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圣政纪颂 唐 · 来鹄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一
穆宗皇帝临大朝。
与偫臣言奏政事。
偫臣退而宰臣奏曰。
陛下问及乎政事。
此三皇五帝之所徽美也。
陛下不问及史臣。
此三皇五帝之所弭已也。
徽美者。
将有乎闻也。
弭已者。
将有乎亡也。
以闻之而又亡之。
则陛下徒有宵衣旰食之名。
规天条地之绩。
与偫臣言后若飙然。
拂冠过冕。
湮时销日。
无得用于后。
譬如十夫树杨。
一夫拔之。
无得以成其大也。
政事偫臣得陛下日问之。
是十夫树杨也。
史官执笔为陛下日远之。
是一夫拔杨也。
使后之人讶圣朝空晨虚夕。
閒殿旷廷。
无君臣咨谋洋溢之言。
乏社稷安危强谠之说。
是不亦远史臣致不载其事。
如拔去其杨。
将弭已之谓乎。
臣伏念贞观永徽之代。
百官之有耳目。
但听视天子而已。
故言事者安论纾词。
无疑权虑势。
史官执笔于阶之下。
天子侧旒于殿之上。
奏者发诚于廷之中。
是以正衙一开。
则臣诚前而启之。
旒近而镇之。
史笔随而录之。
由是君臣谋国图政之事。
俞机都要之言。
托业发神。
丰编照物。
偕籍于尧典。
差光于天阳。
至今见太宗文德。
若三皇五帝之所徽美也。
自永徽之后。
宰执不正。
窥伺是忌。
针棘前后。
阻越对扬。
狼噬虎餐。
持膏衒肉。
盖以言多为己。
惠不致君。
内荏失中。
畏使人听。
乃奏史官与百僚俱退。
然后宰臣请事。
由是君有问而宰臣知之。
史官不得与于闻。
君有举而宰臣谋之。
史官不得记其事。
次第周行。
检录制诰
与冗吏同工而已。
臣尝涕泣以叹。
岂有以一己之细。
一性之忌。
晷圭景之间。
苟嗜急须。
回天遮上。
使圣绪神绩。
有嘉扬善讽。
罔得闻于千万年。
枉有谓明朝空晨虚夕。
閒殿旷廷。
无君臣咨谋洋溢之言。
乏社稷安危强谠之说。
若今踵而承之。
则不惟臣有障聪蔽睿之刺。
抑陛下虽有三皇五帝之所徽美。
而若远史臣。
则三皇五帝之所弭已也。
抑又有一夫拔杨之谓欤。
臣请史官执笔。
当偫臣奏事。
随日撰录。
号为圣政纪
臣立朝禄。
幸甚。
穆宗皇帝动扆颔旒。
怃然叹曰。
吁。
朕罔敢粉名厥后
乃罔知厥后。
然圣人存简策者。
亦非以粉名也。
盖存乎大国之典。
鸿祖之业。
我国有典。
我祖有业。
业在于典。
典在于史。
遏厥史不书。
是尸余于祖。
涸业于典也。
朕缵承圣绪。
恭惟恪思。
将念厥政。
未尝不离安废酣。
驰荒骛远。
是以每与宰臣言。
如簇天下一巡省。
每见宰臣退。
而展天下尽闻知。
岂图臣蓄猾谋。
公无同事。
欲弄尾舌。
先卫岩穴。
隔斥史臣。
占佞明后。
致懿搜嘉访。
不存尧典之书。
善讽名猷。
莫出清庙之什。
史臣负我。
不举其官。
宰辅尽忠。
厥闻有此。
由是诏史职
执史笔立于庭之下。
录君臣胪句之必行。
载刚毅进退之敢议。
题其篇目曰圣政纪也。
至上之即位三年。
有乡校小臣来鹄
居山泽间。
常私心重惜史臣。
以其史臣者。
是当国之镜。
千亿代之眉目也。
因窥穆宗实录。
得解愤释嫉于立史官为圣政纪者。
追而颂出其事。
以鉴今之廷列。
故拜献其颂曰。
三皇不书。
五帝不纪。
有圣有神。
风销日已。
何教何师。
生来死止。
无典无法。
顽肩奡比。
三皇实作。
五帝实治。
成天造地。
不昏不圯。
言得非排。
文德圣齿。
表表如见者。
莫若乎史。
是知朴绳休结。
正简斯若。
君诰臣箴。
觚编毫络。
前书后经。
规善鉴恶。
国之大章。
如何寝略。
呜呼。
贞观多叶。
永徽多俞。
廷日发论。
殿日发谟。
牙孽不作。
鸟鼠其除。
论出不盖。
谋行不纡。
楹然史臣。
蛇然史裾。
瞠瞠而视。
逶逶而娄。
翘笔当面。
决防纳污。
不梏尔智。
不席我愚。
执言直注。
史文直敷。
故得粲粲朝典。
落落廷謇。
圣牍既多。
尧风不浅。
颁编坦轴。
君出臣显。
若俨见旒。
若俯见冕。
无閒殿旷廷。
无尸安素晏。
