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西归口颂 南宋 · 释道济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济祖师文集
健健健,何足羡,止不过要在人前扣门面。
吾闻水要流乾,土要崩陷,岂有血肉之躯,支撑六十年而不变?
棱棱的瘦骨几根,鳖鳖的精皮一片。
既不能坐高堂,享美禄,使他安闲;
何苦忍饥寒,奔道路,将他作贱?
见真不真,假不假,世法难看;
且酸的酸,咸的咸,人情已厌。
梦醒了,虽一刻也难;
看破了,纵百年亦有限。
到不如瞒着人,悄悄去静里自寻欢;
索强似活现世,烘烘的动中讨埋怨。
急思归去,非大限之相催;
欲返本来,实自家之情愿。
咦!
大雪来,烈日去,冷与暖,弟子已知;
瓶乾矣,瓮竭矣,醉与醒,请老师勿劝。
化盐菜疏 南宋 · 释道济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济祖师文集
伏以世人所急,最是饥寒,性命所关,无非衣食。
有一丝挂体,尚可经年;
无数粒充肠,难挨半日。
若无施主慈悲,五脏庙便东坍西倒;
倘乏檀那慷慨,方寸地必忍饿吞饥,持斋淡薄,但求些咸味尝尝;
念佛饥肠,只望些酸嗒嗒。
欲休难忍,要买无钱。
用是敬持短疏,遍叩高门,不求施舍衣粮,但只化些盐菜。
若肯随缘,虽黄𡘭亦是菩提;
倘能喜舍,纵苦水莫非甘露。
莫道有限篱蔬,不成善果
要知无边海水,尽是福田。
念和尚苦恼子,早发宰官欢喜心。
总算来,一日三十贯财,供入常住;
远看去,终须有无量福,遍满十方。
非是妄言,须当着力。
谨疏。
净慈寺募疏 南宋 · 释道济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济祖师文集
伏以佛日永辉,法轮常转。
唯永辉虽中天者,有时而暂转;
故比地者,无旧不重新。
窃见南屏山净慈寺,承东土之禅宗,禀西湖之灵秀。
从来殿阁轩昂,增巍峨气象;
况是门墙高敞,见轮奂风光。
近因藏殿倾颓,无处存寿山福海;
是以空门寥落,全不见财主贵人
因思法轮不转,食轮怎得流通?
倘能佛日生辉,僧日自然好度。
弘慈愿力,仰仗慈悲。
施恩须是大圣人,计工必得三千贯。
舍得喜欢,人天踊跃,成之容易,今古仰瞻。
有灵在上,感必能通;
无漏随身,施还自受。
莫道非诚,此心可信;
休言是诳,我佛證盟。
募缘化主书记僧道济谨疏。
募缘榜文 南宋 · 释道济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济祖师文集
伏以大千世界,不闻尽变于沧桑
无量佛田,到底尚存于天地。
祝融不道,肆一时之恶;
风伯无知,助三昧之威。
扫法相,还太虚,燬金碧,成焦土。
遂令东土凡愚,不知西来微妙。
断绝皈依路,岂独减湖上之十方?
不开方便门,实已缺域中之一教。
即人心有佛,不碍真修;
而俗眼无珠,必须见象。
是以重思积累,造宝塔于九层;
再想修为,塑金身于丈六。
况遗基尚在,非比开创之难;
大众犹存,不费招寻之力。
倘邀天之幸,自不日而成。
然工兴土木,非布施金钱不可;
力在布施,必如大檀越方成。
故今下求众姓,盖思感动人心;
上叩九阍,直欲叫通天耳。
希一人发心,冀万民效力。
财聚如恒河之沙,功成如法轮之转。
则钟磬复震于虚空,香火重光于先帝。
自此亿万千年,庄严不朽,如金刚天人,神鬼功德,记于铁塔
谨榜。
重建净慈寺 南宋 · 释道济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敕建净慈寺志》卷一九
伏以祝融作衅,照一万顷之平湖;
风伯助威,捲五百閒之大厦。
烈焰星飞于远汉,嚣尘雾锁于层峦。
各携云锡以随身,共驾牛车而出宅。
向来金碧,并作烟煤。
过门孰不惊心,闭眼犹疑是梦。
切念阿罗失却金花座,虽起白毫光,可怜调衔师也。
被熟熬汉,不能冷坐,放经数世,未厌人情。
钟鼓重警,发于虚空;
香火复追,崇于先帝。
毗耶城里,从来有大檀那;
给孤园中,指日成阿兰若。
金刚不坏,铁塔證明。
化砌灵竺大路疏 南宋 · 释道济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
一条滑路,堂堂直透长安
九里松关,荡荡平趋佛国。
脚跟有碍,未免迟疑;
眼底无私,方为平稳。
断羊肠曲折之崖,履龟背坦夷之路。
江山聚胜,人行翡翠途中;
车马交驰,身在画图影里。
请题椽笔,为注芳衔。
按:《武林灵隐寺志》卷六下,武林掌故丛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