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刘承庆武周
明堂灾后求直言疏 武周 · 刘承庆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
臣闻自古帝王。皆有美恶。
休祥所以昭其德。灾变所以知其咎。
天道之常理。王者之常事。
然则休祥屡臻。不可矜功而自满。
灾变奄降。不可轻忽而靡惊。
故殷宗以桑谷生朝。怀惧而自省。
妖不胜德。遂立中兴之功。
以省生大鸟。恃福而自盈。
祥不胜骄。终致倾亡之祸。
故知灾变之生。将自觉悟明主。
扶持大业。使盛而不衰。
理须祇畏神心。警惧天诫。
饬身正事。业业兢兢。
则凶往而吉来。转祸而为福。
昔殷汤祷身而降雨。成王省事以反风。
宋公忧荧惑之灾。而应三舍之寿。
高宗惩雊鼎之异。而享百年之福。
此其类也。自陛下承天理物。
至道事神。美瑞嘉祥。
荐臻狎委。非臣所能尽述。
日者变生人火。损及神宫。
惊惕圣心。震动黎庶。
臣谨按左传曰。人火曰火。
天火曰灾。人火因人而兴。
故指火体而为称。天火不知何起。
直以所灾言之。其名虽殊。
为害不别。又汉书五行志曰。
火失性。则自上而降。
及滥燄妄起。所谓人火。
其来虽异。为患实同。
王者举措营为。必关幽显。
幽为天道。显为人事。
幽显迹通。天人理合。
今工匠宿藏其火。本无放燎之心。
明堂教化之宫。复非延火之所。
孽煨潜扇。倏忽成灾。
虽则因人。亦关神圣。
臣愚以为火发既先从麻主。后及总章
意将所营佛舍。恐劳而无益。
但崇其教。即是津梁。
何暇绀宫。方存汲引。
既辟在明堂之后。又前逼牲牢之筵。
兼以厥构崇大。功多难毕。
立像宏法。本拟利益黎元。
伤财役人。却且烦劳家国。
承前大风摧木。天诫巳显。
今者毒燄冥炽。人孽复彰。
圣人动作。必假天人之助。
一兴工役。二者俱违。
厥应昭然。殆将缘此。
臣以为明堂是正阳之位。至尊所居。
展礼班常。崇化立政。
玉帛朝会。神灵依凭。
营之可曰大功。损之实非轻事。
既失严禋之所。复伤孝理之情。
陛下昨降明制。犹申寅畏之旨。
偫寮理合兢畏震悚。勉力司存。
岂合承恩耽乐。安然酺晏。
又下人感荷圣德。睹变增惶。
神体克宁。岂非深悦。
但以火气初止。尚多惊惧。
馀忧未息。据以欢事遏之。
臣恐忧喜相争。伤于情理。
故传曰。可忧而为乐。
取忧之道。又古者有火。
祭四墉。四墉积阴之气。
祈之以禳火灾。火阳之气。
欢乐阳事。火气方胜。
不可复兴阳事。臣闻灾变之兴。
至圣不免。聿修其德。
来患可禳。陛下垂制博访。
许陈至理。而左史张鼎以为今既火流王屋
弥显大周之祥。通事舍人逢敏奏称。
当弥勒初成佛道时。有大魔烧宫。
七宝台须臾散坏。斯实谄妄之邪言。
实非君臣之正论。晻昧王化。
无益万几。夫天道虽高。
其察弥近。神心虽寂。
其听弥聪。交际皇王。
事均影响。今大风烈火。
谴告相仍。实天人丁宁。
匡谕圣主。使鸿基益固。
天禄永终之意也。伏愿陛下乾乾在虑。
翼翼为怀。若涉巨川。
如承大祭。审其致灾之理。
详其降眚之由。无瞢天人之心。
而兴不急之役。则兆人蒙赖。
福禄靡穷。幸甚幸甚。
贡举人列方物前疏 武周 · 刘承庆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
伏见比年巳来。
天下诸州所贡物。
至元日皆陈在御前。
惟贡人独于朝堂拜列。
孝廉秀异。
国之英才。
既随方物。
以充岁贡
宜同珍币。
列见王庭。
岂得金帛羽毛。
升于玉陛之下。
贤良文学。
弃彼金门之外。
恐所谓贵财而贱义。
重物而轻人。
甚不副陛下好道之心。
尊贤之意。
伏请贡举人至元日引见。
列在方物之前。
以播充庭之礼。
七庙议 武周 · 刘承庆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
谨按王制。天子七庙。
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此载籍之明文。古今之通制。
皇唐稽考前范。详采列辟。
崇建宗灵。式遵斯典。
但以开基之主。受命之君。
王迹有浅深。太祖有远近。
昔汤武祚基稷卨。太祖代远。
出乎昭穆之上。故七庙可全。
若夏继唐虞。功非由鲧。
汉除秦项。力不因尧。
魏晋经图。周隋拨乱。
皆勋隆近代。祖业非远。
受命始封之主。不离昭穆之亲。
故肇立宗祊。罕闻令制。
太祖以功建。昭穆以亲崇。
有功百代而不迁。亲尽七叶而当毁。
或以太祖代浅。庙数非备。
更于昭穆之上。远立合迁之君。
曲从七庙之文。深乖迭毁之制。
皇家千龄启旦。四业重光。
景皇帝睿德基唐。代数犹近。
号虽崇于太祖。亲尚列于昭穆。
且临六室之位。未申七代之尊。
是知太庙当六。未合有七。
故先朝惟有宣光景元神尧文武六代亲庙。大帝登遐。
神主升祔于庙室。以宣皇帝代数当满。
准礼复迁。今止有光皇帝以下六代亲庙。
非是天子之庙数不当有七。本由太祖有远近之异。
故初建有多少之殊。敬惟三后临朝。
代多儒雅。神祊事重。
礼岂虚存。规模可沿。
理难变革。宣皇既非始祖
又庙无祖宗之号。亲尽既迁。
其庙不合重立。若礼终运往。
建议复崇。实违王制之文。
不合先朝之旨。请依贞观之故事。
无改三圣之宏规。光崇六室。
不亏古义。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