三皇不亡。
五帝不剪。
太宗得之。
史焉斯展。
暨乎后相图身。
天子专问。
我独以言。
史不得近。
邱明见嫌。
倚相在摈。
秉笔如今。
随班不进。
班退史归。
惘然畴依。
奏问莫睹。
嘉谟固稀。
取彼诰命。
禄为国肥。
烱哉时皇。
言必及章。
德室五帝。
道奥三皇。
如何翊臣。
嚵肉嗜衁。
觜距磨快。
福衡物长。
控截僚位。
占护阳光。
垣私藩已。
远史瘐唐。
俾德音嘉访。
默缩暗亡。
咽典噤法。
盖圣笼昌。
曷以致此。
史文不张。
后必非笑。
将来否臧。
谓乎殿空扆逸。
朝懵廷荒。
不知奸蔽。
文失汪洋。
有贞观业。
有永徽纲。
亦匿匪见。
亦寝匪彰。
赖有后臣。
知言不佞。
伊尹直心。
太甲须圣。
事既可书。
史何不命。
乃具前欺。
大陈不敬。
曰遂史之喻。
请以物并。
且十夫树杨。
一夫欲竞。
栽既未牢。
摒岂能盛。
业以栽。
逐史似摒。
穆宗怃然。
若疚若醟。
何昔臣斯。
隐我祖正。
不传亲问。
不写密诤。
孰示来朝。
以光神政。
由是天呼震岌。
徵奔召急。
史提笔来。
叱廷而入。
端耳抗目。
不撝不挹。
獬豸侧头。
螭虬摆湿。
握管绝怡。
当殿而立。
君也尽问。
臣也倒诚。
磊磊其事。
镗镗其声。
大何不显。
细何不明。
语未绝绪。
史已录成。
录成谓何。
书政纪名。
伊纪清芬。
可昭典坟。
古师官鸟。
昔圣官云。
方之我后。
录里书分。
录有君法。
书有君文
君法君文
在圣政纪云。
殿无閒时。
廷无旷日。
云诹波访。
倦编刓笔。
君劬臣劳。
上讨下述。
惟勤惟
在圣政纪出。
至德何比。
至教焉如。
孰窥孰测。
外夷内储。
谓君有道乎。
臣有谟欤。
有道有谟。
在圣政纪书。
一体列秩。
同力翼戴。
祈福去祅。
绝防无碍。
国章可披。
唐文可爱。
善咨不偷。
嘉论不盖。
不偷不盖。
在圣政纪载。
谅夫总斯不朽。
可悬魏阙。
愚得是言。
非讪非伐。
实谓医臣浑沌。
开君日月。
妖物雰死。
天文光发。
惟我之有颂兮。
奚斯跃而董狐蹶。
隋对女乐论 唐 · 来鹄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一
隋儒林有说。
高祖谓偫臣曰。
自古天子有女乐否。
杨素以下。
莫知所出。
遂言无之。
房晖远进曰。
臣闻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此即王者房中之乐。
著于雅颂。
不得言无。
文悦噫。
而史不刊者。
朝与职俱无人也。
夫秦齐晋皆有女乐。
由余孔子行锡魏绛之谓也。
汉祖唐山夫人能楚声。
又旧云祭天用女乐。
魏武有卢女能鼓琴。
特异于诸妓。
则女乐秦齐晋汉魏俱有之。
杨素以下皆不能言者。
岂以所问是古天子耶。
若是则有太昊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哀。
帝禁不止。
后之帝王遂能有之。
偫臣不能以是言。
但贤晖远之说。
晖远引诗臆对。
终为博古通知。
殊不明恣率一时之言。
颇昧二南之旨。
且诗曰。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说者谓后妃有关睢之德。
乃能供荇菜备庶物以事宗庙。
盛德者宜有钟鼓之乐也。
故琴瑟在庭。
荇菜羞之。
上下乐作。
以盛其礼耳。
谓以乐乐淑女。
非谓淑女执其乐也。
淑女谓后妃也。
安有后妃执乐也。
荇菜谓在宗庙用也。
安有谓王者房中乐耶。
是皆乖谬之甚。
晖远瞽诗而终对。
欺朝而罔君。
盖由隋日无人。
浪言至是。
女乐之对犹可。
君道之问若何。
上下相蒙。
履霜于此。
悲夫。
儒义说 唐 · 来鹄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一
天下之命修文士曰儒士。其言书曰儒书。
是谬久矣。夫儒者。
可器之士号也。何者。
以其不达于事。濡滞焉。
且以诗书之法未尝言。以周易春秋之文未尝载。
斯明矣。惟论语言当为君子儒。
