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潘好礼
谏立武惠妃皇后 唐 · 潘好礼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九
臣尝闻礼记曰。父母之雠。
不共戴天。公羊传曰。
子不复父雠。不子也。
齐襄公复九世之雠。丁兰报木母之恩。
春秋美其义。汉史称其孝。
陛下既不以齐襄为法。丁兰为戒。
岂得欲以武氏为国母。当何以见天下之人乎。
不亦取笑于天下乎。非止亏损礼经。
实恐污辱名教。又惠妃再从叔三思从父延秀等。
并干乱朝纲。递窥神器。
豺狼同穴。枭獍同林。
至如恶木垂阴。志士不息。
盗泉飞液。正夫莫饮。
良有旨哉。且匹夫匹妇欲结夫妻者。
尚相拣择。况陛下是累圣之贵。
天子之尊乎。伏愿陛下详察古今。
鉴戒成败。慎择华族之女。
必在礼义之家。称神祇之心。
允亿兆之望。为国大计。
其在于兹。且惠妃本是左右执巾栉者也。
不当参立之数。春秋书宋人夏父之会。
无以妾为夫人。齐桓公誓命于邱。
亦曰无以妾为妻。此则夫子恐开窥竞之端。
深明嫡庶之别。又汉成帝欲立赵氏为皇后
刘辅极言。汉桓帝欲立薄氏于中宫
李云切谏。又见人閒盛言。
尚书左丞相张说。自被停知政事之后。
每谄附惠妃。诱荡上心。
欲取立后之功。更图入相之计。
伏愿杜之于将渐。不可悔之于已成。
太子本非惠妃所生。惠妃复自有子。
惠妃一登宸极。则储位实恐不安。
皇太子既守器承祧。为万国之主本。
何可轻易。辄有摇动。
古人所以见其渐者。良以是也。
高祖戚夫人之故。将易太子之位。
时有商山四皓。虽不食汉庭之禄。
尚能辅翼太子。况臣愚昧。
职参宪府。慷慨关心。
感激怀愤。陛下留神省察。
徐有功 唐 · 潘好礼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九
客有问于主人曰。地官徐员外
何如也。荅曰。
守道君子也。客曰。
徐公明识。诚难为俦也。
何不稍圆通。以协随时之义。
而取富贵乎。何为固守方正。
乖相时之道。几致死亡者数矣。
此岂大雅君子全身之义哉。荅曰。
夫随时相宜。而取富贵。
凡情所晓。徐公岂不达之。
徐公者。仁人也。
夫仁者济物也。此道大矣。
非常人所知。故孔子曰。
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徐公之不爱死亡。固守诚节。
用此道也。岂以贵贱生死而易其操履哉。
问曰。仁则信矣。
忠则如何。荅曰。
岂有仁者不忠乎。当今帝德文明。
忧劳庶政。思致刑措。
以隆中兴。徐公献可替否。
尽忠尽节。诚欲戴明主于尧舜之上。
置苍生于大道之中。事迹显然。
有识同悉。子何疑而问哉。
客曰。鄙人固鄙。
不闲大体。忠则信矣。
孝则如何。荅曰。
岂有忠臣而非孝子也。孝经曰。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代。
以显父母。今徐公之名。
闻于四海。有志之士。
莫不增气。岂直扬名。
亦永锡尔类矣。礼曰。
大孝扬名。徐公之谓也。
问曰。徐公之道既高矣。
何为暂处霜台。即奏天官得失。
榜诸门以示天下。规规然是钓名耳。
其故何哉。主人胡卢而笑。
久而应之曰。子徒见培塿。
未睹泰山乎。夫天官者。
奔竞既久。滥进宏多。
选司权轻。且未能止。
此弊之甚也。徐公既处霜台
以澄清为已任。切于救弊。
急于为善。此徐公之情也。
以为钓名。可谓不知言矣。
客有惭色。问曰。
此人当今。可谁与比。
荅曰。宇宙至广。
人物至多。匿迹韬光者。
固有之矣。仆宁敢厚诬天下之士乎。
若所闻见。一人而已。
当于古人中求之。问曰。
何如张释之。荅曰。
释之廷尉。天下无冤人。
此略同耳。然而释之所以者甚易。
徐公所行者甚难。难易之閒。
优劣可知矣。问曰。
张公徐公。皆是国士。
至于断狱。俱守正途。
事迹既同。有何难易。
荅曰。张公逢汉文之时。
天下无事。至如盗高庙玉环
及渭桥惊马。守法而已。
岂不易哉。徐公逢革命之秋。
属维新之命。唐朝遗老。
或有包藏祸心。遂使陶公之璧。
有所疑矣。至如周兴来俊臣者。
更是尧舜之四凶也。掩义隐贼。
毁信废忠。崇饰恶言。
以诬盛德。遂使忠臣侧目。
恐死亡无日矣。徐公守死善道。
深相明白。几陷囹圄。
数挂网罗。此吾子所闻。
岂不难矣。易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
徐公得之矣。客曰。
若使此人为司刑卿。方得展其才用。
荅曰。吾子徒见徐公用法平允。
即谓可置司刑。仆观其人。
固奇士也。方寸之地。
何所不容者。其用之。
何事不可。岂直司刑而已哉。
客曰。今日闻吾子议。
徐公之令德。未可尽言乎。
固知君子之道。非小人所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