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韦深道贺复官启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九、《姑溪居士文集》卷一四
伏念某间关晚节,流落倦途。
加之忧患相仍,所以志气顿尽。
虽然之操,不以时迁;
其如岁月之遥,何以自处?
尚赖二三君子,方怀九万鹏程,每容接翼以扶摇,惟恐素志之摧折。
笑谈委曲,简牍周旋。
遂忘失路之嗟,岂复异乡之感?
烟云朝暮,坐视去来;
鱼鸟林泉,分甘终始。
凡得此处,莫非见贻。
不图例奉于诏音,骤使复还于仕籍。
衣冠颠倒,无复仪形;
宾客过从,恍疑梦寐。
载循忝冒,敢昧依归。
此盖伏遇深道居士资粹中和,学非俯仰。
好义若饥之欲食,设心如水之在盘。
因其自得之长,致此爱忘之过。
首颁庆问,备写至情。
字字有经,真可谓之辞达;
句句不苟,尤佩服于风期。
适作应于群来,故稍稽于修报。
庶几全度,未遽严诛。
春物正繁,德门密跂,更希调御,下副倾驰。
谢陶师中贡士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九、《姑溪居士文集》卷一四
天下之患,常系乎不得其人;
圣王之心,所贵乎无为而治。
虽名分之必正,或事理之相违。
诘所以驯至此途,盖在乎未尝留意。
先皇帝肇新科举之制,今天子嗣成教育之方。
谨其月书季考之文,参以里评巷议之实。
讨论如是以明备,俊造自然而次升。
靡一介之滥居,果多才之汇进。
况乎首贡,岂是常珍!
乃所谓鸣则惊人,似非徒学以干禄。
伏惟某人身虽家食,心则天游。
白黑中分,故谈者之辨卓尔而默识;
英雄外发,盖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
陋弹铗之兴嗟,不辍耕而取用。
彼勤谨积成其效,我才出便占其先。
糊名既开,士论胥庆。
乡先生则云见面有数,郡太守亦曰闻风甚高。
不辱其劝驾之恭,将表乎绝类之举。
宁拘中下,径躐优长。
伫腾大对之雄,深切当世之务。
黄香来从江夏,终号无双;
杜牧赋就《阿房》,岂止第五?
某早蒙垂顾,继幸通名。
适期款曲以相从,孰谓仓卒而引去。
修途兹戒,大轴遽临。
感佩不遗之诚,但深非据之愧。
寒暄未定,保卫善持。
钦迟光辉,别图裁叙。
贺人转官启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九、《姑溪居士文集》卷一四
切审显被命书,宠迁连帅,伏惟庆慰。
窃以赏罚人主之纲纪,用舍要在乎适中;
是非国论之权衡,轻重务归于至当。
故居上者操之以御其众,在下者体之以见其长。
实万类之低昂,系一时之休戚。
今天子别邪辨正,有如皎日之当中;
诸近侍效德协忠,何异大川之方至。
既抑扬之无愧,顾授受以宁惭。
恭惟某官色正而芒寒,业茂而器博。
总五材而并用,驾六艺以相先。
片言之传,得之者率皆心服;
每事之举,闻之者莫不景从。
是宜朝夕以辅圣明,讵应顷刻而远左右?
天下望之如山岳,众流赴之犹江湖。
伫观麻制之行,超进斋坛之拜。
某寄身穷壤,托芘后尘。
虽未识荆州之贤,然不废子虚之诵。
衰颓末路,瞻望何时。
适逢隆盛之期,独郁赞扬之愿。
尚应馀日,获遂趋风。
欣忭所深,仰驰滋甚。
金陵举人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九、《姑溪居士文集》卷一四
顷从眉山兄弟之游,获承礼部文章之美。
窃谓龙蟠虎踞之地,信多金声玉振之英。
萍泛异时,怅馀尘之已隔;
风流别壤,惊晚秀之方荣。
典刑如存,叹慕何已!
