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授诸侯茅土于明堂天凤四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予制作地理,建封五等,考之经艺,合之传记,通于义理,论之思之,至于再三,自始建国之元以来九年于兹,乃今定矣。
予亲设文石之平,陈菁茅四色之土,钦告于岱宗泰社后土、先祖先妣,以班授之。
各就厥国,养牧民人,用成功业。
其在缘边,若江南,非诏所召,遣侍于帝城者,纳言掌货大夫且调都内故钱,予其禄,公岁八十万,侯伯四十万,子男二十万(《汉书·王莽传》下)
下诏收军吏财产天凤五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详考始建国二年胡虏猾夏以来,诸军及缘边吏大夫以上为奸利增产致富者,收其家所有财产五分之四,以助边急(《汉书·王莽传》下)
追贬孙宗天凤五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宗属为皇孙,爵为上公,知宽等叛逆族类,而与交通;
刻铜印三,文意甚害,不知厌足,窥欲非望。
《春秋》之义,「君亲毋将,将而诛焉」。
迷惑失道,自取此辜,呜呼哀哉!
本名会宗
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贬厥爵,改厥号,赐谥为功崇缪伯,以诸侯之礼葬于故同谷城(《汉书·王莽传》下)
下书顺符命天凤六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紫阁图》曰:「太一、黄帝皆仙上天,张乐昆崙虔山之上。
后世圣主得瑞者,当张乐秦终南山之上」。
予之不敏,奉行未明,乃今谕矣。
复以宁始将军为更始将军,以顺符命。
《易》不云乎?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予其飨哉(《汉书·王莽传》下)
出军下书地皇元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方出军行师,敢有趋欢犯法者,辄论斩,毋须时,尽岁止(《汉书·王莽传》下)
因天变下书地皇元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乃者日中见昧,阴薄阳,黑气为变,百姓莫不惊怪。
兆域大将军王匡遣吏考问上变事者,欲蔽上之明,是以适见于天,以正于理,塞大异焉(《汉书·王莽传》下)
下书厌盗贼地皇元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予之皇初祖考黄帝定天下,将兵为上将军,建华盖,立斗献,内设大将,外置大司马五人,大将军二十五人,偏将军百二十五人,裨将军千二百五十人,校尉万二千五百人,司马三万七千五百人,候十一万二千五百人,当百二十二万五千人,士吏四十五万人,士千三百五十万人,应协于《易》「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予受符命之文,稽前人,将条备焉(《汉书·王莽传》下)
大风毁王路堂下书地皇元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乃壬午铺时,有列风雷雨发屋折木之变,予甚弁焉,子甚焉,予甚恐焉。
伏念一旬,迷乃解矣。
昔符命文立安为新迁王,临国雒阳,为统义阳
是时予在摄假,谦不敢当,而以为公。
其后金匮文至,议者皆曰:「临国雒阳为统,谓据土中为新室统也,宜为皇太子」。
自此后,临久病,虽瘳不平,朝见挈茵舆行。
见王路堂者,张于西厢及后阁更衣中,又以皇后被疾,临且去本就舍,妃妾在东永巷。
壬午,列风毁王路西厢及后阁更衣中室。
昭宁堂池东南榆树大十围,东僵,击东阁,阁即东永巷之西垣也。
破折瓦坏,发屋拔木,予甚惊焉。
候官奏月犯心前星,厥有占,予甚忧之。
伏念《紫阁图》文,太一、黄帝皆得瑞以仙,后世褒主当登终南山
所谓新迁王者,乃太一新迁之后也。
礼统义阳王乃用五统以礼义登阳上迁之后也。
临有兄而称太子名不正
宣尼公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至于刑罚不中,民无所错手足」。
惟即位以来,阴阳未和,风雨不时,数遇枯旱蝗螟为灾,谷稼鲜耗,百姓苦饥,蛮夷猾夏,寇贼奸宄,人民正营,无所错手足
深惟厥咎,在名不正焉。
其立安为新迁王,临为统义阳,几以保全二子,子孙千亿,外攘四夷,内安中国焉(《汉书·王莽传》下)
下书令衣绛地皇元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宝黄厮赤,其令郎从官皆衣绛(《汉书·王莽传》下:是月杜陵便殿乘舆虎文衣,废臧在室匣中者,出自树立外堂上。良久乃委地,吏卒见者。以闻,恶之,下书。)
下书筑明堂太庙地皇元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予受命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府帑空虚,百姓匮乏,宗庙未修,且祫祭于明堂太庙,夙夜永念,非敢宁息。
深惟吉昌莫良于今年,予乃卜波水之北,郎池之南,惟玉食。
予又卜金水之南,明堂之西,亦惟玉食。
予将亲筑焉(《汉书·王莽传》下)
大作下书地皇元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惟设此壹切之法以来,常安六乡巨邑之都,桴鼓稀鸣,盗贼衰少,百姓安土,岁以有年,此乃立权之力也。
今胡虏未灭诛,蛮僰未绝焚,江湖海泽麻沸,贼未尽破殄,又兴奉宗庙社稷之大作,民众动摇,今复一切行此令,尽二年止之,以安元元,救愚奸(《汉书·王莽传》下)
又诏国师地皇二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临本不知星,事由愔起(《汉书·王莽传》下)
下书责七公地皇二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夫吏者,理也。
宣德明恩,以牧养民,仁之道也。
抑强督奸,捕诛盗贼,义之节也。
今则不然。
盗发不辄得,至成群党,遮略乘传宰士
士得脱者,又妄自言:「我责数贼『何故为是』?
