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节
耒江吊子美 唐 · 李节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耒阳浦口系扁舟,红蓼滩头宿白鸥。
半夜青灯千里客,数声寒雁一天秋。
蛩吟隔岸情如诉,斗柄横江势欲流。
惆怅杜陵老诗伯,断碑古木绕荒丘(《杜诗详注》附《诸家咏杜续编》引《耒阳县志》。此诗承陶敏先生录示。)
韦曲 唐 · 李节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韦曲城南锦作堆,千金不惜买花栽。
谁知贵戚多羁束,落尽春红不看来(《类编长安志》卷九。)
赠释疏言还道林寺 唐 · 李节
会昌季年,武宗大剪释氏,巾其徒且数万人,民隶其居,容貌于土木者沈诸水,言词于纸素者烈诸火。分命御史承驲走天下,察敢隐匿者罪之,由是天下名祠珍宇,毁撤如扫。天子建号之初,雪释氏之不可废也。诏徐复之,而自湖已南,远人畏法,不能酌朝庭之体。前时焚撤书像,殆无遗者,故虽明命复许创立,莫能得其书。道林寺湘川之胜游也。有释疏言,警辨有谋。独曰:「太原府国家旧都,多释祠,我闻其帅司空范阳公,天下仁人。我第往求释氏遗文,以惠湘川之人,宜其听我而助成之矣。即杖而北游,既上谒军门,范阳公果诺之,因四求散逸不成蕴帙者,至释祠而不见焚而副剩者,又命讲丐以补缮缺漏者。未几,凡得释经五千四十八卷,以大中九年(855)秋八月,辇自河东而归于湘焉。喜释氏之助世,既言之矣。向非我君洞察理源,其何能复立之!即既立之,且亡其书,非有疏言识远而诚坚,孰克洪之耶!吾嘉疏言奉君之令,演释之宗,不惮寒暑之勤,德及远人。为叙其事且赠以诗。诗曰:
湘川狺狺兮俗犷且很,利杀业偷兮吏莫之驯。
繄释氏兮易暴使仁,释何在兮释在斯文。
湘水滔滔兮四望何依,猿狖腾拿兮云树飞飞。
月沈浦兮烟暝山,樯席卷兮橹床闲。
偃仰兮啸咏,鼓长江兮何时还。
湘川超忽兮落日晼晼,覆秋亭兮兰被春苑。
上人去兮几千里,何日同游兮湘川水。
潭州言禅师太原求藏经诗序 唐 · 李节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八
业儒之人。喜排释氏。
其论必曰。禹汤文武周公
孔子之代。皆无有释。
释氏之兴。衰乱之所奉也。
宜一扫绝刬革之。使不得滋。
释氏源于汉。流于晋。
瀰漫于宋魏齐梁陈隋。唐孝和圣真之间
论者之粗矣。抑能知其然。
未知其所以然者也。吾请之。
昔有一夫。肤腯而色凝。
气烈而神清。未尝谒医。
未尝祷鬼。恬然保顺
罔有札瘥之患。固善也。
即一夫不幸而有寒暑风湿之疴。背癃而足躄。
耳瞆而目瞑。于是攻熨之术用焉。
禳禬之事纷焉。是二夫岂特相反耶。
盖病与不病势异耳。嗟乎。
三代之前世康矣。三代之季世病矣。
三代之前。禹汤文武。
德义蕃之。周公孔子
典教持之。道风虽衰。
渐渍犹存。诈不胜信。
恶知避善。于是有击壤之歌。
由庚之诗。人人而乐也。
三代之季。道风大衰。
力诈以覆信。扇浇而散朴。
善以柔退。恶以强用。
废井田则豪窭相乘矣。务封略则攻战亟用矣。
务实帑则聚敛之臣升矣。务胜下则掊尅之吏贵矣。
上所以御其下者欺之。下所以奉其上者苟之。
上下相仇。激为怨俗。
于是有汨罗之客。有负石之夫。
人人愁怨也。夫释氏之教。
以清净恬虚为禅定。以柔谦退让为忍辱。
故怨争可得而息也。以菲薄勤苦为修行。
以穷达寿夭为因果。故贱陋可得而安也。
故其喻云。必烦恼乃见佛性。
则其本衰代之风激之也。夫衰代之风。
举无可乐者也。不有释氏以救之。
尚安所寄其心乎。论者不责衰代之俗。
而尤释氏之盛。则是抱疾之夫。
而责其医祷攻疗者也。徒知释因衰代而生。
不知衰代须释氏之救也。何以之耶。
夫俗既病矣。人既愁矣。
不有释氏使安其分。勇者将奋而思斗。
知者将静而思谋。则阡陌之人。
皆纷纷而偫起矣。今释氏一归之分。
而不责于人。故贤智俊朗之士皆息心焉。
其不能达此者愚人也。惟上所役焉。
故离衰乱之俗可得而安。赖此也。
若之何而剪去之哉。论者不思释氏扶世助化之大益。
而疾其雕锼䌽绘之小费。吾故曰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者也。
会昌季年。武宗大剪释氏。
巾其徒且数万之民。隶具其居。
容貌于土木者沈诸水。言词于纸素者烈诸火。
分命御史。乘驿走天下。
察敢隐匿者罪之。由是天下名祠珍宇。
毁撤如扫。天子建号之初。
雪释氏之不可废也。诏徐复之。
而自湖以南。远人畏法。
不能酌朝廷之体。前时焚撤书像。
殆无遗者。故虽明命复许制立。
莫能得其书。道林寺
湘川之胜游也。有释疏
警辩有谋。独曰。
太原府国家旧都。多释祠。
我闻其帅司空范阳公。天下仁人。
我第往。求购释氏遗文。
以惠湘川之人。宜其听我而助成之矣。
即杖而北游。既上谒军门。
范阳公果诺之。因四求散逸不成蕴帙者。
至释祠不见焚而副剩者。又命讲丐以补缮阙漏者。
月未几。凡得释经五千四十八卷。
大中九年秋八月。辇自河东而归于湘焉。
噫。释氏之助世。
之矣。向非我君洞鉴理源。
其何能复立之耶。既立之。
且亡其书。非有疏识远而诚坚。
孰克宏之耶。吾喜疏奉君之令。
演释之宗。不惮寒暑之勤。
德及远人。为叙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