亟欲乘闲而会面,又虑以闇而投人。
展转此时,相咏增忾。
迨四百数之较艺,殆一二人之中程。
凛乎谁敢自期,巍然果在高选。
遂将趋贺客之后,冀能纾积日之怀。
有田一廛,适居收成之际;
闻风数舍,遽兴留滞之嗟。
不虞还家解鞍之初,辄当盛服长笺之礼。
造语警拔,蔚有绪风。
寓言周旋,过委无似。
惟素期之已晚,幸来日之可图。
伏惟某人先辈不愧名家,善缉新学。
绝黏头缀尾之陋,有矢口载笔之成。
乡校久居诸生固已歛衽;
礼闱既辟,齐声皆谓得人。
上不负朝廷养育之深,下足慰有司考定之审。
伫观轩陛,鼎传赐第之优;
越在里闾,独能侧耳以候。
君俞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五
比阶敕旨,例改官称。
恩出非常,愧莫能已。
窃以浮沉江上,粗安鱼鸟之游;
缱绻籍中,何异缧绁之系。
自知罪大而不赦,聊从漏尽以偷生。
虽天日无咫尺之违,而气息仅须臾之保。
灶不烟者屡矣,衣不时则常然。
尚恃仁圣之足依,终无魑魅之或禦。
不谓匪人乘间,凶焰辄加。
幸其疾病之馀,几成锋刃之迫。
残龄不负,毒手遽回。
偶逃出胯之羞,尚虚尝胆之效。
方且散收魂魄,粗葺田园,誓将老焉,岂复他也。
果吾君之轸虑,因□礼以推恩。
既使名不挂于刑书,又畀泽均蒙于士类。
固常情无足道者,在鄙分不其荣哉!
非交游曲赐周全,则衰堕宁容叨忝。
此盖某人先辈高明绝俪,道义相先。
以其常参博约之馀,遂乃频借齿牙之论。
指陈人而窃笑,孰不为曹;
闵失路以无徒,或能加恤。
疾风劲草,独不顾以见收;
吊影孤鸿,获相依而苟免。
适图申叙,遽辱宠临。
端蔓苦腴,真词人之法则;
包罗引据,备前辈之工夫。
岂惟礼意之俯投,抑亦楷模之远借。
续膏反复,夕鼠怪其惊嗟;
缓笔抄誊,邻鸡忽尔弹唱。
既已成诵,更当深藏。
蔼然祥光之烛人,当知至宝之在笥。
永言委眷,未易为酬。
又谢仲辉启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五
蒙仁私以某例进一官,特赐庆问者。
切以用不用固有其时,才不才各言尔志。
然昧者多失于遁之尾厉,而君子常罹乎羿之彀中。
匪兕匪虎,而终乐于不容之相安;
如玉如莹,则未免乎爰变之或异。
盖得自是而不得自是,故知亦嚣而不知亦嚣。
就使再思而后行,未若三已之无愠。
莫莫葛藟,惟条枚是施;
泛泛杨舟,姑浮沉与俱。
诵言冀保于终身,改过务勤于爱日。
间关白首,黾勉清时。
敢兴牛后之嗟,但有鸡鸣之畏。
窃谓庶几免矣,不图忽尔及之。
自触骇机,上蒙恩贷。
迁之善地,假以馀生。
方逮系之初,骇闻中外;
及既行之后,孰不叹嗟?
才辞缧绁之艰,遽揽溪山之胜。
实畴昔愿到而不可得,岂羁累所在而辄见投。
出处不疑,人人略无少间;
循习既久,种种靡不相宜。
所赖者方时善类之尤亲,所得者昔人陈迹之可见。
遂使六年之久,不殊三组之归。
殆此序迁,出于望外。
求其冒昧,亦有端倪。
此盖某人先辈气识曲敦,矜怜俯逮。
察其介而不僻,忘其老以奚为。
每至游从之间,过辱吹嘘之重。
淄渑何辨,要乃同流。
笙磬各音,终成合奏。
致兹孱陋,更得褒扬。
载搜子建之波澜,宛若燕公之黼黻。
字字有据,如古人特为推排;
表表愈工,非衰绪所能窥测。
但惊口角之流沫,又知笔下之生风。
用谨家传,永为文格。
答人谢解启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五
伏睹解名,可谓精选。
眷言歆艳,莫不叹嗟。
凡在流传,犹为企仰。
况与游从之末,惟深欣忭之私。
窃以经术取人,其效固以久矣;
文章选士,方时尤见卓然。
非有司所养不凡,则贤者安能至此?