贼曰、『以贫穷故耳』。
贼护出我」。
今俗人议者率多若此。
惟贫困饥寒,犯法为非,大者群盗,小者偷穴,不过二科,今乃结谋连党以千百数,是逆乱之大者,岂饥寒之谓邪?
七公其严敕卿大夫、卒正、连率、庶尹,谨牧养善民,急捕殄盗贼。
有不同心并力,疾恶黜贼,而妄曰饥寒所为,辄捕系,请其罪(《汉书·王莽传》下)
霸桥灾下书地皇三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夫三皇象,五帝象夏,三王象,五伯象
皇王,德运也;
伯者,继空续乏以成历数,故其道驳。
常安御道多以所近为名。
二月癸巳之夜,甲午之辰,火烧霸桥,从东方西行,至甲午夕,桥尽火灭。
大司空行视考问,或云寒民舍居桥下,疑以火自燎,为此灾也。
其明旦即乙未立春之日也。
予以神明圣祖黄虞遗统受命,至于地皇四年为十五年。
正以三年终冬绝灭霸驳之桥,欲以兴成新室统壹长存之道也。
又戒此桥空东方之道。
今东方岁荒民饥,道路不通,东岳太师亟科条,开东方诸仓赈贷穷乏,以施仁道。
其更名霸馆为长存馆,霸桥为长存桥(《汉书·王莽传》下)
忧时下诏地皇三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子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蛮夷猾夏,寇贼奸轨,百姓流离。
予甚悼之,害气将究矣(《汉书·食货志》)
太师赈贷地皇三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惟阳九之厄,与害气会,究于去年
枯旱霜蝗,饥馑荐臻,百姓困乏,流离道路,于尤甚,予甚悼之。
今使东岳太师特进褒新侯开东方诸仓,赈贷穷乏。
太师公所不过道,分遣大夫谒者并开诸仓,以全元元。
太师公因与廉丹大使五威司命右大司马更始将军平均侯之兖州,填抚所掌,及青、徐故不轨盗贼未尽解散,后复屯聚者,皆清洁之,期于安兆黎矣(《汉书·王莽传》下)
恣听采取山泽物地皇三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惟民困乏,虽溥开诸仓以赈赡之,犹恐未足。
其且开天下山泽之防,诸能采取山泽之物而顺月令者,其恣听之,勿令出税。
至地皇三十年如故,是王光上戊之六年也。
如令豪吏猾民辜而攉之,小民弗蒙,非予意也。
《易》不云乎?
「损上益下,民说无疆」。
书》云:「言之不从,是谓不艾」。
咨乎群公,可不忧哉(《汉书·王莽传》下)
追诏廉丹地皇三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仓廪尽矣,府库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战矣。
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后汉·冯衍传》)
下书赐廉丹谥地皇三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惟公多拥选士精兵,众郡骏马仓谷帑藏皆得自调,忽于诏策,离其威节,骑马呵噪,为狂刃所害,呜呼哀哉!
赐谥曰果公(《汉书·王莽传》下)
大赦天下复下书购捕刘伯升地皇四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故汉氏舂陵侯群子刘伯升与其族人婚姻党与,妄流言惑众,悖畔天命,及手害更始将军廉丹、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及北狄胡虏逆舆,洎南僰虏若豆、孟迁,不用此书。
有能捕得此人者,皆封为上公食邑万户,宝货五千万(《汉书·王莽传》下:大赦天下,然犹曰云云。案文云不用此书,谓不在赦书之限内也,亦见此亦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