母为小人儒。礼记儒行篇如是。
仲尼之言也。夫圣人言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宾主之法而已矣。
是儒者无定。不约其事而制之。
何必曰儒。苟若是。
则曰儒曰佛曰道。何怪耶。
夫士之出也。进道德。
行礼乐。以治其身心。
能语言。明仁义。
则曰儒士。不善而为武夫。
夫控弦戈。贱隶之徒也。
苟修其文而不知武。乌得为君子。
孔子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
有武备者必有文事。夫文所以导乎忠孝。
若武所以戢乎畔逆。二事之用。
以求于是而已。某是知古今之人虑或未精故也。
辄建斯议。以为世式。
孟子 唐 · 来鹄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一
孟子之爱人也细。缘其言而不精。
以为习而有利。则心唯恐不利。
至于伤人。则曰术不可不慎也。
呜呼。术焉得慎。
慎则情背也。心则可慎。
慎则唯术之恶而不利其伤也。为仁人之心由术。
使之可动。则咎繇之术。
治黥割也。而咎繇岂利人之刑。
周公之术。治缞绖也。
周公岂利人之丧。以为爱人者必有其备故也。
术善可以化其心欤。则师之术所以导善也。
潘崇因师以杀楚子。医之术可以治生也。
晋人因医以酖卫侯。是师医之所术。
岂不慎欤。然而亦何尝心之善欤。
果以利能固小人心。而唯禁其术。
则函不卫无敌之体。是亦利其敌也。
巫不祝非病之人。是亦果利其病也。
岂矢匠之心而已矣。既以不为利而动心。
则矢匠人之利亦不欲杀。函人之利亦不欲死。
已有心矣。然良其工。
不得不有时而利其杀与死也。以弧矢所以威天下。
则征不义。而后可杀也。
棺椁所以封中野。降杀有礼。
而后死可利也。呜呼。
为臣而倍叛。为臣而倍葬。
其家人之心。畏其情背也。
故术乌可使民慎。古人济其备。
所以教天下之爱也。故尊生送死。
爱道尽此。而孟子之爱也细。
为诛矢匠之意欤。圣人所以使匠人也。
爱尽其道。何如。
仲由不得配祀说 唐 · 来鹄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一
语曰。
民生于三。
视之如一。
父生之。
师教之。
君食之。
惟其所在。
则致死焉。
孔氏之徒。
回圣也。
赐辩也。
商贤也。
子我才也。
曾闵孝也。
及诸子言志。
夫子皆信而从之。
惟由教而励之以成也。
故夫子训由而功倍。
始衣戎服则摄齐。
始卫以剑。
则卫以仁。
为蒲宰劳民以箪食壶浆。
孔子恐。
私以食馈民。
是明君之无惠。
使子贡止之。
其于教亦至矣。
由也诚宜葆死焉以俟乎致。
保身以全乎用。
何取临于卫门。
召忽之死。
而至衋圣人之心。
叹曰。
自吾有由。
恶言不入于耳。
尝围于陈蔡。
胡以不如卫之于夫子耶。
且诸侯有相灭亡者。
桓公不能救则耻之。
夫诸侯有堑垒以遏寇。
有甲兵以禦侮。
而小白犹能为辞其耻。
而终为霸主以救之。
矧夫子累然若丧家之狗
无堑垒。
无甲兵。
脱载为宋卫所暴。
匡季陵劫。
则由也不得施。
其后浪死于燔台。
何齐桓能救异侯之耻。
而由反不能终缓夫子之穷。
使夫子以由在。
则曰恶言不闻于耳。
今日没。
岂恶言不日闻乎。
又奚用白羽若月赤羽若日之多为哉。
祭法曰。
捍大患则祀之。
素王道穷。
患非大乎。
由不终捍。
岂为祀乎。
曰。
汝何无罪。
今由也。
而汝亦何无罪。
宜贬其祀以观来者。
针子云时说 唐 · 来鹄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一
或曰。扬子云不思尧舜成康之世。
而自论以不遭苏张范蔡之时。岂儒者之为耶。
曰。诚得素臣之事矣。
夫居四海之安。处九层之高。
上鉴冲漠。下瞰苑囿。
既其静息。则必思事云亭追轩穆者矣。
列多士之朝。齿无用之秩。
才略不用。名表莫闻。
既其静息。则必思征虏功效雍邱者矣。
斯皆君臣居位之高下。而所思则治乱亦不同。