先皇帝作新善类,王荆公启迪士心。
尚贻未尽之谋,鼎传将圣之子。
发挥大智,协济徽猷。
遂使青都紫府之仙,于时辈出;
坐令黄茅白苇之论,无复误谈。
光昭三代之风,超出百王之上。
念场屋之有素,未欲骤更;
幸罗网之无遗,特存此举。
孰光吾党,果获当仁。
伏惟先辈天马轶群,宝鼎瑞世。
笔端稼穑,未尝螟蜮以伤年;
腹里阳秋,能使蛮髦之右衽。
虽无上舍下帷亲切之对,乃有东奔北备纵横之才。
鲁人易丘,盖亦流俗之常态;
吴军入郢,始知智士之收功。
更期体此以自强,会见排空而直上。
禹门三级,已观头角之成;
魏阙九重,行接羽仪之次。
窃怜衰陋,雅眷存。
泛听乡评,寔逾已得。
崎岖猥事,适惭脩庆之未遑;
焕烂雄文,遽辱宠临而俯及。
既馀光之旧挹,非鄙语之能酬。
但惊首肯之屡形,可信击节之不暇。
敢辄腾于纸贵,姑自谨于家藏。
庶几儿孙,得为资藉。
少傅相公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五
伏审惟天降命,随世效珍。
克协令辰,肇登至宝。
眷言国器,通禀睿谟。
遂膺诞告之荣,兼迈声华之宠。
非他人之可得,盖此义之与俱。
是岂苟然者哉,定应卓尔故也。
窃以荆人之璞,夐出古今;
秦相之书,实侈图画。
尤为旷世之遇,独高传国之称。
曾未若地贡而时乘之,天作而圣名者。
昔未尝睹,斯能有闻。
审昭锡于时钟,置灵承于显佑。
适丁元日,方丕刱之增严;
临受端朝,拥寰区之交忭。
信乃非常之盛事,久为不朽之宏规。
洪惟六艺之宗,迥超一旦之选。
果阶幽赞,首被畴庸。
殆无官可以为酬,姑易地稍兹序拜。
叨光有素,伸庆宜先。
仅能踊跃于锄之间,不获俯伛于宾客之后。
门庭在望,诚意则通。
恭惟少傅相公以天下第一之材,参域中寡二之举。
经纶康济,莫非行可之逢;
缉熙光明,率皆自得之学。
每奏则如水赴壑,凡用则犹陶转钧。
可谓腹心之亲,何止羽翼而已。
粤自荐令名于上帝,奠懿册于方丘。
合宫奏功,路寝侈旧。
尽前人之所覃思,恢历代之所靡遑。
以至总覈便御之储,发挥太上之秘。
遂致天人交格,用能教化廓新。
竟符河洛之祥,益隆庙社之镇。
馀才兼暨,小物必勤。
炳如耳目之传,杰出诗书之载。
然画九州者禹也,尧享其成;
而播百谷则弃焉,舜因以重。
君臣相遇之如是,道德不谋而自同。
但知叹颂于无穷,讵复形容而可究?
暄融已届,参侍尚遥。
永介寿祺,愈康贤业。
覃恩谢时宰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五
驹犊虽从,既已还于天性;
乾坤委鉴,盖深察于人情。
眷言资藉之阶,敢昧依投之素。
是为再造,固非徒然。
伏念某顷失防闲,自贻罪累。
荏苒桑榆之迫,逡巡沟壑之归。
先世之传,才馀一子。
孤老所托,更无两倪。
零丁门户之仅存,展转蒸尝之可惧。
切谓兴灭继绝者,本先王之盛事,且复祈哀请命,则幸先主之亲逢。
加之庙堂辅相之臣,志同伊尹
与夫帷幄亲信之士,道契唐尧。
莫非忠厚以畴咨,悉系仁孝而将顺。
辄忘幽远,莫效诚忱。
重惟缘木求鱼,孰为脱罝而解网?
