头。
书函一枚。
白驴帮牛襄阳太守李憕见遗。
函故卢黄门侍郎所与。
此物皆巳之所惜也。
宜野人乘蓄。
故特以相赠。
至德初
秦人过江。
子亦过江。
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
少好属文。
多所讽谕。
见人为善。
若已有之。
见人不善。
若已羞之。
苦言逆耳。
无所回避。
由是俗人多忌之。
禄山乱中原。
为四悲诗。
刘展江淮
作天之未明赋。
皆见感激当时。
行哭涕泗。
著君臣契三卷。
源解三十卷。
江表四姓谱八卷。
南北人物志十卷。
吴兴历官记三卷。
湖州刺史记一卷。
茶经三卷。
占梦上中下三卷。
并贮于褐布囊。
上元辛丑岁
子阳秋二十有九。
僧怀素 唐 · 陆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怀素疏放。
不拘细行。
万缘皆缪。
心自得之。
于是饮酒以养性。
草书以畅志。
时酒酣兴发。
遇寺壁里墙。
衣裳器皿。
靡不书之。
贫无纸可书。
尝于故里种芭蕉万馀株。
以供挥洒。
书不足。
乃漆一盘书之。
又漆一方板。
书至再三。
盘板皆(阙字一)怀素伯祖。
融禅师者也。
先时学欧阳询书。
世莫能辨。
至是乡中呼为大钱师小钱。
吏部韦尚书陟见而赏之曰。
沙门札翰。
当振宇宙大名
怀素心悟曰。
夫学无师授。
如不由户而出。
乃师金□兵曹邬彤
授其笔法。
邬亦刘氏之出。
怀素为偫从中表兄弟。
至中夕而谓怀素曰。
草书古势多矣。
太宗以献之书如凌冬枯树。
寒寂劲硬。
不置枝叶。
张旭长史又尝私谓曰。
孤蓬自振。
惊沙坐飞。
余师而为书。
故得奇怪。
凡草圣尽于此。
怀素不复应对。
但连叫数十声曰。
得之矣。
经岁馀。
辞之去。
曰。
万里之别。
无以为赠。
吾有一宝。
割而相与。
先时人传右军恶溪小王骚劳三帖。
拟此书课。
以一本相付。
及临路。
草书竖牵似古钗脚。
勉旃。
至晚岁。
颜太师真卿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
问之曰。
夫草书于师授之外。
须自得之。
张长史睹孤蓬惊沙之外。
公孙大娘剑器舞。
始得低昂回翔之状。
未知邬兵曹有之乎。
怀素对曰。
似古钗脚。
为草书竖牵之极。
颜公于是倘佯而笑。
经数月不言其书。
怀素又辞之去。
颜公曰。
师竖牵学古钗脚。
何如屋漏痕素抱颜公脚唱贼。
久之。
颜公徐问之曰。
师亦有自得之乎。
对曰。
贫道观夏云多奇峰。
辄尝师之。
夏云因风变化。
乃无常势。
又无壁折之路。
一一自然。
颜公曰。
噫。
草圣之渊妙。
代不绝人。
可谓闻所未闻之旨也。
陆羽曰。
徐吏部不授右军笔法。
而体裁似右军
颜太保右军笔法。
而点画不似。
何也。
有博识君子曰。
盖以徐得右军皮肤眼鼻也。
所以似之。
颜得右军筋骨心肺也。
所以不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