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裔、蒋琬书(建兴六年) 其一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蜀志·姜维传》)。
其二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存心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姜维传》)。
其三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令史失赖厷,掾属丧杨颙,为朝中损益多矣(《蜀志·杨戏传》本注)。
与蒋琬、董允书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复有苏、张之事。出于不意,可使孝起知之(《蜀志·陈震传》)。
与步骘书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仆前军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马冢在武功东十余里,有高势,攻之不便,是以留耳(《水经注》十八《渭水中》)。
书 其一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北堂书钞》三十七引《诸葛亮书》。又见《御览》三百七十六、四百二十九。)。
其二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汉嘉金,朱提银,采之不足以自食(梅鼎祚《文纪》引《南中志》。案今本《华阳国志》卷四汉嘉郡属县全阙,梅氏所见,乃足本也。今无从覆检。)。
远涉帖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师徒远涉,道路甚艰。自及褒斜,幸皆无恙。使还驰此,不复具。
称姚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忠义者莫大于进人,进人者各务其所尚。今姚掾并存刚柔,以广文武之用,可谓博雅矣。愿诸掾各希此事,以属其望(《蜀志·杨戏传》本注)。
戒外生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御览》四百五十九,一本题如此,一本题作《戒子书》)。
戒子 其一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艺文类聚》二十三,题作《戒子》,《御览》四百五十九)?
其二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致醉,无致迷乱(《御览》四百九十七引《诸葛亮集》)。
交论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势力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御览》四百三,陆机《要览》引《诸葛亮曰》云云)。
正议(建兴元年)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是岁,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有书与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藩,亮遂不报书,作正议曰:
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为后永戒。魏不审鉴,今次之矣。免身为幸,戒在子孙。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亦将逼于元祸苟免者邪!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强旅四十余万于昆阳之郊。夫据道讨淫,不在众寡。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合于阳平,势穷虑侮,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毒而死。子桓淫逸,继之以篡。纵使二三子多逞苏、张诡靡之说,奉进欢兜滔天之辞,欲以诬毁唐帝,讽解禹、稷,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又《军戒》曰:「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昔轩辕氏整卒数万,制四方,定海内,况以数十万之众,据道而入有罪,可得干拟哉(《蜀志·诸葛亮传》注引《亮集》)?
算计(案:陈寿撰《诸葛氏集目录》,「计算」第五,诸引皆作「算计」,疑《目录》转写倒也。) 其一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凡有游户者,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通典》一百四十八,《御览》二百九十九。案:《蜀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亦有此语。)。
其二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今上县之战,更在贼门,战地平如案(《书钞》一百五十七)。
兵要(案:《诸葛氏集目录》「兵要」第十二。) 其一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枝叶强大,比居同势;各结朋党,竞进憸人;有此不去,是谓败征(《北堂书钞》一百十三)。
其二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扬名。
不爱尺璧而爱寸阴者,时难遭而易失也。故良将之趣时也,衣不解带,足不蹑地。
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不隐,免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动也,犹璧之不污。
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之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故能者不可蔽,不能者不可饰,妄誉者不能进也(已上《御览》二百七十三)。
其三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军已近敌罗落,常平明以先发;绝军前十里内,各案左右,下道亦十里之内,数里之外,五人为部,各持一白幡,登高外向,明隐蔽之处。军至转寻高而前,第一见贼转语后,第三第二诣主者白之。凡候见贼百人以下,但举幡指。百人以上,便举幡大呼,主者遣疾马往视察之。
凡军行营垒,先使腹心及乡导前觇审知,各令候吏先行,定得营地,壁立(《通典》作「擘五」。)军分数,立四表候视;然后移营。又先使候骑前行,持五色旗,见沟坑揭黄,衢路揭白,水涧揭黑,林薮揭青,野火揭赤,以本鼓应之,立旗鼓令相闻。若渡水逾山,深邃林薮,精骁勇骑,搜索数里无声,四周绝迹,高山树顶,令人远视,精兵四向要处防御,然后分兵前后,以为锁拓。乃令辎重老小,次步后马,切在整肃,防敌至。人马无声,不失行列,险地狭径,亦以部曲鳞次,或须环回旋转,以后为前,以左为右,行则鱼贯,立则雁行,到前止处,游骑精锐,四向散列而立,各依本方下营,一人一步,随师多少,咸表十二辰,竖大旗,长二丈八尺,审子午卯酉地,勿令邪僻。以朱雀旗竖午地,白兽旗竖酉地,玄武旗竖子地,青龙旗竖卯地,招摇旗竖中央。其樵采牧饮,不得出表外也(已上《御览》三百三十一,又《通典》一百五十七引此,不出书名。)。
兵法 其一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山陵之战,不仰其高;水上之战,不逆其流;草上之战,不涉其深;平地之战,不逆其虚:此兵之利也。故战斗之利,唯气与形也(《通典》一百五十六,《御览》三百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