载念势可乘而易失,深虞辰去速而难回。
然支离攘臂,已自分于终捐;
象罔求珠,几无心而偶得。
比腾符报,宛类梦惊。
雪涕拜恩,何啻死生而肉骨?
有识更叹,亦知造物之因人。
此盖伏遇某官遂万物以为心,耻一夫之弗获。
举鼎绝膑,而不遗馀力;
操刀必割,而适契斯时。
于事如饮食之须,以身任风教之率。
从容宥密,得众人之所未闻;
润色渊微,皆旷古之所不到。
辅成一王之法,蔚为百世之师。
倘非杰出之差同,安能相遇之至此?
云间可想,行自慰于扫门;
泉下有知,岂不怀于结草。
况在孱琐,已誓糜捐。
何止今生,更期他世。
贺时相除少保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五
伏审诞告在庭,宠优建节。
既重元戎之贵,增严亚保之崇。
弼予一人,荣被四表。
流传所暨,欢忭寔均。
辱记齿牙之间,可量顶踵之庆。
肖翘虽类,踊跃遽知。
窃以有为之君,必得有为之助;
非常之事,必协非常之谋。
是以雷动而风行,故曰云腾而雨降。
方冠百王而绝诣,将超万世以永图。
若非周公其人,曷副成王之志?
堂堂宏构,肇新帝者之居;
翼翼旧章,举出圣谟之断。
上侔乾象,俯合礼经。
先皇帝神灵在天,固应显佑;
执事智慧乘势,自然景从。
初无亿兆之离心,允属二三之同德
总提制度,尤仰高明。
伏惟对越恩书,鼎开华观。
歆激士夫之劝,阐扬宗社之储。
孰不奔走于下风,可谓希阔之盛际。
恭以少保相公惇大闳远,充寔辉光。
自始继承,即腹心之寄;
迨跻秘近,愈隆暮之亲。
所与者润色之先驱,所临者辈流之殊轨。
主上倚多闻之益,学者宗独步之师。
盖非,道德弗陈于前;
而舍文武,谟烈不启于用。
代天工而惟一,赞皇极以履中。
矢言皆载籍之精微,动容真列位之标则。
譬之射者,至之又能中之;
况于乐焉,尽矣不可加矣。
信一代之豪杰,乃六艺之津梁。
适丁斯时,爰契休命。
祖述宪章之大备,篑已无亏;
财成辅相以得宜,美兹为久。
人事至此,物理可期。
体貌固殊,都俞斯在。
眷言德望之集,岂特私淑之归。
庚伏正炎,钧履增卫。
倾驰向往,倍万等夷。
监司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五
窃伏海滨,闻暴公子之名惟旧;
不愿侯爵,韩荆州之面为难。
异时旄节之来临,适幸里闾之托芘。
方行台之便道,偶南亩之告工。
阻陪父老之迎,倍结蓬茅之恨。
继图申款,获奉误加。
敢虞名姓之疏,辄与齿牙之录。
退惟忝冒,进有依承。
某人表瑞特钟,为时间出。
所过则化,每举则优。
独高众允以安脩,常觉化人之患少。
固当垂绅正笏,都俞轩陛之崇;
孰谓掌漕即戎,展转江湖之外。
定应有待,少俟奏成。
幕府之暂开,已锋车之促驾。
雍容法从,䌷绎庙谟。
尽将未究之奇,申锡无疆之祉。
侧闻去旆,行就过家。
有可望之程而复此差池,怀危得之逢而何当慰浣。
情斯愈固,心弗谓遐。
某例窘漂浮,适从逃避。
愿承宾客之后,辄拘道路之难。
犹意俯存,曲垂矜亮。
其为恋慕,实异等伦。
火老金柔,山悠川远。
更希保重,以大光明。
先状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五
偶乘扁舟,将叩会府
虽类剡溪访戴,实期荆渚之见韩。
参奉可涯,欣荣无喻。
李几仲户书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六
秋暑,不审迩来起居何似?
不图变故,伏承遽钟艰罚。
相远,且复未获披奉,故情文有所不逮,想蒙见察。
某知先公才望久矣,得之于贤士大夫之评,每以未见为不足。
今其已矣,何怆如之!
