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辟闾仁谞武周
明堂告朔议 武周 · 辟闾仁谞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七
臣等谨按经史正文。
无天子每月告朔之事。
唯礼记玉藻云。
天子听朔于南门之外。
周礼天官
太宰正月之吉
布政于邦国都鄙。
干宝注云。
周正建子之月。
朔日也。
此即玉藻之听朔矣。
今每岁首元日
通天宫受朝。
读时令。
布政事。
则京官九品以上诸州朝集使等咸列于庭。
此则听朔之礼毕。
而合于周礼玉藻之文矣。
而郑元注云。
玉藻听朔。
以秦制月令。
有五帝五官之事。
遂云凡听朔。
必特牲告其时帝及其神。
配以文王武王
此郑注之误也。
汉魏至今。
莫之适用。
按月令云。
其帝太昊
其神勾芒者。
谓宣布时令。
告示下人。
其令词云其帝其神耳。
所以为敬授之文。
欲使人奉其时而务其业。
每月有令。
故谓之月令。
非谓天子每月朔日
以祖配帝。
而祭告之。
其每月告朔者。
诸侯之礼也。
故春秋左氏传曰。
公既视朔。
遂登观台。
又郑注论语云。
礼。
人君每月告朔于庙。
有祭。
谓之朝享。
鲁自文公。
始不视朔。
是诸侯之礼明矣。
今王者行之。
非所闻也。
按郑所谓告其帝者。
太昊等五人帝。
其神者。
重黎等五行官
虽并功施于人。
列在祀典。
无天子每月拜祭告朔之文。
臣等谨检礼论及三礼义宗江都集礼贞观礼显庆礼及祠令。
并无天子每月告朔之事。
若以为代无明堂。
故无其告朔之礼。
江都集礼贞观礼显庆礼及祠令著祀五方上帝于明堂。
即孝经宗祀文王于明堂也。
此则无明堂而著其享祭。
何为告朔独阙其文。
若以君有明堂。
即合告朔。
则周秦有明堂。
而经典正文并无天子每月告朔之事。
臣等详求今古。
博考载籍。
既无其礼。
不可习非。
望请停每月一日告朔之祭。
以正国经。
窃以天子之尊。
而用诸侯之礼。
非所谓颁告诸侯使奉而行之之义也。
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