盖位之极者。思冲漠而欲无为也。
位之下者。思功伐而欲有为也。
无为诚君之体。有为诚臣之事。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
与三代之英。某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扬雄则自论以不遭苏张范蔡之时。
噫。孔子真素王。
扬雄真素臣哉。孔子思三代之英。
是犹处尊位而道极。事云亭追轩穆者也。
之论不遭苏张范蔡之时。是犹居散秩而才閒。
思征虏功效雍邱者也。素王诚得王体。
素臣诚得臣事。然臣事何事也。
曰。子贡使吴越
孟轲辟杨墨。皆事也。
今不知思苏张范蔡之时者。其欲自为苏张范蔡之人耶。
其欲折以正道。使弭兵扩文。
归吾域耶。苟自为苏张范蔡之人。
则叛矣。又何臣事哉。
俭不至说 唐 · 来鹄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一
剪腐帛而火焚者。
人闻之。
必递相惊曰。
家之何处烧衣耶。
委馀食而弃地者。
人见之。
必递相骇曰。
家之何处弃食耶。
烧衣易惊。
弃食易骇。
以其衣可贵而食可厚。
不忍焚之弃之也。
然而不知家有无用之人。
厩有无力之马。
无用之人服其衣。
与其焚也何远。
无力之马食其
与其弃也何异。
以是焚之。
以是弃之。
未尝少有惊骇者。
公孙宏为汉相。
盖布被。
是惊家之焚衣也。
而不能惊汉武国恃奢服。
晏子为齐相。
豚肩不掩豆。
是骇家之弃食也。
而不能骇景公之厩马千驷。
猫虎说 唐 · 来鹄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一
农民将有事于原野。
其老曰。
遵故实以全其秋。
庶可望矣。
乃具所嗜。
为兽之羞。
祝而迎曰。
鼠者吾其猫乎。
豖者吾其虎乎。
其幼戚曰。
迎猫可也。
迎虎可乎。
豖盗于田。
逐之而去。
虎来无豖。
馁将若何。
抑又闻虎者。
不可与之全物。
恐其决之之怒也。
不可与之生物。
恐其杀之之怒也。
如得其豖。
生而且全。
其怒滋甚。
射之擭之。
犹畏其来。
况迎之耶。
噫。
吾亡无日矣。
或有决于乡先生。
先生听然而笑曰。
为鼠迎猫。
为豖迎虎
皆为害乎食也。
然而贪吏夺之。
又迎何物焉。
由是知其不免。
乃撤所嗜。
不复议猫虎。
鬼谷子 唐 · 来鹄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一
圣人神疲力尽以行道。
开礼展乐以告人。
欲天下不忘乎温良忠悫敬让之心也。
后之明王。
又增以设学校。
庙祀
笾豆时修。
衣冕屡制。
其天下之书。
则墙帙整整。
林轴丽丽。
斯可谓教道之备者也。
如是犹有不率其勤。
不由乎道者
所以圣人忧其窳堕。
乃曰。
三年不为礼。
礼必坏。
三年不为乐。
乐必崩。
何训之示之之至。
而训之示之之难也。
鬼谷子者。
鬼谷先生之书也。
六国时所作。
其教人容动色理气意之间。
以诡绐激讦恌固呼哩离合揣测反覆憸滑之术。
悉备于章旨。
余读之。
知六国之时。
得术是书者。
惟秦仪而已。
亦盗禄入国之秘经。
然自六经已降。
至于渐醨之后。
其中有数篇者。
乃今之粉儿乳子。
亦可与秦仪齿也。
至如捭阖飞钳。
实时之常态。
是知渐醨之后。
不读谷之书者。
其行事皆得自然符契也。
呜呼。
圣人之道。
设礼乐诗书之多。
学校庙祀之盛。
孜孜矻矻。
则何易坏易崩。
入人之心难耶。
鬼谷之书。
三卷而已。
代不家有。
则何自然符合奥妙。
契人心之易耶。
使天下用圣人之道。
学温良忠悫敬让之心。
得如自然符契鬼谷之书者。
则吾见圣人无恨矣。
抑余瞑目放已。
陶陶入太古风。
是不可得也。
仓颉文字。
鬼为之哭。
不知鬼谷作是书。
鬼何为耶。
吾今不觉毛磔胆寒者。
是疑今之复有鬼谷新书而坏之者。
则吾不知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