昆仲竞爽,而足下崷崒人物之上,其来亹见逼。
耳热心摇,恨未能促膝握手,以慰欣慕。
专门之令,昔闻其语,而今见其人矣。
敢虞反我之怀,而遽先临问。
六月十八日得所附书。
未发已见其人而喜甚,亟发之不暇;
既发乃绵连相属,前之以相问之久,申之以过情之语,终之以诸可人之诗文,且复见跻于其间,而责其不腆之词。
展转至此,不觉慄然汗下。
衰晚不类,得罪废弃,浮沉鱼鸟间,不复自齿于抑扬之地。
鼎焉惠顾,特相收采,茫然不知所以为控。
方少年读书时,祇知古人所言为可师,所践履为必可力行以及之,故诸可人,皆畴昔相与厚善,相勉以至于是者。
一旦奔迸流落,七八年间,在者无几。
灿然到眼,恍如相接于梦寐之际。
而䌷绎其钦挹之语,则知高明不妄取予,凛凛然信不为外物一毫发低昂,真我辈人也。
足下所养既尔,而乃不远数千里,轻以人言,俯暨蹇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期则重矣,委非所据,有类倒置。
虽然,来贶不可以虚,故辄附诸可人,以报盛德之及。
论省恕在人在我之厚薄,以远于不愧不怍,则至完之言是也。
论以己责人,不若以己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子夷传家之言是也。
论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则鲁直之言是也。
论尊所闻则高明,行所知则光大,而折衷于董子,而不可以足以贤于众人而画焉,则子开之言是也。
论乃所愿则学孔子,自期于孟子之志,则定国之言是也。
论仅知古今,实愧博洽,而浪得名,遂以阮嗣宗之叹为之證,则明略之言是也。
合诸可人之论而反之于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及其用也,有时而过涉灭顶。
足下高材远识,固不待崎岖所献,而当以深造而自得之矣。
然方且汲汲于此,而幸庶几焉者,不敢不以告也。
适以疾悴,偶在坟山程督工役,邂逅元翼回使,姑致其略,嗣此当不辍交驰。
惟敩学半,君子其无意否耶?
瞻望未间,千万抑节自重。
答人求所为诗文书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六
久不获款近,秋暑,伏惟起居佳胜。
日者蒙面谕坟山诸石刻,欲尽见之,此自当墨以为献,偶刻字人招致不来,尚有未完,虑参差不足以奉省阅,故尔蹭蹬,因循晚矣,负愧无量。
山中去城市远,耳目有间,程督之外,随所遇辄牵课,仅得十馀诗、二赋、一铭、一青词、一书。
欲录出以干斤斧,然素非所工,加之老倦退缩,略无可意处,遂复犹豫。
又以不待有求而遽进,则为衒鬻禽犊之学也,君子之所深耻。
不图过听,特枉书问,引据该洽,见徵甚勤。
初则茫然不知其对,既谢不能,谓必见察,而来使接武,至于三四而不已。
仰承厚义,愧汗如洗,遂不复自靳,而䌷绎前日之所欲献者,以报专委之辱。
资藉畴昔,庶几匠手绳墨之馀,或遂管中之窥,钦跂钦跂。
顷未与执事相接,但闻在朝廷举职事,屡有所建明。
不知者则为有所谓,久而得其归,则皆一时之先务,不得而已者。
比涉传一二藁,则往往人所不敢言。
异同之论,无时无之,要在我无愧足矣。
其涉盖足以知一脔之珍,至于属餍于所鲭富,则寤寐不忘,而未有以见期者。
一月前有录得《泛舟赋》、《永慕堂诗》、《清旷亭记》,读之累日,乃知鲭与富未易形容,端若快意于九鼎之烹。
自非完养停蓄,发诸家之秘而加琢削砻砺,以会于瑰奇,则岂复能到?
