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早朝 唐末至五代 · 孙合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三严(一作「年」)望仗正徘徊,曙色盈盈正(一作「金」)殿开。
青琐侍香扶日出,紫云护阙拥山来。
班联鹓鹭仙官舞,影动龙蛇淑气催。
禁秘天颜常咫尺,小臣(一作「欣忭」)愿进万年杯。
长信宫 唐末至五代 · 孙合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一从同辇辞君宠,已分齐纨赋妾诗。
别院花红休怅望(一作「恨」),亦曾开在阿娇时(以上二首均见嘉庆元年刊戚鹤泉编《三台诗录》卷一、光绪二十年刊王棻纂《光绪仙居志》附《仙居集》卷十九。注一作者,为张靖龙同志所录示之异文。)。
宫词二首 其一 唐末至五代 · 孙合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杨柳宫边日已斜,歌声犹按《后庭花》。
不知春思当谁似,青黛娥眉夺丽华。
其二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双双紫燕语呢喃,怪引春宫梦不甘。
闻道君王多惜玉,肯教自碎碧鸾簪(详附按。此二首承张靖龙同志录示。)。
古意二首(拟陈拾遗) 其一 唐末至五代 · 孙合
押灰韵
屈子生楚国,七雄知其材。
介洁世不容,迹合藏蒿莱。
道废固命也,瓢饮亦贤哉。
何事葬江水,空使后人哀。
其二
押歌韵
魏礼段干木,秦王乃止戈。
小国有其人,大国奈之何。
贤哲信为美,兵甲岂云多。
君子战必胜,斯言闻孟轲。
哭方玄英先生 唐末至五代 · 孙合
押纸韵
牛斗文星落,知是先生死。
湖上闻哭声,门前见弹指。
官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
死著弊衣裳,生谁顾朱紫。
我心痛其语,泪落不能已。
犹喜韦补阙,扬名荐天子。
句 唐末至五代 · 孙合
押齐韵
仕宦类商贾,终日常东西。
送无作上人游云门法华寺序 唐末至五代 · 孙邰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
越中山水。名于天下。山寺云门法华又名焉。尝忆北海游越。越帅日率从事乐妓酒馔访北海。北海不乐。因曰。某久住此。盖为云门法华二寺。今日携酒乐。大似方便发遣。越帅乃己(此出孙相公谱书谱书是颜鲁公作)。又见朱访诗曰。长忆云门寺。门前千万峰。邰尝居越中。每吟此诗。未游二寺。尝以为过。上人名僧也。又游名寺。前欲游天台。今游云门法华二寺。乃知灵鹊不之蓬岛。则在青田。有异凡禽游不择地。别上人怏怏。因为序送之。
春秋无贤臣论 唐末至五代 · 孙邰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
春秋列国。周之诸侯。受周之封。分为五等。五等之下。臣为陪臣。陪臣于诸侯。君父也。诸侯于周王。亦君父也。陪臣于周。义犹大父也。夫为人子之道。孝于父者。必欲父孝于祖。陪臣忠于诸侯者。必欲诸侯忠于天子。则上下有序。康乂四方。今春秋陪臣。张公室。侵王室。弱周以强诸侯。是弱祖而强父。佐诸侯而敌周。是佐父而敌祖。遗祖之怨。成父之逆。恶莫大焉。言之于臣则非忠。语之于子则非孝。论之于道则伤义。推之于情则辜恩。遂使姬周削弱。祀号而已。桓文虽以为霸。何能正之。反有封禅请隧之僭。管晏虽有其功。何能谏之。而有反玷毁孔之恶。于时风教大坏。海内焚如。天不能阴骘下民。降大圣以为木铎。历国七十馀。说而不遇。奔走齐鲁宋卫之郊。反若丧家之狗。知不可训。虑后世不知惧。乃修春秋。明向背。其有甚者。或夷之。或狄之。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奔走失社稷者。不可胜纪。书曰。帝乃震怒。致令海内无一嘉祥。但有妖怪。谓春秋乱世。岂不诚然。于时人不堪命。何耶。无贤臣也。予谓此论警众。士大夫多称之。遂闻鬷嘏。鬷嘏徵而奇之。或谓可刊金石。训乎今后。既而喧传。则有难仆曰。春秋岂乏贤者。子谓之无。激之耶。鲜之耶。柰乎孔门何。曰。孔门仕者鲜。又家臣耳。子不读圣贤书乎。易云。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春秋之大夫。小贞耳。盍以大贞取之。以王道取。五霸犹罪人。
卜世论 唐末至五代 · 孙邰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
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夫帝王括囊宇宙。位重优崇。天生利民。非乐兆民之上。故君民者。遇夫圣则禅之。不遇则以子继之。尧之于舜。舜之于禹。禹之于子。是以周都天地之中。欲便四方之会。不恃山河。务从德化。原其意也。在乎利民。岂异唐虞之道。而反卜年卜世耶。必也欲永其祚。莫先德义。贻厥后世。天人祐之。岂非无穷也哉。何三十七百年世之有。若右其卜而左其德。俾乎厥后恃年世之永久。必轻乎德义。若此之谋。非君子之道也。昔太戊惧灾而盛。帝辛恃瑞而亡。在此不在彼。岂不知之而卜年卜世者乎。
方元英先生传 唐末至五代 · 孙邰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
先生新安人。字雄飞。章八元即先生外王父也。广明中和间为律诗。江之南未有及者。始谒钱塘守姚公合。公视其貌陋。初甚侮之。坐定览卷。骇目变容而叹之。先生一举不得志。遂遁于会稽。渔于鉴湖。与郑仁规李频陶详为三益友。弟子宏农杨弇释子居远。及卒。弇编其诗。请舍人王赞之为序。赞序云。张祐升杜甫之堂。方干入钱起之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