既而端倪探赜,果知留意于此甚笃,古人糟粕固已在所去。
窃闻平居专以欧阳永叔王介甫之文备肘后之索。
甚矣,二人之文,乃一时之宗也,长江秋霁,千里一道,滔滔滚滚,到海无尽。
其如风雷雨雹之骤作,崩腾汹涌之掀击,暂形忽状,出没后先,耸一时之壮气,极天地之变化,则吾东坡老人,未可以轻议。
虽时所禁,要亦不得而舍。
浅陋所造,妄尔尘渎,寔则于执事所游羿之彀中,中央之中地而得之,不审果以为然否?
如其未也,无吝见教。
未有参晤之涯,倍深倾想。
吴子阳翰林学士制诰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一一
春末辱惠书,尔后欲作报,不暇及。
来太平,遂如在井底,姑随地苟生,聊复尔耳,岂复更烦久游纪录?
然亦未尝辄奉忘也。
忽披手示,尤佩见存。
伏审燕居雍容,动履清胜,欣慰。
所谕今翰林学士知制诰,盖因唐故事耳。
昨奉行官制,未曾申明,姑相因而行。
开元末,更翰林供奉学士,宠遇益重,其地益亲。
上至六曹尚书,下至秘书省校书郎,皆可与选。
入院一岁迁知制诰,未知制诰,不作文书,但待诏备顾问,参侍行幸而已。
其在廷班次,只随本官。
若侍宴则位序极高,座在宰相下,一品上。
弘文馆集贤院各有所隶,独翰林院无所隶,学士天子私人,又曰内相
今既行文书,遂带知制诰
其如制诰,则中书舍人职事也。
中书舍人中书省官,则是宰相属官,岂有天子私人内相而反兼宰相属官职事乎?
既专代人主敷告以言,主行制诰、批答、口宣,凡应和文书,自不相干,当时止谓知制诰,遂还中书舍人,犹以学士所当制为相妨,故不去。
今泛谓中书舍人外制翰林学士内制,则是也。
舍人止行诰词押案,遇有所命,则因而申之于言词,以达所以命之之意而行下。
至于制命则用白麻写,从内降,付外廷宣读。
其诏书、批答、口宣等,或直批送三省,或径付所差使命,事体不同。
官制行后,凡此等合改正未及者甚多。
至赦书则曰尚书省刑部
刑部尚书省一曹耳,何牒之有?
只当如麻制,学士行毕,从内降出,宣读罢,付尚书省,授刑部,符下诸道,乃为允当。
足下谓不肖昔尝任兹事,故委曲见访,亦似有所见责。
当时固尝力言之矣,会急欲成书,在上者云未暇及,故因循至今。
论必也正名,则不得为小事,终必有类聚而时正之者,老废宁复及此?
来意既厚,不敢不报,亦不须广也。
未相见间,惟加爱。
谢人寄诗并问诗中格目小纸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六
伏读别纸,惇谕作诗之意,遂以佳句见宠。
委非其据,流汗竟趾。
不腆一介,盖尝涉猎,而老无所就,但时得一章一句,或可人意,则如盲人索涂,而俄与之策。
日者有传执事旧诗数篇,拭目而观,首前而吟,充然饱足,使一脔之尝,如快意于九鼎也。
于是真有以宠之,殆将属餍矣,钦佩何已!
亟欲有所形容,不免谓为过情,而取近谀之讶。
要之,是诗也,作者久不到此,当于贞元元和以前求之。
而复过有延揖,使得条具前人所作之目,而责其所以为是目。
井蛙之生,岂足副九万里图南者?
其如高议既及,不敢不报。
《国风》、《雅》、《颂》分为四诗,言一国之事,言天下之事,形容盛德,以告于神明;
又以政之大小而分二《雅》。
此较然已见者。
凡所谓古与近体,格与半格,及曰叹、曰行、曰歌、曰曲、曰谣之类,皆出于作者一时之所寓,比方四诗而强名之耳。
方其意有所可,浩然发于句之长短,声之高下,则为歌。
欲有所达,而意未能见,必遵而引之,以致其所欲达,则为行。
事有所感,形于嗟叹之不足,则为叹。
千岐万辙,非诘屈折旋,则不可尽,则为曲。
未知其实,而遽欲骤见,始仿佛传闻之得,而会于必至,则为谣。
篇者举其全也,章者次第陈之,互见而相明也。
近体见于唐初,赋平声为韵,而平侧协其律,亦曰律诗。
由有近体,遂分往体,就以赋侧声为韵,从而别之,亦曰古诗。
格如律,半格,铺叙抑扬,间作俪句,如老杜《古柏行》者。
此管中之见,妄以为同异,恐古人自有佳处,既无所传,亦不可槩知,姑以其妄意者区处为献。
不惜委曲见教,幸甚幸甚。
代人与薛金陵小纸二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九五
远去侍席,已复累月,粹然如春之和气,俨然可畏之德威,翼翼然挽之不断之诚意,未尝一日而忘于怀也。
此特小己所得之私耳,至其深浅不可以意测,形器不可以物拘,习之者则曰善人君子也,骤见者则曰不挠而有常者也。
曾不知刑不加峻而顽猾屏息,谈笑自若而百废具举。
昔无夕不惊盗也,而今乃外户不闭。
一月率三四回火也,今未尝有醉人横路,则歌笑扶携,无一语相凌拂。
方且雍容燕席,登览陈迹,与二三要人握手倾盖,周旋于气类中,而往来宾客无问细粗,莫不满足,而恋恋不忍舍去。
是岂沽激而然乎?
是岂缘饰而然乎?
乃知小己之所得,乃众人之所得也。
鲁使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有问之者,则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之效,乃能如是耶?
必曰至诚而已。
至诚可以参天地之化育,于是益知昔人之言为可仰也。
其曰惟是而行之于庙堂之上,则公已效之。
旧但褊迫,自吝者率以迹求,而不知以道而观,是未足为知公者。
又曰公将归正鼎铉,遂一德以享天心,而沛然下膏泽于民,则今日之政,信可见于天下矣,是则有造物焉。
其如「是以有衮衣兮,无使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此愚与众人同也。
早游门下,特不敢自许于见知,而中间恩恤之勤,似非咫尺可得。
而拟议虽仁厚,造次必于是,然蒙被之获,罔然不知其况也。
不图晚暮获奉均劳之便,拊循有加,礼意逾厚,益信前日之不敢自许与夫辄谓造次必于是者,皆私己皮肤之见也。
今夫寒暑之变,有生所同,而有得之深,有得之浅者,非天使然,其所遇之地适然耳。
以是而推,则所谓皮肤之见者,亦非盛德之所期也。
硕大光明,匹夫匹妇不得其所,则如推己而纳之沟中,此伊尹之志,而乃公之心也。
一介所吝,不复缱绻以致其感,然亦不得而已也。
苏黄门子由手简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八
久不获修记师门,虽在穷途,然窃借馀光,不忘自振。
惟是耳壅目枯,求一毫发洗濯增新,无复可得,以故系咏拳拳,不忘鉴寐。
秋深,江上犹有暑气,不审燕居却扫,尊体动止何似?
恭惟神听冥符,日有胜趣。
万事既不复经意,则御风骑气,遂与造物者游矣。
不腆一介,尚冀投老馀息,犹及款侍。
不胜系吝之私,更祈加爱。
龚侍郎深之手简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八
瞻望门墙,仅隔一水。
然声问不乏,而岁时殷勤,所当展尽于师仰者,不应疏简如是。
临分虽不敢辄龃龉,其驰情缱绻,不得为无憾也。
春候已深,日来尊体动止何似?
老境流落,不图遽遭此酷,永日如梦寐中,夜间则申旦目不得交,力量不充,固深自愧。
维是四十年艰苦相依,平时家事取给已不易堪,而有一急难,则委曲经营,不遗馀力。
情则夫妇,义则朋友,既使之到此地,终不得同归,念念祗欲下见。
蒙眷深厚,未能执手号诉,临纸哽塞,不次。
蔡侍郎宽夫手简 其一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八
不奉教晤,已复累月,怀咏重眷,朝夕以之。
早夏清润,恭惟尊体万福。
于是迁徙已得所说,亟图躬问动止,属乍到,不无应接之冗,用辄蹭蹬。
尚幸少休,获践鄙志。
瞻望门第,可量依仰。